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铜多金属矿床模型 被引量:179
1
作者 毛景文 邵拥军 +2 位作者 谢桂青 张建东 陈毓川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9-119,共11页
通过对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系统考察和对前人资料的阅读和研究,聚焦铜陵矿集区,初步提出了一个可以涵盖不同类型矿床的矿床模型。该模型表达为:在早白垩世高钾钙碱性花岗岩侵位过程中,通过岩浆的分馏演化,在岩体隆起部位及其内外接触带... 通过对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系统考察和对前人资料的阅读和研究,聚焦铜陵矿集区,初步提出了一个可以涵盖不同类型矿床的矿床模型。该模型表达为:在早白垩世高钾钙碱性花岗岩侵位过程中,通过岩浆的分馏演化,在岩体隆起部位及其内外接触带形成斑岩-矽卡岩型矿床,由于广泛发育石炭纪至三叠纪碳酸盐岩,钙质和镁质矽卡岩型矿床是最主要的矿床类型。作为斑岩-矽卡岩型矿床系统的一部分,在斑岩-矽卡岩铜金钼矿床外围分布有矽卡岩铜金矿床、脉状金矿床以及脉状铅锌银矿床。长江中下游地区在三叠纪曾作为大别—苏鲁造山带的前陆盆地,在后碰撞时期出现了大量滑覆构造和扩容空间,它们在不整合界面处十分发育。因此,在成矿过程中不仅形成了像新桥那样的厚大矿体,而且在位于不整合界面附近的矽卡岩往往退化蚀变成为具有典型层纹状和曲卷状构造的退化蚀变岩和矿石,甚至沿一些层位交代形成了层控矽卡岩型或Manto型矿体。此外,还提出了运用该模型开展勘查评价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矿床模型 斑岩-矽卡岩矿床 铜陵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下载PDF
江南世界级钨矿带: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和矿床模型 被引量:70
2
作者 毛景文 吴胜华 +8 位作者 宋世伟 戴盼 谢桂青 苏蔷薇 刘鹏 王先广 余忠珍 陈祥云 唐维新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3期3746-3762,共17页
江南钨矿带是过去10年以来确定的一个世界级钨矿带,探明资源量达606万t,而且具有很好的进一步找矿潜力.通过对该钨矿带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确立了位于扬子地块东南缘江南古陆及东延地区的江南钨矿带与其北邻的长江中下游斑岩-矽卡岩型铜... 江南钨矿带是过去10年以来确定的一个世界级钨矿带,探明资源量达606万t,而且具有很好的进一步找矿潜力.通过对该钨矿带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确立了位于扬子地块东南缘江南古陆及东延地区的江南钨矿带与其北邻的长江中下游斑岩-矽卡岩型铜-金-钼-铁成矿带在空间上平行分布,具有相同的成矿时间段,即150~135和130~125 Ma两期成矿.这些矿床的基本特点是围绕花岗岩体内外接触带发育,其外围或者上部发育有脉状铅锌或者铜铅锌矿.在矿带除了东坪石英脉型钨矿外,其余均是斑岩和矽卡岩型矿床,尤其是朱溪矽卡岩型钨矿探明资源量344万t,为全球最大钨矿,而大湖塘超大型、东源和阳储岭大型斑岩钨矿的探明改变了世界钨矿类型的格局,即斑岩型、矽卡岩型和石英脉型成为全球三大钨矿类型.按照与成矿有关花岗岩类的性质,可以分为与高分异还原性S型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有关和与氧化性I型花岗闪长岩有关的钨矿床,前者往往形成超大型矿床.研究提出该钨矿带两期钨矿分别是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和后俯冲过程的产物,并给出成矿动力学模型.研究认为地壳泥质岩石重熔形成的花岗岩浆上侵定位,部分岩浆源区含基性-超基性岩夹层抑或在形成过程有地幔物质加入,经过高分异演化,在岩浆房隆起部位的内外接触带成矿.考虑到岩浆和围岩性质、含矿流体成矿过程和矿化蚀变特点提出了矿带的矿床模型,并对该矿带进一步找矿给出了一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矿床 斑岩-矽卡岩型 成矿规律 矿床模型
原文传递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深部斑岩矿体找矿突破及其意义 被引量:36
3
作者 唐菊兴 郑文宝 +3 位作者 陈毓川 王登红 应立娟 秦志鹏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00-1110,共11页
甲玛铜多金属矿是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中东段勘查程度最高、成矿元素与矿体类型复杂的超大型斑岩-矽卡岩型矿床。通过4年多、近350个钻孔的验证,不仅实现了矽卡岩矿体的找矿突破,同时在0—40线深部发现了产于二长花岗斑岩与石英闪长玢岩中... 甲玛铜多金属矿是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中东段勘查程度最高、成矿元素与矿体类型复杂的超大型斑岩-矽卡岩型矿床。通过4年多、近350个钻孔的验证,不仅实现了矽卡岩矿体的找矿突破,同时在0—40线深部发现了产于二长花岗斑岩与石英闪长玢岩中的斑岩钼(铜)矿体,建立了"四位一体"的找矿勘查模式。斑岩矿体赋存标高一般处于4 600m以下,矿体走向NW—SE,倾向NE,近直立,矿体垂向延伸大于350m;斑岩矿石以发育细脉-浸染状、网脉状构造为特征;矿石中的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与辉钼矿,少见斑铜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初步查明:与铜矿化有关的含矿岩体主要为偏中性的石英闪长玢岩,蚀变以典型的细粒热液黑云母交代角闪石斑晶和基质而成的黑云母化蚀变为主;与钼矿化有关的含矿岩体主要为二长花岗斑岩,蚀变以硅化为主,次为绿帘石化、泥化和钾化。斑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常产出厚度超过200m的巨厚矽卡岩矿体,且在岩体一侧有内矽卡岩产出。甲玛深部斑岩矿体的发现不仅证实了"斑岩-矽卡岩型"的矿床成因观点,而且完善了甲玛矿床成矿模式与勘查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矽卡岩型矿床 斑岩矿体 成矿预测 金属矿床 甲玛铜多金属矿 西藏
下载PDF
秦岭山阳-柞水矿集区150-140Ma斑岩-矽卡岩型CuMoFe(Au)矿床成矿作用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陈雷 王宗起 +3 位作者 闫臻 吴发富 任涛 郭延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15-436,共22页
秦岭造山带内的山阳-柞水古生代弧前盆地中出露有池沟、小河口、冷水沟、园子街、下官坊及双元沟等CuMo、CuFe(Au)矿床,与这些矿床具有成因联系的岩体为形成于150-140Ma的高钾钙碱性和钾玄岩系列花岗岩,为华北和扬子大陆碰撞后伸展阶... 秦岭造山带内的山阳-柞水古生代弧前盆地中出露有池沟、小河口、冷水沟、园子街、下官坊及双元沟等CuMo、CuFe(Au)矿床,与这些矿床具有成因联系的岩体为形成于150-140Ma的高钾钙碱性和钾玄岩系列花岗岩,为华北和扬子大陆碰撞后伸展阶段壳、幔混合岩浆的产物。矿化主要发生在岩体与泥盆、石炭纪地层中碳酸盐岩的接触带附近,主要类型为矽卡岩型,少量为斑岩型,部分矿床具有统一的矽卡岩-斑岩型成矿系统,矿化组合主要为CuMo、CuFe(Au)和Cu矿化。外接触带主要发育有矽卡岩和角岩化蚀变,内接触带主要为岩体内部的硅化、钾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及粘土化,内矽卡岩不发育。矽卡岩矿物主要有石榴石、透辉石、绿帘石、透闪石,阳起石等,其中石榴子石主要为钙铁榴石和钙铝榴石,透辉石是辉石的主体,早期形成的石榴石和透辉石等无水矿物组合常被后期的绿帘石、透闪石和阳起石等含水矿物及石英、方解石等所交代。金属矿物比较简单,最主要的含铜矿物为黄铜矿和斑铜矿,铁矿化主要为磁铁矿和镜铁矿。尽管这些矿床以矽卡岩型矿化为主,但部分矿床中已发现有斑岩型矿化和蚀变特征,这可能暗示了该区可能具有统一的矽卡岩-斑岩型成矿系统,进而表明山阳-柞水矿集区深部具有寻找斑岩型矿床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矽卡岩型矿床 成矿系统 成矿作用 150-140Ma 山阳-柞水矿集区 秦岭
下载PDF
冈底斯明则-程巴斑岩-夕卡岩型Mo-Cu矿床成矿时代与含矿岩石成因 被引量:28
5
作者 孙祥 郑有业 +5 位作者 吴松 游智敏 伍旭 李淼 周天成 董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92-1406,共15页
冈底斯东南缘克鲁-冲木达矿带以发育渐新世斑岩-夕卡岩型Mo-W-Cu成矿作用而有别于冈底斯中新世斑岩-夕卡岩型Cu-Mo-Au矿带,但是对渐新世成矿岩石类型及成因以及渐新世与中新世斑岩成矿作用存在差异的原因尚不清楚,严重制约了该带矿产资... 冈底斯东南缘克鲁-冲木达矿带以发育渐新世斑岩-夕卡岩型Mo-W-Cu成矿作用而有别于冈底斯中新世斑岩-夕卡岩型Cu-Mo-Au矿带,但是对渐新世成矿岩石类型及成因以及渐新世与中新世斑岩成矿作用存在差异的原因尚不清楚,严重制约了该带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为此,本文选择矿带内程巴斑岩型Mo矿床及明则夕卡岩型Cu矿床开展了成岩与成矿年代学及含矿岩石成因研究。明则矿区与夕卡岩矿化有关的二长岩的结晶年龄为30.4±0.6Ma,表明夕卡岩矿化时代约30Ma,这与程巴斑岩型Mo矿床矿石中辉钼矿Re-Os同位素分析所揭示的约30Ma矿化时代一致。明则二长岩的SiO2含量为55%~57%,K2O含量为2.7%~5.0%,属于钾玄岩,具有较高的MgO含量(3.5%~6.9%)、Mg#值(57.6~67.2)以及相容元素含量(Cr=34×10-6~379×10-6;Ni为48×10-6~116×10-6)。而程巴花岗闪长岩的SiO2含量为65%~67%,K2O含量为3.2%~4.1%,属于高钾钙碱性岩,具有较低的MgO含量(1.7%~2.1%)、Mg#值(49.5~51.1)以及相容元素含量(Cr=20×10-6~39×10-6;Ni为16×10-6~25×10-6)。二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均显示富集轻稀土元素与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弱的Eu负异常,但二长岩的REE含量明显高于花岗闪长岩,且具有较低的Sr/Y比值(24~49),后者Sr/Y比值为54~68。两种岩石均具有类似的Hf同位素组成,二长岩的εHf(t)值为+2.8~+6.8,花岗闪长岩εHf(t)值为+4.2~+6.1。综合分析表明,二长岩是受大洋板片流体交代的富集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而花岗闪长岩是增厚的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二者在形成过程中可能发生了幔源镁铁质岩浆与壳源长英质岩浆的混合作用,这种壳幔相互作用导致区域斑岩-夕卡岩型Cu-Mo矿化,但由于该区隆升剥蚀强烈,上部的斑岩型Cu矿体基本被剥蚀而没有保存下来,因此现今表现为斑岩型Mo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与夕卡岩型矿床 克鲁-冲木达矿带 岩浆混合 岩石成因 渐新世 冈底斯
下载PDF
豫西银家沟硫铁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24
6
作者 武广 陈毓川 +3 位作者 李宗彦 刘军 杨鑫生 乔翠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3-374,共22页
河南省银家沟硫铁多金属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华熊地块内,是东秦岭地区最大的硫铁多金属矿床,以其硫铁储量大及共、伴生元素复杂区别于东秦岭其他以钼为主的矿床。成矿的全过程可以划分为矽卡岩期、硫化物期和表生期,包括磁铁矿阶... 河南省银家沟硫铁多金属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华熊地块内,是东秦岭地区最大的硫铁多金属矿床,以其硫铁储量大及共、伴生元素复杂区别于东秦岭其他以钼为主的矿床。成矿的全过程可以划分为矽卡岩期、硫化物期和表生期,包括磁铁矿阶段、脉状石英-辉钼矿阶段、石英-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闪锌矿阶段、网脉状石英-辉钼矿阶段、石英-绢云母-黄铁矿阶段、方解石-方铅矿-闪锌矿阶段和玉髓-褐铁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银家沟矿床主要发育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w型)、含CO2三相包裹体(C型)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S型)。钾长花岗斑岩的石英斑晶中流体包裹体均-温度介于341~〉550℃之间,盐度介于0.4%~44.0%NaCl eqv 之间,属H2O-NaCl-CO2体系;脉状石英-辉钼矿阶段流体包裹体均-温度介于382~416℃之间,盐度介于3.6%~40.8%NaCl eqv 之间,属H2O-NaCl 体系;石英-方解石-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闪锌矿阶段流体包裹体均-温度介于318~436℃之间,盐度介于5.6%~42.4%NaCl eqv 之间,属H2O-NaCl 体系;网脉状石英-辉钼矿阶段流体包裹体均-温度介于321~411℃之间,盐度介于6.3%~16.4%NaCl eqv 之间,属H2O-NaCl 体系;石英-绢云母-黄铁矿阶段流体包裹体均-温度介于326~419℃之间,盐度介于4.7%~49.4% NaCl eqv 之间,属H2O-NaCl 体系。银家沟矿床成矿流体主要为高温、高盐度流体,总体上属于H2O-NaCl±CO2体系。成矿热液的δ18OH2O,值为4.0‰~8.6‰,δ18Dv-smow值为-64%o~-52‰,表明成矿流体来自岩浆水。矿石金属硫化物的δ18Sv-cdr值介于-0.2‰~6.3‰之间,平均为1.6‰,具深源硫特征,硫主要来自分异很差的由火成物质组成的下地壳,官道口群白云岩亦提供了部分重硫。矿床金属硫化物的206Pb/204Pb值介于17.331~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同位素 斑岩-矽卡岩型矿床 银家沟硫铁多金属矿床 豫西 东秦岭
下载PDF
西藏尕尔穷铜金矿元素空间分布规律及地球化学勘查模型 被引量:21
7
作者 张志 唐菊兴 +5 位作者 杨毅 李志军 姚晓峰 邓世林 王红星 宋俊龙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63-672,共10页
尕尔穷铜金矿床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唯一达到详查级别的矿床,其金资源量已达大型规模。根据30个钻孔的成矿元素化学分析结果,对各成矿元素平面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尕尔穷矿床具有较明显的与岩浆热液成矿作用有关的元素分带... 尕尔穷铜金矿床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唯一达到详查级别的矿床,其金资源量已达大型规模。根据30个钻孔的成矿元素化学分析结果,对各成矿元素平面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尕尔穷矿床具有较明显的与岩浆热液成矿作用有关的元素分带特征,矿体从南东→北西向、深部→浅部具有Mo→Cu(Au)→Cu+Au+Ag→Au+Cu+Ag→Au+Ag的分带特征。对II—II'纵剖面及8号勘探线进行了矿化在横向及垂向上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矿体在剖面上亦具有与平面上相似的分带特征。矿区地球化学勘查模型显示:自矿区南东部至北西部具有Mo+Bi→Bi+Cu+Au+As→As+Au+Cu+Sb+Zn→Au(Cu)+Zn→Au+Pb的异常分带特征,此异常分带同时也为内环异常→外围异常的异常分带。研究提出,尕尔穷矿床热液中心应位于8—12线,流体运移方向为南东→北西向,尕尔穷铜金矿床为较典型的斑岩-矽卡岩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尕尔穷 班怒成矿带 分带特征 斑岩-矽卡岩矿床
下载PDF
铜陵矿集区冬瓜山矿床斑岩-矽卡岩型矿床成矿作用过程中的Cu同位素地球化学行为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跃 朱祥坤 +2 位作者 毛景文 程彦博 李志红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413-2422,共10页
本文报道了长江中下游铜陵矿集区内冬瓜山斑岩-矽卡岩型Cu-Au矿床中硫化物、石英闪长岩体和赋矿围岩的Cu同位素组成特征.其中,硫化物的δ^65 Cu变化范围为-0.54‰~0.95‰,变化范围较大,达1.5‰,表明高温成矿体系下铜同位素发生分馏,铜... 本文报道了长江中下游铜陵矿集区内冬瓜山斑岩-矽卡岩型Cu-Au矿床中硫化物、石英闪长岩体和赋矿围岩的Cu同位素组成特征.其中,硫化物的δ^65 Cu变化范围为-0.54‰~0.95‰,变化范围较大,达1.5‰,表明高温成矿体系下铜同位素发生分馏,铜同位素具有示踪高温成矿作用过程的潜力.不同空间位置的黄铜矿的铜同位素组成呈现出空间分带特征,表现为从岩体和斑岩型矿体→近岩体矽卡岩→矽卡岩型矿体,随着远离岩体,黄铜矿的铜同位素组成逐渐变重.导致斑岩-矽卡岩型矿床铜同位素出现空间分带的主要原因是矿化过程中铜同位素发生分馏.并且,对于冬瓜山矿床来讲,导致铜同位素组成空间分带的分馏不是发生在Cu在气-液两相之间分配的过程中,而是发生在硫化物从流体中沉淀出来的过程中.在硫化物的沉淀过程中,铜的重同位素优先在流体中富集,轻同位素在沉淀中富集,随着流体向外迁移,硫化物沉淀的进行,残余热液流体会逐渐富集铜的重同位素.硫化物的铜同位素组成可以用来反演和指示成矿流体的迁移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瓜山矿床 斑岩-矽卡岩型矿床 Cu同位素 硫化物沉淀 成矿流体迁移
下载PDF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流体、成矿物质来源的地球化学约束 被引量:16
9
作者 郭文铂 郑文宝 +3 位作者 唐菊兴 应立娟 王艺云 林彬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10-528,共19页
甲玛铜多金属矿是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中东段勘查程度最高、成矿元素与矿体类型复杂的超大型斑岩-矽卡岩型矿床.前人在控岩-控矿构造、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矿床模型等方面已经完成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对于矿床成矿机制研究方面尚存不足,... 甲玛铜多金属矿是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中东段勘查程度最高、成矿元素与矿体类型复杂的超大型斑岩-矽卡岩型矿床.前人在控岩-控矿构造、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矿床模型等方面已经完成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对于矿床成矿机制研究方面尚存不足,特别是流体、成矿物质的来源方面欠缺系统的研究工作和对资料的全面梳理.文章在大量阅研和总结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以矿区16号勘探线作为典型剖面开展了氧同位素填图,同时对硫同位素进行了必要的样品补充采集.通过综合研究,有证据表明甲玛矿区深部隐伏斑岩体存在岩浆流体的出溶,在此基础上,氢、氧同位素组成表明矿化由早到晚演化过程中,流体由岩浆水向大气降水增加方向演化;同时,氧同位素填图以及流体包裹体平面均一温度分布确定成矿流体源位于矿区zk1616~zk3216一带.此外,S、Si同位素组成均表明了矿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成矿岩浆岩,而铅同位素的研究进一步说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冈底斯后碰撞环境下因地壳减薄、地幔上涌导致的壳幔混合作用.文章依据地球化学的研究成果,探讨矿床流体、成矿物质的来源,为甲玛矿床成因、成矿机制研究夯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地球化学 流体来源 成矿物质来源 斑岩-矽卡岩型矿床 甲玛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城门山斑岩-矽卡岩型铜金矿床碲元素赋存状态及沉淀机制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国显正 周涛发 +2 位作者 汪方跃 叶少贞 冯道水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723-2742,共20页
碲是一种重要的战略性关键金属,主要以共伴生形式产出多个类型矿床中,斑岩-矽卡岩型矿床是碲资源重要的来源之一。城门山铜金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一典型斑岩-矽卡岩型矿床,也是该区目前已报道的最大的共伴生碲矿床,然而碲在该矿床... 碲是一种重要的战略性关键金属,主要以共伴生形式产出多个类型矿床中,斑岩-矽卡岩型矿床是碲资源重要的来源之一。城门山铜金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一典型斑岩-矽卡岩型矿床,也是该区目前已报道的最大的共伴生碲矿床,然而碲在该矿床的赋存状态、碲的沉淀机制等尚不清楚。本文在详细划分成矿阶段基础上,对该矿床不同类型矿石中的矿物开展电子探针测试、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以及面扫描研究工作。测试结果表明碲元素主要以碲银矿、碲铋银矿等碲化物和辉碲铋矿、硫楚碲铋矿、碲黝铜矿等碲的硫化物形式存在,少量呈类质同象赋存在黄铁矿和黄铜矿中。黄铜矿中Te含量在矽卡岩型矿石中变化范围(0.15×10^(-6)~20.50×10^(-6))大于碳酸盐岩交代型矿石(0~3.44×10^(-6))。黄铁矿中Te含量在碳酸盐岩交代型矿石中最高,可达173×10^(-6);黄铁矿mapping显示在同一颗矿物中Te含量分布也不均匀。通过300℃logf_(Te2)-logf_(S2)相图分析,硫逸度介于-6.8~-11.4,碲逸度介于-7.8~-14.8;自花岗闪长斑岩向碳酸盐岩地层围岩,从成矿早阶段到晚阶段,硫逸度和温度逐渐降低,碲逸度升高,这是城门山矿床碲矿物沉淀的主要机制。城门山矿床中无论是单颗粒黄铁矿硫同位素还是原位硫同位素均显示岩浆来源特征,结合岩相学碲矿物与黄铁矿等硫化物密切共生,具有成因联系,表明碲的成矿物质来源也应为岩浆来源,与花岗闪长斑岩岩浆热液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矽卡岩型矿床 赋存状态 沉淀机制 城门山
下载PDF
江西永平铜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及硫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军军 曹殿华 +3 位作者 杨昔林 邱昌容 王训军 阚迎松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3-173,共11页
永平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华南地区十杭裂谷带南侧,是一个与晚侏罗世二长花岗斑岩侵入体有关的斑岩-矽卡岩矿床。矿区存在斑岩型钼矿和矽卡岩型铜矿两种矿化类型。其中,斑岩型钼矿含矿石英脉中主要发育I型气液两相包裹体、II型CO_2三相包裹... 永平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华南地区十杭裂谷带南侧,是一个与晚侏罗世二长花岗斑岩侵入体有关的斑岩-矽卡岩矿床。矿区存在斑岩型钼矿和矽卡岩型铜矿两种矿化类型。其中,斑岩型钼矿含矿石英脉中主要发育I型气液两相包裹体、II型CO_2三相包裹体和III型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早期石英-硫化物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形成温度介于202~359℃之间,盐度介于4.62~36.68 wt%NaCl之间;晚期石英-碳酸盐-硫化物阶段均一温度介于211~318℃之间,盐度范围为2.07~11.47 wt%NaCl。矽卡岩铜矿主要发育I型气液两相包裹体,早期矽卡岩阶段均一温度达到406~486℃,盐度为9.21~9.89 wt%NaCl;石英-硫化物阶段均一温度介于137~335℃之间,盐度值范围为4.98~13.20 wt%NaCl;晚期碳酸盐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只有89~151℃,盐度范围介于2.07~19.13 wt%NaCl之间。激光拉曼结果显示两者流体包裹体中具有相似的气相成分,都以CO_2和H_2O为主,成矿流体总体上属于H_2O-CO_2-NaCl体系。含Mo成矿流体中存在CH_4,具有低氧逸度特征,在流体演化早期形成Mo矿化中心,石英-硫化物阶段含Mo流体相对于含Cu流体具有更高的温度和压力。矿石中金属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于–0.2‰^+1.9‰之间,这表明成矿物质硫源主要来自深源岩浆。结合地质特征,认为该矿床是与晚侏罗世花岗质岩浆密切相关的斑岩钼-矽卡岩铜矿床,铜和钼矿化存在分带现象,岩浆系统的中心部位具有斑岩型钼矿化,外围及和碳酸盐岩的接触带形成斑岩-矽卡岩型铜钨铅锌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硫同位素 斑岩.矽卡岩矿床 江西永平
下载PDF
Hydrothermal evolution and source of metallogenic materials of Beiya Au polymetallic deposit,western Yunnan,China 被引量:1
12
作者 DENG Jiafang SUN Fengyue +4 位作者 XIN Wei XU Zhihe PAN Zhongcui WU Dongqian TIAN Nan 《Global Geology》 2020年第2期78-91,共14页
The Beiya porphyry-skarn gold-polymetallic deposit is one of the largest gold deposits in China and it also contains significant amounts of silver and base metals.The ore-bearing monzonitic granite porphyry occurs as ... The Beiya porphyry-skarn gold-polymetallic deposit is one of the largest gold deposits in China and it also contains significant amounts of silver and base metals.The ore-bearing monzonitic granite porphyry occurs as a stock,of which the skarn type gold-copper-iron ore bodies are controlled by the contact zone between alkali-rich monzonitic granite porphyry and the limestone,and the gold-silver polymetallic mineralization is controlled by interlayer structure.Alter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occur around the intrusion and exterior of monzonitic granite porphyry.Ore mineral formation sequence is as follows:skarn minerals→magnetite→pyrite→chalcopyrite/bornite+pyrite+gold→pyrite+galena+gold(silver).Petrographic studies of fluid inclusions indicate that the following types of inclusions exist in the pre-mineralization quartz-pyrite stage:gas-liquid two-phase inclusions(L-type),three-phase inclusions with daughter minerals(D-type)and gas-rich inclusions(V-type).The colorless transparent quartz in the main gold-chalcopyrite-pyrite stage mainly consists of L-type and V-type inclusions,whereas the inclusions in the late gold-silver-galena stage are mainly L-type.The evolution of ore-forming fluids shows a trend from high temperature,high salinity to medium-low temperature and low salinity.Medium-low density fluids play a dominant role in mineral component migration and transportation.Fluid cooling and boiling are the main mechanisms of gold-copper precipitation,while the involvement of atmospheric water and pH reduction are the main mechanisms of gold-silver polymetallic precipitation.The fluids in the quartz-pyrite stage before mineralization and the main gold-chalcopyrite-pyrite stage are dominated by magmatic water,while in the gold-silver-galena stage the fluids are dominated by atmospheric water.Isotope tracers show that S and Pb are mainly derived from monzonitic granite porphyry,not from limestone of the Beiya 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iya Au polymetallic deposit hydrothermal evolution porphyry-skarn deposit
下载PDF
东秦岭钼矿带南泥湖-上房沟花岗斑岩成因及其对钼成矿作用的制约 被引量:64
13
作者 包志伟 曾乔松 +1 位作者 赵太平 原振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523-2536,共14页
河南省栾川县南泥湖-上房沟斑岩-矽卡岩型钼(钨)矿田是我国最重要的钼矿产区,钼矿探明储量(金属量)达205万吨。区内钼成矿与南泥湖和上房沟两个花岗斑岩小岩体关系密切,两岩体产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岩石为高硅、富碱和较高分异指数的碱性... 河南省栾川县南泥湖-上房沟斑岩-矽卡岩型钼(钨)矿田是我国最重要的钼矿产区,钼矿探明储量(金属量)达205万吨。区内钼成矿与南泥湖和上房沟两个花岗斑岩小岩体关系密切,两岩体产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岩石为高硅、富碱和较高分异指数的碱性-碱钙性、过铝质花岗岩。其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组成具有显著亏损Eu、Sr、Ba、Ti的特征,表明岩浆经历过相当高程度的分异演化。较低的εNd(t)值(-12.7~-15.5)和年轻的Nd模式年龄(1.48~1.71Ga)表明其成岩物质来源主要为年轻的地壳物质。南泥湖和上房沟岩体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149.56±0.36Ma(MSWD=1.5)和135.38±0.29Ma(MSWD=1.4)。结合现有的秦岭-大别造山带中生代花岗岩类的有关地球化学研究成果,东秦岭钼成矿带内的燕山期成矿花岗岩小岩体及大岩基应为扬子克拉通北缘中生代向华北克拉通A型俯冲的地壳物质在碰撞后伸展构造环境下部分熔融的产物并可能有部分地幔物质的参与。成矿小岩体是花岗岩大岩基高度分异演化的结果,花岗岩大岩基结晶分异导致其中挥发分的过饱和、挥发分对正在固结的岩浆体中成矿元素的淋滤是小岩体成矿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秦岭 钼成矿带 南泥湖 岩成因 成矿作用 过铝质花岗岩 小岩体 华北克拉通南缘 地壳物质 分异演化 扬子克拉通北缘 中生代 岩基 挥发分 化学研究成果 地球化学组成 成岩物质来源 燕山期成矿 大别造山带 岩浆
下载PDF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元素分布规律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50
14
作者 郑文宝 陈毓川 +4 位作者 宋鑫 唐菊兴 应立娟 黎枫佶 唐晓倩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75-784,共10页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已经成为冈底斯成矿带内为数不多的铜品位高、规模大、矿体连续性好的超大型斑岩-矽卡岩-角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文章根据167个钻孔的成矿元素化学分析结果,对各元素平面分带、(Pb+Zn)/Cu、Au/Cu、Mo/Cu、Pb/Ag、Zn/Pb、Z...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已经成为冈底斯成矿带内为数不多的铜品位高、规模大、矿体连续性好的超大型斑岩-矽卡岩-角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文章根据167个钻孔的成矿元素化学分析结果,对各元素平面分带、(Pb+Zn)/Cu、Au/Cu、Mo/Cu、Pb/Ag、Zn/Pb、Zn/Cu比值分带以及剖面上元素的分带等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甲玛铜多金属矿具有典型的与岩浆成矿作用有关的元素分带特征,矿体由深部向浅部具有Mo→Mo(Cu)→Cu+Mo→Cu(Pb+Zn+Mo)→Cu(Pb+Zn)→Pb+Zn的成矿元素分带现象,具有高温→中低温成矿演化的特点。研究提出,成矿流体的运移方向是由北东至南西,流体源位于矿区北东部的则古朗地区。这种典型的热液分带特征同海底喷流沉积矿床近管道相Pb/Ag比值高、远离喷口Zn/Pb、Zn/Cu比值高的元素分带特征有着本质的区别。矿区北部则古朗地区高Mo/Cu比值以及钼元素矿化强度随标高降低愈强的分布特点,均预示了该地区是深部隐伏含矿斑岩体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斑岩-矽卡岩-角岩型矿床 矿床成矿系列 元素分带 甲玛铜多金属矿 西藏
下载PDF
滇西北衙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成因类型及成矿规律 被引量:51
15
作者 和中华 周云满 +3 位作者 和文言 苏纲生 李万华 杨绍文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4-258,共15页
北衙金多金属矿床的找矿工作近年取得了重大突破,使金矿储量达到超大型矿床规模,共、伴生铅锌、银、铜、铁、硫矿也达到大-中型规模。对北衙矿床的成因类型和成矿规律的综合研究及地质勘查工作成果表明,矿床受控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与... 北衙金多金属矿床的找矿工作近年取得了重大突破,使金矿储量达到超大型矿床规模,共、伴生铅锌、银、铜、铁、硫矿也达到大-中型规模。对北衙矿床的成因类型和成矿规律的综合研究及地质勘查工作成果表明,矿床受控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与T2b碳酸盐岩的内、外接触带,属于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的矽卡岩-热液型金多金属矿床。矿床类型包括矽卡岩型、层间破碎带型(含硅-钙面型)、裂隙脉型以及表生作用形成的风化-堆积型。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是矿床形成最关键的控矿因素,以斑岩体为中心,从斑岩内部→接触带→外带→远程,成矿元素有从Cu-Au→Au-Cu-Fe→Au-Fe→Au-Fe-Pb→Pb-Ag的分带规律。北衙地区构造-岩浆-流体活动强烈,成矿物质来源丰富,矿化期次复杂且类型多样,成矿空间范围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深部及外围仍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斑岩-矽卡岩型金多金属矿 成矿规律 成矿模式 滇西北衙
下载PDF
豫西夜长坪钼矿床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1
16
作者 毛冰 叶会寿 +2 位作者 李超 肖中军 杨国强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69-1074,共6页
夜长坪钼矿床位于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其赋矿围岩为中元古界官道口群龙家园组白云岩,辉钼矿化的主要类型为细脉状、网脉状、浸染状和条带状,围岩蚀变有透辉石化、金云母化、滑石化、绿泥石化、蛇纹石化、硅化和碳酸盐化,为斑岩-矽卡岩型... 夜长坪钼矿床位于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其赋矿围岩为中元古界官道口群龙家园组白云岩,辉钼矿化的主要类型为细脉状、网脉状、浸染状和条带状,围岩蚀变有透辉石化、金云母化、滑石化、绿泥石化、蛇纹石化、硅化和碳酸盐化,为斑岩-矽卡岩型钼矿床。选取5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定年,获得模式年龄(145.4±2.1)Ma^(143.6±2.4)Ma,等时线年龄(145.3±4.4)Ma(2σ,MSWD=0.80),表明钼成矿作用发生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结合前人对东秦岭-大别造山带不同时期地球动力学背景的研究,笔者认为,夜长坪钼矿床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俯冲的弧后岩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RE-OS同位素定年 斑岩-矽卡岩型钼矿 夜长坪 豫西
下载PDF
西藏墨竹工卡县甲玛矿区筒状矿体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1
17
作者 郑文宝 陈毓川 +6 位作者 唐菊兴 畅哲生 汪雄武 应立娟 黎枫佶 王焕 唐晓倩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7-218,共12页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内与斑岩成矿作用有关的斑岩-矽卡岩型矿床。通过对甲玛矿区16号、32号勘探线剖面上主成矿元素以及其他常微量元素矿化分布规律的分析,指出在16线ZK1620~ZK1618之间存在筒状钼铜矿体,其角岩中矿体最大厚...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内与斑岩成矿作用有关的斑岩-矽卡岩型矿床。通过对甲玛矿区16号、32号勘探线剖面上主成矿元素以及其他常微量元素矿化分布规律的分析,指出在16线ZK1620~ZK1618之间存在筒状钼铜矿体,其角岩中矿体最大厚度491.38m,铜平均品位0.21%,钼平均品位0.046%,矿化中心位于ZK1616附近;同时,在林布宗组与多底沟组层间构造带中产出巨厚的矽卡岩型铜钼(金银)多金属矿体,矿体厚度最大达252.2m,铜平均品位0.75%,钼平均品位0.10%,金平均品位0.24g/t,银平均品位12.26g/t。在32线ZK3212~ZK3220范围内也存在筒状钼铜矿体,角岩型矿体最大厚度826m,铜平均品位0.24%,钼平均品位0.054%,矿化中心位于ZK3216附近;角岩矿体下部为矽卡岩型铜钼(金银)多金属矿体,矿体最厚处超过127.9m,铜平均品位0.72%,钼平均品位0.053%,金平均品位0.11g/t,银平均品位7.02g/t。研究表明,甲玛铜多金属矿存在一个以ZK1616~ZK3216一带为矿化中心的筒状矿体(角岩+矽卡岩型矿体),在筒状矿体的深部可能存在隐伏含矿斑岩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筒状矿体 巨厚层状矽卡岩 矿床成矿系列 斑岩-矽卡岩-角岩型矿体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
下载PDF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浅析 被引量:21
18
作者 郑文宝 唐菊兴 +2 位作者 畅哲生 黎枫佶 姚晓峰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85-994,共10页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内产出的超大型矿床,其铜、钼、铅+锌、伴生金、伴生银资源量均达到大型及以上规模,该矿床也是成矿系列理论指导实践取得找矿突破的典型矿床。矿区的矽卡岩型主矿体呈层状、厚板状产于下白垩统林布宗组...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内产出的超大型矿床,其铜、钼、铅+锌、伴生金、伴生银资源量均达到大型及以上规模,该矿床也是成矿系列理论指导实践取得找矿突破的典型矿床。矿区的矽卡岩型主矿体呈层状、厚板状产于下白垩统林布宗组砂板岩、角岩(矿体顶板)与上侏罗统多底沟组灰岩、大理岩(矿体底板)的层间因推覆-滑覆构造引起的扩容空间内,矿体走向延长超过3000m,倾向延伸超过2200m,最大真厚度达250m。除了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体是主要矿体类型外,矿区角岩型钼铜矿体与斑岩型钼铜矿体已经初具规模。角岩型矿体主要呈筒状分布于0~40线矽卡岩型矿体上部的角岩中,平面面积约0.8km2,矿体垂向最大延伸超过800m;斑岩型矿体已初见端倪,基本位于矽卡岩型矿体下部,但也有部分穿切矽卡岩型矿体。矿床中矿石的主要构造特征为浸染-细脉状,结构特征以热液交代作用形成的结构为主。矿石中主要的矿石矿物包括黄铜矿、斑铜矿、辉钼矿、黝铜矿和辉铜矿等,脉石矿石以矽卡岩矿物和石英为主。通过不同类型矿石中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测年,甲玛铜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时代介于18~10Ma之间,与青藏高原后碰撞伸展阶段成矿作用有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甲玛矿区矽卡岩是由斑岩结晶分异过程中分泌出的岩浆热液交代大理岩而形成。文章通过对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详细分析和讨论,提出该矿床成因是与斑岩成矿作用有关的斑岩-矽卡岩-角岩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矽卡岩-角岩型矿床 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矿床成因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 西藏
下载PDF
山阳-柞水矿集区斑岩-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找矿方法组合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瑞廷 王向阳 +5 位作者 任涛 李剑斌 孟德明 代军治 王涛 张三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45-260,共16页
山阳-柞水矿集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成矿作用显著,以发育新元古代、晚三叠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三期岩浆作用及其相关的宽岩-矽卡岩型铜钼-金-铁多金属矿床为特征。这些不同类型矿床的找矿方法在不同找矿阶段完全不同。其中预查选... 山阳-柞水矿集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成矿作用显著,以发育新元古代、晚三叠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三期岩浆作用及其相关的宽岩-矽卡岩型铜钼-金-铁多金属矿床为特征。这些不同类型矿床的找矿方法在不同找矿阶段完全不同。其中预查选区阶段在综合研究基础上,采用以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主,结合1:100000航磁解译或1:50000高精度磁测,地质地球化学剖面与激电/磁法剖面相互验证,以快速圈定靶区或矿化带;普查评价阶段在1:10000~1:2000地质填图、大比例尺遥感解译及蚀变信息提取基础上,通过1:10000或1:5000土壤正规网测量、高精度磁测或激电扫面、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高光谱蚀变矿物填图、地物化综合剖面等方法综合确定含矿地段,依据工程验证控制进一步有效追索、圈连矿(化)体。通过这些找矿方法组合,目前已在山阳-柞水矿集区内发现池沟铜钼矿床、冷水沟铜矿床和白沙淘金矿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矽卡岩型矿床 铜-钼-金-铁多金属矿床 找矿方法组合 山阳-柞水矿集区
下载PDF
论辽宁锦西杨家杖子杂岩体的岩浆成因演化及成矿作用 被引量:13
20
作者 吴利仁 张秀棋 孙世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11,共11页
杨家杖子杂岩体中的二长闪长岩代表一种母岩浆,它是燕山早期库拉板块向欧亚板块下俯冲所产生的,并汇聚上升的安山质岩浆。粗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斑岩是二长闪长岩浆在7km深、弱还原环境、氧逸度为10^(... 杨家杖子杂岩体中的二长闪长岩代表一种母岩浆,它是燕山早期库拉板块向欧亚板块下俯冲所产生的,并汇聚上升的安山质岩浆。粗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斑岩是二长闪长岩浆在7km深、弱还原环境、氧逸度为10^(-8)~10^(-10)Pa、1200°~1250℃的岩浆房中经结晶分异作用的派生物。以后,这些岩浆相继上侵,定位于2.5km深处。由这些岩浆岩侵入体所引起的镁夕卡岩、钙夕卡岩和岩浆期后酸性热液淋滤蚀变非常发育。只有来自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斑岩岩浆、富含Mo的酸性热液沿着裂隙侵入夕卡岩中,在240~330℃时,才形成Mo矿床。此种酸性热液也沿着裂隙侵入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斑岩中,而形成细脉浸染Mo矿床。因此,杨家杖子Mo矿床属于斑岩-夕卡岩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矿 花岗岩 杨家杖子 岩浆 成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