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77篇文章
< 1 2 1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孔介质的双重有效应力 被引量:130
1
作者 李传亮 孔祥言 +1 位作者 徐献芝 李培超 《自然杂志》 1999年第5期288-292,共5页
多孔介质存在两种变形机制,本体变形和结构变形;与此相对应、多孔介质也具有两个有效应力、本体有效应力和结构有效应力;本体有效应力决定多孔介质的本体变形、结构有效应力决定多孔介质的结构变形;多孔介质具有双重有效应力,这是由介... 多孔介质存在两种变形机制,本体变形和结构变形;与此相对应、多孔介质也具有两个有效应力、本体有效应力和结构有效应力;本体有效应力决定多孔介质的本体变形、结构有效应力决定多孔介质的结构变形;多孔介质具有双重有效应力,这是由介质独特的物质结构所决定的固有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双重有效应力 本体变形 结构变形
下载PDF
基于VOF方法的数值波浪水槽以及造波、消波方法研究 被引量:96
2
作者 董志 詹杰民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21,共7页
该文基于不可压缩黏性流体的N-S方程和VOF方法,利用CFD商业软件FLUENT及其二次开发功能,发展和提出了动边界造波、多孔介质消波等多种数值方法,建立了可有效模拟弱非线性波的数值波浪水槽。同时对现有的几种造波-消波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 该文基于不可压缩黏性流体的N-S方程和VOF方法,利用CFD商业软件FLUENT及其二次开发功能,发展和提出了动边界造波、多孔介质消波等多种数值方法,建立了可有效模拟弱非线性波的数值波浪水槽。同时对现有的几种造波-消波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综合比较了不同方法的优劣性,指出了本文提出的多孔介质消波法可更有效的吸收波能,给出了造波-消波的最优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波浪水槽 造波 消波 多孔介质
下载PDF
多孔介质输运性质的分形分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81
3
作者 郁伯铭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33-346,共14页
首先对多孔介质输运性质的传统实验测量、解析分析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进展作了扼要的评述。然后,着重综述采用分形理论和方法研究多孔介质输运性质分析解的理论、方法和所取得的进展。最后,指出采用分形理论和方法有可能解决其它尚未解... 首先对多孔介质输运性质的传统实验测量、解析分析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进展作了扼要的评述。然后,着重综述采用分形理论和方法研究多孔介质输运性质分析解的理论、方法和所取得的进展。最后,指出采用分形理论和方法有可能解决其它尚未解决的有关多孔介质输运性质的若干课题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输运性质 分形 数值模拟 多孔材料 渗透率 热导率 热弥散系数
下载PDF
多孔介质自发渗吸研究进展 被引量:95
4
作者 蔡建超 郁伯铭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35-754,共20页
自发渗吸是发生在多孔介质里的一种常见自然现象,存在于众多工程应用和自然科学领域,多孔介质中自发渗吸的基本静力学和动力学问题已成为当前国际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本文综述了传统理论研究中的Lucas–Washburn(LW)模型,Terzaghi模型,H... 自发渗吸是发生在多孔介质里的一种常见自然现象,存在于众多工程应用和自然科学领域,多孔介质中自发渗吸的基本静力学和动力学问题已成为当前国际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本文综述了传统理论研究中的Lucas–Washburn(LW)模型,Terzaghi模型,Handy模型,Mattax和Kyte无因次时间标度模型,Aronofsky归一化采收率标度模型以及近十年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渗吸机理判别参数研究,简述了数值模拟研究及渗吸率影响机理的实验研究现状,总结了基于分形理论研究多孔介质自发渗吸的最新进展,并展望了多孔介质以及裂缝性双重多孔介质中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自发渗吸研究的方向和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毛细管力 自发渗吸 分形
下载PDF
多孔介质微观孔隙结构分形特征及分形系数的意义 被引量:78
5
作者 李留仁 赵艳艳 +2 位作者 李忠兴 焦李成 薛中天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5-107,114,共4页
依据孔隙结构的球体模型和毛管束模型 ,推导出两种模型的孔隙体积表达式和两种模型分形维数间的关系式。计算结果表明 ,基于毛管束模型的分形维数总比基于球体模型计算的分形维数小 1,分形系数的物理意义在于它反映了孔隙的发育程度。... 依据孔隙结构的球体模型和毛管束模型 ,推导出两种模型的孔隙体积表达式和两种模型分形维数间的关系式。计算结果表明 ,基于毛管束模型的分形维数总比基于球体模型计算的分形维数小 1,分形系数的物理意义在于它反映了孔隙的发育程度。基于毛管束模型 ,利用压汞数据计算了西峰油田长 8储层多孔介质微观孔隙的分形维数 ,同时给出了分形维数与孔隙度、渗透率等地层参数的关系曲线。分析结果表明 ,该区孔隙结构具有分形特征 ,分形维数为 1~ 2。分形维数越大 ,多孔介质微观孔隙分布的非均质性越强 ;分形系数越大 ,孔隙越发育 ,储层物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分形系数 毛管束模型 球体模型 油气层 分子吸附法 油气地质
下载PDF
多尺度有限元法在地下水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66
6
作者 薛禹群 叶淑君 +1 位作者 谢春红 张云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13,共7页
本文详细介绍了多尺度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并将其应用于非均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问题,对水文地质参数按函数连续变化、渐变和突变3种非均质多孔介质中的二维地下水稳定流、非稳定流分别用多尺度有限元法和传统有限元法进行了计算。计算... 本文详细介绍了多尺度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并将其应用于非均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问题,对水文地质参数按函数连续变化、渐变和突变3种非均质多孔介质中的二维地下水稳定流、非稳定流分别用多尺度有限元法和传统有限元法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的对比表明,多尺度有限元法比传统有限元法有效,既节省计算量又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有限元法 非均质 多孔介质 地下水数值模拟
下载PDF
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探讨 被引量:44
7
作者 陈正汉 王永胜 谢定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62-69,共8页
本文推导了各向异性多孔介质与非饱和土有效应力的理论公式,用三轴试验测定了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参数,澄清了国内外一些学者近期在同类工作中的某些误解。
关键词 有效应力 非饱和土 多孔介质
下载PDF
采空区孔隙率非均质模型及其流场分布模拟 被引量:71
8
作者 梁运涛 张腾飞 +1 位作者 王树刚 孙金鹏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03-1207,共5页
分析了现有采空区渗透率分块取值或仅按走向上连续分布取值计算方法的缺点,引用顶板岩层沉降理论,建立了垮落带介质孔隙率和渗透率的非均匀连续分布模型;并引入Brinkman-Forchheimer的扩展Darcy模型,采用多孔介质流体计算的单区域处理方... 分析了现有采空区渗透率分块取值或仅按走向上连续分布取值计算方法的缺点,引用顶板岩层沉降理论,建立了垮落带介质孔隙率和渗透率的非均匀连续分布模型;并引入Brinkman-Forchheimer的扩展Darcy模型,采用多孔介质流体计算的单区域处理方法,建立了涵盖工作面与采空区统一流场的数学模型.U型采场模拟分析表明:距煤壁10 m以内,受支架和煤柱支撑作用,孔隙率较大为0.4左右,采空区深处岩层沉降明显,其深部边界处孔隙率已接近0.1,总体上采空区倾斜方向和工作面推进方向上孔隙率表现为二维分布规律;漏风风流沿工作面倾向在中间位置点之前即汇出,沿采空区深度方向上漏风强度逐渐减小,在距工作面约40 m时趋于一致,总体上漏风流场垂直于工作面煤壁的中心线呈现出非对称的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孔隙率 多孔介质 漏风 渗流场
下载PDF
温度对土壤电阻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6
9
作者 曹晓斌 吴广宁 +2 位作者 付龙海 李瑞芳 李增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6,共6页
青藏铁路沿线许多供变电所的接地网建在冻土区域,研究土壤电阻率的温度特性是改善冻土区域接地系统性能的关键。本文首先利用多孔介质模型分析了土壤导电的机理,并讨论了温度对土壤电阻率的影响途径;然后通过实验研究土壤电阻率温度特性... 青藏铁路沿线许多供变电所的接地网建在冻土区域,研究土壤电阻率的温度特性是改善冻土区域接地系统性能的关键。本文首先利用多孔介质模型分析了土壤导电的机理,并讨论了温度对土壤电阻率的影响途径;然后通过实验研究土壤电阻率温度特性;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指出了降低冻土区域土壤电阻率的可行方法。温度对土壤电阻率的影响分为三个阶段:温度在0℃以上,土壤电阻率随着温度的下降而上升;温度从0+变化到0?的过程中,土壤电阻率发生跳变;土壤的温度在0℃以下时,土壤电阻率同样随着温度的下降而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 土壤电阻率 冻土 多孔介质 接地系统
下载PDF
多孔介质有效应力原理研究 被引量:42
10
作者 徐献芝 李培超 李传亮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2-45,共4页
提出了基于多孔介质的一种新的有效应力原理.据此,当饱和土加载后,孔隙度的变化与孔隙水压力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同样取决于初始孔隙度以及初始孔隙水压力.
关键词 孔隙度 孔隙水压力 有效应力 压缩系数 多孔介质 饱和土
下载PDF
土中孔隙分布的分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43
11
作者 刘松玉 张继文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27-130,共4页
土中孔隙分布的分形特征研究刘松玉张继文(东南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南京210018)(东南大学土木工程系,南京210018)介质的孔隙特征在许多领域有重要意义.在土力学领域,孔隙分布是土体变形的内因,是决定土体物理力学性... 土中孔隙分布的分形特征研究刘松玉张继文(东南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南京210018)(东南大学土木工程系,南京210018)介质的孔隙特征在许多领域有重要意义.在土力学领域,孔隙分布是土体变形的内因,是决定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许多学者在很久以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孔隙分布 分形特征 变形
下载PDF
孔隙介质中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及流变性 被引量:25
12
作者 汪伟英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54-57,63,共5页
根据聚合物溶液在孔隙介质中的渗流理论.提出了确定其有效粘度的方法;导出了孔隙介质中包含粘弹性因素的聚合物溶液有效粘度与剪切速率的关系式,该式适用于较广的速度范围;实验证实.聚合物溶液有效粘度由弹性粘度和剪切粘度组成;... 根据聚合物溶液在孔隙介质中的渗流理论.提出了确定其有效粘度的方法;导出了孔隙介质中包含粘弹性因素的聚合物溶液有效粘度与剪切速率的关系式,该式适用于较广的速度范围;实验证实.聚合物溶液有效粘度由弹性粘度和剪切粘度组成;孔隙介质性质及聚合物溶液浓度对临界流交流速影响的研究表明,在油层流速条件下.聚合物溶液很可能出现拉伸流动和胀流型流变特征,因此在聚合物驱及数值模拟中应考虑粘弹性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弹性 流变性 高聚物 溶液 化学驱油
下载PDF
利用微观模型研究乳状液驱油机理 被引量:52
13
作者 王凤琴 曲志浩 孔令荣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1-224,共4页
利用真实砂岩微观模型研究和分析乳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驱油机理及其特性,结果表明,经过乳状液驱替后,水驱油形成的各类残余油均有减少。乳状液的驱油机理主要有两种:①利用乳状液堵塞大孔喉带产生的分流作用,减少绕流形成残余油的数量;... 利用真实砂岩微观模型研究和分析乳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驱油机理及其特性,结果表明,经过乳状液驱替后,水驱油形成的各类残余油均有减少。乳状液的驱油机理主要有两种:①利用乳状液堵塞大孔喉带产生的分流作用,减少绕流形成残余油的数量;②借助乳状液进入孔隙喉道中产生的挤压、拉、拽作用,有效驱赶分布在边缘及角隅部位的残余油。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乳状液驱替后,驱油效率可提高6%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状液 多孔介质 驱油机理 微观模型 驱油实验
下载PDF
论多孔介质中流体流动问题的数值模拟方法 被引量:37
14
作者 李亨 张锡文 何枫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5期111-116,共6页
简要介绍了多孔介质中流动问题的数值模拟方法及其发展现状 ,对各种方法的优劣及适用范围进行了评价。对多孔介质纯流体耦合流动区域的数值模拟方法及发展现状进行了综合对比。多孔介质模型方法可以用于多孔介质中流体流动问题的数值模... 简要介绍了多孔介质中流动问题的数值模拟方法及其发展现状 ,对各种方法的优劣及适用范围进行了评价。对多孔介质纯流体耦合流动区域的数值模拟方法及发展现状进行了综合对比。多孔介质模型方法可以用于多孔介质中流体流动问题的数值模拟 ,并且非常适于进行多孔介质纯流体耦合流动区域的数值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液体流动 纯流体耦合流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煤体多孔介质孔隙度的分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54
15
作者 李子文 林柏泉 +2 位作者 郝志勇 高亚斌 刘非非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7-442,448,共7页
煤体是一种多孔介质,其内部孔隙结构十分复杂,准确评价煤体的孔隙特征对研究瓦斯的吸附解吸和高效瓦斯抽采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分形理论,研究了一种描述多孔介质孔隙空间分布的随机分形模型,并根据其构造方法,建立了煤体多孔介质孔隙度... 煤体是一种多孔介质,其内部孔隙结构十分复杂,准确评价煤体的孔隙特征对研究瓦斯的吸附解吸和高效瓦斯抽采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分形理论,研究了一种描述多孔介质孔隙空间分布的随机分形模型,并根据其构造方法,建立了煤体多孔介质孔隙度和分形维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压汞实验,验证了分形模型的正确性。对煤体多孔介质孔隙度进行了分形描述,结果表明:分形维数决定了孔隙度,分形维数越大,孔隙度越小;观测尺度越小,孔隙度越大,同一阶次孔隙平均直径越小,孔隙度越小,同一阶次孔隙数量越少,孔隙度越小;相同孔隙度条件下的孔径分布不尽相同,这也导致了瓦斯流动和吸附解吸规律的不同。因此,煤体多孔介质的分形维数反映了煤体内部孔径分布特征,对研究煤体孔隙类型和探讨煤层内瓦斯流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孔隙度 分形维数 压汞实验
原文传递
界面分子力作用与渗透率的关系及其对渗流的影响 被引量:41
16
作者 邓英尔 阎庆来 马宝岐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6-49,共4页
将界面化学理论和渗流物理理论相结合,在毛细管模型与单分子层作用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了固液界面分子力作用与多孔介质的渗透率或孔隙半径的近似关系式,并设计和进行了岩心流动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低渗透多孔介质中,液体渗流为... 将界面化学理论和渗流物理理论相结合,在毛细管模型与单分子层作用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了固液界面分子力作用与多孔介质的渗透率或孔隙半径的近似关系式,并设计和进行了岩心流动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低渗透多孔介质中,液体渗流为非达西类型,渗流曲线特征为凹形曲线至直线,存在(拟)启动压力梯度;非达西特征取决于多孔介质的渗透率和流体性质;固液界面分子力作用随多孔介质的渗透率或孔隙半径增大而单调递减。在低渗透多孔介质中,固液界面分子力对液体渗流的影响较大,且为渗流具有非达西特征的主要原因;而在较高渗透率多孔介质中,它对渗流的影响可以忽略,液体渗流为达西类型。综述了非达西渗流应用研究现状。图2表1参11(陈志宏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分子力 渗透率 渗流 低渗透油气田 油层
下载PDF
泡沫型多孔介质等效导热系数的计算 被引量:38
17
作者 吕兆华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7-261,共5页
该文根据泡沫状多孔材料的结构特点 ,建立了一种简化的单元体模型 ,利用最小热阻法分别导出连通孔型多孔材料气固两相的综合导热系数、辐射等效导热系数和材料总等效导热系数的计算公式。将计算结果与不同来源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 ,结果... 该文根据泡沫状多孔材料的结构特点 ,建立了一种简化的单元体模型 ,利用最小热阻法分别导出连通孔型多孔材料气固两相的综合导热系数、辐射等效导热系数和材料总等效导热系数的计算公式。将计算结果与不同来源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公式计算值与相应材料的实验值有较好的一致性 ,同时合理反映出热辐射在多孔介质传热中的重要作用。该文所得计算公式简单方便 ,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 热系数 孔介质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的多孔介质导热系数研究 被引量:27
18
作者 陈永平 施明恒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608-612,共5页
本文根据分形理论,对多孔介质几何结构进行了描述,计算出了不同孔隙率多孔介质简化模型的剖面面积分布分形维数d,并利用分形维数结合土壤导热模型推出了土壤的有效导热系数表达式,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关键词 多孔介质 导热系数 分形 土壤
下载PDF
横向各向同性多孔介质中的地震波传播 被引量:44
19
作者 刘银斌 李幼铭 吴如山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99-514,共16页
基于各向异性多孔介质中的广义Biot理论,导出了横向各向同性多孔介质中波传播的特征方程.指出在多孔介质中有4种类型的频散和耗散波传播:准纵波QP1(快纵波)、准纵波QP2(慢纵波)、准横波QSV和横渡SH.文中给出了... 基于各向异性多孔介质中的广义Biot理论,导出了横向各向同性多孔介质中波传播的特征方程.指出在多孔介质中有4种类型的频散和耗散波传播:准纵波QP1(快纵波)、准纵波QP2(慢纵波)、准横波QSV和横渡SH.文中给出了4种波速度的解析表达式.数值计算频率曲线和衰减曲线与Schmitt(1989)用均值处理得到的结果类似.还给出了波传播过程中3种类型准体波之间的耦合系数(或称转换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传播理论 地震波 多孔介质
下载PDF
多孔介质多场耦合作用理论及其在资源与能源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42
20
作者 赵阳升 杨栋 +2 位作者 冯增朝 梁卫国 康志勤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321-1328,共8页
详细介绍土木工程领域、环境工程领域、资源与能源开发工程领域中的多孔介质多场耦合作用的科学与技术问题,进而论述多孔介质多场耦合作用的科学内涵,其耦合作用理论包含固体应力场、渗流场、温度场和浓度场4个场的耦合作用,以及溶解的... 详细介绍土木工程领域、环境工程领域、资源与能源开发工程领域中的多孔介质多场耦合作用的科学与技术问题,进而论述多孔介质多场耦合作用的科学内涵,其耦合作用理论包含固体应力场、渗流场、温度场和浓度场4个场的耦合作用,以及溶解的化学反应。介绍耦合作用的本构规律的研究重点与数学模型的组成,并深入讨论国内外关于固液、固气耦合作用下,孔隙与单一裂隙的渗流本构方程及其存在的问题。较详细介绍煤层气开采的裂隙介质固气耦合模型与应用、盐矿开采的固流热传质耦合模型与应用、高温岩体地热开采的固流热耦合模型及油页岩原位开采的相关技术与理论问题,讨论该类问题的数值模拟求解策略以及该类工程面临的深刻的理论与技术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多孔介质 多场耦合 理论体系 本构规律 煤层气 高温岩体地热 油页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