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埋藏溶蚀模拟实验的白云岩储层孔隙效应研究——以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为例 被引量:13
1
作者 郑剑锋 沈安江 +2 位作者 黄理力 陈永权 佘敏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16-723,共8页
埋藏溶蚀作用是白云岩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之一,但其对储层的孔隙效应不清,从而制约埋藏溶蚀型白云岩储层的评价与勘探。以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白云岩为例,优选藻砂屑白云岩、叠层石白云岩和凝块石白云岩3种最常见的岩相为样... 埋藏溶蚀作用是白云岩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之一,但其对储层的孔隙效应不清,从而制约埋藏溶蚀型白云岩储层的评价与勘探。以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白云岩为例,优选藻砂屑白云岩、叠层石白云岩和凝块石白云岩3种最常见的岩相为样品,用0.2%的乙酸溶液代表埋藏环境中的有机酸,开展高温高压条件下、开放连续流动体系中的储层溶蚀模拟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温压条件、不同岩相特征样品的孔隙度都有所增大,但渗透率呈指数级增大;藻砂屑白云岩的储集空间类型从孔隙型演变为孔隙—孔洞型,叠层石白云岩和凝块石白云岩的储集空间类型从孔隙型演变为溶孔—溶缝型。由此说明在埋藏环境中,有机酸对白云岩具有较强的溶蚀性,白云岩储层的初始孔隙结构控制着最终储集空间类型;埋藏溶蚀作用从开始相对均匀溶蚀逐渐转变为非均匀溶蚀,导致溶孔、溶缝非均质发育,局部孔隙间连通性变好。因此埋藏溶蚀作用对改善白云岩储层渗透率的贡献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藏溶蚀 模拟实验 孔隙效应 白云岩储层 肖尔布拉克组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松香大分子多相催化反应的孔效应研究(英文)
2
作者 肖鹏峰 陆祖宏 何农跃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4-38,共5页
在大分子多相催化反应中 ,由于反应物分子较大 ,使反应分子不能进入固相催化剂的微孔中与活性组分接触 ,因而分布于载体微孔中的活性组分对于大分子的催化反应是无效的。本文报道了用“浸渍胶体”法制备出松香大分子改性用Pd/C催化剂 ,... 在大分子多相催化反应中 ,由于反应物分子较大 ,使反应分子不能进入固相催化剂的微孔中与活性组分接触 ,因而分布于载体微孔中的活性组分对于大分子的催化反应是无效的。本文报道了用“浸渍胶体”法制备出松香大分子改性用Pd/C催化剂 ,该催化剂活性组分较集中分布于活性炭表面及大孔周围。与传统浸渍法制备的Pd/C催化剂在松香歧化反应中比较 ,新方法制备的催化剂显示出更好的活性 ,克服了松香大分子因“孔效应”造成传统浸渍法制备的Pd/C催化剂中小孔周围的活性组分不能有效使用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香 歧化反应 孔效应 大分子多相催化反应 活性炭负载 钯催化剂 改性
下载PDF
论碎屑岩储层成岩过程中有机酸的溶蚀增孔能力 被引量:95
3
作者 远光辉 操应长 +4 位作者 杨田 王艳忠 李晓艳 葸克来 贾珍臻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07-219,共13页
碎屑岩储层成岩过程中,烃源岩中有机质热演化能够释放大量有机酸并强烈溶蚀铝硅酸盐和碳酸盐矿物,进而形成规模性次生孔隙的观点为石油地质学家所普遍接受。笔者以国内外有机质热解生成有机酸的实验为依据,系统计算了单位质量干酪根... 碎屑岩储层成岩过程中,烃源岩中有机质热演化能够释放大量有机酸并强烈溶蚀铝硅酸盐和碳酸盐矿物,进而形成规模性次生孔隙的观点为石油地质学家所普遍接受。笔者以国内外有机质热解生成有机酸的实验为依据,系统计算了单位质量干酪根的生酸潜力。以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为例,在计算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地层泥砂比、主力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及主力烃源岩最大生一排酸潜力的基础上,分别计算了有机酸溶蚀铝硅酸盐和溶蚀碳酸盐矿物对储层的最大增孔能力。然后以全球范围油气储层地层水有机酸浓度为参考,结合室内有机酸溶蚀碳酸盐矿物的实验,探讨了碳酸盐矿物的规模性溶蚀作用与地层酸性流体供给能力的匹配关系。结果表明:在缺少断层和不整合等优势运移通道时,有机质热演化过程中释放的有机酸溶蚀铝硅酸盐矿物能够产生的最大次生孔隙度约4.49%~7.48%,这一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与现有认识一致;而有机酸溶蚀碳酸盐矿物能够产生的最大次生孔隙度约1.54%~2.56%,这一数据要大大低于多数学者的主观认识。在缺少足够的碳酸盐溶蚀证据的情况下,将中深层异常高孔隙度储层中大量的粒间孔隙界定为早期碳酸盐胶结物完全溶蚀形成的次生孔隙的观点值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酸 溶蚀作用 次生孔隙 铝硅酸盐矿物 碳酸盐矿物 增孔效应
下载PDF
有机酸溶蚀作用对泥页岩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罗瑞 查明 +5 位作者 何皓 高长海 曲江秀 张勇 朱文慧 孙冲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9-59,共11页
为了解有机酸溶蚀作用下泥页岩常见矿物离子的溶出规律,探讨溶蚀作用对泥页岩次生孔隙结构的影响,针对南堡凹陷古近系沙三段泥页岩样品设计了不同温度、不同类型有机酸(乙酸、乙二酸)环境下的溶蚀实验。对实验后反应溶液进行等离子发射... 为了解有机酸溶蚀作用下泥页岩常见矿物离子的溶出规律,探讨溶蚀作用对泥页岩次生孔隙结构的影响,针对南堡凹陷古近系沙三段泥页岩样品设计了不同温度、不同类型有机酸(乙酸、乙二酸)环境下的溶蚀实验。对实验后反应溶液进行等离子发射光谱检测,溶蚀后样品进行X衍射、扫描电镜、低温氮气吸附等测试。结果表明:随反应温度升高泥页岩中常见矿物离子在乙酸、乙二酸中的溶出可分为"上升、下降、复合、甚微型"以及"上升、下降、复合型"两种情况,且常见离子的"溶出系数"各异,总体上有机酸对泥页岩溶蚀作用正温效应明显,不同类型有机酸溶蚀机制差异显著;溶蚀后泥页岩的粒内孔孔径增大、数量增多,粒间孔接触部分发生小规模溶蚀产生网洞化现象,微裂缝宽度有所增大,并伴随伊利石、高岭石、蒙脱石等新生黏土矿物生成;乙酸溶蚀促进泥页岩中孔、微孔的生成从而增大其比表面积,乙二酸溶蚀则提升中孔、大孔比例,进而提高泥页岩平均孔径;有机酸溶蚀对泥页岩增孔效应初步判别显示其增孔能力有限,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酸 溶蚀作用 离子释放 泥页岩孔隙结构 增孔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