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页岩孔隙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25
1
作者 崔景伟 邹才能 +3 位作者 朱如凯 白斌 吴松涛 王拓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19-1325,共7页
随着非常规油气勘探的兴起页岩孔隙研究备受重视,如何研究页岩孔隙已经成为非常规油气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其对页岩油气勘探层位选取、资源潜力评价和油气渗流能力计算具有重要意义。对页岩微—纳米孔隙表征技术、页岩孔隙类别的划分以... 随着非常规油气勘探的兴起页岩孔隙研究备受重视,如何研究页岩孔隙已经成为非常规油气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其对页岩油气勘探层位选取、资源潜力评价和油气渗流能力计算具有重要意义。对页岩微—纳米孔隙表征技术、页岩孔隙类别的划分以及页岩孔隙演化规律分别进行了综述并指出存在问题,同时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对页岩孔隙研究进行展望。提出工业CT—微米CT—纳米CT/FIB系列辐射扫描方法和压汞(MICP)—氮气吸附(N2)—二氧化碳吸附(CO2)流体法是孔隙定量表征的最优方法,通过单井孔隙度测井资料与实验室测定结果建立校正图版指导储层孔隙发育段优选;页岩孔隙分类研究还应该考虑含油气性,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等工具加强孔隙含油性研究;孔隙演化规律研究应该采用模拟实验和真实剖面样品对比并结合矿物组成分析等寻找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孔隙表征 孔隙分类 孔隙演化
原文传递
藕状多孔纯铜棒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1
2
作者 谢建新 刘新华 +2 位作者 刘雪峰 方玉诚 王浩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869-1873,共5页
采用定向凝固法,在氢气压力为0.2 MPa、熔炼温度为1 200℃的条件下制备了规则圆柱形气孔沿轴向定向分布的藕状多孔纯铜棒材料,棒材直径为45 mm,长度约为125 mm.测定了所制备材料的密度、孔隙率和通孔率,对所制备多孔材料的气孔形貌和气... 采用定向凝固法,在氢气压力为0.2 MPa、熔炼温度为1 200℃的条件下制备了规则圆柱形气孔沿轴向定向分布的藕状多孔纯铜棒材料,棒材直径为45 mm,长度约为125 mm.测定了所制备材料的密度、孔隙率和通孔率,对所制备多孔材料的气孔形貌和气孔大小分布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并对所制备的样品沿平行于气孔方向和垂直于气孔方向的压缩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纯铜棒的平均密度为4.48 g/cm3,平均孔隙率为50%;气孔直径分布为0.3~1.3 mm,气孔平均直径为0.81 mm;藕状多孔纯铜的压缩性能存在明显的各向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凝固 藕状多孔金属 孔隙率 压缩性能 制备与表征
下载PDF
应用CT成像技术研究岩心孔隙度分布特征 被引量:17
3
作者 高建 吕静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09年第2期50-57,共8页
清楚地识别岩心内部孔隙度分布特征,并对其进行定量描述,有助于深入研究岩心的渗流特性。应用CT成像技术,通过对干岩心和饱和地层水岩心扫描,重建了岩心不同扫描层面、沿某正交切面以及三维孔隙度分布图。应用孔隙度频率分布和累积频率... 清楚地识别岩心内部孔隙度分布特征,并对其进行定量描述,有助于深入研究岩心的渗流特性。应用CT成像技术,通过对干岩心和饱和地层水岩心扫描,重建了岩心不同扫描层面、沿某正交切面以及三维孔隙度分布图。应用孔隙度频率分布和累积频率分布曲线得到了岩心孔隙度分布的统计特征。将岩心孔隙度划分为"层面级"和"岩心级"两个级别,选用7种参数对岩心孔隙度分布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和分布形态进行表征。研究实例表明,同一岩心不同扫描层面孔隙度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其集中程度、离散程度和分布形态均有所不同。采用这7种表征参数可精细刻画岩心孔隙度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成像 岩心 孔隙度分布 表征方法
下载PDF
基于微CT技术的丁羟推进剂脱湿定量表征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新国 刘佩进 +1 位作者 强洪夫 张勇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62-1168,共7页
为定量表征丁羟推进剂单轴拉伸过程中的脱湿演化过程,设计了一种兼顾宏观力学性能测试与细观结构微CT表征的新型哑铃型试件,利用单轴拉伸过程中原位微CT扫描试验,获取推进剂内部平均灰度值与平均孔隙率随拉伸应变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为定量表征丁羟推进剂单轴拉伸过程中的脱湿演化过程,设计了一种兼顾宏观力学性能测试与细观结构微CT表征的新型哑铃型试件,利用单轴拉伸过程中原位微CT扫描试验,获取推进剂内部平均灰度值与平均孔隙率随拉伸应变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拉伸过程应变的增加,受脱湿损伤与拉伸变形双重因素的影响,丁羟推进剂的平均灰度值逐渐下降,且下降速率呈现先增后减再增的变化趋势;平均孔隙率经历初始孔隙膨胀时的较小增幅、新增脱湿损伤时的突然增加、脱湿逐步发展时的平稳增长、以及脱湿诱发裂纹贯通时的再次突然增加等四个阶段。可见,平均灰度值和孔隙率均与丁羟推进剂的细观结构及宏观力学性能变化密切相关,两者均可定量表征丁羟推进剂脱湿损伤。相比较灰度值而言,孔隙率统计可以更有效地反映丁羟推进剂内部脱湿损伤形成与发展的演化过程,故其更适合其脱湿损失的定量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CT扫描 丁羟固体推进剂 脱湿 灰度值 孔隙率 定量表征
下载PDF
介孔结构空心球状WC粉体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4
5
作者 马淳安 张维民 +3 位作者 李国华 郑遗凡 周邦新 成旦红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151-1154,i006,共5页
以偏钨酸铵为钨源,CO为还原性气体和碳源,采用喷雾干燥微球化处理—气固反应法制备了具有介孔结构空心球状的WC粉体.采用XRD,SEM,EDS和TG-DTA等分析手段对样品的形貌、物相组成、化学成分以及在空气中的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碳... 以偏钨酸铵为钨源,CO为还原性气体和碳源,采用喷雾干燥微球化处理—气固反应法制备了具有介孔结构空心球状的WC粉体.采用XRD,SEM,EDS和TG-DTA等分析手段对样品的形貌、物相组成、化学成分以及在空气中的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碳化钨粉体为缺碳含氧的WC相,化学成分为W,C,O,W与C的原子比接近1∶1;碳化钨颗粒为分散性良好的空心球状,表面具有介孔结构;TG-DTA曲线表明,样品在空气中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结构 制备与表征 粉体 球状 空心 催化剂 热稳定性 化学成分 还原性气体 碳化钨颗粒 偏钨酸铵 球化处理 喷雾干燥 分析手段 物相组成 DTA XRD 反应法 SEM EDS WC相 分散性 原子比 曲线表 样品 TG 空气 碳源 含氧
下载PDF
分子筛催化材料的多级孔构建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志成 王仰东 谢在库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85-391,共7页
简要综述近年来分子筛的多级孔道构建以及形貌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采用模板法、沸石骨架控制溶出法以及双连续大孔硅铝干凝胶整体材料的气相转晶法等合成许多种类的多级孔沸石分子筛;分析表征了多级孔分子筛材料的孔结构与... 简要综述近年来分子筛的多级孔道构建以及形貌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采用模板法、沸石骨架控制溶出法以及双连续大孔硅铝干凝胶整体材料的气相转晶法等合成许多种类的多级孔沸石分子筛;分析表征了多级孔分子筛材料的孔结构与酸性特点。结果表明,多级孔分子筛中的介孔与微孔是连通的,多级孔道结构可以让更多的酸中心"暴露"出来,使其外表面酸中心数量远高于常规分子筛,并且造成其B酸减少和L酸增加;探讨了多级孔催化材料中扩散与催化性能之间的关联,结果显示,多级孔的存在有利于大分子的扩散及催化转化,提高较大分子产物的选择性和提高催化剂的抗积炭能力,并延缓催化剂的失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 多级孔 合成 表征 催化
下载PDF
临界孔隙度Pride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侯波 陈小宏 张孝珍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7-281,183,共5页
实际测井数据中缺少的横波速度信息对于储层表征、流体识别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给出一种新的横波速度预测方法:通过对Pride模型引入临界孔隙度导出临界孔隙度Pride模型,再结合Gassmann理论建立饱和岩石的纵横波速度计算模型。将该模型应... 实际测井数据中缺少的横波速度信息对于储层表征、流体识别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给出一种新的横波速度预测方法:通过对Pride模型引入临界孔隙度导出临界孔隙度Pride模型,再结合Gassmann理论建立饱和岩石的纵横波速度计算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室内实验室测量和实际测井资料的横波预测,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临界孔隙度Pride模型的横波速度预测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波速度预测 Pride模型 临界孔隙度 储层描述 岩石物理 固结参数
下载PDF
复合材料孔隙形成机理、影响机制及实验表征(英文) 被引量:6
8
作者 李树健 湛利华 +2 位作者 陈蓉 曾理然 周源琦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282-2286,共5页
针对常见的复合材料孔隙问题,从机械夹杂形核理论与经典形核理论分析了孔隙的形成与影响机制,并通过具体实验对孔隙形貌、分布、大小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纤维浸润性差、蒸气分子的滞留及交联反应时的分子挥发是孔隙形成的主要原因;... 针对常见的复合材料孔隙问题,从机械夹杂形核理论与经典形核理论分析了孔隙的形成与影响机制,并通过具体实验对孔隙形貌、分布、大小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纤维浸润性差、蒸气分子的滞留及交联反应时的分子挥发是孔隙形成的主要原因;较低固化压力条件(0.0~0.2 MPa),对复合材料内部孔隙的消除作用不大,随固化压力提高,复合材料孔隙率及孔隙大小下降明显;孔隙率、孔隙大小与系统压力存在幂函数递减变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孔隙 影响机制 实验表征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地区延长组砂岩溶蚀增孔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刘震 朱茂林 +5 位作者 潘高峰 夏鲁 卢朝进 刘明洁 刘静静 侯英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6-108,共13页
溶蚀作用作为一种建设性的成岩作用,对于砂岩储层储集空间的扩大以及储层性能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现有研究更多的是从定性的角度出发表征溶蚀作用对于砂岩储层孔隙度的影响,对于溶蚀作用产生的孔隙度增加值有多少,对砂岩储层性能... 溶蚀作用作为一种建设性的成岩作用,对于砂岩储层储集空间的扩大以及储层性能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现有研究更多的是从定性的角度出发表征溶蚀作用对于砂岩储层孔隙度的影响,对于溶蚀作用产生的孔隙度增加值有多少,对砂岩储层性能的改善效果有多大,目前暂不能定量表征。本文采用化学反应动力学基本原理,基于录井、测井数据,结合砂岩成岩序列、地层埋藏史和热史等资料,采用化学反应动力学基本原理,对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地区延长组砂岩现今孔隙度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构建了砂岩溶蚀增孔定量模型,并用该模型对延长组砂岩孔隙度演化进行了模拟,取得以下主要认识:(1)研究区延长组现今砂岩孔隙度剖面总体上可分为正常趋势段和次生溶蚀增孔段两部分,依据次生孔隙形成的起始层位和形态特征,现今砂岩孔隙度剖面可划分为双峰Ⅰ型、双峰Ⅱ型、单峰Ⅰ型和单峰Ⅱ型4种类型;(2)延长组现今砂岩孔隙度主要经历了孔隙度减小和孔隙度增大两种变化效应。其中浅部地层孔隙度减小主要是缘于机械压实作用,深层孔隙度减小则是由于压实和胶结共同作用,而孔隙度增大主要由有机酸溶蚀长石等矿物形成的;(3)建立了砂岩溶蚀增孔定量表征模型,具体包括3个阶段:(1)地层进入酸化窗口之前,由于酸化溶蚀发生的条件不满足,砂岩溶蚀增孔量为0;(2)地层进入酸化窗口内,砂岩累计溶蚀增孔量是现今次生增孔量和时间的函数;(3)地层继续深埋超过酸化窗口后,溶蚀孔隙不再变化。表明砂岩溶蚀增孔模型是一个分段函数,具有明显的窗口效应;(4)运用砂岩溶蚀增孔模型对研究区延长组砂岩孔隙度演化进行了模拟,发现研究区南部镇泾地区红河1井长8砂岩、东部安塞地区丹40井长6砂岩及北部姬塬地区峰12井长4+5砂岩在酸化窗口内溶蚀作用产生的增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砂岩 溶蚀增孔模型 孔隙度 定量表征
下载PD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Increased Porosity of Cement Paste due to Calcium Leaching 被引量:4
10
作者 万克树 LI Lin +1 位作者 XU Qiong SUN Wei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5年第4期735-744,共10页
Using the tomography image, a method to characterize the 3D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increased porosity was proposed, and the increased porosity distributions of cement pastes with different leaching degrees were give... Using the tomography image, a method to characterize the 3D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increased porosity was proposed, and the increased porosity distributions of cement pastes with different leaching degrees were given using the current method. The leaching processes of CH/C-S-H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CH/C-S-H leaching to porosity evolution were discussed.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be applied to all cement- based materials with any leaching degrees. From the quantitative increased porosity results, we find that the CH leaching finished quickly on the sharp CH leaching fro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cium leaching cement paste characterization increased porosity
下载PDF
遂宁—蓬溪地区须二段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陶艳忠 蒋裕强 +3 位作者 王猛 张春 李正勇 刘枢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4年第1期58-66,共9页
遂宁—蓬溪地区须二段是重要的天然气储层,目前已显示出良好的勘探前景,但由于该砂岩储层具有低孔、低—特低渗以及非均质性强等特点,直接影响了油气的勘探开发。通过薄片、扫描电镜、包裹体温度、镜质体反射率、有机质热降解温度等资料... 遂宁—蓬溪地区须二段是重要的天然气储层,目前已显示出良好的勘探前景,但由于该砂岩储层具有低孔、低—特低渗以及非均质性强等特点,直接影响了油气的勘探开发。通过薄片、扫描电镜、包裹体温度、镜质体反射率、有机质热降解温度等资料,对该区须二段储层成岩作用类型、强度及孔隙演化史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砂岩储层经历了中等—强压实、强胶结、弱交代、强溶蚀等成岩作用;目前处于中成岩阶段A—B亚期,且在A亚期末储层已基本致密化;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通过对砂岩储层致密化进程的深入阐述,可为该地区有利储层发育区的预测提供一定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演化 成岩作用 定量评价 须二段 遂宁—蓬溪地区
下载PDF
应用CT成像进行碳酸盐岩储层孔隙表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高建 刘鹏 +1 位作者 柳汉明 吕静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0年第4期36-39,共4页
通过CT扫描成像技术,研究了碳酸盐岩芯的孔隙度分布,采用孔隙度分布参数和孔隙度分布统计曲线定量表征孔隙度的分布特征。应用CT扫描成像技术,进行干岩芯和饱和地层水岩芯扫描,研究了岩芯不同扫描层面和岩芯整体孔隙度分布特征。利用孔... 通过CT扫描成像技术,研究了碳酸盐岩芯的孔隙度分布,采用孔隙度分布参数和孔隙度分布统计曲线定量表征孔隙度的分布特征。应用CT扫描成像技术,进行干岩芯和饱和地层水岩芯扫描,研究了岩芯不同扫描层面和岩芯整体孔隙度分布特征。利用孔隙度数字矩阵,重建了岩芯不同扫描层面、沿某正交切面、三维孔隙度分布图。选用7种参数对岩芯孔隙度分布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和分布形态进行表征,应用孔隙度频率分布曲线得到了岩芯孔隙度分布的统计特征。研究实例表明,该碳酸盐岩芯为孔隙-溶洞型,应用上述评价方法可以实现对岩芯孔隙度分布特征的定量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成像 碳酸盐岩 孔隙度分布 表征方法
下载PDF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孔洞缺陷数值模拟与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可立 王俊升 +3 位作者 郭跃岭 杨彦红 周亦胄 杨院生 《航空制造技术》 2020年第16期75-85,共11页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是高性能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主要材料,其孔洞缺陷是影响涡轮叶片服役可靠性与耐久性的关键因素。常规试验分析手段往往只能获得定性规律,而多尺度数值模拟技术和三维形态表征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研究镍基单晶高温合金...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是高性能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主要材料,其孔洞缺陷是影响涡轮叶片服役可靠性与耐久性的关键因素。常规试验分析手段往往只能获得定性规律,而多尺度数值模拟技术和三维形态表征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研究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孔洞形成和演化机理以及精确预测孔洞缺陷的几何特征、分布方式和含量提供了条件。总结了国内外铸态孔洞、固溶孔洞和服役中孔洞缺陷形成与演化的数值模拟研究进展,评述了目前孔洞缺陷预测模型的使用条件和局限性,指出了从铸造到服役全流程孔洞演化与预测精确化、定量化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孔洞缺陷多尺度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 孔洞缺陷 数值模拟 孔洞表征 孔洞控制
下载PDF
Influence of solution concentration and temperature on the dissolution process and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glauberite 被引量:3
14
作者 Yan-mei Yu Wei-guo Liang Ji-shan Li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1246-1255,共10页
Although transport in porous media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hemistry and temperature is a common phenomenon, the dissolution and internal structure evolution of glauberite during in-situ mining have been unique and cha... Although transport in porous media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hemistry and temperature is a common phenomenon, the dissolution and internal structure evolution of glauberite during in-situ mining have been unique and challenging. This uniqueness indicates the complexity of mineral dissolutions, whereas the challenge represents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por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during the dissolution processes. To investigate the microstructure development of glauberit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hemistry and temperature, experimental studies were performed with fine cuboid specimens of 4 mm × 4 mm × 9 mm soaked in solution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fresh water, half-saturated, and saturated brine). The evolutions of internal structures were monitored through a 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 system.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 and temperature of solution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the evolutions of pore size, porosity, and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glauberit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crease in the rates of pore size, porosity, and specific surface area declined with time when glauberite was saturated in fresh water. The main reason for pore parameter variation is the differential concentration of solution. However, in the half-saturated and saturated solutions, the increase in rate increased with time. These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the chloride ions contained in the saline solution could facilitate the dissolution of glauberite, whereas the existence of salt effect could contribute to the dissolution of calcium sulfate.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at 20?C and 65?C, the studied parameters of glauberite have dramatically decreased when the mineral was soaked in the solutions at high temperature(95?C). This function was most striking in fresh water. The dissolution of glauberite soaked in fresh water or half-saturated brine solution was conditioned by the temperature and solution concentration. However, the dissolution of glauberite was less influenced by temperature at high concentr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ution mining porosity evolution GLAUBERITE DISSOLUTION PORE characterization
下载PDF
人工熟化过程中可溶有机质对页岩孔隙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恒超 刘大永 +1 位作者 彭平安 王庆涛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66-475,共10页
有机质成熟过程中,可溶有机质在页岩中赋存状态的演化规律对于深入了解页岩油气的储集空间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压机半封闭体系,对低成熟的鄂尔多斯长7段页岩进行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高压热模拟实验研究,获取了一系列成熟度梯度(0.7%<VR... 有机质成熟过程中,可溶有机质在页岩中赋存状态的演化规律对于深入了解页岩油气的储集空间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压机半封闭体系,对低成熟的鄂尔多斯长7段页岩进行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高压热模拟实验研究,获取了一系列成熟度梯度(0.7%<VRo<3.5%)的页岩样品。通过混合溶剂(CH_2CL_2﹕CH_3OH=93﹕7)进行索氏抽提,结合低压N_2和CO_2气体吸附实验对抽提前后页岩孔隙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以下认识:去除可溶有机质的页岩的TOC含量、吸附烃S_1、热解烃S_2、氢指数IH在成熟阶段(VRo<2.0%)都有明显的降低,但在过成熟阶段(VRo>2.0%)差异较小且相对稳定;可溶有机质对微孔的影响可能以覆盖遮掩为主,对页岩孔体积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介孔和大孔部分,但对页岩比表面积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微孔和介孔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7段页岩 高温高压模拟实验 可溶有机质 成熟度 孔隙特征
下载PDF
多孔纳米Ce-M-O(M=Pr,La)粉末的微波诱导燃烧合成及其表征 被引量:4
16
作者 郝仕油 吕天喜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03-1208,共6页
使用Ce(NO3)3?6H2O,Pr(NO3)3·6H2O,La(NO3)3·6H2O,尿素为原料,利用微波引诱燃烧法合成了多孔纳米Ce-M-O(M=Pr,La)固溶体.使用XRD,X光电子能谱仪(XPS),Raman光谱仪,红外光谱仪(FT-IR),透射电镜(TEM),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等... 使用Ce(NO3)3?6H2O,Pr(NO3)3·6H2O,La(NO3)3·6H2O,尿素为原料,利用微波引诱燃烧法合成了多孔纳米Ce-M-O(M=Pr,La)固溶体.使用XRD,X光电子能谱仪(XPS),Raman光谱仪,红外光谱仪(FT-IR),透射电镜(TEM),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等仪器对纳米粉体进行了表征.XRD分析显示Ce-M-O粉体的粒径在20~50nm之间,且所有样品均具有萤石结构.XPS证明在Ce-Pr-O固溶体中Pr以+3和+4两种形式存在.Raman光谱表明随着M3+的掺杂,在CeO2晶格中产生氧缺陷,且缺陷浓度随掺杂量增加不断提高.红外光谱证明Ce—O键的吸收峰在1400cm-1左右,且由于M3+的掺杂在2346cm-1的吸收峰消失.TEM照片说明样品具有类盘状的网络纳米微晶结构.扫描图像说明产物具有多孔的外貌特征,且孔径分布在2~40nm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 纳米 微波引诱燃烧 表征 掺杂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多孔支架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宏丽 陈风雷 胡雪梅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0-164,共5页
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海藻酸钠/聚乙烯醇(n-HA/SA/PVA)无机/有机复合多孔支架材料,用燃烧实验、IR、XRD、SEM对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及形貌进行了分析和观察,并初步研究了其力学性能,探讨了其复合机理.结果表明,无机组分n... 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海藻酸钠/聚乙烯醇(n-HA/SA/PVA)无机/有机复合多孔支架材料,用燃烧实验、IR、XRD、SEM对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及形貌进行了分析和观察,并初步研究了其力学性能,探讨了其复合机理.结果表明,无机组分n-HA均匀分散充填在SA-PVA聚电解质有机网络结构中,由于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的存在使三组分间有较强的化学键合.当支架中PVA含量为50%时,压缩强度达到8.29MPa,因此,该三元复合材料可望作为一种新型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A SA PVA复合材料 多孔 制备 表征
下载PDF
有机硅水泥水化作用及基本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冯博文 刘杰胜 +2 位作者 陈耀华 付弯弯 谭晓明 《有机硅材料》 CAS 2022年第2期5-11,共7页
将硅烷偶联剂引入水泥浆,通过流动度、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孔隙率和水化程度实验,研究有机硅对水泥浆水化反应的影响。同时,利用氮吸附实验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水泥浆微观结构表征。实验表明:有机硅的引入能改善水泥浆的... 将硅烷偶联剂引入水泥浆,通过流动度、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孔隙率和水化程度实验,研究有机硅对水泥浆水化反应的影响。同时,利用氮吸附实验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水泥浆微观结构表征。实验表明:有机硅的引入能改善水泥浆的流动性、延长凝结时间、提高孔隙率、降低水化程度以及标准稠度用水量。同时,氮吸附实验和SEM揭示了改性水泥水化作用以及宏微观性能之间的影响关系:有机硅的引入促进水泥中孔隙的生成,并致使吸收更多氮气,SEM印证了这一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 基本性能 孔隙率 水化程度 微观表征
下载PDF
Porous Ti-10Mo alloy fabricated by powder metallurgy for promoting bone regeneration 被引量:1
19
作者 Wei Xu Zhuo Liu +6 位作者 Xin Lu Jingjing Tian Gang Chen Bowen Liu Zhou Li Xuanhui Qu Cuie Wen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SCD 2019年第7期1053-1064,共12页
Porous Ti-lOMo alloys were fabricated by powder metallurgy using a space-holder method. The pore characteristics, m 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in vitro biocompatibility, and in vivo osseointegration of the ... Porous Ti-lOMo alloys were fabricated by powder metallurgy using a space-holder method. The pore characteristics, m 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in vitro biocompatibility, and in vivo osseointegration of the fabricated alloys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different weight ratios of the space-holder (NH4- HC03) added, all of the porous Ti-10Mo alloys sintered at 1,300℃ exhibited a typical W idmanstatten microstructure. The porosity and average pore size of the porous structures can be controlled in the range of 50.8%-66.9% and 70.1 -381.4μm , respectively. The Ti-10Mo alloy with 63.4% porosity exhibited the most suitable mechanical properties for implant applications with an elastic modulus of 2.9 GPa and a compressive yield strength of 127.5 MPa. In vitro9 the alloyconditioned medium showed no deleterious effect on the cell proliferation. The cell viability in this medium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group, suggesting non-toxicity and goo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lloy specimens. In vivo, after eight weeks* implantation, new bone tissue formed surrounding the alloy implants, and no noticeable inflammation was observed at the implantation site. The bone bonding strength of the porous Ti-10Mo alloy increased over time from 46.6N at two weeks to 176.4 N at eight weeks. Suitable mechanical properties together with excellent biocompatibility in vitro and osteointegration in vivo make the porous Ti-10Mo fabricated by powder metallurgy an attractive orthopedic implant allo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osity powder metallurgy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cell cytotoxicity OSTEOINTEGRATION
原文传递
歧东油田明下段油藏测井储层表征
20
作者 李玫 潘仁芳 杨波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7-30,共4页
歧东油田明下段油藏的储层砂体主要为曲流河相,其储油物性略亚于相邻的周边地区,但测井曲线特征明显、易于进行储层划分和对比。自然电位曲线负异常,泥岩具有低值的自然电位和低电阻率特征、且曲线较平直;储层砂岩测井曲线具有箱式... 歧东油田明下段油藏的储层砂体主要为曲流河相,其储油物性略亚于相邻的周边地区,但测井曲线特征明显、易于进行储层划分和对比。自然电位曲线负异常,泥岩具有低值的自然电位和低电阻率特征、且曲线较平直;储层砂岩测井曲线具有箱式特点,下部异常略高于上部异常。其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与声波速度和地层密度具有较好的一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 孔隙度 含油饱和度 测井 油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