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8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压压汞法和氮气吸附法分析页岩孔隙结构 被引量:183
1
作者 杨峰 宁正福 +1 位作者 孔德涛 刘慧卿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50-455,共6页
页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对页岩含气性评价和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国内对于页岩孔隙结构的研究相对较少。为此,采用高压压汞实验和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对页岩的孔隙结构进行了研究,计算了页岩的孔隙结构参数,并结合微观孔隙结构图片分析... 页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对页岩含气性评价和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国内对于页岩孔隙结构的研究相对较少。为此,采用高压压汞实验和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对页岩的孔隙结构进行了研究,计算了页岩的孔隙结构参数,并结合微观孔隙结构图片分析了页岩孔隙结构对气体吸附和渗流的意义。研究表明,页岩孔隙以微孔和过渡孔为主,微孔和过渡孔提供了大部分孔体积。有机质中的微孔是页岩比表面积的主要贡献者,构成了页岩气体的主要吸附空间。页岩的孔隙类型复杂,孔隙形态多样,存在一端封闭的不透气性孔、开放性的透气性孔和墨水瓶孔等多种孔隙,且孔隙之间的连通性较差。较高的微孔和过渡孔保证了页岩储层具有很高的吸附聚气能力,但中孔和大孔发育较差,不利于气体渗流和页岩气藏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孔隙结构 高压压汞 氮气吸附 孔体积 比表面积
原文传递
孔喉尺度聚合物微球的合成及全程调剖驱油新技术研究 被引量:94
2
作者 雷光伦 郑家朋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7-90,共4页
利用微材料合成方法,设计合成了孔喉尺度聚合物凝胶微球,并进行了微球在多孔介质中流动的室内实验和现场初步试验。显微图像表明,合成微球具有很高的圆球度和庞大的数量特征,可方便地在线注入油层。实验研究表明,微球具有良好的耐... 利用微材料合成方法,设计合成了孔喉尺度聚合物凝胶微球,并进行了微球在多孔介质中流动的室内实验和现场初步试验。显微图像表明,合成微球具有很高的圆球度和庞大的数量特征,可方便地在线注入油层。实验研究表明,微球具有良好的耐温性、耐矿化度特性和弹性变形能力,能在水中膨胀1~5倍;合成微球能在岩石孔隙中运移,使注入压力和阻力系数不断增加,后续注水后仍有很高的残余阻力系数;微球与聚合物溶液复合体系的阻力系数是纯聚合物驱时的8倍和水驱时的25倍左右,有加效效应和更高的提高波及体积能力。现场试验表明,孔喉尺度聚合物凝胶微球对油层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显著降低高含水油井的含水率,增加原油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孔喉尺度 弹性微球 阻力系数 波及体积 调剖 驱油
下载PDF
不同变质程度煤的孔径分布及其对吸附常数的影响 被引量:82
3
作者 陈向军 刘军 +1 位作者 王林 戚灵灵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4-300,共7页
为研究煤的纳米级(<100 nm)孔径对吸附常数的影响,对9种不同煤样的孔径分布和吸附常数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煤的变质程度越高,吸附常数a值越大,吸附常数a值随着煤变质程度的降低呈现出线性减小的趋势。煤的变质程度对大孔(>1 00... 为研究煤的纳米级(<100 nm)孔径对吸附常数的影响,对9种不同煤样的孔径分布和吸附常数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煤的变质程度越高,吸附常数a值越大,吸附常数a值随着煤变质程度的降低呈现出线性减小的趋势。煤的变质程度对大孔(>1 000 nm)孔容的影响较大,对微孔(<10 nm)比表面积的影响较大。采用曲线相似度法分析吸附常数a和b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纳米级孔比表面积决定煤的吸附能力,吸附常数a随着纳米级孔比表面积增加呈线性增加;纳米级孔的容积决定煤的吸附速率,吸附常数b随着纳米级孔容积的增加亦呈线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径分布 吸附常数 孔容 比表面积 变质程度
下载PDF
煤变质作用对煤储层孔隙系统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74
4
作者 赵兴龙 汤达祯 +2 位作者 许浩 陶树 陈贞龙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06-1511,共6页
为了深入研究煤变质作用对煤储层孔隙系统发育特征的影响,通过镜质组反射率测试、压汞实验和低温液氮吸附实验等手段,探讨了BET比表面积与微孔体积的关系,分析了煤变质程度对孔隙度、微孔体积及BET比表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煤孔隙度随... 为了深入研究煤变质作用对煤储层孔隙系统发育特征的影响,通过镜质组反射率测试、压汞实验和低温液氮吸附实验等手段,探讨了BET比表面积与微孔体积的关系,分析了煤变质程度对孔隙度、微孔体积及BET比表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煤孔隙度随煤级的增高呈现高—低—高的变化规律,在Ro值为2.3%左右时达到极小值;微孔体积随煤级的升高亦呈现出高—低—高的变化规律;BET比表面积随微孔体积的增加呈线性增加趋势,并且随煤级的升高呈现高—低—高的变化规律,在Ro值为2.5%时达到最小值。另外,利用扫描电镜对部分沁水盆地高煤级样品进行观察,发现热成因孔普遍分布,这成为高煤级煤孔隙度和BET比表面积增大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作用 孔隙系统 孔隙度 微孔体积 比表面积
下载PDF
渝东南渝页1井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60
5
作者 武景淑 于炳松 +1 位作者 张金川 李玉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0-269,共10页
富有机质黑色页岩的孔隙结构控制了页岩气的赋存状态和储气量。中国南方地区下志留统是页岩气发育的最重要层位之一。为研究页岩的孔隙特征及其主控因素,对以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为勘探目标的渝页1井的岩心进行系统的采样,并进行了... 富有机质黑色页岩的孔隙结构控制了页岩气的赋存状态和储气量。中国南方地区下志留统是页岩气发育的最重要层位之一。为研究页岩的孔隙特征及其主控因素,对以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为勘探目标的渝页1井的岩心进行系统的采样,并进行了比表面和孔径、有机质成熟度(Ro)、显微组分、总有机碳(TOC)含量、全岩X射线衍射和粘土矿物含量等一系列分析测试。结果显示,黑色页岩的孔径主要分布于2~5nm,即以中孔隙为主;中孔体积占总体积的70%左右,微孔体积和宏孔体积分别占10%和20%左右。页岩孔隙结构(微孔体积、中孔体积和宏孔体积)和组成(碎屑矿物成分、粘土矿物成分、TOC和Ro)的相关关系分析表明:粘土矿物对微孔体积和中孔体积都具有控制作用,并且对中孔体积的控制作用更加显著;陆源碎屑含量的增加有利于宏孔体积的增加;有机质成熟度较高时和高成熟度有机碳含量都与宏孔隙体积呈正相关,这可能与高成熟有机质中nm级显微裂缝的发育导致宏孔体积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有机质黑色页岩 孔隙体积 孔隙结构 页岩矿物组成 主控因素
下载PDF
煤焦气化过程中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1
6
作者 向银花 王洋 +2 位作者 张建民 董众兵 李斌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煤焦的孔隙结构是影响气化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测定部分气化焦样的比表面积及其孔隙结构 ,详细地研究了烟煤焦的孔隙结构在气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煤焦的孔隙结构在气化过程中的变化不但取决于原煤的性... 煤焦的孔隙结构是影响气化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测定部分气化焦样的比表面积及其孔隙结构 ,详细地研究了烟煤焦的孔隙结构在气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煤焦的孔隙结构在气化过程中的变化不但取决于原煤的性质 ,而且还取决于气化介质与气化温度 ;在相同条件下气化至相同气化率时总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大小顺序为彬县 >神木 >王封煤焦 ;总比表面积与微孔比表面积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在反应的前期CO2 与H2 O两种气氛下产生的总比表面积与微孔比表面积相当 ,但在反应后期CO2 气氛下能够产生更多的总比表面积与微孔比表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气化 半焦 比表面积 孔容
下载PDF
活性氧化铝载体的孔结构 被引量:40
7
作者 张永刚 闫裴 《工业催化》 CAS 2000年第6期14-18,共5页
本文阐述了载体活性氧化铝孔的产生及类型 ,提出了孔结构的网络模型 ,讨论了影响氧化铝孔结构的几种因素 ,介绍了几种控制孔结构的方法 ,并综合考虑了氧化铝孔结构与其它物性间的关系而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 孔结构 孔径 孔分布 活性氧化铝 催化剂 载体
下载PDF
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泥岩微观孔隙特征 被引量:48
8
作者 黄振凯 陈建平 +3 位作者 王义军 薛海涛 邓春萍 王民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0-36,共7页
以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泥岩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扫描电镜、场发射电镜、气体吸附法及高压压汞法对其内部微观孔隙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该套泥岩主要发育5种类型孔隙(基质晶间孔隙、粒间孔隙、有机质孔隙、晶内孔隙、... 以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泥岩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扫描电镜、场发射电镜、气体吸附法及高压压汞法对其内部微观孔隙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该套泥岩主要发育5种类型孔隙(基质晶间孔隙、粒间孔隙、有机质孔隙、晶内孔隙、溶蚀孔隙)以及微米—纳米级微裂缝。泥岩孔隙主要以微孔和介孔为主,孔容为0.001 8~0.030 0 mL/mg,比表面积为0.91~31.02 m2/g,孔隙度较低,为1.20%~3.87%。岩石的组成成分和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孔隙的发育和分布。孔隙度随有机质、伊利石及黄铁矿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绿泥石以及石英、方解石、斜长石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而与高岭石含量相关性差,表明孔隙度的大小可能不受高岭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孔隙 孔容 比表面积 孔隙度 泥岩 青山口组 松辽盆地
下载PDF
膨胀石墨的孔隙结构—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日本学术振兴会联合研究项目报道(英文) 被引量:37
9
作者 稻垣道夫 丰田义雄 +2 位作者 康飞宇 郑永平 沈万慈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41-249,共9页
 通过对膨胀石墨膨化容积,石墨蠕虫之间和内部孔隙尺寸的测定,详细研究了膨胀石墨的孔结构,建立了一些估测孔结构的新技术;为了研究膨胀石墨的孔结构,发展了一些测量新技术:包括石腊浸渍法,将石墨蠕虫浸渍在液态石蜡中,石蜡就会填充石...  通过对膨胀石墨膨化容积,石墨蠕虫之间和内部孔隙尺寸的测定,详细研究了膨胀石墨的孔结构,建立了一些估测孔结构的新技术;为了研究膨胀石墨的孔结构,发展了一些测量新技术:包括石腊浸渍法,将石墨蠕虫浸渍在液态石蜡中,石蜡就会填充石墨间的大孔隙,通过断裂方法还可以看到蠕虫内部孔隙,这些方法均需要借助图像处理技术。本论文第一部分分析了市售膨胀石墨的孔隙结构,第二和第三部分分别讨论了胀化温度和插层剂对孔结构的一些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石墨 孔隙结构 图像处理 膨化程度 孔隙尺寸 胀化温度 插层剂
下载PDF
大孔树脂孔结构的测定 被引量:22
10
作者 徐家毅 郭贤权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52-60,共9页
介绍了大孔树脂比表面积、孔容、平均孔径及孔径分布等孔结构参数的测定方法,对各参数的不同测定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通过作者的工作,对大孔树脂的孔结构测定及测定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对各种方法的特点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离子交换树脂 吸附树脂 大孔树脂 孔结构 结构
下载PDF
煤的吸附特征及煤中孔隙的分布规律 被引量:27
11
作者 张占存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共3页
采用低温氮吸附法实测煤的吸附等温线,对煤的吸附特征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通过实测煤样的累计孔容及孔径分布,指出煤中孔是从小孔(分子级孔)至大孔的连续、完整的孔系统,而<50A°的微孔在其中占有主导地位。
关键词 吸附 孔隙结构 孔容
下载PDF
纳米自组装合成大孔容介孔氧化铝 被引量:33
12
作者 王鼎聪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20-431,共12页
提出了一种纳米自组装大孔容介孔氧化铝固体材料的制备方法.提出了二级纳米自组装机理和框架式大孔容介孔固体材料形成机理.在一级纳米自组装体,超增溶胶团中,氢氧化铝沉淀与VB值小于1的表面活性剂原位自组装成线状、棒状二级纳米... 提出了一种纳米自组装大孔容介孔氧化铝固体材料的制备方法.提出了二级纳米自组装机理和框架式大孔容介孔固体材料形成机理.在一级纳米自组装体,超增溶胶团中,氢氧化铝沉淀与VB值小于1的表面活性剂原位自组装成线状、棒状二级纳米自组装体.二级纳米自组装氢氧化铝焙烧形成棒状纳米氧化铝.对于大孔容介孔固体材料的形成,我们提出了没有外表面要求限制,纳米氧化铝组成没有连续外表面的框架式介孔固体材料机理.采用二级纳米自组装体为模板剂合成出适用于渣油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大孔容介孔固体材料,物理性质为1.8~2.7mL·g^-1的孔容、180~429m^2·g^-1比表面、17~57nm的平均孔径、大于10nm的孔为81%~94%、87%~93%的孔隙率和7.7~25N/mm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容 介孔 氧化铝 纳米自组装 超增溶 孔径
原文传递
水驱油藏剩余油饱和度分布预测的φ函数法 被引量:29
13
作者 宋考平 吴玉树 计秉玉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1-95,共5页
由Buckley-Leverett油水两相饱和度面移动方程可知,水相分流量关于含水饱和度的导数(即φ函数)是累积注入孔隙体积倍数的倒数。以此为基础,首先得到了一维均质油层模型内任一点处剩余油饱和度与累积流入液量孔隙体积倍数的关系,然后将... 由Buckley-Leverett油水两相饱和度面移动方程可知,水相分流量关于含水饱和度的导数(即φ函数)是累积注入孔隙体积倍数的倒数。以此为基础,首先得到了一维均质油层模型内任一点处剩余油饱和度与累积流入液量孔隙体积倍数的关系,然后将这一关系推广到三维非均质油藏,建立了一种简便、实用的剩余油分布数值模拟预测方法。与传统的油藏数值模拟方法比较,在对压力场和饱和度场分布进行计算时,对应的方程不必联立求解,只须相继求解即可,而且对时间步长和空间步长的比例没有约束。另外,这种方法还避免了求饱和度分布时的反复迭代和解巨大方程组的运算,运算过程不存在解的不收敛、不稳定问题,大大提高了运算效率。同时还便于充分利用更多的生产、测试资料,可实现数值模拟自动历史拟合。在油田现有微机条件下,该方法可用于水驱开发油田剩余油分布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油藏 剩余油饱和度 数值模拟 预测模型 孔隙体积 (φ)函数法
下载PDF
活性氧化铝载体的扩孔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杨玉旺 李凯荣 +2 位作者 杨祖润 马群 石芳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913-916,共4页
开发出一种制备催化剂载体的新工艺:由铝盐与氨水中和,并用中等强度酸对所得滤饼进行胶溶,然后加入扩孔剂,再经过油柱成型。所制备的载体为球形γ-Al2O3,比表面积约为150~220m2/g,孔体积不小于1 3ml/g,颗粒压碎强度10~20N,堆密度小于0... 开发出一种制备催化剂载体的新工艺:由铝盐与氨水中和,并用中等强度酸对所得滤饼进行胶溶,然后加入扩孔剂,再经过油柱成型。所制备的载体为球形γ-Al2O3,比表面积约为150~220m2/g,孔体积不小于1 3ml/g,颗粒压碎强度10~20N,堆密度小于0 32g/ml。由此载体制备的长链烷烃脱氢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与国外同类产品非常接近,脱氢转化率略高于国外同类产品,达到20 34%,应用前景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化铝 载体 扩孔 研究 催化剂 孔体积 孔分布 脱氢
下载PDF
基于修正后的物质平衡方程预测储气库库存量 被引量:30
15
作者 唐立根 王皆明 +1 位作者 白凤娟 石磊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0-484,共5页
针对应用传统物质平衡方程进行储气库库存量预测时误差较大的问题,开展储气库气水互驱模拟实验并分析渗流机理,建立考虑含气孔隙体积损失和储集层非均质性的物质平衡方程,并通过实例分析进行了验证。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束缚水饱和度和残... 针对应用传统物质平衡方程进行储气库库存量预测时误差较大的问题,开展储气库气水互驱模拟实验并分析渗流机理,建立考虑含气孔隙体积损失和储集层非均质性的物质平衡方程,并通过实例分析进行了验证。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束缚水饱和度和残余气饱和度不应简单选取气藏开发数据,应开展气水多次互驱模拟实验来获取;水侵储集层改建储气库后用于储存气体的孔隙体积减小,且渗透率越低因水侵损失的孔隙体积越大。将原始含气储集层简化为水淹区、过渡带和纯气区,考虑各区域损失的原始含气孔隙体积及岩石、束缚水变形体积,定义物性分区参数描述储集层非均质性,对传统物质平衡方程进行修正。实例分析表明,储气库实际运行库存量与传统物质平衡方程预测结果差别较大,与修正后物质平衡方程预测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气库 库存量 物质平衡方程 储集层水侵 孔隙体积 非均质性
下载PDF
基于浸膏物理指纹谱评价不同干燥方式对浸膏粉体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9
16
作者 李延年 伍振峰 +5 位作者 尚悦 王芳 万娜 李远辉 李慧婷 杨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372-2377,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丹参浸膏粉体学性质的影响。方法以丹参提取物为模型药物,通过减压干燥、真空微波干燥及喷雾干燥得到3种浸膏粉,以粒径、粒径分布宽度、粒径范围、松密度、振实密度、豪斯纳比率、休止角、压缩度、黏性、比表面...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丹参浸膏粉体学性质的影响。方法以丹参提取物为模型药物,通过减压干燥、真空微波干燥及喷雾干燥得到3种浸膏粉,以粒径、粒径分布宽度、粒径范围、松密度、振实密度、豪斯纳比率、休止角、压缩度、黏性、比表面积、孔体积、含水量和吸湿性13个物理指标综合评价粉体学性质,并将粉体物理属性归纳为均一性、堆积性、流动性、可压性和稳定性5个方面,建立相应的物理指纹谱。通过物理属性数值评价粉体学性质;运用相似度评价法比较3种粉体的相似度;构建参数指数、参数轮廓指数以及良好可压指数,用于分析粉末的可压性。结果 3种干燥方式所得粉体均具有较差的流动性和稳定性,其中减压干燥和真空微波干燥粉体具有良好的堆积性,喷雾干燥粉体具有优越的均一性和可压性;由相似度可知,喷雾干燥与减压干燥浸膏粉体学性质相似度为79%,与真空微波干燥的相似度为81.3%。结论中药物理指纹谱可用于评价不同干燥方式对中药提取物粉体学性质的影响,以及物理性质对药物成型性的影响,为中药浸膏粉体提供了新的评价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提取物 减压干燥 真空微波干燥 喷雾干燥 粉体学性质 物理指纹谱 相似度评价 可压性评价 粒径 粒径分布宽度 粒径范围 松密度 振实密度 豪斯纳比率 休止角 压缩度 黏性 比表面积 孔隙率 含水量 吸湿性 均一性 堆积性 流动性 可压性 稳定性
原文传递
黔西北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泥页岩储层特征 被引量:26
17
作者 李娟 于炳松 +4 位作者 夏响华 田玉昆 李英烈 周惠 马勇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1-311,共11页
贵州省发育多套含气页岩层系,近年来对于寒武系和志留系黑色页岩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是对于上二叠统龙潭组黑色页岩储层研究较为缺乏。文中通过对黔西北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黑色页岩进行全岩X衍射矿物分析、TOC含量和Ro、比表面和孔... 贵州省发育多套含气页岩层系,近年来对于寒武系和志留系黑色页岩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是对于上二叠统龙潭组黑色页岩储层研究较为缺乏。文中通过对黔西北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黑色页岩进行全岩X衍射矿物分析、TOC含量和Ro、比表面和孔径等测试,特别是场发射扫描电镜实验,分析了龙潭组页岩孔隙类型及储层特征。结果表明:黔西北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页岩主要矿物组成是黏土矿物(41.4%)和石英(47.8%)。从空间上看页岩中黏土矿物含量从北向南先减少后增加,石英含量在大方县中部和南部较高。龙潭组黑色页岩的孔隙以中孔为主,空间上从北向南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规律。龙潭组泥页岩孔隙分为3类,即粒间孔、粒内孔和有机孔。其中有机孔主要为纳米级,数量丰富,一般呈不规则的圆形,是吸附态赋存的天然气的主要储集空间,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龙潭组页岩孔隙特征受TOC含量和黏土矿物影响明显。有机碳含量高,则微孔越丰富。黏土矿物含量高,则中孔较丰富。石英则对宏孔体积贡献较大。这样定量实验的结果很好的对应了扫描电镜中定性观察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类型 孔隙体积 黑色页岩 龙潭组 黔西北地区
下载PDF
拟薄水铝石胶溶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3
18
作者 严加松 龙军 田辉平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38-41,共4页
对拟薄水铝石的胶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料种类、制备工艺、干燥条件和胶溶条件等影响拟薄水铝石的胶溶性能。不同原料和制备工艺制备的拟薄水铝石的胶溶指数差别明显,胶溶指数最小的为11%,最大的为89%;干燥条件对拟薄水铝石... 对拟薄水铝石的胶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料种类、制备工艺、干燥条件和胶溶条件等影响拟薄水铝石的胶溶性能。不同原料和制备工艺制备的拟薄水铝石的胶溶指数差别明显,胶溶指数最小的为11%,最大的为89%;干燥条件对拟薄水铝石的胶溶性能影响较大,当温度升高到200℃时,拟薄水铝石的胶溶指数降到小于10%;工业烘干拟薄水铝石的胶溶指数随加酸量的增加而增加,酸铝摩尔比为0.2时,其胶溶指数为89%。拟薄水铝石的胶溶程度影响焙烧后产品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溶 拟薄水铝石 性能 摩尔比 制备工艺 干燥条件 酸量 指数 差别
下载PDF
硫酸铝法制备拟薄水铝石过程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刘文洁 隋宝宽 +1 位作者 袁胜华 彭冲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31,共5页
采用硫酸铝法制备拟薄水铝石,设计正交试验考察多种因素对拟薄水铝石物化性质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氮吸附-脱附、扫描电镜等方法分析了制备样品的三水铝石含量、晶相结构、孔结构以及微观形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样品的三水铝石含量与... 采用硫酸铝法制备拟薄水铝石,设计正交试验考察多种因素对拟薄水铝石物化性质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氮吸附-脱附、扫描电镜等方法分析了制备样品的三水铝石含量、晶相结构、孔结构以及微观形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样品的三水铝石含量与成胶pH密切相关;在所考察的因素中,成胶pH、成胶温度、酸浓度、碱浓度、成胶时间、老化时间是影响拟薄水铝石孔性质的主要因素;制备比表面积大于280 m^2/g且孔体积大于0.70 m L/g的拟薄水铝石,需控制成胶pH在8.5左右,成胶温度高于70℃,硫酸铝的浓度大于130 g/L,偏铝酸钠的浓度200 g/L左右,成胶时间60 min,老化时间5 min;本试验得到的高比表面积、大孔体积的拟薄水铝石微观晶粒为棍棒状,这些晶粒的疏松堆积形成了较大的空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薄水铝石 正交试验 比表面积 孔体积 硫酸铝
下载PDF
反相微乳液法制备纳米氧化铝 被引量:21
20
作者 朴玲钰 刘祥志 +1 位作者 毛立娟 鞠思婷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232-2236,共5页
采用由环己烷、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X-100)、正丁醇与水溶液构成的反相微乳液体系,合成了纳米Al2O3粉体.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比表面积分析仪等表征手段,分别对产物的结构、形貌、比表面积和孔容进行... 采用由环己烷、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X-100)、正丁醇与水溶液构成的反相微乳液体系,合成了纳米Al2O3粉体.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比表面积分析仪等表征手段,分别对产物的结构、形貌、比表面积和孔容进行了表征,该纳米Al2O3比表面积约450m2·g-1(随反应参数不同发生变化),均属γ-Al2O3,粒径均匀,颗粒直径小于10nm.考察了微乳液体系中水与表面活性剂的物质的量之比r0、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体积比φ、焙烧温度等关键因素对产物比表面积等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r0=20,φ=0.5,焙烧温度为500℃时,可以得到大比表面积、高孔容、分散性好及粒径分布均匀的γ-Al2O3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微乳液体系 Γ-AL2O3 纳米粒子 比表面积 孔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