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安船出水陶瓷器研究述论 被引量:12
1
作者 高美京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7-68,共12页
1975年发现于韩国全罗南道新安郡海域的一艘元代贸易沉船,学术界称之为"新安(沉)船"。从沉船中打捞上的丰富遗物为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其中,出水数量最多的陶瓷器成为新安船研究的主要对象。长期以来,对新安船陶瓷器的... 1975年发现于韩国全罗南道新安郡海域的一艘元代贸易沉船,学术界称之为"新安(沉)船"。从沉船中打捞上的丰富遗物为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其中,出水数量最多的陶瓷器成为新安船研究的主要对象。长期以来,对新安船陶瓷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各种器物的断代与产地的判定。最近,研究视野逐渐扩展到沉船中陶瓷器的品种组合及其与同时期其他考古遗址中的发现以及出口港等诸问题的相互联系。本文根据以往的研究成果,以出水陶瓷器的相关研究为主,综述新安船的研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沉)船 中国陶瓷 元代 瓷器贸易
原文传递
管窥9—10世纪我国陶瓷贸易的域外中转港现象——以东南亚地区为焦点 被引量:8
2
作者 项坤鹏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6-84,共9页
9-10世纪时,我国海上对外贸易进入了第一个高峰时期,标志之一就是瓷器的大规模外销。其路线大致可分为两条:一条自东海、黄海至高丽、日本等国,另一条自南海至东南亚、印度及阿拉伯地区等处。关于后者,东南亚地区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当... 9-10世纪时,我国海上对外贸易进入了第一个高峰时期,标志之一就是瓷器的大规模外销。其路线大致可分为两条:一条自东海、黄海至高丽、日本等国,另一条自南海至东南亚、印度及阿拉伯地区等处。关于后者,东南亚地区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当时在东南亚地区是否存在中国瓷器外销的中转港,学界众说纷纭。从爪哇海发现的黑石号、印坦和井里汶三条沉船出发,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及考古材料,可以认为9世纪前中期在东南亚可能并不存在中转港;9世纪末,在黄巢攻掠广州之后,中转港才得以逐渐形成,其地点很可能是文献记载的"箇罗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10世纪 东南亚 瓷器贸易 中转港 爪哇海沉船
原文传递
元代海外贸易政策与元青花瓷器贸易研究
3
作者 王观 《南海学刊》 2024年第3期126-136,共11页
元代青花瓷器在我国南海西沙群岛海域打捞出水,证明了其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不仅为我们研究元代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提供了第一手实体物证,而且为研究我国古代的对外海洋贸易史以及对外文化交流等提供了重要支... 元代青花瓷器在我国南海西沙群岛海域打捞出水,证明了其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不仅为我们研究元代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提供了第一手实体物证,而且为研究我国古代的对外海洋贸易史以及对外文化交流等提供了重要支撑。通过对这批出水元青花瓷器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发现元代对外海洋贸易政策在我国经济史中有着特殊地位,尤其是元朝政府在对外海洋贸易发展中体现出的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模式,与我国当下的对外发展政策理念有着一定的契合之处,可以从中汲取对外海洋贸易交往中的有益经验,更好地指引我国未来海洋经济的发展和海洋文化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元青花瓷器 元代 海外贸易 瓷器贸易
下载PDF
肯尼亚蒙巴萨塔纳号沉船出水的中国瓷器 被引量:7
4
作者 秦大树 徐华烽 默罕默德.玛初拉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24,158,共19页
"蒙巴萨沉船"是一艘有40门大炮的葡萄牙快速帆船,名为圣·安托尼奥·塔纳号。于1697年在阿曼阿拉伯人与葡萄牙人的作战中沉没于肯尼亚蒙巴萨市老港口耶稣堡前的水域。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掘,是世界上最早的水下考古工... "蒙巴萨沉船"是一艘有40门大炮的葡萄牙快速帆船,名为圣·安托尼奥·塔纳号。于1697年在阿曼阿拉伯人与葡萄牙人的作战中沉没于肯尼亚蒙巴萨市老港口耶稣堡前的水域。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掘,是世界上最早的水下考古工作之一。中国瓷器是发掘中最重要的出水物品。作为一批重要的纪年资料,完整性和保存状况良好,其功能不同于一般的贸易品,是一艘军舰上官兵使用的日常用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全面报告了蒙巴萨沉船出水的238件(片)中国瓷器,对不同窑口和器类进行了统计,探讨了顺治、康熙时期的"一叶盘"和广东产粗胎罐两类器物。研究表明,这些中国瓷器主要是景德镇窑、福建南部和广东的产品,分为精细和粗率两类产品,可能分属于船上不同等级的军人。但整体上比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中出水的瓷器质量要低。可见,葡萄牙人在丢失了印度洋航线的贸易主导权后,依然在进行着小规模的瓷器贸易。他们应该是从景德镇不同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作坊中订货,而且是水平较低的景德镇民窑瓷器和更加粗陋的福建地区民窑瓷器,因此产品的质量和风格都有一些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肯尼亚 蒙巴萨沉船 水下考古 中国瓷器 海上贸易
原文传递
丝绸之路上的中国瓷器贸易与世界文明再生产 被引量:7
5
作者 方李莉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1-78,共18页
本文选择"丝绸之路"上的中国瓷器贸易作为讨论主题,希望能通过概述在当年海陆丝绸之路两条道上所发生的,有关中国瓷器贸易而带来的世界文明互动的历史,让我们重新确定中国物质文化在世界文明再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所占... 本文选择"丝绸之路"上的中国瓷器贸易作为讨论主题,希望能通过概述在当年海陆丝绸之路两条道上所发生的,有关中国瓷器贸易而带来的世界文明互动的历史,让我们重新确定中国物质文化在世界文明再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所占有的位置和所处的坐标。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贸易中不仅有茶叶、香料、丝绸,还有陶瓷贸易,但前者走的都是单向旅程,自东而西,最后在终点处被人消费使用而难以留下踪迹。只有瓷器,不仅历时长在,还被永远保存在博物馆和家族的传承中,由此,在文化的相互影响上发挥着长久的核心作用。另外,其所呈现的世界贸易造成了艺术图像和造型的普世性冲击,让我们看到世界不同国家艺术图像的不断相互影响及不断再生产的过程。另外,瓷器还是一种敏感度极高的人与事物之间的测压计,比其他任何商品都要来得敏感。因为它记录了来自种种面向的冲击,包括传统艺术手法、国际贸易、工业发展、政治纷扰、精英阶层思想、仪式礼俗和文化接触等。这样的讨论让我们有机会来回顾:丝绸之路上所形成的历史文化给予我们的种种启示,并能帮助我们进一步看到我们通往未来的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中国瓷器贸易 世界文明 再生产
下载PDF
山东垦利县海北遗址新发现 被引量:6
6
作者 徐波 柴丽平 +1 位作者 朱华 周坤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8-44,I0001-I0005,共12页
2006年,在山东垦利县海北发现了大量的瓷器。不仅瓷质较好,而且涉及窑系较多,在山东省沿海地区实属罕见。该遗址有可能是宋金时期北方地区与海外交通以及北方瓷路的新起点。
关键词 山东 海北村遗址 瓷器 宋金时期 瓷器贸易
原文传递
11~14世纪的越南仿耀州窑系青瓷及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霍巍 韦莉果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3-109,109,共7页
11~14世纪,越南以我国宋代耀州窑系青瓷为主要仿制对象,烧造了'越南仿耀州窑系青瓷'。其产品流向勾勒出一条经由北部湾沟通越南、中国东南沿海及日本的海上贸易路线。
关键词 越南仿耀州窑系青瓷 制瓷技术 区域交流 海上贸易
原文传递
中荷瓷器贸易结构探析(1729-1794)——基于荷兰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的视角
8
作者 成艳萍 张琪 《中国经济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0-104,共15页
明代中晚期到清初是中国瓷器外销的黄金时段,特别是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更推动了瓷器全球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世界经济中心经历了由葡萄牙向荷兰的转变,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中欧瓷器贸易中的优势地位也得到确立。中荷瓷器贸易时段横跨中国... 明代中晚期到清初是中国瓷器外销的黄金时段,特别是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更推动了瓷器全球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世界经济中心经历了由葡萄牙向荷兰的转变,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中欧瓷器贸易中的优势地位也得到确立。中荷瓷器贸易时段横跨中国瓷器外销黄金与衰落阶段,是研究中欧瓷器贸易的重要一环。本文基于荷兰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视角,发现1729-1794年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欧洲市场上经销中国瓷器贸易结构的变化,而这一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欧瓷器贸易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兰东印度公司 瓷器贸易 易贸易结构
原文传递
论景德镇在古代丝绸之路中的历史地位——景德镇外销瓷在中国陶瓷贸易史中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5
9
作者 杨璐 宋燕辉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07-111,共5页
"丝绸之路",历史悠久,盛誉中外。瓷器是"丝绸之路"重要的组成部分,瓷器贸易始终居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主体地位。景德镇较早参与对外瓷器贸易,是中国出口瓷器大宗供货基地,16世纪至18世纪,大约有三亿件瓷器来到欧洲... "丝绸之路",历史悠久,盛誉中外。瓷器是"丝绸之路"重要的组成部分,瓷器贸易始终居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主体地位。景德镇较早参与对外瓷器贸易,是中国出口瓷器大宗供货基地,16世纪至18世纪,大约有三亿件瓷器来到欧洲,还有巨额数量的瓷器销往东亚及东南亚各地。这些产品大多出自景德镇。法国传教士殷弘绪说,"景德镇一地,独挑运瓷器到全世界之大梁",这句评述客观地概括了景德镇外销瓷在中国陶瓷对外贸易中的历史地位。行销世界的中国瓷器,在"丝绸之路"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它造成了人类历史上早期的"全球化现象"。作为中国瓷器主要出口基地的景德镇,成为人类历史上早期"全球化现象"的重要推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景德镇外销瓷、瓷器贸易 “全球化现象”
下载PDF
由宋代青白瓷贸易窥见早期全球化的萌芽
10
作者 乔研 《陶瓷》 CAS 2024年第5期118-121,共4页
陶瓷一直是全球化贸易的商品,笔者从贸易的流转环节中关注宋代青白瓷流行的市场阶段。从宋代的贸易政策、港口航线、沉船遗迹的发现以及青白瓷外销产品的对比4个方面来梳理宋朝青白瓷的贸易的情况,以探究全球化前陶瓷贸易的市场的发展... 陶瓷一直是全球化贸易的商品,笔者从贸易的流转环节中关注宋代青白瓷流行的市场阶段。从宋代的贸易政策、港口航线、沉船遗迹的发现以及青白瓷外销产品的对比4个方面来梳理宋朝青白瓷的贸易的情况,以探究全球化前陶瓷贸易的市场的发展进程。笔者梳理了沉船考古资料和报告中的青白瓷资料,分析比较了各个沉船遗迹发现的青白瓷商品,通过比较分析得出我国青白瓷在宋代已经有早期全球化贸易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白瓷 宋代 全球化 贸易
下载PDF
唐代末期长沙窑外销瓷的贸易特征——以“黑石号”出水瓷器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薛冰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20年第4期83-87,共5页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三次瓷器外销的高峰,分别是唐末至五代时期,南宋至元代,以及明末清初。由于陆路运输的局限性以及西域地区复杂的历史政治环境,我国古代陶瓷的对外销售主要是通过民间自发的海上贸易来进行的。官方主导的瓷器出口仅作为...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三次瓷器外销的高峰,分别是唐末至五代时期,南宋至元代,以及明末清初。由于陆路运输的局限性以及西域地区复杂的历史政治环境,我国古代陶瓷的对外销售主要是通过民间自发的海上贸易来进行的。官方主导的瓷器出口仅作为一种外交礼节式的赏赉或单纯的朝贡贸易。直到长沙窑外销瓷的出现,使我国海上陶瓷贸易真正实现了商业化。以黑石号打捞瓷器为切入点,探寻长沙窑外销瓷的贸易模式特征,将会为唐代末期外销瓷的研究提供全新的历史佐证和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黑石号 外销瓷 贸易特征 长沙窑 釉下彩
下载PDF
金元时期环渤海地区海上瓷器贸易中的技术传播——以河北海丰镇遗址出土的制瓷工具为例
12
作者 王慧 卢成敢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2-127,共6页
唐宋以来制瓷技术的革新以及工具的不断改进,推动了制瓷业快速发展以及瓷器的跨区域贸易。海丰镇是金元时期瓷器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这里出土了大量的瓷器碎片,还有少量的制瓷工具。整理海丰镇遗址出土的制瓷工具及相关遗迹,分析这些工... 唐宋以来制瓷技术的革新以及工具的不断改进,推动了制瓷业快速发展以及瓷器的跨区域贸易。海丰镇是金元时期瓷器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这里出土了大量的瓷器碎片,还有少量的制瓷工具。整理海丰镇遗址出土的制瓷工具及相关遗迹,分析这些工具的种类、性质和来源,探讨在金元时期制瓷技术革新和海上瓷器贸易的背景之下,由瓷器商人售卖制瓷工具所引发的技术传播现象及其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元时期 海丰镇遗址 瓷器贸易 制瓷工具 技术传播
下载PDF
德化瓷业文化景观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许宁婧 张杰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6-41,共6页
德化县是德化白瓷的发源地,其陶瓷产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在其地理文化特质与产业发展历程影响下,德化县城区及其周边地带形成了极具特点的瓷业文化景观。从地理环境、劳作制度、生产技艺、信仰礼俗等的综合角度可以看出,德化... 德化县是德化白瓷的发源地,其陶瓷产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在其地理文化特质与产业发展历程影响下,德化县城区及其周边地带形成了极具特点的瓷业文化景观。从地理环境、劳作制度、生产技艺、信仰礼俗等的综合角度可以看出,德化瓷业文化景观体现了人类有意设计的、持续有机演进的关联性特征。与景德镇等单一瓷业手工业城市比较,德化的瓷业文化景观呈现出瓷农礼俗相互影响、古代现代叠加共生的鲜明特色。其中,德化第二瓷厂及其周边区域是瓷业景观众多要素的汇集地,是德化瓷业文化景观的集中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文化景观 世界遗产 陶瓷生产 行业信仰 历史演替 德化窑
下载PDF
从长沙窑外销瓷看唐宋之际陶瓷对外贸易模式的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倩 《中国港口》 2017年第S1期27-34,共8页
长沙窑是我国晚唐五代时期的外销瓷窑,以釉下彩和模印贴花瓷器著称。长沙窑产品的器型、装饰融合了中亚、西亚地区的传统艺术和伊斯兰教、佛教的装饰元素,别具特色,在当时可谓是陶瓷烧造领域的一大创举。本文从长沙窑瓷器行销海外的情况... 长沙窑是我国晚唐五代时期的外销瓷窑,以釉下彩和模印贴花瓷器著称。长沙窑产品的器型、装饰融合了中亚、西亚地区的传统艺术和伊斯兰教、佛教的装饰元素,别具特色,在当时可谓是陶瓷烧造领域的一大创举。本文从长沙窑瓷器行销海外的情况,探讨唐宋之际我国外销瓷贸易模式发生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窑 外销瓷 贸易模式
原文传递
从江西地区明代空白期纪年墓看瓷器的流通
15
作者 李兆云 张文江 林海南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2-112,共11页
江西地区发掘的十处1436—1464年间纪年墓,出土遗物中的瓷器以青花瓷为主,兼有青釉、白釉、黑酱釉、釉里红、青白釉等品种,这些瓷器的产地以景德镇窑最多,龙泉窑次之。江西地区的瓷器流通情况,反映了15世纪中叶的瓷器消费市场由单色釉... 江西地区发掘的十处1436—1464年间纪年墓,出土遗物中的瓷器以青花瓷为主,兼有青釉、白釉、黑酱釉、釉里红、青白釉等品种,这些瓷器的产地以景德镇窑最多,龙泉窑次之。江西地区的瓷器流通情况,反映了15世纪中叶的瓷器消费市场由单色釉器开始向青花瓷器转变,印证了景德镇瓷器,尤其是民窑瓷器生产在空白期得到极大的发展,透射出龙泉窑瓷器在江西地区的影响,以及在明代早期繁荣之后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地区纪年墓 景德镇民窑 龙泉青瓷 瓷器贸易
原文传递
唐代“海上丝绸之路”兴起的原因分析——以越窑“秘色瓷”出口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魏建钢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72-180,共9页
我国与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以及非洲东部地区的大规模海上贸易从唐代中后期开始,主要贸易商品是陶瓷。产于浙江中北部地区的越窑"秘色瓷"是这个时期中国海上贸易的主体,从各国出土中国陶瓷来看,越窑生产的"秘色瓷&... 我国与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以及非洲东部地区的大规模海上贸易从唐代中后期开始,主要贸易商品是陶瓷。产于浙江中北部地区的越窑"秘色瓷"是这个时期中国海上贸易的主体,从各国出土中国陶瓷来看,越窑生产的"秘色瓷"遍及朝鲜、日本、菲律宾、越南、印度、伊朗、坦桑尼亚、埃及等沿海国家,出口时间自唐至宋持续300余年。贸易"秘色瓷"以碗、罐、壶等日常用具为主,出口港口在古明州(今宁波)港。"秘色瓷"外贸航线由近到远先后分成三条:东北航线,贸易方向为东亚;东南航线,贸易方向为东南亚;西南航线,贸易方向是南亚、西亚和非洲东部地区。唐代中国开辟海上贸易通道的主要原因有四点:其一,陆上中国通往西亚的"丝绸之路"被切断;其二,贸易"秘色瓷"具有质重、量大、易破碎的特点,不宜陆上运输;其三,唐人已掌握海船制造和远洋航海技术;其四,唐朝有支持海外贸易的优惠政策。中国大规模出口"秘色瓷",可提升进口国家人们的生活品质,同时,能把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瓷 海上丝绸之路 贸易 航线 唐代
原文传递
宋元时期广东瓷器运输与贸易的考古学观察——以窑址以外出土材料为中心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敬 赵东海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3-120,F0003,共9页
以广东地区宋元时期墓葬、遗址出土瓷器为切入点,可以分析出这些瓷器来自北方、闽浙赣以及华南地区,而且时代不同,其组合也不尽相同。在此基础上,以广东瓷窑产品在华南沿海地区以及外贸路线上的分布为线索,对华南地区瓷窑产品外销路线... 以广东地区宋元时期墓葬、遗址出土瓷器为切入点,可以分析出这些瓷器来自北方、闽浙赣以及华南地区,而且时代不同,其组合也不尽相同。在此基础上,以广东瓷窑产品在华南沿海地区以及外贸路线上的分布为线索,对华南地区瓷窑产品外销路线问题进行细化,讨论了广州港与明州(庆元)港、泉州港在瓷器运输路线上存在着单向或双向的联系,为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兴衰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时期 广东 瓷器 墓葬 遗址 贸易 运输
原文传递
从出土瓷器看三明宋元时期窑业发展和陶瓷贸易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华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8年第12期145-149,共5页
出土瓷器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三明出土的瓷器主要有中村窑、碗碟墩窑、南口窑、澜溪窑及建爱窑等窑口产品。这些出土瓷器做工精美,装饰典雅,反映了当时各地的制瓷工艺水平、生产特点、产品风貌,以及窑口之间的技艺传承关系,折射出丰... 出土瓷器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三明出土的瓷器主要有中村窑、碗碟墩窑、南口窑、澜溪窑及建爱窑等窑口产品。这些出土瓷器做工精美,装饰典雅,反映了当时各地的制瓷工艺水平、生产特点、产品风貌,以及窑口之间的技艺传承关系,折射出丰富的审美意蕴,时代风尚及其文化内涵,是研究三明地区窑业发展、商贸往来不可或缺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明地区 出土瓷器 历史文化遗产 窑业发展 陶瓷贸易
下载PDF
18—19世纪中国外销瓷贸易及其影响的概述
19
作者 杨天源 苗诗钰 《中国港口》 2022年第S01期35-43,共9页
外销瓷是中国对欧洲贸易的大宗商品。18至19世纪,大批量的中国外销瓷,源源不断地销往欧洲,期间外销瓷的题材、风格、器型与用途等特征也有所变化。在这种中西交流中,中国外销瓷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欧洲制瓷业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也对欧洲... 外销瓷是中国对欧洲贸易的大宗商品。18至19世纪,大批量的中国外销瓷,源源不断地销往欧洲,期间外销瓷的题材、风格、器型与用途等特征也有所变化。在这种中西交流中,中国外销瓷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欧洲制瓷业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也对欧洲的社会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销瓷 欧洲贸易 外销特征
原文传递
江苏扬州南宋宝祐城西城门外出土陶瓷器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小迎 王睿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3-111,共19页
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扬州唐城考古工作队,在扬州南宋宝祐城西城门西侧清理出始建于南宋时期的挡水坝遗迹;在发掘区第3层,出土一定数量且较为完整的陶瓷器,... 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扬州唐城考古工作队,在扬州南宋宝祐城西城门西侧清理出始建于南宋时期的挡水坝遗迹;在发掘区第3层,出土一定数量且较为完整的陶瓷器,为研究宋代以来扬州陶瓷贸易情况提供了重要资料。出土陶瓷器以两宋时期为主,少量唐代及元明时期产品,所涉及窑口主要有吉州窑、建窑、景德镇窑、龙泉窑等。本文根据出土陶瓷器的器形特征、装饰手法、釉、胎等,进行分型分式总结描述,以揭示宋代以来扬州城瓷器使用情况以及与周边窑口的关系。出土文物表明,宋代以来扬州与周边地区陶瓷贸易仍在持续,也从侧面说明我国陶瓷贸易至宋元进入大发展时期,江西、浙江、福建等地的陶瓷产品不断向周边乃至更远地区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贸易 宋元时期 吉州窑 龙泉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