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地区水厂上、下向流生物活性炭工艺应用效能对比
1
作者 周冰洁 兰童 +4 位作者 王萌 杨遇春 毛步云 刘成 陈卫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S01期15-20,81,共7页
通过对南京地区两水厂中上向流和下向流生物活性炭(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BAC)池的长期检测,系统对比了两种类型BAC的净化效能和自身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水厂长期运行过程中,上向流BAC池对氨、高锰酸盐指数等水质指标的总... 通过对南京地区两水厂中上向流和下向流生物活性炭(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BAC)池的长期检测,系统对比了两种类型BAC的净化效能和自身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水厂长期运行过程中,上向流BAC池对氨、高锰酸盐指数等水质指标的总体去除效能优于下向流BAC池;上向流、下向流BAC池中BAC的碘值和亚甲蓝值衰减程度相近,但上向流BAC池中BAC颗粒的吸附性能优于下向流水厂;运行8年后,两类BAC池中生物量和生物活性都趋于稳定,但上向流BAC池中的微生物群落丰富度较高,生物降解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炭池 上向流 下向流 碘值 种群结构
下载PDF
黔东南马尾树群落特征调查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袁茂琴 杨加文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65-1269,共5页
【目的】调查黔东南马尾树群落的物种组成、外貌及结构特征,为制定其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黔东南选择代表性地段,设置马尾树群落样方,调查其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物种组成,乔木层树高、胸径,灌木层、草本层盖度和... 【目的】调查黔东南马尾树群落的物种组成、外貌及结构特征,为制定其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黔东南选择代表性地段,设置马尾树群落样方,调查其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物种组成,乔木层树高、胸径,灌木层、草本层盖度和高度等,分析其群落特征。【结果】群落中生长维管束植物103种,分属61科85属,科属组成较复杂。103种植物的区系地理成分丰富多样,以热带成分占优势,并含有较多古老属种。群落外貌以中、小型草质单叶的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占103种植物的84.41%,中、小型单叶占103种植物的91.26%;落叶成分所占比例稍高于常绿成分,分别为55.34%和44.66%。群落垂直结构分化较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层,树冠分布较连续。【结论】黔东南马尾树群落是一个受破坏后形成的处于恢复演替中的次生植被群落,在密林下难以更新,需外界干扰造成一定林窗面积才能获得更新机会;加强对黔东南马尾树的引种驯化工作,有利于其保护和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树 物种组成 物种多样性 种群结构 黔东南
下载PDF
小陇山林区珍稀濒危植物庙台槭种群结构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周卓玲 裴会明 +2 位作者 沙红 刘学东 杜坤 《温带林业研究》 2019年第2期18-24,共7页
【目的】了解小陇山林区庙台槭种群的数量特征、生存状态,分析过去种群受干扰状态、致危的主因,预测未来的种群动态,从而为制定相应的种群保护、天然恢复和人工回归引种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对小陇山林区的6... 【目的】了解小陇山林区庙台槭种群的数量特征、生存状态,分析过去种群受干扰状态、致危的主因,预测未来的种群动态,从而为制定相应的种群保护、天然恢复和人工回归引种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对小陇山林区的6个种群的庙台槭单株,逐一进行GPS定位和生长指标测定,以林木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编制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存活和死亡曲线,分析种群动态。【结果】李子白音、观音纸庙沟、党川冷水泉种群Ⅰ、Ⅱ、Ⅲ级株数之和占种群总株数比分别为62.2%、92.6%、62.5%,为年轻种群,结构呈金字塔型,属稳定性种群;沙坝张家大沟种群缺失Ⅷ、Ⅹ级龄级的个体,近年仅更新2株幼苗,种群处于衰退之中;东岔割漆沟、高桥上坝小沟种群龄级结构极不完整,是受人为严重干扰的种群。人为影响较小的种群存活曲线为DeeveyⅢ型,在Ⅰ龄级和Ⅶ龄级死亡率高,Ⅰ龄级死亡率高是种群内个体激烈竞争,Ⅶ龄级死亡率高是人为的强烈干扰,4个庙台槭种群死亡曲线出现异常波动的龄级均存在人为干扰的因素,故小陇山林区庙台槭种群濒危的主因为长期人为协迫。【结论】小陇山林区6个庙台槭种群恢复的有效途径为对李子白音、观音纸庙沟、党川冷水泉3个稳定性种群加强保护,防止人为破坏,促进天然恢复;沙坝张家大沟、东岔割漆沟、高桥上坝小沟受人为严重干扰的种群应停止破坏,加强保护,进行回归引种扩大种群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陇山林区 庙台槭 种群结构 静态生命表 存活曲线 死亡曲线
下载PDF
铜萃取界面乳化液中浸矿微生物的多样性 被引量:1
4
作者 池道杰 刘晓荣 +4 位作者 郑雪松 余华龙 申君辉 苏畅 单晓茜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6-40,共5页
界面乳化是溶剂萃取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显微观察发现在铜萃取界面乳化液中存在形貌复杂多样的微生物。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对铜萃取界面乳化液中微生物种群结构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包括Leptospirillum sp,Acidithiobacillus ferro... 界面乳化是溶剂萃取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显微观察发现在铜萃取界面乳化液中存在形貌复杂多样的微生物。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对铜萃取界面乳化液中微生物种群结构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包括Leptospirillum sp,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Metallibacterium sp,Staphylococcus sp在内的7类细菌,其中优势菌种为Leptospirillum sp.E4-L9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ATCC 23270,两者在乳化液细菌中分别占到40.48%和38.1%。利用Fe2+和硫作为能源对界面乳化液中的微生物进行分选,进一步分析种群结构。铜萃取界面乳化对浸矿细菌有截留作用,从而会降低生物浸矿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浸出 铜萃取 界面乳化液 浸矿细菌 种群结构
下载PDF
虾夷扇贝微卫星标记的分离及其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36
5
作者 李春艳 丁君 +1 位作者 常亚青 孙效文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9-46,共8页
采用新型生物素-磁珠吸附微卫星与同位素杂交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出15对微卫星引物,并对大连地区3个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养殖群体(黑石礁海区、小长山岛海区、广鹿岛海区)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获得175个阳性克隆并测序,得到... 采用新型生物素-磁珠吸附微卫星与同位素杂交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出15对微卫星引物,并对大连地区3个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养殖群体(黑石礁海区、小长山岛海区、广鹿岛海区)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获得175个阳性克隆并测序,得到160个含微卫星的序列,其中完美型,非完美型和混合型分别占42.69%(73)、46.20%(79)和11.11%(19),经筛选得到15个微卫星标记。虾夷扇贝3个群体的有效等位基因数在1.0000~8.8573之间;期望杂合度在0.0211~0.9111之间;观测杂合度在0.0000~0.8778之间。表明这几个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群体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9291~0.9624,相似性较高。聚类分析显示,黑石礁群体与小长山岛群体遗传距离最小,亲缘关系最近。基于Hardy-Weinberg平衡的卡方检验表明3个群体均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平衡。本研究所获得的微卫星位点可以为虾夷扇贝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和遗传图谱的构建等研究提供参考,群体的遗传结构分析对虾夷扇贝的养殖和遗传育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微卫星 养殖群体 遗传结构
下载PDF
基于SNP芯片撒坝猪保种群体的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邓俊 刘艺端 +2 位作者 许文坤 孙利民 戚敏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7-11,共5页
试验旨在从分子水平分析撒坝猪保种群体的遗传结构变化以及遗传多样性,拓宽遗传背景,指导和促进撒坝猪的保种工作。利用“京芯一号”SNP 芯片对云南省楚雄州种猪场 100 头保种撒坝猪群体的 DNA 进行遗传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撒坝猪... 试验旨在从分子水平分析撒坝猪保种群体的遗传结构变化以及遗传多样性,拓宽遗传背景,指导和促进撒坝猪的保种工作。利用“京芯一号”SNP 芯片对云南省楚雄州种猪场 100 头保种撒坝猪群体的 DNA 进行遗传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撒坝猪保种群体的有效群体含量(Ne)为 21,群体的多态性标记比例(PN)为 0.533,群体的期望杂合度(He)为 0.263,观察杂合度(Ho)为 0.275;G 矩阵表明公畜与母畜之间基因组亲缘关系呈中等;100 头撒坝猪保种群体可分为 A ~ G 7 个家系;在 100 头撒坝猪保种群体中,共检测到 3552 个长纯合片段(ROH),长度在 8.20 ~621.32 Mb,每头撒坝猪含有 2 ~ 53 个 ROH,且平均个体 ROH 长度为(319.38±111.39)Mb。该撒坝猪保种群体基于ROH 的近交系数(F_(ROH))平均为 0.130,中位数大于 0.125。本研究表明,该保种撒坝猪群体内家系数量适中,个别家系公畜数量较少,各家系个体数差异明显,群体中可能存在非撒坝猪的外来血缘,个体亲缘关系呈中等程度,近交程度较高,需要进行合理选配或者从原种场引入新的血统方式来确保撒坝猪遗传资源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撒坝猪 保种群体 遗传多样性 SNP芯片 亲缘关系 家系结构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下游胡杨群落特征及种群结构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邓潮洲 张希明 +4 位作者 李利 吴俊侠 朱军涛 刘国军 吕朝燕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89-595,共7页
采用样方调查法对塔里木河下游31团、库孜来克、英苏、喀尔达依、阿拉干及依干不及麻断面河岸胡杨群落特征及胡杨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塔里木河下游河岸胡杨群落物种组成简单,共发现12种植物,分属10科12属,其中乔木1种... 采用样方调查法对塔里木河下游31团、库孜来克、英苏、喀尔达依、阿拉干及依干不及麻断面河岸胡杨群落特征及胡杨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塔里木河下游河岸胡杨群落物种组成简单,共发现12种植物,分属10科12属,其中乔木1种,灌木和草本植分别为4种和7种。六断面胡杨群落物种数分别为9、8、4、5、4和2种,其中共有种为胡杨和多枝柽柳。②下游胡杨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较低,31团至依干不及麻断面Simpson指数和Shanon-wiener指数呈下降趋势。③下游胡杨种群平均密度为606ind·hm^-1,平均胸高断面积为20.01m^2·hm^-1。胡杨种群胸径以7.5~32.5cm个体为主,小于7.5cm及大于32.5cm个体较少,种群呈现为两端小中间大的结构。④输水能促进胡杨种群的更新,并主要以根蘖形式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群落 种群结构 输水 生物多样性指数 塔里木河下游
原文传递
Analysis of Genetic Structure of Natural Populations of Castanopsis fargesii by RAPDs 被引量:12
8
作者 朱其慧 潘惠新 +3 位作者 诸葛强 尹佟明 邹惠渝 黄敏仁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2年第11期1321-1326,共6页
Genetic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in 188 individuals from five natural populations of Castampsis fargesii Franch. were studied by RAPD markers. Three hundred and eighty-five loci were identified with ... Genetic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in 188 individuals from five natural populations of Castampsis fargesii Franch. were studied by RAPD markers. Three hundred and eighty-five loci were identified with 41 oligonucleotide primers, out of which 157 loci were polymorphic and accounted for 40.78% of total genetic diversity at species level. Shannon's indices of diversity (I) and Nei's gene diversity ( h) were 0.459 7 and 0.296 at the species level, respectively. The result showed that genetic variation of C. fargesii populations mainly existed within populations.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Hsp-hpop)/Hsp estimated with Shannon's index of diversity and coefficient of gene differentiation (Gst) were 0.047 6 and 0.042 9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confirmed by the analysis of molecular variance (AMOVA). Therefore, it is apparent that within-population variation accounted for 94.97% and among-populations variation accounted for only 5.03% of the total genetic diversity. AMOVA also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tiation among populations as well as among individuals within a pop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tanopsis fargesii natural populations RAPD genetic structure
下载PDF
白皮松天然群体遗传结构的地理变异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赵罕 郑勇奇 +4 位作者 李斌 林富荣 张川红 程蓓蓓 黄平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5-401,共7页
为探讨白皮松天然群体遗传结构在地理分布上的差异,利用7对SSR引物对5个白皮松分布区域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对SSR引物在5个区域内476个单株中共检测到14个多态性位点。各区域间观测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Shan... 为探讨白皮松天然群体遗传结构在地理分布上的差异,利用7对SSR引物对5个白皮松分布区域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对SSR引物在5个区域内476个单株中共检测到14个多态性位点。各区域间观测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Shannon's信息指数(I)、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Nei's期望杂合度(Nei's)分别介于1.7143~2.1429、1.1942~1.571、0.1948~0.4954、0.1726~0.3116、0.1178~0.3325、0.1172~0.3307之间。白皮松遗传多样性水平总体较低,区域间差异较大;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的区域为秦岭西侧群体,其次为大巴山区群体;太行山与吕梁山群体多样性水平相对较低。区域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介于0.0138~0.2242之间,基因流Nm介于0.8650~17.8646之间。遗传分化较大、基因流水平较低的区域均发生在秦岭西侧及其与其他区域之间。各区域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8416~0.9964之间,遗传相似度最高的群体为太行山与吕梁山区域,遗传距离最大的为太行山与秦岭西侧区域。白皮松多样性分布的中心主要存在于秦岭西侧和大巴山区域,因此应对该区域进行重点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R 天然群体 遗传结构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肋果沙棘北缘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霓 蒋严妃 +3 位作者 苏雪 陈纹 张辉 孙坤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7-563,共7页
该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对肋果沙棘(Hippophaeneurocarpa)分布区北缘青海祁连地区5个自然居群进行分析,旨在了解小地理尺度下肋果沙棘北缘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片段化分布居群的遗传结构,为肋果沙棘居群的资源保护提供了依据。采用6... 该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对肋果沙棘(Hippophaeneurocarpa)分布区北缘青海祁连地区5个自然居群进行分析,旨在了解小地理尺度下肋果沙棘北缘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片段化分布居群的遗传结构,为肋果沙棘居群的资源保护提供了依据。采用6对微卫星引物对107个样本UNA进行扩增,共检测到27个等位变异,变幅为2~9个,平均每个位点有4.67个,平均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142和0.230,Shannon信息指数(/)的变幅介于0.280~0.567之间,平均值为0.374,说明肋果沙棘北缘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遗传分化系数=0.483,分子方差分析(AM0VA)表明肋果沙棘有48.33%的变异存在于居群间,51.67%存在于居群内。对5个居群之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做Mental检验,结果表明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相关性不显著,对基因流检测发现居群间的iVm为0.328,推测遗传漂变是居群分化的关键因素之一。Structure分析把5个居群分为2组。LPGMA聚类分析表明5个居群聚为2个分支,其中居群ARX为单独的一支,与主坐标分析的结果一致。基于分布区北缘青海祁连肋果沙棘自然居群的遗传结构分析,建议应尽可能多地保护不同的地方居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果沙棘 SSR标记 边缘居群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下载PDF
当代民粹主义思潮的孕育、生成与有效应对 被引量:10
11
作者 林红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54-66,共13页
民粹主义是一种世界性的社会政治现象,以抗争性和大众性为其标签。21世纪以来,民粹主义浪潮不断冲击西方建制派政治,不仅迅速外溢至非西方的其他国家,而且在中国正在成为一种显性的社会思潮,表现为网络民粹主义和民族民粹主义两种典型... 民粹主义是一种世界性的社会政治现象,以抗争性和大众性为其标签。21世纪以来,民粹主义浪潮不断冲击西方建制派政治,不仅迅速外溢至非西方的其他国家,而且在中国正在成为一种显性的社会思潮,表现为网络民粹主义和民族民粹主义两种典型形态。民粹主义的孕育和生成有其一般规律,一方面,民粹主义的孕育源于民众--精英二元结构,是焦虑不满的民众情绪、精心设计的精英策略两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民粹主义的生成与扩散受到社会流瀑效应、群体极化本能以及当代互联网生态的深刻影响。在应对民粹主义挑战方面,中国路径有其独特性,其积极作为包括完善以人民为中心的制度建设、提升政府的回应沟通能力、重视核心价值观和公民身份建设、建构和谐的社会群体关系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粹主义 精英结构 群体极化 互联网生态
下载PDF
鱼腥草不同地理群体遗传结构与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钟军 王坤 +2 位作者 仇萍 曾维军 熊兴耀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7-233,共7页
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湖南省怀化地区16个野生鱼腥草群体的遗传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6个鱼腥草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PPB)为53.66%~85.35%,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07~0.23,Shannon表型信息指数(I)为0.10~0.34,说明在... 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湖南省怀化地区16个野生鱼腥草群体的遗传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6个鱼腥草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PPB)为53.66%~85.35%,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07~0.23,Shannon表型信息指数(I)为0.10~0.34,说明在鱼腥草群体水平上有相对较高的遗传变异;群体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51,表明大部分的遗传变异均存在于群体间,同时群体内具有一定频率的基因流(Nm=0.326)。UPGMA聚类分析表明,16个群体在遗传距离为0.5处分为五大类群,并且有一定的地缘关系。相关性分析表明,虽然16个鱼腥草群体的遗传结构与生境因子相关均不显著,但基因分化系数(Gst)和基因流(Nm)随海拔的增加有上升而随着纬度和经度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地理群体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下载PDF
马尾松桐棉种源天然群体遗传结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冯源恒 李火根 +1 位作者 杨章旗 吴东山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75-1281,1395,共8页
广西桐棉是我国重要的马尾松优良种源区,该种源分布面积达1.56万hm^2,马尾松遗传资源优质且丰富,但近30年来该地区的马尾松天然资源受到较为严重的破坏。为了解该地马尾松天然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现状,该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了桐... 广西桐棉是我国重要的马尾松优良种源区,该种源分布面积达1.56万hm^2,马尾松遗传资源优质且丰富,但近30年来该地区的马尾松天然资源受到较为严重的破坏。为了解该地马尾松天然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现状,该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了桐棉马尾松的群体遗传结构。结果表明:16对SSR引物在285个样本中共检测到53个等位基因,多态位点百分率为100%。桐棉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_a)、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_e)、Shannon多样性指数(I)、观测杂合度(H_o)、期望杂合度(H_e)分别为3.31、1.68、0.64、0.35和0.36,可见桐棉群体现今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群体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049,固定指数(FST)为0.072,基因流(Nm)为3.21。这说明桐棉群体内基因型分布接近于平衡状态,未出现明显的杂合子过剩或不足,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林分内,林分间不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群体内基因交流顺畅。同时,处于桐棉种源核心区域的4个林分遗传多样性水平显著低于核心区外围的3个林分,说明桐棉种源核心区域遭到更为严重的人为破坏。为了保障该处马尾松天然群体的正常更新及自然遗传改良能力应重视对马尾松天然林的科学管护。一方面通过遗传资源选择收集,建立大规模种质资源库;另一方面,对于桐棉种源这类分布面积大、利用价值高、目前所受破坏尚不严重的天然群体,应建立专门的自然保护区,严禁盗伐、主伐、非法采割松脂及过度采种。该研究结果对于马尾松天然种质资源的研究与保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天然群体 遗传结构 SSR 种源
下载PDF
西江中下游针阔混交林优势种群的结构及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坤洪 梁远楠 +2 位作者 杨俊伟 梁承坚 程照明 《广东林业科技》 2009年第4期1-6,共6页
以西江中下游的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固定样地、每木调查和林下更新层调查法获得野外资料,采用径级代龄级的方法,研究主要优势树种的种群结构,以及应用方差/均值比、平均拥挤度指数、聚块指数、丛生指标、负二项式参数等5个指标分... 以西江中下游的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固定样地、每木调查和林下更新层调查法获得野外资料,采用径级代龄级的方法,研究主要优势树种的种群结构,以及应用方差/均值比、平均拥挤度指数、聚块指数、丛生指标、负二项式参数等5个指标分析其种群格局状况。结果表明不同优势种群的径级结构差异明显:马尾松和烟斗柯缺失或缺乏幼苗,为衰退型种群;福建青冈幼苗充足,中龄级立木占绝对优势,表现为增长型种群,但结构不稳定;鸭脚木幼苗数量丰富,径级分布呈倒J字型,为稳定的增长种群。种群的格局动态因树种和发育阶段而不同,表现为马尾松由均匀分布过渡到集群分布,福建青冈始终为群集分布,鸭脚木和烟斗柯则由幼苗的集群分布向成树阶段的随机分布转变,4个种群的格局动态呈现出聚集强度降低的扩散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江中下游 针阔混交林 优势种群 结构 分布格局
下载PDF
江苏不同居群狗尾草叶片解剖特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洁 李玉双 +1 位作者 庞莉莉 王庆亚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8-457,共10页
为揭示不同居群狗尾草(Setaria viridis(L.)Beauv.)叶片解剖特征的差异,了解不同生境下叶片形态的变异,本研究以江苏15个狗尾草居群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和改良的叶表皮制备方法对叶表皮及叶片横切面结构特征进行了显微观察和测定,并... 为揭示不同居群狗尾草(Setaria viridis(L.)Beauv.)叶片解剖特征的差异,了解不同生境下叶片形态的变异,本研究以江苏15个狗尾草居群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和改良的叶表皮制备方法对叶表皮及叶片横切面结构特征进行了显微观察和测定,并通过变异系数、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叶表皮及叶片横切面的主要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居群狗尾草的17个表型性状变异丰富,叶片中脉厚度和下表皮细胞厚度的变异程度较大;叶片厚度、平行脉维管束高度和宽度、叶中脉厚度、中脉维管束高度和宽度等指标是造成狗尾草不同居群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同时这些结构特征也分别反映了狗尾草叶片的输导和支撑能力、表皮气孔器的特征和叶片抗逆能力。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狗尾草的15个居群被划分为3类,且与生境分布基本吻合,即:水边和盐碱地居群、荒地居群、山地居群狗尾草的叶片厚度、维管束直径、泡状细胞厚度和气孔密度均依次增大,但气孔体积依次减小,表明这3个类群随海拔的升高抗旱性依次增强。本实验狗尾草叶片在不同生境中产生的不同程度变异分析对狗尾草的生态适应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狗尾草 居群 叶片表皮 解剖结构
下载PDF
应用SRAP标记分析福瑞鲤及其原始亲本的遗传结构 被引量:5
16
作者 曲疆奇 毕滢佳 +3 位作者 董在杰 张清靖 胡一丞 袁新华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0-125,共6页
应用SRAP分子标记对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黄河鲤(C.c.haematopterus)和福瑞鲤(FFRC Strain Common Carp,C.carpio)进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筛选出的10个多态性较好的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10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92个,平... 应用SRAP分子标记对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黄河鲤(C.c.haematopterus)和福瑞鲤(FFRC Strain Common Carp,C.carpio)进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筛选出的10个多态性较好的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10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92个,平均多态性比率83.6%,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256。对3个鲤鱼群体的Nei's基因多样指数、Shannon信息指数和群体多态位点比例等遗传参数进行了分析,3个鲤鱼群体的Nei's基因多样指数分别为0.221、0.205和0.233;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332、0.298和0.352;群体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68.1%、65.2%和71.2%。结果表明,福瑞鲤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其原始亲本高,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因而该群体仍具有一定的选育潜力。遗传相似度和遗传距离结果表明,福瑞鲤继承了更多建鲤的遗传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AP 群体 遗传结构
原文传递
贵州7个鲤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纪达 杨玉梅 +2 位作者 姚俊杰 王益海 张书海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7-266,共10页
为探究贵州鲤(Cyprinus carpio)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现状,基于线粒体DNA Cyt b基因,采用PCR扩增与直接测序法,对贵州7个鲤养殖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152尾个体共界定了16种单倍型,7个养殖群体整体单... 为探究贵州鲤(Cyprinus carpio)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现状,基于线粒体DNA Cyt b基因,采用PCR扩增与直接测序法,对贵州7个鲤养殖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152尾个体共界定了16种单倍型,7个养殖群体整体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_(d))、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_(i))分别为0.792、0.00323。单倍型网络图(network)显示,7个养殖群体间没有形成明显的谱系结构和地理结构。AMOVA分析结果显示,群体间和群体内变异占比分别为41.63039%和58.36961%,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41630,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P<0.0001)。基因流(N_(m))值显示,除松浦镜鲤与松浦红镜鲤群体、金背鲤与建鲤群体N_(m)值分别为2.238、4.805外,其余群体间N_(m)值均小于1.000。7个养殖群体中性检验Fu’s F_(s)、Tajima’s D结果均未出现显著负值。结果表明,贵州7个鲤养殖群体总体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偏低,其中,松浦镜鲤、松浦红镜鲤、福瑞鲤核苷酸多样性指数极低;7个鲤养殖群体总体遗传分化程度较高;各群体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群体内部,遗传多样性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 养殖群体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下载PDF
云南10个居群岩白菜叶片的比较解剖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严平 何晓燕 +3 位作者 杨芳 张丽梅 李孙文 郭凤根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430-435,共6页
对采自云南境内10个岩白菜居群的叶片进行了解剖结构及表皮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10个居群岩白菜叶片的栅栏组织层数及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厚度、气孔密度等指标均存在着较大差异,而叶表皮细胞形状、气孔类型等指标却表现出相对稳... 对采自云南境内10个岩白菜居群的叶片进行了解剖结构及表皮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10个居群岩白菜叶片的栅栏组织层数及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厚度、气孔密度等指标均存在着较大差异,而叶表皮细胞形状、气孔类型等指标却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白菜 叶片 居群 解剖结构
原文传递
红松天然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构建
19
作者 闫平玉 张磊 +3 位作者 王佳兴 冯可乐 王浩浩 张含国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80,共12页
【目的】红松(Pinus koraiensis)是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的珍贵树种,由于近百年的人类干扰,其自然种群分布数量及范围逐渐减少。探究红松的遗传多样性和构建天然红松的核心种质,可为有效保存、管理和利用红松种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 【目的】红松(Pinus koraiensis)是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的珍贵树种,由于近百年的人类干扰,其自然种群分布数量及范围逐渐减少。探究红松的遗传多样性和构建天然红松的核心种质,可为有效保存、管理和利用红松种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东北地区黑龙江省鹤北、五营、小北湖和鸡西,以及吉林省露水河5个保存现状良好的红松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表型数据和分子标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其核心种质构建。【结果】分子和表型方差分析结果均表明:红松天然种群的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个体间,分别占总变异的96%和72.84%。鸡西种群与其他种群有着较远的遗传距离,平均遗传分化指数(F_(st))为0.026 8,同时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Shannon指数和表型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111和2.00。结构分析表明5个红松天然种群没有明显亚群结构。不同林龄红松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没有明显变化,且较小林龄的种群不存在杂合缺失和近亲繁殖的现象,针叶性状与地理因素存在广泛的相关性,造成不同红松种群的表型分化。【结论】以分子和表型标记共同构建30%取样比例的红松核心种质,Shannon指数与表型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076、2.018,能够较好地代表红松天然种群的遗传现状,也能更好地促进红松种质资源管理、保护和利用;根据红松遗传结构特征,建议重点从原地保护方面开展对红松天然种质的保护,以促进红松天然种群的生态恢复、种质保护及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天然种群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核心种质 林木育种 乡土树种
原文传递
5个棘胸蛙养殖群体微卫星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魏朝宇 汪小冬 +3 位作者 魏秀英 袁鸿 姚红艳 陈敦学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6-214,共9页
养殖群体繁殖过程往往受到人为干扰,经过多年养殖后容易出现近亲繁殖现象,影响养殖效益。为了解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评估棘胸蛙的遗传现状,本研究选用9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5个养殖群体(江西、浙江、广西、广东... 养殖群体繁殖过程往往受到人为干扰,经过多年养殖后容易出现近亲繁殖现象,影响养殖效益。为了解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评估棘胸蛙的遗传现状,本研究选用9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5个养殖群体(江西、浙江、广西、广东、福建)148个实验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9个微卫星位点在5个养殖群体中共检测到46个等位基因位点,其中,平均等位基因和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5.111和2.702,平均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为0.182和0.58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536;养殖群体内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别在0.130~0.230和0.353~0.468,且观测杂合度均小于期望杂合度。广东和广西群体遗传相似度最高(0.819),福建和江西群体的遗传相似度最低(0.441),与利用MEGA软件构建UPGMA进化树结果相一致。实验结果揭示棘胸蛙养殖群体已经存在一定的近亲繁殖现象。建议在人工养殖棘胸蛙的过程中,应尽量扩大选种范围,避免近亲繁殖;同时,定期从外地良种场引进良种作为繁殖亲本,提高亲本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 养殖群体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