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6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播期和密度对冬小麦豫麦49-198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54
1
作者 刘万代 陈现勇 +1 位作者 尹钧 杜沛鑫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64-469,共6页
为给豫麦49—198大面积推广选择适宜栽培措施,设置播期和密度各3个水平,通过大田裂区试验研究了播期和密度对该品种群体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播期和密度变化可以调控群体性状,最高群体茎数随播期推迟和种植... 为给豫麦49—198大面积推广选择适宜栽培措施,设置播期和密度各3个水平,通过大田裂区试验研究了播期和密度对该品种群体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播期和密度变化可以调控群体性状,最高群体茎数随播期推迟和种植密度减小而下降,早播(10月5日)的最终成穗数较少;最大叶面积指数随播期推迟而下降,孕穗后早播的叶面积指数衰减较快;就花后干物质积累而言,播期间适播(10月12日)〉晚播(10月19日)〉早播(10月5日)。不同播期和密度处理对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并且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大于播期。3个播期中,适播的产量显著高于早播,但与晚播的差异不显著;密度间以中密度(1957Y/ha)产量最高,低密度(120万/ha)最低,两者差异达显著水平,但中密度与高密度(270万/ha)的产量差异不显著。根据本试验结果可以得出,豫麦49—198维持最大叶面积指数9.5和干物质积累量21000kg/ha左右时,籽粒产量可以突破9000kg/ha,相对应的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为10月中旬和195万~270万/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播期 种植密度 群体性状 籽粒产量
下载PDF
行距配置与密度对兰考906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0
2
作者 朱云集 郭汝礼 +3 位作者 郭天财 张庆友 王之杰 王永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62-66,共5页
研究了在高产条件下 ,不同行距配置、密度对兰考 90 6群体结构、光合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1 6.7cm的行距配置由于冬前分蘖多 ,春季分蘖少 ,减缓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 ,成穗数、穗粒数较多 ;2 3.3cm行距配置无效分蘖多 ,后期... 研究了在高产条件下 ,不同行距配置、密度对兰考 90 6群体结构、光合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1 6.7cm的行距配置由于冬前分蘖多 ,春季分蘖少 ,减缓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 ,成穗数、穗粒数较多 ;2 3.3cm行距配置无效分蘖多 ,后期群体较小 ,功能叶衰老慢 ,粒重高 ;密度增加 ,产量并未提高。 1 6.7cm行距配置 375万 /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行距配置 密度 群体结构 产量
下载PDF
中国水稻群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86
3
作者 张洪程 王夫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1-56,共6页
分群体产量生产、群体籽粒充实、群体源库特征和群体优化调控等 4个方面 ,对我国水稻群体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并提出了未来水稻群体研究的
关键词 水稻 群体 产量 籽粒充实 源库特征 群体调控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3个玉米杂交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1
4
作者 马兴林 关义新 +2 位作者 逄焕成 王庆祥 凌碧莹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4-86,共3页
2002年在吉林省梨树,以中单9409、郑单18和哲单14为试材,在30000、60000、90000和120000株/hm2种植密度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3个玉米品种产量及子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产量的种植密度效应基本相同,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先升后降... 2002年在吉林省梨树,以中单9409、郑单18和哲单14为试材,在30000、60000、90000和120000株/hm2种植密度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3个玉米品种产量及子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产量的种植密度效应基本相同,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先升后降。随种植密度增加,高淀粉玉米郑单18的蛋白质含量和油分含量逐渐下降,淀粉含量上升,而蛋白质、油分、淀粉含量之和穴POSC雪呈现升-降-升的变化趋势。普通玉米哲单14蛋白质含量和POSC随种植密度增加而上升,淀粉含量下降,而油分含量呈现降-升-升趋势。优质蛋白玉米中单9409随种植密度增加POSC和油分含量呈下降趋势,而蛋白质含量和淀粉含量变化较为复杂。以上表明,玉米子粒养分含量在不同种植密度时品种间具有很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植密度 子粒品质 产量
下载PDF
中国的白背飞虱研究概况 被引量:88
5
作者 沈君辉 尚金梅 刘光杰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7-22,共17页
通过对 2 14篇发表在中国省级以上刊物的相关研究论文分析 ,概述了建国以来中国在白背飞虱研究与治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内容包括白背飞虱的生物学特性、迁飞规律、发生特点、种群动态、为害损失、水稻品种抗性及种群综合治理等方面。
关键词 白背飞虱 迁飞 种群动态 为害损失 品种抗性 综合治理 水稻
下载PDF
12个玉米群体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品质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82
6
作者 孙峰成 冯勇 +5 位作者 于卓 赵瑞霞 张来厚 苏二虎 刘志雄 石海波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2-105,共4页
为了明确玉米群体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营养品质的关系,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12个玉米群体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营养品质等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与产量密切相关的农艺性状是出籽率、行粒数、穗粗、百粒质量、株高等;... 为了明确玉米群体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营养品质的关系,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12个玉米群体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营养品质等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与产量密切相关的农艺性状是出籽率、行粒数、穗粗、百粒质量、株高等;与粗蛋白、粗脂肪、粗淀粉和赖氨酸含量等营养品质密切相关的农艺性状是穗粒数、百粒质量、行粒数、出籽率、穗行数等。根据玉米群体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灰色关联度关系,说明在玉米群体产量、营养品质改良的过程中,在保证适当株高的前提下,要注重选育出籽率、百粒质量较高品种,同时不要忽略对玉米群体穗行数、行粒数、穗粗的选择,为选育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群体 农艺性状 产量 营养品质 灰色关联度分析
下载PDF
行距配置和密度对冬小麦品种河农822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5
7
作者 刘丽平 胡焕焕 +3 位作者 李瑞奇 李慧玲 常春丽 李雁鸣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5-131,共7页
为研究不同行距配置和密度对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以冬小麦品种河农822为试验材料,应用裂区设计研究了3种行距配置和4种密度的交互效应。结果表明,行距和密度的互作效应不显著。相同密度下,15 cm等窄行种植的群体总茎数、叶面积指... 为研究不同行距配置和密度对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以冬小麦品种河农822为试验材料,应用裂区设计研究了3种行距配置和4种密度的交互效应。结果表明,行距和密度的互作效应不显著。相同密度下,15 cm等窄行种植的群体总茎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基本上最高,20 cm等宽行次之,16.7 cm+16.7 cm+26.7cm三密一稀种植样式最低。4种种植密度下的群体总茎数以高密度最大,随密度降低群体总茎数减少。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以中密度的较高,过大或过小密度的较低。即密度为300万/hm2或420万/hm2基本苗的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量>密度为180万/hm2或540万/hm2基本苗。产量水平为300万/hm2基本苗>420万/hm2基本苗>180万/hm2基本苗>540万/hm2基本苗。所以,河农822最佳的行距配置和密度为15 cm等行距×300万/hm2基本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距配置 密度 河农822 群体质量 产量
下载PDF
硅肥对水稻群体质量及产量影响研究 被引量:65
8
作者 张国良 戴其根 +3 位作者 周青 潘国庆 凌励 张洪程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4年第3期114-117,共4页
施用多效硅肥可以明显增加单位面积上群体的总颖花量和结实粒数;提高成穗率;提高叶面积指数、粒/叶和粒重/叶;显著提高花后干物质的生产积累能力;改善茎系结构,提高抗倒伏能力,从而使群体质量明显提高。研究结果表明,150kg/hm2硅肥作基... 施用多效硅肥可以明显增加单位面积上群体的总颖花量和结实粒数;提高成穗率;提高叶面积指数、粒/叶和粒重/叶;显著提高花后干物质的生产积累能力;改善茎系结构,提高抗倒伏能力,从而使群体质量明显提高。研究结果表明,150kg/hm2硅肥作基肥和分蘖肥对水稻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效应较好,而拔节期不同硅肥用量中以225kg/hm2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肥 水稻 群体质量 产量 肥效
下载PDF
肥料运筹对超高产小麦群体质量、根系分布、产量和品质的效应 被引量:57
9
作者 赵广才 刘利华 +2 位作者 张艳 杨玉双 杨兆生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2-87,共6页
在小麦超高产栽培条件下利用不同施肥量和不同施肥比例的处理,研究了小麦群体质量、根系分布、子粒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增施肥料,群体生物量有所增加,提出了超高产小麦适宜的生物量和叶面积系数的动态参考指标。... 在小麦超高产栽培条件下利用不同施肥量和不同施肥比例的处理,研究了小麦群体质量、根系分布、子粒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增施肥料,群体生物量有所增加,提出了超高产小麦适宜的生物量和叶面积系数的动态参考指标。根长密度随土层加深而逐渐减少,增施肥料可以提高根长密度。根系平均直径以0~10cm土层内最大,增施肥料对根系平均直径的影响不大。根系的总表面积以0~10cm土层内最大,以下锐减。增施肥料可增加根总表面积,施氮磷比例为1∶1时效果最好。不同土层内根系总长度所占比例差异很大,其中0~10cm土层占50%以上。增施肥料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其中以施氮磷钾比例1∶1∶0 6时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运筹 小麦 群体质量 根系分布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不同施氮方式对强筋小麦群体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6
10
作者 朱统泉 袁永刚 +3 位作者 曹建成 赵立尚 蔡春荣 李栋业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0-152,共3页
以优质专用强筋小麦品种豫麦34为材料,在豫南地区生态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基追比例及追氮时期对小麦群体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总施纯氮量为165 kg/hm2的条件下,与氮肥全部基施相比,基追比6∶4与4∶6的施肥方式有利于小麦分... 以优质专用强筋小麦品种豫麦34为材料,在豫南地区生态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基追比例及追氮时期对小麦群体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总施纯氮量为165 kg/hm2的条件下,与氮肥全部基施相比,基追比6∶4与4∶6的施肥方式有利于小麦分蘖成穗,增加有效穗数,促进基部节间缩短,从而降低株高和提高抗倒伏性能。另外,追肥比不追肥提高了产量,改善了籽粒和面粉品质。两个基追比相比,基追比4∶6更有利于小麦群体动态的合理发展,以及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尤其在拔节期追肥效果最佳,既可获得小麦籽粒最高产量,面粉品质也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肥 基追比 群体 籽粒产量 面粉品质
下载PDF
国麦1号播期播量对群体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0
11
作者 马溶慧 朱云集 +2 位作者 郭天财 闫耀礼 刘万代 《山东农业科学》 2004年第4期12-15,共4页
2002-2003年度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安排了国麦1号播期、播量裂区试验,对其群体结构指标、幼穗发育、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观察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本年度生态条件下,国麦1号的幼穗发育进程略晚于豫麦49。不同播期对产量、穗数... 2002-2003年度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安排了国麦1号播期、播量裂区试验,对其群体结构指标、幼穗发育、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观察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本年度生态条件下,国麦1号的幼穗发育进程略晚于豫麦49。不同播期对产量、穗数、穗粒数影响不大,对千粒重影响明显,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播量对产量、穗数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对穗粒数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在河南省中部地区种植,可掌握在10月6日左右播种,基本苗控制在150万/hm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麦1号 播期 播量 群体发展 产量
下载PDF
不同种植方式对花生田间小气候效应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1
12
作者 宋伟 赵长星 +3 位作者 王月福 王铭伦 程曦 康玉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7188-7195,共8页
在大田高产条件下,研究了同一密度下不同种植方式对花生田间小气候效应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行距和采用大小行种植方式有利于增加田间透光率,提高冠层空气温度与地表温度,降低田间相对湿度,提高田间CO2浓度,提高群体光合速率,进... 在大田高产条件下,研究了同一密度下不同种植方式对花生田间小气候效应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行距和采用大小行种植方式有利于增加田间透光率,提高冠层空气温度与地表温度,降低田间相对湿度,提高田间CO2浓度,提高群体光合速率,进而增加荚果产量。但是行距过大,导致各种环境资源的浪费。采用大行距55cm小行距35cm的大小行种植方式是比较合理的种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种植方式 群体 小气候 产量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双季超级稻群体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5
13
作者 李木英 石庆华 +3 位作者 王涛 方慧铃 潘晓华 谭雪明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2-77,80,共7页
选择超级杂交早、晚稻组合陆两优996和淦鑫688为材料,研究种植密度对双季超级稻群体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陆两优996稻谷产量、干物质产量和N素积累量均随密度的增加递增,淦鑫688稻谷产量和N素积累量以中等密度处理M2和M3较高。... 选择超级杂交早、晚稻组合陆两优996和淦鑫688为材料,研究种植密度对双季超级稻群体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陆两优996稻谷产量、干物质产量和N素积累量均随密度的增加递增,淦鑫688稻谷产量和N素积累量以中等密度处理M2和M3较高。有效分蘖期随着密度降低而后移,最高茎蘖数和有效穗数随密度的提高而递增。有效穗数与移栽基本苗数显著正相关,成穗率与移栽基本苗数和最高茎蘖数显著负相关,低密度有利于提高成穗率。早稻移栽基本苗数对有效穗数的影响大于晚稻,早稻群体自动调节能力不如晚稻。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均随密度的提高而递减。二次枝梗和颖花的退化率与其分化数量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超级稻 移栽密度 群体发育 产量
下载PDF
密度和施氮量对超高产冬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6
14
作者 房琴 王红光 +3 位作者 马伯威 李东晓 李瑞奇 李雁鸣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4-371,共8页
为明确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超高产冬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以冬小麦品种石麦18为材料,于2013-2014年度在河北省藁城市进行了密度(基本苗150万、225万、300万和375万·hm^-2)和施氮量(180、240和300kg·hm^-2)的二因... 为明确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超高产冬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以冬小麦品种石麦18为材料,于2013-2014年度在河北省藁城市进行了密度(基本苗150万、225万、300万和375万·hm^-2)和施氮量(180、240和300kg·hm^-2)的二因素裂区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各生育时期群体总茎(穗)数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4种密度下都取得了较高的穗数。越冬前至开花期叶面积指数(LAI)和干物质积累量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基本苗为150万和225万·hm^-2时开花后LAI和干物质积累量都高于基本苗300万和375万·hm^-2。各生育时期(除起身期外)不同施氮量之间总茎数差异不显著。干物质积累量随着施氮量增加呈增加趋势,高施氮量下开花后LAI衰减较慢。密度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均显著,施氮量仅对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显著;密度与施氮量对千粒重和产量有显著的交互效应。基本苗150万·hm^-2、施氮量240~300kg·hm^-2处理的小麦产量最高,分别为10 308.65和10 221.98kg·hm^-2。因此,建议在低密度下适当增施氮肥。而从节本增效考虑,在高密度下应适当减少氮肥投入,以实现小麦的高产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种植密度 施氮量 群体性状 产量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杂种小麦C6-38/Py85-1群体生长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1
15
作者 张永丽 蓝岚 +1 位作者 李雁鸣 肖凯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3-117,共5页
为确定杂种小麦合理栽培密度,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杂种小麦群体生长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密度范围内(150~450株/m^2),杂种的群体总茎数(PS)、叶面积指数(LAI)、群体干物重(PDW)和光合势(PP)均... 为确定杂种小麦合理栽培密度,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杂种小麦群体生长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密度范围内(150~450株/m^2),杂种的群体总茎数(PS)、叶面积指数(LAI)、群体干物重(PDW)和光合势(PP)均以低密度处理(150株/m^2)最低。杂种小麦高密度处理(450株/m^2)的PS始终高于中密度处理(300株/m^2),LAI和PP则在挑旗期前高于中密度处理,之后低于中密度处理;PDW在开花期前高于中密度处理,之后两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杂种小麦低密度处理的生长率(CGR)在拔节期前低于中、高密度处理,但在拔节期后,低密度与中密度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均高于高密度处理。杂种小麦中、高密度处理各生育时期PS的离中优势(Hm)均为负值,低密度处理冬前期、拔节期、开花期和成熟期分别为11.6%、5.9%、9.8和13.5%。除开花期PDW的Hm中密度和高密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时期LAI和PDW的Hm均随密度增加而降低。杂种小麦的籽粒产量以中密度处理最高,但与低密度处理间无显著差异,高密度处理最低。产量的Hm随密度增加而降低。生产中采用较低的密度有利于杂种小麦群体生长和产量杂种优势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小麦 种植密度 群体生长 籽粒产量
下载PDF
水稻叶片形态、群体结构和产量对种植密度的响应 被引量:41
16
作者 郎有忠 王美娥 +2 位作者 吕川根 张祖建 朱庆森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11,共5页
为了分析水稻叶片形态、群体结构和产量对种植密度的响应,以中籼稻高产选系JW10、JW103、JW113和JW34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低密度(1 hm21.8×105穴)、中等密度(1 hm23.0×105穴)、高密度(1 hm24.2×105穴)]条件下水... 为了分析水稻叶片形态、群体结构和产量对种植密度的响应,以中籼稻高产选系JW10、JW103、JW113和JW34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低密度(1 hm21.8×105穴)、中等密度(1 hm23.0×105穴)、高密度(1 hm24.2×105穴)]条件下水稻叶片形态、叶面积指数、叶面积垂直分布、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干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的特点。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处理下,水稻叶片宽度及披垂度均发生了变化。中等密度处理下,齐穗期水稻上层叶面积比例高于低密度和高密度处理;中等密度处理下齐穗期水稻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居于低密度处理与高密度处理之间,但随齐穗后天数的增加,中等密度处理下水稻光合能力的优势逐渐增大。因此,在现有的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下,维持1 hm23.0×105穴的种植密度是水稻取得高产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植密度 叶片形态 群体结构 产量
下载PDF
行株距配比对水稻群体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2
17
作者 王夫玉 张洪程 +2 位作者 赵新华 段祥茂 高德友 《甘肃科学学报》 2001年第2期38-42,共5页
试验表明 ,相同密度不同行株距比例 ( RS/IS)显著影响水稻群体发展。群体产量、穗数 /6 6 7m2 、总颖花量、结实率、千粒重均随 RS/IS呈抛物线变化 ,每穗颖花数、穗颈节间长及剑叶、倒二叶单叶面积则随 RS/IS呈线性变化 ,RS/IS增大 ,群... 试验表明 ,相同密度不同行株距比例 ( RS/IS)显著影响水稻群体发展。群体产量、穗数 /6 6 7m2 、总颖花量、结实率、千粒重均随 RS/IS呈抛物线变化 ,每穗颖花数、穗颈节间长及剑叶、倒二叶单叶面积则随 RS/IS呈线性变化 ,RS/IS增大 ,群体内部光照强度增加 ,光分布趋于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群体 行株距配比 产量结构 单叶面积 穗颈节间长 光照强度 透光率
下载PDF
不同种植方式对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4
18
作者 司纪升 王法宏 +2 位作者 李升东 冯波 孔令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6-139,共4页
为了深入研究小麦垄作栽培的增产机理,采用“大田切片法”研究了小麦不同种植方式(垄作和传统平作)的群体质量和产量结构。结果表明,垄作小麦冠层不同层次(上、中、下层)叶面积系数均高于平作小麦,并且群体透光率在各时期垄作也优于平作... 为了深入研究小麦垄作栽培的增产机理,采用“大田切片法”研究了小麦不同种植方式(垄作和传统平作)的群体质量和产量结构。结果表明,垄作小麦冠层不同层次(上、中、下层)叶面积系数均高于平作小麦,并且群体透光率在各时期垄作也优于平作;垄作小麦的群体和旗叶光合速率及干物质积累等指标也大于平作。表明小麦垄作栽培显著改善了群体质量。对小麦群体干物质的调查表明,垄作栽培提高了小麦茎秆基部充实度,因而垄作小麦的抗倒伏能力较强。垄作小麦较平作小麦增产11%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种植方式 群体质量 产量结构
下载PDF
减氮补水对小麦高产群体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9
19
作者 张珂珂 周苏玫 +2 位作者 张嫚 石珊珊 尹钧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63-872,共10页
在大田条件下,设自然降水(W_1)、适量补水(W_2,拔节后土壤相对含水量维持在70%±5%)、充足补水(W_3,拔节后土壤相对含水量维持在85%±5%)3个水分处理和不施氮(N_1)、减氮(N_2,195 kg N·hm^(-2))、高氮((N_3,270 kg N·... 在大田条件下,设自然降水(W_1)、适量补水(W_2,拔节后土壤相对含水量维持在70%±5%)、充足补水(W_3,拔节后土壤相对含水量维持在85%±5%)3个水分处理和不施氮(N_1)、减氮(N_2,195 kg N·hm^(-2))、高氮((N_3,270 kg N·hm^(-2))3种氮肥水平,研究了减氮补水对小麦高产群体光照环境、光合性能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减氮补水(N_2W_2)处理在灌浆期明显改善了群体的光照环境,距冠层顶部20~30 cm处的光合有效辐射(PAR)较高氮补水(N_3W_2、N_3W_3)处理提高34.5%,透光率提高10.8%;N_2W_2处理孕穗期叶面积指数最高,灌浆期下降速率最慢,高值(大于7.6)持续期较高氮和无氮处理延长3~4 d,光合势平均提高9.7%;减氮补水(N_2W_2、N_2W_3)处理灌浆期旗叶的光合速率仍较高,但与N_3W_2处理差异不显著.N_2W_2处理旗叶的表观量子效率达0.101μmol CO_2·m^(-2)·s^(-1)、Pn维持在27.692μmol CO_2·m^(-2)·s^(-1),光补偿点(LCP)较低,表现出较高的光合生产力;籽粒产量以N_2W_2处理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氮补水 冬小麦 群体 光合性能 产量
原文传递
施用硫肥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群体生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2
20
作者 谢迎新 朱云集 郭天财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4-48,共5页
为了研究硫肥对小麦群体生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以及对不同穗型品种的效应 ,通过随机区组试验 ,对豫麦 4 9(多穗型 )和兰考 90 6 (大穗型 )冬小麦品种进行了不同硫肥处理。研究结果表明 ,适宜的硫肥处理能够增大小麦的叶面积指数 (L A... 为了研究硫肥对小麦群体生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以及对不同穗型品种的效应 ,通过随机区组试验 ,对豫麦 4 9(多穗型 )和兰考 90 6 (大穗型 )冬小麦品种进行了不同硫肥处理。研究结果表明 ,适宜的硫肥处理能够增大小麦的叶面积指数 (L AI) ,增加干物质的积累 ,提高群体光合 (CAP)速率 ,而且对于提高小麦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容重、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也有较大的作用。两种穗型小麦品种对硫肥的反应有差异 ,多穗型的豫麦 4 9施硫后 ,产量提高幅度较大 ,而品质反应不明显 ,大穗型品种兰考 90 6的产量和品质对硫肥的反应却相反 ,因此硫肥施用应考虑品种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肥 穗型 冬小麦 品种 产量 品质 生理性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