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农架地区锐齿槲栎种群结构与更新的研究 被引量:73
1
作者 刘峰 陈伟烈 贺金生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96-401,共6页
锐齿槲栎 (Quercus aliena var. acuteserrata)林是神农架地区一种重要的落叶阔叶林 ,分布广泛 ,保存较好。通过对锐齿槲栎种群大小结构的研究发现 ,中等大小的锐齿槲栎个体数量较多 ,幼苗与幼树的数量在不同样地间变化很大 ,其大小结... 锐齿槲栎 (Quercus aliena var. acuteserrata)林是神农架地区一种重要的落叶阔叶林 ,分布广泛 ,保存较好。通过对锐齿槲栎种群大小结构的研究发现 ,中等大小的锐齿槲栎个体数量较多 ,幼苗与幼树的数量在不同样地间变化很大 ,其大小结构分布图中多有一定程度的缺失。锐齿槲栎种群多呈现聚集分布 ,不同的尺度下其聚集程度不同。在每一个尺度下 ,幼苗幼树的聚集程度要比相同尺度下成体的聚集程度高。幼苗更新是锐齿槲栎更新的一种主要形式 ,其幼苗的出现与林窗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在锐齿槲栎幼苗成长为幼树的过程中 ,由于种内与种间竞争的影响 ,导致了许多幼树的死亡。正是由于林窗形成等干扰因素的影响才使锐齿槲栎幼树得以进入群落上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齿槲栎 种群结构 空间分布格局 更新 神农架
下载PDF
不同间伐强度对辽东栎林群落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67
2
作者 李荣 张文辉 +1 位作者 何景峰 周建云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20,共7页
对黄土高原地区近自然经营间伐强度为13.4%(弱度间伐)和30.0%(强度间伐)的辽东栎林进行样地调查,并以未间伐林为对照,研究间伐后第5年建群种的更新潜力、林地生产力、土壤肥力和物种多样性;应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方法对辽东栎林群落... 对黄土高原地区近自然经营间伐强度为13.4%(弱度间伐)和30.0%(强度间伐)的辽东栎林进行样地调查,并以未间伐林为对照,研究间伐后第5年建群种的更新潜力、林地生产力、土壤肥力和物种多样性;应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方法对辽东栎林群落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弱度和强度间伐使辽东栎林地的更新潜力分别提高了14.2%和20.2%;立木蓄积量分别减少了9.0%和23.8%,但灌木生物量分别增加7.3%和12.2%,草本生物量分别增加10.5%和31.6%.间伐样地的土壤肥力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未间伐样地.辽东栎林群落稳定性表现为:强度间伐>弱度间伐>未间伐.近自然经营采伐强度30.0%更适合黄土高原地区辽东栎次生林的抚育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栎 近自然经营 种群更新 土壤肥力 林地生产力 物种多样性
原文传递
神农架巴山冷杉种子雨的时空格局 被引量:30
3
作者 邹莉 谢宗强 +2 位作者 李庆梅 赵常明 李传龙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00-509,共10页
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是我国特有树种,其分布区以秦巴山地为中心。在湖北神农架自然保护区选择不同的巴山冷杉群落设置样地,通过布设种子收集器结合室内实验分析,对巴山冷杉的种子雨进行研究。各样地巴山冷杉种子雨开始和持续时间... 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是我国特有树种,其分布区以秦巴山地为中心。在湖北神农架自然保护区选择不同的巴山冷杉群落设置样地,通过布设种子收集器结合室内实验分析,对巴山冷杉的种子雨进行研究。各样地巴山冷杉种子雨开始和持续时间大致相同,始于10月初,持续超过2个月,但是不同的巴山冷杉种群表现出不同的种子雨时空格局。巴山冷杉-箭竹(Fargesia nitida)群落种子雨的平均强度为167.93±111.14粒/m2,有活力种子比例占22.31%,落种高峰期集中于10月27日到11月2日间,种子雨呈现聚集分布。巴山冷杉-茵芋(Skimmia reevesiana)群落的种子雨强度在3个样地中最小,只有16.41±14.41粒/m2,有活力种子仅占3.05%。对巴山冷杉-陕甘花楸(Sorbus koehneana)群落,沿等高线方向和垂直等高线方向布置收集器带,收集器自群落内中心母树延伸至林冠范围之外(距中心母树的距离>18m)。收集结果表明种子雨落种高峰为10月15–21日,种子雨主要集中在林冠范围内,林冠内种子雨数量占到了收集总数的87.95%。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方向的种子雨数量不存在显著差异,按照远离中心母树的距离进行分段比较,0–6m区段内的收集数量和其他各区段间(6–12m,12–18m,>18m)存在显著差异,扩散的种子数量与离开中心母树的距离间的关系近似正态分布。研究结果说明巴山冷杉种子雨的强度大但种子质量不高,而且种子雨的扩散距离有限。这些特征将影响到巴山冷杉种群的分布格局和种群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IES fargesii 种群 种子雨强度 时间动态 空间格局 种群更新
下载PDF
狼毒种子萌发特性与种群更新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邢福 郭继勋 王艳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1851-1854,共4页
研究了采集于植株上的和收集于土壤种子库的狼毒 (Stellerachamaejasme)种子在不同温度、光照和 5种预处理 (即破裂种皮、去除种皮、98%H2 SO4浸种 5min、0 .2 %KNO3 浸种 2 4h、10℃低温保存 1周 )条件下的萌发力 .结果表明 ,狼毒种子... 研究了采集于植株上的和收集于土壤种子库的狼毒 (Stellerachamaejasme)种子在不同温度、光照和 5种预处理 (即破裂种皮、去除种皮、98%H2 SO4浸种 5min、0 .2 %KNO3 浸种 2 4h、10℃低温保存 1周 )条件下的萌发力 .结果表明 ,狼毒种子萌发率较低 ,2 5℃恒温、黑暗条件下萌发率为 13% .较适宜的萌发温度为 30℃恒温或 10~ 30℃变温 .破裂种皮和去除种皮萌发率显著提高 ,2 5℃恒温、光暗交替条件下萌发率分别为 4 9%和 4 7% .浓硫酸浸种 5min处理萌发率可达到 32 % .KON3 浸种和 10℃低温保存两个处理对促进狼毒种子萌发效果不明显 .狼毒种子萌发对光照条件不敏感 .种子硬实性是导致狼毒种子萌发率较低的主要原因 .取自土壤种子库内的狼毒种子萌发率高于当年采集的种子 .在自然条件下 ,并非每年都有狼毒种子萌发长成幼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毒 种子萌发 种群更新 有毒植物
下载PDF
间伐强度对秦岭南坡栓皮栎天然林种群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28
5
作者 冉然 张文辉 +1 位作者 何景峰 周建云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95-701,共7页
2006年5月和2011年8月,以秦岭南坡商洛地区近自然经营的不同间伐强度(30%、20%、10%)下栓皮栎天然林为对象,未间伐林分为对照,分析了间伐前后林分的生长情况,以及间伐5年后种群更新、物种多样性和土壤肥力等指标的变化,并对... 2006年5月和2011年8月,以秦岭南坡商洛地区近自然经营的不同间伐强度(30%、20%、10%)下栓皮栎天然林为对象,未间伐林分为对照,分析了间伐前后林分的生长情况,以及间伐5年后种群更新、物种多样性和土壤肥力等指标的变化,并对抚育间伐后的林地更新、群落发育等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6年生栓皮栎幼苗个体数量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6年生以后的幼苗数量在各间伐强度下无显著差异;间伐10%、20%和30%样地的种群更新潜力分别比对照提高10.8%、28.5%和32.9%;间伐促进了乔灌层植株(尤其是喜光植物)胸径、树冠以及灌木层植株树高的增加,且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其促进作用越来越显著;间伐后林地的物种多样性和土壤肥力得到改善,表现为间伐30%〉20%〉10%〉对照样地.在栓皮栎郁闭度≥0.85的天然林中,间伐强度30%(郁闭度保留0.6)更有利于其可持续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皮栎 天然林 间伐强度 秦岭 种群更新
原文传递
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风灾迹地的更新与恢复 被引量:18
6
作者 侯向阳 韩进轩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19-425,共7页
在长白山西坡的风灾干扰迹地进行永久样地连续更新调查和生境条件测定。结果表明,风灾迹地更新种群是由耐荫的红松、冷杉、鱼鳞云杉和阳性树种白桦、山杨、大青杨、大黄柳、落叶松等的混合;耐荫树种优势度趋于降低,阳性树种优势度逐... 在长白山西坡的风灾干扰迹地进行永久样地连续更新调查和生境条件测定。结果表明,风灾迹地更新种群是由耐荫的红松、冷杉、鱼鳞云杉和阳性树种白桦、山杨、大青杨、大黄柳、落叶松等的混合;耐荫树种优势度趋于降低,阳性树种优势度逐年增加。风灾迹地土壤水分及碳、氮、有机质含量有所降低,人工抚育迹地生境恢复指标较天然更新迹地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林 风灾迹地 种群更新 生境恢复
下载PDF
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桫椤种群结构与更新 被引量:23
7
作者 鞠文彬 高信芬 包维楷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3-121,共9页
根据四川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种群分布特点,设立4个样地1个样带共44个样方(20 m×20 m),从种群密度、生命表和生境关联(草本层郁闭度和林分受干扰强度)等方面研究了保护区桫椤种群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 根据四川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种群分布特点,设立4个样地1个样带共44个样方(20 m×20 m),从种群密度、生命表和生境关联(草本层郁闭度和林分受干扰强度)等方面研究了保护区桫椤种群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每个桫椤种群样方的平均密度为0.088株/m2,幼苗密度为0.049株/m2;桫椤种群的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基本一致,发育过程中出现3个死亡高峰值,分别在第1龄级(H<0.01 m)、第7龄级(3.90 m≤H<4.80 m)和第10龄级(H≥6.60 m)阶段;种群生存率单调下降,累计死亡率单调上升,第7龄级以后,种群生存率小于1%;根据种群生存率函数Si、累计死亡率函数Fti、死亡密度函数fti和危险率函数λti4个生存函数曲线表明,画稿溪桫椤种群具有前期锐减、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特点。桫椤各龄级阶段密度与草本层郁闭度均无显著相关(p≥0.18),然而桫椤幼苗(第1龄级)以上的个体密度、第7龄级密度与干扰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综合分析表明,画稿溪桫椤种群具有一定的自然更新能力,但人为活动的干扰可能是限制桫椤种群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桫椤 种群更新 静态生命表 生存分析 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四川小凉山珙桐更新及种群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雷妮娅 陈勇 +1 位作者 李俊清 唐晓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6-30,共5页
在对四川省小凉山珙桐种群的林内环境、种群分布格局及年龄(径级)结构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林区内珙桐的更新情况及种群稳定性.结果表明:林下环境不适宜导致的幼苗发生率低下是珙桐种群更新不良的关键;一旦幼苗储备建成以后,珙... 在对四川省小凉山珙桐种群的林内环境、种群分布格局及年龄(径级)结构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林区内珙桐的更新情况及种群稳定性.结果表明:林下环境不适宜导致的幼苗发生率低下是珙桐种群更新不良的关键;一旦幼苗储备建成以后,珙桐种群发育过程具有良好的连续性,并能在群落中维持较长时期的稳定状态;因此对现有生境的简单保护并不能有效地遏制珙桐种群的衰退进程;不破坏种子库的人为干扰能改善林内小环境,并使珙桐种子充分接触土壤,协助Ⅰ级幼苗储备的建立以及种群的天然更新,进而从根本上促进珙桐种群的发育.提出了珙桐濒危的小种群效应机制假说,并指出从更大的范围来讲,人工促进珙桐各局域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将有利于其作为1个物种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珙桐 种群更新 种群稳定性 濒危机制 小凉山
下载PDF
沙地樟子松天然林南缘分布区林木竞争、空间格局及其更新特征 被引量:20
9
作者 潘磊磊 KWON SEMYUNG +5 位作者 刘艳书 张晓 杨晓晖 山丹 朱媛君 时忠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687-3699,共13页
以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地理分布南缘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Hegyi竞争指数与点格局等分析方法,研究了沙地樟子松天然林的种群结构、种内竞争、空间格局及幼树更新等特征。结果表明:1)所调查区域天然沙地樟子松纯林处于中幼龄阶段,属增长... 以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地理分布南缘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Hegyi竞争指数与点格局等分析方法,研究了沙地樟子松天然林的种群结构、种内竞争、空间格局及幼树更新等特征。结果表明:1)所调查区域天然沙地樟子松纯林处于中幼龄阶段,属增长型种群;2)其竞争指数与对象木胸径服从幂函数关系CI=242.24D^-1.12(R^2=0.91);3)幼树在小尺度上呈聚集分布,中树与大树在中大尺度上呈随机分布;幼树与中树在小尺度上呈正相关性,中树与大树在小尺度呈负相关性;4)竞争指数与更新幼树和存活更新幼树的密度均呈显著正相关性。在林分管理中需要充分考虑林木竞争、空间格局以及种群更新的关系,本研究可为沙地樟子松天然林的经营管理与保护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樟子松 竞争指数 点格局分析 种群更新
下载PDF
巴山木竹发笋和大熊猫取食的时空格局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卢志军 王巍 +5 位作者 张文辉 李红 曹庆 党高弟 何东 Scott Franklin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共9页
巴山木竹(Bashania fargesii)是秦岭大熊猫冬季和春季主要食物来源。秦岭地区巴山木竹的更新是保护大熊猫和评价其生境质量的一个重要因子,而发笋是巴山木竹更新的主要方式。揭示巴山木竹发笋和大熊猫取食的时空格局以及二者空间和数量... 巴山木竹(Bashania fargesii)是秦岭大熊猫冬季和春季主要食物来源。秦岭地区巴山木竹的更新是保护大熊猫和评价其生境质量的一个重要因子,而发笋是巴山木竹更新的主要方式。揭示巴山木竹发笋和大熊猫取食的时空格局以及二者空间和数量上的相关性对保护和恢复大熊猫栖息地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单变量和双变量Ripley K函数点格局方法,对秦岭南坡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0×40m永久样地竹子发笋和大熊猫取食情况连续6年(2002-2008年,2007年除外)研究表明,由于自身克隆生长、资源异质性、大熊猫取食和践踏等因素,巴山木竹发笋呈现聚集分布格局;而大熊猫取食的聚集格局可能归因于食物聚集分布、自身取食习惯和取食地段小地形特征。大熊猫取食和巴山木竹发笋空间上呈现正相关,显示出巴山木竹为秦岭大熊猫食物主要来源。同时,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大熊猫取食强度与巴山木竹发笋产量之间相关性不显著,说明该地区还存在其他竹子提供食物来源,大熊猫对巴山木竹不是完全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保护 动植物关系 空间点格局 Ripley’s K 种群更新
下载PDF
退化草原狼毒个体年龄判定方法及其种群年龄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邢福 郭继勋 魏春雁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2104-2108,共5页
详细观察了内蒙古东部退化草原糙隐子草 (Cleistogenessquarosa)群落内狼毒 (Stellerachamae jasme)的根颈分枝形态及其生长发育特点 ,研究了狼毒种群的年龄结构 .结果表明 ,狼毒个体实际年龄为“类二叉分枝 (quasi dichotomousbranchi... 详细观察了内蒙古东部退化草原糙隐子草 (Cleistogenessquarosa)群落内狼毒 (Stellerachamae jasme)的根颈分枝形态及其生长发育特点 ,研究了狼毒种群的年龄结构 .结果表明 ,狼毒个体实际年龄为“类二叉分枝 (quasi dichotomousbranching)回数加 2” ;根颈上茎的残茬、枝痕和环状痕是确定根颈分枝回数的重要辅助特征 .重牧、过牧、极牧 3个放牧演替阶段内狼毒个体最大年龄依次为 15、16和 19龄 .8龄级个体数最多 ,其年龄比分别为 18 71%、2 4 2 0 %和 19 0 6 % .重牧阶段缺失 1和 2龄个体 ;过牧和极牧阶段均缺失 1龄个体 .狼毒种群年龄结构为“初始衰退型” ,存活曲线接近于“凸型”或DeeveyⅠ型 .老龄组 (13龄以上者 )个体数在重牧、过牧、极牧演替阶段分别占 4 83%、2 84 %和 14 0 2 % .随着放牧干扰的加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毒种群 年龄结构 根颈 存活曲线 种群更新
下载PDF
不同生境下栓皮栎伐桩萌苗的生长特征及在种群更新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12
作者 薛瑶芹 张文辉 +2 位作者 马莉薇 马闯 周建云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3-29,共7页
以秦岭北坡发育良好的栓皮栎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生境条件下(林内、林窗、林缘)栓皮栎伐桩萌苗在种群更新中的地位以及环境条件对伐桩萌发能力、萌苗数量和萌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中存在3种起源的栓皮栎幼苗,分别为... 以秦岭北坡发育良好的栓皮栎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生境条件下(林内、林窗、林缘)栓皮栎伐桩萌苗在种群更新中的地位以及环境条件对伐桩萌发能力、萌苗数量和萌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中存在3种起源的栓皮栎幼苗,分别为伐桩萌苗、实生苗和主干基部萌苗;2)伐桩萌苗在不同生境中对种群更新的贡献不同,在林内,种群更新以伐桩萌苗和实生苗为主,林窗和林缘的种群更新主要依靠伐桩萌苗;3)生境条件对伐桩的萌芽能力、萌苗的保存率和生长产生影响,林窗和林缘的伐桩萌芽能力较强,但萌苗枯死率也相对较高;萌苗在林窗中生长最好,其高度、基径、叶面积和地上生物量均大于林缘和林内的萌苗;4)林窗对栓皮栎的伐桩萌芽更新较为有利,在更新不良的栓皮栎次生林中适当间伐,开辟林窗,有利于栓皮栎种群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皮栎 伐桩萌苗 林内、林窗、林缘 生长特性 种群更新
下载PDF
2011—2016年武夷山甜槠常绿阔叶林乔木层群落动态 被引量:15
13
作者 丁晖 徐辉 +5 位作者 徐鲜钧 方炎明 陈水飞 李垚 葛晓敏 江宝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7391-7399,共9页
武夷山保存了典型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加强武夷山常绿阔叶林研究,对支撑武夷山生态保护实践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对按照美国史密森热带研究所热带森林研究中心调查技术规范建立的甜槠常绿阔叶林样地进行了首轮复查,并从物... 武夷山保存了典型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加强武夷山常绿阔叶林研究,对支撑武夷山生态保护实践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对按照美国史密森热带研究所热带森林研究中心调查技术规范建立的甜槠常绿阔叶林样地进行了首轮复查,并从物种组成、群落多样性、重要值、死亡率、补员率、胸径等方面分析了其群落动态。结果表明:2016年的乔木个体为25科44属88种,较2011年增加了2科2属7种。群落的优势种组成及其优势程度变化不大,在重要值大于1的21个常见树种中,10个树种的重要值增高,11个降低。甜槠仍为建群种,其重要值略下降。乔木个体增加到3888个,年死亡率为1.31%,年补员率为2.98%。43个树种出现死亡,46个出现补员。4个常见树种的种群数量下降,16个上升。群落的平均胸径从4.82 cm增大为4.89 cm,5个常见树种的平均胸径下降,16个上升。死亡个体的平均胸径为4.47 cm,补员个体为1.67 cm。甜槠仍然将在乔木层,马银花和鹿角杜鹃在亚乔木层保持优势地位。在短期内群落结构不会出现较大的变化,但黄绒润楠、厚皮香等阴生树种和中性树种优势度的增加可能预示群落将向中生群落(顶级群落)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更新 物种组成 群落结构 死亡率 补员率
下载PDF
濒危植物崖柏群落特征及种群更新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鑫 张华雨 +3 位作者 李宗峰 张世强 王国行 邓洪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8-37,共10页
本文以崖柏主要分布区大巴山保护区内崖柏为研究对象,对其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垂直结构、种群大小级结构及种群更新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揭示崖柏群落结构、物种组成、种群更新等方面的特点。结果表明:崖柏所处生境破碎,且被分割成许多&qu... 本文以崖柏主要分布区大巴山保护区内崖柏为研究对象,对其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垂直结构、种群大小级结构及种群更新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揭示崖柏群落结构、物种组成、种群更新等方面的特点。结果表明:崖柏所处生境破碎,且被分割成许多"岛屿状"局部小种群;群落中共出现伴生植物75科156属182种,其中表征科为蔷薇科、百合科、菊科、樟科、山茱萸科;无论是乔木层还是灌木层,群落的Gleason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指数均较高;崖柏群落林木层在垂直结构上可分为4层,崖柏主要处在灌木层、乔木下层和乔木中层,乔木上层基本没有分布;崖柏种群天然更新存在严重障碍,分析其年龄结构图,径级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缺现象,更新不连续。残存崖柏群落发育在不稳定立地上,阔叶乔木的入侵给崖柏种群更新带来严重阻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崖柏 群落结构 种群更新 径级结构 人为疏林
下载PDF
抚育间伐对华北土石山区油松林群落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安云 丁国栋 +5 位作者 梁文俊 高广磊 贺宇 魏宝 包岩峰 鲍彪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17,共6页
抚育间伐是森林经营的关键环节,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对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北沟林场3块间伐强度分别为47.65%(Ⅰ)、56.38%(Ⅱ)、66.44%(Ⅲ)的油松人工林样地和未间伐的对照样地进行植被群落和土壤调查,研究不... 抚育间伐是森林经营的关键环节,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对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北沟林场3块间伐强度分别为47.65%(Ⅰ)、56.38%(Ⅱ)、66.44%(Ⅲ)的油松人工林样地和未间伐的对照样地进行植被群落和土壤调查,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对种群更新潜力、土壤肥力、植被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并采用模糊数学中隶属函数的方法对油松林群落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间伐后在一定时间内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种群更新潜力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土壤肥力随间伐强度的增大成增大趋势;间伐在减少立木蓄积量的同时增大了灌草生物量,且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适度间伐有利于提高物种多样性。油松林群落稳定性表现为:样地Ⅲ>样地Ⅱ>样地Ⅰ>样地CK,间伐有利于提高群落稳定性,适合当地油松林的抚育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林 间伐 种群更新 土壤肥力 植被生物量 物种多样性 稳定性
下载PDF
湖南桃源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方铁杉种群结构与生存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丁巧玲 刘忠成 +4 位作者 王蕾 蔡松辰 石祥刚 曾茂生 廖文波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33-1244,共12页
采用样方法对桃源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牛石坪南方铁杉(Tsuga chinensis)群落和梨树洲南方铁杉群落进行调查,分析群落种类组成和结构特征;采用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研究群落各层的物种多样性;依据径级频... 采用样方法对桃源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牛石坪南方铁杉(Tsuga chinensis)群落和梨树洲南方铁杉群落进行调查,分析群落种类组成和结构特征;采用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研究群落各层的物种多样性;依据径级频率分布分析2个南方铁杉群落中南方铁杉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更新状况。结果表明:(1)桃源洞的2个南方铁杉群落中常绿植物占优势,群落有一定的季相变化,夏季呈暗绿色,秋冬淡黄绿色。(2)牛石坪南方铁杉群落共有维管植物13科21属26种,梨树洲南方铁杉群落共有维管植物22科30属36种;地理成分分析表明温带成分明显高于热带成分,表现为亚热带山地性质。(3)群落垂直结构可分为乔木层(进一步分为乔木上层、乔木中层、乔木下层3个亚层)、灌木层和草本层。(4)2个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为乔木下层>乔木中层>灌木层>乔木上层,Pielou均匀度指数为乔木中层和乔木下层>乔木上层和灌木层。(5)牛石坪南方铁杉群落的优势种群为马银花(Rhododendron ovatum)、南方铁杉、尖连蕊茶(Camellia cuspidata)和鹿角杜鹃(Rhododendron latoucheae),梨树洲南方铁杉群落的优势种群为银木荷(Schima argentea)、南方铁杉、鹿角杜鹃和背绒杜鹃(Rhododendron hypoblematosum)。(6)根据年龄结构和生存分析,牛石坪的南方铁杉种群为衰退型,低龄级个体和种群数量都严重不足,难以实现自然更新;梨树洲的南方铁杉种群为增长型,低龄级个体数较丰富,年龄结构分布基本连续,惟其群落郁闭度较高,自我更新还存在一定的挑战。根据以上结果建议对牛石坪的南方铁杉群落进行就地保护和适当人为干扰,对梨树洲群落加强后续监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铁杉 群落结构 年龄结构 生存分析 种群更新 湖南桃源洞
下载PDF
弗吉尼亚栎种子萌发特性 被引量:12
17
作者 宋以刚 邓敏 王妍婷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95-1300,共6页
弗吉尼亚栎(Quercus virginiana)原产美国南部和东南沿海平原,是该地区硬叶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具有很强的耐盐性,是我国华东地区沿海防护林和园林绿化引种树种。本文研究了其种子的吸水和失水特性,盐分、温度以及播种深度对种子萌... 弗吉尼亚栎(Quercus virginiana)原产美国南部和东南沿海平原,是该地区硬叶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具有很强的耐盐性,是我国华东地区沿海防护林和园林绿化引种树种。本文研究了其种子的吸水和失水特性,盐分、温度以及播种深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果实的吸水和失水速率较快,果实含水量降至15%左右时种子已经失活;(2)种子萌发和幼苗阶段均有较强的耐盐能力;(3)高温和低温都不利于弗吉尼亚栎种子的萌发;(4)0~10 cm的播种深度不影响种子的萌发率,但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其萌发指数显著降低。表明,弗吉尼亚栎适合种子育苗,其萌发特性完全适应沿海地区的盐碱和沙埋等环境,有利于种群在沿海地区的更新和扩张,适于在我国亚热带海岸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藏深度 种群更新 盐胁迫 种子萌发
原文传递
二滩库区锥连栎林土壤种子库和幼苗格局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费世民 何亚平 +5 位作者 王鹏 蒋俊明 陈秀明 何飞 雷彻洪 涂代伦 《四川林业科技》 2004年第2期15-20,共6页
本文对二滩库区群落优势树种锥连栎林土壤种子库和幼苗分布格局进行了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 :(1)锥连栎群落土壤种子库不存在霉烂种子 ,虫蛀种子的数目较少 ,仅为 2 0 8个 /m2 ;而败育种子和种子壳数目相对较多 ,平均密度分别达到 4 2 7... 本文对二滩库区群落优势树种锥连栎林土壤种子库和幼苗分布格局进行了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 :(1)锥连栎群落土壤种子库不存在霉烂种子 ,虫蛀种子的数目较少 ,仅为 2 0 8个 /m2 ;而败育种子和种子壳数目相对较多 ,平均密度分别达到 4 2 78个 /m2 和 4 2 96个 /m2 。 (2 )锥连栎土壤种子库组成中完好种子的密度为0 2 8个 /m2 ;雨季已萌发的种子密度为 0 92个 /m2 。 (3)土壤种子库各组成的垂直分布较为明显 ,随土层厚度加深而减少 ,但霉烂种子例外。 (4)经测算 ,锥连栎种子散布后的主要命运是动物捕食和转移 ,种子的保存率和萌发率分别仅占到单个树木种子产量的 0 5 9%和 1 95 %。 (5 )在锥连栎树木分布的上坡有较多的萌生苗 ,而下坡实生苗的数量较多。 (6 )距树干距离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连栎 土壤种子库 幼苗 种群更新
下载PDF
埋藏深度对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国华 赵文智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38-344,共7页
研究了不同沙埋深度对于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存活的影响,判断梭梭种子萌发后,幼苗能否成活以实现梭梭种群的更新。在自然条件下设置0、1、2、3、4、5cm深度沙埋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对梭梭种子萌发和幼苗... 研究了不同沙埋深度对于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存活的影响,判断梭梭种子萌发后,幼苗能否成活以实现梭梭种群的更新。在自然条件下设置0、1、2、3、4、5cm深度沙埋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对梭梭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进行了全生长季观测。结果表明:梭梭种子为喜光种子,种子萌发率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呈减小趋势,萌发最佳沙埋深度为1cm,萌发率为39.2%,4cm已是萌发的最大沙埋深度;幼苗存活率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而增加,4cm沙埋深度出土幼苗存活率为100%,而0cm萌发出土的幼苗成活率为0;综合考虑种子萌发率和幼苗存活率,2cm为最佳沙埋深度,这个沙埋深度出土的幼苗对于梭梭种群更新贡献最大。幼苗生长高度受沙埋深度的影响显著,在1~4cm沙埋深度范围内,浅层沙埋出苗快但生长慢,而深层沙埋出苗慢而生长快,幼苗最大生长高度在4cm沙埋,第一年生长季最大生长高度为21.5cm,幼苗最小生长高度在0cm,第一年生长季最大生长高度仅为2.76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植物 绿洲 种群更新
原文传递
亚热带林区啮齿动物对樱桃种子捕食和搬运的作用格局 被引量:10
20
作者 曹林 肖治术 +1 位作者 张知彬 郭聪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7-32,共6页
在都江堰林区,通过在原生林、次生林和灌丛3类生境释放野生和栽培樱桃(Cerasus pseudocerasus)的种子,研究了啮齿动物对樱桃种子的捕食及其对樱桃种群更新的作用。结果表明,啮齿动物对樱桃两类种子的搬运无显著差异,而啮齿动物对野生樱... 在都江堰林区,通过在原生林、次生林和灌丛3类生境释放野生和栽培樱桃(Cerasus pseudocerasus)的种子,研究了啮齿动物对樱桃种子的捕食及其对樱桃种群更新的作用。结果表明,啮齿动物对樱桃两类种子的搬运无显著差异,而啮齿动物对野生樱桃种子的收获则明显快于栽培樱桃种子,且在3类生境均有类似的趋势。这说明啮齿动物偏爱于收获具有较高收益(种仁重/种子重)的野生樱桃种子。啮齿动物在小于10 d的时间尺度收获了所有释放的樱桃种子,其中,70%以上为啮齿动物所搬运。春季食物的匮乏可能是导致啮齿动物对樱桃种子有较大捕食压力的主要原因,而生境类型间的差异较小。因此,啮齿动物是都江堰林区樱桃地表种子的主要捕食者,它们对野生樱桃种子的选择性捕食和搬运能影响樱桃种子/果实的进化及其种群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动物 樱桃 扩散后种子捕食 种群更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