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动人口的流迁模式与社会保护:从“城市融入”到“社会融入” 被引量:68
1
作者 朱宇 林李月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4-271,共8页
基于福建省福州市流动人口问卷调查及流动人口、企业雇主和相关政府部门官员的深入访谈,考察了流动人口流迁模式的复杂性和多元分化及其对他们社会保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流动人口的流迁模式呈现在流入地定居、保持流动状态和向流出... 基于福建省福州市流动人口问卷调查及流动人口、企业雇主和相关政府部门官员的深入访谈,考察了流动人口流迁模式的复杂性和多元分化及其对他们社会保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流动人口的流迁模式呈现在流入地定居、保持流动状态和向流出地回流的三维分化,并由此导致其对社会保护需求在整体上不同于流入地当地居民,在其内部呈现多元分化的局面;以"城市融入"为主导的社会保护方法需要根据这种需求特点予以完善和拓展。还探讨了以上分析的理论和政策意义,重点分析了基于"城市融入"视角的分析框架在指导流动人口社会保护研究和政策制定上的局限性和向"社会融入"视角拓展的必要性,以及诸如社会保护项目的可携带性、制度基础和融资机制等政策层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流迁模式 社会保护 城市融入 社会融入
下载PDF
长江八里江江段江豚种群数量、行为及其活动规律与保护 被引量:43
2
作者 魏卓 王丁 +3 位作者 张先锋 赵庆中 王克雄 匡新安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27-432,共6页
198 9~ 1999年 ,在长江八里江江段对江豚进行了 2 8次往返观察和 8次定点观察。结果表明 ,近 10年八里江江段江豚种群数量逐年呈明显递减趋势 ,平均每年以 7.3%速率递减 ;1996年后 ,枯水季节江豚不再进行江—湖迁移 ,其活动范围仅限于 ... 198 9~ 1999年 ,在长江八里江江段对江豚进行了 2 8次往返观察和 8次定点观察。结果表明 ,近 10年八里江江段江豚种群数量逐年呈明显递减趋势 ,平均每年以 7.3%速率递减 ;1996年后 ,枯水季节江豚不再进行江—湖迁移 ,其活动范围仅限于 2 0km的长江八里江江段 ,较 1993年以前缩短了约 40km。江豚在八里江江段的行为多种多样 ,通过对江豚种群在八里江江段的集群、摄食、逃避、发情与交配、抚幼、歇息和玩耍行为的描述、比较和分析 ,认为长江八里江江段是江豚典型的摄食和抚幼场所 ,同时也是江豚大规模集群的适宜栖居地。提出加强八里江江段江豚种群常年监测的必要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江豚 种群 行为 活动规律 八里江江段 数量 保护
下载PDF
涠洲岛珊瑚礁分布特征与环境保护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7
3
作者 梁文 黎广钊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7,16,共4页
根据历年来对涠洲岛珊瑚礁所观测的资料 ,初步研究了该岛珊瑚的种群结构及其分布特征 ,以及珊瑚礁的形成及发育过程 。
关键词 涠洲岛 珊瑚礁 分布特征 环境保护 南海
下载PDF
中国珍稀濒危孑遗植物珙桐种群的保护 被引量:29
4
作者 陈艳 苏智先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5466-5474,共9页
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为我国特有的珙桐科单型种,第三纪孑遗植物,素有"活化石"之称,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其特殊的分类地位决定它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珙桐濒危状况和原因、... 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为我国特有的珙桐科单型种,第三纪孑遗植物,素有"活化石"之称,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其特殊的分类地位决定它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珙桐濒危状况和原因、保育技术、保护策略3个方面回顾和总结了珙桐种群保护的研究,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珙桐 濒危机制 种群保护 研究综述
下载PDF
中国水域中华白海豚种群分布现状与保护 被引量:22
5
作者 王丕烈 韩家波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4-487,共4页
中华白海豚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广西、海南、广东、香港、澳门、福建、台湾西部、浙江沿岸,向北达东海北部长江口,黄海北部辽宁沿岸偶有发现。自南向北形成各自的地方种群,相邻种群间可能有基因交流。渔业时有... 中华白海豚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广西、海南、广东、香港、澳门、福建、台湾西部、浙江沿岸,向北达东海北部长江口,黄海北部辽宁沿岸偶有发现。自南向北形成各自的地方种群,相邻种群间可能有基因交流。渔业时有误捕,沿岸屡有搁浅,各栖息地段的种群数量呈现减少趋势。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受人类活动加剧的影响,以及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威胁着本种的生存。为此建立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之一,但亟待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健全管理机制,加强中华白海豚的资源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白海豚 种群 分布现状 保护
下载PDF
世界狼的分布、种群数量及保护现状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洪海 张培玉 +1 位作者 王振龙 车启来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1期101-103,共3页
世界狼的分布区域及种群数量已经大大减少,迫切需要予以重视和保护.
关键词 种群 保护 世界 分布区域
下载PDF
中国野生桂花的地理分布和种群特征 被引量:20
7
作者 赵宏波 郝日明 胡绍庆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60-1770,共11页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野生资源有非常丰富的性状和遗传变异,但目前被过度开发、破坏,导致分布范围急剧缩小,种群规模和数量锐减,生境片断化严重。以往的文献认为桂花起源于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即中国的西南地区;然而随着野生种...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野生资源有非常丰富的性状和遗传变异,但目前被过度开发、破坏,导致分布范围急剧缩小,种群规模和数量锐减,生境片断化严重。以往的文献认为桂花起源于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即中国的西南地区;然而随着野生种群在湖南、浙江和福建等地被陆续发现,关于桂花自然分布的问题需要重新审视。作者在大量野外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对桂花的自然分布和种群特征等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分析了野生资源与品种起源的关系,以期为桂花野生资源的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 地理分布 种群特征 品种起源 保护 利用
原文传递
盐城沿海丹顶鹤种群动态与湿地环境变迁的关系 被引量:19
8
作者 吕士成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9-93,共5页
通过盐城沿海滩涂即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顶鹤越冬分布和数量调查,探讨了数量动态变化与湿地环境变迁间的关系.丹顶鹤在本区的越冬种群数量在1982年到2000年间曾有显著的增长,最多时达1 128只,但近几年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分析表明近... 通过盐城沿海滩涂即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顶鹤越冬分布和数量调查,探讨了数量动态变化与湿地环境变迁间的关系.丹顶鹤在本区的越冬种群数量在1982年到2000年间曾有显著的增长,最多时达1 128只,但近几年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分析表明近期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下降与保护区湿地类型的变迁有关.对丹顶鹤种群动态分布分析认为,未来于本区越冬的丹顶鹤种群在核心区的栖息仍然保持稳定及增加趋势,另有部分群体也有继续向异地迁移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顶鹤 种群动态 保护与管理 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Phenotypic variation in Phoebe bournei populations preserved in the primary distribution area 被引量:17
9
作者 Yingang Li Xinhong Liu +2 位作者 Junwei Ma Xiaomian Zhang Li-an Xu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期35-44,共10页
Phoebe bournei(Hemsl.) Yang is a rare and protected plant in China.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phenotypic variation in this species and to document phenotypic variation within and among populations of... Phoebe bournei(Hemsl.) Yang is a rare and protected plant in China.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phenotypic variation in this species and to document phenotypic variation within and among populations of P. bournei. Nested analysis of varianc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multiple comparison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were used to analyze ten phenotypic traits in ten natural populations of P.bournei from both the northeastern and the primary region of the range of this specie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and within populations were observed in leaf and seed phenotypic traits. Variation among populations(34.92%)was greater than that within populations(26.19%). The mean phenotypic differentiation coefficient was 53.77% among populations, indicating that variation among populations comprised the majority of the phenotypic variation of P. bournei.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nce(CV) of ten traits varied from 6.44 to 18.45%, with an average of 12.03%.The CV of leaf traits among populations(15.64%)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seed traits(8.60%), indicating that seed traits were more stable. The results from CV and PCA indicated that leaf area, leaf length and thousand seed weight were the main factors accounting for the observed phenotypic variations. Significant or high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ere observed among most leaf and/or in seed phenotypic traits, where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ere observed between phenotypic traits and geographic factors.Based on cluster analysis, the ten population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clusters. These clusters were not a result of geographic dista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enotypic variation Phoebe bournei populati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下载PDF
藏羚羊种群资源及其保护 被引量:17
10
作者 吴晓民 张洪峰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3-148,154,I0002,I0003,共9页
藏羚羊(Pantholops hodgsoni)属中国国家Ⅰ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公约附录Ⅰ。藏羚羊主要分布于中国青海、西藏、新疆和四川四省(区)海拔3 700~5 500 m的高山荒漠草甸草原和高原草原等环境中。独... 藏羚羊(Pantholops hodgsoni)属中国国家Ⅰ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公约附录Ⅰ。藏羚羊主要分布于中国青海、西藏、新疆和四川四省(区)海拔3 700~5 500 m的高山荒漠草甸草原和高原草原等环境中。独特的高原生态环境,使藏羚羊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从外部形态、内部器官结构、生态习性和行为上都适应了青藏高原独特且恶劣的自然条件,从而具有最优秀的基因,因此,藏羚羊被公认为青藏高原动物区系的典型代表和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指示物种,在科学研究、生态平衡乃至人文和美学等方面都具有难以估量的价值。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出产于克什米尔的稀有奢华的藏羚羊绒披肩(沙图什)就深受贵族和富人们的青睐,被视为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巨额利润促使盗猎者大量捕杀藏羚羊,后经国家林业、环保等部门加大保护力度,加强保护区及栖息地建设等诸多措施后,种群数量及分布区逐渐恢复,但目前藏羚羊面临着生存环境、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盗猎的巨大压力,物种整体抗逆境能力仍然十分脆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羚羊 资源 种群 分布 保护
下载PDF
有关我国流动人口问题的理论再思考 被引量:10
11
作者 彭希哲 《南方人口》 CSSCI 2001年第1期10-15,共6页
本文对我国人口流动问题的成因、变动趋势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从理论上作了新的探讨,论证了农村经济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等社会经济宏观环境对人口流动的作用,提出了我国流动人口流动过程中的阶段性特征,分析了流动人... 本文对我国人口流动问题的成因、变动趋势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从理论上作了新的探讨,论证了农村经济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等社会经济宏观环境对人口流动的作用,提出了我国流动人口流动过程中的阶段性特征,分析了流动人口的权益保障问题。论文认为目前有关流动人口的政策和研究中存在重管理轻服务、重义务轻权益、重城市而轻农村的现象。应当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计划和发展规律,将人口流动作为一种有效地推动社会转变的工具而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权益保障
下载PDF
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白鹇种群数量与保护对策 被引量:12
12
作者 熊志斌 谭成江 +1 位作者 余登利 玉屏 《四川动物》 CSCD 2002年第4期244-247,共4页
作者于2000~2001年在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白鹇的种群数量为547只左右,种群密度为9.32±3.03只/km2,每群结群数为5.17±2.37只。白鹇的种群数量已呈下... 作者于2000~2001年在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白鹇的种群数量为547只左右,种群密度为9.32±3.03只/km2,每群结群数为5.17±2.37只。白鹇的种群数量已呈下降趋势,有待于加强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茂兰 自然保护区 白鹇 种群数量 保护对策
下载PDF
浙江九龙山自然保护区长序榆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鹏 康华靖 +4 位作者 廖承川 潘成椿 王樟富 陈卫新 李成惠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435-439,共5页
应用样方调查的方法,分析了长序榆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外貌、垂直结构、水平结构以及种群动态.结果表明,该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都偏低,而优势度相对较高,说明该群落物种单一且不稳定;群落中种群的分布格局除长序榆是聚集分... 应用样方调查的方法,分析了长序榆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外貌、垂直结构、水平结构以及种群动态.结果表明,该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都偏低,而优势度相对较高,说明该群落物种单一且不稳定;群落中种群的分布格局除长序榆是聚集分布外,其余种群均为随机分布;长序榆更新严重受阻,种群明显处于衰退期;群落的生活型、叶的特征显示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点;群落的垂直分层明显,可明显分为乔、灌、草3层,群落的垂直结构呈纺锤型,表明群落更新不良.最后,对长序榆种群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序榆 物种组成 群落结构 种群动态 保护
下载PDF
上海大莲湖湖泊湿地两栖动物群落分布及生境选择模式 被引量:14
14
作者 吴迪 岳峰 +1 位作者 罗祖奎 王天厚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8-273,共6页
2009年4月到2010年8月,对大莲湖的两栖动物多样性进行了初步调查,两年在6类生境的调查中共记录到两栖动物2科5种1 469只.其中湖岸边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最高(H′=1.313 63,E=0.816 204),人工生境中多样性指数与在自然湿地中相比明... 2009年4月到2010年8月,对大莲湖的两栖动物多样性进行了初步调查,两年在6类生境的调查中共记录到两栖动物2科5种1 469只.其中湖岸边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最高(H′=1.313 63,E=0.816 204),人工生境中多样性指数与在自然湿地中相比明显较低(H′=1.101 17,1.082 66,1.102 33;E=0.684 195,0.672 694,0.684 916).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对两栖动物不同物种的数量与水面积比例、水生植被覆盖率、裸地面积比例、生境复杂程度、人为干扰等环境因子进行生境关键因子分析.回归模型显示: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数量与裸地面积呈正相关(P<0.05),与其他因素无显著关系;泽蛙(Rana limnocharis)数量与生境复杂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金线蛙(R.Plancyi)数量与水面积比例、水生植被覆盖率、生境复杂程度呈正相关(P<0.05);黑斑蛙(R.nigromaculata)数量与水生植被覆盖率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人为干扰呈显著负相关(P<0.01);饰纹姬蛙(Microhyla ormata)数量与生境复杂程度呈正相关(P<0.01),而与人为干扰呈显著负相关(P<0.01).研究结果证实人为干扰和生境破碎化是影响大莲湖湿地两栖动物数量的主要因素,并由此提出在大莲湖地区实施保护两栖动物的措施和栖息地修复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莲湖 两栖动物 生境选择 群落保护
原文传递
我国扬子鳄种群及栖息地保护现状 被引量:14
15
作者 周永康 余本付 +1 位作者 吴孝兵 聂继山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3-136,共4页
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是我国特有的古老而珍稀的爬行动物,现阶段野生扬子鳄的分布区域进一步萎缩,成为彼此孤立的点状,残存栖息地的生态环境趋于恶化,野生鳄数量估计为120~150条,老年化程度高。扬子鳄的保护管理依据现实状况及... 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是我国特有的古老而珍稀的爬行动物,现阶段野生扬子鳄的分布区域进一步萎缩,成为彼此孤立的点状,残存栖息地的生态环境趋于恶化,野生鳄数量估计为120~150条,老年化程度高。扬子鳄的保护管理依据现实状况及时加以调整,加大了野外保护力度,逐步改善野生鳄的栖息生境,实施野外放归工程,初步遏制了野生鳄数量迅速下滑的局面。人工饲养种群数量已逾10 000条,当前人工饲养繁殖的重点是管理好有限的遗传多样性资源。扬子鳄的研究主要涉及形态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态学、生理生化、细胞及分子生物学,人工饲养繁殖技术等方面。营养生理和保护遗传学的应用研究有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种群 栖息地 保护 现状
原文传递
宁国市万家乡梅花鹿资源现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吴海龙 吴孝兵 龚广彬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4-57,共4页
20 0 2年 8月 1 9日至 2 4日对宁国市万家乡梅花鹿资源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表明 ,在海拔 80 0m以上约 2 0km2 面积范围内 ,大约栖息 70~ 90头梅花鹿 ,该地梅花鹿主要栖息在以癞痢尖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峰岭之间。近几年该乡局部种群增... 20 0 2年 8月 1 9日至 2 4日对宁国市万家乡梅花鹿资源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表明 ,在海拔 80 0m以上约 2 0km2 面积范围内 ,大约栖息 70~ 90头梅花鹿 ,该地梅花鹿主要栖息在以癞痢尖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峰岭之间。近几年该乡局部种群增长明显 ,但种群难以向周边地区扩散。人为对高山湿地开发以及长期过度放牧导致部分地区牧草退化。万家乡梅花鹿种群与浙江临安的种群本属一个整体 ,但由于省界的存在 ,导致两地种群被人为分割 ,万家乡的种群被划在清凉峰保护区之外 ,没有得到理想的保护。对皖南梅花鹿种群采取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已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国市万家乡 梅花鹿 种群数量 栖息地保护
下载PDF
动物园建设与动物保护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文东 《林业调查规划》 2003年第1期78-80,共3页
利用保护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和理论 ,从保护、研究和宣传教育 3个方面探讨动物园在动物迁地保护中的作用 ,并提出动物园动物种群建立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 种群保护 动物园建设 迁地保护
下载PDF
濒危植物资源冷杉的种群保育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玉荣 罗菊春 桂小杰 《湖南林业科技》 2004年第6期26-29,共4页
濒危植物保护是全球范围共同关注的热点之一。资源冷杉是极度濒危的物种,其保护现状令人堪忧。长期的人为干扰,导致其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目前调查地区仅存不到600株。因此,应针对资源冷杉的濒危现状,从种群生态学、生殖生态学和分子生物... 濒危植物保护是全球范围共同关注的热点之一。资源冷杉是极度濒危的物种,其保护现状令人堪忧。长期的人为干扰,导致其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目前调查地区仅存不到600株。因此,应针对资源冷杉的濒危现状,从种群生态学、生殖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全面研究,从种群生活史的途径和分子水平揭示种群生态机理,以及在自然状态下的濒危过程和致危机制,通过基础研究和生境管理,使生态环境恢复,种群数量扩大,达到保护资源冷杉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冷杉 种群 保育 现状 对策
下载PDF
麋鹿沧桑命运与未来保护展望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付贤 孟庆辉 +6 位作者 蒋志刚 孟秀祥 程志斌 宋苑 白加德 丁玉华 温华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0,共10页
麋鹿作为中国特有的鹿科动物,经历129年的保护努力,种群数量恢复到10000多头。因近亲繁殖严重,表面上看已无灭绝危险,但仍存在巨大隐忧。通过对麋鹿种群变迁、灭绝、重引入、恢复现状及四大种群(乌邦寺、南海子、大丰、石首野化种群)的... 麋鹿作为中国特有的鹿科动物,经历129年的保护努力,种群数量恢复到10000多头。因近亲繁殖严重,表面上看已无灭绝危险,但仍存在巨大隐忧。通过对麋鹿种群变迁、灭绝、重引入、恢复现状及四大种群(乌邦寺、南海子、大丰、石首野化种群)的发展趋势进行追踪分析,探究近千年来困扰麋鹿种群发展壮大的多重因素,提出种群保护与栖息地保护并重、强化疫病监测等保护对策,为麋鹿及其它大型陆生濒危哺乳动物突破种群发展瓶颈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 种群 发展史 发展隐忧 保护对策
下载PDF
极小种群植物白果蒲桃种群现状与保护评价 被引量:10
20
作者 郑世群 杨皖乔 +5 位作者 方镇福 郑柠 刘金福 林凯琴 肖丽芳 李霖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白果蒲桃是福建省云霄县特有极小种群植物,对其进行种群现状研究和保护评价。结果表明:现存白果蒲桃种群只有25株,母树仅1株,除母树和1株小树外,其余均为幼苗幼树,数量稀少,缺乏中树、大树等龄级阶段。幼苗幼树空间分布不均匀,绝大多数... 白果蒲桃是福建省云霄县特有极小种群植物,对其进行种群现状研究和保护评价。结果表明:现存白果蒲桃种群只有25株,母树仅1株,除母树和1株小树外,其余均为幼苗幼树,数量稀少,缺乏中树、大树等龄级阶段。幼苗幼树空间分布不均匀,绝大多数分布于距离母树10~25 m的范围内。种群龄级结构不连续,种群发展呈不可持续状态。种群竞争主要来自其他伴生树种,其中,厚壳桂竞争指数占总竞争指数的66.6%,远高于其他种类。本研究构建珍稀濒危暨极小种群植物保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濒危程度、保护价值和保护优先性3个方面对白果蒲桃进行保护评价。白果蒲桃濒危程度为Ⅰ级(濒危程度指数为4.510),属于极危种,保护价值为Ⅰ级(保护价值指数为4.052),保护价值极大,保护优先性为Ⅰ级(保护优先性指数为4.016),应列为最优先保护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果蒲桃 极小种群 特有植物 种群特征 保护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