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桃小食心虫在不同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被引量:29
1
作者 李定旭 王红伟 +3 位作者 王佳阳 康照奎 董钧锋 沈佐锐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73-779,共7页
为探索温度对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在室内17,20,23,26,29和32(±1)℃,80%±7%RH和15L∶9D条件下,测定了桃小食心虫各发育阶段的历期、存活率和/或产卵量,组建了桃小食心虫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 为探索温度对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在室内17,20,23,26,29和32(±1)℃,80%±7%RH和15L∶9D条件下,测定了桃小食心虫各发育阶段的历期、存活率和/或产卵量,组建了桃小食心虫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桃小食心虫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初孵幼虫的蛀果率随温度升高而提高,幼虫脱果率与温度之间呈抛物线关系:y=-0.5638x2+27.882x-269.18(R2=0.9801,P<0.01);结茧率和羽化率在17~29℃间无明显变化,但在32℃时则明显降低;雌蛾的产卵量和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23℃时雌蛾交配率最高。生命表分析表明,种群趋势指数在17~29℃间均大于1,26℃时内禀增长率最高;世代存活率与温度的关系可用S=-0.073x3+4.626x2-92.019x+596.57(R2=0.9832)表示;内禀增长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可用rm=-0.0008x2+0.0409x-0.4438(R2=0.9851)描述。据此得出,23~26℃是最适宜桃小食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温度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小食心虫 实验种群 温度 生命表 发育历期 存活率 生殖力
下载PDF
天然东北红豆杉种群生殖力与开花结实特性 被引量:23
2
作者 周志强 胡丹 刘彤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0-86,共7页
在黑龙江省穆棱东北红豆杉自然保护区,路线踏查到271株天然东北红豆杉,选择其中具有生殖活力(开花)的29雄株和30雌株作为样株,采用标准枝法对孢子叶球和结实状况及其与生态因子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现实东北红豆杉天然种群中,♀♂性... 在黑龙江省穆棱东北红豆杉自然保护区,路线踏查到271株天然东北红豆杉,选择其中具有生殖活力(开花)的29雄株和30雌株作为样株,采用标准枝法对孢子叶球和结实状况及其与生态因子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现实东北红豆杉天然种群中,♀♂性比为1∶2;天然东北红豆杉有性生殖持续时间长,雄株胸径在1.5~92cm,雌株胸径在9.5~68.1cm保持生殖状态,雄株较雌株早约20年进入花期;天然东北红豆杉小孢子叶球数量平均为大孢子叶球数量的3倍,大孢子叶球转化为果实的数量不足1/10,孢子叶球数量、结实数量与样株的胸径、冠幅、树高显著相关,与其他立地因子相关不显著;孢子叶球数量在冠层间的分布呈现由上至下的递减规律,而结实数量在冠层间沿中、上、下递减,结实率沿冠层自上而下递增;孢子叶球与结实数量在树冠不同朝向上也呈现出一定的特点,但总体上差异不显著。天然东北红豆杉的上述生殖特征的形成,既是物种本身与环境相适应的结果,也有动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红豆杉 种群生殖力 孢子叶球 结实
下载PDF
金沙江中下游圆口铜鱼的繁殖生物学 被引量:20
3
作者 杨志 龚云 +5 位作者 朱迪 潘磊 董纯 刘宏高 陈小娟 唐会元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10-1018,共9页
根据2013—2014在皎平渡圆口铜鱼产卵场的定点亲鱼收集(n=206)和2006—2014年在金沙江中下游金安桥至巧家干流江段的流动亲鱼采集(n=70),对圆口铜鱼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初步研究。定点亲鱼收集的结果显示:圆口铜鱼雌性最小性成熟个体全长... 根据2013—2014在皎平渡圆口铜鱼产卵场的定点亲鱼收集(n=206)和2006—2014年在金沙江中下游金安桥至巧家干流江段的流动亲鱼采集(n=70),对圆口铜鱼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初步研究。定点亲鱼收集的结果显示:圆口铜鱼雌性最小性成熟个体全长330 mm,体质量441.0 g,年龄4龄;雄性最小性成熟个体全长352 mm,体质量396.6 g,年龄3龄;50%个体达到性成熟的年龄和全长分别为雌性4.32龄406 mm,雄性4.44龄412 mm;繁殖群体雌雄性比为1.37﹕1,繁殖群体中雌性年龄为4—7龄,雄性年龄为3—7龄;雌雄个体的性成熟系数平均值均以6龄个体最高,分别为10.55%和3.45%;平均卵径为0.16 cm,卵径分布呈双峰型。定点和流动亲鱼收集的雌性性成熟个体的结果表明:圆口铜鱼绝对繁殖力变动范围为4055—137900粒/尾,平均值为22817粒/尾;相对繁殖力变动范围为5—73粒/g,平均值为20粒/g,75.68%个体的绝对繁殖力在10000—30000粒/尾之间,70.27%个体的相对繁殖力在15—20粒/g之间;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均随着体长和体质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全长、体质量与绝对繁殖力呈指数分布函数正相关,而与相对繁殖力呈二次项函数正相关。研究结果可为长江流域圆口铜鱼资源的保护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口铜鱼 繁殖群体 性比 性成熟系数 绝对繁殖力 相对繁殖力
下载PDF
豌豆品种对绿色型豌豆蚜种群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小强 韩秀楠 +2 位作者 曹馨月 张廷伟 刘长仲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04-1008,共5页
在(23±1)℃、光照时间16 h、相对湿度70%~80%人工气候箱条件下,研究了"草豌豆"、"定豌1号"、"定豌2号"、"G1997"4个豌豆品种对绿色型豌豆蚜种群变化的影响,旨在为种植豌豆时品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不同豌... 在(23±1)℃、光照时间16 h、相对湿度70%~80%人工气候箱条件下,研究了"草豌豆"、"定豌1号"、"定豌2号"、"G1997"4个豌豆品种对绿色型豌豆蚜种群变化的影响,旨在为种植豌豆时品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不同豌豆品种上绿色型豌豆蚜的各虫态发育历期和单雌一生最高产仔量均有显著差异,其在"G1997"上完成一生所需时间最长(17.92 d),在"草豌豆"上最短(12.69 d);其最高产仔量在"G1997"上最多,为117头.头1,在"草豌豆"上最少,为60头·头^-1。存活曲线均为Ⅰ型,存活率高低依次为"G1997"、"定豌2号"、"定豌1号"和"草豌豆";净增值率"定豌2号"、"定豌1号"、"G1997"、"草豌豆"相应分别为40.569 2、37.952 4、31.607 8、25.000 0;内禀增长率在"定豌1号"上最大,为0.275 8,而在"G1997"上最小,为0.188 6;种群加倍时间依次为"G1997"(3.675 0 d)、"定豌2号"(2.867 6 d)、"草豌豆"(2.729 8 d)和"定豌1号"(2.513 1 d);"定豌1号"是其最喜食的品种,其次为"定豌2号"、"草豌豆",最后是"G19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型豌豆蚜 豌豆 存活曲线 种群参数 发育历期 繁殖力
下载PDF
家蝇不同地理种群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晓敏 朱芬 +3 位作者 张玥 刘芹 周兴苗 雷朝亮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0-155,共6页
本文对家蝇Musca domestica L.14个不同地理种群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筛选家蝇优良品种用于大规模饲养。结果显示,不同地理种群卵的孵化率,幼虫存活率、化蛹率,蛹的羽化率,成虫产卵量、寿命及性比均有较显著差异。产卵量是衡量... 本文对家蝇Musca domestica L.14个不同地理种群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筛选家蝇优良品种用于大规模饲养。结果显示,不同地理种群卵的孵化率,幼虫存活率、化蛹率,蛹的羽化率,成虫产卵量、寿命及性比均有较显著差异。产卵量是衡量家蝇能否进行大规模人工饲养主要的生物学指标,结果表明新疆石河子种群(28.4粒)和浙江杭州种群(24.4粒)的单雌日平均产卵量显著大于其它种群,因此建议选取新疆石河子种群和浙江杭州种群进行大规模人工饲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蝇 地理种群 生物学特性 产卵量 新疆种群 浙江种群
下载PDF
光周期对两种色型豌豆蚜种群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马亚玲 刘长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4548-4555,共8页
为探讨光周期对红绿两种色型豌豆蚜种群增长的影响,于室内模拟光周期22L∶2D、16L∶8D、10L∶14D和4L∶20D四个水平,研究了红绿两种色型豌豆蚜的发育、繁殖和生命表。结果表明:相对于其它光周期,在光周期22L∶2D时,红绿两种色型豌豆蚜... 为探讨光周期对红绿两种色型豌豆蚜种群增长的影响,于室内模拟光周期22L∶2D、16L∶8D、10L∶14D和4L∶20D四个水平,研究了红绿两种色型豌豆蚜的发育、繁殖和生命表。结果表明:相对于其它光周期,在光周期22L∶2D时,红绿两种色型豌豆蚜若蚜存活率最高,繁殖力最强;其红色型豌豆蚜种群增长内禀增长率(r_m=0.3263)高于绿色型豌豆(r_m=0.2863)。光周期16L∶8D时,红色型豌豆蚜的若蚜存活率(72.22%)高于绿色型豌豆蚜(69.45%),而成蚜寿命(6.58d)较短;但绿色型豌豆蚜内禀增长率(r_m=0.2648)高于红色型豌豆蚜(r_m=0.2249),其种群繁殖力强。光周期10L∶14D时,红色型豌豆蚜与绿色型豌豆蚜相比,若蚜存活率(80.55%)高,内禀增长率(r_m=0.2490)高,种群增长力强,而绿色型豌豆蚜成蚜寿命(12.71d)较长。光周期4L∶20D时,两种色型豌豆蚜若蚜存活率最低,繁殖力最弱,成蚜寿命显著延长;红色型豌豆蚜若蚜存活率(64.67%)高于绿色型(35.50%),成蚜没有产生后代;绿色型豌豆蚜内禀增长率(r_m=-0.0366),其种群为负增长。综上,短光照条件(4L∶20D)延长了两种色型豌豆蚜的若蚜发育历期及成蚜寿命,降低了若蚜存活率、繁殖力及生命表各项参数;长光照条件(22L∶2D)缩短了两种色型豌豆蚜的若蚜发育历期及成蚜寿命,若蚜存活率高、繁殖力强;红色型豌豆蚜更适宜光周期10L∶14D,而绿色型豌豆蚜更适宜光周期16L∶8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周期 豌豆蚜 色型 种群 繁殖 生命表
下载PDF
土壤施肥对烟粉虱生长发育、寄主选择及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卢伟 侯茂林 +1 位作者 文吉辉 黎家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914-920,共7页
为探讨土壤施肥对烟粉虱种群的影响,在室内采用盆栽方法测定了11种氮、磷、钾施肥组合处理和对照处理的黄瓜苗上烟粉虱的发育历期、存活率、若虫大小、寄主选择、繁殖力及寿命等生命参数。结果表明,烟粉虱的发育历期受施肥影响显著;施... 为探讨土壤施肥对烟粉虱种群的影响,在室内采用盆栽方法测定了11种氮、磷、钾施肥组合处理和对照处理的黄瓜苗上烟粉虱的发育历期、存活率、若虫大小、寄主选择、繁殖力及寿命等生命参数。结果表明,烟粉虱的发育历期受施肥影响显著;施肥对卵和低龄若虫存活率无显著影响,但对高龄若虫存活率及各龄若虫大小影响显著;成虫较喜欢在氮肥施用量适中且不施用钾肥和磷肥的黄瓜植株上取食和产卵,而不喜好氮肥施用量大且施用钾肥和磷肥的植株;烟粉虱的寿命及繁殖力在单独施用磷肥的黄瓜植株上低于对照处理的植株,在其他施肥处理上均高于对照。在氮肥施用量大且施用钾肥和磷肥的植株上,一个世代后烟粉虱种群增殖最大,达74.4倍;在单独施用磷肥时增殖最小,仅17.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土壤施肥 黄瓜 寄主选择 烟粉虱种群 寿命与繁殖力 生命参数
下载PDF
寄主植物接种番茄斑萎病毒对西花蓟马种群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朱秀娟 张治军 吕要斌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5-431,共7页
【目的】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是一种入侵我国的重要害虫,而番茄斑萎病毒是以西花蓟马传播为主的一种极具危害性的世界性病毒,通过研究西花蓟马与番茄斑萎病毒之间的互作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西花蓟马以及番... 【目的】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是一种入侵我国的重要害虫,而番茄斑萎病毒是以西花蓟马传播为主的一种极具危害性的世界性病毒,通过研究西花蓟马与番茄斑萎病毒之间的互作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西花蓟马以及番茄斑萎病毒的发生与猖獗机制,同时也将为制定合理、可持续的控制西花蓟马及其传播的植物病毒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应用特定年龄-龄期及两性生命表方法,研究了西花蓟马在辣椒3种处理(健康CK、机械损伤MD、机械接种番茄斑萎病毒MI)叶片上的生长发育、存活及种群增长。【结果】健康、机械损伤和机械接毒叶片上的发育历期依次为12.45,11.97和11.18d。雌雄成虫寿命和雌虫产卵量在不同处理植株叶片上差异显著(P<0.05),在机械接毒叶片上寿命最长(雌13.51d,雄12.69d);繁殖能力最强,产子代数高达33.01头1龄若虫/雌。健康、机械损伤和机械接毒叶片上西花蓟马内禀增长率分别为-0.009,0.153和0.190d-1,净生殖率依次为0.84,14.54和21.79。【结论】番茄斑萎病毒诱导寄主植物辣椒反应使西花蓟马发育历期缩短,成虫寿命延长,繁殖能力提高,种群增长加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花蓟马 寄主植物 番茄斑萎病毒 接毒 种群增长 发育历期 繁殖力 成虫寿命
下载PDF
不同地理种群荔蝽平腹小蜂的繁殖品质比较 被引量:9
9
作者 吕欣 韩诗畴 +1 位作者 戴建青 曹欣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0-347,共8页
应用生命表技术对荔蝽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 Ashmead不同地理种群以柞蚕卵为繁殖寄主的条件下的重要生物学指标和参数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越南种群的主要生殖力指标,包括净生殖力(R_0)、内禀增长率(r_m)、周限增长率(λ)、... 应用生命表技术对荔蝽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 Ashmead不同地理种群以柞蚕卵为繁殖寄主的条件下的重要生物学指标和参数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越南种群的主要生殖力指标,包括净生殖力(R_0)、内禀增长率(r_m)、周限增长率(λ)、种群倍增时间(DT)、单雌产卵量、产卵前期和产卵历期均比广西、广东和海南种群的理想;4种群的雌蜂寿命、羽化率和雌性比率则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利用柞蚕卵作为中间寄主对越南种群进行大规模人工繁殖,具有较大的生物防治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蝽平腹小蜂 地理种群 繁殖品质 生殖力
下载PDF
图们江陆封型马苏大麻哈鱼的个体繁殖力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春山 郭明磊 +2 位作者 杜迎春 刘宁 马龙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1-97,共7页
为研究马苏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masou)资源保护策略和人工繁殖技术,对人工养殖的图们江陆封型马苏大麻哈鱼繁殖力进行了研究。选取122尾不同养殖区域卵巢发育Ⅳ-Ⅴ期的马苏大麻哈鱼样本(其中延吉42尾、山东35尾、北京45尾)进行... 为研究马苏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masou)资源保护策略和人工繁殖技术,对人工养殖的图们江陆封型马苏大麻哈鱼繁殖力进行了研究。选取122尾不同养殖区域卵巢发育Ⅳ-Ⅴ期的马苏大麻哈鱼样本(其中延吉42尾、山东35尾、北京45尾)进行统计分析。试验马苏大麻哈鱼体重209~845 g,平均为(512±206)g;体长17.0~39.5 cm,平均为(26.81±6.53)cm。结果表明,大麻哈鱼的绝对繁殖力410~3 075粒,平均为(1 485±797)粒;体重相对繁殖力1.93~3.64粒/g,平均为(2.72±0.47)粒/g;体长相对繁殖力23.60~77.85粒/cm,平均为(51.35±17.60)粒/cm;Ⅴ期卵巢性腺指数14.85%~27.93%,平均为(20.97±3.57)%;繁殖力随着体重、体长、性腺指数增加而提高(P〈0.01)。通过人工驯养和移植培育,改变了马苏大麻哈鱼在自然环境下雌鱼卵巢发育不成熟的现象,而且繁殖力明显提高。移植到北京和山东后,其繁殖力极显著高于原产地(P〈0.01)。国产陆封型马苏大麻哈鱼具有规模化人工繁育的优势,能够为野生种群资源增殖提供苗种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苏大麻哈鱼 陆封型 繁殖力 资源保护
下载PDF
朱砂叶螨与二斑叶螨生长发育及实验种群生命表的比较 被引量:9
11
作者 唐斌 张帆 +2 位作者 胡展育 熊继文 耿小丽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5年第1期42-47,共6页
在温度(26±1)℃、湿度(80±5)%的室内条件下,用花生叶片饲养朱砂叶螨Tetranychuscinnabarinus(Bois duval)和二斑叶螨T.urticae(Koch)以比较二者生长发育及实验种群生命表特征,其结果表明,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的发育历期分别为 ... 在温度(26±1)℃、湿度(80±5)%的室内条件下,用花生叶片饲养朱砂叶螨Tetranychuscinnabarinus(Bois duval)和二斑叶螨T.urticae(Koch)以比较二者生长发育及实验种群生命表特征,其结果表明,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的发育历期分别为 8 708d和 9 203d;总存活率为 81 48%和 67 75%;性比为 1 09∶1和 2 36∶1;产卵期为14 800 0d和 18 083 3d;总产卵量为 170 900 0粒和 133 833 3粒(♀);日均产卵量为 11 914 8粒和 7 431 1粒;雌成虫寿命为 25 636 4d和 30 083 3d;瞬时增长率(r)为 0 264 1和 0 207 6;净增殖率(R0 )为 61 400 4和 44 418 0;世代平均周期(T)为 15 588 6和 18 272 8;周限增长率(λ)为 1 302 3和 1 230 7;种群加倍时间(t)为 2 624 6和 3 338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砂叶螨 二斑叶螨 生长发育 实验种群 发育历期 生殖力 存活率 生命表 农业害虫
下载PDF
饲粮蛋白质水平对蜂群繁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改英 杨维仁 胥保华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86-489,共4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蛋白质水平对蜜蜂产浆期繁殖性能的影响。选择35群群势、蜂王年龄和质量一致的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随机分为7组,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15%、20%、25%、30%、35%及40%的试验饲粮并以油菜花粉作为对照,测定各...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蛋白质水平对蜜蜂产浆期繁殖性能的影响。选择35群群势、蜂王年龄和质量一致的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随机分为7组,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15%、20%、25%、30%、35%及40%的试验饲粮并以油菜花粉作为对照,测定各组蜂群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试验前期,饲粮蛋白质水平对蜂群群势有显著性影响,然而在试验中后期,则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粮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蜂王产卵力和工蜂初生重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饲粮 群势 初生重 产卵力
原文传递
温度对玉米截形叶螨实验种群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孟瑞霞 刘家骧 +2 位作者 黄俊霞 冯淑军 伊卫东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32-35,共4页
将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分别置于15℃、20℃、25℃、30℃和35℃的恒温箱内,观察温度对其实验种群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对子代雌雄性比的影响差异不一致,15℃与其它各温度、20℃与35℃的子代雌雄性比均有极... 将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分别置于15℃、20℃、25℃、30℃和35℃的恒温箱内,观察温度对其实验种群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对子代雌雄性比的影响差异不一致,15℃与其它各温度、20℃与35℃的子代雌雄性比均有极显著的差异;20℃与30℃下的子代雌雄性比有显著的差异;20℃与25℃、25℃与35℃、25℃与30℃、30℃与35℃下的子代雌雄性比无显著差异。截形叶螨寿命、产卵期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截形叶螨在25℃时产卵量最高,因此25℃是该螨产卵繁殖的最适温度;30℃~35℃是种群繁殖增长的最适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截形叶螨 实验种群 繁殖
下载PDF
南岭大东山长柄双花木群落物种组成与种群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缪绅裕 曾庆昌 +3 位作者 陈志明 刘嘉俊 李晓杰 黄金玲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1-57,共7页
采用样方法以及用基径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的方法,对位于南岭大东山不同海拔的3个长柄双花木(Disonthuscercidifoliusvar.longipesChang)样带(包括小洞、大洞和鸡子场样带,海拔分别为1010、1170和1260m)进行了调查,并编制了种群静... 采用样方法以及用基径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的方法,对位于南岭大东山不同海拔的3个长柄双花木(Disonthuscercidifoliusvar.longipesChang)样带(包括小洞、大洞和鸡子场样带,海拔分别为1010、1170和1260m)进行了调查,并编制了种群静态生命表和生存曲线,对其群落物种组成、种群年龄结构和生殖力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3个样带群落乔木层优势种数量及种类组成差异明显,共包含26个种类,但共有种仅3种,除长柄双花木外还有多花杜鹃(Rhododendron cavalerieiLevl.)和两广杨桐(AdinandraglischrolomaHand.-Mazz.)2种;小洞样带长柄双花木种群的重要值(46.116%)明显高于另2个样带。根据基径可将长柄双花木种群分为68个龄级,3个样带的种群年龄结构基本一致,但小洞样带个体数量更多且基径31.0mm以下的幼体所占比例最高;总体上长柄双花木种群中5a以下的幼苗数量偏少,其他龄级的个体数量呈现随株龄增大波动但整体下降的趋势。种群的个体死亡率在5—10a和10~15a龄级较高(分别为20.30%和20.50%),并随年龄增长总体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且不同龄级个体生命期望值为4.49—0.50,总体偏低。种群生存曲线为I型,种群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和世代平均周期分别为0.504、-0.018、0.982和38.351a,显示该种群在当前状态下自我更新不良,属缓慢的负增长型种群。根据研究结果,对该区域长柄双花木种群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柄双花木群落 物种组成 种群结构 静态生命表 种群生殖力 南岭大东山
下载PDF
大型年长鱼类对海洋生态系统生物资源养护的作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于道德 宋静静 +5 位作者 刘凯凯 迟雯丹 盖珊珊 唐君玮 袁廷柱 吴海一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7432-7439,共8页
随着人口增长和渔业资源需求的上升,人类沿着食物网营养级自上向下捕捞渔业资源的趋势仍在持续,导致海洋生物多样性丧失及其生态功能与服务价值迅速下降。由捕捞活动造成的渔业诱导进化进一步导致鱼类资源小型化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 随着人口增长和渔业资源需求的上升,人类沿着食物网营养级自上向下捕捞渔业资源的趋势仍在持续,导致海洋生物多样性丧失及其生态功能与服务价值迅速下降。由捕捞活动造成的渔业诱导进化进一步导致鱼类资源小型化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从大型年长鱼类这一独特视角出发,综述了大型年长鱼类在种群繁衍过程中的作用,其具备巨大的繁殖能量输出、丰富的亲本繁殖经验以及强大的年龄组繁殖力贡献,更有利于种群的延续;大型年长鱼类对于初次性成熟亲鱼生殖洄游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并在季节性集群繁殖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可通过抑制小个体同类繁殖维护种群结构的稳定;大型年长鱼类在生态系统中更是占据了较高营养级和广阔的生态位宽度,面对生态环境的改变,具有更强的适应调控能力;大型年长鱼类在种群基因交流过程中亦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保护大型年长鱼类更有利于鱼类种群的快速恢复,这为生物资源养护和渔业管理政策制定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年长鱼类 渔业诱导进化 种群繁殖力 物种多样性 生物资源养护
下载PDF
Response of successive three generations of cotton,bollworm,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fed on cotton bolls under elevated CO_2 被引量:5
16
作者 WU Gang CHEN Fa-jun +1 位作者 SUN Yu-cheng GE Fe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1318-1325,共8页
The growth, development and consumption of successive three generations of cotton bollworm, Helicoverpa armigera (Htibner), fed on cotton bolls grown under elevated CO2 (double-ambient vs. ambient) in open-top cha... The growth, development and consumption of successive three generations of cotton bollworm, Helicoverpa armigera (Htibner), fed on cotton bolls grown under elevated CO2 (double-ambient vs. ambient) in open-top chambers were examined. Significant decreases in protein, total amino acid, water and nitrogen content and increases in free fatty acid were observed in cotton bolls. Changes in quality of cotton bolls affected the growth, development and food utilization of H. armigera. Significantly longer larval development duration in three successive generations and lower pupal weight of the second and third generations were observed in cotton bollworm fed on cotton bolls grown under elevated CO2. Significantly lower fecundity was also found in successive three generations of H. armigera fed on cotton bolls grown under elevated CO2. The consumption per larva occurred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successive three generations and frass per larva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during the second and third generations under elevated CO2. Significantly lower relative growth rate, efficiency of conversion of ingested food and significant higher relative consumption rate in successive three generations were observed in cotton bollworm fed on cotton bolls grown under elevated CO2. Significantly lower potential female fecundity, larval numbers and population consumption were found in the second and third generations of cotton bollworm fed on cotton bolls grown under elevated CO2. The integrative effect of higher larval mortality rate and lower adult fecundity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decreases in potential population consumption in the latter two genera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elevated CO2 adversely affects cotton bolls quality, which indicates the potential population dynamics and potential population consumption of cotton bollworm will alleviate the harm to the plants in the future rising CO2 atmosph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vated CO2 Helicoverpa armigera growth development fecundity cotton bolls population consumption successive generation
下载PDF
不同营养条件对橘小实蝇实验种群生殖力及生命表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波 季清娥 +1 位作者 陈家骅 韩英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51-555,共5页
蛋白质和糖是实蝇生长发育过程中2个重要的营养源,研究不同营养条件对实蝇实验种群的生殖力及生命表的影响。生殖力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营养条件下,种群产卵量差异显著(p〈0.05),当蛋白质:糖为1:3时,种群产卵量大,10d的产卵... 蛋白质和糖是实蝇生长发育过程中2个重要的营养源,研究不同营养条件对实蝇实验种群的生殖力及生命表的影响。生殖力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营养条件下,种群产卵量差异显著(p〈0.05),当蛋白质:糖为1:3时,种群产卵量大,10d的产卵总量为1.61mL。种群生命表的研究结果表明:22日龄前.取食蛋白饵剂的实验种群前期的存活数量和生命期望高于取食糖的种群,但在产卵后15d.种群死亡速度迅速增加,25~28日龄间死亡数量高达76头;相反,虽然取食糖的种群的前期死亡数量较多,但死亡过程总体上较为平缓。两组同生群的存活曲线均呈凸型,在22日龄前相对平坦,22~40日龄间迅速下降.40日龄后减缓,两组种群中个体的最长存活时间分别为49和52d。此结果为探讨蛋白饵剂的作用机理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小实蝇 实验种群 营养 生殖力 生命表
下载PDF
温度对食菌小蠹光滑足距小蠹实验种群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群芳 王慧 +2 位作者 李庆 王海建 蒋春先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82-1389,共8页
为了明确温度对光滑足距小蠹Xylosandrus germanus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本研究分别采用真菌Acremonium kiliense和Ambrosiella hartigii在培养皿中饲养雌成虫和幼虫,以及半人工饲料在试管中培养雌成虫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该食菌小蠹在16~3... 为了明确温度对光滑足距小蠹Xylosandrus germanus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本研究分别采用真菌Acremonium kiliense和Ambrosiella hartigii在培养皿中饲养雌成虫和幼虫,以及半人工饲料在试管中培养雌成虫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该食菌小蠹在16~31℃范围内6个恒温条件下的发育和16~28℃范围内5个恒温条件下的繁殖力和性比。结果表明:从16~28℃,光滑足距小蠹未成熟期各虫态和卵至成虫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升高而缩短,16℃时蠹虫的发育历期为28℃时的3~4倍,31℃时除蛹外发育历期又有延长。各温度下均以幼虫的发育历期为最长,占卵至成虫羽化整个发育历期的50%以上。幼虫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6.44℃。发育起点温度在11.0℃(蛹)至12.7℃(卵至成虫)之间。卵期有效积温最小(61.5日.度),幼虫期最大(189.7日.度),卵至成虫需要12.7℃以上约305日.度的积温才能完成发育。卵至成虫的存活率在16~25℃范围内从53.3%增大至68.3%,28~31℃范围内又从35.0%降至3.3%。31℃时幼虫几乎不能化蛹。在半人工饲料中,22~25℃范围内每雌平均后代数为114.3~121.5头,以25℃时为最大,约为16℃时的3倍、19℃和28℃时的2倍。雌雄性比以16℃时为最小(9.6∶1),25℃时最大(23.3∶1),其余温度下均为19.0∶1以上。结果说明,温度直接影响光滑足距小蠹的发育,主要通过影响虫道真菌生长和产孢而影响光滑足距小蠹的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滑足距小蠹 实验种群 发育 繁殖 温度
下载PDF
黄斑星天牛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广伟 腊萍 +1 位作者 陈秀琳 尚天翠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共4页
利用昆虫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探讨了新疆伊犁地区黄斑星天牛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雌成虫可在>4 cm直径寄主枝干上刻槽产卵,产卵有效刻槽率高达92.0%,卵孵化率为76.6%。黄斑星天牛幼虫生活历期可达300 d以上,雌雄成虫平... 利用昆虫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探讨了新疆伊犁地区黄斑星天牛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雌成虫可在>4 cm直径寄主枝干上刻槽产卵,产卵有效刻槽率高达92.0%,卵孵化率为76.6%。黄斑星天牛幼虫生活历期可达300 d以上,雌雄成虫平均寿命分别为38.4 d和23.0 d,雌雄性比接近1∶1。雌虫羽化配对后第11~25日为产卵高峰期。雌虫平均产卵19.74粒。根据防治难易程度及降低虫源基数的重要性,产卵前期、卵期为最佳防治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星天牛 消长动态 产卵量 孵化率
原文传递
甬江溪口段宽鳍鱲的种群结构及繁殖力初步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曹安娜 李强 +2 位作者 包薇红 罗艳 徐润林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4-101,共8页
利用鱼类种群调研法,于2015年8月至2016年4月在甬江溪口段收集宽鳍鱲(Zacco platypus)个体样本,研究该区域宽鳍鱲种群的年龄组成、性比、个体大小以及繁殖力等种群结构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1)调查期间甬江溪口段宽鳍鱲种群由3个年龄... 利用鱼类种群调研法,于2015年8月至2016年4月在甬江溪口段收集宽鳍鱲(Zacco platypus)个体样本,研究该区域宽鳍鱲种群的年龄组成、性比、个体大小以及繁殖力等种群结构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1)调查期间甬江溪口段宽鳍鱲种群由3个年龄组组成,其中2龄为优势年龄组;雄性个体中2龄组占雄体总数的55.5%,雌性个体中的2龄组占雌体总数的63%;(2)宽鳍鱲全长(L)的分布区间为7.0~14.0 cm,8.0~12.0 cm的个体占总数的87.83%;(3)体重(W)分布范围为4.0~36.0 g,其中体重5.0~13.0 g的个体占总个体数的72.75%;(4)根据不同性别(性别难辨、雌、雄、群体)拟合体重与体长的幂函数关系式:W_(ui)=1×10^(-4)L^(2.4917)、W_♀=2×10^(-5)L^(2.9337)、W_♂=3×10^(-5)L^(2.8471)和W=4×10^(-5)L^(2.8035);(5)雌雄个体比例127∶238与理论值1∶1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6)重量法计数得出种群个体的绝对繁殖力平均值为(2 850.39±2 107.49)粒,分布区间为532.00~13 717.89粒,其中1 000~3 000粒占绝对优势(65.12%);个体体长相对繁殖力为(354.39±234.47)粒/cm,分布区间74.93~1 541.34粒/cm;体重相对繁殖力平均值为(363.73±178.55)粒/g,分布区间为91.25~1 027.56粒/g;比较了国内外不同地区间宽鳍鱲种群结构和繁殖力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鳍鱲 种群结构 繁殖力 甬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