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边地诗人彭桂萼的抗战诗歌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宝康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4-137,共4页
民族解放意识是彭桂萼诗歌的思想特质与审美意识的灵魂;地方特色与边疆民众的觉醒是彭桂萼诗歌的价值取向原则;彭桂萼服务抗战的诗歌大众化探索有力地推进了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
关键词 彭桂萼 抗战诗歌 民族解放意识 边疆民众觉醒 诗歌大众化
下载PDF
西南大后方新诗的文艺大众化实践
2
作者 荀利波 《学术探索》 2019年第4期113-123,共11页
文艺大众化是中华民族抗日斗争对文艺工作者提出的要求,也是文艺工作者为争取民族抗战胜利参与对敌斗争的一种途径,特别是因抗战文艺发展的需要和文学生态的变化,新诗延续了"诗体解放"的传统,在高兰、田间、沙鸥等诗人的倡导... 文艺大众化是中华民族抗日斗争对文艺工作者提出的要求,也是文艺工作者为争取民族抗战胜利参与对敌斗争的一种途径,特别是因抗战文艺发展的需要和文学生态的变化,新诗延续了"诗体解放"的传统,在高兰、田间、沙鸥等诗人的倡导和实践下,自由体诗在朗诵诗、街头诗、叙事诗、方言诗等诗体上获得了新发展,取得许多新的成绩。这种诗歌体式的变化,也是抗日斗争的历史现实下诗人们对社会生态所作出的创作调适的结果,是获取自我生存空间的必然要求,更是新诗大众化实践的必然结果,它改变了新诗诞生以来发展的走向,也为新诗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文学 新诗 西南大后方 诗歌大众化
下载PDF
中国语境下20世纪30年代现代主义诗歌中“现代情绪”的书写
3
作者 杨佳琦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2-67,共6页
采用英美新批评的文本细读以及比较互参的方法,分析了现代派诗人对晚唐诗风的现代性重释、现代派诗人在非线性时间观中完成了自我主体的确证、现代派诗人对中国式“荒原”的书写等问题,着眼于当时的历史场域以及晚于西方现代化进程的中... 采用英美新批评的文本细读以及比较互参的方法,分析了现代派诗人对晚唐诗风的现代性重释、现代派诗人在非线性时间观中完成了自我主体的确证、现代派诗人对中国式“荒原”的书写等问题,着眼于当时的历史场域以及晚于西方现代化进程的中国社会层面,试图窥见一批知识分子在中国语境下传达出的不同于西方的、繁复的现代情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派诗人群体 “现代情绪” 非线性时间观 “晚唐诗热” 中国式“荒原”
下载PDF
唐代文人词与声诗关系之辨
4
作者 陈双蓉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2期73-75,共3页
唐代的文人词与声诗并著,二者互有联系,然区别也很明显。从配乐演唱、歌法转变以及诗人唱和三个方面揭示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关键词 燕乐 声诗 文人词 民间词
下载PDF
论寒山的俗体诗 被引量:3
5
作者 岳珍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1-154,共4页
寒山诗分为雅、俗两类 ,俗体诗表现出世俗性与叙事性的特点。世俗性是说寒山诗具有由宗教文学向世俗文学蜕演的倾向 ,重在展示世俗生活。叙事性首先表现为事件、场景、人物等因素代替情感因素成为诗的内容 ,其次表现为诗歌结构采用了旁... 寒山诗分为雅、俗两类 ,俗体诗表现出世俗性与叙事性的特点。世俗性是说寒山诗具有由宗教文学向世俗文学蜕演的倾向 ,重在展示世俗生活。叙事性首先表现为事件、场景、人物等因素代替情感因素成为诗的内容 ,其次表现为诗歌结构采用了旁观叙述的模式和时间布局的方式。在寒山作品中 ,俗体诗占三分之二 ,代表了其总体创作倾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山 俗体诗 世俗性 叙事性
下载PDF
诗词吟诵进大学校园的策略
6
作者 陈力士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80-89,共10页
诗词吟诵进大学校园,需讲究耳听、教授与习传策略.吟诵作用于耳朵,听本需多选经典作品、多用传统吟诵调、注重场效应;听吟诵要有所聚焦,听字聚焦音韵、听句聚焦节奏、听篇聚焦声情.兼授吟诵,在语言文学课上利用吟诵辅助授课,通过吟诵听... 诗词吟诵进大学校园,需讲究耳听、教授与习传策略.吟诵作用于耳朵,听本需多选经典作品、多用传统吟诵调、注重场效应;听吟诵要有所聚焦,听字聚焦音韵、听句聚焦节奏、听篇聚焦声情.兼授吟诵,在语言文学课上利用吟诵辅助授课,通过吟诵听声识韵、听文察情,可高效掌握古代语言、音韵知识,迅速理解作品情感意蕴、主旨风格.专授吟诵,开设诗词吟诵课程,教学时间分配上应实践多于理论,教授具体作品吟诵可采用听读品结合的方法,教会套调吟诵可用“分体教吟”与“依规行腔训练”结合的方法.学生可通过个人碎片化诵习、社团集中研习、课外综合性学习等方式,进行吟诵的基础性研习,逐步提高吟诵核心素养;可通过以赛促练、以演促习、以传检学等创新性习传,实现吟诵学习与吟诵展示、推广的同步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词吟诵 核心素养 大学 普及吟诵 教学策略
下载PDF
关于俗词的界定考论 被引量:2
7
作者 何春环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1期75-80,共6页
关于俗词的界定,乃是开展俗词研究的重要前提。而当代学者对俗词的界定异见迭出,观点分歧,至今尚无定论。对此,我们力求在全面考察古代文论特别是词学批评中的雅俗之辨,认真总结历代学者有关词之雅俗的诸多评论,切实依据唐宋民间俗词特... 关于俗词的界定,乃是开展俗词研究的重要前提。而当代学者对俗词的界定异见迭出,观点分歧,至今尚无定论。对此,我们力求在全面考察古代文论特别是词学批评中的雅俗之辨,认真总结历代学者有关词之雅俗的诸多评论,切实依据唐宋民间俗词特别是敦煌曲子词的文本内容,结合观照唐宋文人俗词的创作实际,然后从语言特征、表达方式以及题材取向等方面,为俗词确立一个比较恰当中肯的定义,以廓清目前学术界对俗词界定或者过窄、或者过宽、或者含糊不清的流弊,面对千年词史的雅俗之辨这一问题试图作出一个较为合理的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俗之辨 俗词界定 民间俗词 文人俗词
下载PDF
对风俗内涵的着意开掘——中唐乐府的新思路 被引量:2
8
作者 刘航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43,共10页
由于创作和采集两方面的原因 ,乐府诗与风俗形成了一种复杂矛盾的关系 ,并因此造成了乐府诗题与内容疏离。这种状况直到中唐才发生了根本变化。作为乐府诗史上的高峰之一 ,着力挖掘诗题蕴含的风俗内容 ,是中唐乐府诗革新的重要思路。以... 由于创作和采集两方面的原因 ,乐府诗与风俗形成了一种复杂矛盾的关系 ,并因此造成了乐府诗题与内容疏离。这种状况直到中唐才发生了根本变化。作为乐府诗史上的高峰之一 ,着力挖掘诗题蕴含的风俗内容 ,是中唐乐府诗革新的重要思路。以张籍、王建为代表的中唐诗人 ,往往并不仅仅满足于详尽地描述风俗本身 ,还力图展示出主人公的民俗心理 ,以精到的心理描写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 乐府诗 风俗文化 社会心理 叙事风格
原文传递
对当下诗歌非历史化倾向的批判 被引量:2
9
作者 陈超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5,共5页
新世纪以来,诗歌发展出现了非历史化倾向,"表达日常生活"成为新的权势话语。非历史化倾向,借助网络传播之力,误导了诸多青年诗人。现代汉诗应该保持和发扬其可贵的质素之一——自觉的历史意识。
关键词 非历史化 历史想象力 先锋流行诗
下载PDF
1990年代先锋诗的生态及个人化写作成因
10
作者 王珂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1-116,共6页
20世纪后期先锋诗经历了由诗意的先锋到诗艺的先锋,再转向诗意的先锋三大历程,并由1980年代的全国性的群体冲锋变成了地域性单兵突击,大学校园不再是先锋诗的实验园地。社会上的先锋诗人迫于生存压力不得不向现实生活妥协,平民写作取代... 20世纪后期先锋诗经历了由诗意的先锋到诗艺的先锋,再转向诗意的先锋三大历程,并由1980年代的全国性的群体冲锋变成了地域性单兵突击,大学校园不再是先锋诗的实验园地。社会上的先锋诗人迫于生存压力不得不向现实生活妥协,平民写作取代英雄写作,人性写作取代神性写作。女诗人由女性诗人变化女人诗人,迷恋真实人生。先锋诗人的生命意识与生活情怀常常多于文体意识和审美情趣,平民化实用性诗歌远远多于贵族化审美性诗歌。先锋诗的世俗化导致了诗人写作的个人化。重视现实生存甚至急功近利的先锋诗写作虽然有损新诗,却适合当时的特殊国情。尽管当前个人化写作仍有存在价值,但不能极端地倡导个人化写作,因为诗坛既需要诗艺的先锋,也需要诗意的先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诗 生存境遇 诗歌生态 平民诗歌 个人化写作
下载PDF
从“大众诗歌”的战士到“国防诗歌”的歌者——客籍诗人温流论
11
作者 陈红旗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55-59,共5页
作为一名忠实的"大众诗歌"战士,客籍诗人温流不仅发展了20世纪30年代大众化诗歌的创作理路,而且提升了革命现实主义诗歌的精神维度。"国防诗歌"口号提出之后,温流凭着一腔热血表达了自己保卫国防的决心,也为民众发... 作为一名忠实的"大众诗歌"战士,客籍诗人温流不仅发展了20世纪30年代大众化诗歌的创作理路,而且提升了革命现实主义诗歌的精神维度。"国防诗歌"口号提出之后,温流凭着一腔热血表达了自己保卫国防的决心,也为民众发出了争自由解放的"呐喊"。温流的诗朗朗上口,富有一定的音乐美,这与他对客家山歌等的借鉴是分不开的。从客家文学发展史的角度来看,温流歌谣体诗的意义是非常突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籍诗人 温流 大众诗歌 国防诗歌
下载PDF
诗礼相酬:唐人诗化社交方式与唐诗通俗化机制
12
作者 冯海燕 黄大宏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10-220,共11页
诗歌交际是文人交往的一种重要手段,礼物馈赠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形式,它们都属于礼的范畴,是致礼、成礼的媒介。从《诗经》《楚辞》的诗篇可以发现,在赋诗相赠的同时,往往具有赠物传情的因素,展露出诗与物融合的端倪。至东汉文人诗的出... 诗歌交际是文人交往的一种重要手段,礼物馈赠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形式,它们都属于礼的范畴,是致礼、成礼的媒介。从《诗经》《楚辞》的诗篇可以发现,在赋诗相赠的同时,往往具有赠物传情的因素,展露出诗与物融合的端倪。至东汉文人诗的出现,开始形成赠物附诗、以诗酬赠的创作现象。入唐之后,由此发展出以赠物附诗、以诗酬赠、诗礼互赠、以诗索赠为主要类型的诗礼相酬模式,既展示了文人社交的丰富与多元,也为诗歌创作乃至唱和之风提供了有力动机。更重要的是,诗礼相酬行为通于世俗之事、人、情、物、语,因此具有强化诗歌创作通俗化的内在作用,经李白、杜甫、张籍、姚合、元稹、白居易、韩愈、皮日休、陆龟蒙等人的积极参与后,成为强化中唐通俗诗风的一个内在机制,也是宋诗俗化的关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社交 诗礼相酬 通俗化 唱和诗 赠答诗
下载PDF
新诗“大众化”理论的生成与流变(1917—1949)——以“关键词”为中心
13
作者 吴昊 《济宁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65-70,78,共7页
从“关键词”的角度来梳理新诗“大众化”理论的生成与流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理清“大众化”诗学的发展脉络,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就新诗“大众化”中“大众”一词的词源而言,其经历了“平民-普罗-大众”的流变,这种变化与20世纪20-30... 从“关键词”的角度来梳理新诗“大众化”理论的生成与流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理清“大众化”诗学的发展脉络,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就新诗“大众化”中“大众”一词的词源而言,其经历了“平民-普罗-大众”的流变,这种变化与20世纪20-30年代的社会历史变迁相契合。围绕着“国防诗歌”与“抗战诗歌”两个关键词,30年代“纯诗”诗学与“大众化”诗学展开了两次论争,论争的结果是“大众化”诗学占据话语权优势。对“民族形式”这一关键词的讨论意味着“大众化”诗学在形式方面走向成熟,并最终确立了主导地位。对“关键词”的分析能够涵盖新诗“大众化”理论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重要问题,可以视为“大众化”诗学研究今后的突破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诗歌 国防诗歌 纯诗 社会历史变迁 诗学研究 流变 关键词 理论发展过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