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原理 被引量:28
1
作者 李钟 李强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9-34,共6页
围绕着分散相尺寸和两相界面粘接这两个关键问题 ,简单回顾了复合材料从熔融共混、聚合复合到纳米复合的发展历程。通过对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的聚合物 /层状硅酸盐 (PLS)纳米复合材料制备过程热力学驱动力的考察以及制备原理的... 围绕着分散相尺寸和两相界面粘接这两个关键问题 ,简单回顾了复合材料从熔融共混、聚合复合到纳米复合的发展历程。通过对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的聚合物 /层状硅酸盐 (PLS)纳米复合材料制备过程热力学驱动力的考察以及制备原理的分析 ,我们首次从理想状态下推导出了能在一定范围内预测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与层状硅酸盐含量、层状硅酸盐片层间距与层状硅酸盐含量以及层状硅酸盐片层间距与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关系的理论公式 ,并用文献中的实验数据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层状硅酸盐 纳米复合材料 制备
下载PDF
聚氨酯弹性体/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28
2
作者 宋晓艳 张玉清 +1 位作者 张杰 李俊贤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40-644,共5页
采用聚氨酯本体预聚法 ,利用原位插层聚合合成了聚氨酯 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 .通过X 射线衍射(XRD)和Molau实验研究了蒙脱土在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情况 .红外分析 (IR)表明随着蒙脱土含量的增加 ,复合材料羰基氢键减少 .动态力学分析 (DMA... 采用聚氨酯本体预聚法 ,利用原位插层聚合合成了聚氨酯 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 .通过X 射线衍射(XRD)和Molau实验研究了蒙脱土在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情况 .红外分析 (IR)表明随着蒙脱土含量的增加 ,复合材料羰基氢键减少 .动态力学分析 (DMA)以及差热分析 (DSC)结果说明随着蒙脱土含量的增加 ,材料的玻璃化温度降低 .聚氨酯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同时提高 ,表现出较好的力学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弹性体/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 合成 原位插层聚合 聚氨酯本体预聚法 动态力学分析 差热分析 力学性能 聚醚二元醇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1 4-丁二醇 有机蒙脱土
下载PDF
纳米改性聚合物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高其标 申屠宝卿 翁志学 《化工生产与技术》 CAS 2001年第6期22-26,共5页
综述了纳米改性聚合物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纳米粒子的结构与性质、纳米粒子的表面改性、纳米粒子对聚合物的改性机理和方法及纳米技术在高分子材料领域中的应用。
关键词 纳米粒子 表面改性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空间电荷与直流电导联合测试技术用于纳米MgO抑制XLPE中空间电荷的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郑煜 吴建东 +2 位作者 王俏华 王雅群 尹毅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6-131,共6页
粒径70nm的MgO以不同浓度与交联聚乙烯(XLPE)共混制成聚合物纳米复合介质。采用自主研发的四电极系统同时测量复合介质的高场电导特性和空间电荷分布。通过强场电导实验发现,在室温下,XLPE及纳米MgO/XLPE复合介质的电导机理不是单纯的... 粒径70nm的MgO以不同浓度与交联聚乙烯(XLPE)共混制成聚合物纳米复合介质。采用自主研发的四电极系统同时测量复合介质的高场电导特性和空间电荷分布。通过强场电导实验发现,在室温下,XLPE及纳米MgO/XLPE复合介质的电导机理不是单纯的空间电荷限制电流(SCLC)。此外,添加纳米MgO可以明显地提高空间电荷的注入阈值,并且在低于空间电荷注入阈值的电场下,复合介质的电导电流密度随纳米MgO浓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最后从空间电荷的实验数据验证了纳米MgO能有效抑制XLPE中空间电荷,并进一步定性地认为纳米Mgo的添加提高了电子注入的电场强度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纳米氧化镁 直流电导与空间电荷联合测量技术 空间电荷注入阈值
下载PDF
超高压直流电缆的国产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5
作者 马人凤 朱永华 +1 位作者 吴建东 尹毅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8,共8页
超高压直流电缆及附件是连接电源端和受电站的必要装备之一,特别是随着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和全球能源互联思想的提出。近年来挤包绝缘高压直流电缆和附件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已经成为涉及电气工程和材料科学的研究和应用热点。由于... 超高压直流电缆及附件是连接电源端和受电站的必要装备之一,特别是随着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和全球能源互联思想的提出。近年来挤包绝缘高压直流电缆和附件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已经成为涉及电气工程和材料科学的研究和应用热点。由于挤包绝缘高压直流电缆存在空间电荷积聚和电导率随温度和电场变化的现象,绝缘中的电场分布比较复杂,同时受负载和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大。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超高压直流电缆的发展概况,尤其是挤包绝缘高压直流电缆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难题以及在解决这些技术难题时所采取的技术路线,特别是国产化中采用的技术原理、取得的进展以及面临的困难。同时分析了目前与超高压直流电缆相关的其他技术,如直流电缆绝缘结构设计和电缆试验技术等。总体而言,目前国产超高压直流电缆的发展路线是符合该技术自身发展规律的,通过科研院所及制造企业的共同努力,国产超高压直流电缆的制造技术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直流输电 挤包绝缘 聚合物纳米复合 空间电荷 直流电导率
下载PDF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Ⅱ) 被引量:2
6
作者 焦宁宁 王建明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01年第2期121-125,共5页
关键词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原位复合法 共混法 分子复合材料形成法
下载PDF
纳米SiO_x/聚乙烯复合材料强场电导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尹毅 陈炯 +1 位作者 李喆 肖登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26,共5页
用双溶液共混法制备了不同掺杂浓度的纳米SiOx/低密度聚乙烯(LDPE)复合材料,并利用动态机械谱(DMA)对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进行了测量。发现纳米SiOx/LDPE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储能模量和机械损耗模量随着纳米氧化硅掺杂浓度的增加... 用双溶液共混法制备了不同掺杂浓度的纳米SiOx/低密度聚乙烯(LDPE)复合材料,并利用动态机械谱(DMA)对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进行了测量。发现纳米SiOx/LDPE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储能模量和机械损耗模量随着纳米氧化硅掺杂浓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但均大于纯聚乙烯。研究了不同掺杂浓度的纳米SiOx/LDPE聚合物复合材料在293~353K的温度范围内的电导特性。结果表明纯聚乙烯和含有纳米SiOx的复合介质的强场电导不符合Schottky效应和Poole-Frenkel效应。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纯聚乙烯试样以空间电荷限制电流为主,而含纳米SiOx的复合介质的强场电导则以离子跳跃电导为主,并且通过实验数据计算了不同温度下载流子的跳跃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强场电导 动态机械谱
下载PDF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Ⅰ) 被引量:5
8
作者 焦宁宁 王建明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01年第1期57-61,共5页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是近 1 0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新交叉科学。由于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具有常规聚合物复合材料所没有的结构、形态以及较常规聚合物复合材料更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耐热性和气体液体阻隔性能等 ,因而显示出更重要的科学意义...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是近 1 0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新交叉科学。由于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具有常规聚合物复合材料所没有的结构、形态以及较常规聚合物复合材料更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耐热性和气体液体阻隔性能等 ,因而显示出更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综述了塑料和橡胶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各种制备方法和原理、结构、性能及应用 ,并对制备过程进行了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 ,讨论了层状硅酸盐的表面修饰 ,提出了插层剂的选择原则 ,评价了各种合成技术的优劣及工业价值 ,提出了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黏土 插层法 原位法 分子复合法 共混法
下载PDF
碳纳米管/聚乙烯复合物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孙伟峰 高俊国 郭宁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6-294,共9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碳纳米管/聚乙烯复合物的结构、热力学和力学特性,分析其随模拟温度和碳纳米管填充率的变化。模拟结果表明,碳纳米管/聚乙烯复合物为各向同性的无定形结构,聚乙烯和碳纳米管通过较强的范德华作用结合在一起,在...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碳纳米管/聚乙烯复合物的结构、热力学和力学特性,分析其随模拟温度和碳纳米管填充率的变化。模拟结果表明,碳纳米管/聚乙烯复合物为各向同性的无定形结构,聚乙烯和碳纳米管通过较强的范德华作用结合在一起,在聚乙烯基体作用下,碳纳米管壁上的碳原子排列的周期性下降,出现弯曲和褶皱。从能量上看,填充率较高的复合物更加稳定。碳纳米管/聚乙烯复合物具有比聚乙烯体系更高的等容热容和与聚乙烯体系相反的负值热压力系数,热容随碳纳米管填充率的变化较小,但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减小,具有显著的温度效应;热压力系数随温度的变化较小,温度稳定性比聚乙烯更好,但随填充率增加而减小。碳纳米管/聚乙烯复合物的力学特性表现出各向同性材料的弹性常数张量,弹性模量和泊松比比纯聚乙烯体系高得多,并且都随温度的升高和碳纳米管含量的降低而减小,说明加入碳纳米管可显著改善聚乙烯的力学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聚合物纳米复合物 聚乙烯 碳纳米管 热压力系数
原文传递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及其应用展望 被引量:8
10
作者 姜利祥 何世禹 +1 位作者 陈平 盛磊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共7页
介绍了纳米粒子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等特性,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概念和结构性能;综述了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几种常用制备方法;总结了由于纳米粒子的存在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在力学、光、电、磁等方面呈现出常规材... 介绍了纳米粒子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等特性,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概念和结构性能;综述了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几种常用制备方法;总结了由于纳米粒子的存在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在力学、光、电、磁等方面呈现出常规材料不具备的特性,并结合其特性展望了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纳米复合材料 制备 材料性能 应用前景
下载PDF
聚酰亚胺/铜纳米颗粒复合物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孙伟峰 王暄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358-366,共9页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对聚酰亚胺/铜纳米颗粒复合物的形态结构、热力学性质、力学特性进行计算,分析其随模拟温度和纳米颗粒尺寸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聚酰亚胺/铜纳米颗粒复合物为各向同性的无定形态结构,铜纳米颗粒与聚酰亚胺基体之...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对聚酰亚胺/铜纳米颗粒复合物的形态结构、热力学性质、力学特性进行计算,分析其随模拟温度和纳米颗粒尺寸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聚酰亚胺/铜纳米颗粒复合物为各向同性的无定形态结构,铜纳米颗粒与聚酰亚胺基体之间通过较强的范德华作用结合在一起使结构更加稳定,铜纳米颗粒表面多个原子层呈现无定形状态,在铜颗粒和聚酰亚胺基体之间形成界面层,界面区域随颗粒尺寸和温度的增加分别减小和增加.聚酰亚胺/铜纳米颗粒复合物的等容热容随着颗粒尺寸增大而明显增高,随温度变化比聚酰亚胺体系更为缓慢,在较低温度下较小颗粒尺寸复合物的热容比聚酰亚胺体系更低.聚酰亚胺/铜纳米颗粒复合物的热压力系数随颗粒尺寸增加而显著增大,比聚酰亚胺体系的热压力系数更小,且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程度要小得多.聚酰亚胺/铜纳米颗粒复合物的热力学性质表现出明显的尺度效应,温度稳定性明显高于聚酰亚胺体系.聚酰亚胺/铜纳米颗粒复合物的力学特性表现出各向同性材料的弹性常数张量,具有比聚酰亚胺体系更低的杨氏模量和泊松比,随温度升高分别减小和增大,与聚酰亚胺体系随温度的变化趋势相反,且杨氏模量的温度稳定性显著提高,同时泊松比随纳米颗粒尺寸增大而减小,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加入铜纳米颗粒形成复合物可获得与聚酰亚胺体系显著不同的力学新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聚合物纳米复合物 聚酰亚胺 纳米颗粒
原文传递
Some basic aspects of polymer nanocomposites: A critical review 被引量:8
12
作者 Shaoyun Fu Zheng Sun +2 位作者 Pei Huang Yuanqing Li Ning Hu 《Nano Materials Science》 CAS 2019年第1期2-30,共29页
Polymer nanocomposit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for about three decades. To get deep insights into the modifying effects of various nanofillers on mechan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polymer nanocomposites, the three ... Polymer nanocomposit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for about three decades. To get deep insights into the modifying effects of various nanofillers on mechan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polymer nanocomposites, the three basic aspects of processing, characterization and properties are critically reviewed in this paper. Nanofiller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major types of two-dimensional (2D) layered, one-dimensional (1D) fibrous and zerodimensional (0D) spherical ones and this review thus discusses in detail the processing, characterization and properties of the three types of polymer nanocomposites. It starts with an introduction of various nanoscale fillers such as two-dimensional (2D) nano-clay, graphene and MXene, one dimensional (1D) carbon nanofibers and nanotubes, zero dimensional (0D) silica nanoparticles and ZnO quantum dots as well as nanofiller-polymer interfaces. The processing of these polymer nanocomposites using different methods and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nanofillers and polymer nanocomposites using various techniques are described. Finally, the mechan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se polymer nanocomposites are discussed by considering the effects of nanofiller type, dispersion and contents;also, interface properties show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olymer nanocomposites and are discussed in some deta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mer nanocomposite NANOFILLER Processing Characterization Mechan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下载PDF
金属纳米粒子在聚合物中的磁致排列──实验及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邦文 谢长生 +2 位作者 胡军辉 王辉虎 桂阳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131-2134,共4页
用磁场控制碳包镍纳米颗粒在环氧树脂中的排列, 制备了具有优异电学性能的一维有序的纳米复合材料. 在添加质量分数为3%~10%的镍纳米颗粒时, 导电率提高了3个数量级, 介电常数增大了2~3倍. 对纳米颗粒的磁致排列进行了分子模拟, 结果... 用磁场控制碳包镍纳米颗粒在环氧树脂中的排列, 制备了具有优异电学性能的一维有序的纳米复合材料. 在添加质量分数为3%~10%的镍纳米颗粒时, 导电率提高了3个数量级, 介电常数增大了2~3倍. 对纳米颗粒的磁致排列进行了分子模拟, 结果表明, 偶极强相互作用是导致纳米粒子排列的主要原因, 排列过程经历了聚合、成链和粗化等阶段, 成链的时间尺度在秒数量级. 模拟结构与实验观察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纳米颗粒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磁场 排列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乳液法制备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小燕 孙争光 黄世强 《胶体与聚合物》 2004年第2期27-30,共4页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采用微乳液聚合、常规乳液聚合、种子乳液聚合 ,核壳乳液聚合、辐射乳液聚合、可聚合的乳化剂和聚合物乳化剂聚合等多种乳液聚合法制备聚合物纳米材料所作的研究工作。
关键词 乳液法 制备方法 纳米复合材料 乳化剂 纳米材料 聚合物
下载PDF
EFFECT OF POLYANILINE AS A SURFACE MODIFIER OF TiO_2 NANO-PARTICLES ON THE PROPERTIES OF POLYVINYL CHLORIDE/TiO_2 NANOCOMPOSITES 被引量:6
15
作者 Ali Olad Sepideh Behboudi Ali Akbar Entezami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3期481-494,共14页
Surface of TiO2 nanoparticles was modified with the in situ chemical oxidative polymerization of aniline. Polyaniline modified TiO2 nanoparticles (PANI-TiO2) were characterized with the FT-IR, XRD, SEM and TEM techn... Surface of TiO2 nanoparticles was modified with the in situ chemical oxidative polymerization of aniline. Polyaniline modified TiO2 nanoparticles (PANI-TiO2) were characterized with the FT-IR, XRD, SEM and TEM techniques. Results confirmed that PANI was grafted successfully on the surface of TiO2 nanoparticles, therefore agglomeration of nanoparticles decreased dramatically. Polyvinyl chloride nanocomposites filled with 1 wt%-5 wt% of PANI-TiO2 and TiO2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via the solution blending method. PVC nanocomposites were analyzed with FT-IR, XRD, SEM, TG/DTA, DSC and tensile test techniques. Effect of PANI as surface modifier of nanoparticles was discussed according to the final properties of PVC nanocomposites.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deposition of PANI on the surface of TiO2 nanoparticles improved the interfacial adhesion between the constituents of nanocomposites, which resulted in better dispersion of nanoparticles in the PVC matrix. Also PVC/PANI-TiO2 nanocomposites showed higher thennal resistance, tensile strength and Young's modulus compared to those of unfilled PVC and PVC/TiO2 nanocompo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mer nanocomposite Polyvinyl chloride POLYANILINE TiO2 nano-additive Surface modification.
原文传递
聚合物固体粉碎过程中力化学效应的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卢灿辉 王琪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1-15,共5页
综述了聚合物固体粉碎过程中产生的力化学效应在不相容聚合物混合物增容、高分子树脂的自增塑、粘度不匹配聚合物体系的有效混合、高分子废弃物循环回收利用等方面的应用。聚合物粉碎过程产生的力化学效应的应用是设计和控制聚合物微观... 综述了聚合物固体粉碎过程中产生的力化学效应在不相容聚合物混合物增容、高分子树脂的自增塑、粘度不匹配聚合物体系的有效混合、高分子废弃物循环回收利用等方面的应用。聚合物粉碎过程产生的力化学效应的应用是设计和控制聚合物微观形态结构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和纳米复合材料的颇具前景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化学效应 粉碎 自增容 微观结构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 固体粉碎
下载PDF
纳米SiO_2/低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的陷阱特性与电击穿机制 被引量:6
17
作者 高俊国 赵贺 +2 位作者 李霞 郭宁 张晓虹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01-810,共10页
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聚合物基体,通过熔融共混的方式填充不同粒径的纳米SiO_2无机颗粒,制备纳米SiO_2/LDPE复合材料,研究提高聚乙烯电绝缘性能的纳米改性方法和机制。利用SEM表征纳米SiO_2在LDPE基体中的微观形态和分散程度,采用DSC... 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聚合物基体,通过熔融共混的方式填充不同粒径的纳米SiO_2无机颗粒,制备纳米SiO_2/LDPE复合材料,研究提高聚乙烯电绝缘性能的纳米改性方法和机制。利用SEM表征纳米SiO_2在LDPE基体中的微观形态和分散程度,采用DSC和偏光显微镜(PLM)分析纳米SiO_2对LDPE基体结晶度和结晶形态的影响,通过热刺激电流法(TSC)分析纳米SiO_2/LDPE复合材料的陷阱密度和陷阱能级,并结合电击穿的Weibull分布研究纳米复合材料的击穿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纳米SiO_2填充可以改变复合材料结晶度,进而增加LDPE基体本征结构缺陷和陷阱密度,同时填充纳米SiO_2颗粒可引入比LDPE基体本征陷阱更深的陷阱能级,纳米SiO_2填充颗粒引入的陷阱能级深度随着复合材料结晶度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填充浓度3wt%时可最有效地通过俘获载流子而抑制电击穿过程,纳米SiO_2/LDPE复合材料的击穿场强达到最高值。与60nm SiO_2颗粒相比,30nm SiO_2填充颗粒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界面电极化导致更高的介电常数,更高密度的纳米界面深陷阱态对于提高电击穿场强更有效。当填充浓度为5wt%时,纳米颗粒的团聚作用导致纳米复合材料的击穿强度降低。基于电双层理论提出了电子捕捉模型和界面结构模型,合理阐释了纳米SiO_2/LDPE复合材料的微观陷阱特性及宏观电击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界面模型 陷阱特性 介电特性 电击穿 WEIBULL分布
原文传递
尼龙12/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粉末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6
18
作者 谭支林 汪艳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3-97,共5页
在高分子材料中引入纳米填料制备选择性激光烧结(SLS)复合粉末能够有效增强烧结件的性能。通过改进的Hummers方法辅以超声剥离制备氧化石墨烯(GO),通过溶剂沉淀法制备尼龙12/氧化石墨烯(PA12/GO)纳米复合粉末。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在高分子材料中引入纳米填料制备选择性激光烧结(SLS)复合粉末能够有效增强烧结件的性能。通过改进的Hummers方法辅以超声剥离制备氧化石墨烯(GO),通过溶剂沉淀法制备尼龙12/氧化石墨烯(PA12/GO)纳米复合粉末。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材料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复合粉末的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GO能均匀分散在PA12基体中,PA12/GO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弹性模量、维卡软化温度分别提高了18.9%,8.3%,5.4%,6.8%,热失重曲线显示当温度为450℃时,PA12/GO质量保持率为85.25%,而纯PA12仅为65.17%。PA12/GO纳米复合粉末为选择性激光烧结提供了一种性能良好的粉末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12 氧化石墨烯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 选择性激光烧结
下载PDF
石墨纳米片/聚乙烯复合物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5
19
作者 高俊国 孙伟峰 +2 位作者 李明 房权生 张晓虹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274-2285,共12页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对石墨纳米片(GNP)/聚乙烯(PE)复合物的结构、力学和气体输运性质进行计算研究,分析其随模拟温度和GNP填充量的变化规律,探讨纳米界面形成、复合机制及结构与特性的关系。GNP/PE复合物呈现二维结构,GNP趋向于平面取...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对石墨纳米片(GNP)/聚乙烯(PE)复合物的结构、力学和气体输运性质进行计算研究,分析其随模拟温度和GNP填充量的变化规律,探讨纳米界面形成、复合机制及结构与特性的关系。GNP/PE复合物呈现二维结构,GNP趋向于平面取向排列并通过范德华力和纳米石墨片层表面上的碳氢-π键使周围几个原子尺度内的PE分子固化为有序原子层,而PE基体仍然为各向同性的无定形结构。GNP/PE界面上纳米复合作用使体系能量降低,与PE体系相比,GNP/PE的杨氏模量和泊松比分别显著增高和降低。GNP平面取向导致GNP/PE的力学特性表现出二维各向异性的弹性常数张量,在石墨纳米片层平面方向上的杨氏模量明显增高,并且随温度的降低和GNP填充量的提高而增大,填充GNP有效改善了GNP/PE的力学性质。GNP/PE复合物的气体输运性质明显受到填充GNP的气体阻隔和取向的影响并且对3种气体渗透没有明显的选择性。GNP与基体的纳米复合导致N_2、O_2和CO_2的分子输运呈现二维各向异性,随着石墨纳米颗粒填充量的增加,取向GNP层面方向的扩散系数比垂直方向高5~8倍,可用于气体分子屏障与渗流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聚合物纳米复合物 石墨纳米片 聚乙烯 气体输运
原文传递
聚酰亚胺/钽铌酸钾纳米颗粒复合材料结构与机械性能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5
20
作者 林家齐 李晓康 +4 位作者 杨文龙 孙洪国 谢志滨 修翰江 雷清泉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39-346,共8页
利用多尺度建模方法构建了聚酰亚胺/钽铌酸钾纳米颗粒复合物模型,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不同尺寸钽铌酸钾纳米颗粒(5.5,8.0,9.4,10.5,11.5)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弹性模量和相互作用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计算纳米颗粒表面原子键能和单... 利用多尺度建模方法构建了聚酰亚胺/钽铌酸钾纳米颗粒复合物模型,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不同尺寸钽铌酸钾纳米颗粒(5.5,8.0,9.4,10.5,11.5)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弹性模量和相互作用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计算纳米颗粒表面原子键能和单位表面积原子数目探究了复合物机械性能提高的内部机理.聚酰亚胺和聚酰亚胺/钽铌酸钾复合材料的杨氏模量分别为2.91和3.17 GPa,泊松比分别为0.37和0.35,钽铌酸钾纳米颗粒的引入可以显著改善聚酰亚胺的机械性能.纳米颗粒表面原子的键能为8.62—54.37 k J·mol-1,表明颗粒与基体主要通过范德华力作用结合且有氢键存在.计算结果表明,相同掺杂比例下,纳米颗粒尺寸越小,纳米颗粒表面原子数目越大,颗粒与基体作用更强,杨氏模量的提高幅度越大,尺寸效应越显著.因此,掺杂小尺寸纳米颗粒是提高聚酰亚胺机械性能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聚酰亚胺 钽铌酸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