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lectrode Modifications f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Electrochemical Cells
1
作者 Z Y Zhong Y D Jiang W Z Li X Yang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A03期600-602,共3页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modification methods on the surface properties of indium-tin-oxide (ITO) electrodes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surements of chemical composition,surface roughness,sheet resistance,contact angl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modification methods on the surface properties of indium-tin-oxide (ITO) electrodes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surements of chemical composition,surface roughness,sheet resistance,contact angle and surface free energy.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oxygen plasma treatment more effectively optimizes the surface properties of ITO electrodes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treatments.Furthermore,the polymer light-emitting electrochemical cells (PLECs) with the differently treated ITO substrates as device electrodes were fabricated and characterized.It is found that oxygen plasma treatment on the ITO electrode enhances injection current,luminance and efficiency,thereby improves the devi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LE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luminescene polymer light-emitting electrochemical cells electrode modifications device performance
下载PDF
从导电聚吡咯到共轭聚合物光伏材料——我在中科院化学所30年共轭高分子研究历程
2
作者 李永舫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26,共17页
本文简要回顾了本人在中科院化学所30年的研究历程,重点介绍了在共轭高分子(包括导电聚吡咯电化学、聚合物发光电化学池(LEC)和共轭聚合物给体光伏材料)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导电聚吡咯电化学方面,对导电聚吡咯的电化学制备和电化学性质... 本文简要回顾了本人在中科院化学所30年的研究历程,重点介绍了在共轭高分子(包括导电聚吡咯电化学、聚合物发光电化学池(LEC)和共轭聚合物给体光伏材料)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导电聚吡咯电化学方面,对导电聚吡咯的电化学制备和电化学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阐明了各种电化学聚合条件对制备的导电聚吡咯电导和力学强度等的影响,发现电解液溶剂给电子性(Donor number)对吡咯电化学聚合制备的导电聚吡咯电导的影响:溶剂Donor number越小制备的导电聚吡咯电导越高;使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添加剂在水溶液中制备出表面非常光滑和高力学强度的导电聚吡咯薄膜;对于吡咯电化学聚合提出了电解液阴离子参与的阳离子自由基聚合机理,并推到出吡咯电化学聚合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发现在NaNO3水溶液中电化学聚合制备的导电聚吡咯除存在主链氧化、对阴离子掺杂结构外,还存在质子酸掺杂结构;阐明了导电聚吡咯在水溶液中电化学还原和再氧化的机理及其电化学过程的可逆性和稳定性,以及导电聚吡咯在有机电解液中特殊的第一次还原和再氧化的机理。在LEC方面,通过交流阻抗法确认了LEC的电化学掺杂机理和p-i-n结构,合成了多种适用于LEC的主链带离子导电单元的兼具离子导电性的发光嵌段共聚物,避免了LEC活性层中存在的发光聚合物和离子导电聚合物的分相问题;使用离子液体作为电解质制备了室温准冷冻p-i-n结LEC,改善了LEC的电致发光性能。在共轭聚合物给体光伏材料方面,我们提出了通过共轭侧链来拓宽聚合物吸收和提高空穴迁移率的分子设计思想,设计和合成了一系列带共轭侧链的二维共轭聚噻吩衍生物以及基于二噻吩取代苯并二噻吩的窄带隙高效二维共轭聚合物给体光伏材料。我们使用烷硫基取代进一步降低了这类二维共轭聚合物的HOMO能级从而进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高分子 导电聚吡咯 电化学聚合 聚合物发光电化学池 共轭聚合物光伏材料
原文传递
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丁黎明 董绍俊 汪尔康 《电化学》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49-361,共13页
评述了高分子固体电解质(SPE)的形成、分类、应用及离子传输机理的研究,并结合有关SPE新材料制备、PEO/盐络合物晶体结构全测定、离子传输机理探索及电化学器件应用等方面的最新报道对SPE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全文引... 评述了高分子固体电解质(SPE)的形成、分类、应用及离子传输机理的研究,并结合有关SPE新材料制备、PEO/盐络合物晶体结构全测定、离子传输机理探索及电化学器件应用等方面的最新报道对SPE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全文引用84篇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 固体电解质 离子导电聚合物 SPE
下载PDF
聚合物发光电化学池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驰 刘治田 +1 位作者 沈陟 刘菁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59-1367,共9页
聚合物发光电化学池(polymer light-emitting electrochemical cell,PLEC)作为一种新型的聚合物发光二极管(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PLED),它的本质特征是在PLED活性层掺杂电解质以提高活性层载流子传输能力,由于其具有对电极金... 聚合物发光电化学池(polymer light-emitting electrochemical cell,PLEC)作为一种新型的聚合物发光二极管(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PLED),它的本质特征是在PLED活性层掺杂电解质以提高活性层载流子传输能力,由于其具有对电极金属功函数不敏感和量子效率高等诸多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活性层配方的改良、电极金属及基板的表面处理、相容性的改善、固定p-n结的实现和引入热处理手段等方面综述了近几年PLEC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当前PLEC在电致发光领域面临的问题,并对PLEC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发光电化学池 聚合物发光二级管 电致发光 电化学掺杂
原文传递
掺杂DCJTB聚合物电化学池(LEC)的发光性质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扬舟 滕枫 +1 位作者 雷月清 侯延冰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25-428,共4页
通过在聚合物电化学池(LEC)发光器件的发光材料MEH-PPV中掺杂红光染料DCJTB,对LEC器件的发光性质进行研究。基于器件结构为ITO/MEH-PPV+PEO+LiCF3 SO3/Al的薄膜LEC器件,其电致发光峰在570nm左右,通过在MEH-PPV与PEO的混合膜中... 通过在聚合物电化学池(LEC)发光器件的发光材料MEH-PPV中掺杂红光染料DCJTB,对LEC器件的发光性质进行研究。基于器件结构为ITO/MEH-PPV+PEO+LiCF3 SO3/Al的薄膜LEC器件,其电致发光峰在570nm左右,通过在MEH-PPV与PEO的混合膜中掺杂不同比例的红光染料DCJTB,随着掺杂比例的增加,器件的发光峰由570nm向红光波段移动,通过控制DCJTB的掺杂比例制备了发光峰在570-650nm连续变化的LEC电致发光器件。对其分析认为从LEC主体发光聚合物MEH-PPV到染料DCJTB间发生了良好的能量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发光电化学池 MEH-PPV 红光染料DCJTB 掺杂 能量传递
下载PDF
基于嵌段共聚物的发蓝绿光聚合物发光电池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清江 杨春和 +1 位作者 何谷峰 李永舫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35-439,共5页
基于一种嵌段共聚物DMSN TEO制备出了发蓝绿光的聚合物发光电池 (LEC) ,并对其光谱性质、电致发光特性和界面性质进行了表征。LEC结构为ITO/DMSN TEO +PEO(LiCF3 SO3 ) /Al,起亮电压为 2 5V ,最大电致发光效率为 4 2cd/A ,最大流明效... 基于一种嵌段共聚物DMSN TEO制备出了发蓝绿光的聚合物发光电池 (LEC) ,并对其光谱性质、电致发光特性和界面性质进行了表征。LEC结构为ITO/DMSN TEO +PEO(LiCF3 SO3 ) /Al,起亮电压为 2 5V ,最大电致发光效率为 4 2cd/A ,最大流明效率 4 7lm/W ,响应时间小于 5s。交流阻抗谱研究这种LEC的界面性质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表征 嵌段共聚物 电致发光 聚合物发光电池 绿色 光谱性质 蓝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