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φ25mmPDC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 被引量:3
1
作者 邓福铭 李文铸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915-920,共6页
通过SEM、Raman光谱、XRD在PDC样品横断面上测试了PDC材料的组成和结构;通过EDX、EDW在PDC样品纵断面上测试了PDC界面结构及粘结元素Co、W的分布;通过剪切和淬火压溃试验测试了PDC界面结合强度和... 通过SEM、Raman光谱、XRD在PDC样品横断面上测试了PDC材料的组成和结构;通过EDX、EDW在PDC样品纵断面上测试了PDC界面结构及粘结元素Co、W的分布;通过剪切和淬火压溃试验测试了PDC界面结合强度和界面耐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φ25mmPDC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σb1160MPa;界面结合强度τ2.67GPa ;耐热温度742℃;平均磨耗比 Q为12.3×104;其中心点相对边缘点的耐磨性降幅为1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晶金刚石 复合材料 烧结 PDC 超硬材料 组成 结构 性能
下载PDF
Effect of tungsten carbide particles o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u alloy composite bit matrix
2
作者 Ding-qian Dong Feng-yuan He +5 位作者 Xin-hui Chen Hui Li Kai-hua Shi Hui-wen Xiong Xin Xiang Li Zhang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519-530,共12页
Copper alloy composite bit matrix was prepared by pressureless vacuum infiltration,using at least one of the three kinds of tungsten carbide particles,for example,irregular cast tungsten carbide,monocrystalline tungst... Copper alloy composite bit matrix was prepared by pressureless vacuum infiltration,using at least one of the three kinds of tungsten carbide particles,for example,irregular cast tungsten carbide,monocrystalline tungsten carbide and sintered reduced tungsten carbide particles.The effects of powder particle morphology,particle size and mass fraction of tungsten carbide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pper alloy composite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X-ray diffraction and abrasive wear test in detail.The results show that tungsten carbide morphology and particle size have obvious effects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pper alloy composites.Cast tungsten carbide partially dissolved in the copper alloy binding phase,and layers of Cu_(0.3)W_(0.5)Ni_(0.1)Mn_(0.1)C phase with a thickness of around 8–15μm were formed on the edge of the cast tungsten carbide.When 45%irregular crushed fine cast tungsten carbide and 15%monocrystalline cast tungsten carbide were used as the skeleton,satisfactory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of the reinforced copper alloy composite bit matrix was obtained,with the bending strength,impact toughness and hardness reaching 1048 MPa,4.95 J/cm^(2) and 43.6 HRC,respectively.The main wear mechanism was that the tungsten carbide particles firstly protruded from the friction surface after the copper alloy matrix was worn,and then peeled off from the matrix when further wear occur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crystalline diamond compact Pressureless vacuum infiltration Copper alloy composite bit matrix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Abrasive wear behavior
原文传递
Influence of coating material on laser damage threshold of TiO_2 films 被引量:1
3
作者 姚建可 范正修 +1 位作者 贺洪波 邵建达 《Chinese Optics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9期556-558,共3页
The optical property, structure, surface properties (roughness and defect density) and laser-induced damage threshold (LIDT) of TiO2 films deposited by electronic beam (EB) evaporation of TiO2 (rutile), TiO2 ... The optical property, structure, surface properties (roughness and defect density) and laser-induced damage threshold (LIDT) of TiO2 films deposited by electronic beam (EB) evaporation of TiO2 (rutile), TiO2 (anatase) and TiO2 + Ta205 composite materials are comparatively studied. All films show the polycrystalline anatase TiO2 structure. The loose sintering state and phase transformation during evaporating TiO2 anatase slice lead to the high surface defect density, roughness and extinction coefficient, and low LIDT of films. The TiO2 + Ta205 composite films have the lowest extinction coefficient and the highest LIDT among all samples investigated. Guidance of selecting materials for high LIDT laser mirrors is giv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 films Composite materials Electron beams EVAPORATION Laser damage Optical films Optical properties Phase transition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s Sintering Structural properties Surface defects Surface properties Surface roughness Thin films
原文传递
典型PD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邓福铭 陈启武 黄培云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64-67,72,共5页
对国内外典型PDC复合材料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和相结构及其成分的分析测试,结合前人对该材料宏观性能的研究结果,研究了PD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
关键词 聚晶金刚石 PCD 复合材料 界面 硬质合金 PDC
下载PDF
高温共烧多晶YIG-介质陶瓷复合基片的制备与特性 被引量:2
5
作者 杨菲 牛奔奔 《磁性材料及器件》 CAS 2018年第3期44-46,共3页
采用普通陶瓷工艺分别制备多晶YIG材料及介质陶瓷材料,然后将两者压制成复合生坯后经1420℃以上高温烧结,得到两种材料的共烧复合基片。实验结果表明,适当延长保温时间可以改善复合基片中心YIG的铁磁共振线宽;对复合生坯进行冷等静压处... 采用普通陶瓷工艺分别制备多晶YIG材料及介质陶瓷材料,然后将两者压制成复合生坯后经1420℃以上高温烧结,得到两种材料的共烧复合基片。实验结果表明,适当延长保温时间可以改善复合基片中心YIG的铁磁共振线宽;对复合生坯进行冷等静压处理可以有效改善复合基片中心铁氧体材料的线宽;通过调整复合生坯的成型方式,可以显著减小介质陶瓷与多晶YIG间的共烧反应区域,并且使复合基片中心铁氧体的线宽得到一定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晶YIG 介质陶瓷 高温共烧 复合基片 铁磁共振线宽
下载PDF
对复合片生长型结构的理解与认识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德新 卢炳秀 《超硬材料工程》 CAS 2009年第1期24-27,共4页
提出了国内与国外复合片产品的差距在于结构不同,并界定了复合片生长结构的标准。认定复合片生长程度不同,其结构有差异,结构决定性能,因此性能也有不同。
关键词 超硬材料 复合片 生长型结构 金相试样
下载PDF
聚晶金刚石复合体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1
7
作者 林双平 郑梅 +3 位作者 李春元 裴悦凯 张子琛 张岩 《超硬材料工程》 CAS 2013年第5期37-41,共5页
聚晶金刚石复合体由于具有金刚石聚晶层极高的耐磨性和硬质合金的抗冲击韧性,因而广泛地应用于石油、地质、煤田的开采钻探及机械加工的多个领域中。文章主要介绍了聚晶金刚石复合体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以期为国内... 聚晶金刚石复合体由于具有金刚石聚晶层极高的耐磨性和硬质合金的抗冲击韧性,因而广泛地应用于石油、地质、煤田的开采钻探及机械加工的多个领域中。文章主要介绍了聚晶金刚石复合体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以期为国内PDC复合体的良性发展提供必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晶金刚石 问题 综述 发展
下载PDF
PCD刀具切削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时刀具磨损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黄劭楠 周明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9,共4页
通过高颗粒含量铝基复合材料切削加工时PCD刀具的磨损试验,研究了切削该种材料时PCD刀具的磨损形态及磨损机理。刀具磨损区微观形貌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PCD刀具的磨损形态主要表现为前刀面磨损和后刀面磨损,造成刀具磨损的主要原因是磨... 通过高颗粒含量铝基复合材料切削加工时PCD刀具的磨损试验,研究了切削该种材料时PCD刀具的磨损形态及磨损机理。刀具磨损区微观形貌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PCD刀具的磨损形态主要表现为前刀面磨损和后刀面磨损,造成刀具磨损的主要原因是磨料磨损和粘结磨损。采用超声波振动切削技术可减小刀具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晶金刚石刀具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刀具磨损 车削
下载PDF
φ25mm PDC复合材料的均匀烧结 被引量:4
9
作者 邓福铭 李文铸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57-762,共6页
通过国产六面顶设备高压高温腔体组装结构研究,提出了大腔体烧结PDC材料存在的问题及有关对策.不同腔体组装结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Ⅲ号腔体组装结构烧结PDC材料的平均磨耗比 Q为 12.3×104,其中心点相对... 通过国产六面顶设备高压高温腔体组装结构研究,提出了大腔体烧结PDC材料存在的问题及有关对策.不同腔体组装结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Ⅲ号腔体组装结构烧结PDC材料的平均磨耗比 Q为 12.3×104,其中心点相对边缘点耐磨性降幅仅为 19.2%,可实现φ25mm PDC材料的均匀烧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晶金刚石复合片 烧结 组装 PDC复合材料
下载PDF
多晶硅硬密封球阀的最新设计特点 被引量:1
10
作者 沈阳 周星彪 +3 位作者 沈忠贤 叶志强 张学乔 陈莉莉 《阀门》 2024年第5期539-543,共5页
随着多晶硅生产工艺改进实现提纯度高的分析与管线使用验证,总结多晶硅硬密封球阀的性能特点。与常规硬密封球阀相比,多晶硅硬密封球阀应具有防尘、高硬度、防腐的特点。密封面应采用结合强度高、敷熔后密封层硬度高且耐磨的材料。密封... 随着多晶硅生产工艺改进实现提纯度高的分析与管线使用验证,总结多晶硅硬密封球阀的性能特点。与常规硬密封球阀相比,多晶硅硬密封球阀应具有防尘、高硬度、防腐的特点。密封面应采用结合强度高、敷熔后密封层硬度高且耐磨的材料。密封面应具有自清洁与自研磨性能,球体需有引流性能,可减轻阀门启闭力扭矩,并且可以预防阀腔硅粉堆积导致阀门卡死,阀体与阀座都需要设计有效的防尘功能来确保阀座运动有效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晶硅硬密封球阀 复合硬质合金 防尘功能 自清洁与自研磨功能
下载PDF
WSP多晶催化复合膜对重金属废水的电还原强化处理性能
11
作者 王红波 龙娟 +4 位作者 姜全英 宋钰莹 马晓洁 孙璇 高常飞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2024年第1期107-117,共11页
采用氧化石墨烯(GO)、铁粉(Fe-Fe_(3)O_(4))和二氧化铅(PbO_(2))制备合成多晶催化剂,利用水溶性纸(WSP)辅助催化剂负载导电基表面,通过相转化法制备具有高催化活性和高电导性的WSP多晶催化复合膜,并将其用作微生物燃料电池-膜生物反应... 采用氧化石墨烯(GO)、铁粉(Fe-Fe_(3)O_(4))和二氧化铅(PbO_(2))制备合成多晶催化剂,利用水溶性纸(WSP)辅助催化剂负载导电基表面,通过相转化法制备具有高催化活性和高电导性的WSP多晶催化复合膜,并将其用作微生物燃料电池-膜生物反应器耦合系统(MFC-MBR)阴极电极膜,开展含铜/镍重金属废水电还原强化处理性能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对照组,WSP多晶催化复合膜具有低还原电位及低欧姆电阻特性(还原电位和内阻仅为0.12 V和1.38Ω);形态学表征证实,膜面负载催化剂均匀,高活性催化界面有利于重金属电还原过程。WSP多晶催化复合膜辅助MFC-MBR系统开展废水处理,Cu(Ⅱ)去除效率高于90%,Ni(Ⅱ)去除率在99%以上;铜镍混合废水中Cu(Ⅱ)、Ni(Ⅱ)同步去除率分别达到97.63%、93.18%。本研究表明,采用WSP多晶催化复合膜辅助MFC-MBR耦合系统处理重金属废水,可实现重金属电还原强化脱除,具有高效率低运行成本优势,工程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膜生物反应器 生物电化学 多晶催化复合膜 电还原 废水处理
下载PDF
PDC钻头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维 高德利 《前瞻科技》 2023年第2期168-178,共11页
经过50多年的高速发展,聚晶金刚石复合片(Polycrystalline Diamond Compact,PDC)钻头的设计制造技术日臻成熟,现已成为全球油气钻探工程不可或缺的核心破岩工具。当前,中国油气勘探开发正加快向纵深发展,岩石致密难钻已成为深层超深层... 经过50多年的高速发展,聚晶金刚石复合片(Polycrystalline Diamond Compact,PDC)钻头的设计制造技术日臻成熟,现已成为全球油气钻探工程不可或缺的核心破岩工具。当前,中国油气勘探开发正加快向纵深发展,岩石致密难钻已成为深层超深层钻井工程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对长寿命高效破岩PDC钻头的依赖程度日益上升。但是,国内外PDC钻头技术的发展速度已经趋缓,似乎进入了“瓶颈”阶段,尚未出现颠覆性技术创新。国内外现有钻头产品还无法满足万米深地的钻进需求,亟需研发高效破岩新材料新技术。文章重点梳理了PDC钻头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归纳了国产钻头存在的短板问题,分析了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钻头 聚晶金刚石复合片 异形齿 钻头复合构型设计 新一代超硬破岩材料
原文传递
圆弧锯形仿生PDC齿的破岩机理及钻头钻进分析
13
作者 吴泽兵 袁若飞 +3 位作者 张文溪 刘家乐 胡诗尧 姜雯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0280-10286,共7页
为进一步提升聚晶金刚石复合片(polycrystalline diamond composite, PDC)钻头在深部硬地层的钻井性能,抑制黏滞滑动现象的发生,以鼹鼠爪趾为原型,在仿生相似原理和锯形齿结构基础上提出一种圆弧锯形仿生齿。基于弹塑性力学和有限元非... 为进一步提升聚晶金刚石复合片(polycrystalline diamond composite, PDC)钻头在深部硬地层的钻井性能,抑制黏滞滑动现象的发生,以鼹鼠爪趾为原型,在仿生相似原理和锯形齿结构基础上提出一种圆弧锯形仿生齿。基于弹塑性力学和有限元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切削齿、钻头破岩的仿真模型,对比锯形齿与圆弧锯形齿的破岩过程,并对比了布置两种齿形钻头的整体钻进过程。结果表明:圆弧锯形齿破碎岩石主要以犁削和铲削为主,能够将载荷集中一点,更容易达到岩石的屈服极限,同时使岩石受拉应力更容易破碎,相比锯形齿所受切削力减小15.8%,效率更高。使用圆弧锯形仿生PDC齿的钻头破岩量更大,进尺提升明显,所受扭矩更小,能有效解决钻头的黏滞滑动。研究结果对国内高性能钻头的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晶金刚石复合片(PDC)钻头 仿生 仿真 有限元 破岩
下载PDF
聚晶复合片的钴管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海芳 黄凯 《超硬材料工程》 CAS 2019年第6期33-39,共7页
首次提出了"钴管理"这个新概念,使聚晶复合片的设计、生产、加工、使用及报废等过程的理解能够系统化。钴是PDC合成过程中一种关键的元素,起着润湿、传压、溶解、再析晶的作用,其对D-D键的形成和生长,乃至合成后期残余应力的... 首次提出了"钴管理"这个新概念,使聚晶复合片的设计、生产、加工、使用及报废等过程的理解能够系统化。钴是PDC合成过程中一种关键的元素,起着润湿、传压、溶解、再析晶的作用,其对D-D键的形成和生长,乃至合成后期残余应力的再分布,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在PDC产品的使用过程中,其诸种破坏形式的形成,从根本上而言也绝离不开钴的作用(热膨胀、热催化、热氧化)。可见,无论一个PDC的"生"或者"死",都跟钴的作用是密切相关的。循着这条思路,我们对国内外该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期更好地理解钴在PDC设计制作乃至使用过程中的具体行为特征和作用机制,从而为生产和应用的调优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管理 催化 热膨胀 聚晶复合片 耐磨性
下载PDF
多晶氧化物薄膜及复合膜系应力模型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静平 方明 +3 位作者 贺洪波 邵建达 范正修 李朝阳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93-297,共5页
基于膜层结构的弛豫现象,建立了一个多晶膜的应力演化模型,并通过线性组合给出了复合膜的生长应力模型。利用双光束基底曲率测量装置实时测量了电子束蒸发氧化铪、氧化硅多晶膜及其复合膜的应力演化过程,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拟合分析。
关键词 薄膜 应力模型 多晶膜 复合膜 应力演化
原文传递
聚晶立方氮化硼复合片的外圆磨削加工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东平 杨婷连 +1 位作者 郑超 张志军 《珠宝科技》 2003年第3期15-18,共4页
对聚晶立方氮化硼 (PCBN )复合片在无心磨床上进行外圆加工的夹具作了设计 ,对金刚石砂轮的修整方法进行了一些摸索 ;针对金刚石砂轮磨削聚晶立方氮化硼 (PCBN)复合片时出现的非正常现象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磨削 聚晶立方氮化硼复合片(PCBN) 加工 金刚石砂轮 夹具
下载PDF
金刚石复合片的微观分析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健琼 沈翔 +1 位作者 罗锡裕 况春江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6-69,73,共5页
本文对一种金刚石复合片抛光面和横断面的组织形貌、微区成分、相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抛光面金刚石生长连接明显,其钴含量低于横断面中含量,黏结相断续分布,有被腐蚀的孔穴,物相由金刚石相(fcc)、Co4C相(fcc)、α-Ti相(hcp)、... 本文对一种金刚石复合片抛光面和横断面的组织形貌、微区成分、相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抛光面金刚石生长连接明显,其钴含量低于横断面中含量,黏结相断续分布,有被腐蚀的孔穴,物相由金刚石相(fcc)、Co4C相(fcc)、α-Ti相(hcp)、β-Ti相(bcc)组成;横断面上,在0.5 mm厚金刚石层内,钴、钨质量分数分别是6%、3%左右,含量沿断面变化不明显;在1.0 mm厚硬质合金衬底层内,钴含量向靠近金刚石层下降约16%,修正后实际的碳质量分数比起始硬质合金中的碳质量分数增高2.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复合片 组织形貌 微区成分 相组成
下载PDF
金刚石复合片微观组织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延龙 刘一波 +3 位作者 徐燕军 柳成渊 尹翔 黄霞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1-74,78,共5页
采用SEM、EDX和XRD分析手段对一种高温高压合成的金刚石复合片(PDC)进行抛光面和纵切断口的显微形貌、元素能谱成分及物相组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抛光面上:金刚石颗粒连接紧密,黏结剂Co分布均匀呈断续的"网格"结构,其质... 采用SEM、EDX和XRD分析手段对一种高温高压合成的金刚石复合片(PDC)进行抛光面和纵切断口的显微形貌、元素能谱成分及物相组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抛光面上:金刚石颗粒连接紧密,黏结剂Co分布均匀呈断续的"网格"结构,其质量分数稍低于纵切断口面。②在纵切断口面上:结合界面处结合紧密,实质是Dia-Co-WC三相的结合;断口有解理断裂迹象,金刚石层有D-D键和D-M-D键连接;在2 mm厚的硬质合金基体内,沿轴向靠近结合界面,Co质量分数逐渐降低,相对下降约12%;在2 mm厚金刚石层内,沿径向由边缘到中心,Co质量分数逐渐降低,相对下降约25.6%。③金刚石层中物相由金刚石相(fcc)、CoCx相(fcc)、WC相、β-Co相及少量α-Ti相(hcp)、石墨相(hcp)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复合片 微观形貌 能谱成分 物相组成
下载PDF
微波多晶石榴石-尖晶石铁氧体复合基片制备及其宽带环行器应用仿真设计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飞 袁红兰 +2 位作者 杨菲 陈宁 冯涛 《磁性材料及器件》 CAS CSCD 2021年第4期27-32,共6页
采用普通陶瓷工艺制备了微波多晶石榴石和尖晶石铁氧体粉料,分别采用一体成型和分体成型嵌套方式制备了复合生坯。分析了两种成型方式共烧复合基片的微观形貌。一体成型时,内芯尖晶石生坯成型压力是正常成型压力110 MPa的80%~85%时,可... 采用普通陶瓷工艺制备了微波多晶石榴石和尖晶石铁氧体粉料,分别采用一体成型和分体成型嵌套方式制备了复合生坯。分析了两种成型方式共烧复合基片的微观形貌。一体成型时,内芯尖晶石生坯成型压力是正常成型压力110 MPa的80%~85%时,可有效避免复合基片内芯的微裂现象;分体成型时,分体成型生坯后再嵌套复合后进行等静压致密化,能有效避免两相复合处的微观裂纹、缝隙等缺陷。一体复合较分体复合基片有更好的质量,微观裂纹、缝隙缺陷少,但成型控制难度大,两种成型方式的共烧复合基片均存在两相互扩散过渡区域。并进行了石榴石-尖晶石复合基片与单一石榴石、尖晶石基片在三倍频程6~18 GHz超宽带微带环行器的应用仿真设计,仿真结果表明复合基片能有效拓展器件的带宽、降低插损,较单一基片在宽带环行器设计中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多晶石榴石 微波多晶尖晶石铁氧体 一体成型 分体成型 共烧复合基片 微带环行器 仿真设计
下载PDF
纳米Co添加量对PDC复合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志强 晏瑀琪 +1 位作者 李琴 袁媛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19,共6页
对不同配比的纳米Co含量PDC复合片进行了抗冲击性、耐磨性、热稳定性试验,并利用SEM电镜分析观察PDC复合片微观组织形貌,研究了纳米Co添加量对PDC复合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Co含量(体积分数)在1%~3%范围时,随Co含量增加,PDC... 对不同配比的纳米Co含量PDC复合片进行了抗冲击性、耐磨性、热稳定性试验,并利用SEM电镜分析观察PDC复合片微观组织形貌,研究了纳米Co添加量对PDC复合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Co含量(体积分数)在1%~3%范围时,随Co含量增加,PDC复合片抗冲击性直线上升,继续增加Co粉含量,其抗冲击性将迅速下降。Co粉含量在1%~5%范围时,PDC复合片耐磨性及热稳定性变化不明显,Co粉含量大于5%时,复合片耐磨性及热稳定性下降迅速。因此,纳米Co含量在3%~5%之间时,PDC复合片综合性能呈现最好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o PDC复合片 微观组织 性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