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β-榄香烯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博 袁子民 程岚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74-477,共4页
目的优化β-榄香烯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制备工艺。方法以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polybutylcyanoacrylate,PBCA)为载药材料,采用界面缩聚法,以包封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制备工艺。结果该工艺条件下制得的... 目的优化β-榄香烯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制备工艺。方法以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polybutylcyanoacrylate,PBCA)为载药材料,采用界面缩聚法,以包封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制备工艺。结果该工艺条件下制得的纳米粒,形态规整,无黏连,大小较为均匀,平均粒径254 nm,平均包封率90.17%。结论本实验优化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榄香烯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纳米粒 界面缩聚法 包封率
原文传递
HPLC法测定丝裂霉素C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中丝裂霉素C的含量 被引量:6
2
作者 杨西晓 陈建海 +1 位作者 郭丹 谢庆东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93-695,共3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丝裂霉素 C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MMC-PBCA-NP)中药物含量。方法:采用C_(18)柱(4.6 mm×150 mm,5 μm),以混合磷酸盐缓冲液-乙腈(85:15)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1),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3...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丝裂霉素 C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MMC-PBCA-NP)中药物含量。方法:采用C_(18)柱(4.6 mm×150 mm,5 μm),以混合磷酸盐缓冲液-乙腈(85:15)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1),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365 nm。结果:丝裂霉素 C(MMC)浓度在5~250 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n=6)为98.15%。结论:本法专属性强,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适用于 MMC-PBCA-NP 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霉素C(MMC)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pbca) 纳米粒(NP)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聚山梨酯-80包裹神经毒素-Ⅰ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脑内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福和 赵燕敏 +2 位作者 冯健 魏颖慧 李范珠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760-1763,共4页
目的制备聚山梨酯80包裹的神经毒素-Ⅰ(NT-Ⅰ)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PBCA)纳米粒(T-80-NT-Ⅰ-PBCA-NP),并考察其脑内药动学特征。方法以PBCA为纳米材料,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T-80-NT-Ⅰ-PBCA-NP,以大鼠为实验对象,经鼻腔给药后,运用脑微透... 目的制备聚山梨酯80包裹的神经毒素-Ⅰ(NT-Ⅰ)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PBCA)纳米粒(T-80-NT-Ⅰ-PBCA-NP),并考察其脑内药动学特征。方法以PBCA为纳米材料,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T-80-NT-Ⅰ-PBCA-NP,以大鼠为实验对象,经鼻腔给药后,运用脑微透析取样技术,以未包裹的NT-ⅠPBCA纳米粒(NT-Ⅰ-PBCANP)为对照组,研究神经毒素-Ⅰ在脑内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的动力学过程。结果大鼠鼻腔给药后,聚山梨酯-80包裹与未包裹的NT-ⅠPBCA纳米粒药物浓度-时间曲线符合开放性二室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t_(max)分别为(71.018±7.641)、(55.830±6.072) min;C_(max)分别为(117.189±10.036)、(52.277±6.217) ng/mL;AUC_(0→∞)分别为(22 836.633±51.052)、(12 786.934±30.723) ng·min·mL^(-1)。结论T-80-NT-Ⅰ-PBCA-NP鼻腔给药后延长NT-Ⅰ达峰时间,且显著提高NT-Ⅰ的脑内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山梨酯-80 神经毒素-Ⅰ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pbca) 纳米粒 药动学
原文传递
携两性霉素B的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对大鼠肝肾功能及血液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徐楠 邹豪 +1 位作者 温海 陈江汉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07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研究携载两性霉素B的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AmB-PBCA-NP)对大鼠肝、肾及血液系统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4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AmB、AmB-PBCA-NP、PBCA-NP及表面活性剂聚山梨酯-80,定时取血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 目的研究携载两性霉素B的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AmB-PBCA-NP)对大鼠肝、肾及血液系统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4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AmB、AmB-PBCA-NP、PBCA-NP及表面活性剂聚山梨酯-80,定时取血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及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小板(BPC)等指标。结果AmB组大鼠给药后1d、1周的RBC分别为(4.302±0.3)和(3.3±0.37)×1012/L,AmB-PBCA-NP组分别为(4.77±0.49)和(4.88±0.46)×1012/L,溶血反应明显降低;AmB组给药后ALT及AST水平明显升高,分别为1059.2±119.22、466.6±357.30μmol/L(1天)和1755±175.39、2684.2±494.74μmol/L(1周),而AmB-PB-CA-NP组、载体材料组及表面活性剂组的大鼠肝、肾功能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AmB-PBCA-NP能够显著降低AmB对肝、肾及血液系统的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纳米粒 副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