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源对SBR单级好氧工艺中微生物摄磷能力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冬波 李小明 +7 位作者 杨麒 郑伟 曹建兵 曾光明 岳秀 申婷婷 曾恬静 丁艳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60-568,共9页
以两种典型基质:葡萄糖(R1)和乙酸钠(R2)作为单一碳源,考察了SBR单级好氧工艺在R1和R2中的除磷效果,并通过比较各自微生物体内储能物质的变化,探讨了SBR单级好氧工艺以不同基质作为碳源时影响其微生物摄磷能力的根本原因.结果表明:R1和R... 以两种典型基质:葡萄糖(R1)和乙酸钠(R2)作为单一碳源,考察了SBR单级好氧工艺在R1和R2中的除磷效果,并通过比较各自微生物体内储能物质的变化,探讨了SBR单级好氧工艺以不同基质作为碳源时影响其微生物摄磷能力的根本原因.结果表明:R1和R2中均观察到明显的超量摄磷现象,但在运行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两系统中微生物摄磷能力以及体内储能物质有很大的差别.稳定运行后,R1和R2中单位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的总磷(TP)去除量分别为6.7~7.4、2.7~3.2mg·g-1.R1中微生物体内储能物质多β羟基烷酸盐(PHA)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另一储能物质糖原质在好氧段外碳源(葡萄糖)存在时有明显的积累现象(糖原质的最大积累量为3.21mmol-C·g-1),在好氧段外碳源消耗完后呈下降趋势,并在好氧结束时下降到好氧前水平;R2中PHA与糖原质在好氧段外碳源(乙酸钠)存在时均有明显的积累现象(外碳源消耗完时PHA与糖原质积累量分别为2.1,0.55mmol-C·g-1),PHA在好氧段外碳源消耗完后呈下降趋势,并在好氧结束时也几乎下降到好氧前水平,而糖原质却在外碳源消耗完后继续积累,并在好氧2h左右时达到最大值(糖原质最大积累量为0.88mmol-C·g-1),此后下降明显,在好氧结束时也几乎恢复到原始水平.在整个好氧过程中,R1中内碳源(PHA与糖原质)的积累/转化量大于R2系统.在闲置期内,R1与R2中PHA与糖原质均没有明显变化,但却观察到明显的释磷现象,且R1释磷量多于R2系统.此研究显示,由于R1与R2中进水碳源不同,在其反应系统内碳源的好氧代谢途径有所差别,使各自微生物在好氧段体内储能物质的类型与积累/转化量也有所不同,各自微生物在好氧摄磷时得到的可利用的能量也不同,因而各自微生物的摄磷能力亦有所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除磷多β羟基烷酸盐 糖原质 SBR 单级好氧工艺
原文传递
Comparison of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PAO and DPAO sludges 被引量:2
2
作者 Hansaem Lee Zuwhan Yu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6期1340-1347,共8页
A successful 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EBPR) was observed in both anaerobic- aerobic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n-Ox SBR) to induce growth of phosphorus accumulating organism (PAO) and anaerobic-an... A successful 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EBPR) was observed in both anaerobic- aerobic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n-Ox SBR) to induce growth of phosphorus accumulating organism (PAO) and anaerobic-anoxic (An-Ax) SBR to induce growth of denitrifying PAO (DPAO). Although the EBPR performance of An-Ox SBR was higher by 11.3% than that of An-Ax SBR, specific phosphorus release rates in the An-Ax SBR (22.8 ± 3.5 mg P/(g VSS.hr)) and the An-Ox SBR (22.4 ± 4.8 mg P/(g VSS.hr)) were similar. Specific phosphorus uptake rates under anoxic and aerobic conditions were 26.3 ± 4.8 mg P/(g VSS.hr) (An-Ax SBR) and 25.6 ± 2.8 mg P/(g VSS.hr) (An-Ox SBR),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also similar. In addition, an analysis of relationship of poly-β-hydroxyalkanoates (PHA) synthesized under anaerobic conditions with phosphorous release (Preleased/PHAsynthesized) and of PHA utilized under anoxic and aerobic conditions with phosphorous uptake (Puptaked/PHAutilized) verified that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EBPR per unit biomass between DPAO and PAO were similar. An analysis of the specific denitrification rate of DPAO showed that NO3-N can be denitrified at a rate that does not substantially differ from that of an ordinary denitrifier without additional consumption of organic carbon when the PHA stored inside the cell under anaerobic conditions is sufficiently secu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itrifying EBPR poly-β-hydroxyalkanoates specific phosphorus release rate specific phosphorus uptake rate
原文传递
生物除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宗耀 刘方 《广州化工》 CAS 2010年第12期76-80,共5页
强化生物除磷工艺(厌氧/好氧工艺)已经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然而,在各地不同条件的运行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记录均有大量报道。为解决此工艺的不稳定因素,近年来研究者对此工艺的机理作了大量的研究,包括主导微生物的鉴定,生化代谢途径... 强化生物除磷工艺(厌氧/好氧工艺)已经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然而,在各地不同条件的运行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记录均有大量报道。为解决此工艺的不稳定因素,近年来研究者对此工艺的机理作了大量的研究,包括主导微生物的鉴定,生化代谢途径的探讨以及数学模型的建立等。同时,有研究者发现,生物除磷可以在单级好氧工艺中实现,此发现可能开发出一种经济、简单的生物除磷工艺,即通过"一步氧化法"实现有机物与磷的同步去除,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系统的总结了传统厌氧/好氧生物除磷工艺和单级好氧生物除磷工艺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除磷 聚磷微生物 β羟基烷酸盐 糖原质 单级好氧工艺
下载PDF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carbon sources on phosphorus uptake by microorganisms in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 with the single-stage oxic process
4
作者 WANG DongBo LI XiaoMing +7 位作者 YANG Qi ZHENG Wei CAO JianBing ZENG GuangMing YUE Xiu SHEN TingTing ZENG TianJing DING Yan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09年第12期2358-2365,共8页
To investigate the chief reason for phosphorus uptake by microorganisms affected by substrates in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 with the single-stage oxic process,two typical substrates,glucose (R1) and acetate (R2) were ... To investigate the chief reason for phosphorus uptake by microorganisms affected by substrates in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 with the single-stage oxic process,two typical substrates,glucose (R1) and acetate (R2) were used as the sole carbon source,and the performances of phosphorus removal and the changes of intracellular storage were compar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henomenon of excess phosphorus uptake was observed in two reactors,but bacteria's capability to take in phosphorus and its intracellular storage were obviously different under the same operational condition. After steady-state operation,total phosphorus (TP) removed per MLVSS in R1 and R2 was 6.7―7.4 and 2.7―3.2 mg/g,respectively. The energy storage of poly-β-hydroxyalkanoates (PHA) was nearly constant in R1 during the whole period,and another aerobic storage of glycogen was accumulated (the max accumulation of glycogen was 3.21 mmol-C/g) when external substrate was consumed,and then was decreased to the initial level. However in R2,PHA and glycogen were both accumulated (2.1 and 0.55 mmol-C/g,respectively) when external substrate was consumed,but they showed different changes after the period of external consumption. Compared to rapid decrease of PHA to the initial level,glycogen continued accumulating to the peak (0.88 mmol-C/g) in 2 h of aeration before decreasing. During the aeration,the accumulations/transformations of internal carbon sources in R1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R2. In addition,obvious TP releases were both observed in R1 and R2 other than PHA and glycogen during the long-term idle period; moreover,the release content of phosphorus in R1 was also higher than that in R2. The researches indicated that different aerobic metabolism of substrate occurred in R1 and R2 due to the different carbon sources in influent,resulting in different types and contents of aerobic storage accumulated/translated in bacteria of R1 and R2. As a result,ATP content provided for phosphorus uptake was different in R1 and R2,and the ca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poly-β-hydroxyalkanoates GLYCOGEN sequecing BATCH reactor SINGLE-STAGE oxic process
原文传递
活性污泥强化生物除磷体系的进展研究
5
作者 王大伟 韩爱荣 刘宗耀 《广州化工》 CAS 2011年第7期28-31,共4页
强化生物除磷在全世界诸多污水处理厂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在城镇污水排入水体环境之前,含高浓度磷的废水必须经过强化除磷处理。生物除磷方法比化学方法更加环保,经济,现在已经得到很大的认可和推广。这篇综述主要是对生物除磷的研究进... 强化生物除磷在全世界诸多污水处理厂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在城镇污水排入水体环境之前,含高浓度磷的废水必须经过强化除磷处理。生物除磷方法比化学方法更加环保,经济,现在已经得到很大的认可和推广。这篇综述主要是对生物除磷的研究进展做比较系统的总结,并对生物除磷方法在实际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的优势和难度做出评价,为将来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系统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 聚磷菌 聚糖菌 糖原质 β-羟基烷酸盐
下载PDF
SBR无厌氧段实现生物除磷 被引量:19
6
作者 王冬波 李小明 +6 位作者 杨麒 张杰 刘依磷 柳娴 贾斌 曾光明 廖德祥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867-1873,共7页
研究了SBR在模拟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中的除磷效果.结果表明,SBR在进水后未经过传统除磷理论认为所必须的厌氧段而直接好氧曝气,废水中磷的浓度仍下降较快.在曝气时间为4 h,进水COD浓度为400 mg·L^-1左右,反应过程中pH值7.0±0.2... 研究了SBR在模拟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中的除磷效果.结果表明,SBR在进水后未经过传统除磷理论认为所必须的厌氧段而直接好氧曝气,废水中磷的浓度仍下降较快.在曝气时间为4 h,进水COD浓度为400 mg·L^-1左右,反应过程中pH值7.0±0.2时,进水中TP浓度由15-20 mg·L^-1降到1 mg·L^-1以下,磷的去除效率达到90%以上.反应过程中传统的储能物质多β-羟基烷酸盐(PHA)基本保持不变且含量较低(PHA浓度在5 mg·L^-1左右),聚合磷酸盐(聚磷)在4 h好氧阶段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好氧开始时聚磷含量为83.034 mg·g^-1好氧1h时污泥中聚磷含量为79.980 mg·g^-1,好氧结束时聚磷含量为83.086mg·g^-1),在0.5 h沉淀和3.5 h静置期内聚磷没有明显的水解现象.此研究表明在无厌氧段、无PHA合成而直接好氧曝气,聚磷菌亦能将废水中磷酸盐合成聚磷,通过排除富磷污泥而达到除磷目的,这和传统的理论与研究有所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R β羟基烷酸盐 聚磷
下载PDF
2种典型基质作为碳源对单级好氧生物除磷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医璘 王冬波 +6 位作者 李小明 杨麒 邹高龙 贾斌 曾恬静 丁艳 曾光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4-128,共5页
以合成废水为研究对象,比较了SBR单级好氧工艺以2种典型基质(R1:葡萄糖;R2:乙酸钠)作为碳源时的除磷效果,试验运行方式为瞬时进水→曝气(4 h)→沉淀、静置(8 h)→瞬时出水.结果表明,在稳定运行中R1磷的去除效率明显高于R2.R1、R2中好氧... 以合成废水为研究对象,比较了SBR单级好氧工艺以2种典型基质(R1:葡萄糖;R2:乙酸钠)作为碳源时的除磷效果,试验运行方式为瞬时进水→曝气(4 h)→沉淀、静置(8 h)→瞬时出水.结果表明,在稳定运行中R1磷的去除效率明显高于R2.R1、R2中好氧曝气段反应器中单位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的总磷(TP)去除量约为7.2~7.7、3.8~4.6 mg.g-1,静置期单位MLVSS的TP释放量分别为3.6~3.8、2.7~3.1 mg.g-1.R1反应过程中微生物体内储能物质多β羟基烷酸盐(PHA)含量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但糖原质浓度在曝气30 min时增长到最大值,曝气结束时微生物体内糖原质水平消耗到微生物的原始水平;R2中PHA和糖原质在曝气约45 min时均观察到最大的积累量.本研究试验现象表明在R1反应器中糖原作为其好氧段主要的能源物质为其生物代谢提供能量,而在R2反应器中其主要的能量来源于PHA的分解辅以糖原的水解,这也表明在单级好氧生物除磷过程中糖原质能代替传统厌氧/好氧(A/O)工艺中的PHA成为微生物的能源物质,且由于R1比R2有更多的糖原质的积累,使得R1中磷的去除效率高于R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级好氧法 生物除磷 PHA 糖原 聚磷
原文传递
复合增塑剂聚乙二醇200与甘油对淀粉/PHA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孙圣麟 刘鹏飞 +2 位作者 王文涛 侯汉学 董海洲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1-178,共8页
本文以羟丙基交联木薯淀粉、聚羟基脂肪酸酯(PHA)为成膜基材,甘油(GLY)为主增塑剂,聚乙二醇200(PEG200)为辅增塑剂,有机改性蒙脱土(OMMT)为增强剂,采用挤压吹塑法制备淀粉/PHA复合膜。研究了PEG200与GLY质量比对淀粉/PHA复合膜性能的影... 本文以羟丙基交联木薯淀粉、聚羟基脂肪酸酯(PHA)为成膜基材,甘油(GLY)为主增塑剂,聚乙二醇200(PEG200)为辅增塑剂,有机改性蒙脱土(OMMT)为增强剂,采用挤压吹塑法制备淀粉/PHA复合膜。研究了PEG200与GLY质量比对淀粉/PHA复合膜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分别对膜的结构、微观形貌和分子间相互作用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膜的水蒸气阻隔性、机械性能、透光率和色度。结果表明,主增塑剂甘油对淀粉/PHA共混体系具有较好的增塑效果,且随着辅增塑剂PEG200的加入,促进了淀粉、PHA分子与OMMT间纳米插层结构的形成,所成复合膜表面较为平整光滑,且透光率、白度值增加;当PEG200与GLY质量比为8/92时,所成复合膜阻水性较好,具有较高的断裂伸长率;当PEG200与GLY质量比为12/88时,所成复合膜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透光率;辅增塑剂PEG200的添加能够增强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在制备淀粉/PHA复合膜中,PEG200是一种较好的增塑剂和增容剂,PEG200与GLY的质量比不宜超过12/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增塑剂 甘油 聚乙二醇200 淀粉/PHA复合膜 挤出吹膜
原文传递
基于改进偏最小二乘法的近红外快速分析强化生物除磷污泥胞内PHA 被引量:2
9
作者 徐玲 李卫华 +3 位作者 杨英 严国兵 帅磊 赵庆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26-1434,共9页
聚β羟基烷酸酯(PHA)是强化生物除磷系统中颗粒污泥胞内重要碳源和能源,其快速测定对强化生物除磷机理研究有重要意义.采用Savitzky-Golay平滑法(SG)-多元散射校正法(MSC)对污泥的近红外光谱进行预处理,通过改进的偏最小二乘法(i PLS、s... 聚β羟基烷酸酯(PHA)是强化生物除磷系统中颗粒污泥胞内重要碳源和能源,其快速测定对强化生物除磷机理研究有重要意义.采用Savitzky-Golay平滑法(SG)-多元散射校正法(MSC)对污泥的近红外光谱进行预处理,通过改进的偏最小二乘法(i PLS、si PLS、bi PLS)建立污泥样品近红外光谱与PHA含量的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SG-MSC预处理减弱噪声和背景等表面因素对光谱的影响,采用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si PLS)将全光谱等分为30个子区间,联合子区间[13 21 24 29]建立的模型预测效果最优,其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和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2018和0.3120,校正集和预测集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925和0.9391,该光谱区段与PHA分子结构中C—H的伸缩变形、弯曲振动和C=O的伸缩振动密切相关.改进偏最小二乘有效地优化光谱建模区域,提高模型预测能力,实现污泥胞内PHA含量的快速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 β羟基烷酸酯 近红外光谱 Savitzky-Golay平滑法 多元散射校正 改进偏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不同厌氧运行时间An/A/O-SBR反硝化聚磷及N2O释放特性
10
作者 巩有奎 李美玲 孙洪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44,共7页
利用厌氧/缺氧/好氧序批式生物反应器(An/A/O-SBR),经不同厌氧反应时间(AnRT=90 min、120 min和150 min)长期驯化,考察了不同AnRT驯化An/A/O-SBR同步脱氮除磷及N2O释放特性,并分析了不同AnRT驯化An/A/O-SBR系统内微生物种群变化。结果表... 利用厌氧/缺氧/好氧序批式生物反应器(An/A/O-SBR),经不同厌氧反应时间(AnRT=90 min、120 min和150 min)长期驯化,考察了不同AnRT驯化An/A/O-SBR同步脱氮除磷及N2O释放特性,并分析了不同AnRT驯化An/A/O-SBR系统内微生物种群变化。结果表明,随AnRT增加,An/A/O-SBR内TN去除率分别为76.2%、91.4%和78.9%,N2O产率分别为12.4%、8.2%和17.8%,TP去除率分别为83.5%、89.0%和78.5%。AnRT由90 min上升至120 min,厌氧阶段储存羟基烷酸脂(PHA)增量(ΔPHA)由6.82 mmolC/L增至8.51 mmolC/L,继续增加至150 min,ΔPHA降至6.78 mmolC/L。随AnRT增加,SBR系统糖原降解能力增强,聚糖菌增殖,不利于反硝化聚磷菌富集,反硝化聚磷菌脱氮比例由66.9%降至60.3%。AnRT过长,PHA储量降低导致SBR系统电子提供能力下降,反硝化过程NO2-/HNO2积累耦合反硝化聚糖菌脱氮比例增加,是An/A/O-SBR系统脱氮除磷效率降低及N2O产率增加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聚磷菌 聚糖菌 厌氧反应时间 氧化亚氮 PHA
下载PDF
一株根瘤菌培养条件优化及代谢调控研究
11
作者 张建国 冯涛 +1 位作者 肖婧凡 赵良启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5年第1期74-76,共3页
研究了柠条根瘤菌的生理学特性 ,通过摇瓶试验确定了最佳培养基配方和最适培养条件 ,应用 10L -自动控制发酵罐在优化条件下进行了分批发酵试验 ,并以月桂酸盐为调节剂进行底物水平的代谢调控。试验结果表明 ,该菌株生长速率快 (0 .6 6 ... 研究了柠条根瘤菌的生理学特性 ,通过摇瓶试验确定了最佳培养基配方和最适培养条件 ,应用 10L -自动控制发酵罐在优化条件下进行了分批发酵试验 ,并以月桂酸盐为调节剂进行底物水平的代谢调控。试验结果表明 ,该菌株生长速率快 (0 .6 6 0 8g·L- 1 ·h- 1 )、发酵周期短 (2 7h)、产物PHB产量高 (6 .6 1g L) ,通过代谢调控可获得 3-羟基丁酸和 3-羟基辛酸异型共聚体 [P(HB -HO) ],是一株生产性状优良的生产菌株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羟基烷酸 代谢调控 培养条件 根瘤菌
下载PDF
聚磷菌胞内多聚物的分析检测方法 被引量:23
12
作者 李夕耀 彭永臻 +2 位作者 王淑莹 郭春艳 袁志国 《四川环境》 2009年第2期106-111,共6页
PHA、糖原和多聚偏磷酸盐这三种多聚物在聚磷菌(PAOs)体内的代谢和生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们同时也影响污水处理强化生物除磷系统的处理效果,因此需要对胞内聚合物进行分析测定。本文介绍了监测PHA、糖原和多聚偏磷酸盐的常用定量和定... PHA、糖原和多聚偏磷酸盐这三种多聚物在聚磷菌(PAOs)体内的代谢和生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们同时也影响污水处理强化生物除磷系统的处理效果,因此需要对胞内聚合物进行分析测定。本文介绍了监测PHA、糖原和多聚偏磷酸盐的常用定量和定性方法,以及部分方法的提取手段、预处理过程、测定原理以及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 聚磷菌 聚羟基烷酸 糖原 多聚偏磷酸盐
下载PDF
不同碳源类型对活性污泥PHA贮存及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18
13
作者 黄惠珺 王淑莹 +2 位作者 王中玮 郭建华 彭永臻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10-1515,共6页
采用经乙酸钠驯化培养的具有吸放磷功能的活性污泥,考察了不同碳源类型对厌氧底物贮存和转化的影响,碳源包括乙酸/丙酸=1/2、乙酸/丙酸=2/1、丙酸、甲醇、乙醇、葡萄糖、淀粉及生活污水。试验结果表明,以乙酸和丙酸为碳源时,系统的底物... 采用经乙酸钠驯化培养的具有吸放磷功能的活性污泥,考察了不同碳源类型对厌氧底物贮存和转化的影响,碳源包括乙酸/丙酸=1/2、乙酸/丙酸=2/1、丙酸、甲醇、乙醇、葡萄糖、淀粉及生活污水。试验结果表明,以乙酸和丙酸为碳源时,系统的底物贮存量较大,其中进水乙酸/丙酸=1/2条件下系统内PHA及PHB含量最多,为6.0mmolC.L-1及4.25mmolC.L-1,而乙酸/丙酸=2/1条件下PHV含量最多,为3.69mmolC.L-1。系统可以利用甲醇、乙醇、葡萄糖、淀粉及生活污水作为碳源物质进行底物贮存,贮存物以PHB为主,但贮存量较乙酸及丙酸低。以乙酸及丙酸为碳源时,磷的释放量随着丙酸含量的增加而升高,丙酸为单一碳源条件下,磷的释放量达到最大值,为16.53mg.L-1。以淀粉及生活污水为碳源时释磷量小,为3.56mg.L-1与6.75mg.L-1,而甲醇、乙醇及葡萄糖为碳源时考察的活性污泥没有表现明显的释磷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 碳源 底物贮存 PHA 聚磷菌
下载PDF
不同环境条件下聚羟基烷酸(PHAs)薄膜生物降解性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高海军 陈坚 +2 位作者 堵国成 吴玉娴 伦世仪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30-334,共5页
采用不同形态的PHAs薄膜(聚β-羟基丁酸(PHB)及β-羟基丁酸与β-羟基戊酸的共聚物(PHBV)膜),在各种环境(如土壤和水体)的不同条件下,对膜的生物降解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其降解机制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PH... 采用不同形态的PHAs薄膜(聚β-羟基丁酸(PHB)及β-羟基丁酸与β-羟基戊酸的共聚物(PHBV)膜),在各种环境(如土壤和水体)的不同条件下,对膜的生物降解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其降解机制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PHAs膜具有生物降解性,在无菌条件下不能被降解;在不同的环境中,如不同土壤和水体,PHAs膜的降解情况不同;不同的条件,如pH、温度,对环境中PHAs膜的降解率有着不同的影响;PHB膜的生物降解速度比PHBV膜快;PHAs膜的厚度对其降解能力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羟基烷酸 薄膜 土壤 生物降解性
下载PDF
A^2O工艺处理生活污水反硝化除磷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曾薇 李磊 +2 位作者 杨莹莹 张悦 王淑莹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07-1415,共9页
采用A2O工艺处理低ρ(C)/ρ(N)实际生活污水,研究其脱氮除磷性能和反硝化除磷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处理低ρ(C)/ρ(N)实际生活污水时,在不设置预缺氧区、无外加碳源的情况下,A2O工艺的脱氮除磷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出水ρ(NO3--N)高达35 mg/L... 采用A2O工艺处理低ρ(C)/ρ(N)实际生活污水,研究其脱氮除磷性能和反硝化除磷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处理低ρ(C)/ρ(N)实际生活污水时,在不设置预缺氧区、无外加碳源的情况下,A2O工艺的脱氮除磷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出水ρ(NO3--N)高达35 mg/L,TN平均去除率仅为47.1%;此时A2O工艺除磷能力较差,缺氧段有释磷现象的发生.当设置预缺氧区后,A2O工艺的脱氮除磷能力明显提高,TN平均去除率可达60.7%,PO43--P平均去除率为55.9%;此时系统存在反硝化除磷现象,缺氧段除磷率为31.4%~46.9%.在设置预缺氧区的基础上,通过外加碳源,提高进水ρ(C)/ρ(N),可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脱氮除磷能力,TN平均去除率可达74.4%,出水ρ(PO34--P)小于0.5 mg/L,缺氧段除磷率高达66.2%~90.9%.同时研究了外加碳源情况下污泥内PHA成分、含量及糖原含量在A2O系统内的沿程变化趋势.经过驯化、富集,反硝化聚磷菌相对于全部聚磷菌的代谢活性从31.1%提高到74.7%.A2O工艺反硝化除磷能力的增强,提高了碳源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O工艺 脱氮除磷 反硝化除磷 生活污水 聚-β-羟基烷酸酯(PHA) 糖原
下载PDF
胞内聚合物对反硝化和反硝化除磷过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安鸿雪 莫创荣 +3 位作者 李小明 孙文博 崔雯 刘侃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6-120,共5页
在厌氧-缺氧-好氧SBR条件下,以乙酸钠作为单一碳源,通过对2个反应器R1、R2中硝酸盐(NO3--N)浓度、磷酸盐(PO43--P)浓度和磷酸盐不同投加时间的控制,研究了胞内聚合物对反硝化和反硝化除磷的驱动关系。结果表明,R1、R2的除磷效率均达到91... 在厌氧-缺氧-好氧SBR条件下,以乙酸钠作为单一碳源,通过对2个反应器R1、R2中硝酸盐(NO3--N)浓度、磷酸盐(PO43--P)浓度和磷酸盐不同投加时间的控制,研究了胞内聚合物对反硝化和反硝化除磷的驱动关系。结果表明,R1、R2的除磷效率均达到91%以上,且R1的除磷效率和性能比R2较为稳定。R1展示了典型的反硝化除磷过程,缺氧阶段的反硝化除磷的能量来源由聚-β-羟基链烷酸酯(PHA)提供。R2中在缺氧条件下磷酸盐浓度很低(2.63 mg/L)时,硝酸盐浓度随着PHA的降低而减少,其中聚-β-羟基丁酸盐(PHB)的含量明显降低,而聚-β-羟基戊酸盐(PHV)有轻微的减少,并伴有少量糖原质(Gly)的再合成;磷酸盐加入后,PHA与Gly一同作为碳源被消耗,这表明反硝化菌能够利用PHA作为内碳源实现反硝化过程。而R2的PHB合成量少于R1,Gly的合成量和PHV的合成量却高于R1,说明R2的运行条件较R1而言更有利于聚糖菌(GAOs)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除磷 反硝化 胞内聚合物 PHA 糖原质
下载PDF
聚β–羟基烷酸酯的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严乐平 吴刚 王迎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66-1269,共4页
介绍了聚β-羟基烷酸酯的性能。综述了近年来针对PHA的缺点进行改性的方法:生物合成改性;与生物活性无机材料的复合改性及表面改性。展望了改性后的PHA在组织工程及医用材料中的应用。
关键词 组织工程支架 可降解生物材料 β-羟基烷酸酯 改性
下载PDF
强化生物除磷系统中聚磷菌与聚糖菌的种群分析及代谢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邱立平 王广伟 +1 位作者 张守彬 李延波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6-71,共6页
强化生物除磷(EBPR)工艺是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废水除磷技术之一。微生物的研究对于提高EBPR系统的除磷稳定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综述了EBPR系统中聚磷菌和聚糖菌的种群分析及其代谢机制、聚磷菌与聚糖菌之间竞争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 强化生物除磷(EBPR)工艺是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废水除磷技术之一。微生物的研究对于提高EBPR系统的除磷稳定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综述了EBPR系统中聚磷菌和聚糖菌的种群分析及其代谢机制、聚磷菌与聚糖菌之间竞争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相关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今后相关的研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除磷 聚磷菌 聚糖菌 挥发性脂肪酸 聚-β-羟基链烷酸
下载PDF
灰色模糊聚类分析与水质评价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晓光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2期69-75,共7页
以用层次分析法(AHP)赋权的加权灰关联度为基础,对环境因子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并将此法应用于环境水质评价,经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可较好地反映出环境系统的灰色性和模糊性。
关键词 判断矩阵 灰色模糊聚类 灰色关联分析 水质评价
下载PDF
一株产生聚-β-羟基烷酸细菌的筛选和鉴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宏生 李季伦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49-451,共3页
从北京近郊分离出一株能积累聚 β 羟基烷酸的菌株 ,经分类鉴定 ,确定其为Xanthobacterautotrophicus。并确定了其最适生长条件。提纯的聚 β 羟基烷酸 ,经H NMR证明此多聚体由聚 β 羟基丁酸盐和聚 β 羟基戊酸盐组成。在 2 %GH培... 从北京近郊分离出一株能积累聚 β 羟基烷酸的菌株 ,经分类鉴定 ,确定其为Xanthobacterautotrophicus。并确定了其最适生长条件。提纯的聚 β 羟基烷酸 ,经H NMR证明此多聚体由聚 β 羟基丁酸盐和聚 β 羟基戊酸盐组成。在 2 %GH培养基中 ,两者的比例为 1∶2 6,聚 β 羟基烷酸的最高含量达62 70 % (W /DW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β-羟基烷酸 细菌筛选 鉴定 PH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