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化法制备海藻酸钙/聚组氨酸微胶囊 被引量:8
1
作者 吴文果 黄晓楠 +2 位作者 王士斌 妮莎 刘源岗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73-677,共5页
采用乳化法制备海藻酸钙微球及海藻酸钙/聚组氨酸载药微胶囊,并考察不同海藻酸钠浓度、氯化钙浓度对微球表面形态、粒径分布、载药性能及微胶囊控制释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浓度主要影响微球的粒径大小,氯化钙浓度主要影响微... 采用乳化法制备海藻酸钙微球及海藻酸钙/聚组氨酸载药微胶囊,并考察不同海藻酸钠浓度、氯化钙浓度对微球表面形态、粒径分布、载药性能及微胶囊控制释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浓度主要影响微球的粒径大小,氯化钙浓度主要影响微球的分散程度及粒径分布,微球载药量均随海藻酸钠浓度及氯化钙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所制备的微胶囊均无明显的突释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法 海藻酸钠 聚组氨酸 微胶囊
下载PDF
载多柔比星透明质酸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及其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4
2
作者 邱立朋 龙苗苗 +2 位作者 田晨敏 李玲 陈大为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4-298,322,共6页
通过超声法制备了载多柔比星的透明质酸-聚组氨酸聚合物(HPH)胶束。结果所得胶束呈类球形,粒径为(212.2±11.9)nm,多分散系数为0.28±0.02,?电位为(-11.91±0.66)m V,包封率为(92.09±0.88)%,载药量为(7.24±0.46)... 通过超声法制备了载多柔比星的透明质酸-聚组氨酸聚合物(HPH)胶束。结果所得胶束呈类球形,粒径为(212.2±11.9)nm,多分散系数为0.28±0.02,?电位为(-11.91±0.66)m V,包封率为(92.09±0.88)%,载药量为(7.24±0.46)%。体外释放结果显示载药胶束具有明显的p H依赖性。胶束在酸性(p H 5.0和6.0)介质中的释药速度明显高于在中性(p H 7.4)介质中。体外细胞毒性试验表明,空白载体对表面过表达CD44受体的肿瘤细胞MCF-7和A549以及正常细胞L929均无明显毒性;但载药胶束对肿瘤细胞的存活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而即使胶束中1浓度达到10?g/ml,L929细胞的存活率仍接近60%。细胞摄取试验表明,载药胶束在肿瘤细胞中的相对摄取量显著大于正常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柔比星 透明质酸 聚组氨酸 P H敏感 CD44受体
原文传递
聚氨基酸复合微胶囊对Hb的控制释放 被引量:3
3
作者 蓝琪 陈宝剑 +2 位作者 王士斌 陈梅英 侯越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3-38,共6页
以生物相容性好、价格低廉的海藻酸钠(ALG)为聚阴离子芯材,通过静电液滴装置制备了平均粒径在290μm左右、球形度好、表面光洁的海藻酸钙胶珠;再将生物可降解、具有介入治疗作用的聚精氨酸(PLA)与聚组氨酸(PLH)的混合物作为聚阳离子壁材... 以生物相容性好、价格低廉的海藻酸钠(ALG)为聚阴离子芯材,通过静电液滴装置制备了平均粒径在290μm左右、球形度好、表面光洁的海藻酸钙胶珠;再将生物可降解、具有介入治疗作用的聚精氨酸(PLA)与聚组氨酸(PLH)的混合物作为聚阳离子壁材,在海藻酸钙胶珠表面覆上一层高分子聚合膜以制备聚氨基酸复合微胶囊;并以牛血红蛋白Hb为药物模型,对微胶囊的控制释放性能进行了考察并将其初步应用于体外模拟口服给药。结果表明:聚氨基酸复合微胶囊在前0.5 h的累积释放量均低于40%,溶出结束时累积释放量均达到80%以上;ALG/(PLA-PLH)复合微胶囊和ALG/PLH微胶囊的药物释放速率均低于ALG/PLA微胶囊;于10 min成膜时间内制备的微胶囊具有较高的载药量、包封率和缓释性能;以pH 4.6 HAc-NaAc缓冲液为成膜溶媒制备的微胶囊,Hb持续释放时间和残留量均高于蒸馏水组;前2 h在模拟胃液的pH 1.2 HCl溶媒中累计释放的Hb不超过10%且绝大部分是在模拟肠液环境即pH 6.8 PBS溶媒中释放的;壳聚糖的引入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药物释放时间。聚氨基酸复合微胶囊具备一定的缓释性、pH响应性和生理黏附性,有望成为一种口服给药系统用药物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精氨酸 聚组氨酸 海藻酸钙 微胶囊 药物控制释放
原文传递
海藻酸钙/聚组氨酸微胶囊的毒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黄晓楠 杨达云 +3 位作者 王士斌 刘源岗 吴文果 蓝琪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08年第1期5-8,共4页
为了考察海藻酸钙/聚组氨酸微胶囊的毒性特征,我们利用MTT比色法和小鼠尾静脉注射法,分别考察了该微胶囊的细胞毒性和急性全身毒性。结果表明:微胶囊浓度≤1.0mg/mL时,材料对L929细胞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微胶囊浸提液即使在高浸提比(10.... 为了考察海藻酸钙/聚组氨酸微胶囊的毒性特征,我们利用MTT比色法和小鼠尾静脉注射法,分别考察了该微胶囊的细胞毒性和急性全身毒性。结果表明:微胶囊浓度≤1.0mg/mL时,材料对L929细胞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微胶囊浸提液即使在高浸提比(10.0mg/mL)下,浸提产物也无细胞毒性作用。急性全身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微胶囊浸提液不引起急性全身毒性反应,表明微胶囊浸提液无有毒的沥滤物和降解产物产生。说明海藻酸钙/聚组氨酸微胶囊无明显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聚组氨酸 细胞毒性 急性全身毒性 MTT比色法
下载PDF
青蒿琥酯纳米胶束制备及其体内药动学、抗肿瘤活性研究
5
作者 陈永顺 杨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57-1465,共9页
目的制备青蒿琥酯纳米胶束,并考察体内药动学和抗肿瘤活性。方法以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聚组氨酸(mPEG-PLA-PHis)为载体制备纳米胶束,单因素试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处方,测定包封率、载药量、沉降率、粒径、Zeta电位、体外... 目的制备青蒿琥酯纳米胶束,并考察体内药动学和抗肿瘤活性。方法以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聚组氨酸(mPEG-PLA-PHis)为载体制备纳米胶束,单因素试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处方,测定包封率、载药量、沉降率、粒径、Zeta电位、体外释药。12只H_(22)荷瘤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尾静脉注射给予青蒿琥酯注射液和青蒿琥酯纳米胶束(1 mg/kg),于不同时间点采血,HPLC法测定青蒿琥酯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36只H_(22)肝癌荷瘤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模型组(生理盐水)、阳性组(20 mg/kg环磷酰胺)、青蒿琥酯注射液组(30 mg/kg)及青蒿琥酯纳米胶束低、中、高剂量组(10、20、30 mg/kg),末次给药3 d后记录体质量和瘤重,计算抑瘤率。结果最佳处方为mPEG-PLA-PHis与青蒿琥酯比例10.18∶1,青蒿琥酯质量浓度0.48 mg/mL,水化时间0.96 h,包封率、载药量、沉降率、粒径、Zeta电位分别为(94.27±1.26)%、(8.26±0.18)%、(4.19±0.20)%、(65.14±4.96)nm、-(17.64±1.06)mV。纳米胶束在弱酸性介质中的累积释放度高于在弱碱性介质中,具有pH敏感性。与注射液比较,纳米胶束t_(1/2)、MRT延长(P<0.01),CL降低(P<0.01),AUC_(0~t)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青蒿琥酯纳米胶束不同剂量组小鼠体质量无明显变化(P>0.05),瘤重下降(P<0.05,P<0.01),以中剂量组更明显,抑瘤率达55.40%。结论青蒿琥酯纳米胶束包封率较高,体内抗肿瘤活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纳米胶束 制备 体内药动学 抗肿瘤活性 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聚组氨酸(mPEG-PlA-PHis) HPlC H_(22)肝癌细胞
下载PDF
阿霉素-五味子乙素pH敏感聚合物胶束的制备与制剂学性质 被引量:4
6
作者 周佳莹 周立宏 +3 位作者 张晓君 乔明曦 赵秀丽 陈大为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86-695,共10页
目的以p H敏感聚合物聚乙二醇-聚乳酸-聚组氨酸[poly(ethyleneglyco1)-poly(D,L-lactide)-poly(L-histidine),m PEG-PLA-PHis]胶束为载体,联合包载抗肿瘤药物阿霉素与多药耐药逆转剂五味子乙素制备聚合物胶束,并对其制剂学性质进行研究... 目的以p H敏感聚合物聚乙二醇-聚乳酸-聚组氨酸[poly(ethyleneglyco1)-poly(D,L-lactide)-poly(L-histidine),m PEG-PLA-PHis]胶束为载体,联合包载抗肿瘤药物阿霉素与多药耐药逆转剂五味子乙素制备聚合物胶束,并对其制剂学性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阿霉素-五味子乙素p H敏感聚合物胶束,以包封率、载药量和稳定性(载药胶束24 h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变化)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及Box-Behnken效应面法筛选最优处方;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载药胶束的外观形态,动态光散射法测定载药胶束的粒径及zeta电位;透析法考察载药胶束在不同p H条件下的释药行为。结果制备的阿霉素-五味子乙素p H敏感聚合物胶束平均粒径为64.73 nm,zeta电位为-8.7 m V。最优处方中阿霉素包封率为95.3%,载药量为8.7%,五味子乙素包封率为76.1%,载药量为3.4%,载药胶束稳定性较好。体外释放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阿霉素-五味子乙素p H敏感聚合物胶束在弱酸性条件下,药物释放速率明显加快。结论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与制备工艺,所制备的阿霉素-五味子乙素p H敏感聚合物胶束粒径分布均匀,包封率和载药量良好,具有明显的p H响应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 五味子乙素 聚乙二醇-聚乳酸-聚组氨酸 胶束 PH敏感 Box-Behnken效应面
下载PDF
铁氰根和聚组氨酸复合膜修饰电极用于多巴胺的电催化测定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军 马心英 +1 位作者 李洪坤 张国荣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3-85,90,共4页
首次制备了铁氰根和聚组氨酸(PLH)复合膜修饰电极,研究了多巴胺(DA)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试验结果表明,该电极对DA的电化学氧化有显著的催化作用,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H7.6)中,多巴胺和抗坏血酸(VC)氧化峰峰电位差(△E... 首次制备了铁氰根和聚组氨酸(PLH)复合膜修饰电极,研究了多巴胺(DA)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试验结果表明,该电极对DA的电化学氧化有显著的催化作用,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H7.6)中,多巴胺和抗坏血酸(VC)氧化峰峰电位差(△Ep)为200mV,从而消除了VC对DA的干扰。用示差脉冲伏安法(DPV)法测DA,线性范围为1.0×10^-7~2.2×10^-5mol·l^-1,检出限(信噪比=3)为2.0×10^-8mol·L^-1。此电极于多巴胺针剂的分析,结果的RSD为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测定 l-组氨胺酸-铁氰根复合膜修饰电极 多巴胺 针剂
下载PDF
聚L-组氨酸/石墨烯复合膜修饰电极对多巴胺和尿酸的同时测定 被引量:5
8
作者 简选 于浩 +3 位作者 金君 王毅 刘珍叶 齐广才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0-305,共6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聚L-组氨酸/石墨烯复合膜修饰电极(poly-(L-His)/ERGO/GCE),研究了抗坏血酸(AA)、多巴胺(DA)和尿酸(UA)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AA、DA和UA在该修饰电极上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响应,且这3种物质的氧... 采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聚L-组氨酸/石墨烯复合膜修饰电极(poly-(L-His)/ERGO/GCE),研究了抗坏血酸(AA)、多巴胺(DA)和尿酸(UA)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AA、DA和UA在该修饰电极上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响应,且这3种物质的氧化峰能完全分离.据此建立了在大量AA存在下同时测定DA和UA的新方法,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DA和U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3.0×10-7~3.0×10-5mol·L-1和5.0×10-7~3.0×10-5mol·L-1,检出限分别为3.0×10-7和5.0×10-7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组氨酸 石墨烯 多巴胺 尿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