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8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地区大气能见度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统计分析 被引量:172
1
作者 王淑英 张小玲 徐晓峰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9-114,共6页
1990~ 2 0 0 0年北京地区大气能见度的统计分析表明 ,大气能见度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冬、春、秋三季及全年日平均年际变化表现为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能见度较好 ,前期和末期能见度较差 ,2 0 0 0年能见度迅速好转 ... 1990~ 2 0 0 0年北京地区大气能见度的统计分析表明 ,大气能见度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冬、春、秋三季及全年日平均年际变化表现为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能见度较好 ,前期和末期能见度较差 ,2 0 0 0年能见度迅速好转 ;夏季能见度年际变化在 1997年以前与其他季节相反 ,1995年能见度最差。大气能见度与同期地面气象条件和主要污染物浓度的相关性比较表明 ,春、夏、秋三季以空气湿度、PM10 和风速为主要影响因子 ,冬季以PM10 、SO2 、空气湿度和风速为主要影响因子。能见度与相对湿度和空气污染物浓度呈反相关 ,与风速的相关性较为复杂 (有时呈正相关 ,有时呈反相关 ) ;高湿度 (相对湿度 f≥ 80 % )、小风速 (地面风速u≤ 2m·s-1)和雾是造成低能见度的主要气象条件 ;污染物浓度对能见度的影响以冬季最为明显 ,秋季次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大气能见度 变化规律 影响因子 统计分析 空气污染物浓度 气象条件 空气湿度 风速
下载PDF
北京城区雨水径流水质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被引量:129
2
作者 车伍 欧岚 +1 位作者 汪慧贞 李俊奇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3-37,共5页
掌握城区雨水径流水质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有效地利用城区雨水资源和控制城市非点源污染的基础。根据北京 1998— 2 0 0 0年大量的降雨径流水质数据 ,本文分析了城区屋面和道路雨水径流的水质变化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城市雨水径流的... 掌握城区雨水径流水质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有效地利用城区雨水资源和控制城市非点源污染的基础。根据北京 1998— 2 0 0 0年大量的降雨径流水质数据 ,本文分析了城区屋面和道路雨水径流的水质变化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城市雨水径流的水质很差 ,初期径流的污染程度甚至超过城市污水。除了空气质量的影响外 ,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屋面材料、道路类型及路面污染状况、气温、降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城区 雨水径流 水质污染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城市不同下垫面的降雨径流污染 被引量:129
3
作者 任玉芬 王效科 +2 位作者 韩冰 欧阳志云 苗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225-3230,共6页
当点源污染被有效控制后,面源污染成为城市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屋面和路面等不透水面以及绿地是城市的3种主要下垫面形式。当暴雨产生时,各种下垫面特别是屋面和路面上汇聚大量污染物质产生径流,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以... 当点源污染被有效控制后,面源污染成为城市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屋面和路面等不透水面以及绿地是城市的3种主要下垫面形式。当暴雨产生时,各种下垫面特别是屋面和路面上汇聚大量污染物质产生径流,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以文教区为例,对屋面、路面、草坪的径流水质进行了监测,指标包括pH、悬浮固体(SS)、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和生化需氧量(BOD5)等。比较分析发现,3种下垫面类型的径流水质均较差,COD、TN、TP、BOD5平均浓度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Ⅴ级标准。COD、TN和TP浓度与SS含量之间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可达0.85以上。径流中污染物浓度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其中降雨量和降雨强度是两个重要因素,雨强越大,雨水对城市下垫面的冲刷就越强;在相同的污染物累积量条件下,降雨量越大,径流中污染物浓度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 暴雨径流 径流水质 城市下垫面 相关分析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广州PM_(2.5)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4
4
作者 朱倩茹 刘永红 +1 位作者 徐伟嘉 黄敏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21,共7页
对广州市2008—2010年PM2.5质量浓度、影响因素数据资料进行整理统计,通过定性分析、定量计算以及对各物理量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研究,得出PM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和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M2.5质量浓度变化呈现夏季和非夏季2... 对广州市2008—2010年PM2.5质量浓度、影响因素数据资料进行整理统计,通过定性分析、定量计算以及对各物理量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研究,得出PM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和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M2.5质量浓度变化呈现夏季和非夏季2种典型的季节性特征,夏季月平均值0.049 mg/m3,主要分布在0.03~0.05 mg/m3,非夏季月均值为0.063 mg/m3,分布于0.05~0.08 mg/m3之间;夏季、非夏季PM2.5质量浓度超标率(采用美国EPA标准)分别为70.7%、77.8%,质量标准2倍、3倍以上出现的概率都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PM2.5与温度正相关,和其他因素负相关,其中与能见度相关性最大,其次是温度、风速,与降雨量相关性最差,与气压、相对湿度相关系数季节性特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 5 污染特征 气象因素 相关性 超标率
下载PDF
北京市秋季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79
5
作者 袁杨森 刘大锰 +1 位作者 车瑞俊 董雪玲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25,共8页
大气颗粒物是造成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并已经成为我国北京等大中城市空气污染中的首要污染。为了分析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的污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以大气中的PM10和PM2.5为研究对象,于2005年秋季在北京市设立了9个采样点进行采... 大气颗粒物是造成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并已经成为我国北京等大中城市空气污染中的首要污染。为了分析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的污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以大气中的PM10和PM2.5为研究对象,于2005年秋季在北京市设立了9个采样点进行采样监测,通过对所采集到的PM10和PM2.5质量浓度的对比来分析大气颗粒物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并建立起PM10和PM2.5质量浓度与风力、温度、湿度等气象条件的对应关系来分析各种气象因素对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北京市不同区域的PM10和PM2.5的质量浓度差异较大,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对同一地点同一采样时间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对比发现PM2.5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并不完全同于PM10,这主要是与采样点所处的环境中不同污染源影响的强弱有关;气象条件稳定时,PM10和PM2.5质量浓度的日变化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这种时间变化的特征主要取决于所在环境中排放的污染物变化情况;气象条件是影响PM10和PM2.5污染程度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的范围内,颗粒物质量浓度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下降,随着相对湿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风力的增强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PM2.5 污染水平 影响因素 秋季 北京市
下载PDF
大气颗粒物(PM_(10)/PM_(2.5))与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关系的病例交叉研究 被引量:74
6
作者 董凤鸣 莫运政 +2 位作者 李国星 胥美美 潘小川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8-404,共7页
目的:探讨北京市大气颗粒物(PM10及PM2.5)污染对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方法:连续监测2007年至2008年北京市大气中PM2.5日均浓度,并收集同时期海淀区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数据、北京市大气污染物和气象条件资料,应用双向对称性病... 目的:探讨北京市大气颗粒物(PM10及PM2.5)污染对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方法:连续监测2007年至2008年北京市大气中PM2.5日均浓度,并收集同时期海淀区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数据、北京市大气污染物和气象条件资料,应用双向对称性病例交叉研究和条件Logistic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同时调整了性别、年龄及季节等潜在混杂因素的影响。结果:在控制当日气温、相对湿度、平均气压、风速的影响后,PM2.5每升高10μg/m3,所关联的总循环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死亡的超额危险度分别为0.78%(95%CI:0.07%-1.49%)、0.85%(95%CI:-0.28%1.99%)和0.75%(95%CI:-0.17%1.68%);PM10每升高10μg/m3,所关联的总循环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死亡的超额危险度分别为0.36%(95%CI:-0.07%0.78%)、0.63%(95%CI:-0.02%1.28%)和0.33%(95%CI:-0.26%0.92%),其中PM2.5与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颗粒物在温暖季节(4月至9月)与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关联比寒冷季节时更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北京市海淀区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增加可能与颗粒物污染浓度的升高有关,该效应在温暖季节更强,大气PM2.5对健康的影响比PM10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空气污染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交叉研究
下载PDF
北京PM_(10)持续污染及与常规气象要素的关系 被引量:67
7
作者 隋珂珂 王自发 +2 位作者 杨军 谢付莹 赵越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7-82,共6页
北京PM10持续污染已成为重要的污染现象.选用2000年6月─2002年12月北京空气质量日报和2003年1月─2006年2月9个代表站逐日ρ(PM10)监测资料,利用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站的数据分析了2003年以来北京地区空气污染状况,总结了该站近4年的PM10... 北京PM10持续污染已成为重要的污染现象.选用2000年6月─2002年12月北京空气质量日报和2003年1月─2006年2月9个代表站逐日ρ(PM10)监测资料,利用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站的数据分析了2003年以来北京地区空气污染状况,总结了该站近4年的PM10持续污染变化趋势,并统计其与相对湿度、温度、风速和风向等常规气象要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北京近几年秋末PM10持续污染有加重趋势,各站点污染具有同步性;②PM10持续污染以春、秋、冬季出现次数多,概率大,相对湿度、风速和风向对其影响较大,其中相对湿度与秋、冬两季持续污染概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和0.97,相关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持续污染 气象要素 污染概率
下载PDF
杭州市臭氧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0
8
作者 严仁嫦 叶辉 +6 位作者 林旭 何曦 陈超 沈建东 许凯儿 郑仙珏 王丽吉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28-1136,共9页
为研究杭州市夏季臭氧(O_3)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统计分析了2013—2016年杭州市O_3监测数据与杭州市气象数据,并结合AIRS卫星O_3数据探讨了台风天气系统对杭州市近地面O_3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2013—2016年,杭州市O_3污染逐年加重,O_3... 为研究杭州市夏季臭氧(O_3)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统计分析了2013—2016年杭州市O_3监测数据与杭州市气象数据,并结合AIRS卫星O_3数据探讨了台风天气系统对杭州市近地面O_3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2013—2016年,杭州市O_3污染逐年加重,O_3浓度高值持续时间延长.O_3浓度与太阳辐射、温度相关,每年5月和8月太阳辐射强、温度高,O_3污染最严重;全天O_3浓度呈单峰日变化,峰值出现在午后(~14:00)太阳辐射较强、温度最高时.杭州市在日降水为0且12:00—15:00太阳辐射通量均值高于200 W·m^(-2)天气条件下,风向为东、东北或东南风且风速低于3 m·s^(-1)时,O_3浓度相对较高,易出现超标情况.台风天气系统对杭州市近地面O_3浓度有明显影响,以2014年10号台风"麦德姆"为例,台风外围系统影响到杭州时,偏东气流可将杭州以东地区高浓度O_3输送到杭州,同时下沉气流导致污染物在近地层积聚不易扩散,造成近地层O_3浓度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3 污染特征 气象要素 台风天气系统
原文传递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空气质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7
9
作者 李慧 王淑兰 +4 位作者 张文杰 王涵 王涵 王少博 李海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2-184,共13页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为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也是我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之一.针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利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公布的PM2.5、PM10、SO2、NO2、O3和CO数据,对2013-2019年京津...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为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也是我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之一.针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利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公布的PM2.5、PM10、SO2、NO2、O3和CO数据,对2013-2019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大气污染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影响其空气质量变化的因素.研究表明:①2013-2019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空气质量总体向好,2019年ρ(PM2.5)、ρ(PM10)、ρ(SO2)、ρ(CO)和ρ(NO2)比2013年分别下降了50%、41%、79%、49%和20%ρ(O3-8h-90per)(臭氧日最大8 h平均值第90百分位数)比2013年升高了21%.②2013-2019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重污染天数持续减少2019年比2013年下降67%严重污染天数下降尤为明显,降幅达90%.优良天数比例虽然增加但2016年以后基本稳定在50%左右,没有持续增加的趋势.③ρ(PM10)、ρ(SO2)、ρ(NO2)和ρ(CO)的最大值均出现在1月ρ(O3-8 h)(臭氧日最大8 h平均值)的最大值出现在6月.ρ(PM2.)越高,PM2.5/PM10和SO2/NO2越大,表明二次污染源和燃煤源的贡献越大.④就空间分布而言,ρ(PM2.5)和ρ(PM10)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区域中南部太行山脉山前的平原地区,低值区主要集中在区域北部.⑤地理位置、气象条件、产业结构、能耗消耗以及减排政策是影响2013-2019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空气质量变化的重要因素.研究显示,随着大气污染防治减排措施实施的力度逐渐加大,政策影响已成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最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2+26”城市 大气污染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北京市2005年夏季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4
10
作者 董雪玲 刘大锰 +3 位作者 袁杨森 杨灿 车瑞俊 刘志华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0-104,共5页
对2005年7~8月北京市不同功能区8个采样点PM10和PM2.5的浓度水平、空间分布、PM10/PM2.5比值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PM10和PM2.5的日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北京市夏季PM10和PM2.5日均浓度为155.37μg/m3和87.70μg/m3,分别为国家... 对2005年7~8月北京市不同功能区8个采样点PM10和PM2.5的浓度水平、空间分布、PM10/PM2.5比值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PM10和PM2.5的日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北京市夏季PM10和PM2.5日均浓度为155.37μg/m3和87.70μg/m3,分别为国家二级标准和美国PM2.5标准的1.04倍和1.35倍;PM2.5、PM10浓度在不同功能区存在一定差异;PM2.5和PM10的日变化以白天高,夜间低为主,且不同功能区的最高值对应于城市居民活动的不同高峰期;在湿度较高的情况下,PM2.5、PM10与湿度呈一定正相关性,且湿度对PM2.5的影响更大;降水前后PM2.5、PM10浓度变化情况表明降水的主要作用是清除粗粒子,对PM2.5的影响则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夏季 PM10 PM2.5 污染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中国环境污染源的区域差异及其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基于339个地级行政单元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3
11
作者 周侃 樊杰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911-1925,共15页
基于2012年环境污染物排放和社会经济截面数据,选取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及污染源结构指标,定量研究中国339个地级行政单元环境污染源的空间分异和集聚效应,解析环境污染源及排放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污染防控措施与综合治理建议... 基于2012年环境污染物排放和社会经济截面数据,选取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及污染源结构指标,定量研究中国339个地级行政单元环境污染源的空间分异和集聚效应,解析环境污染源及排放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污染防控措施与综合治理建议。结果表明:1环境污染源结构区域差异显著,水环境污染源以农业源主导型、城镇生活源主导型、城镇生活和农业源复合型为主,三者比重分别为35.40%、33.92%和25.66%,农业源主导型排放强度最高,主要分布于华北和东北地区;大气环境污染源以工业源绝对主导型为主,其比重为74.63%,分布于除青藏高原区的广大区域。2农业源主导使水污染物集聚式排放加剧,工业源主导则促进了大气污染物集聚式排放,特别在环渤海及其经济腹地区域,污染源结构强化了污染物排放的空间集聚效应。3人口规模、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是污染物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其中以人口规模影响最为显著;经济发展水平在区域模型中呈现不同的影响效应,对工业源主导型区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呈正向影响,而对城镇生活源主导型区域的水体污染物排放具有抑制作用;工业化程度对工业源绝对主导型区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正向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 污染源 区域差异 集聚效应 影响因素 中国
原文传递
气象因素对香港地区臭氧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61
12
作者 赵伟 高博 +5 位作者 刘明 卢清 马社霞 孙家仁 陈来国 范绍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5-66,共12页
基于2000~2015年香港地区的臭氧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分析了香港的臭氧污染特征及气象因素对臭氧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1)香港地区臭氧浓度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其中秋季>春季>冬季>夏季,臭氧超标日集中在夏季和秋季,超标日... 基于2000~2015年香港地区的臭氧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分析了香港的臭氧污染特征及气象因素对臭氧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1)香港地区臭氧浓度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其中秋季>春季>冬季>夏季,臭氧超标日集中在夏季和秋季,超标日发生在冬季和春季的情形极少.(2)2000~2015年香港臭氧日最大8h平均浓度(MDA8)年均浓度呈增长趋势,平均增长速率为0.77μg·(m3·a)-1,臭氧MDA8第90百分位数浓度同样呈增长趋势,增长速率为1.49μg·(m3·a)-1.(3)较高的气温是香港地区臭氧污染发生的必要条件,气温越高越容易导致更高浓度的臭氧污染.(4)绝大多数情况下,臭氧浓度与相对湿度间呈负相关关系,相对湿度越高,香港地区的臭氧MDA8平均浓度及第90百分位数浓度均会降低.(5)当香港发生臭氧污染时,盛行风往往从偏北风或偏东风转为偏西风.随着风速的增大,臭氧平均浓度变化不大,但是臭氧第90百分位数浓度会明显降低.(6)降水和云量是影响臭氧浓度的重要因素,连续多日的无雨或少雨天气是臭氧污染事件发生的必要条件,而随着云量的增加,臭氧平均浓度和第90百分位数浓度会持续降低.(7)在太阳总辐射量≤20 MJ·m-2或日照时长≤10 h的情况下,臭氧浓度与太阳辐射及日照时长呈正相关关系.然而,在太阳辐射强烈的情况下(太阳总辐射量> 20 MJ·m-2或日照时长> 10 h),随着太阳辐射增强或日照时长的增加地面臭氧浓度反而降低,这是因为太阳辐射强烈的情况常出现在雨后天晴的背景下,并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使得臭氧污染不易形成.(8)香港臭氧超标日的出现往往伴随着一系列气象条件的共同改变,包括晴天少雨、辐射增强、边界层高度增加、相对湿度降低、风速变小以及气温升高等气象特征,污染结束则伴随着相反的气象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地区 臭氧污染 气象因素 气温 相对湿度 太阳辐射 风速
原文传递
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污染与来源解析研究 被引量:60
13
作者 韩力慧 张鹏 +2 位作者 张海亮 程水源 王海燕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203-3210,共8页
采集北京市2014年冬、春、夏、秋4个季节代表月1、4、7、10月的大气细颗粒物PM_(2.5)样品,分析研究了PM_(2.5)质量浓度、化学特征、季节变化和污染成因.同时,采用正交矩阵因子分析法(PMF)对PM_(2.5)进行了来源解析.结果表明,北京市2014... 采集北京市2014年冬、春、夏、秋4个季节代表月1、4、7、10月的大气细颗粒物PM_(2.5)样品,分析研究了PM_(2.5)质量浓度、化学特征、季节变化和污染成因.同时,采用正交矩阵因子分析法(PMF)对PM_(2.5)进行了来源解析.结果表明,北京市2014年PM_(2.5)年均浓度为87.74μg/m3,是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年均浓度限值的2.5倍.轻、重污染期间,PM_(2.5)浓度较常日分别增加了1.5和3.9倍,其季节变化表现为冬季>夏季>秋季>春季.地壳元素Mg、Al、Fe、Ca、Ti在轻度污染和重度污染期间较常日略有升高,分别是常日浓度的1.1~1.2倍和1.2~1.5倍.污染元素S、Pb、Zn、Cu浓度变化显著,轻度污染和重度污染期间分别是常日浓度的1.3~2.7倍和1.9~5.9倍.S元素是PM_(2.5)中受人为活动影响较为严重的组分,其相应的SO_4^(2-)年均浓度为13.43μg/m^3,在轻度污染和重度污染期间分别是常日浓度的2.7和5.9倍.硫酸盐的形成主要受O_3浓度、温度、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协同影响,较高的O_3浓度、较高温度和相对湿度有利于硫酸盐的生成.PM_(2.5)主要来源于机动车排放、燃煤、地面扬尘和工业排放,其贡献率分别为37.6%、30.7%、16.6%和1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污染特征 影响因素 来源解析
下载PDF
环境约束下的经济增长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7
14
作者 岳书敬 刘富华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4-106,共13页
本文在考虑了环境因素的前提下,使用三种不同的模型,探讨了中国工业行业的增长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得到了以下较为稳健的结论:中国工业行业增长的综合效率较低,其改善还存在着较大空间;不同行业间经济增长效率的差距较大,其中通信设备计... 本文在考虑了环境因素的前提下,使用三种不同的模型,探讨了中国工业行业的增长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得到了以下较为稳健的结论:中国工业行业增长的综合效率较低,其改善还存在着较大空间;不同行业间经济增长效率的差距较大,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的综合效率提高较快,近些年来已处于完全有效的前沿生产面上;市场化水平、外商直接投资、自主研发都对工业增长的综合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而市场竞争、引进技术经费和技术改造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反而对综合效率的提高起了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 综合效率 影响因素 数据包络分析
原文传递
北京冬季大气颗粒物污染水平和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9
15
作者 车瑞俊 刘大锰 袁杨森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56-563,共8页
北京市大气颗粒物造成的城市空气污染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为了分析北京市大气颗粒物的污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以大气中的PM10和PM2.5为研究对象,于2005年冬季在北京市范围内设立了5个功能区(9个采样点)进行采样监测.结果表明,北京... 北京市大气颗粒物造成的城市空气污染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为了分析北京市大气颗粒物的污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以大气中的PM10和PM2.5为研究对象,于2005年冬季在北京市范围内设立了5个功能区(9个采样点)进行采样监测.结果表明,北京市PM10和PM2.5污染比较严重,不同区域的PM10和PM2.5的污染程度为:交通干道区>工业区,郊区>商业区>居民区,且PM2.5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并不完全同于PM10;气象条件稳定时,PM10和PM2.5质量浓度日变化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这种时间变化的特征主要取决于所在环境中排放的污染物变化情况;PM10和PM2.5的污染程度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颗粒物质量浓度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下降,随着相对湿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风力的增强而降低,随逆温层的生成及增强而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和PM2.5 污染水平 影响因素 冬季 北京市
下载PDF
流域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初析 被引量:48
16
作者 黄金良 黄亚玲 +3 位作者 李青生 周增荣 冯媛 张祯宇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98-1107,共10页
选取闽东南九龙江流域21个典型小流域开展2010年丰(8月)、平(11月)、枯(2月)3个水期的基流水质监测,并借助GIS、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识别流域水质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九龙江流域水质监测、管理与控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九龙江水... 选取闽东南九龙江流域21个典型小流域开展2010年丰(8月)、平(11月)、枯(2月)3个水期的基流水质监测,并借助GIS、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识别流域水质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九龙江流域水质监测、管理与控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九龙江水质枯水期最差,平水期次之,丰水期水质较好.表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污染因子对水质变化的贡献率为45.58%,表征农业污染的主成分的贡献率为21.28%.NH4+-N、SRP、高锰酸盐指数、K+、Cl-、Mg2+、Na+浓度与建设用地比例、人口密度呈显著的正相关,NO3--N浓度与耕地比例有显著的正相关,自然用地面积比例与NO3--N、K+、Cl-、Na+浓度有显著的负相关.建设用地比例较大、人口较密集的小流域NH4+-N、SRP、高锰酸盐指数、K+、Cl-的浓度较高,耕地比例较大的小流域NO3--N浓度则较高.在流域水质管理上,建议提高污水处理率,并重视由于化肥施用导致的农业非点源污染对水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污染源 特征 影响因素 流域
原文传递
厦门市环境空气污染时空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相关分析 被引量:43
17
作者 肖建能 杜国明 +4 位作者 施益强 温宥越 姚杰 高宇婷 林锦耀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363-3371,共9页
利用2014年3月—2015年2月厦门市18个监测站点实测数据,运用GIS技术、相关分析以及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行空气质量指数(AQI)及其污染因子的时空分析,结合厦门市土地利用分类专题图和主要重工业企业分布图进行厦门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污染... 利用2014年3月—2015年2月厦门市18个监测站点实测数据,运用GIS技术、相关分析以及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行空气质量指数(AQI)及其污染因子的时空分析,结合厦门市土地利用分类专题图和主要重工业企业分布图进行厦门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污染源的分析.结果表明:厦门市首要污染物为PM10,其天数占全年的48%,PM2.5紧随其后占到36%;厦门市空气质量较好时间段主要集中在夏季,其中7月份是厦门市空气质量最好的月份,而厦门市秋冬两季的空气质量较差;AQI与温度相关系数达-0.813,具有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与气压相关系数达0.835,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而与风速和相对湿度气象因素相关性都不显著(p>0.05);PM2.5、PM10、SO2、NO2、O3污染因子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海沧区和集美区南部的空气污染比厦门其他地方明显更为严重;从土地利用图和主要重工业企业的分布图可以看出,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建筑用地,而且这些地区还分布着许多钢铁厂和发电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指数(AQI) PM2.5 污染因子 气象因素 相关分析 厦门市
原文传递
长三角地区城市O3和PM2.5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2
18
作者 孙丹丹 杨书运 +2 位作者 王体健 束蕾 曲雅微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4-177,共14页
O3和PM2.5是影响长三角地区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利用2016年33个城市大气环境监测站6项污染物的小时浓度及4个省会城市的气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该地区O3和PM2.5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O3年平均浓... O3和PM2.5是影响长三角地区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利用2016年33个城市大气环境监测站6项污染物的小时浓度及4个省会城市的气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该地区O3和PM2.5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O3年平均浓度为50~73μg·m-3,平均为61μg·m^-3;除芜湖和宣城外,其余31城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状况,超标率为0.34%~18.86%,平均为5.68%。O3在5月和9月达到浓度高值;四季O3日变化均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5∶00,夏季O3峰值浓度最高值为157μg·m^-3。O3浓度沿海城市整体高于内陆城市;夏季宿迁—淮安—滁州片区O3污染较重。O3与NO2、CO显著负相关,且与NO2相关性较强;O3与气温、日照时数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降水呈负相关。PM2.5年平均浓度在25~62μg·m-3范围内,平均为49μg·m^-3;各城市均出现PM2.5超标,滁州PM2.5超标率最大,为23.91%。PM2.5在3月和12、1月达到浓度峰值;其日变化呈双峰型,09∶00—10∶00和22∶00—23∶00达到峰值。冬季徐州PM2.5浓度最高,为102μg·m^-3。PM2.5与NO2、CO、SO2、PM10显著正相关,与气温、风速、降水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3 PM2.5 污染特征 影响因素 拟合
下载PDF
西安市雁塔区冬季可吸入颗粒物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37
19
作者 穆珍珍 赵景波 +3 位作者 徐娜 姚兰 李雨霞 孟静静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509-1516,共8页
为了查明西安市雁塔文教区冬季可吸入颗粒物在高度上的变化特征,以及各高度处质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于2010年1月22日至29日对雁塔区陕西师范大学家属区内的4座高层楼进行了6d的PM10质量浓度监测.结果表明:西安市南郊环境较好的文教... 为了查明西安市雁塔文教区冬季可吸入颗粒物在高度上的变化特征,以及各高度处质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于2010年1月22日至29日对雁塔区陕西师范大学家属区内的4座高层楼进行了6d的PM10质量浓度监测.结果表明:西安市南郊环境较好的文教区冬季可吸入颗粒物在1m、45~57m高度处的浓度值较低,1m处的浓度变化范围为0.005~0.080mg·m-3,平均为0.037mg·m-3,45~57m高度处的浓度变化范围为0~0.095mg·m-3,平均为0.038mg·m-3;3~27m处的浓度较高,变化范围为0.030~0.180mg·m-3,平均为0.076mg·m-3;PM10质量浓度随时间的日变化特征呈现双峰型,即上午和夜间的浓度较高而下午较低,这一变化规律受大气稳定度、污染源等的影响.温度与6~27m处PM10质量浓度显著负相关.西安市雁塔文教区冬季PM10浓度随高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这与以往的认识有所不同,表明空气粉尘浓度变化较为复杂,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在观测时段内,1~81m处的PM10浓度较低,空气质量良好,仅就PM10浓度而言,污染较轻,但要准确全面地评价,还需要进行逐日的PM10监测及对SO2和NOx浓度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 垂直变化 昼夜变化 污染等级 影响因素 西安南郊文教区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面源污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6
20
作者 丁程程 刘健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86-89,共4页
城市面源污染已成为危害我国城市水体的重要污染源,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对城市面源污染的污染特征、影响因素以及控制措施进行了综合分析。我国城市面源污染强度较高,污染物以SS、COD、营养物质为主,污染呈现一定的地域特征和时间... 城市面源污染已成为危害我国城市水体的重要污染源,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对城市面源污染的污染特征、影响因素以及控制措施进行了综合分析。我国城市面源污染强度较高,污染物以SS、COD、营养物质为主,污染呈现一定的地域特征和时间特征。影响城市面源污染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下垫面、前期晴天时间以及降雨强度等。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技术方面,要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综合实施,工程措施主要有植被控制、渗滤系统和湿地滞留系统等,各工程措施相结合,以取得更好的污染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面源污染 污染特征 影响因素 控制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