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州市古城区降雨径流颗粒物粒径分布及污染物赋存形态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淮 吴玮 +1 位作者 田永静 黄天寅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65-572,共8页
基于苏州市古城区内商业区、现代住宅区、老旧住宅区、交通区、园林旅游区等5种具有代表性的功能区降雨径流中颗粒物粒径分析、水质监测以及降雨径流参数,考察了古城区不同功能区降雨径流中颗粒物分布及其过程变化特征,重点分析了前期... 基于苏州市古城区内商业区、现代住宅区、老旧住宅区、交通区、园林旅游区等5种具有代表性的功能区降雨径流中颗粒物粒径分析、水质监测以及降雨径流参数,考察了古城区不同功能区降雨径流中颗粒物分布及其过程变化特征,重点分析了前期晴天数、降雨强度和径流量对径流中颗粒物分布的影响,并探讨了不同功能区主要污染物的赋存形态以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城市不同功能区降雨径流中颗粒物的粒径分布、迁移过程和输出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在针对径流污染控制措施的设计阶段需要区别对待;前期晴天数、降雨强度、径流量与粒径分布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是影响颗粒物分布的重要因素;颗粒物输出在降雨初期受径流冲刷影响较大,径流量与颗粒物迁移能力的相关性在降雨事件初期30%和后期70%径流体积中出现了明显差异;颗粒态是径流中污染物重要的输出形态,并且通过与不同粒径段颗粒物的相关性分析探明了小于150μm的颗粒物是吸附、富集污染物的主要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降雨径流 粒径分布 影响因素 前期晴天数 污染物形态 迁移转化
原文传递
我国焦化行业面临的环境困境及绿色转型策略 被引量:14
2
作者 赵春丽 乔皎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1-325,共5页
综述了我国焦化行业的产能、产量、布局、装备水平及污染物排放特征,剖析了我国焦化行业目前存在的产能过剩、废气污染源超标排放、兰炭企业管理薄弱、独立焦化企业大量存在以及大气环境防护距离难以满足要求等环境困境,从构建煤焦钢产... 综述了我国焦化行业的产能、产量、布局、装备水平及污染物排放特征,剖析了我国焦化行业目前存在的产能过剩、废气污染源超标排放、兰炭企业管理薄弱、独立焦化企业大量存在以及大气环境防护距离难以满足要求等环境困境,从构建煤焦钢产业链、做好排放标准与排污许可制度的衔接、加强对焦化企业的科学监管、实施科学合理的停限产方案、强化VOCs治理工作等方面提出了行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行业 污染物排放 绿色转型 废气处理
下载PDF
湖泊——内陆水体微塑料污染的热点区域 被引量:12
3
作者 熊雄 吴辰熙 《自然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243-250,共8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内陆水体的微塑料污染状况。湖泊由于其独特的水文水动力特征,可能成为流域内微塑料的重要汇,因此湖泊也是内陆水体微塑料污染研究重点关注的区域。目前,对北美洲、亚洲、欧洲、非洲和南美洲大中型湖泊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内陆水体的微塑料污染状况。湖泊由于其独特的水文水动力特征,可能成为流域内微塑料的重要汇,因此湖泊也是内陆水体微塑料污染研究重点关注的区域。目前,对北美洲、亚洲、欧洲、非洲和南美洲大中型湖泊的相关研究发现了丰度较高的微塑料污染。流域内人类活动产生的塑料垃圾是湖泊微塑料污染的主要来源,并且对湖泊中微塑料的分布产生重要影响。人类活动密集的湖泊和水库区域微塑料丰度也较高。风力和湖流作用下微塑料在湖泊内水平迁移;而在相对静稳的湖泊中,水动力条件、生物膜和颗粒物的协同作用、水生生物的摄食,使得微塑料从水表层到沉积物表层垂向迁移。未来,湖泊微塑料污染还需要采用标准化调查方法,进一步解析微塑料污染的来源,并从生态系统角度评估湖泊微塑料污染的毒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湖泊 新型污染物 迁移转化
下载PDF
A simulation analysis of the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pollutants contained in landfill leachate 被引量:4
4
作者 WANGHong-qi TIANKai-ming +2 位作者 QIYong-qiang CHENJia-jun WANGYa-n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3年第6期827-835,共9页
A dynamic composite model for a soil-water system that can be used to simulate the movement of leachate from a landfill. The composite model includes nine sub-models that trace water movement and the migration and tra... A dynamic composite model for a soil-water system that can be used to simulate the movement of leachate from a landfill. The composite model includes nine sub-models that trace water movement and the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five pollutants(organic N, NH - 4, NO - 3, NO - 2, and Cl -) in saturated and unsaturated soil. The model to simulate the movement of leachate from a landfill in Laogang Town, Shanghai City was used. In this application, the values for the model parameters were obtained by performing a laboratory simulation experiment of water movement and pollutant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in soil columns. Soil and leachate obtained from the landfill site and its vicinity were used in the laboratory experiments. The model was then used to simulate leachate movement and pollutant activity during the ten-year period when the landfill was in operation and in the twenty-year period following its closur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leachate migrated into the groundwater at the rate of 90—100 meters per year. This model can be applied in the design of future landfills in China for the purpose of assessing and forecasting leachate plu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ulation LEACHATE LANDFILL pollutant migration pollutant transformation mathematical model
下载PDF
水土保持区土壤-水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与污染程度研究
5
作者 芮茂刚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8期124-128,共5页
水土保持区因降水量多导致水土流失,污染物随之迁移至水中。为此提出分析土壤-水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与污染程度的方法。通过采样点设置,采集各区域污染物样本,利用平衡吸附模型构建迁移转化模型,设定约束条件。应用地累积指数评估污染程... 水土保持区因降水量多导致水土流失,污染物随之迁移至水中。为此提出分析土壤-水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与污染程度的方法。通过采样点设置,采集各区域污染物样本,利用平衡吸附模型构建迁移转化模型,设定约束条件。应用地累积指数评估污染程度,设定评级标准。采用EEMMS模型分析污染程度,发现多环芳烃在迁移中部分转化为无害物质,部分则直接迁移或水解为较小化合物。污染物在土壤向水区迁移时,污染程度整体降低,但地势低处的不可动水区流动性差,降解率低,污染程度较高。需关注这些区域,采取防治措施,减少土壤污染物对水环境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物迁移 转化规律 污染程度分析 分布特征
下载PDF
污水处理过程中典型PPCPs的污染特征及降解转化研究进展
6
作者 贺德春 郑密密 +4 位作者 黄伟 柳王荣 胡嘉梧 刘姜艳 潘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47-3259,共13页
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PPCPs)是21世纪以来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一类新污染物,由PPCPs造成的生态健康风险问题也逐渐受到政府管理部门的重视.PPCPs的日常使用导致其在污水处理厂进出水和污泥中频繁检出且浓度较高,但传统污水处理工艺难以将... 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PPCPs)是21世纪以来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一类新污染物,由PPCPs造成的生态健康风险问题也逐渐受到政府管理部门的重视.PPCPs的日常使用导致其在污水处理厂进出水和污泥中频繁检出且浓度较高,但传统污水处理工艺难以将其有效去除,通过微生物降解、光降解和臭氧氧化强化PPCPs去除的研究大多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应用于实际污水处理时去除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如何有效去除生活废水中的PPCPs是未来几年急需研究和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通过综述典型PPCPs在污水处理厂的赋存状况、去除特性及其污泥吸附特性,探讨了污水处理过程中典型PPCPs在微生物、紫外光和臭氧作用下的降解转化行为,并基于当期研究不足,展望了污水中PPCPs去除及降解转化的研究方向:①实际生化处理对PPCPs的去除特性调查研究;②生化处理过程中典型PPCPs微生物降解转化机制研究;③实际污水体系中紫外光/臭氧对典型PPCPs的降解转化机制研究;④微生物降解、光降解及臭氧氧化等去除污水中PPCPs的应用技术研究.研究结果可以为污水处理过程中典型PPCPs的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PPCPs) 污水处理 污染特征 降解 转化
原文传递
絮凝耦合过硫酸钠氧化处理实际含糖废水 被引量:1
7
作者 高鹏 任更波 +2 位作者 李本行 马小东 魏文侠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06-1215,共10页
含高浓度污染物和色度实际含糖废水的高效处理一直是水处理领域的难点。针对单一絮凝沉淀和过硫酸钠氧化体系的技术局限性,首次构建了絮凝耦合过硫酸钠氧化体系,同步实现了对废水中COD和色度的高效去除,并深入探究了污染物的转化机理。... 含高浓度污染物和色度实际含糖废水的高效处理一直是水处理领域的难点。针对单一絮凝沉淀和过硫酸钠氧化体系的技术局限性,首次构建了絮凝耦合过硫酸钠氧化体系,同步实现了对废水中COD和色度的高效去除,并深入探究了污染物的转化机理。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絮凝耦合过硫酸钠氧化体系对实际含糖废水中COD的去除率高达95.74%,色度去除率高达96%。紫外全波长扫描和GC-MS分析结果表明,絮凝沉淀过程优先去除不含发光基团的大分子聚合物、长链烷烃等有机污染物,含发光基团的大分子有机污染物部分被去除;在后续过硫酸钠氧化过程中,实际废水中含发光基团的大分子有机污染物几乎被彻底去除,小分子有机污染物得到高效去除。本研究可为复杂的实际含糖废水的达标排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沉淀 过硫酸盐 含糖废水 污染物转化 耦合工艺
原文传递
河流环境中泥沙对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兵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2-17,共6页
河流环境中的泥沙是污染物迁移转化的主要媒介。分析了泥沙在河流水环境污染中的作用,针对河流中泥沙污染物迁移转化现象,分析了泥沙吸附与解吸的主要模式及影响因素,探讨了泥沙对污染物迁移转化特性和迁移转化模型的影响。
关键词 河流环境 泥沙 污染物 迁移转化 吸附作用 解吸作用
下载PDF
六六六转化的同位素分馏效应及其环境应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邵鹏飞 王曦 +3 位作者 张世敏 曾军 吴宇澄 林先贵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共9页
有机污染物转化具有同位素分馏效应,此效应可用于揭示反应机理,并在环境污染的风险评价与治理修复中具有应用前景。六六六(六氯环己烷,HCH)曾长期用作杀虫剂,化学性质稳定,降解半衰期长,是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近年来,在HCH不同转... 有机污染物转化具有同位素分馏效应,此效应可用于揭示反应机理,并在环境污染的风险评价与治理修复中具有应用前景。六六六(六氯环己烷,HCH)曾长期用作杀虫剂,化学性质稳定,降解半衰期长,是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近年来,在HCH不同转化途径的同位素分馏效应、环境中HCH的同位素分析等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集中反映了污染物转化同位素分馏领域的理论成果和应用价值。该文在简要介绍同位素分馏现象及其分析方法——单体同位素分析(CSIA)技术的基础上,对以HCH为代表的有机污染物转化过程中的同位素分馏效应进行评述,着重介绍了新方法的运用,如双元素同位素分析、同位素-对映体分馏分析等。通过污染物溯源、食物链传递、土壤-植物体系转化和污染场地修复等方面的实例,展示了同位素分馏的潜在用途,以期为有机污染的风险评价与控制修复提供方法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六六(HCH) 污染物转化 同位素分馏 单体同位素分析
下载PDF
浅埋深黏土包气带氮迁移转化原位实验研究
10
作者 蒲芳 黄金廷 +5 位作者 宋歌 王嘉玮 李宗泽 田华 张方 孙芳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707-2713,共7页
通过原位实验,对浅埋深黏土包气带中氮的迁移转化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实测地下水埋深介于145.9~173.6cm,地下水毛细上升高度计算值可达297.0cm,土壤含水率除表层外介于0.30~0.45cm^(3)/cm^(3);NH_(4)^(+)-N和NO_(3)^(-)-N在地面以下155c... 通过原位实验,对浅埋深黏土包气带中氮的迁移转化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实测地下水埋深介于145.9~173.6cm,地下水毛细上升高度计算值可达297.0cm,土壤含水率除表层外介于0.30~0.45cm^(3)/cm^(3);NH_(4)^(+)-N和NO_(3)^(-)-N在地面以下155cm含量最高为1.43,23.00mg/kg,超出背景值1.13,21.05mg/kg;包气带含水率近饱和条件下,粘土对氮污染物迁移阻滞作用减弱,NH_(4)^(+)-N和NO_(3)^(-)-N在1d内自地表迁移至155cm.浅埋深地下水减弱了黏土对氮污染物运移的阻滞作用.浅埋深地下水减弱了黏土对氮污染物运移的阻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浅埋深 黏土包气带 氮污染物 迁移转化 原位实验 汉中盆地
下载PDF
A comprehensive simulation approach for pollutant bio-transformation in the gravity sewer
11
作者 Nan Zhao Huu Hao Ngo +4 位作者 Yuyou Li Xiaochang Wang Lei Yang Pengkang Jin Guangxi Sun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4期179-190,共12页
Presently, several activated sludge models (ASM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describe a few biochemical processes. However, the commonly used ASM neither clearly describe the migratory trans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e... Presently, several activated sludge models (ASM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describe a few biochemical processes. However, the commonly used ASM neither clearly describe the migratory trans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ermentation nor depi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arbon source and biochemical reactions. In addition, these models also do not describe both ammonification and the integrated metabolic processes in sewage transportation. In view of these limitations, we developed a new and comprehensive model that introduces anaerobic fermentation into the ASM and simulates the process of sulfate reduction, ammonification, hydrolysis, acidogenesis and methanogenesis in a gravity sewer. The model correctly predicts the transformation of organics including proteins, lipids, polysaccharides, etc.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gradation of organics easily generates acetic acid in the sewer system and the high yield of acetic acid is closely linked to methanogenic metabolism. Moreover, propionic acid is the crucial substrate for sulfate reduction and ammonification tends to be affect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f amino acids. Our model provides a promising tool for simulating and predicting outcomes in response to variations in wastewater quality in sew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ITY SEWER Modeling pollutant transformation BIOCHEMICAL reaction process
原文传递
腈纶污水处理厂污染物转化规律分析
12
作者 张华 王崇杰 +1 位作者 罗臻 刘译阳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2-27,共6页
对某腈纶污水处理厂的现有处理工艺进行了评估,考察了污染物的转化规律。结果表明,经一级生化处理后,废水中的COD、TOC和BOD_5去除率分别为51.1%、32.1%和98.1%,但二级生化处理对COD和TOC的去除没有贡献。一级生化处理过程中氨化作用显... 对某腈纶污水处理厂的现有处理工艺进行了评估,考察了污染物的转化规律。结果表明,经一级生化处理后,废水中的COD、TOC和BOD_5去除率分别为51.1%、32.1%和98.1%,但二级生化处理对COD和TOC的去除没有贡献。一级生化处理过程中氨化作用显著,有机氮逐渐向氨氮和有机胺转化,含氰基的大分子逐渐降解为较小的分子,且可见光区类富里酸荧光物质向类腐殖酸荧光物质、紫外区类富里酸荧光物质转化,同时生化出水中新增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但一级生化出水中碳氮比很低,几乎没有可生化性,导致二级生化处理效果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腈纶污水 生化处理工艺 污染物转化
下载PDF
含腈废水处理过程中污染物的转化规律
13
作者 刘光全 张华 +2 位作者 尹桂兰 吴百春 唐卫军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69-474,共6页
对某石化企业含腈废水的处理工艺进行了评估,从污染物的来源、组成、处理效果等方面研究了污染物的转化规律,揭示了现有工艺在含腈废水处理过程中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企业污水处理场的废水来源较多,丙烯腈生产废水经四效蒸发系统处... 对某石化企业含腈废水的处理工艺进行了评估,从污染物的来源、组成、处理效果等方面研究了污染物的转化规律,揭示了现有工艺在含腈废水处理过程中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企业污水处理场的废水来源较多,丙烯腈生产废水经四效蒸发系统处理后的出水是其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含有相对较多的含氮共轭体系;与其他废水混合后,经氨化作用,有机腈转变为有机胺和铵盐;A/O工段矿化度较高,COD的去除率高达73.0%,但有机胺含量仍较高;在缺氧池—生物流化池—硝化池工段,COD进一步被去除,胺类物质浓度大幅降低,但总氮脱除效果并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腈废水 处理工艺 污染物转化
下载PDF
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排放的尺度效应及其研究进展
14
作者 苏毅捷 代俊峰 +1 位作者 张丽华 莫磊鑫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8年第8期61-64,共4页
介绍了尺度和尺度效应的概念,在分析径流尺度效应、侵蚀产沙尺度效应和节水灌溉尺度效应的基础上,探讨了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和迁移的影响因素,进而分析了面源污染排放负荷的尺度效应。最后在分析国内外不同尺度氮磷排放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介绍了尺度和尺度效应的概念,在分析径流尺度效应、侵蚀产沙尺度效应和节水灌溉尺度效应的基础上,探讨了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和迁移的影响因素,进而分析了面源污染排放负荷的尺度效应。最后在分析国内外不同尺度氮磷排放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排放尺度效应的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 氮磷 污染物迁移 尺度效应
下载PDF
农业非点源污染物在排水沟渠中的迁移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15
作者 李强坤 胡亚伟 孙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0-214,共5页
农业非点源污染物在排水沟渠中的迁移转化是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和管理的重要环节。在简要分析农田排水沟渠生态结构和生态特征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排水沟渠中水生植物、微生物和基质底泥各组分的生态功能以及各组分同氮磷污染物间的相... 农业非点源污染物在排水沟渠中的迁移转化是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和管理的重要环节。在简要分析农田排水沟渠生态结构和生态特征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排水沟渠中水生植物、微生物和基质底泥各组分的生态功能以及各组分同氮磷污染物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结合目前研究现状,提出今后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包括沟渠生态系统中各组分不同作用的量化研究、农业非点源污染物在排水沟渠中的迁移模型以及宏观层面上沟渠湿地运用与区域生态环境间关系的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非点源污染 排水沟渠 污染物迁移转化 生态功能 迁移模型
下载PDF
中国煤电生命周期二氧化碳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相互影响建模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彦哲 周胜 +1 位作者 姚子麟 欧训民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8-135,共8页
煤电在中国电力供应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其环境影响是研究热点之一。建立中国煤电生命周期二氧化碳和大气污染物排放分析模型,基于文献调研构建参数数据库,测算中国煤电的单位发电量排放。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煤电生命周期单位发电量的C... 煤电在中国电力供应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其环境影响是研究热点之一。建立中国煤电生命周期二氧化碳和大气污染物排放分析模型,基于文献调研构建参数数据库,测算中国煤电的单位发电量排放。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煤电生命周期单位发电量的CO_(2)、SO_(2)、NO_(x)和PM_(2.5)排放分别为838.6 g/(kW·h)、0.34 g/(k W·h)、0.32 g/(kW·h)和0.08 g/(kW·h)。其中煤电单位发电量大气污染物排放,比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前,下降幅度超过90%。研究发现,增大单机机组规模和进行超低排放改造能够有效降低煤电发电过程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采用煤电燃烧后碳捕集和存储(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处理技术能够使煤电CO_(2)排放下降到144 g/(kW·h),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如果不采用更加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处理方式,CCS技术可能会使煤电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上升30%~40%,这与碳捕集过程使用的技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电 生命周期分析 碳排放 大气污染物排放 超低排放 碳捕集和存储
下载PDF
双塔双循环脱硫技术在执行污染物超低排放火电机组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薛方明 邵媛 《山东化工》 CAS 2015年第20期147-150,共4页
目前,为响应国家环保政策,越来越多的火电机组需要达到超低排放标准,而燃煤含硫量一直居高不下,因此需要对这部分火电机组进行脱硫系统增容改造。本文介绍了一种适用于超低排放改造的脱硫技术-双塔双循环技术,并对其原理、改造内容、技... 目前,为响应国家环保政策,越来越多的火电机组需要达到超低排放标准,而燃煤含硫量一直居高不下,因此需要对这部分火电机组进行脱硫系统增容改造。本文介绍了一种适用于超低排放改造的脱硫技术-双塔双循环技术,并对其原理、改造内容、技术特点进行了简要介绍。该技术在山东区域某机组进行实施,实现了在脱硫入口SO2浓度6500 mg/Nm3的情况下,脱硫效率稳定在99.5%~99.7%,脱硫出口SO2浓度不超过35mg/Nm3,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机组 双塔双循环 超低排放 脱硫增容改造
下载PDF
污泥处理过程中毒害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与毒性效应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伟军 张彧 潘思逸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3-198,共16页
毒害有机污染物是影响污泥土地利用安全性的因素之一。全面总结了污泥中毒害有机污染物的提取和分析方法、毒性效应评估方法以及不同污泥处理工艺对污泥中毒害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污泥中毒害有机污染物的种类超过700种,常... 毒害有机污染物是影响污泥土地利用安全性的因素之一。全面总结了污泥中毒害有机污染物的提取和分析方法、毒性效应评估方法以及不同污泥处理工艺对污泥中毒害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污泥中毒害有机污染物的种类超过700种,常规的化学分析方法无法有效评估污泥的环境风险,而毒性指标(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可评估污泥的综合毒性;污泥中毒害有机污染物的提取方法主要包括索氏提取、超声萃取、快速溶剂萃取、基质固相分散萃取、微波萃取等方法;不同处理工艺对污泥中毒害有机污染物的削减和控制效率差异较大,其中好氧堆肥处理工艺在污泥中毒害有机污染物去除方面有较大的潜力,而厌氧消化和水热处理工艺对污泥中毒害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率稍低,有时还会增加污泥的毒性效应,水热处理工艺可改变污泥中毒害有机污染物的固液分配比;不同化学氧化工艺对污泥中毒害有机污染物的削减效果也有差异,其中过二硫酸盐(PDS,S_(2)O_(8)^(2-))氧化工艺对污泥具有很强的毒性削减潜力。此外,从污泥毒性效应评估体系构建、典型污泥处理过程中毒害有机污染物毒性的变化规律和污泥中关键有机毒性物质的识别等方面展望了污泥中毒害有机污染物的后续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泥 土地利用 处理工艺 毒害有机污染物 迁移转化 毒性效应评估
下载PDF
浅论大气环境管理重心由总量控制向质量改善转型 被引量:9
19
作者 安彤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3年第1期40-43,共4页
我国目前公众对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的敏感度较高,全面改善空气环境质量业已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并日益紧迫,为此必须在政策顶层设计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大气环境管理技术路线和系统有效的对策措施。本文在总结我国大气环境管理成功经验和... 我国目前公众对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的敏感度较高,全面改善空气环境质量业已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并日益紧迫,为此必须在政策顶层设计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大气环境管理技术路线和系统有效的对策措施。本文在总结我国大气环境管理成功经验和分析未来大气环境质量面临的形势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大气环境管理重心必须由总量控制向质量改善转型以及相关对策措施:突破我国目前大气复合污染这一城市群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从环境管理体制等方面看,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在管理机制方面,构建"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监管、统一评估、统一协调"的区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第二,推行区域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机制等制度;第三,建立起以空气质量改善为核心的总量控制方法,实施SO2、NOx、颗粒物、VOCs等多污染物的协同减排;第四,探索有利于联防联控的新机制和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环境质量 环境管理转型 对策措施
下载PDF
农田离子型新兴有机污染物的作物吸收、分布和转化机制研究进展
20
作者 姜彦岐 黄健 +6 位作者 石傲傲 徐凯然 任俊明 倪卓彪 阿丹 林庆祺 仇荣亮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3-302,共10页
农田新兴有机污染物可通过作物吸收进入食物链从而威胁人体健康,其中,离子型新兴有机污染物(ionic emerging organic pollutants,IEOPs)因挥发性较弱、极性强而具有更为复杂的环境行为,因此,了解作物对IEOPs的吸收转化过程及机制,对明确... 农田新兴有机污染物可通过作物吸收进入食物链从而威胁人体健康,其中,离子型新兴有机污染物(ionic emerging organic pollutants,IEOPs)因挥发性较弱、极性强而具有更为复杂的环境行为,因此,了解作物对IEOPs的吸收转化过程及机制,对明确IEOPs在农田系统中的归趋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综述了作物对IEOPs的吸收转运过程,重点介绍了IEOPs自身理化性质与作物组成、转运蛋白、调控基因等因素对该吸收转运过程的影响;从器官、组织和亚细胞等不同水平分析了IEOPs在作物中的累积分布规律;介绍了IEOPs在作物体内的酶促转化机理;最后,从加强IEOPs吸收机理研究、完善预测模型和关注作物体内转化机制等方面对该研究领域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有机污染物 农田 作物吸收 分布 体内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