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河流域工业行业污染减排潜力实证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韩明霞 乔琦 孙启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5-79,共5页
随着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降低产污强度,从源头减少污染产生是促进污染减排的重要手段。基于2008年辽河流域工业行业环境统计数据,以COD,NH3-N两项指标为研究对象,识别出7类重点行业,其COD,NH3-N产生量分别占工业产生总量的77%、90%,排... 随着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降低产污强度,从源头减少污染产生是促进污染减排的重要手段。基于2008年辽河流域工业行业环境统计数据,以COD,NH3-N两项指标为研究对象,识别出7类重点行业,其COD,NH3-N产生量分别占工业产生总量的77%、90%,排放量占工业总量的81%、77%。分析了重点行业的产污强度及末端去除率水平,表明工业行业产污强度高是工业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发展清洁生产具有较大的减排潜力。设计工业行业发展清洁生产情景并测算出到2015年辽河工业的污染物排放情况,结果显示,通过适当限制重污染行业增长速度、重点降低产污强度、适当提高末端去除率,在流域工业行业产值年均增长率14.75%的情况下,2015年工业污染物排放量与2008年相比,COD削减45%-55%,NH3-N削减21%-33%。以此为流域工业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流域 工业 产污强度 减排 潜力
下载PDF
全国行业COD和TN污染物产强环境准入基准体系研究
2
作者 梁生康 王淑萍 +4 位作者 张艳军 李克强 李雁宾 杨燕群 王修林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4-53,共10页
围绕当前中国源头治理与产业转型升级之间脱节严重的突出问题,在编制行业小类污染源全覆盖且取值简便的产强系数等级划分表的基础上,构建全国行业小类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生活源化学耗氧量(COD)和总氮(TN)污染物产强环境准入基准体系,... 围绕当前中国源头治理与产业转型升级之间脱节严重的突出问题,在编制行业小类污染源全覆盖且取值简便的产强系数等级划分表的基础上,构建全国行业小类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生活源化学耗氧量(COD)和总氮(TN)污染物产强环境准入基准体系,并以青岛市为例,评价污染源产强环境准入基准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通过聚类分组和归并,“全国产强列表手册”编列的3022个COD和1734个TN亚小类污染源归一化产强系数都可划分为13个等级。对于“全国产强列表手册”编列的321个COD和133个TN行业小类,产强准入基准等级构成有显著差异,分别有10和12个等级,其中不同等级占比分别是II-2和IV-6最高,V-9和VI-12最低。根据产强系数检验性监测结果按从严标定准入基准表明,对于青岛市254个COD和109个TN行业小类,产强准入基准构成与全国有所不同,分别有10和11个等级,其中分别有77和14个低于全国准入基准等级。根据青岛市陆源COD和TN产污数量比较分析表明,分级比分类产强核算结果平均相差约6%,远远低于产强系数检验性监测偏差(49%)和13等级产强等级内变幅(39%)。这说明,在按“全国行业小类COD和TN污染物产强环境准入基准体系”建立完善中国污染源产强环境准入制度中,不仅按产污数量分级产强核算结果具有相当的准确性,而且按从严标定准入基准的原则也具有相当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源 化学耗氧量 总氮 产强系数 环境准入基准
下载PDF
铅蓄电池业重金属(铅)产污强度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白卫南 姚扬 +2 位作者 乔琦 张玥 孙启宏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225-230,共6页
为了实施我国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急需建立完善重点行业重金属产污强度准入的管理和评价方法。简要阐述了我国铅蓄电池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剖析了该行业主要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基于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废水和废气中铅的产生强度数据... 为了实施我国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急需建立完善重点行业重金属产污强度准入的管理和评价方法。简要阐述了我国铅蓄电池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剖析了该行业主要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基于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废水和废气中铅的产生强度数据分别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废水和废气中铅产生强度分别与用水强度等2个因子及废气排放强度等7个因子显著相关,其可作为企业铅产污强度的指示因子,为企业改进生产和管理水平、降低废水和废气铅的产生强度提供间接参考依据。此外,相关性分析结果为今后重金属产污强度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开拓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蓄电池 重金属 产污强度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