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枣、酸枣授粉生物学基础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刘平 薛慧智 +3 位作者 邹向阳 刘孟军 毛永民 周俊义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4-228,共5页
采用离体培养技术对27个枣品种和酸枣的枣吊花蕾量、单花花粉量、花药开裂时间、花粉发芽率以及枣和酸枣单花不同开放阶段的花粉生活力和花粉贮藏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枣品种和酸枣的枣吊花蕾量、单花花粉量、花粉发芽... 采用离体培养技术对27个枣品种和酸枣的枣吊花蕾量、单花花粉量、花药开裂时间、花粉发芽率以及枣和酸枣单花不同开放阶段的花粉生活力和花粉贮藏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枣品种和酸枣的枣吊花蕾量、单花花粉量、花粉发芽率存在极大差异,利用数量性状的概率分级体系可将它们分别分为3级;(2)枣和酸枣的花药开裂时间在蕾黄或蕾裂期;(3)从蕾裂到瓣平期的花粉发芽率极显著的高于蕾黄期、雄蕊展平期和雄蕊下垂期;(4)花粉贮藏后发芽率表现为下降—上升—下降的大体趋势。对杂交育种中父母本的选择、花粉采集和去雄的适宜时期也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 花蕾 花粉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酢浆草属5种植物的微形态特征观察 被引量:16
2
作者 陈明林 刘登义 李珊珊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7-18,共12页
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酢浆草属(Oxalis L.)5种植物的叶、花、花粉和部分种子的微形态结构。5种植物叶片上均具有平列型气孔器,外围3~4个不规则表皮细胞;酢浆草(0.corniculata L.)、铜锤草(0.corymbosa DC.)及白花酢... 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酢浆草属(Oxalis L.)5种植物的叶、花、花粉和部分种子的微形态结构。5种植物叶片上均具有平列型气孔器,外围3~4个不规则表皮细胞;酢浆草(0.corniculata L.)、铜锤草(0.corymbosa DC.)及白花酢浆草(0.acetosella L.)叶片两面均有气孑L器,下表皮犹密;紫叶酢浆草(0.triangularisA.St.一Hil.)和山酢浆草(0.griffithii Edgew.et Hook.f.)的气孔器只分布于叶片下表皮。不同种间及长、短雄蕊上的花粉粒大小各异,花粉多呈近球形(酢浆草、白花酢浆草)、长球形(紫叶酢浆草、山酢浆草)或超长球形(铜锤草),极面观为三裂圆形,赤道面大多具3沟,少数4沟,表面具有不规则的穴状或粗网状纹饰,网眼内无或有乳突状突起(铜锤草、紫叶酢浆草)。酢浆草种子较小,表皮纹饰为比较规则的不等边六角形网眼,网眼中间具棱柱状突起,上有钩状附属物;山酢浆草种子较大,表皮粗糙程度低于酢浆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酢浆草属 叶表皮 花粉 种子 微形态特征
下载PDF
东祁连山表土花粉组合及其数量特征 被引量:11
3
作者 吕新苗 陈辉 +1 位作者 李双成 郑度 《山地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199-206,共8页
应用TWINsPAN分类和DCA排序对东祁连山地区7个不同植被类型的表土花粉组合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表土花粉类型可分为3组:Group1为花粉产量大的本地花粉,可较好地反映当地植被的特征;Group2为产量小的本地花粉,反映植被特征较差... 应用TWINsPAN分类和DCA排序对东祁连山地区7个不同植被类型的表土花粉组合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表土花粉类型可分为3组:Group1为花粉产量大的本地花粉,可较好地反映当地植被的特征;Group2为产量小的本地花粉,反映植被特征较差;Group3为外来花粉,在土壤地层中较常见。样地排序结果可划分出6个组:(1)山地草原化荒漠,(2)青海云杉林,(3)祁连圆柏林,(4)金露梅灌丛,(5)矮嵩草草甸,(6)小嵩草草甸,各组具有不同的花粉组合特征;但山杨-白桦林可能是由于花粉自身和花粉保存等原因,花粉组合无突出特征,难以区分。海拔高度和干燥度是影响表土花粉和植被分布的重要因素。藜科/蒿属(C/A)、木本花粉/非木本花粉(AP/NAP)随植被变化也反映出与植被分布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土花粉 花粉组合 数量特征 分类和排序 东祁连山
下载PDF
葡萄雄性不育种质特性及其花粉败育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倩 周蓓蓓 +2 位作者 张其林 章镇 陶建敏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4-520,共7页
通过对‘2004-6-12’(魏可实生)、‘2004-2-30’(巨峰实生)及魏可(对照)葡萄花器官特征、花粉萌发率、花粉粒形态、成熟花粉粒内部结构以及花药、小孢子发育过程细胞学特征的观察,研究了葡萄雄性不育的特性。结果表明,‘2004-6-12’和‘... 通过对‘2004-6-12’(魏可实生)、‘2004-2-30’(巨峰实生)及魏可(对照)葡萄花器官特征、花粉萌发率、花粉粒形态、成熟花粉粒内部结构以及花药、小孢子发育过程细胞学特征的观察,研究了葡萄雄性不育的特性。结果表明,‘2004-6-12’和‘2004-2-30’的花粉无生活力,花粉粒P/E值分别为(1.13±0.05)和(1.12±0.04),均为近球形,且无发芽孔和发芽沟;花粉粒横切面边缘光滑,外壁纹饰分别为网状和穴状。魏可(对照)花粉粒极轴值与赤道轴值之比(P/E值)(2.11±0.08),为长球形,萌发沟为三孔沟型,外壁纹饰为孔穴状。‘2004-6-12’和‘2004-2-30’小孢子败育主要发生在单核早期,但‘2004-6-12’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就表现出部分异常,表明2者的小孢子败育可能与绒毡层提前解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雄性不育 花粉特性 细胞学特征
下载PDF
秦巴山及其毗邻地区8种野生百合孢粉学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延龙 张启翔 谢松林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4-146,共3页
对秦岭及其毗邻地区的8个种和变种的百合花粉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发现:这8种百合花粉均为两侧对称,赤道面观为椭圆形,极面观为心形,萌发孔为远极单沟,表面具网状纹饰;不同百合种类在花粉形态、大小、P?E值及花粉的表面纹饰特征等... 对秦岭及其毗邻地区的8个种和变种的百合花粉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发现:这8种百合花粉均为两侧对称,赤道面观为椭圆形,极面观为心形,萌发孔为远极单沟,表面具网状纹饰;不同百合种类在花粉形态、大小、P?E值及花粉的表面纹饰特征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性状特征或指标对野生百合种或变种水平上的分类具有较大的分类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巴山区 百合属 花粉形态 分类学性状
下载PDF
拟南芥有性生殖过程中花粉管生长及胚胎发育的形态特征 被引量:8
6
作者 胡颖 赵洁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1-246,共6页
以模式植物拟南芥(Columbia ecotype)为供试材料,利用脱色苯胺蓝染色的方法观察了拟南芥花粉管在雌蕊组织中的生长情况,获得了花粉管从萌发到进入花柱和子房不同时期的生长速率,结果表明,花粉管在不同时期的生长速率呈现出逐步加快的趋... 以模式植物拟南芥(Columbia ecotype)为供试材料,利用脱色苯胺蓝染色的方法观察了拟南芥花粉管在雌蕊组织中的生长情况,获得了花粉管从萌发到进入花柱和子房不同时期的生长速率,结果表明,花粉管在不同时期的生长速率呈现出逐步加快的趋势.同时采用手工分离的方法分离了不同发育时期的胚胎,研究了胚胎发育随时间进程的形态结构特征,并与Landsberg生态型拟南芥的胚胎发育速率进行了比较,发现Columbia生态型的发育速率略慢.此外还测量了胚胎不同发育时期的角果长度,获得了胚胎发育时期与角果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发现随着胚胎的发育,角果的生长速率呈现出逐渐递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有性生殖 花粉管 胚胎发育 形态特征
下载PDF
六种油茶花粉形态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卓文 徐福余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1期12-15,119-121,共7页
本文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油茶6个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计算,结果表明油茶属6种油茶花粉形态之间存在差异。
关键词 油茶 花粉 形态持征
下载PDF
不同品种(系)梨花器官结构、花粉特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蒋媛 位杰 张琦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0-107,共8页
以库尔勒香梨、新梨7号等9个梨品种(系)为试材,观察了其花器官结构特征,测定了花粉量和花粉生活力,并利用扫描电镜对花粉超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不同梨品种(系)花药颜色、花序花朵数、单花雄蕊数、花冠直径、花瓣纵横... 以库尔勒香梨、新梨7号等9个梨品种(系)为试材,观察了其花器官结构特征,测定了花粉量和花粉生活力,并利用扫描电镜对花粉超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不同梨品种(系)花药颜色、花序花朵数、单花雄蕊数、花冠直径、花瓣纵横径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各自具有自身的形态特征。供试品种花序花朵数多为5~10朵;单花雄蕊数在14~30个,可划分为少、中、多雄蕊3个类型;雌蕊数多数为5枚,个别出现4枚;花粉量变化较大,单药花粉量在0~7447.37粒,平均为5396.68粒,表现出无花粉、少花粉,花粉量中等、较多、多等类型;花粉生活力在79.72%~95.96%,部分梨品种(系)间差异极显著。供试品种(系)花粉为长球形或超长球形,中等大小;沙01号有4条萌发沟,赤面观4裂圆形,其余品种(系)花粉粒均具有3条萌发沟,赤面观3裂圆形;外壁纹饰均有条脊纹饰,差异突出,表现在条脊长短、粗细、走向、排列以及孔穴密度等方面,可分为条纹-穿孔状、条纹-网状、条纹-穴状3种类型。综合以上指标分析,可以有效区别和鉴定梨品种(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品系 花器官结构 花粉特性
下载PDF
不同品种授粉对‘东刘1号’荔枝果实主要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刘友接 熊月明 +3 位作者 卢新坤 许奇志 林旗华 杨凌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5期796-799,共4页
用6个荔枝品种与‘东刘1号’荔枝组成6个授粉组合,研究不同品种的花粉对‘东刘1号’荔枝果实主要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果实纵径、横径、厚度、果形指数、单果重、肉厚、皮厚、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糖酸比、维生素... 用6个荔枝品种与‘东刘1号’荔枝组成6个授粉组合,研究不同品种的花粉对‘东刘1号’荔枝果实主要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果实纵径、横径、厚度、果形指数、单果重、肉厚、皮厚、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糖酸比、维生素C、果肉的质地及风味、坐果率、裂果率、成熟期和种子纵径、横径、焦核率、种脐的大小等方面花粉直感效应表现明显,差异性达到显著水平;种子的厚度差异性不显著。在荔枝生产上存在花粉直感现象,可为‘东刘1号’荔枝授粉品种的选配和提高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刘1号’荔枝 外源花粉 花粉直感 果实品质 种子性状 品种
下载PDF
八种蜂蜜的孢粉学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玉良 郑玉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2期121-124,共4页
依据花粉形态特征,对八蜂蜜中花粉粒的数量和种类进行鉴定,探讨作为判断蜂蜜产品产地和质量辅助依据的可行性;提取8种市售蜂蜜中的孢粉,醋酸酐处理,光镜观察,描述孢粉形态特征,测量孢粉大小,计算本种孢粉比例;所有蜂蜜中除含有本种花粉... 依据花粉形态特征,对八蜂蜜中花粉粒的数量和种类进行鉴定,探讨作为判断蜂蜜产品产地和质量辅助依据的可行性;提取8种市售蜂蜜中的孢粉,醋酸酐处理,光镜观察,描述孢粉形态特征,测量孢粉大小,计算本种孢粉比例;所有蜂蜜中除含有本种花粉外,还含有比例不等的其它多种孢粉(杂质孢粉),不同蜂蜜含有的杂质花粉种类也不相同,各种孢粉在光镜下具有比较鲜明的区分特征;孢粉的特征和比例可以作为判定蜂产品品质的辅助依据,但部分蜂蜜在判断产地方面比较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 蜂蜜 形态特征 显微观察
下载PDF
花粉制剂原料——花粉团质量标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祥山 包雪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1期10-11,共2页
考察并研究了8批花粉制剂原料——花粉团的性状、特定花粉率、异常毒性检查及农药残留量等指标,可供有关单位控制花粉团质量,确保花粉制剂的安全有效。
关键词 花粉 花粉团 质量 油菜 人参
下载PDF
蜂花粉质量标准提升
12
作者 朱娟娟 卢琪 +4 位作者 曲珍妮 吕畅 周巧 石典花 戴衍朋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70-2875,共6页
目的提升蜂花粉质量标准。方法观察药材性状,并对其粉末进行显微鉴别。参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方法测定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重金属元素(Pb、Cd、As、Hg、Cu)、浸出物含量,对TLC鉴别方法进行改进,凯氏定氮法测定总含氮量,HPL... 目的提升蜂花粉质量标准。方法观察药材性状,并对其粉末进行显微鉴别。参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方法测定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重金属元素(Pb、Cd、As、Hg、Cu)、浸出物含量,对TLC鉴别方法进行改进,凯氏定氮法测定总含氮量,HPLC法测定山柰酚含量。结果蜂花粉大多为扁椭圆形,随花粉本身颜色不同花粉团颜色也有所差异;花粉粒呈圆球形、椭圆形或三角形,并可见少量不规则碎片,有的具有萌发孔。山柰酚TLC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不同来源药材中其含量差异较大。13批样品中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平均含量分别为7.0%、2.8%、0.16%、52.2%,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平均含氮量为3.5%。结论建议蜂花粉质量标准中增加以山柰酚为对照的TLC鉴别项,并且水分不得超过15.0%,总灰分不得超过5.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1.0%,浸出物不得少于44.0%,含氮量不得少于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花粉 质量标准 性状 显微鉴别 定性鉴别 含量测定
下载PDF
中甸乌头总状花序不同位置花粉和花蜜的化学性状没有显著差异
13
作者 吕晓琴 李杨 +2 位作者 王顺雨 姚仁秀 王晓月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9,共12页
植物花序中的资源配置通常在花发育的时间或者位置上存在差异。植物的化学性状在自身生长发育以及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化学性状是否存在花序内的差异,目前还不清楚。为了解花序中不同位置上花报酬(花粉和花蜜)化学... 植物花序中的资源配置通常在花发育的时间或者位置上存在差异。植物的化学性状在自身生长发育以及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化学性状是否存在花序内的差异,目前还不清楚。为了解花序中不同位置上花报酬(花粉和花蜜)化学性状的差异,本文以总状花序的中甸乌头(Aconitum piepunense)为研究对象,从下往上,将花序中不同位置的花分为基部花、中部花和顶部花,观察传粉者在花序中的访问特点,测量不同位置花的花蜜体积和糖浓度,分别检测分析不同位置花的花粉和花蜜的化学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中甸乌头的传粉者弗里熊蜂(Bombus friseanus)和圣熊蜂(B.religiosus)通常由基部到顶部进行访花,对不同位置花的单花访问时间和访花频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基部花的花蜜体积高于中部花、顶部花, 3个位置的花蜜糖浓度不存在显著差异。花粉和花蜜中次级代谢物的相对含量和种类数都显著高于初级代谢物的相对含量和种类,花粉中初级代谢物和次级代谢物的相对含量和种类数都显著高于花蜜。花粉和花蜜中的绝大部分的化学物质的相对含量和种类数在花序中的3个位置整体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熊蜂为主要传粉者的中甸乌头,其总状花序内上、中、下3个位置花的花粉和花蜜的化学性状不存在明显的结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甸乌头 访花行为 花粉 花蜜 化学性状 总状花序 结构效应
原文传递
马尾松花粉萌发性状和不同林分马尾松花粉生活力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爱新 秦国峰 +3 位作者 欧阳彤 何玉友 王舟莲 范辉华 《福建林业科技》 2009年第3期102-106,共5页
通过对马尾松花粉萌发性状的观测及不同林分花粉生活力的测试,结果表明:花粉在培养液里萌发时首先是花粉萌发沟呈透明状,然后萌发沟两端突起,继而其中一端伸长成为花粉管。成熟花粉采后立即测定,染色率达90.6%、萌发率达77.2%;在低温(约... 通过对马尾松花粉萌发性状的观测及不同林分花粉生活力的测试,结果表明:花粉在培养液里萌发时首先是花粉萌发沟呈透明状,然后萌发沟两端突起,继而其中一端伸长成为花粉管。成熟花粉采后立即测定,染色率达90.6%、萌发率达77.2%;在低温(约6℃)贮藏120 d后测定,染色率与萌发率分别为85.2%与89.9%。不同林分中以全同胞无性系幼林的染色率与萌发率最高,分别为95.6%与93.8%;其次是半同胞无性系幼林,分别为91.2%与79%。说明马尾松无性系幼林的花粉是高生活力的花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花粉 萌发性状 染色率 萌发率 生活力
下载PDF
川续断目的花粉演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许腊 陆露 +1 位作者 李德铢 王红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9-259,共11页
以APGIII定义的川续断目(Dipsacales)忍冬科(Caprifoliaceae)和五福花科(Adoxaceae)为研究对象,基于已有的川续断目分子系统树和花粉形态数据,分析了忍冬科25属和五福花科5属的花粉形态多样性,采用简约法(Fitch Parsimony)推测花粉祖征... 以APGIII定义的川续断目(Dipsacales)忍冬科(Caprifoliaceae)和五福花科(Adoxaceae)为研究对象,基于已有的川续断目分子系统树和花粉形态数据,分析了忍冬科25属和五福花科5属的花粉形态多样性,采用简约法(Fitch Parsimony)推测花粉祖征和演化式样,寻找共衍征和分类性状。选择花粉萌发孔数目、萌发孔类型、花粉形状、大小和外壁纹饰五个关键性状推断了其演化式样。研究表明:三孔沟、近球形、较小花粉、网状纹饰是川续断目花粉祖征。长球型、中等和较大花粉,以及刺状纹饰是忍冬科的共衍征,支持忍冬科和科下分支为单系群。忍冬科花粉刺状纹饰和五福花科花粉网状纹饰明显将两个科区分开来。通过追溯性状演化分析,支持将七子花属(Heptacodium)置于忍冬族(Caprifolieae),以及Zabelia置于刺续断科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续断目 忍冬科 五福花科 分子系统学 花粉形态 性状演化
原文传递
粳稻花粉植株后代的性状遗传及其育种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曾海富 张盘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1年第1期8-11,共4页
本文根据十余年来对粳稻花粉植株后代性状遗传的观察研究,证明花粉植株一代染色体的倍性表现出多种效型,因而产生了多种多样不同性状的植株.从第二代(H_2) 开始,花粉植株的主要农艺性状具有相对稳定性,差异不显著,没有随世代的演变而发... 本文根据十余年来对粳稻花粉植株后代性状遗传的观察研究,证明花粉植株一代染色体的倍性表现出多种效型,因而产生了多种多样不同性状的植株.从第二代(H_2) 开始,花粉植株的主要农艺性状具有相对稳定性,差异不显著,没有随世代的演变而发生退化或分离现象,也未发现育性的逆转现象. 实践证明,应用粳稻花粉植株进行育种是可行的,它能迅速稳定杂种后代和有较高的选择效率.因此,这是一种多、快、好、省的育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花粉植株 性状遗传 育种应用
下载PDF
华中五味子两个不同野生雄株花粉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红艳 王森 +3 位作者 张自强 武星彤 李建强 李红喜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96,共6页
华中五味子是重要的中药材。为给野生华中五味子的引种驯化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采用电镜扫描技术、纤维素酶法、TTC法、琼脂固体培养法、授粉比较等试验手段,对河南省伏牛山地区华中五味子两个不同野生雄株的花粉形态、花粉量、花... 华中五味子是重要的中药材。为给野生华中五味子的引种驯化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采用电镜扫描技术、纤维素酶法、TTC法、琼脂固体培养法、授粉比较等试验手段,对河南省伏牛山地区华中五味子两个不同野生雄株的花粉形态、花粉量、花粉生活力、花粉离体萌发特征、授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华中五味子两个不同野生雄株的花粉均呈辐射对称状,其外壁均具网状雕纹,与雄株B花粉相比,雄株A花粉的萌发沟长、网眼小而网脊宽;雄株A的单药花粉量高于雄株B;两个雄株的花粉均在散粉24 h后失去活性,且其失去活性的趋势相似,但雄株A的花粉活力在其失活前始终强于雄株B的花粉活力;蔗糖浓度、硼酸浓度对华中五味子两个野生雄株花粉萌发率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花粉萌发率,雄株A低于雄株B;雄株A花粉的最适萌发培养基为1%琼脂+0.015%硼酸+10%蔗糖,雄株B花粉的最适萌发培养基为1%琼脂+0.020%硼酸+15%蔗糖;雄株A、雄株B人工授粉的花朵结实率、心皮结实率均高于其自然授粉的结实率;花朵结实率,雄株A高于雄株B;而心皮结实率,雄株A低于雄株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五味子 花粉形态 生活力 萌发特征 授粉特性
下载PDF
花毛茛性器官变异的研究
18
作者 陈银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67-169,共3页
该研究以10个花毛茛品种为试材,通过调查和测定各性器官性状,发现不同品种各个性状在田间表现参差不齐,普遍存在着变异现象。说明购买的品种不是非常纯净的,有可能生产单位在授粉时搀杂了其它的花粉,或品种本身已经有了混杂,有提纯的必... 该研究以10个花毛茛品种为试材,通过调查和测定各性器官性状,发现不同品种各个性状在田间表现参差不齐,普遍存在着变异现象。说明购买的品种不是非常纯净的,有可能生产单位在授粉时搀杂了其它的花粉,或品种本身已经有了混杂,有提纯的必要。通过相关分析表明:各性状之间都是正相关,其中达到显著标准的有花药长度和花药量(0.6643),花药数量和花药量(0.8994),花药数量和散粉量(0.7264),花药量和散粉量(0.7707)。此类高相关系数非常符合田间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毛茛 花粉 性状 胚囊
下载PDF
花粉的计算机辅助鉴定系统的实现
19
作者 李卫 魏明建 +1 位作者 李朝欣 刘超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3期44-50,共7页
传统的化石花粉鉴定方法过于原始,工作量大,程序繁琐,对于鉴定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有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尤其对于初学者来说,更是难以掌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尤其是其快速的检索功能,将花粉的鉴定工作计算机化,... 传统的化石花粉鉴定方法过于原始,工作量大,程序繁琐,对于鉴定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有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尤其对于初学者来说,更是难以掌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尤其是其快速的检索功能,将花粉的鉴定工作计算机化,无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已有很多人试图将花粉鉴定自动化,但都没有成功.我们将从其形态特征入手,通过计算机编程、数据库的建立,实现花粉的计算机辅助鉴定系统,从而提高花粉鉴定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 形态特征 辅助鉴定系统
下载PDF
满洲里—大杨树一带表土孢粉的散布规律及数量特征 被引量:39
20
作者 童国榜 羊向东 +1 位作者 王苏民 夏良华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6年第10期814-821,共8页
通过现代植被剖面和表土花粉分析 ,阐述了呼伦贝尔高平原 (北部 )到大兴安岭山地 (中段 )一线不同植被类型的孢粉组合特征。在草原带与森林带之间明显地存在森林草原过渡地带 ,其孢粉组合独特 ,木本植物花粉含量略高于草本 ,一般为 30 %... 通过现代植被剖面和表土花粉分析 ,阐述了呼伦贝尔高平原 (北部 )到大兴安岭山地 (中段 )一线不同植被类型的孢粉组合特征。在草原带与森林带之间明显地存在森林草原过渡地带 ,其孢粉组合独特 ,木本植物花粉含量略高于草本 ,一般为 30 %~ 70 %。同时 ,还发现花粉含量与母体植物丰度间为非线性关系 ,校正系数 R值在特定状态下才是“常数”。植物 -花粉系统存在三种状态 :优势、混合及劣势状态 ,相应地其 R值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花粉系统 表土 孢粉组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