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拯救意识与中国新音乐 被引量:2
1
作者 常晓静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39,共6页
中国新音乐史与近代以来的社会变动和社会思潮互为表里 ,其中从 19世纪后半叶开始、由外侮逼迫而产生的拯救意识对新音乐的影响至巨。同时拯救意识又按不同的历史区间和社会矛盾具体表现为民族拯救、文化拯救、阶级拯救、政治拯救等不... 中国新音乐史与近代以来的社会变动和社会思潮互为表里 ,其中从 19世纪后半叶开始、由外侮逼迫而产生的拯救意识对新音乐的影响至巨。同时拯救意识又按不同的历史区间和社会矛盾具体表现为民族拯救、文化拯救、阶级拯救、政治拯救等不同形式 ,中国新音乐遂在这种拯救语境中形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拯救意识 文化拯救 民族拯救 政治拯救 新音乐 学堂乐歌
下载PDF
梁启超的法治概念:一个思想史的考察 被引量:3
2
作者 喻中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11年第2期95-104,148,共10页
早期的梁启超,立足于"救时",以政治为业,他理解的"法治主义",可以称为救亡本位的"法治主义"。晚期的梁启超,立足于思想启蒙,他理解的"法治主义",可以称为启蒙本位的"法治主义"。191... 早期的梁启超,立足于"救时",以政治为业,他理解的"法治主义",可以称为救亡本位的"法治主义"。晚期的梁启超,立足于思想启蒙,他理解的"法治主义",可以称为启蒙本位的"法治主义"。1918年是一个转折点,可以视为梁启超的"法治主义"从救亡本位转向启蒙本位的标志性年份。梁启超的"法治主义",是理解现代中国法治观念的一把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法治主义” 政治救亡 思想启蒙 新法家
下载PDF
《新三国》:维新事业的成功之道
3
作者 马婷芳 《新余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43-46,共4页
陆士谔的《新三国》在一开始就表明了他的创作宗旨:悬设一立宪国模范。他在《新三国》里提出了自己对维新立宪的看法,提供了维新立宪的成功之道。他认为首先要改变的是政治制度,其次是人民思想的教育,然后是科技手段的发达。
关键词 陆士谔 《新三国》 立宪 政治救国 思想救国 科学救国
下载PDF
政治启蒙、民族救亡与人文追求--论陈白尘“左联”时期的戏剧创作
4
作者 徐国庆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51-60,共10页
关于陈白尘戏剧作品的研究,人们通常较多提及他在“左联”解散后的创作,而其“左联”时期的作品则易被忽视。因而,考察和分析陈白尘在“左联”时期的戏剧创作全貌,有助于丰富和加深研究者对其戏剧生涯的认识与评价。陈白尘“左联”时期... 关于陈白尘戏剧作品的研究,人们通常较多提及他在“左联”解散后的创作,而其“左联”时期的作品则易被忽视。因而,考察和分析陈白尘在“左联”时期的戏剧创作全貌,有助于丰富和加深研究者对其戏剧生涯的认识与评价。陈白尘“左联”时期戏剧作品在主题呈现上表现为左翼阶级意识下的政治启蒙与以民族救亡为己任的家国情怀,体现了他承受牢狱之灾后寻求自由与光明的人文追求。在政治启蒙与民族救亡的总纲下其戏剧创作特点囊括了现实主义、爱国主义、批判意识三个方面,此三者不仅共同构成了陈白尘这一时期戏剧主题下的主要特点,更是他作为一名“左联”影响下的作家的思想维度,也是其后续创作的精神动力和文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白尘 “左联”时期 戏剧作品 政治启蒙 民族救亡 人文追求
下载PDF
谈五四运动的不足——基于人的现代化视角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观杰 刘华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4,共4页
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思想现代化。五四运动中的知识分子主张改造"国民性",实现人的现代化。然而,残酷的社会现实使他们逐渐卷入激烈的政治斗争之中,政治救亡迅速压倒思想启蒙,偏离了人的现代化这一最初目标。这种偏离集中体现... 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思想现代化。五四运动中的知识分子主张改造"国民性",实现人的现代化。然而,残酷的社会现实使他们逐渐卷入激烈的政治斗争之中,政治救亡迅速压倒思想启蒙,偏离了人的现代化这一最初目标。这种偏离集中体现在知识分子对待"民主科学"以及儒学的态度和各种主义的"迷信"、"五四事件"等过程中。五四运动中人的现代化任务破产使我国在之后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出现一些失误,因而有必要对这一运动进行重新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人的现代化 政治救亡 思想启蒙
下载PDF
政治现代化的危机与救赎
6
作者 余满晖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12-15,共4页
世界政治现代化运动的危机体现出来的,是政治现代化的追求使社会具有更强稳定性的目的与其实现过程所带来的不稳定性之间的冲突;是政治现代化张扬的理性让人个性的窄化的矛盾冲突。毋庸置疑,要有效规约这种危机,当下我国必须坚持走中国... 世界政治现代化运动的危机体现出来的,是政治现代化的追求使社会具有更强稳定性的目的与其实现过程所带来的不稳定性之间的冲突;是政治现代化张扬的理性让人个性的窄化的矛盾冲突。毋庸置疑,要有效规约这种危机,当下我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才能救赎危机,实现政治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现代化 危机 救赎
下载PDF
陶行知政治救国活动综论
7
作者 刘来兵 吴丽萍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1-6,122,共7页
陶行知一生为寻求中华民族复兴而不懈努力。他的救国理想经历了四次大的阶段性转变,即医药救国理想、文学救国理想、政治救国理想和教育救国理想。他既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杰出的政治活动家。陶行知在政治上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 陶行知一生为寻求中华民族复兴而不懈努力。他的救国理想经历了四次大的阶段性转变,即医药救国理想、文学救国理想、政治救国理想和教育救国理想。他既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杰出的政治活动家。陶行知在政治上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和共产主义战士。他热爱人民,追求真理,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奋斗终生。陶行知长期活跃在政治舞台上,为挽救中华民族的命运,始终以极大的政治热情积极参与中国近现代史上历次拯救中国命运的政治活动,贡献卓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政治救国 革命活动
下载PDF
建政、救亡与启蒙:再论鄂州约法之人权条款
8
作者 沈玮玮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3期24-30,共7页
鄂州约法在中国宪政史上的意义是以其完善的人权条款而被赋予的。继武昌起义后的各省约法争相效仿鄂州约法,并且完全承袭了其中的人权条款。人权条款的全面性和体系性与军权与民权相约而成的约法性质有关。以鄂州约法为代表的民初约法是... 鄂州约法在中国宪政史上的意义是以其完善的人权条款而被赋予的。继武昌起义后的各省约法争相效仿鄂州约法,并且完全承袭了其中的人权条款。人权条款的全面性和体系性与军权与民权相约而成的约法性质有关。以鄂州约法为代表的民初约法是在"建政"而非"建国"的意义上使用约法,包括人权条款。因此,人权条款虽然以法条的形式存在,但依然只是具有救亡和启蒙的宣言性意义。人权条款与邹容和孙中山等人的思想颇有渊源,但本质上并未摆脱形式化的色彩。在当时南北革命党人、立宪派和旧军阀官僚的权力争夺中,人权条款几近沦为空文,所幸在此后民国立宪进程中一直被保留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州约法 人权条款 建政 救亡 启蒙
下载PDF
抗战、动员与认同:《大声周刊》对民众的宣传动员(1937—1938年)
9
作者 李妍洁 吴仁明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4-64,共11页
1937—1938年,中国正处于全面抗战的初期,大地笼罩在战争的阴霾之下。《大声周刊》作为中国共产党在西南国统区的重要宣传刊物,肩负着引导广大民众积极投身抗日救亡事业的重任。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大声周刊》挺身而出,以锐利的笔... 1937—1938年,中国正处于全面抗战的初期,大地笼罩在战争的阴霾之下。《大声周刊》作为中国共产党在西南国统区的重要宣传刊物,肩负着引导广大民众积极投身抗日救亡事业的重任。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大声周刊》挺身而出,以锐利的笔触揭露日军的侵华阴谋,戳穿国民政府的消极抗战面目,揭示西安事变的真相。同时,它积极指导青年和妇女运动,鼓励他们为抗战贡献自己的力量。面对各种错误言论,毫不畏惧,坚决驳斥,积极宣传党的抗日主张。这些举措不仅激发了西南民众的抗日热情,更培养了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可以说,《大声周刊》为抗战期间救亡运动的有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舆论基础,成为抗战时期的一股强大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抗战初期 《大声周刊》 宣传动员 政治认同 救亡运动
下载PDF
秦始皇的皇帝理论及其政治伦理思想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师伟 《政治思想史》 2023年第1期1-17,196,共18页
秦始皇的皇帝理论继往开来,既继承了先秦诸子理论遗产,将先秦诸子政治理想表述与政治制度体系建构的努力推向了一个新阶段,形成了皇帝理论,也开辟了秦汉以后政治理想表述的新路径,奠定了两千余年皇帝制度体系的核心政治理想。秦始皇的... 秦始皇的皇帝理论继往开来,既继承了先秦诸子理论遗产,将先秦诸子政治理想表述与政治制度体系建构的努力推向了一个新阶段,形成了皇帝理论,也开辟了秦汉以后政治理想表述的新路径,奠定了两千余年皇帝制度体系的核心政治理想。秦始皇的皇帝理论在政治伦理主题上集中表现为圣人救世,它在内容上既表现为圣王崇拜,也表现为轻贱黔首。先秦诸子的圣人救世话语经过秦始皇的过渡性创造后,转换成了一套实践性的制度体系及其观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 皇帝理论 政治伦理 先秦诸子 圣人救世
下载PDF
论易白沙的政治思想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金荣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5-68,共4页
易白沙是新文化运动中著名的反封建斗士,一位悲壮的爱国者。他的鲜明的政治思想主要有:痛斥袁世凯政府的腐败与黑暗统治;深刻揭露帝国主义的本质和压迫各弱小民族的罪行;倡导墨学的救世精神与大同社会理想,宣扬民主;高扬救国救世的社会... 易白沙是新文化运动中著名的反封建斗士,一位悲壮的爱国者。他的鲜明的政治思想主要有:痛斥袁世凯政府的腐败与黑暗统治;深刻揭露帝国主义的本质和压迫各弱小民族的罪行;倡导墨学的救世精神与大同社会理想,宣扬民主;高扬救国救世的社会责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白沙 政治思想 反军阀 反帝 救世精神与民主 社会责任感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三种叙事 被引量:1
12
作者 滕藤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1-17,共7页
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的依据在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相互规定、相互扬弃、相互生成的历史辩证法。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形态则可认为是对社会历史实践的生动反映。基于此视角,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叙事,表现为一种政治哲... 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的依据在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相互规定、相互扬弃、相互生成的历史辩证法。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形态则可认为是对社会历史实践的生动反映。基于此视角,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叙事,表现为一种政治哲学建构,它是21世纪以来的社会历史实践创新发展的历史结果。它可以通过阶级理论叙事与人类立场话语关系、革命理论叙事与建构性话语关系,以及解放理论叙事和救亡政治话语三个方面得到理解和领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哲学 人类立场 建构政治 救亡政治
下载PDF
黄宗仰与民初政潮 被引量:1
13
作者 沈潜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3-88,共6页
被梁启超誉为"我国佛教界中第一流人物"的近代爱国名僧黄宗仰,从参加张园拒俄集会,到绘图纪念庚子国耻;从发起中国教育会,组建爱国女校、爱国学社,到结缘《苏报》,所言所行充分表现了他满腔的忧时之心、爱国之情和济世之志。... 被梁启超誉为"我国佛教界中第一流人物"的近代爱国名僧黄宗仰,从参加张园拒俄集会,到绘图纪念庚子国耻;从发起中国教育会,组建爱国女校、爱国学社,到结缘《苏报》,所言所行充分表现了他满腔的忧时之心、爱国之情和济世之志。他与孙中山、蔡元培、章太炎、邹容等革命党人声气相通,交相援引,成为沪上新学界颇有影响的代表人物。面对民初革命党队伍日趋严重的分裂局面、窘迫的财政困境,以及由1913年3月宋教仁被刺事件所激起的风潮,黄宗仰因事因人,契机契理,以接连不断的时评政论,呼吁维护革命党人的团结协作,倡导劝募国民捐以抵制对外借债,直斥袁世凯独裁专制,讴歌年轻的民主共和国,表达了力图维护共和制度、保卫辛亥革命成果的真诚愿望,也标志了他应机而化的思想跨入了又著新色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宗仰 民初政潮 共和事业 佛法救世
下载PDF
抗日军政大学的史学教育与社会实践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东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20-28,共9页
作为一所培养军政干部的学校,抗日军政大学非常重视在学员中开展史学教育。关涉的课程主要有"中国问题""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社会发展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史地常识"等。为使... 作为一所培养军政干部的学校,抗日军政大学非常重视在学员中开展史学教育。关涉的课程主要有"中国问题""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社会发展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史地常识"等。为使这些课程有效开展,抗大经过探索形成了"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实验式教学"等教学模式。学员既注重课堂学习,更注重形式多样的自学方法。尤其是互助学习与集体讨论式的学习,是抗大学员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学员课堂之外最重要的任务,他们依托抗大"救亡室"这一组织,在如火如荼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践行着学员们的责任与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军政大学 史学教育 课程体系 社会实践 救亡室
下载PDF
孟昭常留日活动及思想考略 被引量:2
15
作者 柳朴方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75-80,共6页
孟昭常是清末立宪运动的一位重要人物,但其事功如昨日云烟,难觅踪影。孟昭常及其兄孟森的留日时间并非之前1901—1904年的"定论",而是1906—1907年。孟氏兄弟也并非日本法政大学的正规学生,而是在法政大学法政速成科学习,且... 孟昭常是清末立宪运动的一位重要人物,但其事功如昨日云烟,难觅踪影。孟昭常及其兄孟森的留日时间并非之前1901—1904年的"定论",而是1906—1907年。孟氏兄弟也并非日本法政大学的正规学生,而是在法政大学法政速成科学习,且并未正常毕业。孟昭常在日本组织发起法政学交通社,出版《法政学交通社杂志》,希望通过翻译西方宪政书籍,灌输新思想新知识于国内,以此挽救中国于危亡之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昭常 法政速成科 法政学交通社杂志 法政救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