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社会中的理性与公共理性 被引量:27
1
作者 史云贵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6-110,共5页
理性是社会行为主体对客体的一种能动的反映,它是人们认识自然和社会及其规律的一种基本能力。社会行为主体的理性在许多情况下,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工具理性,它是一种不完全理性,或称有限理性。人们在对理性反思的过程中,往往会从"... 理性是社会行为主体对客体的一种能动的反映,它是人们认识自然和社会及其规律的一种基本能力。社会行为主体的理性在许多情况下,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工具理性,它是一种不完全理性,或称有限理性。人们在对理性反思的过程中,往往会从"理性至上"滑向否定和抛弃理性的极端。现代公共理性应该成为沟通和统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个人理性与国家理性、大众理性与精英理性的中介和桥梁,它是横跨国家(政府)、政党、利益集团和个人之间,并以成熟自律的公民社会为基础的利益整合的能力和机制。以公民社会为底蕴与后盾,现代公共领域的培育和公共理性的提升对我国政治现代化无疑有着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 公共理性 公共领域 政治现代化
下载PDF
“体制内”民主化范式的形成及其类型学意义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路曲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0-53,共14页
"体制内"的民主化在一些国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它或许正在成为当代世界民主化进程中的一种最具典型意义的新的范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亚和东欧的多个国家在不同程度上推进了这种转型,而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则是这种"体制... "体制内"的民主化在一些国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它或许正在成为当代世界民主化进程中的一种最具典型意义的新的范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亚和东欧的多个国家在不同程度上推进了这种转型,而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则是这种"体制内"民主化的典型案例,这主要表现为它们在未发生政党轮替的前提下渐进而有效地将本国的民主和治理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其典型意义还在于形成这种转型范式的主要因素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政治现代性积累和内化的程度是民主的基本条件成熟的决定性因素,党国关系的疏离或紧密程度决定着民主化路径的稳定程度,体制的复合性、包容性和制度化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体制内"民主发展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化范式 政治现代性 党国关系 复合型体制 制度化水平
原文传递
文化卫道与政治抉择——以徐复观、钱穆为例的讨论 被引量:3
3
作者 任剑涛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5-102,共8页
在西潮的冲击下所形成的保守主义思潮中,以捍卫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基本价值为己任的文化保守主义构成了“文化卫道”景观。当保守主义透入到现代性政治的抉择时,则形成拒斥现代性政治的政治保守主义,文化卫道就此与政治抉... 在西潮的冲击下所形成的保守主义思潮中,以捍卫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基本价值为己任的文化保守主义构成了“文化卫道”景观。当保守主义透入到现代性政治的抉择时,则形成拒斥现代性政治的政治保守主义,文化卫道就此与政治抉择形成一种张力关系。徐复观从文化保守主义出发,走向了政治上的现代性道路;钱穆的文化保守主义落到现实政治层面,衍生出政治保守主义。前者是局部意义的保守主义者,后者是彻底的保守主义者。仅就这个角度来看,钱穆确实不属于“现代新儒家”的阵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保守主义 政治保守主义 政治现代性 徐复观 钱穆
下载PDF
论政治的现代性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化军 潘沁 《甘肃理论学刊》 2004年第4期18-21,共4页
 政治的现代性是社会现代性的一个侧面,政治的现代性是一个无限向前的动态运动过程。本文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在考察政治的现代性尤其是西方20世纪政治现代性过程中表现出的民主多元性、世俗主义、理性化和民主参与等特征,在此基础上,以...  政治的现代性是社会现代性的一个侧面,政治的现代性是一个无限向前的动态运动过程。本文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在考察政治的现代性尤其是西方20世纪政治现代性过程中表现出的民主多元性、世俗主义、理性化和民主参与等特征,在此基础上,以期对整个人类政治的现代性特征作一个宏观的把握。政治现代性的本质在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 现代性 政治的现代性 政治哲学
下载PDF
体育外交如何而来:基于政治现代性的考察 被引量:1
5
作者 于思远 刘波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85,共10页
系统思考“体育外交如何而来”是推进体育外交理论建构与实践创新的基础环节。以政治现代性为起点,在理论阐释的基础上对体育外交的路径要素、条件要素与价值要素进行考察。研究认为,体育外交的路径要素在于“体育与外交的耦合形塑了国... 系统思考“体育外交如何而来”是推进体育外交理论建构与实践创新的基础环节。以政治现代性为起点,在理论阐释的基础上对体育外交的路径要素、条件要素与价值要素进行考察。研究认为,体育外交的路径要素在于“体育与外交的耦合形塑了国家间关系的共同体通路”。政治现代性从3个层次上孕育了体育外交发生的一系列条件要素:在现代民主层面包括根本关切与交往规范、政府主导与大众参与、理性竞争与文明互动;在政治制度层面包括官僚主导与科层体制、运行机制与交往格局、官方交往与民间交流;在政党政治层面包括实践愿景与形象塑造、意识形态与实践原则、政策目标与资源配置。研究总结出体育外交发生的5个价值要素:交换敏感的外交信息;表达特定的外交态度;维持稳定的国家间关系;展示国家的软硬实力;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外交 发生机理 政治现代性 现代国家 现代体育
原文传递
解读政治的现代性——兼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化军 郭佩惠 《襄樊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26-31,共6页
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来看政治的现代性是指政治在从传统向现代转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本质特征,它是社会现代性的一个方面。现代政治文明是在政治现代化运动过程中形成的,可以说是现代化的结果,是政治现代性的一个具体体现。政治文明对于实... 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来看政治的现代性是指政治在从传统向现代转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本质特征,它是社会现代性的一个方面。现代政治文明是在政治现代化运动过程中形成的,可以说是现代化的结果,是政治现代性的一个具体体现。政治文明对于实现整个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结合中国国情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 现代性 政治的现代性 政治哲学
下载PDF
中国现代美术的现代性起源及实践
7
作者 童茜 杨帆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28-31,共4页
中国美术的现代性是自20世纪开始转型的,也是中国进入现代社会的重要见证。本文对中国美术的现代性起源进行追踪,以及对其属性进行判断以便准确把握我国近现代美术发展的历程,并使人们从价值层面上重新评估近现代美术的价值。
关键词 现代性 近现代美术 审美现代性 政治现代性
下载PDF
共鉴“五四”:西学东渐、指向启蒙与政治现代性——以苏雪林、胡适与周作人的“五四”观为支点的学术考察 被引量:1
8
作者 韩晗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16-121,共6页
文章以苏雪林的《中国文学史略》、胡适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与周作人的《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等三部新文学史著述为研究对象,解读早期新文学研究者们如何在不同视角下建立自己的"五四"观。研究表明,就"五四"的... 文章以苏雪林的《中国文学史略》、胡适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与周作人的《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等三部新文学史著述为研究对象,解读早期新文学研究者们如何在不同视角下建立自己的"五四"观。研究表明,就"五四"的发生而言,苏雪林认为西方思潮对中国人生活形态的影响应是主要因素,而胡适敏锐地从古文向白话文的转换入手,认同"语言"革命是"文学"革命、"文化"革命之先声,周作人则更多倾向于"言志"这一传统诗学精神在社会变革期的反映,认为"五四"与明代文学革命运动如出一脉。三种不同的"五四"观,实际上反映了早期新文学研究者们从不同层面反映了如何用自己的眼光来审理"五四"这一学术命题。这反映了"五四"所产生的动因乃是"启蒙性"而不是"革命性"的,无论同时代人如何解读"五四",其出发点都不约而同地指向"启蒙",苏雪林对于"五四"发生之解读,在更高层次上囊括了胡、周二论,是相对全面的。最后,笔者进一步总结,发现"五四"的深层次意义在于,促进了白话文与大众传媒的普及进而导致政治现代性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雪林 胡适 周作人 五四 文学革命 启蒙 政治现代性
下载PDF
论政治现代性视域的指涉及悬搁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宬斐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27,共7页
自启蒙运动以来,政治现代性以主体性和理性为根基,追求普世政治、理性政治、契约政治和中心政治的统一和秩序;但在其拓展过程中,又遭遇差异政治、后理性政治、游戏性政治和边缘性政治等后现代政治的阻挠。政治现代性视域的指涉,在展现... 自启蒙运动以来,政治现代性以主体性和理性为根基,追求普世政治、理性政治、契约政治和中心政治的统一和秩序;但在其拓展过程中,又遭遇差异政治、后理性政治、游戏性政治和边缘性政治等后现代政治的阻挠。政治现代性视域的指涉,在展现过程中所遭遇的悬搁,只是现代政治发展对政治现代性主题及其范畴所做的调整,而不是后现代政治对政治现代性的简单拒绝、否定或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现代性 后现代政治 秩序 差异
下载PDF
政治神学的代表理论及其批判——《宪法学说》《新政治科学》和《代表的概念》研读札记
10
作者 裴洪辉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5-160,共16页
从对政治现代性的诊断出发,施米特和沃格林分别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神学代表理论。施米特基于技术侵入政治的政治现代性趋势,认为现代民主议会制中代表的实质意义已经消退,而通过将政治正当性追溯到"政治统一体"从而建立了一种... 从对政治现代性的诊断出发,施米特和沃格林分别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神学代表理论。施米特基于技术侵入政治的政治现代性趋势,认为现代民主议会制中代表的实质意义已经消退,而通过将政治正当性追溯到"政治统一体"从而建立了一种领袖与民众直接对话的实质代表模式;沃格林则基于一种科学的认知态度在民主议会制代表类型之外提出了"存在意义上的代表"和"超验真理的代表"两种类型,但基于其对现代社会"人民"取代"上帝"成为政治的主宰以及灵知主义思想的在现代政治中的扩展,他认为现代政治中超验因素的消逝最终导致了极权主义。沃格林和施米特之间存在的理论对话可以进一步帮助我们厘清二人的代表理论。通过皮特金的实质代表理论,我们可以发现关注于政治秩序实现以及政治权威之获得的政治神学代表观存在着形式主义缺陷,忽视了在具体代表过程中对代表者的实质性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神学 现代性 代表 施米特 沃格林 皮特金
原文传递
西方社会的政治现代性与大学德性的衰落
11
作者 刘学坤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1-124,共4页
西方政治现代性有自己的价值观主张,理性、自由和正义的理解都依附于政治现代性的阐释。生存于政治之中的大学在这一背景中世界观异化,精神世界荒芜,大学理性走向工具理性,大学制度的道德性萎缩,大学逐渐自私化。大学的道德理想在这一... 西方政治现代性有自己的价值观主张,理性、自由和正义的理解都依附于政治现代性的阐释。生存于政治之中的大学在这一背景中世界观异化,精神世界荒芜,大学理性走向工具理性,大学制度的道德性萎缩,大学逐渐自私化。大学的道德理想在这一时代空前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现代性 大学德性 大学理性 集团 自私
下载PDF
论政治现代化与公民文化 被引量:59
12
作者 张华青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1-36,共6页
政治现代化最基本的目标是政治民主化,而民主政治的实现需要有民众政治心理角色的转换,也就是臣民文化要转变为公民文化。因此,中国在推进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必须注重公民文化建设,即进行公民文化的培育和整合。
关键词 政治现代化 民主 公民文化 臣民文化
下载PDF
论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及其对我国政治现代化的启示 被引量:20
13
作者 史云贵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6期780-785,共6页
哈贝马斯所谓的公共领域是跨市民社会、私人领域和公共权力的一个不纯粹公、也不纯粹私的中间体。在国家社会化和社会国家化的进程中,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逐渐融合,标志着以批判和监督功能为主要特征的公共领域衰亡了。以公民社会为底... 哈贝马斯所谓的公共领域是跨市民社会、私人领域和公共权力的一个不纯粹公、也不纯粹私的中间体。在国家社会化和社会国家化的进程中,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逐渐融合,标志着以批判和监督功能为主要特征的公共领域衰亡了。以公民社会为底蕴和后盾,现代公共领域的培育与提升对我国政治现代化无疑有着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领域 公共理性 政治现代化
下载PDF
论人口流动背景下的乡村协商治理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国献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共5页
协商治理是人口流动背景下乡村治理的发展方向。人口流动背景下,乡村协商遭遇乡村协商主体"虚置化"、协商渠道"堵塞化"、协商会议"形式化"、协商成本"高企化"、协商监督"短缺化"等... 协商治理是人口流动背景下乡村治理的发展方向。人口流动背景下,乡村协商遭遇乡村协商主体"虚置化"、协商渠道"堵塞化"、协商会议"形式化"、协商成本"高企化"、协商监督"短缺化"等诸多困境。化解路径在于:促进乡村经济繁荣,夯实乡村协商基础;完善乡村协商制度,建构乡村协商机制;建构协商法治化路径,促进治理现代化进程;发展乡村网络协商,降低外出农民协商成本;构建参与型乡村文化,强化农民主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协商民主 人口流动 政治现代化
下载PDF
论印度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宗教问题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世均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83-187,共5页
在印度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中,由于历史、政治、经济、情感和国际形势等因素,使印度的宗教问题难以根除。印度的宗教问题主要表现为锡克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各教派主义的挑战与政党大打教派政治牌的负面影响。通过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与民... 在印度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中,由于历史、政治、经济、情感和国际形势等因素,使印度的宗教问题难以根除。印度的宗教问题主要表现为锡克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各教派主义的挑战与政党大打教派政治牌的负面影响。通过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与民族习惯、实行宽容的宗教政策可以促进印度政治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政治现代化 宗教问题
下载PDF
从政党国家到民族国家:政党改革与中国政治现代化 被引量:14
16
作者 任剑涛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8-80,共13页
中国逾30年的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已经处于一个十字路口。真正能够突破瓶径、把中国改革带出十字路口,将中国现代化推向政治领域的纵深地带,必须抓住的关键问题,既不是经济学家力主的产权改革,也不是社会学家尽力渲染的社会管理改革,也... 中国逾30年的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已经处于一个十字路口。真正能够突破瓶径、把中国改革带出十字路口,将中国现代化推向政治领域的纵深地带,必须抓住的关键问题,既不是经济学家力主的产权改革,也不是社会学家尽力渲染的社会管理改革,也不是法学界谈论的司法改革,而是中国的改革有没有希望继续推进,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具有深度和广度的政党改革。决定性的问题是经济自身的发展不是一个自足的结构,它需要一个相应的现代社会结构、政治体制作为支撑条件。基于此,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一个现代政体的建构和对于政治现代化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政党改革,已经成为中国是不是能够避免改革失败,并真正走上现代国家健康发展轨道的决定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国家 民族国家 政党改革 政治现代化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历程及基本经验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安增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1,共8页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尽管发生过曲折,但的确取得了巨大进展。在经历了良好的开端、曲折发展、重大挫折、恢复与推进等发展阶段后,开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治现代化的新局面。从这一历程可以看出中国的...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尽管发生过曲折,但的确取得了巨大进展。在经历了良好的开端、曲折发展、重大挫折、恢复与推进等发展阶段后,开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治现代化的新局面。从这一历程可以看出中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不能脱离具体国情,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根本的保障,必须以政治稳定为前提,正确处理西方文明成果、本国政治传统和政治现代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政治现代化 进程 基本经验
原文传递
政治运行法治化在政治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冯向辉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7-159,共3页
政治运行法制化,能够保障民主政治制度的平稳运行,维护民主社会的正常秩序,有效地制约政治权力,促使公民自觉行使法定的政治权利,培养和弘扬公民意识,塑造公民人格,为政治发展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关键词 政治运行法治化 政治现代化 民主政治
下载PDF
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稳定理论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宋衍涛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39-45,共7页
冲突机制研究是冲突政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研究几乎还处于空白,把它与政治稳定问题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则更为鲜见。虽然国内的一些学者对于政治稳定与政治冲突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研究,但其研究视角基本上是对立性研究,没有看到冲... 冲突机制研究是冲突政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研究几乎还处于空白,把它与政治稳定问题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则更为鲜见。虽然国内的一些学者对于政治稳定与政治冲突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研究,但其研究视角基本上是对立性研究,没有看到冲突如果形成政治机制则会对政治稳定发挥正功能的特质。本文将冲突机制与政治稳定问题结合起来,并对其政治机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进行了多角度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稳定 政治结构 均衡模式 政治现代化 政治参与
下载PDF
当代中国的政治参与——政治现代化意义上的讨论 被引量:10
20
作者 周庆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3-22,共10页
社会和经济现代化导致政治参与扩大,政治参与的性质和形式需要做出制度变革。但至今,民主政治建设并不具有政治参与扩大的制度化意义,精英参与体制在结构与功能方面没有出现根本变化,而且,面对多元社会的政治权利诉求,政治体制一直通过... 社会和经济现代化导致政治参与扩大,政治参与的性质和形式需要做出制度变革。但至今,民主政治建设并不具有政治参与扩大的制度化意义,精英参与体制在结构与功能方面没有出现根本变化,而且,面对多元社会的政治权利诉求,政治体制一直通过加强精英参与体制和经济增长来缓解和降低政治参与扩大对现行体制合法性所造成的压力,把政治参与诉求管控在以往动员式参与的组织动员水平上。然而,政治参与的广度或范围已经达到足以引起制度变革的水平和条件,因此,将政治参与纳入政治现代化的制度化与法治化的轨道之上,避免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导致政治社会失序,具有非常迫切的现实政治发展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参与 政治现代化 参与制度化与法治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