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法治认同”替代“法律信仰”——兼对“法律不能信仰”论题的补充性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李春明 王金祥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3-109,共7页
法律信仰不适应中国,我们应该用"法治认同"代替它。法治认同内含着对主体价值的尊重和权利的维护,它适应了中国公众法治素质的实际状况,有利于对中国法治发展过程的曲折性和长期性保持理性的认识。"法治认同"尤其... 法律信仰不适应中国,我们应该用"法治认同"代替它。法治认同内含着对主体价值的尊重和权利的维护,它适应了中国公众法治素质的实际状况,有利于对中国法治发展过程的曲折性和长期性保持理性的认识。"法治认同"尤其要求当权者对法律的遵守和服从,有利于实现认同主体的普遍性;它为对抗现实生活中的"恶法亦法",提供了理论上的有力支撑。市场经济对法治认同的形成,有决定性作用;对人们正当利益的承认和维护,是法治认同形成的现实基础;政治的秩序性、民主性、合法性,与法治认同的形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信仰 法治认同 良法 市场经济 秩序 民主 合法性 利益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作为政治合法性理念的“天人合一”思想 被引量:9
2
作者 徐春根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33-37,共5页
中国古代作为政治合法性理念的"天人合一"思想,常被统治者视为"法天而治"、"敬德保民"的"仁民"政治路线。倘若统治者无道无德无心无能保民,便实质上丧失了继续统治的权利。这一思想尽管在历史... 中国古代作为政治合法性理念的"天人合一"思想,常被统治者视为"法天而治"、"敬德保民"的"仁民"政治路线。倘若统治者无道无德无心无能保民,便实质上丧失了继续统治的权利。这一思想尽管在历史上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但是它的基本精神对于我们今天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反思诸多政治理论与社会现实问题仍然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政治合法性 君权天授 天命靡常 惟德是辅
下载PDF
操演的政治:现代国家仪式与民初政治合法性建构 被引量:5
3
作者 郭辉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6-63,共8页
现代国家仪式作为中华民国建立之初政权合法性建构的重要工具和措施,有其产生背景与契机,中国传统礼仪、节日文化为现代国家仪式产生提供本土资源,而随着近代中国逐步开放,西方现代仪式知识的传入及传播为现代国家仪式产生提供域外资源... 现代国家仪式作为中华民国建立之初政权合法性建构的重要工具和措施,有其产生背景与契机,中国传统礼仪、节日文化为现代国家仪式产生提供本土资源,而随着近代中国逐步开放,西方现代仪式知识的传入及传播为现代国家仪式产生提供域外资源。民国成立为现代国家仪式提供制度保障的同时,也利用国家仪式操演,昭示新民族国家、新政府成立,并提供正统与道统支持,构建"革命"与"共和"作为民国"新传统",为新政权提供合法性支持。国家仪式及其政治文化,从传递社会记忆、维护政治秩序、构建文化传统、动员社会等方面形塑、表达和强化剧烈转型的民初社会的政治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国家仪式 政权合法性 政治文化 民初
下载PDF
红色记忆与国家认同 被引量:5
4
作者 梁银湘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86-91,共6页
红色记忆是人民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种政治心理叙事呈现形式,对于当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国家认同结构存在着重要的影响。随着革命亲历者的逝去,国家有必要加强年轻一代的红色记忆建构,使之代代传承,强化国家... 红色记忆是人民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种政治心理叙事呈现形式,对于当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国家认同结构存在着重要的影响。随着革命亲历者的逝去,国家有必要加强年轻一代的红色记忆建构,使之代代传承,强化国家认同,夯实国家政权的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记忆 国家认同 政治合法性
下载PDF
从“三个代表”思想透视新时期党建的现代化 被引量:2
5
作者 马冀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31-33,共3页
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和指导思想 ,从根本上指明了中国共产党要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一条执政思路 ,通过实现政党的现代化来推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自觉实践“三个代表” ,党就... 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和指导思想 ,从根本上指明了中国共产党要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一条执政思路 ,通过实现政党的现代化来推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自觉实践“三个代表” ,党就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经受任何风险的考验 ,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代表 党建现代化 政党 政治合法性
下载PDF
改革进程中的利益分化与整合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华安 《宁夏党校学报》 2004年第2期28-32,共5页
中国现代化的复杂性就在于国家要同时面对原发现代化国家所不曾遭遇到的多个时代交织在一起的问题和矛盾。既有农业社会所要解决的问题,又有工业文明所要面对的矛盾,同时又要应对信息文明时代的挑战。面对转型与发展所带来的多重矛盾和... 中国现代化的复杂性就在于国家要同时面对原发现代化国家所不曾遭遇到的多个时代交织在一起的问题和矛盾。既有农业社会所要解决的问题,又有工业文明所要面对的矛盾,同时又要应对信息文明时代的挑战。面对转型与发展所带来的多重矛盾和交叉压力,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利益整合中维护社会公正,在效率和公正的平衡中继续推进改革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作出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经济 利益分化 利益整合 政治合法性
下载PDF
政治合法性若干内在关系探讨
7
作者 于波 《唐山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9-21,共3页
十六大之后,政治学界对政治合法性的研究渐成热点。目前的研究基本限于理论的引进和横向关系的比较。本文依据政治学理论,分别从主体性、互动性、周期性和动态性、层次以及利益等五个方面挖掘了政治合法性的内在特征。
关键词 政治合法性 政治学理论 内在关系 十六大 依据 利益 互动性 横向关系 内在特征 主体性
下载PDF
梁启超的政治文明论
8
作者 刘兴邦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5,共5页
政治文明论是梁启超资本主义文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梁启超主张政治文明与道德文明相辅相成;另一方面,梁启超认为政治文明包含政治合法化、政治制度化、政治法制化等内容。同时,梁启超强调政治文明必须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政治文明论是梁启超资本主义文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梁启超主张政治文明与道德文明相辅相成;另一方面,梁启超认为政治文明包含政治合法化、政治制度化、政治法制化等内容。同时,梁启超强调政治文明必须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与各国的国民素质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明 政治合法化 制度化 法制化
下载PDF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政治学分析
9
作者 欧健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5-9,共5页
执政能力是政党执政的基础性资源,在政治学意义上有着丰富的意蕴。增强执政能力,保持执政的有效性、合法性和稳定性是执政党的最高政治诉求。从政治学的视角,论证了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巩固执政合法性基础、整合多元社会利益... 执政能力是政党执政的基础性资源,在政治学意义上有着丰富的意蕴。增强执政能力,保持执政的有效性、合法性和稳定性是执政党的最高政治诉求。从政治学的视角,论证了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巩固执政合法性基础、整合多元社会利益、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政治发展和实现政治现代化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政能力 多元社会利益 政治合法性 政治现代化
下载PDF
“三个代表”的政治合法性视阈
10
作者 龙柏林 刘海春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4-16,共3页
政治合法性作为政治理论的核心概念,在不同语境下有着不同的内涵。在当代中国,执政党的政治合法性在于努力契合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信任。"三个代表"从政治与经济、政治与文化、政治与价值三个向度对... 政治合法性作为政治理论的核心概念,在不同语境下有着不同的内涵。在当代中国,执政党的政治合法性在于努力契合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信任。"三个代表"从政治与经济、政治与文化、政治与价值三个向度对政治合法性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理性自觉。只有实践"三个代表",才能积极回应社会转型、党员队伍建设、社会结构调整等对政治合法性提出的挑战,提高执政党的执政绩效,推进党员队伍建设,优选正确的改革战略,夯实与维护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政治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代表” 政治合法性 视阈
下载PDF
从累积型到流动型:不平等的另一种解读
11
作者 刘华安 《桂海论丛》 2004年第5期59-61,共3页
累积型不平等是一种凝固的、扭曲的不平等,具有世袭性、剥夺性的特点,它不断滋生着社会的怨愤和不满。流动型不平等是一种由规范的市场竞争而形成的动态的、流动的不平等,机会的开放性、规则的平等性是这种不平等固有的特点。中国现代... 累积型不平等是一种凝固的、扭曲的不平等,具有世袭性、剥夺性的特点,它不断滋生着社会的怨愤和不满。流动型不平等是一种由规范的市场竞争而形成的动态的、流动的不平等,机会的开放性、规则的平等性是这种不平等固有的特点。中国现代化进程就是从传统的累积型不平等向现代流动型不平等跨越的过程,执政党必须遏制累积型不平等,调控流动型不平等,不断提升自己的利益整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积型不平等 流动不平等 利益分化 利益整合:政治合法性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何以可能——从政治合法性的角度解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2
作者 丁香桃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5-8,共4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政治合法性的直接应答,政治合法性蕴涵是"三个代表"的应有之义。从政治合法性的层面解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利于完整地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政治合法性的直接应答,政治合法性蕴涵是"三个代表"的应有之义。从政治合法性的层面解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利于完整地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消除"三个代表"研究的盲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绩效性基础、意识形态基础、群众基础、法理型基础等方面论证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政治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政治合法性 “三个代表” 党的建设 政治文明
下载PDF
中国党际协商民主的政治价值与功能开发 被引量:7
13
作者 丁长艳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14,共7页
十八届三中全会围绕协商民主有两重定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两重定位中都有共同要素,即党际协商民主,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党际... 十八届三中全会围绕协商民主有两重定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两重定位中都有共同要素,即党际协商民主,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党际协商具有引导与示范作用。党际协商发生于多主体内部,如人大、政协、政府等主体内部,以及日常的党际沟通、协商活动,因而,党际协商具有多维的政治功能,主要有公共政策功能、社会团结功能与政治合法化三大基本功能。党际协商已有较长的历史传统与实践,新形势下开发党际协商的政治价值,完善党际协商民主的政治功能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际协商民主 公共政策 社会团结 政治合法化
下载PDF
拨偏与复位:坚持党的领导与司法自主之关系探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展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5-74,共10页
究其本质而言,坚持党的领导与司法自主之关系属于政治与司法的关系问题。由于坚持党的领导与司法自主存在所追求合法性内容的不同,其关系存在紧张乃至抵牾的可能。在我国处于转型时期的当下,由于党对合法性资源的追求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 究其本质而言,坚持党的领导与司法自主之关系属于政治与司法的关系问题。由于坚持党的领导与司法自主存在所追求合法性内容的不同,其关系存在紧张乃至抵牾的可能。在我国处于转型时期的当下,由于党对合法性资源的追求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在处理坚持党的领导与司法自主方面出现了"泛政治化"、"去政治化"两种不良趋向。在法治框架下,构建坚持党的领导与司法自主之良性关系,需要同时进行政治法治化、司法技术化,使得司法在党的领导下复归其本源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法性 合法律性 泛政治化 去政治化 政治法治化 司法技术化
原文传递
政治法律责任:政治责任与法律责任的交叉域 被引量:5
15
作者 俞德鹏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3-89,共7页
对政治责任的理解应当从政府官员的政治责任转到政治主体的政治责任。将政治责任与法律责任并列的观点是可疑的。政治责任与法律责任是按不同的标准划分的责任,二者交叉的区域是政治法律责任。政治法律责任是法律规定的政治责任,也是政... 对政治责任的理解应当从政府官员的政治责任转到政治主体的政治责任。将政治责任与法律责任并列的观点是可疑的。政治责任与法律责任是按不同的标准划分的责任,二者交叉的区域是政治法律责任。政治法律责任是法律规定的政治责任,也是政治领域的法律责任。确立政治法律责任概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责任 法律责任 政治法律责任
下载PDF
从居民到公民:香港人国家认同主体资格的建构 被引量:3
16
作者 黎沛文 《当代港澳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78-101,共24页
'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区遭遇的最大挑战是香港社会的人心回归没有很好地完成。其成因非常复杂,当中最为核心的应是香港居民作为国家成员对国家政权体系的赞同性认同主体资格迄今为止尚未完全建立。未来,应通过对香港居民政治一法... '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区遭遇的最大挑战是香港社会的人心回归没有很好地完成。其成因非常复杂,当中最为核心的应是香港居民作为国家成员对国家政权体系的赞同性认同主体资格迄今为止尚未完全建立。未来,应通过对香港居民政治一法律公民身份及其实施机制进行构建和完善,在香港生成一种以宪法为中心的爱国主义,促进香港真正意义上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澳居民 公民权利 宪法爱国主义 政治-法律公民身份
原文传递
法治启蒙的内容初探
17
作者 杨玉坡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44-48,共5页
法治启蒙的内容包括建构法治精神与批判传统政治法律意识。法治精神即现代政治法律意识,包括民主意识、契约意识、法律至上意识、公民意识、权利意识、自由意识、平等意识、责任意识等。在建构现代政治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的同时,还... 法治启蒙的内容包括建构法治精神与批判传统政治法律意识。法治精神即现代政治法律意识,包括民主意识、契约意识、法律至上意识、公民意识、权利意识、自由意识、平等意识、责任意识等。在建构现代政治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的同时,还要大力批判传统的政治法律意识。我国传统的政治法律意识主要有官本位意识、臣民意识、法律工具意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启蒙 法治精神 传统政治法律意识
下载PDF
对监察委员会自身的监督制约何以强化 被引量:225
18
作者 童之伟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共8页
监察委员会位高权重,对它自身的监督制约力度须足以防止监察体制改革过犹不及。被监察者权利的保障与监察者权力的运用具有同等重要性,两者在实践上应当协调实现,不应片面强调其中一方而牺牲另一方。国家新的监察体制形成后,我国现有的... 监察委员会位高权重,对它自身的监督制约力度须足以防止监察体制改革过犹不及。被监察者权利的保障与监察者权力的运用具有同等重要性,两者在实践上应当协调实现,不应片面强调其中一方而牺牲另一方。国家新的监察体制形成后,我国现有的监督制约其它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路径,几乎都可以用来监督制约监察委员会,但需要加以充实和革新。公民相关基本权利的享有和充分运用,可构成对监察委员会权力行使行为的强有力制约。强化对监察委员会自身的监督和防止改革过犹不及的较可靠办法,是创造和维持制约者与被制约者享有的政法综合权重比大致均衡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委员会 反贪腐 监督制约 政法综合权重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政法体制的形成及意义 被引量:66
19
作者 侯猛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16,共14页
政法体制是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当代中国的政法体制是在历史的演进中逐渐形成的,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在条块关系中,以块块... 政法体制是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当代中国的政法体制是在历史的演进中逐渐形成的,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在条块关系中,以块块管理为主的同级党委领导体制;在央地关系中,党内分级归口管理和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体制。研究中国的政法体制,仅用具有普适意义的现代西方概念来理解还不够,还需要运用本土概念深描中国的法律经验事实。这样才有可能反思和建构"关于中国"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法体制 社会主义法治 条块关系 央地关系 民主集中制
原文传递
党管政法:党与政法关系的演进 被引量:52
20
作者 周尚君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6-208,共13页
"党管政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治理经验之一。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党与政法的关系一直处于互动调适之中。随着不同时期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和国家权力配置的调整,党与政法关系经历了为巩固新生政权的"诸权合一"、归... "党管政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治理经验之一。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党与政法的关系一直处于互动调适之中。随着不同时期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和国家权力配置的调整,党与政法关系经历了为巩固新生政权的"诸权合一"、归口管理下的"一元分级"、"党政职能分开"的"一元多层、分工负责",最终确立了"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法领导体制,"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的十六字原则成为"党管政法"的根本指针。不同时期的领导体制伴随着不同的组织机制和运作技术,演进过程中显现出明显的目标主义逻辑和连续均衡特征。党与政法关系的演进逻辑表明,"党管政法"是通过探索性的组织机制、运作技术在党政关系、党法关系和其他关系的均衡互动中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法领导体制 党管政法 党与政法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