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
作者 宋海峰 蒋燕玲 居萌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22-124,共3页
通过对《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学习和体会,面对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双主体”教育观念分析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为要提倡把大学生视为平等的政治人对待,教师作为教育者自身在做思想... 通过对《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学习和体会,面对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双主体”教育观念分析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为要提倡把大学生视为平等的政治人对待,教师作为教育者自身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应该率先垂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双主体 政治人 示范性
下载PDF
政治个人主义的病理分析及其超越
2
作者 张铃枣 翁祖彪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74-78,共5页
政治个人主义的价值目标是追求人的尊严和人的自主,由此导向了政治理想上的平等理念和自由理念。但是由于其原子主义式人性假设的谬误和最小政府理念的平等困境,政治个人主义的最终实践结果与其价值初衷背道而驰。在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 政治个人主义的价值目标是追求人的尊严和人的自主,由此导向了政治理想上的平等理念和自由理念。但是由于其原子主义式人性假设的谬误和最小政府理念的平等困境,政治个人主义的最终实践结果与其价值初衷背道而驰。在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政治个人主义是不适合我国国情的,因此其在中国的命运是注定要被超越的,而超越它的集体主义就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个人主义 理解 批判 超越 集体主义
下载PDF
国家行政的凸显与“个体的政治技术”——福柯Police概念解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关锋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3-111,174,共9页
Police是福柯晚期治理术研究的重要概念,依据它,福柯一是分析了近代欧陆国家Police-state形成和转型为自由法治国;二是分析了近代政治和社会基本问题,即一个个独立个体怎么形成诸如近代民族国家这样的共同体。在福柯看来,Police-state... Police是福柯晚期治理术研究的重要概念,依据它,福柯一是分析了近代欧陆国家Police-state形成和转型为自由法治国;二是分析了近代政治和社会基本问题,即一个个独立个体怎么形成诸如近代民族国家这样的共同体。在福柯看来,Police-state实为国家理性影响下,为增强国家财富、扩展国家力量而推行全面行政管理、国家政策干预,以法国为代表欧陆17世纪初到18世纪中的一种国家历史形态。Police就是该时期国家治理术集成,其核心是运用行政规章、政策、规训等手段进行的国家公共管理;其实质是"个体的政治技术",即使私人性独立个体成为公共性政治人(国民),通过关心、关注个体使诸如民族国家等共同体繁荣发展、安宁有序的所有政治手段、技巧。福柯的分析,既具有强烈警醒意义,也具有明显启发思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POLICE 国家治理术 国家行政 个体的政治技术
原文传递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薇 徐刚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124-126,共3页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性价值与个体性价值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个体性价值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受教育者两方面来体现的,一是教育者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二是使受教育者个体发展的需要得到满足。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个体价值 发展需要
下载PDF
Vladimir Nabokov's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5
作者 马红旗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6年第1期287-288,共2页
This study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PartⅠ, entitled ' Nabokov’ s Women,' concentrates on the analysis of Nabokov’ s major women identities of different types. My purpose is to demonstrate that in his creati... This study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PartⅠ, entitled ' Nabokov’ s Women,' concentrates on the analysis of Nabokov’ s major women identities of different types. My purpose is to demonstrate that in his creation of the women characters, Nabokov’ s political consciousness—mainly his vindication of individual freedom—is unmistakably, although indirectly, exemplified. Due to the different types of women discussed in this study, and also due to the different aspect of his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that is emphasized in different women identities, this part is sub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Chapter One, entitled 'Women in the Triangle: Martha and Margot,' focuses on the two women characters in Nabokov’ s early novels. King, Queen, Knave and Laughter in the Dark, aiming to provide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two, and to show that Nabokov has be stowed his special purpose on the creation of Martha and Margot, that is, his condemnation on those who reduce the free and active individual into objects, and such condemnation echoing with Nabokov’ s later direct vindication of individual freedom. Chapter Two, entitled 'The Eternal Feminine:Lolita and Ada,' analyzes the two title characters in Lolita and Ada, or Ardor:A Family Chronicle, illustrating that Lolita is the victim in that her free consciousness is purposefully neglected by the other, man in that case;while Ada enjoys her life totally because she can conduct her free consciousness in her own life. Chapter Three, entitled ' Other Types and Women in His Mind’ s Eye,' deals with Elisabeth, another woman character in Laughter in the Dark, who is a good traditional wife, and Liza, ex-wife of Pnin in Pnin, who is what Nabokov terms as poshlost. In addition, this chapter also provides an examination of Nabokov’ s attitude toward women. Through this analysis, Nabokov’ s Russian Complex is to a degree illustr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ladimir NABOKOV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individuAL FREEDOM RUSSIAN complex
下载PDF
论审美政治的哲学基础
6
作者 姜永刚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4-28,共5页
针对发达工业社会技术统治对人单面化的束缚,需要艺术自由创造的审美政治来通达人个性和感性的解放。审美政治超越当下政体消极自由原则的单一性而具有个性解放的更高追求,即在人自由保证的前提下追求人的形而上学、美及感性丰富性。审... 针对发达工业社会技术统治对人单面化的束缚,需要艺术自由创造的审美政治来通达人个性和感性的解放。审美政治超越当下政体消极自由原则的单一性而具有个性解放的更高追求,即在人自由保证的前提下追求人的形而上学、美及感性丰富性。审美政治的成立需要哲学理论的支撑。哲学爱智慧的本意,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美的行为目的,休谟的感性幸福,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对我艺术故我能的启示,康德的先天原则对人内在尺度的间接证明,席勒的审美解放的思想,黑格尔辩证思想同人的生成完满性的关系,穆勒对个性自由的强调,马克思的感性解放思想,尼采的艺术对生活的统摄,海德格尔的诗意栖居,马尔库塞的审美之维等构成了审美政治成立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政治 哲学基础 个性解放 人的自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