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谐振规律对步行效率影响的前驱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许光旭 顾绍钦 +2 位作者 孟殿怀 王红星 励建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92-1094,共3页
目的:通过下肢软瘫模型研究生物谐振对步行效率的影响。方法:下肢软瘫并导致步行障碍的男性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12名(17±1岁,身高1.68±4.6m,体重52.5±5.4kg)与同龄健康青年12名匹配对照。采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获取步态参... 目的:通过下肢软瘫模型研究生物谐振对步行效率的影响。方法:下肢软瘫并导致步行障碍的男性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12名(17±1岁,身高1.68±4.6m,体重52.5±5.4kg)与同龄健康青年12名匹配对照。采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获取步态参数,采用便携式气体分析系统测定氧价,作为能量效率的指标。评测状态为自然步行、80%自然步频以及120%自然步频,即100%、80%、120%自然步频。结果:儿麻患者在100%、80%、120%自然步频的条件下步速分别为(65.45±8.71、53.04±5.92、74.47±9.49)m/s,步速和步频密切相关(r=0.96,P<0.01);耗氧量分别为(15.17±3.56、20.76±4.31、21.48±6.16)ml/min/kg,慢速与快速步频的耗氧量均显著高于自然步频(P<0.01);氧价分别为(0.231±0.043、0.294±0.061、0.288±0.072)ml/m/kg,和同龄正常人比较自然、慢速与快速步频下的氧价均明显增加(P<0.01)。慢速与快速步频的氧价亦显著高于自然步频(P<0.05)。结论:儿麻患者自然步频的能量效率最高,步频加速或者减慢均降低此效率,提示肌肉固有谐振规律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谐振 步态分析 氧价 小儿麻痹后遗症
下载PDF
两种截骨模式胫骨延长矫正下肢短缩畸形比较
2
作者 祁伟 王铮 +4 位作者 徐正 顾永福 栾峰 黄超 崔锁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03-809,共7页
[目的]比较两种截骨模式胫骨延长矫正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短缩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7年7月采用肱骨髓内钉联合外固定架小腿延长术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25例采用胫骨干骺端横形截骨(横形组),25... [目的]比较两种截骨模式胫骨延长矫正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短缩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7年7月采用肱骨髓内钉联合外固定架小腿延长术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25例采用胫骨干骺端横形截骨(横形组),25例采用胫骨干骺端-倒V形截骨(V形组)。比较两组治疗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延长手术。V形组在下地行走时间[(129.5±5.7)d vs(146.2±4.2)d,P<0.05]、带架时间[(67.2±1.3)d vs(69.9±2.3)d,P<0.05]、骨愈合指数[(51.2±6.4)d/cm vs(53.9±4.4)d/cm,P<0.05]、力线偏移率[0(0.0%)vs 4(16.0%),P<0.05]、膝关节屈曲挛缩率[1(4.0%)vs 6(24.0%),P<0.05]均显著优于横形组;两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切口愈合等级、住院时间、胫骨延长的长度、延长率、牵张指数、成骨不佳、钉道感染、足下垂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随访时间平均(4.1±0.9)年,V形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显著早于横形组[(191.1±8.2)d vs(211.5±4.6)d,P<0.05]。随着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HSS评分显著增加(P<0.05),而膝、踝关节屈伸ROM均无明显变化(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V形组延长区骨愈合评级拆架前1个月[0/I/II/III/IV,(0/1/18/6/0)vs(0/2/20/3/0),P<0.05],拆架时间[(0/0/19/6/0)vs(0/0/22/3/0),P<0.05],拆架3个月[(0/0/5/12/8)vs(0/0/7/14/4),P<0.05]均显著优于横形组。相应时间点两组间FTA角、踝K-L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截骨方法均能获得令人满意的延长效果,但胫骨干骺端-倒V型截骨对膝关节的影响更小,更能减少膝关节屈曲挛缩、轴线偏移的发生,有利于骨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肢体不等长 胫骨延长 肱骨髓内钉 外固定架
原文传递
三维步态分析评定腓肠肌长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孟殿怀 许光旭 +1 位作者 朱奕 励建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1-234,共4页
目的:研究三维步态分析评定腓肠肌长度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作为足下垂病理模型12例;正常青少年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三维动作分析系统采集步行时的动态运动数据,经建模分析求出腓肠肌长度;用量角器测量出测试对象... 目的:研究三维步态分析评定腓肠肌长度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作为足下垂病理模型12例;正常青少年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三维动作分析系统采集步行时的动态运动数据,经建模分析求出腓肠肌长度;用量角器测量出测试对象踝背屈(被动活动)的角度值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①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身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腓肠肌内/外侧头长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腓肠肌长度与踝背屈角度余弦值显著相关(P<0.05);③求出腓肠肌长度与踝背屈角度余弦值的线性回归方程(P<0.01)。结论:三维步态分析可以测定正常人和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足下垂患者腓肠肌长度的差别,从而判断跟腱挛缩情况,并为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足下垂患者康复训练或矫形手术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步态分析 腓肠肌 足下垂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下载PDF
动力髁钢板内固定矫治儿麻后遗症股四头肌瘫痪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陶海鹰 刘世清 卫爱林 《临床外科杂志》 2003年第4期252-253,共2页
目的 探讨动力髁钢板 (DCS)内固定对矫治儿麻后遗症股四头肌瘫痪的效果。方法 股骨髁上楔形截骨治疗儿麻后遗症股四头肌瘫痪 35例 ,其中采用普通钢板固定 2 2例 ,动力髁钢板 (DCS)内固定 13例 ,平均随访 2 .3年 ,对比分析两组手术的... 目的 探讨动力髁钢板 (DCS)内固定对矫治儿麻后遗症股四头肌瘫痪的效果。方法 股骨髁上楔形截骨治疗儿麻后遗症股四头肌瘫痪 35例 ,其中采用普通钢板固定 2 2例 ,动力髁钢板 (DCS)内固定 13例 ,平均随访 2 .3年 ,对比分析两组手术的膝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DCS固定与传统钢板固定组患者的手术优良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但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下地行走时间明显缩短 (P <0 .0 1) ,并发症较少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麻后遗症 手术治疗 动力髁钢板 内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