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8—2010年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食物中毒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98
1
作者 褚发军 冉陆 +1 位作者 马莉 林羡华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7-390,共4页
目的分析2008—2010年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食物中毒。方法对2008—2010年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收到的所有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8—2010年全国共报告食物中毒1 218起... 目的分析2008—2010年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食物中毒。方法对2008—2010年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收到的所有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8—2010年全国共报告食物中毒1 218起,中毒35 672例,死亡518例,病死率为1.45%。报告事件高峰在6—10月,其中9月最多。致病因素依次为不明原因480起,微生物类320起,植物类279起,化学类122起,动物类17起。结论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食物中毒中,中毒起数和发病人数最多的是微生物所导致食物中毒;而毒蘑菇、农药/鼠药是导致食物中毒事件中中毒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中毒 突发事件 公共卫生 流行病学分析
原文传递
2004-2007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分析 被引量:69
2
作者 金连梅 李群 《疾病监测》 CAS 2009年第6期459-461,共3页
目的分析近年来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04-2007年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收到的所有食物中毒事件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7年全国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2287起,中毒6675... 目的分析近年来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04-2007年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收到的所有食物中毒事件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7年全国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2287起,中毒66758例,死亡1037例,病死率为1.55%。事件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6-10月,其中9月中毒人数最多。致病因素中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为652起,植物性544起,动物性为383起,化学性为86起;致死人数较多的因素依次为毒蘑菇(298例)、农药/鼠药(247例)和河豚鱼(35例)。结论中国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中,微生物所导致食物中毒仍是较大的食品安全问题;而蘑菇中毒和农药/鼠药中毒是导致食物中毒事件中的主要死亡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中毒 事件 分析
原文传递
甘肃省2004—2010年食物中毒事件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慧 杨海霞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24-1027,共4页
目的分析2004—2010年甘肃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食物中毒事件,为预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对2004—2010年甘肃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10年甘肃省共报告食物... 目的分析2004—2010年甘肃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食物中毒事件,为预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对2004—2010年甘肃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10年甘肃省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68起,中毒病例2 143例,死亡47例,病死率为2.19%;事件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6—10月,其中9月中毒例数最多(720例)。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为28起,有毒植物性13起,化学性22起;致死人数较多的因素依次为农药/鼠药(25例)、毒蘑菇(7例)、肉毒梭菌(4例)、亚硝酸盐(3例)和其他(8例)。结论甘肃省食物中毒事件中,微生物所导致食物中毒仍是较大的食品安全问题;而农药/鼠药中毒和蘑菇中毒是导致食物中毒事件中的主要死亡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报告 食物中毒 事件
原文传递
2005-2010年浙江省网络直报食物中毒事件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碧瑶 徐旭卿 +3 位作者 王臻 陈慧萍 赵艳荣 蒋庭魁 《疾病监测》 CAS 2012年第5期403-405,共3页
目的对2005-2010年浙江省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分析,为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提供依据。方法对食物中毒事件的基本情况、致病因素、时间分布、责任单位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 目的对2005-2010年浙江省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分析,为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提供依据。方法对食物中毒事件的基本情况、致病因素、时间分布、责任单位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0年浙江省网络直报食物中毒事件134起,发病3703例,死亡7例,事件以夏秋季高发。微生物类食物中毒事件数和发病数远远超过其余类别。造成死亡的中毒原因主要为河豚鱼、毒蘑菇及亚硝酸盐。学校食堂、饮食服务单位和家庭是食物中毒高发的主要场所或责任单位。结论需加强海产品的流通环节管理,做好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工作,落实食品安全知识健康教育,提高检验检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中毒 事件 网络直报
原文传递
1034例钩吻中毒事件的文献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超杰 何嘉莉 +4 位作者 韦锦彦 陈燕霞 覃妮凤 何忌 杨红梅 《梧州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11-19,共9页
近年来钩吻中毒事件在我国南方地区屡见不鲜,是亟需解决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该文以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65年1月至2020年2月)中关于钩吻中毒事件的报道,并查找全文,分析纳入文献中钩吻中毒事件的国内分布、中毒原因、用药中毒途... 近年来钩吻中毒事件在我国南方地区屡见不鲜,是亟需解决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该文以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65年1月至2020年2月)中关于钩吻中毒事件的报道,并查找全文,分析纳入文献中钩吻中毒事件的国内分布、中毒原因、用药中毒途径、中毒剂量、中毒反应时间、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等,以此归纳分析了钩吻中毒事件的规律及特点。研究共纳入71篇文献,1034例患者。其结果显示,钩吻中毒事件多发于我国广西、广东、福建等南部地区,以误服和误食造成中毒多见,临床表现主要累及神经系统损害(54.90%)、消化系统损害(25.53%)和呼吸系统损害(10.09%),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呕吐、头晕、腹痛、呼吸困难、视力模糊、昏迷和痉挛抽搐等。在常规的抢救治疗的基础上,钩吻中毒的辅助特殊治疗还包括使用新斯的明、阿托品和动物血(羊、鹅、鸡等)灌服治疗等。由此可见,钩吻毒性剧烈,应得到有关政府部门的重视,加强钩吻毒性知识的宣传,加大对钩吻毒性机制及其解药研究的力度,以保障人民群众公共卫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吻 中毒事件 公共卫生安全 文献分析
下载PDF
甘肃省2006—2010年食物中毒事件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崔燕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2年第6期10-12,共3页
目的:分析甘肃省食物中毒的原因、发生规律和特点,为预防、控制及有效处置各类食物中毒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甘肃省2006—2010年所发生的食物中毒资料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2010年发生食物中毒47起,中毒人数1 73... 目的:分析甘肃省食物中毒的原因、发生规律和特点,为预防、控制及有效处置各类食物中毒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甘肃省2006—2010年所发生的食物中毒资料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2010年发生食物中毒47起,中毒人数1 733人,死亡24人,病死率为1.38%。中毒事件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第二、三季度发生的起数分别占总数的36.17%和31.91%;中毒场所以家庭和集体食堂较多,分别占总起数的44.68%和34.04%;中毒原因以微生物性中毒为主,占总起数的46.81%;化学性食物中毒死亡人数最多,占总死亡人数的50.00%。结论:食物加工和储存不当引起的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是甘肃省食物中毒发生的主要原因;投毒及误食鼠药是导致食物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市场监管与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中毒 事件 分析 甘肃省
下载PDF
我国中毒事件卫生应急能力建设与提升 被引量:8
7
作者 周静 袁媛 +2 位作者 郎楠 张宏顺 孙承业 《疾病监测》 CAS 2020年第10期883-887,共5页
目的回顾我国21世纪以来中毒事件卫生应急的能力建设情况。方法从体系建设、中毒处置技术、培训与交流等多方面分析我国中毒卫生应急能力所取得的进步。结果我国在体系建设、中毒咨询服务与信息技术、中毒监测与风险评估、毒物检测技术... 目的回顾我国21世纪以来中毒事件卫生应急的能力建设情况。方法从体系建设、中毒处置技术、培训与交流等多方面分析我国中毒卫生应急能力所取得的进步。结果我国在体系建设、中毒咨询服务与信息技术、中毒监测与风险评估、毒物检测技术与装备、中毒事件现场急救与诊疗、科学研究与技术标准等多方面加强建设,中毒事件卫生应急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可有效应对中毒事件发生,降低病死率,保护居民健康。结论当前我国中毒卫生事件卫生应急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亟须继续加强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毒事件 卫生应急 能力建设
原文传递
条盖盔孢伞中毒事件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郭超 杨承亮 +2 位作者 李新和 杨祝良 谢立璟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CSCD 2013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分析云南省腾冲县一起毒蕈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为预防与控制类似毒蕈中毒事件提供借鉴。方法接到中毒事件报告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专业人员迅速赶往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毒物鉴定工作,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 目的分析云南省腾冲县一起毒蕈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为预防与控制类似毒蕈中毒事件提供借鉴。方法接到中毒事件报告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专业人员迅速赶往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毒物鉴定工作,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6月30日15时左右,同一家庭的6人,包括祖父(例1,56岁)、祖母(例2,47岁)和4个孙女(例3~6,分别为8、8、7、1.5岁)一起食用了含"麻栗菌"(祖父当日自采)的午餐。次日凌晨4~6时,2个孙女(例3、5)和祖父母先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就诊于当地卫生院,给予对症治疗后返家;例4仅出现腹泻,未就医;例6仅进食少量菜汁,未出现明显症状。7月2日例3、5出现嗜睡、昏迷,6人均被送往腾冲县人民医院,诊断为群体性毒蕈中毒并上报当地CDC。例3在急诊科经抢救无效死亡;例1入院,例2急诊留观治疗,分别在中毒后第26、19天痊愈;其他3例患儿当日转诊省级医疗机构,中毒后第10~13天痊愈。CDC专业人员在事发当地采集的新鲜"麻栗菌"标本经鉴定确认为毒蕈条盖盔孢伞(Galerina sulciceps),而非当地俗称"麻栗菌"的可食性酒色蜡蘑(Laccaria vinaceoevellanea),明确该起事件为误采误食条盖盔孢伞导致的急性中毒事件。结论条盖盔孢伞与酒色蜡蘑外观形态易混淆,故因误采误食导致中毒。专业机构应加强中毒信息管理,掌握不同地区毒蕈谱。应对医务人员进行毒蕈中毒诊断和救治知识的培训,并对普通群众开展预防常见毒蕈中毒的科普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盖盔孢伞 中毒 预防
原文传递
2011—2014年宁夏食物中毒事件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黄锋 刘凯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5年第S1期60-62,共3页
目的分析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食物中毒事件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2014年宁夏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4年宁夏共报告食物中毒50起,中毒540人,死... 目的分析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食物中毒事件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2014年宁夏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4年宁夏共报告食物中毒50起,中毒540人,死亡4人,病死率0.74%;中毒原因以微生物和有毒动植物为主,不明原因的食物中毒16起,占32.00%;中毒事件呈现明显的季节特性,以第二、三季度为主;引发中毒的场所主要为家庭和餐饮服务单位,又以农村地区居多。有3起发生在宗教活动场所,中毒94人。结论近年来宁夏食物中毒主要由微生物和有毒动植物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中毒 流行病学 事件分析 宁夏
原文传递
2015-2019年湖南省永州市毒蘑菇中毒暴发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湘 梁进军 +2 位作者 成艳华 贾华云 徐德勇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1376-1381,共6页
目的分析永州市毒蘑菇中毒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毒蘑菇中毒预警及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导出2015-2019年永州市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事件报告系统"上报的毒蘑菇中毒事件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率的比较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 目的分析永州市毒蘑菇中毒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毒蘑菇中毒预警及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导出2015-2019年永州市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事件报告系统"上报的毒蘑菇中毒事件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率的比较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15-2019年永州市报告毒蘑菇中毒事件共269起,累计发病941人及死亡10人,病死率1.06%;事件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5-9月,6月份事件起数、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均为最多;死亡人数较多的主要集中在祁阳县、零陵区、道县、东安县;农村家庭是毒蘑菇中毒事件暴发的主要场所;20~59岁年龄组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均为最多,该组病死率为1.18%,60岁及以上老人病死率为1.20%;事件起数和发病人数最多的是胃肠炎型毒蘑菇中毒,引起死亡的主要是急性肝损害型和横纹肌溶解型毒蘑菇中毒,导致死亡最多的是含有剧毒的灰花纹鹅膏。结论毒蘑菇是永州市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致死因子,应针对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和特定人群进行重点监测和干预,提高公众的自我防范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蘑菇中毒 事件监测 流行病学分析 食源性疾病
原文传递
乌头属植物中毒事件的病因判定 被引量:4
11
作者 谢立璟 王效俊 +5 位作者 侯小平 刘全儒 王英伟 龙鑫 马沛滨 孙承业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CSCD 2013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验证中毒事件病因判定模型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发生的一起乌头属植物中毒事件病因判定中的作用。方法中毒事件病因判定模型的要点是根据现场、病例和实验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判定。接到中毒事件报告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 目的验证中毒事件病因判定模型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发生的一起乌头属植物中毒事件病因判定中的作用。方法中毒事件病因判定模型的要点是根据现场、病例和实验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判定。接到中毒事件报告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专业人员迅速赶往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中毒患者临床情况,采集中毒患者的血液、呕吐物样本及可疑有毒植物新鲜样本,国家CDC组织相关专业机构进行可疑有毒植物的形态学鉴定、DNA分子鉴定和毒素检验,并按照中毒病因判定模型,综合3方面的结果进行病因判定,指导临床诊断和救治。结果 2010年5月30日,新疆塔城地区某县某矿业金属有限公司13名员工食用在附近山上采集的"野芹菜"后15~30 min内陆续出现口唇及四肢麻木、全身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立即被送往当地医院,运送途中死亡4人,9人送到医院进行抢救,其中2人抢救无效均于中毒后4 h左右死亡。可疑有毒植物新鲜样本形态学鉴定确认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1例呕吐物样品和3例血液样品中检测出乌头碱,血液样品中乌头碱含量分别为0.17、0.25和0.48μg/L。DNA分子鉴定结果显示现场采集的可疑有毒植物新鲜叶片与乌头属植物属于同一类。综合上述结果,明确该起事件为误采误食乌头属植物茎叶所致突发中毒事件。结论中毒事件病因判定模型在中毒事件病因判定中可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属 中毒 病因判定
原文传递
酒精中毒患者的安全管理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实娥 桂月玲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第24期104-105,共2页
目的:探讨酒精中毒患者安全管理有效方法,规避护理风险。方法:选取328例酒精中毒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安全管理为主题,有针对性地从患者管理、环境管理、护士管理3方面加强评估、干预。结果:酒精中毒患者跌倒、碰伤、误吸、自伤、... 目的:探讨酒精中毒患者安全管理有效方法,规避护理风险。方法:选取328例酒精中毒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安全管理为主题,有针对性地从患者管理、环境管理、护士管理3方面加强评估、干预。结果:酒精中毒患者跌倒、碰伤、误吸、自伤、伤害他人和液体渗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呈逐年降低态势。结论:护理安全管理能有效防止酒精中毒患者再伤害和并发症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和促进护理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中毒 安全管理 护理 不良事件
下载PDF
一起来源不明亚硝酸盐中毒事件的实验室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兰红军 吴雪梅 +1 位作者 冯耀基 黎少映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20期2530-2533,共4页
目的通过本市一次亚硝酸盐中毒事件的实验室检测与分析,确定中毒事件的具体原因,为今后中毒事件中检测的重点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根据现场调查选择需要检测的化学性毒物。样品经处理后,应用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检测样品中的有... 目的通过本市一次亚硝酸盐中毒事件的实验室检测与分析,确定中毒事件的具体原因,为今后中毒事件中检测的重点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根据现场调查选择需要检测的化学性毒物。样品经处理后,应用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检测样品中的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农药、毒鼠强、氟乙酰胺,保留时间及定性离子定性、峰面积定量。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中的亚硝酸盐。结果4份送检样品呕吐物、剩余可乐、剩余薯条、剩余汉堡中全部检出亚硝酸盐,检出率为100%。可乐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为40000.0mg/kg,呕吐物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为5201.7mg/kg。结论结合现场调查与实验室仪器检测结果确认,该起中毒事件由亚硝酸盐引起,今后应该加强亚硝酸盐的管理,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毒事件 亚硝酸盐 实验室检测分析
原文传递
2005—2012年台山市食物中毒情况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罗伟强 梁荣来 +3 位作者 陈伟湛 李如风 谭健群 伍飘雁 《职业与健康》 CAS 2014年第11期1524-1525,1528,共3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2005—2012年台山市发生食物中毒事故的成因和规律,为制定食物中毒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2年台山市发生的食物中毒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2年台山市共发生食物中毒11起,中... 目的探讨和分析2005—2012年台山市发生食物中毒事故的成因和规律,为制定食物中毒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2年台山市发生的食物中毒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2年台山市共发生食物中毒11起,中毒152人,死亡2人,病死率1.32%。微生物为主要致病因素,占总起数的54.54%(6/11);食物中毒多发生在第2、3季度,共发生8起,占总起数的72.72%;集体食堂和餐饮服务单位发生食物中毒最多,占总起数的72.73%(8/11)。结论该市集体食堂和餐饮服务单位是食物中毒高发区,以细菌性中毒为主,今后应加强对集体食堂和餐饮服务单位的卫生监督检查,重点是预防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中毒 事件 分析
原文传递
急性中毒临床诊治思路与突发事件应急策略 被引量:3
15
作者 邱泽武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07-1108,共2页
关键词 中毒 突发事件 策略
原文传递
2009-2013年河南省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梁振山 张丁 +1 位作者 张书芳 袁蒲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16年第6期463-466,共4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预防控制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2013年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河南省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和分析研究。结果2009-2013年河南省共上报食物中毒事件40... 目的了解河南省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预防控制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2013年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河南省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和分析研究。结果2009-2013年河南省共上报食物中毒事件40起,中毒1 914人,死亡10人;第二、三季度是食物中毒事件高发季节;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起数、中毒人数最多;化学性物质和野生毒蘑菇是导致死亡的主要物质。结论有关部门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加强对农药、食品添加剂监督管理,对食品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对群众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以减少和杜绝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中毒 食品安全 流行病学分析
原文传递
2010—2019年云南省文山州食物中毒死亡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华 张志祥 +1 位作者 曾龙剑 刘涛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20年第12期1040-1043,1048,共5页
【目的】分析2010—2019年云南省文山州食物中毒死亡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食物中毒死亡事件的预防控制措施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9年文山州食物中毒死亡事件数据,运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结果】201... 【目的】分析2010—2019年云南省文山州食物中毒死亡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食物中毒死亡事件的预防控制措施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9年文山州食物中毒死亡事件数据,运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结果】2010—2019年文山州共报告食物中毒死亡事件65起,占同期食物中毒事件的7.5%;食物中毒死亡事件中病死率为36.7%,同期食物中毒事件的病死率为2.1%;食物中毒死亡事件高发于6、7月份,夏秋季节较多;野生蕈中毒为食物中毒死亡事件的主要致死原因,发病以农村家庭为主。【结论】野生蕈中毒是文山州控制食物中毒死亡事件的重点,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辨识食用野生蕈能力,强化乡镇村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建立食品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中毒 死亡事件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广西2004~2011年网络报告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蒋玉艳 唐振柱 +2 位作者 陈兴乐 刘展华 姚雪婷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3年第12期1522-1524,共3页
目的分析2004-2011年广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为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1年广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收到的所有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 目的分析2004-2011年广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为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1年广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收到的所有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4~2011年广西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306起,中毒人数7423例,死亡106例,年均发病率为1.96/10万,病死率为1.43%,平均中毒规模为24.26人/起。报告中毒事件高峰在6月和9月,死亡人数以5月、9月最多。致病因素依次为微生物类112起,有毒动植物类98起,不明原因54起,化学性42起。家庭和集体食堂为高发场所。毒蘑菇、酵米面、自制药酒是导致食物中毒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广西报告食物中毒事件中,中毒起数和发病人数最多的是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农村家庭、集体食堂是食物中毒防制重点。加强食品卫生宣教及食源性疾病监测是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发生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中毒 突发事件 流行病学 分析
原文传递
一起食用羊肉串引起亚硝酸盐中毒事件的调查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有存 张萍 《疾病监测》 CAS 2014年第2期152-153,共2页
本文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2012年5月一起食物中毒事件所致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结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病例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等,证实为一起进食亚硝酸盐超标的羊肉串所致的亚硝酸盐中毒事件。
关键词 亚硝酸盐 中毒 事件 调查
原文传递
有机磷杀虫药中毒治疗中的精神障碍及相关问题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子祥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7年第11期990-993,共4页
目的探讨有机磷杀虫药中毒治疗中的精神障碍及相关问题。方法对1995~2005年本院266例有机磷杀虫药中毒患者的回顾分析,探寻有机磷杀虫药中毒原因,精神障碍与阿托品中毒关系以及死亡原因等。结果因生活事件而服有机磷杀虫药的自杀(70... 目的探讨有机磷杀虫药中毒治疗中的精神障碍及相关问题。方法对1995~2005年本院266例有机磷杀虫药中毒患者的回顾分析,探寻有机磷杀虫药中毒原因,精神障碍与阿托品中毒关系以及死亡原因等。结果因生活事件而服有机磷杀虫药的自杀(70.68%)是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的主要原因。165例患者有精神障碍(62.03%),他们实质上是阿托品中毒病人。精神障碍是阿托品中毒症状。阿托品中毒发生率(62.03%)和病死率(10.91%),与文献报告(60%、18.33%)一致。当病人精神障碍发生时,所使用阿托品平均降幅和平均延长间隔时间分别为18.52%和15.96分。阿托品中毒死亡率(6.77%)高于有机磷杀虫药中毒治疗中的反跳死亡率(0.38%)(P〈0.005)。结论对农村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是必要的。它能有效预防自杀。临床医生在有机磷杀虫药中毒治疗中的理念对于预防阿托品中毒起到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学 有机磷杀虫药中毒 精神障碍 阿托品中毒 生活事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