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内认知诗学研究发展与趋势 被引量:5
1
作者 孙秋月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118-124,共7页
通过对2006年至2017年刊登在国内期刊和硕博论文库中的认知诗学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发现:国内认知诗学学界已取得比较多的研究成果,覆盖了学科研究的各个方面,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理论方面需要深化认知科学、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理论... 通过对2006年至2017年刊登在国内期刊和硕博论文库中的认知诗学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发现:国内认知诗学学界已取得比较多的研究成果,覆盖了学科研究的各个方面,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理论方面需要深化认知科学、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理论的理解,拓展认知诗学理论的研究范畴和范围,借鉴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和多元化的研究方法,扩大认知诗学与国内其他学科的跨学科研究范围,拓宽文学文本的分析类型和范围,加强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深化认知诗学的界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诗学 现状 发展趋势
下载PDF
诗学事象研究综论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小蒙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41-45,共5页
“事象”是中国缘事诗学的核心概念,它在言事诗创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国古代诗学多着力于意象的营造,而忽略了“事象”的发展。在多元化发展的当下,仅仅用意象来阐释诗歌,建构诗学体系是远远不够的。于此语境之中,很多学... “事象”是中国缘事诗学的核心概念,它在言事诗创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国古代诗学多着力于意象的营造,而忽略了“事象”的发展。在多元化发展的当下,仅仅用意象来阐释诗歌,建构诗学体系是远远不够的。于此语境之中,很多学者对意象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反思,事象研究开始引起学者们的普遍关注。对诗学事象研究进行梳理与综论,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事象的内涵及其发展历程,而且也有助于全面建构中国本土的缘事诗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象 诗学 研究现状 综论
下载PDF
刘克庄的诗人人品论
3
作者 王明建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21-24,共4页
刘克庄从忠与奸、真与伪、谦与傲、仁与暴四个层面论述了诗人的人品。其理论渊源是“清谈”、“知人论世”、“三不朽”,其文化心理是流行的道德文章观、品行职业观,其诗学地位是第一次系统论述了人品与诗作的关系,真正体现了文学的本... 刘克庄从忠与奸、真与伪、谦与傲、仁与暴四个层面论述了诗人的人品。其理论渊源是“清谈”、“知人论世”、“三不朽”,其文化心理是流行的道德文章观、品行职业观,其诗学地位是第一次系统论述了人品与诗作的关系,真正体现了文学的本真与文论的真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人人品 理论渊源 文化心理 诗学地位
下载PDF
从神坛跌落的白居易——从《苕溪渔隐丛话》反观宋代白居易诗学地位的变化
4
作者 廖雯 《安康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21-24,共4页
宋代是白居易论大变革的时代,宋初“白体”诗人的出现以及大量承袭前代颂白的评论,将白居易的诗学地位推向了北斗之尊的高度,然而随着北宋中期的文人克服唐代地域,开展创新宋诗的探索以及去俗尚雅的美学追求的盛行,使得古典诗论家争相... 宋代是白居易论大变革的时代,宋初“白体”诗人的出现以及大量承袭前代颂白的评论,将白居易的诗学地位推向了北斗之尊的高度,然而随着北宋中期的文人克服唐代地域,开展创新宋诗的探索以及去俗尚雅的美学追求的盛行,使得古典诗论家争相指摘白诗的弊端——“白俗”。在这样的境遇下,白居易的诗学地位一落千丈。本文主要以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为着眼点,分析宋代白居易诗学地位的起伏变化并探究其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白居易 诗学地位 《苕溪渔隐丛话》
下载PDF
琳达·哈琴的后现代文学理论国内研究考察
5
作者 贾彦艳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36-139,共4页
作为国际著名的后现代文艺理论家,琳达·琴在国内学术界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自1990年代初以来,她的著作被越来越多的翻译成中文,她的后现代诗学思想和其中的很多范畴也成为人们文艺批评实践中的重要资源和理论工具。认真回顾一... 作为国际著名的后现代文艺理论家,琳达·琴在国内学术界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自1990年代初以来,她的著作被越来越多的翻译成中文,她的后现代诗学思想和其中的很多范畴也成为人们文艺批评实践中的重要资源和理论工具。认真回顾一下哈琴的学术思想在国内被传播、研究和运用的历程,并思考她带给我们的启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挥其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琳达·哈琴 后现代主义诗学 历史书写元小说 研究现状
下载PDF
新诗自觉:晚清“新学诗”的诗史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龚喜平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2-36,共5页
谭嗣同、夏曾佑、梁启超创作于 1 896至 1 897年间的“新学诗”,原称“新诗”,又名“新学之诗”。他们不仅首次提出了“新诗”这一诗歌史上具有变革语言和解放诗体内涵的诗学概念 ,而且还进行了迥异于古典诗歌的“新诗”创作实践 ,成为... 谭嗣同、夏曾佑、梁启超创作于 1 896至 1 897年间的“新学诗”,原称“新诗”,又名“新学之诗”。他们不仅首次提出了“新诗”这一诗歌史上具有变革语言和解放诗体内涵的诗学概念 ,而且还进行了迥异于古典诗歌的“新诗”创作实践 ,成为诗体探索、新诗尝试的肇始和走出传统、面向世界的起点 ,并由此构成了中国诗歌近代化历程的第一阶段。“新学诗”不等同于“诗界革命”,它是“诗界革命”的先声 ,同时也对 2 0世纪初年南社青年诗人的创作产生了直接影响。从概念、理念到创作 ,“新学诗”的出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学诗" "诗界革命" 中国诗歌近代化 诗史地位
下载PDF
“作者之死”之后——论艺术文本的独立性 被引量:4
7
作者 钟晓文 《龙岩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89-92,共4页
罗兰.巴尔特的“作者之死”颠覆了作者的主宰地位,带来了读者的解放与自由,但读者的自由并不意味着“文本之死”。文本也在“作者之死”后获得了独立地位,焕发着独立后的生命力,产生了独立后的存在意义:文本的多极意义与诗性意义。确认... 罗兰.巴尔特的“作者之死”颠覆了作者的主宰地位,带来了读者的解放与自由,但读者的自由并不意味着“文本之死”。文本也在“作者之死”后获得了独立地位,焕发着独立后的生命力,产生了独立后的存在意义:文本的多极意义与诗性意义。确认文本的独立性不仅保证了读者的自由,也将带来作者的复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者之死” 文本意义 诗性意义 独立性
下载PDF
隋炀帝诗学审美及创作路径
8
作者 林宗毛 《北方论丛》 2019年第3期60-65,共6页
隋朝结束了南北分裂,政治的统一极大地促进了文学的融合。然因隋祚短促,文学尚未勃兴便旋即入唐,故造成"隋无文学"的历史假象。尤其是隋炀帝,由于承担了过多的政治罪责,他的文学因此少有人问津。通过材料的梳理分析炀帝在诗... 隋朝结束了南北分裂,政治的统一极大地促进了文学的融合。然因隋祚短促,文学尚未勃兴便旋即入唐,故造成"隋无文学"的历史假象。尤其是隋炀帝,由于承担了过多的政治罪责,他的文学因此少有人问津。通过材料的梳理分析炀帝在诗歌主张上的集大成性和诗歌创作上的创新,性以补正其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应有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炀帝 诗歌主张 诗歌创作 诗歌地位
下载PDF
刘克庄“诗外功夫”论的理论蕴含
9
作者 明见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37-40,共4页
在诗学领域普遍奢谈作诗方法技巧时,刘克庄另辟溪径,大谈“诗外功夫”,从厚养、心静、气充、多读行远、染深、事成、功专等七个方面全方位论述了诗外功夫的内涵。
关键词 刘克庄 诗学 中国 道德修养
下载PDF
驾着纯金的三轮马车驰骋——论麦芒的新诗,以《麦芒诗抄》《麦芒小诗精选》为例
10
作者 王美春 《昭通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63-69,共7页
当代著名诗人麦芒的新诗,反映艺术真实的社会生活,可信度高;发掘在真的基础上的善,教化作用大;展现色彩斑斓的诗之美,艺术感染力强。真、善、美有机统一,在真的基础上体现了善,在真与善的基础上又展现了诗之美,而诗之美的展现则让真与... 当代著名诗人麦芒的新诗,反映艺术真实的社会生活,可信度高;发掘在真的基础上的善,教化作用大;展现色彩斑斓的诗之美,艺术感染力强。真、善、美有机统一,在真的基础上体现了善,在真与善的基础上又展现了诗之美,而诗之美的展现则让真与善的反映达到了理想的高度。唯其如此,麦芒的新诗特色鲜明,艺术价值大,在中国当代诗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芒 新诗 创作特色 艺术价值 诗坛地位
下载PDF
论查礼在浙派诗文化活动中的东道主地位及其贡献——兼论浙派宗主厉鹗的水西缘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小恒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8-144,共7页
查礼是浙派水西庄活动平台重要的东道主。水西庄活动平台不但藏书丰富,而且家刻本流传众多。在这一平台,查礼的文化地位仅次于査为仁,而发挥的作用更为独特。一方面,他亲身参与浙派诗文化活动,具有重要的诗歌创作实绩;另一方面,查礼与... 查礼是浙派水西庄活动平台重要的东道主。水西庄活动平台不但藏书丰富,而且家刻本流传众多。在这一平台,查礼的文化地位仅次于査为仁,而发挥的作用更为独特。一方面,他亲身参与浙派诗文化活动,具有重要的诗歌创作实绩;另一方面,查礼与众多浙派诗群成员交谊深厚,频相唱和。就这一活动平台而论,浙派宗主厉鹗在此著成《绝妙好辞笺》,且得与査为仁、查礼兄弟相唱和,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礼 浙派文化活动 东道主地位 厉鹗 水西缘
下载PDF
甘肃诗歌发展现状与反思——甘肃“诗歌八骏”研究系列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麦霞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55-62,共8页
甘肃有优秀的诗歌传统,多样性的地形地貌特征、多元的文化背景、偏远的地理位置使甘肃诗歌保留了鲜明的地域和乡土特色,蓄积了诗歌创作的力量。甘肃"诗歌八骏"文学品牌的形成,给越来越城市化、创作整体陷入低靡的全国诗坛吹... 甘肃有优秀的诗歌传统,多样性的地形地貌特征、多元的文化背景、偏远的地理位置使甘肃诗歌保留了鲜明的地域和乡土特色,蓄积了诗歌创作的力量。甘肃"诗歌八骏"文学品牌的形成,给越来越城市化、创作整体陷入低靡的全国诗坛吹去了一股强劲的西风,引起了全国文坛的关注。自2012年甘肃"诗歌八骏"首次评选至今已经连续推出了4届,加之21世纪各类新媒体及2011年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地方政府对于诗歌发展的重视和支持助推了甘肃诗歌的发展。审视近几年甘肃诗歌的现状,发现甘肃诗歌发展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诗歌八骏” 发展现状 反思
下载PDF
西南地区清诗总集的诗史价值
13
作者 方丽萍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461-465,共5页
西南地区清诗总集的编撰者有明确的存史之真、补史之阙意图,诗人有诗性记录社会现实的情怀。西南地区清诗总集是西南地区政治、历史、文化以及士人生活、心态等的全景呈现。这其中有对清代西南地区历史事件的多角度叙述,有大量丰富、生... 西南地区清诗总集的编撰者有明确的存史之真、补史之阙意图,诗人有诗性记录社会现实的情怀。西南地区清诗总集是西南地区政治、历史、文化以及士人生活、心态等的全景呈现。这其中有对清代西南地区历史事件的多角度叙述,有大量丰富、生动的西南地区历史细节,还有个体置身其间的遭遇及反思。这些诗均为古体,以时间为线索叙述事件的全过程,以抒情、议论结篇,少典故,语言平实显豁,不太在意诗法的锤炼,与古典诗歌的审美理想之间差距较大,认识价值高于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清诗总集 诗史 文学史地位
下载PDF
清初词坛“大有力者”的创作意义探析——以顺康词坛多人步韵唱和为中心
14
作者 刘东海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1期53-58,共6页
文章对清初词人顾贞观提出的"大有力者"倡导词坛的说法提出质疑,认为促成清词中兴的是政治地位中下层的词人,达官贵人出于求稳心态,往往对词创作中雄健直率之气进行淡化或解构,他们的创作有顺应词风更新的一面,也有在创新抗... 文章对清初词人顾贞观提出的"大有力者"倡导词坛的说法提出质疑,认为促成清词中兴的是政治地位中下层的词人,达官贵人出于求稳心态,往往对词创作中雄健直率之气进行淡化或解构,他们的创作有顺应词风更新的一面,也有在创新抗争精神面前显示滞后性和退缩性的一面。"大有力者"只有走进词创作精神的主潮,才能凸显其词坛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人步韵唱和 词坛地位 滞后性 退缩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