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叶燮诗学批评的突出表征 被引量:1
1
作者 邓心强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5-21,共7页
叶燮《原诗》从批评思想来说,是对传统儒家伦理批评的延续,其"知人论世"说、对人格批评论的推崇和应用等均有鲜明体现。其创新求变思想也非常突出,叶燮据此以历史价值为准,不仅理论上积极呼吁倡导,而且创作实践上以身作则,其&... 叶燮《原诗》从批评思想来说,是对传统儒家伦理批评的延续,其"知人论世"说、对人格批评论的推崇和应用等均有鲜明体现。其创新求变思想也非常突出,叶燮据此以历史价值为准,不仅理论上积极呼吁倡导,而且创作实践上以身作则,其"新变"观对蔓延了中国传统几千年的复古论调是一次极大的冲击与解构,具有一定的现代色彩,对当代中国文论界也是一次警示和启迪。其破立结合与点面结合的批评方法,使其批评具有尖锐、犀利的风格,也使《原诗》不仅具有强烈的逻辑思辨性,同时具有品鉴与感悟的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燮 诗学批评 批评思想 批评特征 批评策略
下载PDF
从《郡斋读书志》看晁公武的诗学观
2
作者 陈必应 郝永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93-98,共6页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作为“目录之冠”而受后儒宗仰,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目录学功用之外,《郡斋读书志》在目录编排、点论发凡之间,亦蕴含着晁公武的文学思想,而诗学观为其中重要部分。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论诗有自家方法:一是知...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作为“目录之冠”而受后儒宗仰,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目录学功用之外,《郡斋读书志》在目录编排、点论发凡之间,亦蕴含着晁公武的文学思想,而诗学观为其中重要部分。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论诗有自家方法:一是知人论世,坚持文学与世情的结合;二是论诗及人,强调诗品与人品的融贯;三是兼顾文采,主张情感与文采的互补。在论诗主张上:一是以学力论诗,推崇通才类型诗人;二是追求革故出新,注重时代诗风之转变;三是强调真情实感,反对绮靡纤弱习气;四是不拘一格,能够多种诗歌风格并举;五是同而有异,达到共性与个性的兼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晁公武 《郡斋读书志》 诗学观 诗学批评
下载PDF
游潜的诗学批评与嘉靖前期诗学风尚 被引量:1
3
作者 邱美琼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91-94,共4页
游潜的诗学批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诗主妙悟,是对严羽诗学的继承与发展;二是肯定宋诗,表现出对扬唐抑宋诗学的反思;三是多方品评明诗,为盲目崇古风尚中的理性批评;四是注重诗学征考,倡扬了基于才与学的考证诗学。游潜的诗学批评,... 游潜的诗学批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诗主妙悟,是对严羽诗学的继承与发展;二是肯定宋诗,表现出对扬唐抑宋诗学的反思;三是多方品评明诗,为盲目崇古风尚中的理性批评;四是注重诗学征考,倡扬了基于才与学的考证诗学。游潜的诗学批评,既有对复古诗学的继承,也有对复古诗学的反思,为嘉靖前期诗学风尚的代表,体现了此期诗学批评承前启后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潜 嘉靖前期 诗学批评
下载PDF
李壁《王荆公诗注》的诗学批评 被引量:1
4
作者 何泽棠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46-50,共5页
在"宋人注宋诗"这一文学现象中,李壁《王荆公诗注》晚出而博采众家之长。"宋人注宋诗"的一大特点,是寓诗学批评、研究于注释之中。李壁本人擅长诗文创作,在注释中,除详引王诗的典故出处之外,还寓研究于注释之中,发... 在"宋人注宋诗"这一文学现象中,李壁《王荆公诗注》晚出而博采众家之长。"宋人注宋诗"的一大特点,是寓诗学批评、研究于注释之中。李壁本人擅长诗文创作,在注释中,除详引王诗的典故出处之外,还寓研究于注释之中,发挥艺术理解力,对王诗创作中的句法、字法、章法、用典、对偶、立意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并对王诗审美效果进行点评,从而揭示了王安石诗的主要艺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壁 王安石诗 诗歌注释 诗学批评 创作方法
下载PDF
陶诗的诗学批评衍变阐微——以《诗品》《沧浪诗话》为中心
5
作者 陈必应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36-41,共6页
作为东晋诗坛代表诗人的陶渊明,不同历史时期对其诗歌的诗学批评各有所侧重,是一个不断衍变和转向的过程。以钟嵘《诗品》及严羽《沧浪诗话》为中心,结合不同时期对于陶诗的诗学批评与接受,可清晰见到这种变化过程。这种诗学批评的衍变... 作为东晋诗坛代表诗人的陶渊明,不同历史时期对其诗歌的诗学批评各有所侧重,是一个不断衍变和转向的过程。以钟嵘《诗品》及严羽《沧浪诗话》为中心,结合不同时期对于陶诗的诗学批评与接受,可清晰见到这种变化过程。这种诗学批评的衍变可分为四个部分:一是钟嵘《诗品》确立了陶诗"隐逸诗人之宗"的诗学史地位;二是严羽《沧浪诗话》对于陶诗"质而自然"的美感进行了多方面发掘;三是不同时期对于陶诗的诗学批评,在整体一致的前提下各有所侧重;四是这种诗学批评的分异与不同时期的诗学审美及诗风转变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诗品》 《沧浪诗话》 诗学批评
下载PDF
明代诗学批评视野中的刘禹锡诗歌
6
作者 任永安 《天中学刊》 2019年第5期87-92,共6页
明代文人对刘禹锡诗歌的批评受到前代诗论及当时诗学思潮的影响。明初高棅等闽籍文人论诗歌流变,以刘禹锡五古七律为接武、七古五排为余响。宋濂等浙籍诗人标举风雅,认为梦得诗规步少陵,风雅未丧。嘉靖间王世贞、谢榛等格调派诗人认为... 明代文人对刘禹锡诗歌的批评受到前代诗论及当时诗学思潮的影响。明初高棅等闽籍文人论诗歌流变,以刘禹锡五古七律为接武、七古五排为余响。宋濂等浙籍诗人标举风雅,认为梦得诗规步少陵,风雅未丧。嘉靖间王世贞、谢榛等格调派诗人认为梦得诗颇具才气,工于辞藻,善于审音,然而神韵不足,格调不高。杨慎则高举六朝派大旗与格调派诗学相抗,欣赏刘诗的“六朝风雅”“柔情绮语”,认为元和后当为第一,对其诗评价最高。明后期许学夷、胡应麟等属七子派后学,仍以格调论诗,他们从音调、骨力、气韵方面评析梦得诗艺术特征。钟惺、谭元春等竟陵派诗人倡导“幽深孤峭”的诗风,对刘诗寄情高远之作颇为欣赏。明代文人的刘禹锡诗歌批评,体现了明代诗学观念的流变,对其观念进行深入辨析,有助于加深对明代唐诗接受状况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禹锡 诗歌 明代 诗学批评
下载PDF
从诗话中看太宰春台的儒家思想
7
作者 谭雯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30-33,共4页
太宰春台作为日本近世儒学界中一位重要的思想家,有很多直接阐释六经奥义的著述。两部涉及诗学批评的作品中体现出他对于生活中的许多细节都非常关注,要求其符合中国的古代的孔子之道,从而反对吸收了佛老思想的朱子学。太宰春台忠诚地... 太宰春台作为日本近世儒学界中一位重要的思想家,有很多直接阐释六经奥义的著述。两部涉及诗学批评的作品中体现出他对于生活中的许多细节都非常关注,要求其符合中国的古代的孔子之道,从而反对吸收了佛老思想的朱子学。太宰春台忠诚地实践着这些上古经典的教义,以此感召世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宰春台 诗学批评 儒家思想
下载PDF
论中国古典诗学批评中的“快”
8
作者 孙车龙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0年第1期203-221,共19页
本文意在阐释"快"的诗学内涵,同时对其在诗学批评中的特殊位置、确定和展开情况进行分析、勾勒。由于语义复杂,"快"作为诗学术语,不能简单地划分到某一类诗学范畴中。它自唐代进入诗评领域,在宋代被广泛使用,同时... 本文意在阐释"快"的诗学内涵,同时对其在诗学批评中的特殊位置、确定和展开情况进行分析、勾勒。由于语义复杂,"快"作为诗学术语,不能简单地划分到某一类诗学范畴中。它自唐代进入诗评领域,在宋代被广泛使用,同时诗家对其也开始了理论反思,至明清时期,在频繁运用中,反思指摘之论渐多。在进行诗学批评时,"快"的正面涵义丰富,体现在创作上的下笔迅快,风格上的语辞流利,节奏快畅并以此显现出清逸俊爽的明朗色调,在抒情说意上又是表示一种直接、直白的表达、书写方式。尽管如此,"快"因为易缺乏委曲沉著之致也常为诗家所诟病。它虽称不上是诗史演变的风标,但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诗家审美取向的转变。相比其他诗学范畴,"快"的正面价值可以涵盖整个诗歌创作到接受的过程,可以形容整个过程的美感,这也正是"快"这一诗学批评术语最为特殊的价值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批评 范畴 阐释
原文传递
论李东阳以声辨体的诗学思想 被引量:4
9
作者 邓新跃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492-495,共4页
明代茶陵诗派的开创者李东阳从声律形式的角度来探讨诗歌的本质特征,是我国古代较早开始探讨古体诗声律问题的批评家,尤其是他的"以声辨体"的乐府诗论与乐府诗创作,是对宋代以来诗学批评过于注重义理说教的理性化倾向的反拨,... 明代茶陵诗派的开创者李东阳从声律形式的角度来探讨诗歌的本质特征,是我国古代较早开始探讨古体诗声律问题的批评家,尤其是他的"以声辨体"的乐府诗论与乐府诗创作,是对宋代以来诗学批评过于注重义理说教的理性化倾向的反拨,是明代诗学辨体理论发展的产物,值得引起研究者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东阳 以声辩体 诗学思想 诗学辨体理论
下载PDF
高棅《唐诗品汇》与明代格调派诗学辨体理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邓新跃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77-81,共5页
高棅是明初闽中诗派诗学理论的主要代表,他所编选的《唐诗品汇》是闽中诗派诗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唐诗品汇》对明代诗学辨体理论的突出贡献表现在:四唐分期说的确立与宗法盛唐格调的诗学审美取向的形成。《唐诗品汇》标志着格调派诗学... 高棅是明初闽中诗派诗学理论的主要代表,他所编选的《唐诗品汇》是闽中诗派诗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唐诗品汇》对明代诗学辨体理论的突出贡献表现在:四唐分期说的确立与宗法盛唐格调的诗学审美取向的形成。《唐诗品汇》标志着格调派诗学理论的确立,在诗学批评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品 辨体 高棅 诗派 诗学理论 唐诗 诗学批评 确立 代表 地位
下载PDF
吴闿生说杜与桐城派杜诗学在民国时期的传衍——以《古今诗范》为中心
11
作者 王松涛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8-149,共12页
吴闿生是清季民国时期桐城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所编《古今诗范》选录精审,评点详赡,在桐城派诗歌选本系列中尤具典型性。是选选评杜诗细密周全,涉及五七言古律诸体,所评涵括杜诗性情论、笔法论、章法论、风格论诸多方面:推崇阐扬杜诗流... 吴闿生是清季民国时期桐城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所编《古今诗范》选录精审,评点详赡,在桐城派诗歌选本系列中尤具典型性。是选选评杜诗细密周全,涉及五七言古律诸体,所评涵括杜诗性情论、笔法论、章法论、风格论诸多方面:推崇阐扬杜诗流露之至性至情,细致评析“生龙活虎”“凌空倒影”“穷神尽相”等杜诗用笔之法,揭橥杜甫七律连章体的体式特色,聚焦探析杜诗“沉”“雄”风格。吴氏杜诗学既继承了传统杜诗学思想的精髓,又赓续发扬了桐城派诗学的批评传统,堪为民国时期桐城派杜诗学的集成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闿生 杜诗学 《古今诗范》 桐城派
下载PDF
中国诗学批评视域中的“本色论” 被引量:3
12
作者 潘明福 王兆鹏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5-132,共8页
"本色"是中国诗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既指创作者"专业"的身份、诗歌作品"正宗"的地位,又指诗歌语言的素朴、表达的自然和情感的真挚,在宋、元、明、清各时期的诗学批评视域中,"本色论"... "本色"是中国诗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既指创作者"专业"的身份、诗歌作品"正宗"的地位,又指诗歌语言的素朴、表达的自然和情感的真挚,在宋、元、明、清各时期的诗学批评视域中,"本色论"呈现出动态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的态势。"本色论"从关注诗人本位向关注诗歌内容、风格、情感、语言等方面的全面拓展,体现了"本色论"的本体回归。"本色论"自身的成熟和完善,对于丰富中国诗学理论和完善中国诗学批评框架,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 批评 本色 诗歌
下载PDF
郭绍虞中国诗学批评的“文化诗学”表征
13
作者 何旺生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2期1-7,共7页
郭绍虞的中国诗学批评鲜活地表征出中国"文化诗学"的三重品格:审美性品格、文化学品格、阐释学品格:郭绍虞标举"纯文学"观念,高扬情感美学大旗,并衍生出颇具现代性意味的审美文化批评;郭绍虞的中国诗学批评,往往紧... 郭绍虞的中国诗学批评鲜活地表征出中国"文化诗学"的三重品格:审美性品格、文化学品格、阐释学品格:郭绍虞标举"纯文学"观念,高扬情感美学大旗,并衍生出颇具现代性意味的审美文化批评;郭绍虞的中国诗学批评,往往紧密联系理论流派和时代思潮,在历史的动态发展中阐释其意义,具有鲜明的思想史、文化史的性质;郭绍虞所谓"保存古人的面目",不仅仅是恢复和解释一个已经存在的本文,更是一种诠释范式的建构。郭绍虞的中国诗学批评自觉将民族意识与现代文化意识融合在一起,致力于中国诗学的重估、反思和重建,又注意吸收外来文化,一定意义上为中国文化诗学批评提供了一个典型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绍虞 中国诗学批评 文化诗学 表征
下载PDF
《文心雕龙》与魏晋南北朝诗学辨体理论的发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新跃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04-108,共5页
魏晋南北朝是古代诗学辨体理论发展的第一个高峰。诗歌独特的文体体制规范逐步形成,确立了诗歌的审美特征。尤其是《文心雕龙》,无论是在语体、文体还是作家风格、时代风格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对后世诗学理论发展有巨大影响。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文体学 诗学辨体理论
下载PDF
论诗诗与南宋后期诗学批评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飞 赵厚均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6-163,287,共8页
有宋一代,论诗诗是与诗话同等重要的诗学批评形式,研究宋代尤其是南宋后期的诗学批评及其审美建构,论诗诗是不可忽视的一个考察领域。文章着重从数量、诗学批评价值及繁盛原因等几个方面对宋代论诗诗作出考察。
关键词 论诗诗 诗学价值 繁盛原因
下载PDF
纪昀的批评理念与诗歌批评成就 被引量:8
16
作者 蒋寅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8-107,2,共10页
纪昀与其说是一位诗论家,还不如说是诗歌批评家更合适。他初学诗从玉溪入,后颇涉猎于苏、黄,于江西宗派亦略窥涯涘,留下若干别集、总集的批点。其诗歌批评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在《瀛奎律髓刊误》中,主要有评诗坚持艺术标准第一等两方面... 纪昀与其说是一位诗论家,还不如说是诗歌批评家更合适。他初学诗从玉溪入,后颇涉猎于苏、黄,于江西宗派亦略窥涯涘,留下若干别集、总集的批点。其诗歌批评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在《瀛奎律髓刊误》中,主要有评诗坚持艺术标准第一等两方面。在实际批评中,他通过对一些作品写作意图和写作特点的独到揭示,提出三个有理论指导意义的批评原则。其批评方法,则表现为始终从体制入手把握作品,这使他对诗歌作品的理解明显比前人通达,对批评尺度的掌握也更有分寸,"切"成为他衡量艺术表现的一个重要尺度,对作品的负面评价往往更能显示他锐利的批评眼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昀 诗歌批评 理念 成就
下载PDF
从《今体诗钞》看姚鼐的诗歌批评 被引量:5
17
作者 韩胜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4-87,共4页
姚鼐诗学于乾嘉时期自成一家,其《今体诗钞》后世流传较广,明显体现出作者的诗歌批评特点。姚鼐评选诗歌重才力、尚奇警,以文法解诗、注重考据,并采用了圈点的批评形式。
关键词 姚鼐 今体诗钞 诗歌批评
下载PDF
论钟嵘的诗歌批评标准及其理论体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桂秋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30-34,共5页
《诗品》是我国诗论史上第一部专论五言诗的专著。对其批评标准的解释历来有多种意见。钟嵘的《诗品》以“怨”为核心标准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情感批评理论体系 ,其他问题都是围绕这一核心进行阐述的。从《诗品》对具体作家与诗歌作品的评... 《诗品》是我国诗论史上第一部专论五言诗的专著。对其批评标准的解释历来有多种意见。钟嵘的《诗品》以“怨”为核心标准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情感批评理论体系 ,其他问题都是围绕这一核心进行阐述的。从《诗品》对具体作家与诗歌作品的评述中分析概括钟嵘“怨”的内涵、内容、形式和艺术效果各方面的理解和要求 ,以及“怨”说在诗论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嵘 诗歌批评 理论体系
下载PDF
现代性视阈中的现代中国小城文学 被引量:7
19
作者 熊家良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3-140,共8页
借助现代性的理论视角,通过对中国现代小城文学的梳理分析可以发现,正是小城的独特空间境域为小城作家提供了独特的现代性体验,使其作品在“审美现代性”与“历史现代性”之间形成必要的逆向张力,乃至实行对“历史现代性”的负面效应的... 借助现代性的理论视角,通过对中国现代小城文学的梳理分析可以发现,正是小城的独特空间境域为小城作家提供了独特的现代性体验,使其作品在“审美现代性”与“历史现代性”之间形成必要的逆向张力,乃至实行对“历史现代性”的负面效应的诗性批判,从而有效地促进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的两重性”格局及现代文化的自我批判机制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中国 小城文学 审美现代性 历史现代性 诗性批判
下载PDF
论南宋禅僧的诗学观念——以橘洲宝昙、北磵居简和物初大观为例
20
作者 张硕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0-95,共6页
南宋禅僧宝昙、居简、大观对诗歌的本质、诗人与自然环境和前人经验之关系的探讨,对诗歌审美特征的把握和诗歌美学风格的追求,以及为禅僧从事文学创作提供理论支持,显现出该群体的诗学观念:他们认为“诗为道之余”,反对雕琢苦吟,推崇平... 南宋禅僧宝昙、居简、大观对诗歌的本质、诗人与自然环境和前人经验之关系的探讨,对诗歌审美特征的把握和诗歌美学风格的追求,以及为禅僧从事文学创作提供理论支持,显现出该群体的诗学观念:他们认为“诗为道之余”,反对雕琢苦吟,推崇平淡之美;既提倡“江山之助”,也重视“遍考前作”;强调诗歌创作本乎性情,应以抒情达意为先;他们相信禅僧热衷诗文与参禅修行并行不悖。这些观念反映了他们的创新精神,表明了他们决不甘当士人诗坛的附庸而致力成为诗坛重要一翼的态度,昭示着禅僧“诗人”身份意识的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禅僧 橘洲宝昙 北磵居简 物初大观 诗学批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