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被引量:
7
1
作者
李雪梅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99-102,共4页
当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处于多元文化并存的环境之下,多元文化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要应对这些挑战,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诗意的栖居,就必须重构高校德育的模式,强化主流意识,尊重主体意识,构建和谐德育的观念。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诗性回归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艺术电影的诗性复归——以电影《八月》《路边野餐》《长江图》为例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黄亚利
《传媒观察》
2018年第12期89-92,共4页
在当下商业电影占据市场主流的消费语境中,电影创作者依旧对艺术电影进行着行之有效的挖掘与探索。电影《八月》《路边野餐》《长江图》是2016年广受关注的三部“文艺”气息浓厚的艺术电影,其也透露出新锐青年导演对诗意美学的热衷。电...
在当下商业电影占据市场主流的消费语境中,电影创作者依旧对艺术电影进行着行之有效的挖掘与探索。电影《八月》《路边野餐》《长江图》是2016年广受关注的三部“文艺”气息浓厚的艺术电影,其也透露出新锐青年导演对诗意美学的热衷。电影的诗性回归体现出电影创作者们对艺术本原精神的捍卫,也成为独树一帜的影像标杆。然而虽然此类影片荣誉满载,但针对叙事文本和表达方式的大众解读仍有待电影人的持续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电影
诗性复归
童年和故乡
写实和写意
原文传递
明清戏曲对诗学传统的回归
被引量:
1
3
作者
魏中林
花宏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9-132,123,共5页
中国古代戏曲又称为"剧诗",既具有叙事文体的性质,又具有抒情文体的性质,这两种性质在戏曲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是并行不悖的。戏曲最初是被排斥于诗学传统之外的小道末技,明清时期戏曲在其雅化的过程中,越来越集中地表现出向诗...
中国古代戏曲又称为"剧诗",既具有叙事文体的性质,又具有抒情文体的性质,这两种性质在戏曲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是并行不悖的。戏曲最初是被排斥于诗学传统之外的小道末技,明清时期戏曲在其雅化的过程中,越来越集中地表现出向诗学传统回归的倾向。这种回归具体表现在明清戏曲具有文人主体的雅化传统、"诗言志"的抒情传统、"兴观群怨"的诗教传统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
诗学传统
回归
戏曲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时期的诗性回归与高校人文教育探索
被引量:
1
4
作者
吕汝茵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51-155,共5页
近年来,持续升温的“中华诗词热”折射出国人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精神原乡的追寻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渴望。急剧变迁的社会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而当今的诗性回归顺应了时代的变化。鉴于青年学子的思想状况和...
近年来,持续升温的“中华诗词热”折射出国人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精神原乡的追寻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渴望。急剧变迁的社会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而当今的诗性回归顺应了时代的变化。鉴于青年学子的思想状况和在校表现,在高校人文教育中不失时机地开展中华诗词教育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必要性,探索其有效的实施路径具有较强的社会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诗词热”
诗性回归
人文教育
传统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世纪20年中国散文诗的审美追求
5
作者
张翼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76-84,共9页
新世纪20年中国文学创作已成为重要的学术议题。散文诗作为新文体在中国历经百年的探索积累,终有一些崭新的审美要素发生,逐渐树立了文体品质和自信。近20年来,散文诗通过修辞能力激增、题材扩容、民族特质的显现以及对真正强力精神结...
新世纪20年中国文学创作已成为重要的学术议题。散文诗作为新文体在中国历经百年的探索积累,终有一些崭新的审美要素发生,逐渐树立了文体品质和自信。近20年来,散文诗通过修辞能力激增、题材扩容、民族特质的显现以及对真正强力精神结构的召唤,反映现代社会的多重文化特征和心理症候,呈现国人生活经验和精神世界的芜杂、微妙。重审散文诗创作得失,意在反思当前诗歌创作的整体情况,为散文诗创作寻找可供转化的精神和形式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诗
审美追求
诗性回归
中国气质
多元融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诗意建构空间
被引量:
1
6
作者
何晓静
《创意与设计》
2014年第4期50-53,共4页
古往今来,对"空间"是什么的探讨争论不下,牛顿认为空间按其本质来说是均匀和不动的,与任何外界状况无关,而后现代的哲学家们普遍则认为不能定义空间是"什么",而是要追问空间"如何"。本文无意卷入关于空...
古往今来,对"空间"是什么的探讨争论不下,牛顿认为空间按其本质来说是均匀和不动的,与任何外界状况无关,而后现代的哲学家们普遍则认为不能定义空间是"什么",而是要追问空间"如何"。本文无意卷入关于空间定义的争执之中,而仅从当前出现的各类空间失语的状态出发,反思当今的空间设计状态。空间究竟应以什么姿态存在于人的生存境域里呢?而人又是否可以借空间发声?以海德格尔提出的"诗意空间"一词来阐述空间应有的内涵和本质。在这里,诗意空间不是指特定性质的空间,或者任何构成它的元素、形象、符号或象征。诗意空间探讨的是:一种状态、一种情景、一种合乎并满足人性需求的场所,同时探讨,作为设计师们应该如何建构一种诗意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诗意空间
回归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莎剧的文化逻辑
7
作者
周涛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8-96,共9页
维柯的“诗性智慧”即指创造的智慧。以此为视角,莎士比亚戏剧的语言和文体呈现出明显的双重性特征:即高雅和粗俗并列、诗体与散体共存。以其作品的诗体和散体比例为依据,莎剧可以分为英雄(神圣)的语言和世俗的语言,而此两种语言都在舞...
维柯的“诗性智慧”即指创造的智慧。以此为视角,莎士比亚戏剧的语言和文体呈现出明显的双重性特征:即高雅和粗俗并列、诗体与散体共存。以其作品的诗体和散体比例为依据,莎剧可以分为英雄(神圣)的语言和世俗的语言,而此两种语言都在舞台语汇中构建出对立统一的共生关系。从第一野蛮时期(荷马时代)与第二野蛮时期(中世纪)之间的历史关联中来审视,可知“野蛮的复归”和“戏剧的复归”是莎剧“诗性智慧”的文化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性智慧
野蛮的复归
戏剧的复归
诗体与散体
神圣与世俗
原文传递
浅论边贡的诗学理论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8
作者
贺晓艳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1期19-25,31,共8页
边贡在明代"前七子"中的地位并不高,但他诗学理论中复古的"尚奇"色彩及实际创作中的清远风格却获得后人的褒奖。清代,王士禛更为其编选出集。通过梳理边贡在后人眼中地位不断提高的过程,来试图探究边贡的诗学理论...
边贡在明代"前七子"中的地位并不高,但他诗学理论中复古的"尚奇"色彩及实际创作中的清远风格却获得后人的褒奖。清代,王士禛更为其编选出集。通过梳理边贡在后人眼中地位不断提高的过程,来试图探究边贡的诗学理论及后人对其诗歌推崇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贡
王士禛
诗学理论
复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元素”与“文化创新”之谬
9
作者
朱亮
《创意与设计》
2014年第5期59-62,共4页
中国元素的使用是近几年文化创新的一种捷径,在当代中国艺术、设计和教育界已经形成一种"中国元素"潮流,失去传统精神和价值的庸俗化、低俗化使得中国元素的使用偏离了文化复兴的轨道,只有消解中国元素的符号化,挖掘中国元素...
中国元素的使用是近几年文化创新的一种捷径,在当代中国艺术、设计和教育界已经形成一种"中国元素"潮流,失去传统精神和价值的庸俗化、低俗化使得中国元素的使用偏离了文化复兴的轨道,只有消解中国元素的符号化,挖掘中国元素中的精神价值,才能形成真正意义的中国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元素
文化创新
传统精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艺术的诗意本性——海德格尔论艺术与诗
10
作者
张贤根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6-69,共4页
在存在问题的探究中,海德格尔克服了把诗仅仅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观点,而把艺术的本性归结为诗,诗相关于尺度的接受。由于现代艺术的本性被遮蔽,所以,只有回到诗意本性,艺术才能与真理、存在在本性上相关切。
关键词
艺术
诗意
本性
回归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突破与超越——试论禅宗思想对中国诗学的影响
11
作者
胡遂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9-55,共7页
中国传统诗学理论向来有一种复古尚法的保守倾向:敬畏先圣权威,强调师承祖述,不敢表露真实性情。掸宗的兴起,对中国诗学理论带来了启发,受禅宗坚持“自家面目”心性理论,“自力自度”修行原则,蔑视权威法度、大胆发挥主体能动性...
中国传统诗学理论向来有一种复古尚法的保守倾向:敬畏先圣权威,强调师承祖述,不敢表露真实性情。掸宗的兴起,对中国诗学理论带来了启发,受禅宗坚持“自家面目”心性理论,“自力自度”修行原则,蔑视权威法度、大胆发挥主体能动性行为作风的影响,中国诗学理论在反复古、反教条,突破规范约束,坚持艺术个性,发挥主体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等方面对传统的保守观念实现了较为大胆的突破与超越,取得了卓越的建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思想
中国
诗学
童心说
佛性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学通化论》的化性思想
12
作者
雷晓敏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9-172,共4页
栾栋先生的《文学通化论》问世,为学界提供了一种新的文学理论。作为浓缩的学术思想和宏大的诗化哲学,这部著作有其不同常见文论的理念、命题、术语和表述方式,回溯归藏,倡导归潜,推演通化,将数千年来循环通转、原道通变诗论,带入了通...
栾栋先生的《文学通化论》问世,为学界提供了一种新的文学理论。作为浓缩的学术思想和宏大的诗化哲学,这部著作有其不同常见文论的理念、命题、术语和表述方式,回溯归藏,倡导归潜,推演通化,将数千年来循环通转、原道通变诗论,带入了通和致化的场域,对秀至上、隐不足、潜阙如的文艺弊端,予以震今烁古的矫正。诗通归,诗通潜,诗通藏,诗通化,对于言志说以来的传统诗学和近现代引进的西方文艺美学,称得上熔铸而改造,纳陈且出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通化
诗化哲学
归思归藏
辟学辟解
原文传递
日常生活的诗意特质——阿毛的新世纪诗歌
13
作者
熊家良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71-75,共5页
阿毛的新世纪诗歌,给日常生活以家园地位,把目光更多投向日常共在的平凡人生,与日常主义诗歌传统接上榫头,但矫正了日常主义诗学中的粗鄙化倾向,且逐渐形成特色和产生影响,显得平和,清醒,冷静,淡然;从而呈现出日常生活的诗意特质,应和...
阿毛的新世纪诗歌,给日常生活以家园地位,把目光更多投向日常共在的平凡人生,与日常主义诗歌传统接上榫头,但矫正了日常主义诗学中的粗鄙化倾向,且逐渐形成特色和产生影响,显得平和,清醒,冷静,淡然;从而呈现出日常生活的诗意特质,应和了新的社会情形和时代趋向,并以其"精神还乡"的价值取向而更加贴近介于都市与乡村之间的小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毛诗歌
日常生活
诗意特质
精神还乡
小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二十四诗品》之《沉著》
14
作者
秦佳妮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10期45-47,共3页
《二十四诗品》以四言诗的形式探讨了中国古典诗歌中二十四种不同形态的风格之美。其中的《沉著》品从人物行动及周围环境的描写中表达出一种深沉执着的思念之情,并且阐述了这种情感在诗中的表达技巧。《沉著》继承了贯穿《二十四诗品...
《二十四诗品》以四言诗的形式探讨了中国古典诗歌中二十四种不同形态的风格之美。其中的《沉著》品从人物行动及周围环境的描写中表达出一种深沉执着的思念之情,并且阐述了这种情感在诗中的表达技巧。《沉著》继承了贯穿《二十四诗品》超越世俗的倾向,但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最终指向的是属于现实人生的思念之情。对世俗的超越和对人间情感的执着相互交织,形成了《沉著》品独特的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诗品》
《沉著》
思念
超越
回归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梁肃的诗序
15
作者
吴振华
《铜仁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15-22,共8页
梁肃是中唐前期重要的古文家,具有典型的文人特征,他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又有浓厚的佛道观念。其诗序非常注重文采,继承初唐四杰的技巧,对后来韩、柳有重要影响。一般文学史认为梁肃等复古文学家重道轻文,并将古文运动在中唐前期未能取得...
梁肃是中唐前期重要的古文家,具有典型的文人特征,他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又有浓厚的佛道观念。其诗序非常注重文采,继承初唐四杰的技巧,对后来韩、柳有重要影响。一般文学史认为梁肃等复古文学家重道轻文,并将古文运动在中唐前期未能取得成功归咎于梁肃等人片面的文学观念。通过对梁肃诗序的研究,可以看到梁肃并不排斥文采,文采是他踏进文坛的重要基础,而且成为他文章风格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肃
诗序
艺术特点
复古精神
古文运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界在有无缥缈间——评鲁枢元的《文学的跨界研究》
16
作者
李红英
《中州大学学报》
2011年第2期60-62,共3页
鲁枢元先生三卷本的《文学的跨界研究》新近出版,这应是他三十年来文学理论研究成果的结晶,其中一个突出的关键词就是"跨学科"。他在"无界"的状态下开始进入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涉足心理学、语言学和生态学,但所有的...
鲁枢元先生三卷本的《文学的跨界研究》新近出版,这应是他三十年来文学理论研究成果的结晶,其中一个突出的关键词就是"跨学科"。他在"无界"的状态下开始进入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涉足心理学、语言学和生态学,但所有的跨越都围绕着一个中心,那就是对文学的个体心灵与诗意空间的坚守。当他在文学心理学、文学言语学、生态文艺学三块领域都取得显著成果时,他却对"学科"由执着转向反思和质疑,在他看来,学科的跨越起源于原本的"无界"状态,经历学科壁垒森严的阶段,必然还要打破一个个"牢笼",重新回归"无界"的自然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的跨界研究
鲁枢元
无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被引量:
7
1
作者
李雪梅
机构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
出处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99-102,共4页
文摘
当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处于多元文化并存的环境之下,多元文化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要应对这些挑战,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诗意的栖居,就必须重构高校德育的模式,强化主流意识,尊重主体意识,构建和谐德育的观念。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诗性回归
Keywords
undergraduat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oetic
return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艺术电影的诗性复归——以电影《八月》《路边野餐》《长江图》为例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黄亚利
机构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
出处
《传媒观察》
2018年第12期89-92,共4页
文摘
在当下商业电影占据市场主流的消费语境中,电影创作者依旧对艺术电影进行着行之有效的挖掘与探索。电影《八月》《路边野餐》《长江图》是2016年广受关注的三部“文艺”气息浓厚的艺术电影,其也透露出新锐青年导演对诗意美学的热衷。电影的诗性回归体现出电影创作者们对艺术本原精神的捍卫,也成为独树一帜的影像标杆。然而虽然此类影片荣誉满载,但针对叙事文本和表达方式的大众解读仍有待电影人的持续思考。
关键词
艺术电影
诗性复归
童年和故乡
写实和写意
Keywords
art
film
poetic
return
childhood
and
hometown
realistic
and
freehand
分类号
J901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原文传递
题名
明清戏曲对诗学传统的回归
被引量:
1
3
作者
魏中林
花宏艳
机构
暨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9-132,123,共5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古典诗学的学问化问题研究"(项目编号:06JA75011-44042)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中国古代戏曲又称为"剧诗",既具有叙事文体的性质,又具有抒情文体的性质,这两种性质在戏曲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是并行不悖的。戏曲最初是被排斥于诗学传统之外的小道末技,明清时期戏曲在其雅化的过程中,越来越集中地表现出向诗学传统回归的倾向。这种回归具体表现在明清戏曲具有文人主体的雅化传统、"诗言志"的抒情传统、"兴观群怨"的诗教传统三个方面。
关键词
戏曲
诗学传统
回归
戏曲艺术
Keywords
the
Xiqu
opera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poetic
tradition
return
art
of
the
Xiqu
opera
分类号
J802 [艺术—戏剧戏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时期的诗性回归与高校人文教育探索
被引量:
1
4
作者
吕汝茵
机构
石家庄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处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51-155,共5页
基金
2019年度河北省高等院校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新时代视阈下中西诗歌的创作特点及翻译”(SQ192042)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文摘
近年来,持续升温的“中华诗词热”折射出国人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精神原乡的追寻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渴望。急剧变迁的社会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而当今的诗性回归顺应了时代的变化。鉴于青年学子的思想状况和在校表现,在高校人文教育中不失时机地开展中华诗词教育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必要性,探索其有效的实施路径具有较强的社会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
“中华诗词热”
诗性回归
人文教育
传统文化
Keywords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Fever"
poetic
return
humanistic
education
traditional
culture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世纪20年中国散文诗的审美追求
5
作者
张翼
机构
福建警察学院基础课教学部
出处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76-84,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重大资助项目(20&ZD284)。
文摘
新世纪20年中国文学创作已成为重要的学术议题。散文诗作为新文体在中国历经百年的探索积累,终有一些崭新的审美要素发生,逐渐树立了文体品质和自信。近20年来,散文诗通过修辞能力激增、题材扩容、民族特质的显现以及对真正强力精神结构的召唤,反映现代社会的多重文化特征和心理症候,呈现国人生活经验和精神世界的芜杂、微妙。重审散文诗创作得失,意在反思当前诗歌创作的整体情况,为散文诗创作寻找可供转化的精神和形式资源。
关键词
散文诗
审美追求
诗性回归
中国气质
多元融合
Keywords
prose
poetry
aesthetic
pursuit
poetic
return
Chinese
temperament
pluralistic
integration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诗意建构空间
被引量:
1
6
作者
何晓静
机构
中国美术学院
出处
《创意与设计》
2014年第4期50-53,共4页
文摘
古往今来,对"空间"是什么的探讨争论不下,牛顿认为空间按其本质来说是均匀和不动的,与任何外界状况无关,而后现代的哲学家们普遍则认为不能定义空间是"什么",而是要追问空间"如何"。本文无意卷入关于空间定义的争执之中,而仅从当前出现的各类空间失语的状态出发,反思当今的空间设计状态。空间究竟应以什么姿态存在于人的生存境域里呢?而人又是否可以借空间发声?以海德格尔提出的"诗意空间"一词来阐述空间应有的内涵和本质。在这里,诗意空间不是指特定性质的空间,或者任何构成它的元素、形象、符号或象征。诗意空间探讨的是:一种状态、一种情景、一种合乎并满足人性需求的场所,同时探讨,作为设计师们应该如何建构一种诗意的空间。
关键词
空间
诗意空间
回归
Keywords
space
poetic
space
return
分类号
TU201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莎剧的文化逻辑
7
作者
周涛
机构
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历史系
出处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8-96,共9页
基金
上海市学校艺术科研青年项目“上海市学生戏剧实验中心的‘文教结合’管理体制与运作机制研究”(HJYS-2019-C02)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维柯的“诗性智慧”即指创造的智慧。以此为视角,莎士比亚戏剧的语言和文体呈现出明显的双重性特征:即高雅和粗俗并列、诗体与散体共存。以其作品的诗体和散体比例为依据,莎剧可以分为英雄(神圣)的语言和世俗的语言,而此两种语言都在舞台语汇中构建出对立统一的共生关系。从第一野蛮时期(荷马时代)与第二野蛮时期(中世纪)之间的历史关联中来审视,可知“野蛮的复归”和“戏剧的复归”是莎剧“诗性智慧”的文化逻辑。
关键词
诗性智慧
野蛮的复归
戏剧的复归
诗体与散体
神圣与世俗
Keywords
poetic
wisdom
the
return
of
barbarism
the
return
of
theatre
verse
and
prose
sacredness
and
secularity
分类号
J80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浅论边贡的诗学理论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8
作者
贺晓艳
机构
复旦大学
出处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1期19-25,31,共8页
文摘
边贡在明代"前七子"中的地位并不高,但他诗学理论中复古的"尚奇"色彩及实际创作中的清远风格却获得后人的褒奖。清代,王士禛更为其编选出集。通过梳理边贡在后人眼中地位不断提高的过程,来试图探究边贡的诗学理论及后人对其诗歌推崇的原因。
关键词
边贡
王士禛
诗学理论
复古
Keywords
Bian
Gong
Wang
Shi
-zhen
poetic
theory
return
to
the
ancients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元素”与“文化创新”之谬
9
作者
朱亮
机构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研究所
出处
《创意与设计》
2014年第5期59-62,共4页
文摘
中国元素的使用是近几年文化创新的一种捷径,在当代中国艺术、设计和教育界已经形成一种"中国元素"潮流,失去传统精神和价值的庸俗化、低俗化使得中国元素的使用偏离了文化复兴的轨道,只有消解中国元素的符号化,挖掘中国元素中的精神价值,才能形成真正意义的中国创造。
关键词
中国元素
文化创新
传统精神
Keywords
space
poetic
space
return
分类号
J505 [艺术—艺术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艺术的诗意本性——海德格尔论艺术与诗
10
作者
张贤根
机构
武汉科技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
出处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6-69,共4页
基金
本论文为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研究"(项目编号:2003Z018)
武汉科技学院美学重点学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03P1012)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在存在问题的探究中,海德格尔克服了把诗仅仅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观点,而把艺术的本性归结为诗,诗相关于尺度的接受。由于现代艺术的本性被遮蔽,所以,只有回到诗意本性,艺术才能与真理、存在在本性上相关切。
关键词
艺术
诗意
本性
回归
Keywords
art
poetic
nature
return
[WT5”,5BZ]
分类号
J01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突破与超越——试论禅宗思想对中国诗学的影响
11
作者
胡遂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9-55,共7页
文摘
中国传统诗学理论向来有一种复古尚法的保守倾向:敬畏先圣权威,强调师承祖述,不敢表露真实性情。掸宗的兴起,对中国诗学理论带来了启发,受禅宗坚持“自家面目”心性理论,“自力自度”修行原则,蔑视权威法度、大胆发挥主体能动性行为作风的影响,中国诗学理论在反复古、反教条,突破规范约束,坚持艺术个性,发挥主体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等方面对传统的保守观念实现了较为大胆的突破与超越,取得了卓越的建树。
关键词
禅宗思想
中国
诗学
童心说
佛性理论
Keywords
traditional
poetic
theory
the
Chan
sect
refusal
to
return
to
the
ancients
and
rebellion
against
dogmas
breakthrough
and
transcendence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B946.5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学通化论》的化性思想
12
作者
雷晓敏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9-172,共4页
文摘
栾栋先生的《文学通化论》问世,为学界提供了一种新的文学理论。作为浓缩的学术思想和宏大的诗化哲学,这部著作有其不同常见文论的理念、命题、术语和表述方式,回溯归藏,倡导归潜,推演通化,将数千年来循环通转、原道通变诗论,带入了通和致化的场域,对秀至上、隐不足、潜阙如的文艺弊端,予以震今烁古的矫正。诗通归,诗通潜,诗通藏,诗通化,对于言志说以来的传统诗学和近现代引进的西方文艺美学,称得上熔铸而改造,纳陈且出新。
关键词
文学通化
诗化哲学
归思归藏
辟学辟解
Keywords
literary
connection-transformation
poetic
philosophy
thought
of
Gui
(
return
)and
Guizang
(
return
to
being
hidden)
Pi-ology
and
Pi-interpretation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日常生活的诗意特质——阿毛的新世纪诗歌
13
作者
熊家良
机构
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71-75,共5页
基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共建项目(09GJ-09)
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财政[2012]338号)
文摘
阿毛的新世纪诗歌,给日常生活以家园地位,把目光更多投向日常共在的平凡人生,与日常主义诗歌传统接上榫头,但矫正了日常主义诗学中的粗鄙化倾向,且逐渐形成特色和产生影响,显得平和,清醒,冷静,淡然;从而呈现出日常生活的诗意特质,应和了新的社会情形和时代趋向,并以其"精神还乡"的价值取向而更加贴近介于都市与乡村之间的小城。
关键词
阿毛诗歌
日常生活
诗意特质
精神还乡
小城
Keywords
Ah
Mao's
Poetry
daily
life
poetic
quality
spiritual
return
to
homeland
small
town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二十四诗品》之《沉著》
14
作者
秦佳妮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10期45-47,共3页
文摘
《二十四诗品》以四言诗的形式探讨了中国古典诗歌中二十四种不同形态的风格之美。其中的《沉著》品从人物行动及周围环境的描写中表达出一种深沉执着的思念之情,并且阐述了这种情感在诗中的表达技巧。《沉著》继承了贯穿《二十四诗品》超越世俗的倾向,但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最终指向的是属于现实人生的思念之情。对世俗的超越和对人间情感的执着相互交织,形成了《沉著》品独特的风貌。
关键词
《二十四诗品》
《沉著》
思念
超越
回归
Keywords
Twenty-four
poetic
Styles
Composure
missing
transcend
return
分类号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梁肃的诗序
15
作者
吴振华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诗学研究中心
出处
《铜仁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15-22,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唐代诗序及其文化意蕴研究"(12FZW009)
文摘
梁肃是中唐前期重要的古文家,具有典型的文人特征,他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又有浓厚的佛道观念。其诗序非常注重文采,继承初唐四杰的技巧,对后来韩、柳有重要影响。一般文学史认为梁肃等复古文学家重道轻文,并将古文运动在中唐前期未能取得成功归咎于梁肃等人片面的文学观念。通过对梁肃诗序的研究,可以看到梁肃并不排斥文采,文采是他踏进文坛的重要基础,而且成为他文章风格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梁肃
诗序
艺术特点
复古精神
古文运动
Keywords
Liang
Su
poetic
prefaces
characteristics
spiritual
return
to
ancient
prose
ancient
prose
movement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界在有无缥缈间——评鲁枢元的《文学的跨界研究》
16
作者
李红英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人事处
出处
《中州大学学报》
2011年第2期60-62,共3页
文摘
鲁枢元先生三卷本的《文学的跨界研究》新近出版,这应是他三十年来文学理论研究成果的结晶,其中一个突出的关键词就是"跨学科"。他在"无界"的状态下开始进入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涉足心理学、语言学和生态学,但所有的跨越都围绕着一个中心,那就是对文学的个体心灵与诗意空间的坚守。当他在文学心理学、文学言语学、生态文艺学三块领域都取得显著成果时,他却对"学科"由执着转向反思和质疑,在他看来,学科的跨越起源于原本的"无界"状态,经历学科壁垒森严的阶段,必然还要打破一个个"牢笼",重新回归"无界"的自然状态。
关键词
文学的跨界研究
鲁枢元
无界
Keywords
.He
devoted
himself
to
interdisciplinary
literature
study
with
unbounded
state
involve
psychology
linguistics
and
ecology.But
all
across
surrounded
a
center:he
always
hold
his
ground
on
the
literature
of
individual
mind
and
poetic
space.When
he
has
achieved
noticeable
fruit
he
begun
to
question
and
self-examination
"subject"
in
his
opinion
interdisciplinary
result
from
unbounded
state
and
it
will
return
the
unbounded
state
at
last.Key
words:interdisciplinary
literature
study
Lu
shuyuan
unbounded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I20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李雪梅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艺术电影的诗性复归——以电影《八月》《路边野餐》《长江图》为例分析
黄亚利
《传媒观察》
2018
2
原文传递
3
明清戏曲对诗学传统的回归
魏中林
花宏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新时期的诗性回归与高校人文教育探索
吕汝茵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新世纪20年中国散文诗的审美追求
张翼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以诗意建构空间
何晓静
《创意与设计》
201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莎剧的文化逻辑
周涛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0
原文传递
8
浅论边贡的诗学理论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贺晓艳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中国元素”与“文化创新”之谬
朱亮
《创意与设计》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艺术的诗意本性——海德格尔论艺术与诗
张贤根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突破与超越——试论禅宗思想对中国诗学的影响
胡遂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文学通化论》的化性思想
雷晓敏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0
原文传递
13
日常生活的诗意特质——阿毛的新世纪诗歌
熊家良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论《二十四诗品》之《沉著》
秦佳妮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论梁肃的诗序
吴振华
《铜仁学院学报》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界在有无缥缈间——评鲁枢元的《文学的跨界研究》
李红英
《中州大学学报》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