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教学做合一”释义——兼论实践教育哲学如何可能 |
黄英杰
陈理宣
|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
2014 |
10
|
|
2
|
论王昶对袁枚诗学的批评——兼及乾嘉之际诗坛传统与新变的矛盾 |
龙野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4
|
|
3
|
关于苏轼对孟浩然诗歌的评价问题——析“韵高而才短”的长期误读 |
杨胜宽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
3
|
|
4
|
嗣响七子 熔铸众长——王铎诗学思想简论 |
扈耕田
|
《洛阳大学学报》
|
2004 |
3
|
|
5
|
“诗性智慧”或“诗性知识”?——论“Della Sapienza Poetica”的跨语际转换 |
林蔚轩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3
|
|
6
|
乾嘉视域中的姚鼐诗学观点及诗歌创作论 |
温世亮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5 |
2
|
|
7
|
论维柯的诗性智慧认识论及其美学影响 |
魏新春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0 |
|
8
|
The Poetic sense in Mathematical Knowledge |
Filipe Lopes Papanca
|
《Journal of Mathematics and System Science》
|
2017 |
0 |
|
9
|
论陈与义诗论的特征及其发展 |
高阳
|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23 |
0 |
|
10
|
杨慎诗学中的诗史意识与知识观念 |
郑利华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11
|
历史虚构的文学本文——以《兵车行》为例解读杜诗的“诗”与“史” |
黄桂凤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1
|
|
12
|
“诗歌翻译的当代思考”笔谈 |
罗良功
傅浩
魏家海
王柏华
曾巍
|
《外国语文研究》
|
2022 |
0 |
|
13
|
屈骚诗性空间的生成、意蕴与影响——基于地学知识角度的考察 |
彭安湘
|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
1
|
|
14
|
陈仅《竹林答问》的诗学理论(二):诗体、诗法与诗境 |
崔德全
任竞泽
|
《安康学院学报》
|
2021 |
0 |
|
15
|
晚清贵州萧光远对儒学的继承与传播--以诗文创作为例 |
欧蕾
张开文
万彩霞
|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
2020 |
0 |
|
16
|
“滋味说”的肯定与否定——兼论中国古代诗学研究古今言说路径的差异及应对方式 |
刘晟
|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
2001 |
0 |
|
17
|
才与学的辩证——从皎然“作用”说看中国古代诗论中的学问观 |
汪鹏
邓新华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