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蔽、促逼、座架、诗意的栖居——海德格尔技术本质论之应然意蕴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强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69-172,共4页
海德格尔技术本质论主要蕴涵着四个本质规定:"解蔽","挑战"的展现方式,超然的世界建构;"促逼",蛮横的"持存"劫掠,遮蔽的存在本性;"座架","促逼"着的"摆置"要求... 海德格尔技术本质论主要蕴涵着四个本质规定:"解蔽","挑战"的展现方式,超然的世界建构;"促逼",蛮横的"持存"劫掠,遮蔽的存在本性;"座架","促逼"着的"摆置"要求,羁绊着的现代技术;"诗意的栖居",逃脱"座架"的"思",冲腾"拯救力量"的"本真"。其技术本质思想虽然有其局限性,但更多地为我们趋利避害地发展技术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技术本质 解蔽 促逼 座架 诗意的栖居
下载PDF
基于诗意栖居的新时代公共图书馆空间再造 被引量:2
2
作者 刘静静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9年第6期73-77,共5页
文章简要阐述了诗意栖居的理论渊源,指出在诗意栖居的基础上进行新时代公共图书馆的空间再造,通过特色下的因地制宜、诗意化的自然回归、高效化的能源利用、乡土化的人文融合,将公共图书馆打造成求知阅读的至真之境、服务大众的至善之... 文章简要阐述了诗意栖居的理论渊源,指出在诗意栖居的基础上进行新时代公共图书馆的空间再造,通过特色下的因地制宜、诗意化的自然回归、高效化的能源利用、乡土化的人文融合,将公共图书馆打造成求知阅读的至真之境、服务大众的至善之境、诗意栖居的至美之境,促进新时代全民阅读的深入推广,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栖居 新时代 公共图书馆 空间再造
下载PDF
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生态学解读 被引量:2
3
作者 胡云江 李中平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4年第1期95-97,共3页
后现代是一个生态学时代,海德格尔的后现代存在主义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称为存在主义生态观。文章从生态学角度分析海德格尔关于生存之“畏”的内涵,以及他的“回归”观、“诗意地栖居”观,并探讨了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存在主义 诗意地栖居 生态观
下载PDF
穿越时空的生态关怀:海德格尔与王维的山水诗 被引量:2
4
作者 潘滢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本文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出发,用生态批评的研究方法,探讨了王维山水诗歌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王维在他的诗中描绘了一个草木皆有情、天人合一的诗意世界,这与海德格尔的万物平等、"在世存在"、诗意栖居等理论内涵不谋而合。在... 本文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出发,用生态批评的研究方法,探讨了王维山水诗歌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王维在他的诗中描绘了一个草木皆有情、天人合一的诗意世界,这与海德格尔的万物平等、"在世存在"、诗意栖居等理论内涵不谋而合。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重读海德格尔和王维,可以让我们学会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自然中找到人类的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王维 生态批评 诗意栖居 精神家园
原文传递
浅析对人的非理性因素作用的引导 被引量:1
5
作者 卢剑平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31-33,共3页
文化的多元性、经济的多样化、环境的复杂性对人类心理的强大影响以及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的多样性,使人的非理性因素呈现多种多样的形式。充分重视非理性因素发挥作用的机制、条件和范围,并加以正确地引导,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积... 文化的多元性、经济的多样化、环境的复杂性对人类心理的强大影响以及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的多样性,使人的非理性因素呈现多种多样的形式。充分重视非理性因素发挥作用的机制、条件和范围,并加以正确地引导,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使它和理性因素一道共筑精神的和谐,在现实生活中形成"诗意的栖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理性因素 引导 诗意的栖居
下载PDF
在现代技术中诗意栖居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婷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77-82,共6页
人被抛入现代技术中,技术把世间的人与物"框架"于技术世界中。技术的不可主宰性、不可克服性和不可毁灭性使人在技术的"框架"中逃无可逃。人失去本真存在,失去存在家园,变为了技术人。在现代技术世界要做到诗意栖居... 人被抛入现代技术中,技术把世间的人与物"框架"于技术世界中。技术的不可主宰性、不可克服性和不可毁灭性使人在技术的"框架"中逃无可逃。人失去本真存在,失去存在家园,变为了技术人。在现代技术世界要做到诗意栖居,必须首先是在形体上在劳作中做到诗意栖居,其次是在精神上达到逍遥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技术 “框架” 技术人 海德格尔 诗意栖居
下载PDF
论陶潜的闲情文化
7
作者 戴兰芳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9年第6期127-130,共4页
陶潜闲情文化的实质是"诗意的栖居",可以从他生活的诗意化和诗意的生活化两个角度来对其进行剖析。
关键词 陶潜 闲情文化 诗意的栖居 生活的诗意化 诗意的生活化
下载PDF
《烟雾笼罩着古老的阶梯》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8
作者 闫吉青 《俄罗斯文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4-158,共5页
"十年俄语布克奖"获奖小说《烟雾笼罩着古老的阶梯》饱含凝重的历史感,是作家丘达科夫历史观的一个全面阐释,契合新历史主义"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的理念。文本作者选用一位历史学家的视角来达... "十年俄语布克奖"获奖小说《烟雾笼罩着古老的阶梯》饱含凝重的历史感,是作家丘达科夫历史观的一个全面阐释,契合新历史主义"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的理念。文本作者选用一位历史学家的视角来达到历史学家身份的解构,进而展现自己对历史的态度和认识。文学和历史的互动关系在此表现为:用文学文本来再现历史,还原历史,考证历史,补充历史,让文本大于历史,从文学与历史的平行对话中探寻人类的终极梦想——生活的真谛,"精神的栖息",人性的解放。而完成这样的追求在作家看来不能靠"无法认识"的上帝,也不会是现实中被荒诞命运捉弄的人,而是"姥爷"心中的艺术,也即,在文学艺术中艺术地实现对生命、生活、生存的感悟和洞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历史主义 文本的历史性 历史的文本性 身份的解构 诗意的栖居
原文传递
诗意栖居的哀歌——以阿来的六部中短篇小说为例
9
作者 赵娟茹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7-9,共3页
在海德格尔的生态整体观中,人与自然、人与神(信仰)、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的"天、地、神、人"四方关联体是人能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的前提与旨归。阿来虽不能解答如何实现诗意栖居的问题,但他从自然环境遭破坏,人的生活方式... 在海德格尔的生态整体观中,人与自然、人与神(信仰)、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的"天、地、神、人"四方关联体是人能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的前提与旨归。阿来虽不能解答如何实现诗意栖居的问题,但他从自然环境遭破坏,人的生活方式被改变,族性、神性已失落等方面,为诗意栖居的理想唱起了哀歌,不乏智者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忧思与追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来 诗意栖居 自然环境 生存方式 族性 神性
下载PDF
于货币体制之外寻求诗意的栖居——论西美尔笔下的生存困惑及救赎方式
10
作者 于明晖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121-124,共4页
西美尔认为货币由手段上升到目的,导致人类文化终极追求和意义的失落,引起了人们生命感觉的萎缩及精神的缺失。西美尔描述了现代人的精神困惑和生存危机,他提出的“距离”的救赎方式对当下生存有着审美的超越意义,结合海德格尔的诗意栖... 西美尔认为货币由手段上升到目的,导致人类文化终极追求和意义的失落,引起了人们生命感觉的萎缩及精神的缺失。西美尔描述了现代人的精神困惑和生存危机,他提出的“距离”的救赎方式对当下生存有着审美的超越意义,结合海德格尔的诗意栖居的设想,这种乌托邦精神的审美尝试有其可取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体制 距离 乌托邦 诗意栖居
下载PDF
“言不尽意”:中国诗学的独特精神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琳会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4,19,共5页
作为中国诗学的独特精神,“言不尽意”的逻辑起点在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中国古代哲人提出“与道为一”、“忘”与“游”的人生诗意栖居理想和大量涉及“言”“意”关系的论述。在这些论述中,“言不尽意”论始终占据着最... 作为中国诗学的独特精神,“言不尽意”的逻辑起点在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中国古代哲人提出“与道为一”、“忘”与“游”的人生诗意栖居理想和大量涉及“言”“意”关系的论述。在这些论述中,“言不尽意”论始终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它影响到中国诗学,就逐渐形成了中国诗学的独特精神。“言不尽意”突出了中国诗学的超越精神。它强调,一般的言语,不是从胸臆流出,是非本真之言说,是不可取的,是必须要超越的。同时,它提倡大道之言、本真之言、从胸臆自然流出之言。它主张超越非本真言语而达于“微言”“妙象”的本真言说以尽意。同时,它准确描述了中国之“诗”的语言与深层意蕴之间的虚实互补的审美特征,并从语言与意义的关系的角度提出了中国之“诗”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审美标准。作为中国诗学的独特精神,“言不尽意”彰显了中国诗学的独特性,揭示了中国诗学言说的总体特征整体性、体验性、直观性等的实质,概括了中国之“诗”的创作观念、创作实绩及审美接受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诗学精神 诗歌 文学评论 《放光经》 《周易·系辞上》
下载PDF
日常生活的沉沦与拯救——海德格尔哲学中的日常生活批判思想 被引量:6
12
作者 艾秀梅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55,共5页
海德格尔的现象学思想十分庞杂,然而在他的哲学思考中却始终体现着他对人类生存现状尤其是人的日常生存的忧虑。在《存在与时间》这部成名作中,海德格尔用独具特色的哲学术语描述和批判了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沉沦。在后期的哲学研究中,他... 海德格尔的现象学思想十分庞杂,然而在他的哲学思考中却始终体现着他对人类生存现状尤其是人的日常生存的忧虑。在《存在与时间》这部成名作中,海德格尔用独具特色的哲学术语描述和批判了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沉沦。在后期的哲学研究中,他转向技术探求人类异化的根源,认为正是现代技术制造了常人,导致了人在日常共在中越来越远离他的本真存在。进而,海德格尔提出了解决这一困境的道路:诗与思,主张通过诗意的栖居破除常人的统治,回到一个澄明、无蔽的本真存在的源始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日常共在 现代技术 诗意的栖居
下载PDF
以《走进帕米尔高原》为例审视刘先平的生态道德观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奕颖 《昆明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29-33,共5页
生态道德是道德规范中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特殊范畴。刘先平的《走进帕米尔高原》在以"天人合一"为基调的中国生态伦理传统的基础上,给与生态道德以现代的阐释: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知足知止,平等互利,为人类留一片诗意的栖居地... 生态道德是道德规范中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特殊范畴。刘先平的《走进帕米尔高原》在以"天人合一"为基调的中国生态伦理传统的基础上,给与生态道德以现代的阐释: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知足知止,平等互利,为人类留一片诗意的栖居地。生态道德的建设,尤其要关注儿童。《走进帕米尔高原》作为儿童文学作品,对童年的生态道德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先平 走进帕米尔高原 生态道德 天人合一 诗意栖居 生态教育
下载PDF
探析《白轮船》的二元世界
14
作者 吕燕清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165-167,共3页
艾特玛托夫认为人对自然态度的好坏是善恶的判断标准。本文拟从现实世界与自然世界鲜明的二元对立来阐释作者寓意在作品中人性应向善的旨意,人性的美好本该如同纯真的自然世界,人该是诗意地栖居于大地。
关键词 自然世界 现实世界 谐美与丑恶 诗意地栖居
下载PDF
中国古典园林的诗化结构
15
作者 彭建伟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8-11,共4页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园中各构园要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协调的关系,而整个园林以及园中各构园要素与人之间也是一种和谐的关系,这可以说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诗化结构。这种结构的形成深受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生态美和文化生态美的影响。中...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园中各构园要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协调的关系,而整个园林以及园中各构园要素与人之间也是一种和谐的关系,这可以说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诗化结构。这种结构的形成深受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生态美和文化生态美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具有诗化的结构,这也意味着中国古典园林是人们实现诗意地栖居的绝佳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园林的诗化结构 自然生态美 文化生态美 诗意地栖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