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诗味的翻译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保红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5-49,共5页
诗味是一种非物质体,是潜藏于诗作实体之中的一种精神意绪。诗味是诗歌的精髓。翻译诗文要译出诗味,是文学翻译工作者在实践中一致的至高追求。文章探讨了诗味的涵义与构成以及诗味的传译等问题,旨在为诗歌翻译实践与批评提供可资借鉴... 诗味是一种非物质体,是潜藏于诗作实体之中的一种精神意绪。诗味是诗歌的精髓。翻译诗文要译出诗味,是文学翻译工作者在实践中一致的至高追求。文章探讨了诗味的涵义与构成以及诗味的传译等问题,旨在为诗歌翻译实践与批评提供可资借鉴的策略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诗 诗味 翻译
下载PDF
论诗词英译的诗意建构——以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英译为例 被引量:9
2
作者 代正利 《语言与翻译》 CSSCI 2018年第4期70-76,共7页
文章采用比较分析法,通过对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及其具有代表性的三个英译本在诗味生成、诗情表达和诗境营造等诗意建构上的对比研究,分析各译本在诗意建构上的得失,以阐明诗词英译中诗意建构的路径和方法:通过语言形式,韵律节... 文章采用比较分析法,通过对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及其具有代表性的三个英译本在诗味生成、诗情表达和诗境营造等诗意建构上的对比研究,分析各译本在诗意建构上的得失,以阐明诗词英译中诗意建构的路径和方法:通过语言形式,韵律节奏,诗语表征,诗格蕴藉,情景相生,心境相合等表征相似的形意张力和审美效果,来达到诗意美的有效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建构 诗味 诗情 诗境
下载PDF
伤怀之美——论迟子建小说的诗化倾向 被引量:2
3
作者 修宏梅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44-46,共3页
小说的诗化是中国现当代小说发展中一个令人瞩目的文学现象。迟子建一直以自身的创作实践着小说抒情写意的主张。迟子建小说的诗化倾向主要体现在淡化故事、诗化语言、艺术构思等三个方面。
关键词 迟子建 小说 诗化
下载PDF
底层镜像的诗意呈现——解读贾樟柯的《三峡好人》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永东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08-111,共4页
贾樟柯的《三峡好人》以冷静的镜头,演绎了底层叙事的原生态图景。同时,《三峡好人》并不停留在底层生存的还原层面,在冗长的底层叙事中,还不断地溢出诗意的细节。废墟上的婚姻故事带有"倾城之恋"的情调,旁逸斜出的"臃余... 贾樟柯的《三峡好人》以冷静的镜头,演绎了底层叙事的原生态图景。同时,《三峡好人》并不停留在底层生存的还原层面,在冗长的底层叙事中,还不断地溢出诗意的细节。废墟上的婚姻故事带有"倾城之恋"的情调,旁逸斜出的"臃余"诗意增添了影片的趣味性和主题的丰富性,自然浑成的潜在意义结构使得影片的底层故事具有理性思辨的深度。《三峡好人》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是苦心孤诣编排的一部经典影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好人》 贾樟柯 底层 诗意
下载PDF
论沈奇对“诗味”传统的再发现与重构
5
作者 罗小凤 《昭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4-50,共7页
身兼诗人与诗评家双重身份的沈奇对新诗与古典诗词进行对照和考察比较后发现百年新诗发展所存在的问题症结在于缺乏“诗味”,因而他“返身”古典诗传统重新发现了“诗味”的重要性,并探寻了古典诗词中“味”的具体内涵,重新发现了禅味... 身兼诗人与诗评家双重身份的沈奇对新诗与古典诗词进行对照和考察比较后发现百年新诗发展所存在的问题症结在于缺乏“诗味”,因而他“返身”古典诗传统重新发现了“诗味”的重要性,并探寻了古典诗词中“味”的具体内涵,重新发现了禅味、韵味、雅味和趣味等各种诗味,由此他建构了独特的“诗味论”,并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进行实践,构建出其诗中耐人寻味的“诗味”。这既是对古典诗歌传统中“诗味”的再发现,亦是对现代汉诗“诗味”的一种重构尝试,无疑对“诗味”淡寡的百年新诗,具有纠偏与矫正的重要诗学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奇 诗味 新诗 传统 再发现
下载PDF
《文心雕龙》与朱湘译诗美学
6
作者 叶红 《皖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03-107,共5页
朱湘汲取《文心雕龙》中的诗学元素,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译诗美学。就翻译目标而言,朱湘译诗肩负复兴中国诗学和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就译诗本质而言,诗歌翻译并非“字义”的简单对换,而“意境”的整体再现,实现诗学效果的对等转换。就... 朱湘汲取《文心雕龙》中的诗学元素,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译诗美学。就翻译目标而言,朱湘译诗肩负复兴中国诗学和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就译诗本质而言,诗歌翻译并非“字义”的简单对换,而“意境”的整体再现,实现诗学效果的对等转换。就译诗路径而言,诗歌翻译并非随心所欲,而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朱湘译诗美学集文学性、接受性、科学性于一体,无论是构建中国特色的翻译体系,还是指导诗歌翻译实践都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湘 《文心雕龙》 诗歌翻译目标 意境 诗歌翻译路径
下载PDF
走向诗意的灵动性——20世纪后20年小说语言论之三 被引量:1
7
作者 孙德喜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7-62,共6页
对灵动性的追求是小说语言走向诗化的一个重要途径。进入 20世纪 80年代,小说语言在诗化的过程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灵动性。如果说汪曾祺的小说语言是在和谐的美学理想的统率下营造诗的氛围,在“和谐”的氛围中飘动着一股士大夫式的... 对灵动性的追求是小说语言走向诗化的一个重要途径。进入 20世纪 80年代,小说语言在诗化的过程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灵动性。如果说汪曾祺的小说语言是在和谐的美学理想的统率下营造诗的氛围,在“和谐”的氛围中飘动着一股士大夫式的淡雅、闲适与飘逸之气,显示出特有的灵动性,那么贾平凹、阿城、莫言、何立伟等人则是在语言的锤炼中酿造着诗意,闪现出灵动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语言 灵动性 诗化
下载PDF
论诗意 被引量:4
8
作者 杨守森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9,共5页
凡优秀的文学作品都会有诗意,但作为"文学中之文学"的诗歌,其诗意自不同于其他文体。一首诗的诗意,不是一般所说的构成作品内容的"意义"、"意蕴"、"寓意"之类,而是作者重在以虚玄性的创作方式... 凡优秀的文学作品都会有诗意,但作为"文学中之文学"的诗歌,其诗意自不同于其他文体。一首诗的诗意,不是一般所说的构成作品内容的"意义"、"意蕴"、"寓意"之类,而是作者重在以虚玄性的创作方式,通过特定技巧与意象组合,创造出来的具有本体构成性与自足功能性的有意味的想象世界。中国当代新诗之所以陷入危机,其根本原因在于诗意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 诗歌创作
下载PDF
《永恒和一日》:片刻诗意,便是我的一生
9
作者 关贇斐 《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 2023年第2期101-106,共6页
希腊导演西奥·安哲罗普洛斯(Theo Angelopoulos)的每部作品都如同一道充满诗意的谜题,它们几乎包含着一个共同的主题,即人对于精神家园的寻找。和他的许多其他作品一样,影片《永恒和一日》(1998)中的两位主人公不仅“无家可归”,... 希腊导演西奥·安哲罗普洛斯(Theo Angelopoulos)的每部作品都如同一道充满诗意的谜题,它们几乎包含着一个共同的主题,即人对于精神家园的寻找。和他的许多其他作品一样,影片《永恒和一日》(1998)中的两位主人公不仅“无家可归”,而且始终“在路上”。他们分别寻找着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影片讲述了在短短一天内发生的故事,通过充满文学性和哲学意味的剧本创作以及饱含诗意的视听语言,为其设计的谜题提供了一个极具可能性的答案-家园即永恒。为此,影片进一步探讨了“永恒是什么”这一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家园 时间 永恒 诗意
原文传递
关于苏轼对孟浩然诗歌的评价问题——析“韵高而才短”的长期误读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胜宽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34-40,共7页
苏轼评价孟浩然的诗"韵高而才短",历来认为是对孟浩然诗歌创作不足的批评。其实,苏轼的这一评价,是在高度肯定前提下而指出其不足。因为"韵高"是苏轼论诗的一个很高艺术境界。关于孟氏"才短",向来解说纷... 苏轼评价孟浩然的诗"韵高而才短",历来认为是对孟浩然诗歌创作不足的批评。其实,苏轼的这一评价,是在高度肯定前提下而指出其不足。因为"韵高"是苏轼论诗的一个很高艺术境界。关于孟氏"才短",向来解说纷纭,但多与苏轼的本意不符。本文通过分析认为,苏轼所谓"才",主要指作家内在道德素养和诗歌创作表现有机结合的综合能力,是一个以"学养"为核心的诗学批评概念,持此以衡量孟浩然的生活与诗作,是有所欠缺的。因此,苏轼对孟浩然的评价,是深刻而客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浩然 仕隐矛盾 田园生活 诗歌韵味 诗才 学养
下载PDF
史断·诗意·哲思—《桃花扇》对历史的超越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之梅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0-94,共5页
《桃花扇》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首先在于作品的实录与识断。叙事客观真实,直而能断,具备了史家之笔法和《春秋》之义断;其次,在于剧作的意味与形式所产生的诗意。男女主人公首次以普通人的身份承担起兴亡的关目,他们身上散发出的文化诗... 《桃花扇》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首先在于作品的实录与识断。叙事客观真实,直而能断,具备了史家之笔法和《春秋》之义断;其次,在于剧作的意味与形式所产生的诗意。男女主人公首次以普通人的身份承担起兴亡的关目,他们身上散发出的文化诗意是南明陪京文化的主要两翼。此外老礼赞形象的设置、《余韵》出的"山外山,水外水"均加强了剧作的诗意。再次,剧作以国家观念对晚明以来个体、情欲与国家的关系、忠君与忠于国家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新的审视,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思想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扇》 史断 诗意 哲思
下载PDF
论诗味的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悦宁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9-33,共5页
以“味”论诗是我国传统诗学理论的主要方法之一。我国古代诗学理论对诗味的特征进行过可贵的探讨,提出过许多精辟的见解,“无理而妙”、“其趣在有意无意之间”、“无迹之迹诗始神” 等观点就是其中富有启发性的创见。
关键词 诗味 审美心理 诗歌理论 中国 古代 审美判断 审美感知
下载PDF
以禅论杜——傅山文学批评实践举隅 被引量:3
13
作者 肖艳平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8-81,124,共5页
明末清初之际,杜诗阐释的主流范式是"诗史"说,而傅山力辟蹊径,主张以禅论杜。在傅山看来,以史证杜掩盖了杜诗之精华,应"以诗读杜诗"。因此,他以是否有"味"作为品评杜诗之标准。傅山以禅论杜的文学批评实... 明末清初之际,杜诗阐释的主流范式是"诗史"说,而傅山力辟蹊径,主张以禅论杜。在傅山看来,以史证杜掩盖了杜诗之精华,应"以诗读杜诗"。因此,他以是否有"味"作为品评杜诗之标准。傅山以禅论杜的文学批评实践于儒家传统诗教之外开辟了杜诗研究的另外一种理路,为考察杜诗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山 以禅论杜 以史证杜 “味” 天机
下载PDF
当代先锋文学中的江南文化因素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洪岳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01-105,共5页
江南文化的诗性特征和在全国文化版图中得天独厚的领先优势,是当今中国先锋文学的深厚精神和艺术营养。与伦理的北方齐鲁文化以及同处南方的其他文化类型相比,江南文化的审美性带有了某种宗教般的超越性品格。这些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当代... 江南文化的诗性特征和在全国文化版图中得天独厚的领先优势,是当今中国先锋文学的深厚精神和艺术营养。与伦理的北方齐鲁文化以及同处南方的其他文化类型相比,江南文化的审美性带有了某种宗教般的超越性品格。这些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当代先锋文学之中,成为这种新潮审美形式不竭的精神和艺术资源。然而这种继承和吸纳是以一种悖反的方式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文化 诗性 审美性 先锋文学 变异性
下载PDF
诗意消散的新世纪乡村小说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海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104-110,共7页
通过与"十七年"和新时期乡村小说的比较,论文从"诗意的溃散"——乡土经验的碎片化;"乡土的崩塌"——与城市现代文明形态之间的冲突;"主体的惶惑"——经验主体身份的底层处境多方面切入,全面深... 通过与"十七年"和新时期乡村小说的比较,论文从"诗意的溃散"——乡土经验的碎片化;"乡土的崩塌"——与城市现代文明形态之间的冲突;"主体的惶惑"——经验主体身份的底层处境多方面切入,全面深入地解读了新世纪以来乡村小说的特征与变化,明确指出诗意的消散是新世纪乡村小说总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小说 诗意 新变
下载PDF
试论“半山诗”的诗境特点——以“半山诗”中常用字词和意象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晓兰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王安石“半山诗”中常用的字词和意象可体现“半山诗”的诗风清、诗味永、诗旨深等诗境特点,而诗旨深的特点又深受屈原“香草美人”骚人传统的影响。
关键词 半山诗 诗境 诗风清 诗味永 诗旨深
下载PDF
《山楂树之恋》:在唯美处守候那份爱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晓云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83-86,共4页
《山楂树之恋》再次回归张艺谋特有的文艺片路线,融入了导演个人风格和思想感情。以非常态环境为背景讲述一个纯粹的平凡的爱情故事,在充满诗意的唯美意境中,突出人性的纯真和美善。在这充斥大片、电视剧和盗版光碟的年代,符号化的感官... 《山楂树之恋》再次回归张艺谋特有的文艺片路线,融入了导演个人风格和思想感情。以非常态环境为背景讲述一个纯粹的平凡的爱情故事,在充满诗意的唯美意境中,突出人性的纯真和美善。在这充斥大片、电视剧和盗版光碟的年代,符号化的感官刺激更能激起毫无沧桑感的一代年轻人的视听快感的年代,在物欲横流、闪电爱情和快餐式消费的年代,导演和观看一部固守悠长叙事、不讲究情节的诗意唯美爱情片简直是一种奢侈。抛却特意的艺术技巧的探索和商业票房的诱惑之外,可以看出,张艺谋是无法放弃心中的浪漫和理想,他自始自终充满了对唯美和诗意的追寻和守候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树之恋》 诗意 唯美 纯爱
下载PDF
文学性:戈译《海燕》所失?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忠廉 《俄罗斯文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14,共5页
对《海燕》文学性的认识一直与时俱进,其汉译的文学性也不断得到发掘。流传至今的戈宝权译《海燕》力求再现原作的美,但在音步、节奏、诗行、诗意等方面有所缺失,导致其文学体裁归属出现混乱,最终影响其文学价值的认定。
关键词 《海燕》文学性 诗意 节奏 戈宝权
原文传递
和平 诗意 理性——古希腊体育底蕴探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谢香道 徐丽娜 +2 位作者 祁旭东 沈敏 胡小杰 《上海商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38-41,共4页
作为欧洲文明的摇篮,古希腊的文化一直被后人所敬仰,在文学、艺术、哲学、法律等领域里有其显赫的地位。体育是文化的一部分,古希腊体育同样也有着辉煌的历史,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创办是最好的见证。但我们对古希腊体育的理解不应停留在表... 作为欧洲文明的摇篮,古希腊的文化一直被后人所敬仰,在文学、艺术、哲学、法律等领域里有其显赫的地位。体育是文化的一部分,古希腊体育同样也有着辉煌的历史,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创办是最好的见证。但我们对古希腊体育的理解不应停留在表面,深入探究其内在的底蕴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希腊 体育 和平 诗意 理性
下载PDF
审美在语言发展中的位置 被引量:2
20
作者 章辉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4年第4期50-53,共4页
本文试图提出从内部研究语言发展之动因的新视角,探询人类审美意识和审美动机如何影响了语言的发展.以汉语为个案,指出它是人们运用审美意识按照听觉美和视觉美的规律加以建构的,并用大量例证确证了语音、语调、词汇、文字结构等方面的... 本文试图提出从内部研究语言发展之动因的新视角,探询人类审美意识和审美动机如何影响了语言的发展.以汉语为个案,指出它是人们运用审美意识按照听觉美和视觉美的规律加以建构的,并用大量例证确证了语音、语调、词汇、文字结构等方面的形式美,指出审美是人类通过语言把握世界的一条规律和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 语言发展 诗意 节凑 均衡 和谐 听觉美 视觉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