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张可久的生命悲剧意识
1
作者 赵德坤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31-34,共4页
困顿终生的张可久,一直徘徊于仕与隐之间.表面看来,小山多纵情诗酒,流连山水之作,而细细寻绎,诗人心中的执着追求与深沉苦闷常渗透于字里行间.该文着重探讨小山散曲所表现出的生命悲剧意识.
关键词 生命悲剧意识 诗意呈现 诗性解构
下载PDF
主体退却的诗意消解——以周作人、汪曾祺的文学创作为例
2
作者 姚则强 陈丹琪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52-58,共7页
从周作人早期文学创作与汪曾祺的文学创作出发,勾勒并比较周、汪对知识分子身份的认同,及其在诗意消解中文学创作的意义。"五四"新文化运动代表之一的周作人,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却主张"闭户读书",撤出启蒙"广... 从周作人早期文学创作与汪曾祺的文学创作出发,勾勒并比较周、汪对知识分子身份的认同,及其在诗意消解中文学创作的意义。"五四"新文化运动代表之一的周作人,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却主张"闭户读书",撤出启蒙"广场"回归"民间岗位",从事翻译和小品文写作。汪曾祺则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其世俗化的乡土小说洋溢着浓郁的人文气息,被称为不合时宜的"亮色"、知识分子桃花源、从大俗到大雅。在时代"共名"面前,他们的创作呈现主体退却的姿态,周作人、汪曾祺即使选择归隐,但其作品也始终脱离不了对"人"的关怀,这种超越历史、超越现实的关怀也是许多当代知识分子向往和追寻的精神高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认同 知识分子 诗意消解 周作人 汪曾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