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永明体的产生与佛经转读关系新探
- 1
-
-
作者
龚贤
-
机构
江西财经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
出处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81-84,共4页
-
文摘
汉语"四声"中国本有,非自印度输入。在南朝沈约等人发现"四声"之前,汉语早已形成了自己成熟的语音系统。周颙、王融、沈约等人从这个语音系统中发现并总结出"四声"、"八病",从而产生了永明体诗歌。魏晋南朝时期,佛经传入中土时梵音并没有随之大规模传入。即使有一部分传入,因为梵汉两种语言的语音适应对方极为困难,故只有极少部分人掌握;亦因为掌握的困难而难以产生重大影响,如导致汉语"四声"产生这样的重大事件。佛经转读与永明体的产生二者之间是平行关系,佛经转读对永明体的产生影响甚微。
-
关键词
汉语“四声”
永明体
佛经转读
-
Keywords
Four--Tunes of Chinese
poems of yong--ming style
sutra chanting
-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南朝永明体的产生与佛经转读之关系考察
- 2
-
-
作者
龚贤
-
机构
江西财经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
出处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0-83,共4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唐赋研究"(08CW2022)
-
文摘
汉语"四声"中国本有,非自印度输入。在南朝沈约等人发现"四声"之前,汉语早已形成了自己成熟的语音系统。周颙、王融、沈约等人从这个语音系统中发现并总结出"四声"、"八病",从而产生了永明体诗歌。魏晋南朝时期,佛经传入中土时梵音并没有随之大规模传入。即使有一部分传入,因为梵汉两种语言的语音适应对方极为困难,故只有极少部分人掌握;亦因为掌握的困难而难以产生重大影响,如导致汉语"四声"产生这样的重大事件。佛经转读与永明体的产生二者之间是平行关系,佛经转读对永明体的产生影响甚微。
-
关键词
汉语“四声”
永明体
佛经转读
-
Keywords
Chinese Four-Ttmes
poems of yong-ming style
sutra chanting
-
分类号
I207.20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南朝佛经转读与永明体的产生是平行关系
- 3
-
-
作者
龚贤
-
机构
江西财经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
出处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第9期23-26,共4页
-
文摘
汉语"四声"中国本有,非自印度输入。在南朝沈约等人发现"四声"之前,汉语早已形成了自己成熟的语音系统。周颙、王融、沈约等人从这个语音系统中发现并总结出"四声"、"八病",从而产生了永明体诗歌。魏晋南朝时期,佛经传入中土时梵音并没有随之大规模传入。即使有一部分传入,因为梵汉两种语言的语音适应对方极为困难,故只有极少部分人掌握;亦因为掌握的困难而难以产生重大影响,如导致汉语"四声"产生这样的重大事件。佛经转读与永明体的产生二者之间是平行关系,佛经转读对永明体的产生影响甚微。
-
关键词
汉语“四声”
永明体
佛经转读
-
Keywords
the Four-Tunes of Chinese
the poems of yong-ming style
the sutra chanting
-
分类号
H113
[语言文字—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