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冬婴诗歌创作的向度及意义
1
作者 张江元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49-52,58,共5页
冬婴的第一部诗集《低处的风声》以自身真切的人生体验锤炼出诗性饱满的篇章,以坚韧的精神体现出诗歌创作的严肃性和对本质性命题的不懈探寻。他最初的诗歌创作以"乡土世界"作为精神家园进行城乡对立书写。这种书写模式的消... 冬婴的第一部诗集《低处的风声》以自身真切的人生体验锤炼出诗性饱满的篇章,以坚韧的精神体现出诗歌创作的严肃性和对本质性命题的不懈探寻。他最初的诗歌创作以"乡土世界"作为精神家园进行城乡对立书写。这种书写模式的消解使其跨越"乡土世界"的"狭窄"和城乡对立的二元思维定势,以更开阔宏观的视野在新的生存空间开拓着诗歌更广阔的精神空间。冬婴的诗歌创作始终体现出的对诗歌本体的坚守和诗歌精神的追求,使诗人在"存在"的绝对真理与"在世"的社会正义中寻得双倍的力量,使诗歌寻找到不断发展的正确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婴 城乡对立 超越 诗歌本体 诗歌精神
下载PDF
从“朦胧”说起:新诗“晦涩”审美价值观的诗学辨识
2
作者 柴华 尤丽洵 《黑河学院学报》 2022年第9期124-127,共4页
20世纪上半叶,“晦涩”作为新诗的审美价值观,其诗学内涵是立足新诗本体并伴随新诗现代化探索而逐步彰显的。“朦胧”作为一种新的诗歌审美观念,初显于李金发诗歌的“别开生面”;在从“朦胧”到“晦涩”的诗学论争中,穆木天倡导“纯诗... 20世纪上半叶,“晦涩”作为新诗的审美价值观,其诗学内涵是立足新诗本体并伴随新诗现代化探索而逐步彰显的。“朦胧”作为一种新的诗歌审美观念,初显于李金发诗歌的“别开生面”;在从“朦胧”到“晦涩”的诗学论争中,穆木天倡导“纯诗”空间,赋予“晦涩”以本体意味的审美价值认同;及至袁可嘉取法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观念,在中国新诗现代化的诗学框架内辨析新诗“晦涩”成因,“晦涩”作为审美价值观的现代内涵更加明晰,成为确认新诗现代精神与艺术价值的审美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本体 晦涩 审美价值 新诗现代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