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画中有诗:中国水墨动画的诗意美学特征 被引量:6
1
作者 赵贵胜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0年第4期60-68,共9页
水墨动画延续并拓展了其形式母体——水墨画作为文人画“画中有诗”的美学追求,在文人水墨画和诗的“形象”“编码”“情感”三个交汇点上,它注重融入诗性。通过心物合一的角色意象、虚实相生的场景意象、借物喻情的古典意象等意象创造... 水墨动画延续并拓展了其形式母体——水墨画作为文人画“画中有诗”的美学追求,在文人水墨画和诗的“形象”“编码”“情感”三个交汇点上,它注重融入诗性。通过心物合一的角色意象、虚实相生的场景意象、借物喻情的古典意象等意象创造,和画面意象韵律、叙事结构韵律、声音韵律的韵律追求,以及弱事重情、含蓄蕴藉的情感表达,散发出诗意的美,凸显出诗意美学特征。其让具象的水墨画和充满想象空间的诗虚实相生、时空互补,两种艺术形式相映生辉,在相互取长补短的过程中开拓了意境,激发了观众更丰富的想象力,并带给他们更强烈的美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中有诗 水墨动画 意象 韵律 情感
下载PDF
从艺术审美意识形态视角浅观王维的“画中有诗”
2
作者 廖慧雯 徐成威 《时尚设计与工程》 2024年第3期46-47,50,共3页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王维作品的鲜明艺术特征,绘画中的审美性随着王维开创的文人画之兴起而受到了重视。从艺术审美意识形态的角度展开了研究。艺术本身就可以被视为一种具有审美性的意识形态,表现为反映现实生活的抽象理性表达,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王维作品的鲜明艺术特征,绘画中的审美性随着王维开创的文人画之兴起而受到了重视。从艺术审美意识形态的角度展开了研究。艺术本身就可以被视为一种具有审美性的意识形态,表现为反映现实生活的抽象理性表达,从而带有功利目的;同时,艺术也有其特殊性,即对于现实的无功利性目的,具有形象性方式且表现主体情感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 意识形态 王维 画中有诗
下载PDF
山水文化哲学浅说 被引量:4
3
作者 吴宇江 《华中建筑》 2009年第1期1-5,共5页
人类文明是人类活动的历史结晶,山水文化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山水与文化息息相关,山水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山水的生命。该文论述了山水文化哲学在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园林等艺术形式上得到的体现。
关键词 山水文化哲学 山水诗 山水画 山水园林
下载PDF
从咏画角度辨析《惠崇春江晓景》相关问题
4
作者 孙桂平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57-65,共9页
钱锺书将诗题确定为《惠崇春江晓景》,符合画作的场景;指出诗中河豚是虚写的,是兼顾画作的会心之解。《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咏的是同一幅画,但其二在写法上有喧宾夺主之嫌,没有体现出咏画的特点。《惠崇春江晓景》提示了“自然与人心相... 钱锺书将诗题确定为《惠崇春江晓景》,符合画作的场景;指出诗中河豚是虚写的,是兼顾画作的会心之解。《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咏的是同一幅画,但其二在写法上有喧宾夺主之嫌,没有体现出咏画的特点。《惠崇春江晓景》提示了“自然与人心相契合”是诗画相通的基本原理,有着以庄学会禅思的机智,隐含着以俗问雅的诙谐机锋。诗人善于寻找文本裂隙展开精神对话,与画家作精神上的平等交往,追求赏画以适意,典型展现了艺术接受的东坡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画解诗 离画咏诗 观画得意 艺术接受的东坡姿态
下载PDF
在诗与画的文本间创造——谈林声的题画诗
5
作者 王向峰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45-148,155,共5页
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于画上题诗源远流长,屈原的《天问》可认为是可证的源头;自六朝以至唐宋以后,则屡见不鲜。林声是诗文书画并作的艺术家,而作画又自题诗,并专成一本自题画诗集则于史少见。以林声的题画诗为例,将题画诗的意义概括为三... 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于画上题诗源远流长,屈原的《天问》可认为是可证的源头;自六朝以至唐宋以后,则屡见不鲜。林声是诗文书画并作的艺术家,而作画又自题诗,并专成一本自题画诗集则于史少见。以林声的题画诗为例,将题画诗的意义概括为三点:追求艺术的转体之妙,借画创生诗意和衍生为别具意义的独特创造。在题画诗研究方面提出中西题画诗的比较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题画诗 《天问》 《林声自题画诗》 画中有诗 西方题画诗
下载PDF
从文体学论卡明斯诗歌的绘画效果 被引量:3
6
作者 刘伟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95-197,共3页
文体学十分关注文学语言的变异。美国诗人卡明斯一向以对语言文字进行大胆革新而闻名,他的诗歌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作为诗人的卡明斯,在诗歌创作中,刻意追求一种绘画的效果,因此,读者在读他的一些诗时,可以从文体学的角度,以欣赏绘... 文体学十分关注文学语言的变异。美国诗人卡明斯一向以对语言文字进行大胆革新而闻名,他的诗歌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作为诗人的卡明斯,在诗歌创作中,刻意追求一种绘画的效果,因此,读者在读他的一些诗时,可以从文体学的角度,以欣赏绘画的眼光去理解它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学 卡明斯 诗歌 绘画
下载PDF
历代“诗中有画”所引起的争论及其实质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良中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70-72,共3页
苏轼明确指出王维的山水诗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张岱对此提出了质疑,当然历代也不乏苏轼的支持者。其实,争论的双方都没有事先界定物质画与想象画,也混同了“有画”与“可画”的含义。
关键词 诗中有画 物质画 想象画 苏轼
下载PDF
“无声诗”与“无形画”的现象直观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毅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37,共11页
"无声诗"指的是画,而"无形画"说的却是诗,这种换位言说不仅是以诗意入画和以画法入诗的文艺现象之反映,也与于"无声"、"无形"处见精神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照方式有一种本质的内在联系。如果说&q... "无声诗"指的是画,而"无形画"说的却是诗,这种换位言说不仅是以诗意入画和以画法入诗的文艺现象之反映,也与于"无声"、"无形"处见精神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照方式有一种本质的内在联系。如果说"听之以气"的"静观"决定了画家追求画中有诗而以山水画为正宗的审美取向,色即空的般若"空观"对诗中有画的山水诗的兴盛有决定性影响,那么"诗画本一律"的审美观念的形成,则建立在六根互用的通感和视听圆融的"通观"之上,涉及视觉与听觉的沟通、色法与心法的集合,以及虚实相生的审美原理。"静观"、"空观"和"通观",是中国诗画创作现象直观的三种审美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声诗 无形画 静观 空观 通观
原文传递
“民国四公子”之一张伯驹研究综述 被引量:3
9
作者 沈文凡 杨辰宇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72-80,共9页
张伯驹是一代风流雅士,与张学良、袁克定、溥侗一起,享有"民国四公子"的美誉。他出身官宦之家,但一生苦乐参半,命运多舛。他与袁世凯有戚缘,曾以项羽乡人为荣,刻有"重瞳"印,后辗转东北,春游纪梦,晚年返京,家徒一时... 张伯驹是一代风流雅士,与张学良、袁克定、溥侗一起,享有"民国四公子"的美誉。他出身官宦之家,但一生苦乐参半,命运多舛。他与袁世凯有戚缘,曾以项羽乡人为荣,刻有"重瞳"印,后辗转东北,春游纪梦,晚年返京,家徒一时。他为人洁雅、爱好传统艺术,在诗词、鉴赏、书画、戏剧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造诣与影响。在诗词方面,曾被周汝昌誉为词坛之"殿军";在收藏鉴赏方面,他慧眼识宝,大同于心,为公收藏;在书画方面,他伉俪携进,自创"鸟羽体",被刘叶秋称誉"卓然大家"之风;在戏剧方面,他视剧如命、讲求神韵,曾被赠与"第一票友"的美名。他是20世纪集收藏家、鉴赏家、书画家、词学家、京剧表演家于一身的集大成者,他是一座屹立在传统文化高原上的峻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伯驹 诗词 鉴藏 书画 戏剧
下载PDF
丝绸与中国文学艺术的关系撷零 被引量:3
10
作者 任克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42-44,共3页
丝绸与中国文学艺术有着相当重要的关系 ,尽管这些关系多数表现为间接的形式。丝绸与中国文学艺术的重要关系 。
关键词 丝绸 蚕桑 绘画 音乐 中国 文学艺术 相关关系 发展史
下载PDF
诗心、画艺与哲思的交汇——论明遗民徐枋题画诗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2
11
作者 温世亮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21-27,共7页
如果从文化角度进行观照,明遗民文学具有多元交合的特点,折射出时代的光环。徐枋以其高度的道德责任感和民族自信心饮誉于明遗民之林。其实,徐枋的诗歌创作尤其是题画诗同样富有时代的特质,蕴藉着忠孝相通的情感,展示出三教会通的思想,... 如果从文化角度进行观照,明遗民文学具有多元交合的特点,折射出时代的光环。徐枋以其高度的道德责任感和民族自信心饮誉于明遗民之林。其实,徐枋的诗歌创作尤其是题画诗同样富有时代的特质,蕴藉着忠孝相通的情感,展示出三教会通的思想,构建了诗画相彰的艺术,从而彰显出厚重的历史文化意蕴,也在一定程度上标示了其在"吴门隐逸诗人群"的突出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遗民 徐枋 题画诗 文化意蕴
下载PDF
唐宋诗画中的茶花及其园林应用初探 被引量:2
12
作者 贾虎 吴瑾 张亚利 《园林》 2021年第4期8-13,共6页
从唐宋期间的129首诗词可见,茶花的概念逐渐从茶(Camellia sinensis)花发展至涵盖了山茶(Camellia japonica)、滇山茶(Camellia reticulata)、茶梅(Camella sasanqua)等野生资源及山茶品种的广义概念,并出现了‘黄香’‘粉红’‘玉环’... 从唐宋期间的129首诗词可见,茶花的概念逐渐从茶(Camellia sinensis)花发展至涵盖了山茶(Camellia japonica)、滇山茶(Camellia reticulata)、茶梅(Camella sasanqua)等野生资源及山茶品种的广义概念,并出现了‘黄香’‘粉红’‘玉环’‘红百叶’‘并山茶’‘日丹’‘吐丝’‘玉罄’‘桃叶’‘玉茗’‘都胜’‘磬口’‘檀心’‘鹤顶红’‘月丹’等品种。在园林景观的应用中,茶花多与松、竹、梅、水仙配置,尤其是与梅和竹的植物造景应用最多,并形成植物组团与建筑、山水、路径、鸟禽的配合,从而形成富有诗情画意的风景园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时期 茶花 诗词 绘画 园林
下载PDF
论张廷玉诗歌创作成就
13
作者 张体云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87-90,共4页
作为清代历史上重要政治人物,张廷玉一生诗文创作成果丰富。在其现存数千首诗作中,不乏可读性强的诗篇。他为我们留下了鲜明传神的题画诗,饱含智慧的说理诗,真挚感人的性情诗和一些优秀的应制诗。张廷玉虽算不得有清一流作家,但仍然不... 作为清代历史上重要政治人物,张廷玉一生诗文创作成果丰富。在其现存数千首诗作中,不乏可读性强的诗篇。他为我们留下了鲜明传神的题画诗,饱含智慧的说理诗,真挚感人的性情诗和一些优秀的应制诗。张廷玉虽算不得有清一流作家,但仍然不失为一代宫廷诗人的代表,了解他的诗歌,对于全面深入地认识张廷玉康雍乾时期主流文学形态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廷玉 说理诗 题画诗 性情诗
下载PDF
浅议梅的美学鉴赏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波 傅晓峰 +3 位作者 倪傲娜 李长伟 孙琴 高建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104-108,共5页
梅花,蔷薇科李属,是我国原产著名花木,引种栽培历史达3 000年以上,在我国的栽培分布相当广泛。我国植梅、赏梅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梅花形色高雅、刚毅、圣洁,千百年来逐渐成为人们心中的审美对象,进而形成梅花文化现象。梅花作为审... 梅花,蔷薇科李属,是我国原产著名花木,引种栽培历史达3 000年以上,在我国的栽培分布相当广泛。我国植梅、赏梅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梅花形色高雅、刚毅、圣洁,千百年来逐渐成为人们心中的审美对象,进而形成梅花文化现象。梅花作为审美对象经历了由实用到审美的过程。笔者契合梅花栽培品种的演变及历代咏梅、画梅大家的代表作品从梅花的色、香、姿、韵、神等方面为大家提供梅的审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文化 栽培品种 审美
下载PDF
荒寒人生 空寂心怀——论倪瓒诗、词、画的不同风格及其成因
15
作者 王晓骊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3期63-67,共5页
元末明初的倪瓒不仅以书画留名青史,他的诗词创作也颇多佳作。倪瓒的诗、词、画有着一以贯之的基调,即对人生荒寒本质的认识和寂寥心境的表现,但是由于他对这三种艺术形式的不同理解,即词以抒情,诗以言志,画则写胸中逸气,其风格和境界... 元末明初的倪瓒不仅以书画留名青史,他的诗词创作也颇多佳作。倪瓒的诗、词、画有着一以贯之的基调,即对人生荒寒本质的认识和寂寥心境的表现,但是由于他对这三种艺术形式的不同理解,即词以抒情,诗以言志,画则写胸中逸气,其风格和境界就有着诸多不同。简而言之,画境超逸,诗境平淡,词境沉郁。这些作品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画家以天真坦诚之心,体味和超越人生的过程,其中有痛苦的挣扎,有理性的约束,也有对理想化境界的企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倪瓒
下载PDF
论中国画中诗与画的关系
16
作者 曹佳骊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89-92,共4页
我国绘画史中,诗与画的关系往往表现为诗境与画境的关系,二者统一于艺术思想的追求。诗与画的关系贯穿于每个时代,而在每个时代,不同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环境的影响下,诗与画的结合点各不相同。诗画是在忽略其载体、关注其精神内涵、追求... 我国绘画史中,诗与画的关系往往表现为诗境与画境的关系,二者统一于艺术思想的追求。诗与画的关系贯穿于每个时代,而在每个时代,不同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环境的影响下,诗与画的结合点各不相同。诗画是在忽略其载体、关注其精神内涵、追求共同的意境的基础上结合为一体的。诗与画仍有着不同的形式,属于不同的艺术范畴,诗与画虽然相通,但各有特征、功能以及界限,不能将诗等同于画。只有诗画相辅相成,将有画境的诗与画结合,达到共鸣的情绪,形成艺术家独创的意境,才构成中国画独具特色的中国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下载PDF
唐寅题画诗中的“小我”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兰英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8期52-55,共4页
唐寅用锦绣妙笔在其题画诗中构筑了一个个美不胜收的人间胜景,勾勒出一幅幅妙不可言的"诗中画",并硬闯进去成为其中主角,筑得一个个仅为表达其"小我"情怀的"有我之境"。此"我"是怀才不遇、愤... 唐寅用锦绣妙笔在其题画诗中构筑了一个个美不胜收的人间胜景,勾勒出一幅幅妙不可言的"诗中画",并硬闯进去成为其中主角,筑得一个个仅为表达其"小我"情怀的"有我之境"。此"我"是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是潇洒驰骋、狂傲不羁的,是恬淡隐逸、蔑视功名的。如此一个"小我"不仅遗世独立、与众不同,而且不同于现实中真实的"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寅 题画诗 小我 诗中画 有我之境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诗论、画论在文体上的相通与互渗
18
作者 阎霞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41-45,共5页
中国古代素有“诗画同源”和“诗画一律”之说 ,这种“同源”和“一律”的关系也表现在诗论与画论的文体上。中国古代的诗论与画论 ,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存在着相通与互渗之处。本文试从文体样式、批评话语以及内在品格三个方面 。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诗论 画论 文体 批评话语 语言风格
下载PDF
诗画本一律 天工与清新——苏轼的绘画理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冲 《平原大学学报》 2005年第5期58-60,共3页
苏试的绘画理论重视构成艺术形象的主观方面,强调艺术形象的内心根据,并在绘画中表达出一种超脱世俗,富有诗意的情怀思绪,形成其诗话一律的艺术主张.
关键词 苏试 文人画
下载PDF
二十四诗品:中国文论的诗眼画境
20
作者 李建中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1期47-52,共6页
胎孕于诗性文化的中国古代文论,就其语言方式而言是哲理诗,就其义理铺敷而言是写意画,《二十四诗品》则是她的诗眼画境。司空图既是以诗画一体的入思及言说方式传中国文论“拟容取心”、“思与境偕”之神,又是用诗心画意架一道“象”的... 胎孕于诗性文化的中国古代文论,就其语言方式而言是哲理诗,就其义理铺敷而言是写意画,《二十四诗品》则是她的诗眼画境。司空图既是以诗画一体的入思及言说方式传中国文论“拟容取心”、“思与境偕”之神,又是用诗心画意架一道“象”的彩虹而将中国文论渡往“象罔”之境。诗眼之传神,画境之写意,全在象罔之中。异哉,表圣诗品得诗性文论之玄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诗品 中国文论 诗眼 画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