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曹操形象在宋词中的接受研究
被引量:4
- 1
-
-
作者
付兴林
史秀洋
-
机构
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1-16,共6页
-
基金
陕西理工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SLGYCX1607)
-
文摘
宋词中的曹操形象可谓丰富而饱满,他既是功业赫赫、雄才伟略的英雄,又是奸诈多疑、残忍嗜杀的"鬼蜮",还是分香卖履、累于世情的常人。词人们多颂扬他的英雄功业而甚少批评他的人格劣迹,这与宋代诗文中流露出普遍的贬曹倾向大为不同。担负着载道言志重任的宋代诗文多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论道说理,人们贬斥曹操的德行缺陷以表达明德修礼的政治理想;地位卑下的词体反而较多表情达志之作,人们颂扬曹操的英雄功业以抒发恢复中原的宏伟抱负。正是世积乱离、国势日衰的时代特征造成了人们对曹操这样文武兼备的拨乱反正英雄的热切渴望和喃喃呼唤。
-
关键词
曹操
宋词
宋代诗文
文学接受
-
Keywords
Cao Cao
song Ci Poetry
poem and prose in song dynasty
literature reception
-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山东作家对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贡献
- 2
-
-
作者
李善奎
-
机构
济宁师专中文系
-
出处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1期88-94,共7页
-
文摘
纵观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全过程 ,尤其是初起阶段 ,不难发现 ,山东作家在其中是最为活跃 ,也最有特色的。他们既有睿智的理论思考 ,犀利的批判锋芒 ,又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作活动 ,同时 ,还特别注意做了尊师兴学、培养人才的工作 ,保证了诗文革新运动能持续地、健康地向前发展 ,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究其原因 ,就地域方面来看 ,主要有两点 :一是深厚的儒学底蕴造就了山东人忧道、乐道的理想人格和关注现实的淑世情怀 ;二是重教好学的优良传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培养了许多有用人才。
-
关键词
山东作家
北宋
诗文革新运动
儒学
文风变革
诗文改革
人才培养
-
Keywords
Shandong authors
The new movement of the Culture Revolution of poem and prose of Northern song dynasty
Contribution
cause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I2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