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活后增强效应的生理机制、影响因素与应用策略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瑞东 李庆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8-64,共7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激活后增强效应(PAP)相关研究的综述,厘清PAP背后的生理学机制,阐明影响PAP的关键因素,以期进一步探讨诱发PAP的最佳策略,为我国教练员更好的应用PAP提供参考。研究发现,PAP的机制主要有肌球蛋白调节轻链的磷酸化、神...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激活后增强效应(PAP)相关研究的综述,厘清PAP背后的生理学机制,阐明影响PAP的关键因素,以期进一步探讨诱发PAP的最佳策略,为我国教练员更好的应用PAP提供参考。研究发现,PAP的机制主要有肌球蛋白调节轻链的磷酸化、神经系统动员高阶运动单位数量增加和肌肉收缩时羽状角的改变。影响PAP的因素包括年龄和性别、肌纤维类型、肌肉长度、训练状态、力量水平以及肌肉激活形式等。其中年龄与PAP呈"倒U型"关系;不同性别之间,男性PAP优于女性;训练水平和力量水平越高,PAP越强烈。目前采用的激活形式主要有静力性最大自主收缩练习和复合性训练。PAP虽然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但通过选择针对不同运动员最合理的诱导练习形式,掌握好PAP与疲劳的平衡依然可以最大程度的激活P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后增强效应 爆发力 复合性训练 超等长训练 骨骼肌
下载PDF
训练新方法——水中超等长训练及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晓晖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9-23,共5页
超等长训练被视为是迄今为止最好的发展爆发力、提高肌肉反应速度的方法,但陆上训练时,由于地面给予的高冲击,加以肌肉强烈的收缩,会给运动员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如诱发严重的肌肉酸痛,并存在潜在的骨骼、肌肉和韧带损伤的风险。水中超等... 超等长训练被视为是迄今为止最好的发展爆发力、提高肌肉反应速度的方法,但陆上训练时,由于地面给予的高冲击,加以肌肉强烈的收缩,会给运动员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如诱发严重的肌肉酸痛,并存在潜在的骨骼、肌肉和韧带损伤的风险。水中超等长训练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训练方式。相关研究显示,与传统的陆上训练相比,它可以达到与陆上类似的训练效果,显著提高受试者的纵跳成绩、最大转矩、速度、力量和爆发力,但减少甚至避免了肌肉酸痛和损伤的风险,能够作为陆上训练的辅助或交叉方式融入整个训练计划,促进超等长力量和专项成绩的提高,为运动员特别是青少年运动员提供更多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等长训练 训练方式 训练效果 运动实践
下载PDF
结合TMG探究超等长训练对足球运动员移动能力及下肢肌肉的影响
3
作者 梅金宇 盖文翔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26期1-5,共5页
目的:结合肌肉状态测试分析仪(TMG),将超等长训练与常规力量素质训练进行对比,寻求并证实有效提升足球运动员移动能力及下肢肌肉状态的训练方法。方法:将北京体育大学男子足球校队中的20名受试者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受试者... 目的:结合肌肉状态测试分析仪(TMG),将超等长训练与常规力量素质训练进行对比,寻求并证实有效提升足球运动员移动能力及下肢肌肉状态的训练方法。方法:将北京体育大学男子足球校队中的20名受试者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共同进行9周的实验干预,共3个阶段,从而探究超等长训练对运动员移动能力及下肢肌肉状态的影响。结果与结论:超等长训练与常规力量素质训练均可有效提升移动能力与下肢肌肉状态;进行4~6周的超等长训练对提高移动能力和改善下肢肌肉状态的效果最佳,7~9周的提升与改善效果并不明显;运用超等长训练所测得TMG肌肉状态指标肌肉收缩时间(Tc)、肌肉放松时间(Tr)、肌肉反应时间(Td)、肌肉持续紧张时间(Ts)在前6周内均有显著提升,而肌肉径向位移(Dm)改善幅度不大;超等长训练短期内对于运动员的下肢肌肉刺激更有效,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移动能力与下肢肌肉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等长训练 足球运动员 移动能力 肌肉状态
下载PDF
超等长收缩锻炼在失重生理效应防护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书娟 王林杰 +4 位作者 王颜晴 汪毅 张剑锋 戴小倩 王惠娟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99-703,共5页
为提高失重生理效应防护效果和防护效率,航天医学领域一直在探索新型高效的失重生理效应防护措施。近年研究显示,超等长收缩锻炼是一种具有较好防护效果的新型失重生理效应防护措施。综述了超等长收缩锻炼的原理,在模拟失重生理效应防... 为提高失重生理效应防护效果和防护效率,航天医学领域一直在探索新型高效的失重生理效应防护措施。近年研究显示,超等长收缩锻炼是一种具有较好防护效果的新型失重生理效应防护措施。综述了超等长收缩锻炼的原理,在模拟失重生理效应防护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对失重生理效应的防护效果及应用优势。超等长收缩锻炼实现了只使用一种锻炼方式可同时对心血管、肌肉、骨骼三大系统进行有效防护,对平衡功能、步态、神经肌肉控制等都具有良好防护效果,锻炼时间成本大大降低,可节约上行资源。分析了超等长收缩锻炼的应用前景及应用于空间任务尚需解决的问题,为长期在轨驻留任务和深空探索任务失重生理效应防护措施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等长收缩 锻炼 失重 生理效应防护
下载PDF
健康体育课程嵌入SSC练习以促进儿童青少年骨健康:证据与应用
5
作者 冯宇超 陈佳豪 +4 位作者 曾锦树 徐菁 周大亮 沈歆 徐飞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96-105,共10页
快速伸缩复合练习(stretch-shortening cycle,SSC)也被称为超等长练习或增强式练习,常用于爆发力训练.有研究证据提示SSC有可能嵌入健康体育课程中,作为促进儿童青少年骨健康的一种有效方法.采用文献法,梳理SSC练习促进儿童青少年骨健... 快速伸缩复合练习(stretch-shortening cycle,SSC)也被称为超等长练习或增强式练习,常用于爆发力训练.有研究证据提示SSC有可能嵌入健康体育课程中,作为促进儿童青少年骨健康的一种有效方法.采用文献法,梳理SSC练习促进儿童青少年骨健康的证据和科学原理,总结应用策略.旨在为提升儿童青少年骨健康、提高体育课“负荷密度”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研究发现,SSC练习能有效促进儿童青少年骨健康,青春期早期是最佳干预时期.将SSC练习嵌入健康体育课程有助于提升体育课堂练习密度、丰富体育课身体素质练习的形式,对于促进儿童青少年骨健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体育课程 儿童 青少年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 超等长练习 运动强度 骨矿物质含量 骨密度
下载PDF
负重振动练习与超等长练习对篮球运动员下肢力量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马春林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3-85,共3页
为了完善和探索新的、科学的力量训练方法,利用Kislter测力台,运用对比试验的方法,结合运动生理和生物力学知识,将一种新的负重振动力量训练法与超等长跳深练习法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对采用两种训练方法训练的篮球运动员的自由纵跳(CMJ)... 为了完善和探索新的、科学的力量训练方法,利用Kislter测力台,运用对比试验的方法,结合运动生理和生物力学知识,将一种新的负重振动力量训练法与超等长跳深练习法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对采用两种训练方法训练的篮球运动员的自由纵跳(CMJ)、下肢快速力量指数和完成杠铃蹲起规定动作出现疲劳时间的测试分析,发现负重振动练习对发展运动员的下肢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较超等长跳深练习有着更为明显的效果(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重振动练习 超等长练习 CMJ测力台
下载PDF
负重振动练习与超等长练习对篮球运动员下肢力量影响的对比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丁丽萍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92-94,128,共4页
利用K islter测力台,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将一种新的负重振动力量训练法与超等长跳深练习法进行实验研究,发现两种方法对影响篮球运动员下肢力量有着不同的特点,并运用运动生理和生物力学知识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判断。
关键词 负重振动练习 超等长跳深练习 测力台CMJ测试 力量素质
下载PDF
对Plyometrics问题的再探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徐飞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0-54,共5页
再考证了Plyometrics术语的起源,综述了其国外名称的争议;并从词源、构词法、肌肉运动形式和训练效果等角度讨论了Plyometrics现有中文译名的合理性;分析了其“拉长—缩短周期”的理论基础和速度核心问题,探讨了Plyometrics中“连接时... 再考证了Plyometrics术语的起源,综述了其国外名称的争议;并从词源、构词法、肌肉运动形式和训练效果等角度讨论了Plyometrics现有中文译名的合理性;分析了其“拉长—缩短周期”的理论基础和速度核心问题,探讨了Plyometrics中“连接时间”和“偿债阶段”两个重要概念,并综述了Plyomet-rics和Plyometrics Training相关的判断标准、疲劳与训练适应以及训练方法的新进展,以期为Plyometrics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yometricS 词源 肌肉运动形式 拉长-缩短周期 连接时间 偿债阶段 判断标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