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构-制度分析,还是过程-事件分析?——从多元话语分析的视角看 被引量:100
1
作者 谢立中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2-31,共20页
"过程-事件分析"(或"实践社会学")的倡导者批评"结构-制度分析"把社会现实当作一种静态的结构来加以看待,因而不能揭示社会生活的真实奥秘。他们主张只有采用"过程-事件分析"的研究策略,把社... "过程-事件分析"(或"实践社会学")的倡导者批评"结构-制度分析"把社会现实当作一种静态的结构来加以看待,因而不能揭示社会生活的真实奥秘。他们主张只有采用"过程-事件分析"的研究策略,把社会现实当作一种动态的、流动的过程来加以看待,才能够对社会现实作出更为适当的描述和理解。"结构-制度分析"的倡导者则对此种看法进行了严正的反驳。其实,从多元话语分析学者的立场来看,这两种研究策略都只不过是我们可以用来建构社会现实的两种不同的话语系统而已。在它们的引导和约束之下,我们能够采用不同的话语策略来对社会现实做出不同的话语建构。但对于这两种话语系统及人们在它们各自的引导和约束之下所完成的那些话语建构之间到底孰优孰劣这样的问题,我们却难以做出绝对的判断和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事件分析 实践社会学 结构-制度分析 多元话语分析
下载PDF
古镇文化身份脆弱性的社会建构及其意义——多元话语分析模式的尝试 被引量:11
2
作者 姜辽 苏勤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40-847,共8页
在建构主义研究范式的指导下选择多元话语分析方法,以江南水乡古镇周庄为案例地,对古镇文化身份的脆弱性进行社会建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阶段政府旅游发展政策的改变、开发商的本质、传媒与专家系统的推力、游客凝视及对文化的态度、外... 在建构主义研究范式的指导下选择多元话语分析方法,以江南水乡古镇周庄为案例地,对古镇文化身份的脆弱性进行社会建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阶段政府旅游发展政策的改变、开发商的本质、传媒与专家系统的推力、游客凝视及对文化的态度、外来人群及其影响下原住居民的交往方式和价值取向共同建构了古镇文化身份脆弱性的形成过程。最后提出改造物质与生活环境、营建文化共同体、提倡理性交往等古镇文化身份脆弱性的治理对策,以期为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身份 脆弱性 社会建构 多元话语分析 古镇
下载PDF
实证、诠释与话语:社会分析模式比较——以自杀现象为例(上) 被引量:9
3
作者 谢立中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65-73,共9页
实证主义社会学家将“自杀”视为一种纯粹给定的、独立于社会成员个人主观意识之外的“客观性现实”,诠释社会学家则将“自杀”视为一种由社会成员个人的主观意识建构出来的“主观性现实”;与它们都不同,多元话语分析学者则将“自杀”... 实证主义社会学家将“自杀”视为一种纯粹给定的、独立于社会成员个人主观意识之外的“客观性现实”,诠释社会学家则将“自杀”视为一种由社会成员个人的主观意识建构出来的“主观性现实”;与它们都不同,多元话语分析学者则将“自杀”视为一种由社会成员在特定话语系统的约束和引导之下、借助于一些特定的话语策略而建构出来的“话语性现实”;与此相应,实证主义社会学家们在对“自杀”现象进行研究时总是致力于探究支配着“自杀”现象形成和变化的“客观规律”,诠释社会学家们则总是致力于考察导致“自杀”现象产生和变化的那些主观意识,而多元话语分析学者们则主张致力于探讨人们将一起行为建构为“自杀”现象的那些话语策略及其背后的话语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研究 多元话语分析 实证社会学 诠释社会学
下载PDF
现代儿童观的话语建构:基于多元话语分析视角的探究
4
作者 洪晨 程天君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3,共13页
现代儿童观作为一种话语性的实在,经历着现代“知识型”的建构,使儿童主体性遭遇了宏大叙事的界说。本文基于多元话语分析理论,通过爬梳现代儿童观背后的话语规则,继而揭开不同“言说者”话语型塑之下的“儿童图像”,透视“话语”建构... 现代儿童观作为一种话语性的实在,经历着现代“知识型”的建构,使儿童主体性遭遇了宏大叙事的界说。本文基于多元话语分析理论,通过爬梳现代儿童观背后的话语规则,继而揭开不同“言说者”话语型塑之下的“儿童图像”,透视“话语”建构“儿童”的过程与机制。研究发现,现代儿童观经历着规范话语与情感话语的双重建构,在国家、学校、家庭及市场的言说下,儿童被建构为共产主义的“接班人”、秩序社会的“继承者”、情感无价的“小皇帝”及商品世界的“消费者”,置身被多重期望缠绕的童年。有鉴于此,观照儿童所生活的现实情境成为重新认识儿童的必要路径,包容标准意象之外、发现社会生活之中、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儿童,不仅可以避免陷入不可知论的指摘,还有助于审思话语逻辑的权力,形成对儿童的开放性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儿童观 话语建构 多元话语分析 教育社会学
下载PDF
信息贫困的多元话语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樊振佳 肖树璇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7-35,共9页
[目的/意义]以多元话语分析为基础,将信息贫困视为由不同社会群体话语所建构出来的话语性“实在”,而不假定其存在某种唯一的本意,旨在摒弃一元论,从多元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信息贫困及减贫路径。[方法/过程]借助多元话语分析理论工具,分... [目的/意义]以多元话语分析为基础,将信息贫困视为由不同社会群体话语所建构出来的话语性“实在”,而不假定其存在某种唯一的本意,旨在摒弃一元论,从多元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信息贫困及减贫路径。[方法/过程]借助多元话语分析理论工具,分别从政府、社会和学界话语切入,剖析信息贫困的话语建构策略、话语系统,梳理信息贫困话语建构的多元性特征,分析话语间的相容及差异。[结果/结论]政府、社会、学界分别为外部结构性、可及性、联结性减贫话语,其中政府话语侧重宏观层面,而社会和学界话语在其基础上更深入微观层面。过于强调宏观的外部结构性因素,或过于强调微观的个体素养建设,都不利于话语性实践的转换。呼吁多元话语的对话与融合,且在不同情境下倡导由不同话语体系主导的多元话语融合减贫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贫困 多元话语分析 话语融合 信息减贫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大陆的社会学理论研究:学习、探索与争鸣 被引量:3
6
作者 谢立中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9-52,共14页
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中国社会学工作者围绕着"社会学理论"所开展的研究工作大体包括三个方面,即对中外已有社会学理论成果的学习、消化和吸收,构建中国人自己的社会学理论,围绕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展开探索和论辩。总体来看,... 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中国社会学工作者围绕着"社会学理论"所开展的研究工作大体包括三个方面,即对中外已有社会学理论成果的学习、消化和吸收,构建中国人自己的社会学理论,围绕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展开探索和论辩。总体来看,中国社会学理论工作者对中国早期社会学的理论成果的挖掘刚刚起步;已产出的一些本土化理论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围绕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当代中国社会学者们也展开了有意义的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学 社会学理论 理论社会学 社会运行学派 多元话语分析
下载PDF
多元话语分析视角下的“罗一笑事件”
7
作者 莫思凡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45-47,共3页
本文从多元话语分析的视角出发,结合"罗一笑"慈善募捐事件,具体分析事件中不同主体的回应,发掘话语建构的多元性及话语体系背后的影响机制,从而启示人们在话语建构的基础上,以多元主义的视角去观察、描述、分析及研究社会事实。
关键词 多元话语分析 社会事实 多元主义
下载PDF
实证、诠释与话语:社会分析模式比较——以自杀现象为例(下) 被引量:1
8
作者 谢立中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62-70,共9页
实证主义社会学家将"自杀"视为一种纯粹给定的、独立于社会成员个人主观意识之外的"客观性现实",诠释社会学家则将"自杀"视为一种由社会成员个人的主观意识建构出来的"主观性现实",与它们都不... 实证主义社会学家将"自杀"视为一种纯粹给定的、独立于社会成员个人主观意识之外的"客观性现实",诠释社会学家则将"自杀"视为一种由社会成员个人的主观意识建构出来的"主观性现实",与它们都不同,多元话语分析学者则将"自杀"视为一种由社会成员在特定话语系统的约束和引导之下、借助于一些特定的话语策略而建构出来的"话语性现实";与此相应,实证主义社会学家们在对"自杀"现象进行研究时总是致力于探究支配着"自杀"现象形成和变化的"客观规律",诠释社会学家们则总是致力于考察导致"自杀"现象产生和变化的那些主观意识,而多元话语分析学者们则主张致力于探讨人们将一起行为建构为"自杀"现象的那些话语策略及其背后的话语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研究 多元话语分析 实证社会学 诠释社会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