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台缘带礁滩大气区地质特征与形成条件 被引量:95
1
作者 邹才能 徐春春 +5 位作者 汪泽成 胡素云 杨光 李军 杨雨 杨威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41-651,共11页
以四川盆地二叠系—三叠系长兴组—飞仙关组台缘带礁滩大气区为例,阐述了台缘礁滩体带状大气区形成条件与地质特征。四川盆地晚二叠世经历了克拉通内裂陷作用和基底断裂活动,在区域大缓坡背景下,形成了以城口—鄂西海、开江—梁平海槽... 以四川盆地二叠系—三叠系长兴组—飞仙关组台缘带礁滩大气区为例,阐述了台缘礁滩体带状大气区形成条件与地质特征。四川盆地晚二叠世经历了克拉通内裂陷作用和基底断裂活动,在区域大缓坡背景下,形成了以城口—鄂西海、开江—梁平海槽及南充—绵阳台内洼地3个负向单元以及奉节—镇巴台坪、石柱—仪陇台坪、遂宁—磨溪台坪3个古地貌高点为特征的"三隆三凹"的古地理格局,台坪向海槽过渡的高能带环境发育大型台缘带礁滩体;经历早期溶蚀、回流渗透白云石化与埋藏溶蚀等建设性成岩作用,形成了沿台缘带分布的优质白云岩储集层;台缘带礁滩体具有良好烃源条件,断层发育,油气成藏条件明显优于台内礁滩体,台缘带控制天然气富集,即大型台缘古地理背景、规模白云岩溶蚀礁滩储集层、良好的下生与侧向气源条件和带状集群展布的岩性、构造及构造-岩性复合3类圈闭"四要素"有机配置决定带状大气区的形成与分布,展示了台缘带礁滩大油气区的良好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缘带 礁滩大气区 成藏条件 白云岩储集层 基底断裂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奥陶系碳酸盐岩台缘带油气富集特征 被引量:86
2
作者 杨海军 邬光辉 +2 位作者 韩剑发 王晓丰 吉云刚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6-30,共5页
在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发现了中国最大的奥陶系生物礁型碳酸盐岩油气藏,油气沿塔中隆起北部上奥陶统碳酸盐岩台缘相带展布,为无明显边底水、油气水分布复杂的非常规油气藏。对油气成藏条件与油气富集规律研究表明,塔中上奥陶统良里塔格... 在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发现了中国最大的奥陶系生物礁型碳酸盐岩油气藏,油气沿塔中隆起北部上奥陶统碳酸盐岩台缘相带展布,为无明显边底水、油气水分布复杂的非常规油气藏。对油气成藏条件与油气富集规律研究表明,塔中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发育大型镶边台地边缘礁滩相沉积系统;礁滩体储层纵向叠置、横向连片,沿塔中Ⅰ号构造带台地边缘广泛分布,并以次生溶蚀孔洞形成的低孔隙、低渗透储层为主;三期油气充注与成藏形成了巨大的资源潜力,沿台缘带形成大面积、低丰度准层状礁滩型岩性油气藏。大型台缘相带控制了塔中Ⅰ号构造带的油气运聚成藏,储层是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多期油气成藏与储层非均质性造成了油气赋存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奥陶系 碳酸盐岩 台缘相带 油气藏 形成条件 油气富集规律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奥陶纪岩相古地理特征及礁滩分布 被引量:38
3
作者 张丽娟 李勇 +3 位作者 周成刚 李猛 韩杰 张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31-737,共7页
奥陶纪是塔里木盆地及其周缘构造和沉积演化的关键时期。早-中奥陶世海平面开始缓慢上升,塔里木盆地基本继承了晚寒武世的沉积背景;晚奥陶世早期区域构造运动由拉张转为挤压,盆地周边(主要是南边)进一步隆升,台地内的地形分化进一步增... 奥陶纪是塔里木盆地及其周缘构造和沉积演化的关键时期。早-中奥陶世海平面开始缓慢上升,塔里木盆地基本继承了晚寒武世的沉积背景;晚奥陶世早期区域构造运动由拉张转为挤压,盆地周边(主要是南边)进一步隆升,台地内的地形分化进一步增大。塔里木盆地在奥陶纪发育了两种类型的台地边缘相,古气候环境适合生物礁体发育。陡坡型台地边缘带相对较窄,礁滩复合体厚度大,平行台缘连续性好,高能相带位于外缘,以塔中Ⅰ号坡折带最为典型;缓坡型台地边缘带相对较宽,礁滩复合体厚度相对较小,由系列的小礁体组成,主要分布在轮南、巴楚凸起边缘、和田河地区。台地边缘礁滩体和台内滩以及岩溶不整合是油气勘探的主攻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地边缘 礁滩复合体 岩相古地理 奥陶纪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粒储层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4
作者 徐世琦 洪海涛 +3 位作者 张光荣 何智慧 胡恒智 陈莎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4年第1期1-3,共3页
大量地研究成果证实了飞仙关组鲕粒滩体是沿广旺 -开江 -梁平海槽两侧 ,具有规律性、区域性分布特征。但有鲕粒滩发育 ,未必就有储层发育。事实上 ,鲕粒滩体最终发育成为具有工业价值的储集层 ,它与多种地质因素是否叠加在一起至关重要... 大量地研究成果证实了飞仙关组鲕粒滩体是沿广旺 -开江 -梁平海槽两侧 ,具有规律性、区域性分布特征。但有鲕粒滩发育 ,未必就有储层发育。事实上 ,鲕粒滩体最终发育成为具有工业价值的储集层 ,它与多种地质因素是否叠加在一起至关重要。为什么鲕粒云岩储层的物性条件远好于鲕粒灰岩储层的物性条件 ?该文通过两类储集岩演化为储层的过程中 ,对影响其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与总结 ,认为 :台地边缘角鲕粒滩 (坝 )相和台地内鲕粒滩、点滩相 ,是鲕粒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 ;混合水白云岩化作用和溶蚀作用是优质储层发育的两大关键作用 ,而构造作用促成了鲕粒储层裂缝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飞仙关组 鲕粒 台地边缘 白云岩化 溶蚀作用 储层 缝洞系统 裂缝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下寒武统台缘相白云岩储层建模 被引量:30
5
作者 李保华 邓世彪 +5 位作者 陈永权 刘沛显 张艳秋 关平 严威 金亦秋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33-1244,共12页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发育大规模优质台地边缘相礁滩型白云岩储层,油气勘探前景广阔。通过对柯坪地区7条下寒武统野外露头剖面的精细测量及室内岩石薄片观察和物性测试,明确了该区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的岩石地层和沉积储层特征,并通过...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发育大规模优质台地边缘相礁滩型白云岩储层,油气勘探前景广阔。通过对柯坪地区7条下寒武统野外露头剖面的精细测量及室内岩石薄片观察和物性测试,明确了该区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的岩石地层和沉积储层特征,并通过剖面对比厘清了台缘带内部沉积结构和储层空间展布规律,最终建立了台缘礁滩型白云岩沉积储层模型。研究表明,该区肖尔布拉克组可分为上、下2段,肖下段以泥粉晶白云岩为主,为缓坡型台地边缘潮下带低能沉积;肖上段可划分为3个亚段,以藻纹层白云岩、微生物礁白云岩、球粒白云岩和叠层石白云岩为主,为弱镶边型台地边缘高能沉积。台缘带白云岩储层的发育受沉积相控制,主要发育在肖上二亚段和肖上三亚段的颗粒滩相白云岩中,储集空间以溶蚀孔和晶间孔为主,孔隙度范围为0.6%~9.02%,平均为5.5%,储层平均厚度为30~40m,在垂直台缘带方向展布宽度在25km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柯坪 下寒武统 肖尔布拉克组 台缘 白云岩 储层建模
原文传递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丘滩体发育分布及对储层的控制 被引量:29
6
作者 兰才俊 徐哲航 +3 位作者 马肖琳 胡超 陈浩如 邹华耀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69-1084,共16页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储层主要发育于微生物丘滩体中,但不同成因类型丘滩体对储层的影响尚不明确。通过钻井岩心和野外露头观测、岩石薄片分析和物性测试等手段,将丘滩体划分为丘基、丘核、丘翼和丘坪4种微相,并根据微相的组合划分出台...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储层主要发育于微生物丘滩体中,但不同成因类型丘滩体对储层的影响尚不明确。通过钻井岩心和野外露头观测、岩石薄片分析和物性测试等手段,将丘滩体划分为丘基、丘核、丘翼和丘坪4种微相,并根据微相的组合划分出台缘并进型丘滩体、台缘追补型丘滩体和台内饥饿型丘滩体3种丘滩体类型。台缘并进型丘滩体的生长速率快,与可容空间的增加速率相同步,其微相组合以'丘基+丘核'垂向加积为主,在海平面升降过程中易暴露于大气淡水环境,造成海水胶结作用弱、淡水溶蚀作用强,形成以格架溶蚀孔洞为主的储集空间,储层物性好,储集性能最优。台缘追补型丘滩体的生长速率次之,其早期的生长速率滞后于可容空间增长速率但后期逐渐同步,呈现出'丘基+丘核+丘翼/丘坪'侧向加积的微相组合;由于暴露于大气淡水环境的几率减小,其海水胶结作用强,淡水溶蚀作用减弱,储集性能稍差。台内饥饿型丘滩体的生长速率最慢,严重滞后于可容空间的增长速率,呈'云坪(丘基)+丘核+丘坪'微相组合,难以暴露于大气淡水环境,淡水溶蚀作用最弱,储集性能也最差。台缘带古地貌对丘滩体的生长速率影响较大,可控制丘滩体的沉积样式。陡坡台缘带有利于台缘并进型丘滩体发育,缓坡台缘带主要发育台缘追补型丘滩体,台内高地中发育台内饥饿型丘滩体。胡家坝—阆中—安岳地区一带的震旦系灯影组四段发育于典型的陡坡台缘带,是储层发育的最有利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滩体 台缘带 发育机理 灯影组 四川盆地
原文传递
川西北地区构造地质结构与深层勘探层系分区 被引量:29
7
作者 陈竹新 李伟 +5 位作者 王丽宁 雷永良 杨光 张本健 尹宏 苑保国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97-408,共12页
川西北地区经历了震旦纪至中三叠世的海相盆地和中—新生代陆相盆地构造演化过程,期间遭受多个阶段性区域构造活动影响,深层发育复杂的地层分布及构造变形,在关键构造期形成了包括震旦系灯影组阶梯状台地、志留纪末西部古隆起、晚古生... 川西北地区经历了震旦纪至中三叠世的海相盆地和中—新生代陆相盆地构造演化过程,期间遭受多个阶段性区域构造活动影响,深层发育复杂的地层分布及构造变形,在关键构造期形成了包括震旦系灯影组阶梯状台地、志留纪末西部古隆起、晚古生代—中三叠世被动陆缘等特征性的构造和沉积结构。晚三叠世以来的中—新生代多期不同方向的陆内挤压构造作用则形成了盆地周缘及内部的复杂冲断褶皱构造。龙门山北段冲断带前缘发育深层原地冲断构造,表现为受下三叠统和下寒武统中的两套滑脱层控制而成的多层次变形结构,包括浅层褶皱构造、中层薄皮冲断构造和深层基底卷入构造。米仓山冲断带前缘主要表现为受下三叠统盐滑脱层分隔的双层变形结构,包括浅层单斜构造和深层叠瓦逆冲构造。盆地内部则主要表现为晚期形成的多排北东东向基底卷入褶皱变形。川西北地区深层有利勘探层系和区带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震旦系灯影组有利勘探层系主要分布于川西北东部和北部地区,以九龙山构造带、梓潼向斜带、盐亭斜坡带最为有利;下古生界受加里东古隆起和晚期褶皱改造,盆地中西部深层最为有利,以梓潼向斜带为典型;上古生界有利区则主要分布于龙门山北段及其前缘地区,中构造层隐伏薄皮冲断构造带是重点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西北地区 冲断带 多滑脱 震旦系 古生界 台缘带 古隆起 构造变形 构造演化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四川盆地早寒武世龙王庙期沉积特征与古地理 被引量:25
8
作者 马腾 谭秀成 +5 位作者 李凌 曾伟 金民东 罗冰 洪海涛 胡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3-48,共16页
基于盆内及其周缘钻孔取芯和露头剖面资料,结合区域背景和龙王庙组地层充填厚度分析认为,四川盆地周缘龙王庙期北邻摩天岭微古陆和汉南古陆、西接康滇古陆,东南和东北分别为威信—黔江、石阡—秀山—龙山和镇巴—巫溪—巴东水下古隆起环... 基于盆内及其周缘钻孔取芯和露头剖面资料,结合区域背景和龙王庙组地层充填厚度分析认为,四川盆地周缘龙王庙期北邻摩天岭微古陆和汉南古陆、西接康滇古陆,东南和东北分别为威信—黔江、石阡—秀山—龙山和镇巴—巫溪—巴东水下古隆起环抱;盆内呈近北东向展布的川中古隆起和阆中—通江坳陷、江津—奉节坳陷构成"一隆两坳",南部泸州—筠连—昭通继承性坳陷依然存在;盆地及周缘向东北隅和东南隅分别接入秦岭洋和江南盆地。受此影响,龙王庙期发育连陆碳酸盐岩台地—斜坡—盆地沉积体系,连陆碳酸盐岩台地构成沉积主体,可识别出混积潮坪、局限—蒸发台地、半局限—局限台地和台地边缘沉积相类型;进一步通过碎屑岩含量与陆源方向、石灰岩、白云岩和膏盐岩含量与海域局限性和台地边缘相对位置、颗粒岩含量等分析,阐明了龙王庙期岩相古地理展布样式并建立了沉积模式。结果表明潮坪向海侧、水下古隆起、泸州—筠连—昭通坳陷周缘是颗粒滩有利发育区,乐山和资阳地区经由早寒武世早期的充填拼合作用已形成统一古隆起,震旦纪末期—早寒武世的南北向桐梓—筠连裂陷槽演变为泸州—筠连—昭通台内坳陷,研究成果对拓宽龙王庙组滩控岩溶型储层的勘探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滩 古隆起 连陆碳酸盐岩台地 台地边缘 相模式 古地理格局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层序地层特征及沉积演化模式 被引量:24
9
作者 白晓亮 郗诚 +2 位作者 和源 王晶 明盈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3-42,I0002,I0003,共12页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研究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层序地层特征及沉积演化模式,确定层序地层格架展布,建立沉积演化模式。结果表明:栖霞组可以划分为Sq1和Sq2两个三级层序旋回,Sq1海侵体系域迅速海侵,...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研究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层序地层特征及沉积演化模式,确定层序地层格架展布,建立沉积演化模式。结果表明:栖霞组可以划分为Sq1和Sq2两个三级层序旋回,Sq1海侵体系域迅速海侵,造成可容纳空间的增加速率大于碳酸盐岩的生长速率,局部层段可见颗石藻及钙球粒等水体较深的生物组合,反映迅速海侵造成水体突然加深的过程;Sq1高位体系域广泛发育厚层台地边缘颗粒滩相,随海平面的上升,高部位碳酸盐岩的生长速率可以弥补海平面上升(可容纳空间增加)的速率,碳酸盐岩生长以加积为主,发育一套厚层稳定分布的台缘颗粒滩相沉积。二叠系沉积前,古地貌控制栖霞组沉积格局,栖霞组早期沉积是逐渐向古隆起的超覆过程,栖霞组中晚期发育海侵背景条件的碳酸盐岩台地—斜坡—盆地沉积模式,加里东古隆起高部位及岩溶古地貌高部位控制滩相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二叠统 栖霞组 层序地层 台地边缘 沉积演化模式
下载PDF
川西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沉积特征 被引量:22
10
作者 苏旺 陈志勇 +5 位作者 汪泽成 江青春 张宝民 单秀琴 姜华 卞丛胜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50,共10页
为明确川西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有利沉积相带分布,基于野外露头、岩心和钻测井资料分析,并结合区域地质测量资料,研究岩石类型、沉积模式和沉积相发育特征。结果表明:川西地区栖霞组主要发育生屑灰岩、泥晶灰岩、"眼球"状灰岩、砾屑... 为明确川西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有利沉积相带分布,基于野外露头、岩心和钻测井资料分析,并结合区域地质测量资料,研究岩石类型、沉积模式和沉积相发育特征。结果表明:川西地区栖霞组主要发育生屑灰岩、泥晶灰岩、"眼球"状灰岩、砾屑灰岩、云质豹斑灰岩和白云岩6种岩石类型;基于构造背景、跌积砾屑灰岩、大规模带状展布丘滩体和沉积古地貌,研究区发育碳酸盐岩镶边台地体系;川西地区栖霞组自东向西依次发育开阔台地相、台地边缘相和斜坡—盆地相,其中台缘边缘相发育厚层的丘滩复合体,为最有利沉积相带。川西栖霞组台缘带沿龙门山前广元—江油—雅安一带呈北东向展布,宽度为40~80km,分布范围较广,具有良好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地区 栖霞组 沉积特征 镶边台地 台地边缘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流花油田新近系生物礁灰岩储层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2
11
作者 古莉 胡光义 +5 位作者 罗文生 倪军娥 梁卫 吴亚生 梅冥相 陆嫣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9-58,共10页
南海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流花油田新近系灰岩储层为典型的台地边缘生物礁储层。岩石类型包括皮壳状珊瑚藻黏结灰岩、缠绕状珊瑚藻-珊瑚骨架灰岩、泥晶有孔虫-珊瑚藻颗粒灰岩、亮晶有孔虫-珊瑚藻颗粒灰岩、含红藻石灰岩、泥晶珊瑚颗粒灰... 南海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流花油田新近系灰岩储层为典型的台地边缘生物礁储层。岩石类型包括皮壳状珊瑚藻黏结灰岩、缠绕状珊瑚藻-珊瑚骨架灰岩、泥晶有孔虫-珊瑚藻颗粒灰岩、亮晶有孔虫-珊瑚藻颗粒灰岩、含红藻石灰岩、泥晶珊瑚颗粒灰岩、生屑泥晶灰岩7类。孔缝类型丰富,包括泥晶基质溶孔、粒间溶孔、藻架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体腔孔、晶间微孔7类孔隙及溶蚀缝、珊瑚藻皮壳间隙缝、似缝合线溶蚀缝、构造缝4类裂缝。划分了孔洞-网状裂缝型、孔隙型、裂缝-孔洞型、致密裂缝型4种储集类型。皮壳状珊瑚藻灰岩属于孔洞-网状裂缝型储层,泥晶颗粒灰岩、含红藻石灰岩和红藻石灰岩属于孔隙型,珊瑚骨架灰岩属于裂缝-孔洞型,亮晶生屑灰岩和胶结作用较强的皮壳状藻灰岩属于致密裂缝型。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控制了不同储集类型的分布,生物礁形成过程中的多期暴露对沉积微相和储集空间有重要影响。沉积-成岩演化过程划分为早期成礁与早期暴露、晚期成礁与次级暴露、埋藏压实与泥岩再造水改造阶段、两期成藏与地下水溶蚀4个阶段。根据沉积-成岩演化分析,预测了研究区储集类型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近系 生物礁 台地边缘 储集空间 成因分析 沉积-成岩演化
下载PDF
川东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邓雁 张延充 +5 位作者 李忠 王勤耕 曹明 巫芙蓉 张翠兰 王玉华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4年第5期371-375,共5页
四川盆地东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滩主要发育在碳酸盐岩台缘带上,而台缘带与海槽密切相关,找到了海槽就意味着找到了鲕滩。以往的沉积相研究主要基于钻井资料,对于海槽和台缘相带边界的划分主要依据井间沉积相的变化趋势作人为的估计,这... 四川盆地东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滩主要发育在碳酸盐岩台缘带上,而台缘带与海槽密切相关,找到了海槽就意味着找到了鲕滩。以往的沉积相研究主要基于钻井资料,对于海槽和台缘相带边界的划分主要依据井间沉积相的变化趋势作人为的估计,这种划分缺少必要的依据,而地震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种不足。为了在地震资料上找出准确的海槽位置,利用钻井分析结果,采用层拉平技术消除构造影响,恢复了本区的古地貌特征;运用地震地层学理论,横向上划分了沉积相,纵向上分析了沉积演化史;采用一种新的沉积相分析方法,以钻井层序、地震层段和地震反演为基础,在反演剖面上进行地层格架解释、沉积环境解释、以及岩性和储层解释,更清晰地描绘出本区的沉积相变化特征。最终结果显示:地震划分的海槽范围比钻井划分的范围更窄,边界更准确;在无沉积间断的前提下,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沉积早期是继承上二叠统沉积方式的欠补偿沉积,而非前人描述的快速充填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下三叠统 飞仙关组鲕滩 钻井资料 地震地层学 相带 古地貌 川东 储层 碳酸盐岩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沉积模式新认识 被引量:20
13
作者 杨威 魏国齐 +7 位作者 谢武仁 刘满仓 金惠 曾富英 苏楠 孙爱 沈珏红 马石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15,共8页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气藏的天然气主要富集于川中地区的颗粒滩中,做好岩相古地理研究和颗粒滩分布预测是提高该区天然气勘探成功率的关键。为此,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综合分析露头、钻井、地震和测井等资料,研究了四川盆地及邻...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气藏的天然气主要富集于川中地区的颗粒滩中,做好岩相古地理研究和颗粒滩分布预测是提高该区天然气勘探成功率的关键。为此,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综合分析露头、钻井、地震和测井等资料,研究了四川盆地及邻区龙王庙组沉积相、沉积体系模式,编制岩相古地理图,建立龙王庙组"三滩"沉积模式,预测3条滩带的分布范围,分析"3条滩带"的发育特征与主控因素,进而指出了该区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方向和领域。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龙王庙期呈现碳酸盐岩镶边台地的古地理格局,发育混积潮坪、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和斜坡等沉积相;(2)建立了龙王庙组"三滩"沉积模式,其中一条为台地边缘颗粒滩,分布于该盆地东缘,另外两条为台内颗粒滩,分布于潟湖亚相的东西两侧,分属局限台地相和开阔台地相;(3)局限台地相颗粒滩是安岳气田龙王庙组气藏的主要储集体,分布于川中地区,发育受潟湖和高石梯—磨溪古隆起所控制;(4)台地边缘颗粒滩主要分布于盆地的北缘和东缘,发育受沉积古地貌坡折控制。结论认为:(1)局限台地相颗粒滩和台地边缘滩储层质量好,是天然气勘探的重要领域;(2)龙王庙组"三滩"沉积模式和颗粒滩带分布的新认识,对古老地层的沉积体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早寒武世 龙王庙组 沉积相 岩相古地理 局限台地 台地边缘 颗粒滩 天然气勘探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大中型气田分布特征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19
14
作者 刘辉 韩嵩 +4 位作者 叶茂 战薇芸 吴雪峰 未勇 陈尘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8年第2期55-62,共8页
大中型气田储量规模大,对增加能源储备,减少对外依存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其稳产周期长,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根据已发现的大中型气田分布特征,从古构造运动、区域沉积环境方面分析烃源条件、储层规模、油气聚集等形成大中型气田... 大中型气田储量规模大,对增加能源储备,减少对外依存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其稳产周期长,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根据已发现的大中型气田分布特征,从古构造运动、区域沉积环境方面分析烃源条件、储层规模、油气聚集等形成大中型气田的主控因素,探讨其下一步勘探方向。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大中型气田以海相层系为主,集中分布于"三隆、两台缘、两拗陷"地区,以岩性、复合圈闭气藏为主;(2)大型构造运动形成的2大古裂陷槽、2大沉积拗陷、4大古隆起、5大侵蚀面控制了大中型气田的成藏,即古裂陷槽、沉积拗陷控制生烃中心,侵蚀面控制规模储层发育,古隆起控制早期油气聚集;(3)充足的烃源供给、层状规模储层、大型圈闭及适时形成的古隆起是形成大中型气田的关键,继承性的大型古今构造叠合区是形成特大型气田最有利区。结论认为:(1)川西北上古生界台缘带是继高石梯—磨溪地区震旦系—下古生界之后重要接替领域;(2)川东"达州—开江"古隆起和台缘带是重要突破领域;(3)川中"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区北斜坡是重要拓展勘探领域;(4)川西南雷口坡组、栖霞组台缘带是盆地积极准备的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优质规模储层 古隆起 台缘带 大中型气田 主控因素 勘探方向
下载PDF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丘滩体储层沉积模式与物性特征 被引量:17
15
作者 徐哲航 兰才俊 +4 位作者 马肖琳 胡超 陈浩如 李平平 邹华耀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81-1294,共14页
研究丘滩复合体沉积模式有助于预测四川盆地灯影组优质储层.基于钻井和露头资料,通过微观薄片鉴定,发现丘滩体主要的岩石结构为藻白云岩,并可进一步细分为5种微相:丘基、丘核、丘坪、丘盖和丘翼.识别出3种典型的微相组合类型,包括反映... 研究丘滩复合体沉积模式有助于预测四川盆地灯影组优质储层.基于钻井和露头资料,通过微观薄片鉴定,发现丘滩体主要的岩石结构为藻白云岩,并可进一步细分为5种微相:丘基、丘核、丘坪、丘盖和丘翼.识别出3种典型的微相组合类型,包括反映加积的"丘基-丘核-丘坪"序列,反映迁移的"丘基-丘核-丘翼"序列,反映终止的"丘基-丘核-丘盖"序列.结合沉积相带分布,将灯影组丘滩分为加积型台缘丘滩、迁移型台缘丘滩、台内丘滩、台内台坪4种类型.其中加积型台缘丘滩体主要沉积"丘基-丘核-丘坪"序列,旋回性明显,丘核多发育格架残留孔、洞,并在反映储集性能的储层总厚度、孔隙度、渗透率等方面均有优势,是四川盆地灯影组最有利的丘滩储集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滩复合体 藻白云岩 台地边缘 格架残留孔、洞 灯影组 四川盆地 沉积学
原文传递
塔中地区礁滩储集体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16
16
作者 高志前 樊太亮 +1 位作者 王惠民 刘忠宝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83-287,共5页
奥陶纪时期,塔中地区发育生物礁、丘和滩等不同类型的碳酸盐岩建隆.生物礁丘发育层位主要集中在上奥陶统.塔中地区的礁滩相包括灰泥丘、生物礁、粒屑滩和地质异常体等4种类型,沉积古地理、构造作用、陆源碎屑物注入和海平面变化是控制... 奥陶纪时期,塔中地区发育生物礁、丘和滩等不同类型的碳酸盐岩建隆.生物礁丘发育层位主要集中在上奥陶统.塔中地区的礁滩相包括灰泥丘、生物礁、粒屑滩和地质异常体等4种类型,沉积古地理、构造作用、陆源碎屑物注入和海平面变化是控制生物礁发育的主要因素.塔中地区生物礁的分布环境主要有2个相带:一是台地内,尤其是半局限台地与开阔台地的转折处或台内缓坡上,如塘参l井、塔中23井上奥陶统的生物礁;另一个是台地边缘,如塔中45井—塔中44井—塔中24井一带为台缘外带,以发育中高能粒屑滩和骨架礁组合为特色,而大致在塔中35井—塔中12井—塔中15井—塔中16l井一带为台缘内带,发育中低能粒屑滩、灰泥丘及障积礁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地区 奥陶系 生物礁 异常体 台地边缘
下载PDF
四川盆地长宁地区震旦系—寒武系裂陷槽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6
17
作者 邱玉超 罗冰 +5 位作者 夏茂龙 陈友莲 戴鑫 李亚丁 周红飞 和源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9年第2期22-28,共7页
四川盆地安岳气田位于德阳-安岳裂陷槽东台缘,已探明近1×1012m3天然气储量。前期天然气勘探开发揭示,震旦系-寒武系的德阳-安岳裂陷槽是油气富集的有利区,但对其往南延伸情况及分布一直认识不清。通过对三维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的... 四川盆地安岳气田位于德阳-安岳裂陷槽东台缘,已探明近1×1012m3天然气储量。前期天然气勘探开发揭示,震旦系-寒武系的德阳-安岳裂陷槽是油气富集的有利区,但对其往南延伸情况及分布一直认识不清。通过对三维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发现长宁地区发育震旦系-寒武系裂陷槽,并精细刻画了该区裂陷槽的边界与空间展布。研究揭示:①长宁地区台缘带筇竹寺组具有超覆现象,而灯影组地震削截特征明显;②地震解释震旦系灯影组厚度从台缘带至槽内显著减薄,从台内至台缘带有增厚趋势;③该裂陷槽为德阳-安岳裂陷槽南延的东侧部分。结论认为,四川盆地南部长宁地区裂陷槽周缘筇竹寺组烃源岩优越、台缘带灯影组丘滩相储层发育,灯影组天然气成藏配置条件好,区内台缘带为下步重要的勘探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长宁地区 裂陷槽 台缘带 晚震旦世 成藏配置条件 有利区带
下载PDF
塔东南寒武系-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台缘带的迁移与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16
18
作者 贺锋 林畅松 +4 位作者 刘景彦 张字龙 张君龙 闫博 屈泰来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11-721,共11页
在岩心、薄片以及测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震相、地震属性以及古地貌来识别台地边缘带,追踪和揭示了塔里木盆地东南部寒武系-中下奥陶统不同期台地边缘相带分布与变迁。台地边缘带发育的岩石类型主要为砂屑灰岩、生屑灰岩、鲕粒灰... 在岩心、薄片以及测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震相、地震属性以及古地貌来识别台地边缘带,追踪和揭示了塔里木盆地东南部寒武系-中下奥陶统不同期台地边缘相带分布与变迁。台地边缘带发育的岩石类型主要为砂屑灰岩、生屑灰岩、鲕粒灰岩与泥晶灰岩等。台缘滩在地震反射剖面上呈杂乱反射或空白反射特征,礁(丘)滩复合体外部呈丘状外形,内部为显杂乱反射或空白反射。较大的礁(丘)滩复合体快速生长形成地层厚度增大的建隆特征,以及向盆地区沉积厚度急剧减薄形成的陡坡或远端变陡特征是判断台地边缘的证据。应用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资料识别碳酸盐岩岩性和沉积能量的方法,结合有机碳、碳氧同位素等资料,编制塔里木盆地东南部地区的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探讨海平面变化对不同时期台地边缘相带迁移的控制作用。早寒武世塔东南地区以斜坡-盆地相为主,台缘不发育;中晚寒武世海平面不断下降,台地类型为局限台地,台地边缘相发育且向盆地方向迁移;早奥陶世全球海平面开始上升,蓬莱坝组沉积期台地边缘宽度变窄;鹰山组下段沉积期海平面下降,台地类型变为开阔台地,台地边缘相带变宽;鹰山组上段沉积期经历了快速的水进,海平面又开始下降,台地边缘相带向盆地内侧进一步加宽;一间房组沉积之后随海平面快速上升,台地被淹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礁(丘)滩复合体 台地边缘相相带 海平面 沉积演化 碳酸盐岩 寒武系 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台缘带鲕滩分布规律 被引量:16
19
作者 刘建强 罗冰 +5 位作者 谭秀成 江兴福 李宗银 乔琳 薛玖火 赵长城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05-814,814+813,共10页
对四川盆地飞仙关组台缘带鲕滩分布规律的认识不清,极大地制约着该区鲕滩气藏的勘探开发成效.以四川东北部飞仙关组为例,分析台缘带鲕滩的发育特征,探索其分布规律.研究发现区内飞仙关组鲕滩沿台地边缘呈NW向展布,并在NE、NW两组基底正... 对四川盆地飞仙关组台缘带鲕滩分布规律的认识不清,极大地制约着该区鲕滩气藏的勘探开发成效.以四川东北部飞仙关组为例,分析台缘带鲕滩的发育特征,探索其分布规律.研究发现区内飞仙关组鲕滩沿台地边缘呈NW向展布,并在NE、NW两组基底正断裂交叉处向台地内部呈指状延伸,其延伸方向与台地边缘近于垂直.讨论认为基底断裂同沉积活动形成的古地理格局、沉积古地貌与相对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共同控制了该区飞仙关组台缘带鲕滩的纵、横分布规律.指出NW向基底断裂的同沉积张裂活动形成了台坳分异的沉积格局,控制了台缘带及台缘带鲕滩相带展布;NE向基底断裂的同沉积正断活动加剧了台地边缘带的沉积地貌分异,台缘带鲕滩发育于NE-SW向基底断裂"断隆"地貌高地,并向台地内部延展,形成"北西控带、北东修饰"的断控型台缘鲕滩指状窄相带分布规律.考虑相对海平面升降变化对鲕滩沉积厚度及沉积范围的叠加影响,总结了台缘鲕滩的分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断裂 鲕滩 台地边缘 飞仙关组 川东北地区 沉积学 油气藏
原文传递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沉积相展布及勘探意义 被引量:16
20
作者 白晓亮 杨跃明 +2 位作者 文龙 罗冰 洪海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24,共12页
通过对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盆缘野外剖面、岩芯详细观察,结合地震、测井等资料研究分析,建立标准岩性、古生物地层剖面,识别相标志,将沉积相划分为开阔台地相、台地边缘相、斜坡相及盆地相,在平武-茂汶-小金一带识别斜坡相和盆地相,... 通过对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盆缘野外剖面、岩芯详细观察,结合地震、测井等资料研究分析,建立标准岩性、古生物地层剖面,识别相标志,将沉积相划分为开阔台地相、台地边缘相、斜坡相及盆地相,在平武-茂汶-小金一带识别斜坡相和盆地相,川西地区发育台地边缘滩相带,川西-川中隆起带为开阔台地相台内滩亚相发育带;川北-蜀南低隆带为开阔台地相开阔海和台内滩亚相;川东地区为开阔台地相台内浅洼亚相。区域地层对比及沉积相展布表明,二叠系沉积前古地貌控制栖霞组沉积格局,加里东古隆起地貌及川西裂陷盆地发育共同控制川西地区栖霞组台地边缘相展布。栖霞组台缘相带发育规模相控白云岩储层,与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层形成良好源储匹配关系,栖霞组台缘相带是深层海相碳酸盐岩重点勘探领域,泥盆系-二叠系具有相同源储匹配关系,具备发育大型构造-岩性圈闭气藏的地质条件,推覆体下盘发育大型隐伏构造高带,是整体勘探、立体勘探重要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二叠统 栖霞组 沉积相 加里东古隆起 川西裂陷盆地 台地边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