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48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淀粉的塑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刘现峰 王苓 《山东化工》 CAS 2007年第2期38-40,共3页
淀粉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但淀粉分子中含有大量的羟基,存在较强的氢键,使得淀粉不宜直接用熔融法热塑挤出加工,因此淀粉的塑化是淀粉塑料生产的关键。对以加入增塑剂的热塑性增塑方法进行了综述,并进一步探讨了淀粉塑化的机理。
关键词 淀粉 增塑剂 塑化 热塑性
下载PDF
不同种类生物基增塑剂的制备及增韧聚乳酸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朱浩霖 康菡子 +2 位作者 周文欣 杨柳 陈瑨 《河南科学》 2023年第4期503-510,共8页
聚乳酸(PLA)是一种具有优异机械强度、可再生和生物降解的热塑性聚酯,已经发展成为极具竞争力、最有可能取代石油基聚合物的新型材料,但是由于PLA固有的脆性严重阻碍了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增塑剂可以提高聚合物材料的可加工性和韧性.... 聚乳酸(PLA)是一种具有优异机械强度、可再生和生物降解的热塑性聚酯,已经发展成为极具竞争力、最有可能取代石油基聚合物的新型材料,但是由于PLA固有的脆性严重阻碍了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增塑剂可以提高聚合物材料的可加工性和韧性.当前常用的邻苯类增塑剂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机构限制了其使用范围.因此通过添加生物基增塑剂来共混增韧PLA,并尝试扩展其应用是当前的研究热点.综述了最近几年植物油类、柠檬酸类、糖类衍生物等生物基增塑剂的制备及其改性PLA的研究进展,比较了几类增塑剂的优缺点,并分析了几类增塑剂的增韧效果及在增韧PLA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PLA增韧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以期得到性能更为优异的生物基增塑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塑剂 聚乳酸 生物基 改性
下载PDF
乌桕籽油制备环氧脂肪酸异辛酯的工艺 被引量:6
3
作者 李科 陈洁 +4 位作者 蒋剑春 聂小安 黄金瑞 陈水根 封其志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81-585,共5页
选用具有丰富不饱和键的乌桕籽油为原料,采用了水解、酯化、环氧化等一系列反应合成了环保型增塑剂环氧脂肪酸异辛酯。并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脂肪酸异辛酯的环氧化工艺,确定了合成最佳工艺为:每百克脂肪酸异辛酯,甲酸30.37g,双氧水131.4... 选用具有丰富不饱和键的乌桕籽油为原料,采用了水解、酯化、环氧化等一系列反应合成了环保型增塑剂环氧脂肪酸异辛酯。并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脂肪酸异辛酯的环氧化工艺,确定了合成最佳工艺为:每百克脂肪酸异辛酯,甲酸30.37g,双氧水131.49g,反应温度65℃,反应4h后环氧值可达5.71。通过红外确定了产物的构成并考察了拉伸、热稳定性等性能,结果表明环氧脂肪酸异辛酯较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和挥发迁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脂肪酸异辛酯 增塑剂 乌桕籽油 塑料助剂
下载PDF
酸催化原位法合成环氧脂肪酸甲酯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科 蒋剑春 聂小安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1-44,共4页
选用对甲苯磺酸作为酸催化剂,采用原位法(一步法)合成环氧脂肪酸甲酯。结果表明原位法不仅操作简单、步骤少、安全,与两步法相比,环氧率更高,且更能遏制开环率。通过正交试验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脂肪酸甲酯双键、甲酸、双氧水物质的量... 选用对甲苯磺酸作为酸催化剂,采用原位法(一步法)合成环氧脂肪酸甲酯。结果表明原位法不仅操作简单、步骤少、安全,与两步法相比,环氧率更高,且更能遏制开环率。通过正交试验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脂肪酸甲酯双键、甲酸、双氧水物质的量之比为1∶0.5∶1.4;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4 h,产品环氧值最高可达到6.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甲酯 环氧脂肪酸甲酯 原位法 环氧化 增塑剂
下载PDF
PP/POE共混体系交联增韧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柏晓红 于静 张艳玲 《炼油与化工》 2005年第2期16-17,21,共3页
研究了两种交联工艺、交联剂用量及助增韧剂PE的引入对PP/POE共混体系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丙烯的交联改性宜采用两步法工艺,PP/POE共混体系加入交联剂能进一步提高韧性和刚性;助增韧剂PE与POE配合使用具有协同增韧效应。
关键词 PP/POE 交联 增韧 改性
下载PDF
悬浮聚氯乙烯对增塑剂吸收的时温特性 被引量:4
6
作者 袁东明 沈春银 +1 位作者 孙斌 戴干策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1-285,共5页
测定了悬浮聚氯乙烯(S-PVC)树脂对增塑剂不同温度下的吸收量,采用扫描电镜表征了S-PVC不同增塑剂吸收条件下的结构形态。结果表明:S-PVC颗粒由多级粒子聚集而成,增塑剂主要通过各级粒子聚集体间的间隙沟槽进入PVC粒子内部完成润展与溶胀... 测定了悬浮聚氯乙烯(S-PVC)树脂对增塑剂不同温度下的吸收量,采用扫描电镜表征了S-PVC不同增塑剂吸收条件下的结构形态。结果表明:S-PVC颗粒由多级粒子聚集而成,增塑剂主要通过各级粒子聚集体间的间隙沟槽进入PVC粒子内部完成润展与溶胀,S-PVC对增塑剂的吸收是具有时间和温度依赖性的四步吸收非定态过程。其吸收包括树脂颗粒间隙润展吸收缓慢的"第1诱导期",聚集粒子间隙润展溶胀吸收加快的"第1溶胀期",初级粒子间润展吸收速率缓慢的"第2诱导期",以及分子链间溶胀吸收的"第2溶胀期"。温度越高诱导期越短,溶胀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增塑 吸收 形态
下载PDF
ABS接枝共聚物对PVC树脂的增韧改性 被引量:4
7
作者 王莹麟 张明耀 任亮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9-42,共4页
对聚氯乙烯(PVC)/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接枝共聚物(ABS)共混物的脆韧转变、相形态以及动态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将不同摩尔质量的PVC与ABS熔融共混制备测试样品。结果表明:低摩尔质量PVC共混物比高摩尔质量PVC共混物的脆韧转变出现时所需... 对聚氯乙烯(PVC)/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接枝共聚物(ABS)共混物的脆韧转变、相形态以及动态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将不同摩尔质量的PVC与ABS熔融共混制备测试样品。结果表明:低摩尔质量PVC共混物比高摩尔质量PVC共混物的脆韧转变出现时所需的橡胶含量低。在体系中加入增塑剂DOP后,测试结果得到明显改善。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高摩尔质量PVC共混物中存在未完全塑化的PVC,其相区尺寸大于PVC初级粒子的尺寸。并得出PVC与SAN部分相容,不影响橡胶粒子在基体中的均匀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接枝共聚物 摩尔质量 相容性 塑化
下载PDF
碳酸乙烯酯(EC)增塑的(PEO)_(16)LiClO_4聚电解质电导率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钱新明 古宁宇 +2 位作者 程志亮 杨秀荣 董绍俊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2-185,共4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和交流阻抗方法对EC增塑的 (PEO) 16 LiClO4 聚电解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PEO) 16 LiClO4 /EC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tg)及PEO的结晶度 (Xc)降低 ,电导率 (б)增加 ,且б与温度 (T)的关系符合Arrhenius行...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和交流阻抗方法对EC增塑的 (PEO) 16 LiClO4 聚电解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PEO) 16 LiClO4 /EC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tg)及PEO的结晶度 (Xc)降低 ,电导率 (б)增加 ,且б与温度 (T)的关系符合Arrhenius行为。提出了离子导电聚电解质 /不锈钢 (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电解质 增塑 电导率 交流阻抗 碳酸乙烯酯 玻璃化转变温度 (PEO)16LiClO4 结晶度
下载PDF
碳酸乙烯酯(EC)增塑聚合物电解质电导率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陈猛 杨萍 李胜军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39-141,共3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和交流阻抗方法对EC增塑的 (PEO) 16-LiClO4聚电解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PEO) 16LiClO4/EC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Tg)及PEO的结晶度 (Xc)降低 ,电导率 (δ)增加 ,且δ与温度 (T )的关系符合Arrhenius行为 ...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和交流阻抗方法对EC增塑的 (PEO) 16-LiClO4聚电解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PEO) 16LiClO4/EC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Tg)及PEO的结晶度 (Xc)降低 ,电导率 (δ)增加 ,且δ与温度 (T )的关系符合Arrhenius行为 .另外还提出了离子导电聚电解质 /不锈钢 (SS)这种结构的界面双层结构和交流阻抗谱图的模拟等效电路 .所提出的模拟等效电路能较好地模拟实验数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乙烯酯 聚合物电解质 增塑 电导率 交流阻抗
下载PDF
乌桕籽油制备多碳一甲二辛酯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科 陈洁 +4 位作者 蒋剑春 聂小安 黄金瑞 陈水根 郭欣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2-116,共5页
选用具有丰富不饱和键的乌桕籽油为原料,并通过酯交换、异构化、D-A反应、酯化等反应对其改性合成了具有六元环结构的多酯类增塑剂-多碳一甲二辛酯。结果表明,将马来酸二辛酯与乌桕油甲酯在碘催化下可同步共轭与D-A反应,乌桕油甲酯与马... 选用具有丰富不饱和键的乌桕籽油为原料,并通过酯交换、异构化、D-A反应、酯化等反应对其改性合成了具有六元环结构的多酯类增塑剂-多碳一甲二辛酯。结果表明,将马来酸二辛酯与乌桕油甲酯在碘催化下可同步共轭与D-A反应,乌桕油甲酯与马来酸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7,反应温度在180℃,反应时间为3 h;其产品不仅对PVC具有较好的增塑性能,且热稳定性明显优于DO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脂肪酸辛酯 增塑剂 乌桕籽油 塑料助剂
下载PDF
复配增塑剂对聚乙烯醇薄膜的增塑效果 被引量:3
11
作者 任德财 林鹏 +3 位作者 赵冬梅 杨阳 杜宇虹 贺培凤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2-215,共4页
为改善PVA结晶度高、不易加工的问题,采用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了复配增塑剂改性的聚乙烯醇(PVA)薄膜,通过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N,N-二甲基甲酰胺/尿素与PVA的相互作用,利用广角X射线衍射仪(XRD)、示差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A)... 为改善PVA结晶度高、不易加工的问题,采用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了复配增塑剂改性的聚乙烯醇(PVA)薄膜,通过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N,N-二甲基甲酰胺/尿素与PVA的相互作用,利用广角X射线衍射仪(XRD)、示差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A)和力学性能测试考察了增塑改性后PVA薄膜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N,N—二甲基甲酰胺/尿素能破坏PVA分子中氢键作用,降低PVA的结晶度和熔点,加入复配增塑剂后提高了PVA薄膜的分解温度,拉伸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率提高,对PVA的增塑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N N-二甲基甲酰胺 尿素 增塑剂 结晶度 增塑 共混 加工 改性
下载PDF
HANa-AANa共聚物作为多功能陶瓷添加剂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晓然 于静敏 单忠键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CAS 2007年第12期21-23,共3页
通过自由基水溶液微波共聚法合成了腐植酸钠-丙烯酸钠(HANa-AANa)共聚物,将之应用于陶瓷料浆及坯体中,研究了HANa-AANa共聚物对陶瓷料浆流动性、坯体可塑性及坯体干燥强度的影响。通过和腐植酸钠的对比研究表明,HANa-AANa共聚物是一种... 通过自由基水溶液微波共聚法合成了腐植酸钠-丙烯酸钠(HANa-AANa)共聚物,将之应用于陶瓷料浆及坯体中,研究了HANa-AANa共聚物对陶瓷料浆流动性、坯体可塑性及坯体干燥强度的影响。通过和腐植酸钠的对比研究表明,HANa-AANa共聚物是一种较好的陶瓷多功能添加剂,对料浆具有良好的解凝性,同时对坯体具有较大的增塑、增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钠 丙烯酸钠 多功能添加剂 流动性 增塑
原文传递
PLA/GMS/ACR共混体系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边俊甲 葛欢欢 +3 位作者 郝艳平 赵岩 张会良 董丽松 《塑料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9-62,共4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由核壳结构丙烯酸酯类冲击改性剂(ACR)和增塑剂单硬脂酸甘油酯(GMS)增韧增塑改性的聚乳酸(PLA),固定GMS用量为20%,研究了ACR对PLA/GMS/ACR共混体系相容性、力学性能以及流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ACR的壳层与PLA具...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由核壳结构丙烯酸酯类冲击改性剂(ACR)和增塑剂单硬脂酸甘油酯(GMS)增韧增塑改性的聚乳酸(PLA),固定GMS用量为20%,研究了ACR对PLA/GMS/ACR共混体系相容性、力学性能以及流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ACR的壳层与PLA具有部分相容性;随着ACR用量的增加,PLA/GMS/ACR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ACR用量为10%时,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最大,为63.7 kJ/m^2,断裂伸长率最大达到100%,与PLA/GMS相比,PLA/GMS/ACR共混物的储能模量和复数黏度均随着ACR用量的增加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增韧 增塑 力学性能 流变行为
原文传递
聚乳酸/三乙酸甘油酯的热力学和老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骥 盛德琨 +1 位作者 杨宇明 黄定海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6-89,共4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以三乙酸甘油酯(GTA)作为增塑剂改性非晶聚乳酸(PLA)。研究了PLA/GTA的热力学性能、老化性能和热稳定性。讨论了GTA用量对非晶PLA性能的影响。当GTA含量增加时,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拉伸强度下降,断裂伸长率增加。... 采用熔融共混法,以三乙酸甘油酯(GTA)作为增塑剂改性非晶聚乳酸(PLA)。研究了PLA/GTA的热力学性能、老化性能和热稳定性。讨论了GTA用量对非晶PLA性能的影响。当GTA含量增加时,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拉伸强度下降,断裂伸长率增加。当GTA质量分数为15%时,材料发生脆韧转变,且此时材料的性能较优。老化实验结果表明,在60℃老化7 d后,材料发生了结晶,GTA和PLA的相容性变差,但未出现明显的相分离。热失重测试显示,PLA/GTA的降解温度高于GTA的降解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三乙酸甘油酯 增塑 老化
下载PDF
硝酸酯增塑的叠氮胶粘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翠芳 陈炜 +1 位作者 王中合 李斌 《中国胶粘剂》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3-56,共4页
论述了国内外叠氮缩水甘油聚醚(GAP)胶粘剂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差距,评估了GAP胶粘剂预聚物的物理性能、热性能、危险性及其与推进剂组分的相容性;最后介绍了制备硝酸酯增塑GAP胶粘剂的实验室放大条件和工艺流程,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进... 论述了国内外叠氮缩水甘油聚醚(GAP)胶粘剂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差距,评估了GAP胶粘剂预聚物的物理性能、热性能、危险性及其与推进剂组分的相容性;最后介绍了制备硝酸酯增塑GAP胶粘剂的实验室放大条件和工艺流程,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氮缩水甘油聚醚 胶粘剂 硝酸酯 增塑
下载PDF
吸塑成型用有机玻璃板柔韧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彭军芝 《广州化学》 CAS 2001年第3期26-30,共5页
采用一种单体IA与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共聚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进行内增塑以改善PMMA的柔韧性 ,并与外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脂 (DBP)作比较 ,考察其对PMMA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IA能改善PMMA的柔韧性 ,但效果不及DBP好 ,但是IA... 采用一种单体IA与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共聚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进行内增塑以改善PMMA的柔韧性 ,并与外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脂 (DBP)作比较 ,考察其对PMMA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IA能改善PMMA的柔韧性 ,但效果不及DBP好 ,但是IA在耐挥发性方面却比DBP优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MA 柔韧性 增塑 IA DBP 吹塑成型 有机玻璃板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下载PDF
空调常用塑料接触增塑剂性能研究
17
作者 杨春嘉 赵传鑫 +1 位作者 董元伟 刘伟彤 《家电科技》 2022年第S01期545-547,共3页
选择常用的5种增塑剂,在常态下和应力条件下,对ABS和PS塑料进行了耐化学性以及应力开裂测试研究;结果表明:ABS塑料在常态下,可接触增塑剂乙酰柠檬酸三丁酯(ATBC)、对苯二甲酸二辛酯(DOTP)、氯化石蜡(CP)、己二酸二异辛酯(DOA)和癸二酸... 选择常用的5种增塑剂,在常态下和应力条件下,对ABS和PS塑料进行了耐化学性以及应力开裂测试研究;结果表明:ABS塑料在常态下,可接触增塑剂乙酰柠檬酸三丁酯(ATBC)、对苯二甲酸二辛酯(DOTP)、氯化石蜡(CP)、己二酸二异辛酯(DOA)和癸二酸二异辛酯(DOS)使用;在应力条件下(1%应变),应避免接触以上5种增塑剂;PS塑料在常态下,可接触增塑剂ATBC、DOTP和CP使用,但受DOA和DOS影响伸长率下降;在应力条件下(1%应变),可接触ATBC和CP使用,避免接触DOTP、DOS和DOA;ABS和PS塑料在家电使用中,在评估与增塑剂的作用时,需要考虑应力影响。应力的存在会导致塑料更加不耐相关增塑剂侵蚀直至塑料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 增塑剂 耐化学性 应力
下载PDF
凝胶色谱与紫外分析桐油甲酯D-A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科 蒋剑春 +3 位作者 聂小安 陈洁 黄金瑞 陈水根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0-46,共7页
选用具有高共轭脂肪酸含量的桐油与马来酸二异辛酯作为二烯体与亲二烯体,研究了合成C_22-三元酸一甲二辛酯增塑剂的工艺并探讨了酮油甲酯与马来酸二异辛酯D-A反应转化率的计算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得率、凝胶色谱、紫外3种测试方法,结果... 选用具有高共轭脂肪酸含量的桐油与马来酸二异辛酯作为二烯体与亲二烯体,研究了合成C_22-三元酸一甲二辛酯增塑剂的工艺并探讨了酮油甲酯与马来酸二异辛酯D-A反应转化率的计算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得率、凝胶色谱、紫外3种测试方法,结果表明得率、凝胶色谱、紫外都可作为检测手段评估D-A反应的进行程度。其中得率误差较大,凝胶色谱计算转化率较为准确,紫外可利用270nm处的吸收判断反应程度,可是计算结果偏大,但可利用各波段吸收特征有效判断反应类型;综合分析凝胶色谱与紫外的结果得出桐油甲酯与马来酸二异辛酯的D-A反应最佳合成条件为桐油甲酯与马来酸二异辛酯在摩尔比为1∶1时,在220℃下反应5h,转化率为9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反应 凝胶色谱 紫外 桐油 增塑剂
下载PDF
增塑剂TM211的制备及其增塑的PVC的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科 陈洁 +3 位作者 黄金瑞 聂小安 蒋剑春 《聚氯乙烯》 CAS 2019年第7期20-24,25-28,共9页
选用富含不饱和共轭三键的桐油为原料,通过酯交换和D-A反应,合成了具有六元环结构的三酸三酯类化合物3-正丁基-6-(9-癸烯酸乙酯-10基)-4-环己烯二酸二甲酯(C22-三元酸一乙二甲酯,TM211).采用分子量法测定和红外光谱法确定三酯类化合物... 选用富含不饱和共轭三键的桐油为原料,通过酯交换和D-A反应,合成了具有六元环结构的三酸三酯类化合物3-正丁基-6-(9-癸烯酸乙酯-10基)-4-环己烯二酸二甲酯(C22-三元酸一乙二甲酯,TM211).采用分子量法测定和红外光谱法确定三酯类化合物的结构,并对PVC进行塑化.研究了塑化后PVC的状态、玻璃化转变温度、拉伸性能、抗萃取性能和热失重性能.结果表明:①桐油乙酯可与马来酸二甲酯合成增塑剂TM211产品;②XRD表明,该产品可有效地破坏PVC结晶性;③DMA表明,TM211较TM188可更有效地降低PVC的Tg;④拉伸试验和扫描电镜均显示,TM211对PVC的增塑性能与DOP相当,且可提高材料的拉伸强度;TM211在水、乙醇、乙醚等5种溶剂中的耐抽出性及挥发性能均优于DOP;⑤热重分析及热解活化能表明,TM211可有效地提升PVC材料的热稳定性;⑥热重-红外-质谱联用分析表明,TM211能使PVC更稳定,原因是其降低了PVC中的HCl含量,使其更容易以氯代烃的形式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油 增塑剂 PVC D-A反应 塑料助剂
下载PDF
汶南碱石在骨质瓷和滑石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德正 王保锋 +1 位作者 纪元玉 张伟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1-33,共3页
本文通过对汶南碱石与大同土、精选龙岩土理化性能的分析对比,总结出它既有硬质粘土的性状又有软质粘土性质的特点,用于骨质瓷和滑石瓷制作中。
关键词 汶南碱石 骨质瓷 滑石瓷 增塑 陶瓷 原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