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应力组合梁的分析和设计计算 被引量:17
1
作者 舒赣平 吕志涛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1-26,共6页
通过对预应力组合梁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及实例的介绍,说明预应力组合梁安全可靠,经济合理,耐久性好,施工方便,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 组合梁 塑性设计 计算
下载PDF
基于能量平衡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塑性设计方法 被引量:22
2
作者 白久林 欧进萍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2-31,共10页
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发展了基于能量平衡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塑性设计方法。通过结构多失效模式分析,以"强柱弱梁"整体破坏机制作为塑性设计的失效模式;推导了结构能量平衡方程并给出了地震输入能和弹性振动能的计算式。为... 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发展了基于能量平衡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塑性设计方法。通过结构多失效模式分析,以"强柱弱梁"整体破坏机制作为塑性设计的失效模式;推导了结构能量平衡方程并给出了地震输入能和弹性振动能的计算式。为反映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刚度退化和捏缩效应,给出了修正的结构能量平衡方程,对结构的非弹性应变能进行修正。根据外力做功等于结构的非弹性应变能,求出考虑P-Δ效应的结构的侧向力大小,进而根据结构的耗能机制计算出梁柱构件截面的内力值。最后对1榀3跨7层钢筋混凝土框架进行塑性设计,并与对应的弹性设计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塑性设计结构能充分形成"强柱弱梁"型屈服机制,结构的延性好,层间变形更加均匀,其抗震能力更强,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框架结构 塑性设计 失效模式 能量平衡 “强柱弱梁”机制
原文传递
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能量平衡的抗震塑性设计 被引量:18
3
作者 白久林 金双双 欧进萍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5-134,共10页
为确定防屈曲支撑在结构中的布置方式以使结构抗震性能充分发挥,提出了基于能量平衡的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塑性设计方法。构建了结构的"强柱弱梁"整体屈服机制,采用侧力比将总结构体系离散为防屈曲支撑体系和... 为确定防屈曲支撑在结构中的布置方式以使结构抗震性能充分发挥,提出了基于能量平衡的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塑性设计方法。构建了结构的"强柱弱梁"整体屈服机制,采用侧力比将总结构体系离散为防屈曲支撑体系和纯框架体系,并建立了结构的双线性能力曲线。基于能量平衡方法计算结构的设计基底剪力并分别得到支撑体系和框架体系的设计侧向力,进而完成支撑的截面设计。按照塑性内力分配机制和考虑支撑屈服后性能,计算梁柱构件内力需求。以一幢5层结构为例,分别设计了不同侧力比的14个结构模型,对比了基底剪力、防屈曲支撑面积和梁柱钢筋用量等。通过22条地震波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了不同侧力比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屈服机制、楼层剪力比、支撑最大位移延性、累积位移延性和结构残余层间位移角。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实现结构的预期失效模式,并满足结构的抗震性能要求,并建议设计侧力比选取在0.3~0.5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防屈曲支撑 能量平衡 塑性设计 地震失效模式 侧力比
原文传递
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的应用和发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绍蕃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3期237-244,共8页
设计规范是保证结构可靠性的技术文件,必须正确应用。为此,本文指出对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的一些条文可能应用不恰当或发生疏漏的情况。设计规范应随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而加以改进.本文还就这本规范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 设计规范是保证结构可靠性的技术文件,必须正确应用。为此,本文指出对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的一些条文可能应用不恰当或发生疏漏的情况。设计规范应随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而加以改进.本文还就这本规范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修改、补充的建议和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构 结构设计 塑性设计 支撑 规范
下载PDF
基于能量平衡的延性交错桁架塑性设计方法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向荣 宗智芳 冉红东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36-243,共8页
混合式交错桁架结构抗震性能较差,大大限制了该结构体系的应用范围。为改善其抗震性能,引入偏心支撑的耗能思路,提出了延性交错桁架结构体系的概念,即将交错桁架结构体系中间空腹节间设计为延性区段,在罕遇地震作用时,延性区段进入塑性... 混合式交错桁架结构抗震性能较差,大大限制了该结构体系的应用范围。为改善其抗震性能,引入偏心支撑的耗能思路,提出了延性交错桁架结构体系的概念,即将交错桁架结构体系中间空腹节间设计为延性区段,在罕遇地震作用时,延性区段进入塑性参与耗能,结构其余部分保持弹性。根据Goel提出的基于性能的塑性设计方法(PBPD),推导出延性交错桁架结构体系基于能量的塑性设计方法:确定整体失效模式的基础上,建立能量平衡方程,由此对延性区段进行塑性设计。通过求解延性区段的反作用力,设计结构其他构件,保证延性区段以外构件在罕遇地震作用时保持弹性。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推荐方法能保证结构预期失效模式的出现,混合式交错桁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得到改善。本方法能够大幅提高其延性性能,使结构层间位移趋于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性交错桁架 能量法 塑性设计 延性区段 抗震
下载PDF
轻钢结构在国内的发展 被引量:6
6
作者 胡昱 蔡小刚 张华湘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55-57,共3页
通过对轻钢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及社会市场的大量调研 ,特别对轻钢结构的门式钢架 ,包括塑性设计 ,工型截面屈曲后强度 ,利用楔型构型和变截面构件的设计 ,施工中的应用 ,把中柱设计成摇摆柱 。
关键词 轻钢结构 塑性设计 楔型构件 摇摆柱 蒙皮效应
下载PDF
含端板螺栓连接耗能梁段的高强钢框筒结构基于性能的塑性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程倩倩 连鸣 +2 位作者 苏明周 张浩 关彬林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67-182,共16页
含端板螺栓连接耗能梁段的高强钢框筒结构(SFTSs)可以有效改善传统钢框筒结构的抗震性能,且可实现震后功能可快速恢复,是一种新型的高层可恢复功能结构。由于现行规范的抗震设计方法无法准确预测和控制结构的弹塑性性能,可能会使结构损... 含端板螺栓连接耗能梁段的高强钢框筒结构(SFTSs)可以有效改善传统钢框筒结构的抗震性能,且可实现震后功能可快速恢复,是一种新型的高层可恢复功能结构。由于现行规范的抗震设计方法无法准确预测和控制结构的弹塑性性能,可能会使结构损伤集中于个别楼层出现薄弱层。为了设计具有理想失效模式的SFTSs,建立该结构体系“小震不坏,中震及大震可修,巨震不倒”的四水准抗震设防性能指标。考虑不同地震水准作用下的性能目标,采用三线型的能力曲线对传统的基于能量平衡的塑性设计方法进行改进,且考虑结构高阶振型和屈服后刚度的影响,提出了SFTSs基于性能的塑性设计方法。采用建议的设计方法设计了一个30层的结构算例,并基于OpenSees对结构算例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提出的设计方法设计的结构算例能够实现结构预期的失效模式以及不同地震水准作用下的性能目标,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验证了所提出的基于性能的塑性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可以为SFTSs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框筒 耗能梁段 塑性设计 性能目标 失效模式 抗震性能
下载PDF
自复位装配式RC框架结构基于能量平衡的抗震塑性设计方法
8
作者 马立成 史庆轩 +2 位作者 王秋维 王朋 王斌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2-202,共11页
为了解决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连接薄弱、损伤机制不可控、耗能能力不足、震后难以修复等问题,针对带有可控塑性铰(CPH)的自复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SC-PRCF),基于能量平衡的抗震设计理念,考虑自复位结构体系滞回行为与理想弹塑... 为了解决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连接薄弱、损伤机制不可控、耗能能力不足、震后难以修复等问题,针对带有可控塑性铰(CPH)的自复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SC-PRCF),基于能量平衡的抗震设计理念,考虑自复位结构体系滞回行为与理想弹塑性结构体系的差异,以及结构上部楼层塑性发展不充分等因素,参照可恢复功能防震结构的四水准抗震设防目标,提出了SC-PRCF结构抗震塑性设计方法。并设计了一榀7层SC-PRCF结构,同时按照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设计了一榀7层现浇混凝土框架(RCF)结构作为对比。通过动力弹塑性分析,验证了抗震塑性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和SC-PRCF结构性能的优越性。研究结果表明:按照抗震塑性设计方法可使SC-PRCF结构满足“小震及中震不坏、大震可修复、可更换、巨震不倒塌”的抗震设防目标,同时可获得“强柱弱梁”的破坏模式,实现了渐进屈服耗能,使全楼层均能参与能量耗散,且能延长失效路径,避免出现薄弱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 自复位 可控塑性铰 塑性设计 抗震性能 残余变形
原文传递
两对边简支另两对边固支组合肋预制底板混凝土双向叠合板的简化塑性设计方法
9
作者 周盼 黄海林 黄曙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2,共8页
目前组合肋预制底板混凝土双向叠合板(双向叠合板)已得到广泛应用.针对双向叠合板设计计算复杂的特点,基于塑性铰线法对两对边简支另两对边固支双向叠合板的设计计算进行了研究,推导出双向叠合板的极限承载力,确定塑性铰线位置,求解极... 目前组合肋预制底板混凝土双向叠合板(双向叠合板)已得到广泛应用.针对双向叠合板设计计算复杂的特点,基于塑性铰线法对两对边简支另两对边固支双向叠合板的设计计算进行了研究,推导出双向叠合板的极限承载力,确定塑性铰线位置,求解极限均布荷载和极限弯矩.采用极限平衡法对双向叠合板的极限弯矩求解公式进行了简化分析,得到极限弯矩的简化塑性计算公式.采用简化公式对2个算例进行求解计算,结果表明:对于两对边简支另两对边固支双向叠合板可采用文章的简化公式进行计算,简化后的塑性计算公式计算简便,有利于在工程设计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叠合板 组合肋 塑性设计 两对边简支 两对边固支
原文传递
基于交错桁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与有限元模拟验证
10
作者 王珏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4年第5期11-16,共6页
近年来,强震频繁发生,对于地震地区的建筑物其抗震性能设计尤为重要。但如今应用广泛的交错桁架结构,抗震性能低无法在地震地区推广使用。针对这一问题,研究提出一种基于两边连接钢板的交错桁架结构,并通过地震反应谱、静力弹塑性分析... 近年来,强震频繁发生,对于地震地区的建筑物其抗震性能设计尤为重要。但如今应用广泛的交错桁架结构,抗震性能低无法在地震地区推广使用。针对这一问题,研究提出一种基于两边连接钢板的交错桁架结构,并通过地震反应谱、静力弹塑性分析与有限元模拟验证来对该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随着楼层的增加,试件1和试件2在横轴和纵轴方向上的位移量均呈线性增加的趋势,在整体上较为稳定,没有明显的薄弱层。试件1与试件2在X与Y方向的层间位移角均低于0.004,满足建筑结构设计要求。在有限元验证结果中,有限元计算结果与测验结果基本一致,即抗震性能符合要求。综上,研究提出的两边连接钢板式交错桁架结构具有可行性,能提高交错桁架结构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错桁架结构 抗震性能 消能段 塑性设计 有限元模拟
下载PDF
钢结构中的塑性设计概念及其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中华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7-30,共4页
建筑钢材是弹塑性较好的结构材料,对超静定的梁和框架采用塑性设计,可以充分利用结构和构件的塑性性能达到节约材料的目的。因此,在新修订的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中,列为专门的一章,规定了相关的计算准则和适用范围。
关键词 钢结构 塑性设计 极限状态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性能的高强钢组合K形偏心支撑框架塑性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腾飞 苏明周 郭江然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22,共13页
高强钢组合K形偏心支撑框架结构(K-HSS-EBFs)作为一种典型的双重抗侧力体系,可以实现结构抗震设计中多道设防的目标。针对传统K-HSS-EBFs性能设计方法中无法考虑多水准抗震设防目标以及支撑-框架体系剪力分配的问题,对基于多目标性能的K... 高强钢组合K形偏心支撑框架结构(K-HSS-EBFs)作为一种典型的双重抗侧力体系,可以实现结构抗震设计中多道设防的目标。针对传统K-HSS-EBFs性能设计方法中无法考虑多水准抗震设防目标以及支撑-框架体系剪力分配的问题,对基于多目标性能的K-HSS-EBFs塑性设计方法进行修正。通过考虑结构后屈服刚度变化得到K-HSS-EBFs的三折线能力曲线,采用能量平衡原理计算支撑-框架体系在不同性能目标下的弹性和弹塑性剪力分配,从而对结构进行弹塑性设计。采用修正的设计方法设计了一个6层的K-HSS-EBFs结构算例,建立OpenSees有限元模型,选取20条地震波对其进行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所提设计方法设计的K-HSS-EBFs实现了结构预期的破坏模式以及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延性需求和剪力分布模式;从多遇地震到罕遇地震,算例模型中框架跨所承担的基底剪力占比由29%提高到44%,满足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对于多道设防体系内力重分布后的结构总基底剪力分配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 偏心支撑框架 多目标性能 塑性设计 能力曲线 剪力分配
原文传递
混合联肢部分外包组合剪力墙基于两阶段耗能的塑性设计方法研究
13
作者 石韵 刘万鹏 +2 位作者 苏明周 周巧玲 刘少博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50,共14页
混合联肢部分外包组合剪力墙结构是一种典型的两阶段耗能结构体系。依据现行设计规范设计的混合联肢部分外包组合剪力墙结构对结构弹塑性阶段的整体性能缺乏考虑,在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屈服顺序难以控制。基于混合联肢部分... 混合联肢部分外包组合剪力墙结构是一种典型的两阶段耗能结构体系。依据现行设计规范设计的混合联肢部分外包组合剪力墙结构对结构弹塑性阶段的整体性能缺乏考虑,在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屈服顺序难以控制。基于混合联肢部分外包组合剪力墙结构体系“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三水准抗震设防性能目标,提出结构两阶段耗能的塑性设计方法。以目标位移和理想破坏模式作为预测结构弹塑性受力状态性能目标,针对不同地震水准下的性能目标,考虑耦连比对结构合理耗能机制的影响,将结构的能力曲线等效为三线型,改进了传统基于能量平衡的塑性设计方法,保证结构在设防地震及罕遇地震下实现理想屈服顺序,避免薄弱层产生。采用建议的设计方法设计了一个12层结构算例,并采用ABAQUS对算例进行推覆分析和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基于两阶段耗能的塑性设计方法预测的中震及大震下结构顶点位移角与数值分析结果误差分别为0.5%和12.1%,最大层间位移角满足结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的要求。算例结构能够实现“强节点弱构件、强墙肢弱连梁”合理的屈服顺序,保证结构预期的失效机制和不同地震水准作用下的性能目标,验证了基于两阶段耗能的塑性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工程 混合联肢墙 塑性设计 部分外包组合剪力墙 两阶段耗能 性能目标 耦连比
下载PDF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结构塑性设计新模式(下)——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结构塑性设计建议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和平 王英 郑文忠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0-13,共4页
超静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塑性设计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为方便应用塑性设计新模式进行设计,同时较好地满足正常使用、承载力及防火与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提出了超静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按经典方法和按统一方法的塑性设计建议,并通过算... 超静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塑性设计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为方便应用塑性设计新模式进行设计,同时较好地满足正常使用、承载力及防火与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提出了超静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按经典方法和按统一方法的塑性设计建议,并通过算例展示了按照建议进行设计计算的过程和方法,可供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 连续梁 超静定 塑性设计
下载PDF
钢柱-钢板剪力墙耦合结构性能化抗震设计及评估
15
作者 赵家正 张博 伍云天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83,共11页
钢柱-钢板剪力墙(steel column-steel plate shear wall,SC-SPSW)是利用钢连梁连接钢板剪力墙和两侧钢柱形成的耦合结构体系。该体系可以充分发挥钢板剪力墙、钢连梁和钢柱之间的耦合作用,改善传统钢板剪力墙的缺点,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钢柱-钢板剪力墙(steel column-steel plate shear wall,SC-SPSW)是利用钢连梁连接钢板剪力墙和两侧钢柱形成的耦合结构体系。该体系可以充分发挥钢板剪力墙、钢连梁和钢柱之间的耦合作用,改善传统钢板剪力墙的缺点,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采用基于能量平衡的塑性设计理念,并结合相关规范推导出SC-SPSW体系的设计方法。利用SAP2000软件建立了12个不同高度、不同耦连比(coupling ratios,CR)的SC-SPSW算例,并对其进行了拟静力分析和动力时程分析,研究结构的屈服机制以及耦连比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应用该设计方法的结构算例能够满足预期的理想屈服机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并对不同高度的SC-SPSW体系的CR选择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体系 耦连比 塑性设计 PUSH-OVER分析 非线性动力分析
下载PDF
多高层钢框架结构连接节点抗震设计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彩虹 《钢结构》 2012年第12期29-31,28,共4页
对钢结构节点抗震设计的全过程进行总结和说明。首先,结合2010版抗震规范,阐明多高层钢框架结构连接节点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对弹性设计法和塑性设计法的节点抗震二次设计法进行理论和例证分析;其次,列举常用的梁柱节点抗震构造做法,对比... 对钢结构节点抗震设计的全过程进行总结和说明。首先,结合2010版抗震规范,阐明多高层钢框架结构连接节点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对弹性设计法和塑性设计法的节点抗震二次设计法进行理论和例证分析;其次,列举常用的梁柱节点抗震构造做法,对比分析其优缺点,为工程设计提供有益建议;最后,提出梁与梁拼接节点和柱与柱拼接节点在塑性铰区域外可不进行塑性设计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点抗震设计 弹性设计 塑性设计 塑性铰 节点构造
下载PDF
汽车新产品开发的工业设计策略 被引量:3
17
作者 高敏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5年第8期6-9,共4页
汽车的新产品开发是汽车工业的核心和难点,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环节,而新产品开发中的汽车造型设计更是难点中的难点.综述了我国汽车新产品开发的特点、汽车造型设计的相关理念以及典型设计过程中采用的重要技术.
关键词 汽车新产品开发 工业设计 造型设计 工业设计策略 工业设计技术
下载PDF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结构塑性设计新模式(上)——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结构塑性设计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文忠 王英 李和平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9-12,共4页
超静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塑性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是理论界和工程界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介绍了国内外在超静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塑性设计领域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分析了国内外研究者给出的塑性弯矩计算方法不同的原因,明确了对这一领域开... 超静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塑性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是理论界和工程界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介绍了国内外在超静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塑性设计领域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分析了国内外研究者给出的塑性弯矩计算方法不同的原因,明确了对这一领域开展系统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 连续梁 塑性设计 超静定
下载PDF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两跨连续梁(板)塑性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郑文忠 王均 杨冰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2000年第1期26-30,共5页
以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统一理论框架为基础 ,首次提出了研究超静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弯矩调幅对象为的思想 ;然后针对无粘结预应力工艺的固有特性 ,认为无粘结预应力筋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承载力极限状态的应力取值差别是不大的 ,从... 以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统一理论框架为基础 ,首次提出了研究超静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弯矩调幅对象为的思想 ;然后针对无粘结预应力工艺的固有特性 ,认为无粘结预应力筋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承载力极限状态的应力取值差别是不大的 ,从而提出了对普通混凝土连续次梁支座弯矩的调幅系数和连续板支座弯矩的调幅系数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次梁和连续板的经典计算方法中仍然适用的观点 ;最后根据按经典方法建立的调幅后的承载力计算公式与作者创立的统一理论承载力计算公式等价的原则 ,推导了针对的调幅系数表达式 ,从而使统一理论发展到塑性设计新阶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粘结 预应力 塑性设计 混凝土连续梁
下载PDF
绿化中应用树状花木的构想 被引量:5
20
作者 余晓丽 张彩莹 +1 位作者 庞发虎 闫光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8-89,93,共3页
针对目前行道树种类不够丰富 ,美化、香化环境树种缺乏的现状 ,认为未来园林绿化应加大彩乔、花乔和绿乔行道树的应用 ,并归纳了地栽树状花木的造型设计及园林应用。
关键词 树状花木 彩乔行道树 花乔行道树 绿乔行道树 造型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