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喹诺酮类药物及细菌对其耐药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4
1
作者 夏蕊蕊 国宪虎 +1 位作者 张玉臻 徐海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55-261,共7页
本文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结构、进入细菌体内的方式及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理进行简明阐述。针对喹诺酮类药物的广泛使用而导致的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逐渐增加的原因入手,阐述了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从染色体突变到质... 本文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结构、进入细菌体内的方式及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理进行简明阐述。针对喹诺酮类药物的广泛使用而导致的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逐渐增加的原因入手,阐述了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从染色体突变到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性的几种分子机制及研究进展,为研究新型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诺酮 拓扑异构酶 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性 QNR基因 qepA基因
下载PDF
大肠埃希菌耐药特征及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分布 被引量:15
2
作者 潘玫 陈山 +2 位作者 李稳 刘臣彪 石媛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调查大肠埃希菌分离株的耐药特征及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流行状况。方法纸片扩散(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双纸片法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qnr A、qnr B、qnr C、qnr D、qnr S、aac(6')... 目的调查大肠埃希菌分离株的耐药特征及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流行状况。方法纸片扩散(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双纸片法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qnr A、qnr B、qnr C、qnr D、qnr S、aac(6')-Ib、qep A基因,限制性酶切反应确定aac(6')-Ib-cr基因型。结果 179株大肠埃希菌中95株ESBL表型确证试验阳性,检出率为53.1%;产ESBL菌株未见对美罗培南耐药,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极低(1.1%),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皆低于30%,对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氨曲南、甲氧苄啶-磺胺甲唑耐药率皆高于70%,对庆大霉素、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在60%~70%;PCR扩增结果显示产ESBL菌株,具有qnr基因9株(9.5%),其中qnr A 2株、qnr B 5株、qnr S 2株。非产ESBL菌株,具有qnr B基因3株(3.6%);酶切反应显示产和非产ESBL菌株具有aac(6')-Ib-cr基因分别为21株(22.1%)和5株(6.0%)。所有菌株皆未检测到qep A基因。结论产ESBL大肠埃希菌呈现多重耐药趋势,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以aac(6')-Ib-cr基因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 基因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姜晓冰 徐雅梦 +2 位作者 于涛 王海磊 石磊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82-387,共6页
目的调查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中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PMQR)基因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的分布情况,并对PMQR阳性菌株中染色体介导的喹诺酮耐药机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菌株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药物敏感... 目的调查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中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PMQR)基因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的分布情况,并对PMQR阳性菌株中染色体介导的喹诺酮耐药机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菌株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药物敏感性;PCR检测qnr A、qnr B、qnr C、qnr D、qnr S、aac(6’)-Ib-cr和qep A,对PMQR阳性菌株扩增blaTEM、blaSHV、blaCTX-M和blaPER,同时扩增测序分析染色体基因gyr A、gyr B、par C和par E的突变情况;接合转移试验验证PMQR与bla基因的转移性。结果 91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有2株携带qnr B4基因。2株PMQR阳性菌株均接合转移成功,qnr B4和blaCTX-M-14、blaSHV-12基因可以通过质粒共同转移。PMQR阳性菌株均在Gyr A亚基和Par C亚基存在氨基酸突变,其相应的接合子以及受体菌均未发现突变。结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中存在qnr B基因,qnr与bla基因能共同转移,造成多重耐药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下载PDF
2017-2018年包头地区耐喹诺酮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特征与机制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李翠翠 胡同平 张利霞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8-524,共7页
目的了解内蒙古包头地区临床分离的耐喹诺酮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特征以及机制。方法收集2017-2018年内蒙古包头地区11所参与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医院的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按统一技术方案进行药敏试验,采用... 目的了解内蒙古包头地区临床分离的耐喹诺酮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特征以及机制。方法收集2017-2018年内蒙古包头地区11所参与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医院的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按统一技术方案进行药敏试验,采用酶抑制剂增强试验测定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分析病原菌耐药性。并且随机从大肠埃希菌喹诺酮类耐药(环丙沙星或/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组中筛选60株作为试验菌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最低抑菌浓度(MIC)值,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GyrA、GyrB、ParC、ParE、qnrA、qnrB、qnrS、aac(6′)-Ib以及qepA基因,限制性酶切反应确定aac(6′)-Ib-cr基因型。结果共收集上述医院非重复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4 262株。耐喹诺酮大肠埃希菌分离率居前3位的医院分别为包头市肿瘤医院(79.37%)、内蒙古包钢医院(74.45%)和包头市第八医院(72.52%);前3位科室分别为泌尿科(90.74%)、呼吸内科(87.58%)和肿瘤科(77.87%);前3位标本分别为尿液(73.77%)、痰液等呼吸道标本(65.63%)和引流液(63.27%)。4 262株大肠埃希菌中喹诺酮类耐药组和喹诺酮类非耐药组占比分别为66.31%和33.69%,喹诺酮类耐药组对绝大部分所测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和产ESBLs的检出率均高于喹诺酮类非耐药组(P<0.05)。60株试验菌株:GyrA、GyrB、ParC和ParE基因的阳性率均为100.00%;GyrA、ParC和ParE亚基突变发生率均为100.00%,GyrB亚基突变发生率为16.67%;发生最多的氨基酸取代种类是Ser83→Leu(100.00%),其次依次为Ser80→Ile(96.67%)和Asp87→Asn(91.67%);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PMQR)基因阳性率为18.33%,其中检出率由高到低分别为aac(6′)-Ib-cr基因(15.00%)、qnrS基因(6.67%)和qepA基因(3.33%)。在GyrA亚基双突变的基础上,发生ParC亚基单位点(Ser80或Glu84)突变的菌株对环丙沙星的MIC值多在32~64μg/ml范围内;发生ParC亚基双位点(Ser80和Glu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大肠埃希菌 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 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
原文传递
水产动物源细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研究概况 被引量:6
5
作者 吴甘林 邓玉婷 +3 位作者 姜兰 谭爱萍 赵飞 张瑞泉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31-638,共8页
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这类抗菌药都有喹诺酮环结构,又称吡酮酸类或吡啶酮酸类。喹诺酮类药物能够穿透细胞壁进入细胞直接作用于DNA促旋酶(拓扑异构酶Ⅱ)和拓扑异构酶Ⅳ[1],通过抑制这两种酶而阻断DNA的复制,从而发挥... 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这类抗菌药都有喹诺酮环结构,又称吡酮酸类或吡啶酮酸类。喹诺酮类药物能够穿透细胞壁进入细胞直接作用于DNA促旋酶(拓扑异构酶Ⅱ)和拓扑异构酶Ⅳ[1],通过抑制这两种酶而阻断DNA的复制,从而发挥抗菌作用[2]。由于这类药物拥有抗菌谱广、高效、用药量低、给药方便、毒副作用低和与其他抗菌药物不产生交叉耐药等优点[3],广泛应用于人医临床、畜牧水产养殖的细菌病治疗中。目前喹诺酮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水产养殖动物常见病原如气单胞菌(Aeromonas)、弧菌(Vibrio)等引起的细菌性疾病[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 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
下载PDF
亚抑菌浓度环丙沙星对大肠埃希菌喹诺酮类耐药质粒接合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鄂顺梅 龙一飞 +2 位作者 曾建明 鲁洋 陈茶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3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亚抑菌浓度环丙沙星对大肠埃希菌喹诺酮类耐药质粒接合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PCR法筛选含有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包括qnr A、qnr B、qnr C、aac(6')-Ib-c基因]的大肠埃希菌作为供体菌;质粒接合试验分析喹诺酮类耐药... 目的探讨亚抑菌浓度环丙沙星对大肠埃希菌喹诺酮类耐药质粒接合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PCR法筛选含有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包括qnr A、qnr B、qnr C、aac(6')-Ib-c基因]的大肠埃希菌作为供体菌;质粒接合试验分析喹诺酮类耐药质粒的接合转移能力;不同亚抑菌浓度的环丙沙星处理供体菌后,观察喹诺酮类耐药质粒接合效率的改变。结果 16株供体菌携带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其中6株供体菌携带的喹诺酮类耐药质粒可以接合转移,接合效率为2.6×10-2~1.2×10-1;接合效率最高的1株供体菌经不同亚抑菌浓度的环丙沙星处理后,其接合效率最高可较无环丙沙星处理组增加1.5倍。结论亚抑菌浓度的环丙沙星可以促进大肠埃希菌喹诺酮类耐药质粒的接合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 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 耐药质粒接合转移 大肠埃希菌 环丙沙星 抗生素亚抑菌浓度
下载PDF
肠杆菌科细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符浩 夏兴 陈代杰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1年第11期680-685,共6页
继首个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qnrA1之后,qnrB,qnrS,qnrC和qnrD等其他一些类似基因也相继被发现。另外,两种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机制,即外排泵QepA和OqxAB以及氨基糖苷甲基转移酶Aac(6’)-Ib-cr陆续被报道。本文综述肠杆菌科细菌质... 继首个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qnrA1之后,qnrB,qnrS,qnrC和qnrD等其他一些类似基因也相继被发现。另外,两种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机制,即外排泵QepA和OqxAB以及氨基糖苷甲基转移酶Aac(6’)-Ib-cr陆续被报道。本文综述肠杆菌科细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诺酮类 抗菌药物 肠杆菌科细菌 耐药 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
原文传递
临床分离喹诺酮耐药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分型研究
8
作者 周妍妍 梁静雯 +2 位作者 杜小莉 马立艳 于礼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524-527,532,共5页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喹诺酮耐药大肠埃希菌表型特征及分子机制。方法通过药敏试验从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中筛选喹诺酮耐药株,经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采用PCR检测和测序分析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PMQR)。结果...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喹诺酮耐药大肠埃希菌表型特征及分子机制。方法通过药敏试验从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中筛选喹诺酮耐药株,经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采用PCR检测和测序分析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PMQR)。结果所收集53株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呈中介耐药或耐药,在21个MLST分型中以ST53、ST43为主。QRDR测序显示,与敏感菌株相比,以基因Gyr A的S83L和D87N、基因Par C的S80I突变为主,分别占94.33%、79.25%、79.25%,ST53和ST43均存在此3个点突变。32.08%菌株检出PMQR基因,包括aac(6)-Ib-cr、qnr B和qnr S,62.26%菌株检出消毒剂耐药基因qac E△1。结论喹诺酮耐药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机制主要与QRDR区域点突变有关,同时也应对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水平传递加强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 喹诺酮耐药决定区 多位点序列分型
原文传递
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姜晓冰 于涛 王青霞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中PMQR基因及ESBLs的分布情况,并对PMQR阳性菌株中染色体介导的喹诺酮耐药机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药物敏感性;PCR检测qnr A、qnr B、qnr C、qnr D、qnr S、aa...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中PMQR基因及ESBLs的分布情况,并对PMQR阳性菌株中染色体介导的喹诺酮耐药机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药物敏感性;PCR检测qnr A、qnr B、qnr C、qnr D、qnr S、aac(6’)-Ib-cr和qep A,对PMQR阳性菌株扩增blaTEM、blaSHV、blaCTX-M和blaPER,同时扩增测序分析染色体基因gyr A、gyr B、par C和par E的突变情况;接合转移试验验证PMQR与bla基因的转移性。结果 106株铜绿假单胞菌中,2株携带qnr S,1株携带qnr D,2株携带aac(6’)-Ib-cr。4株PMQR阳性菌株中有2株接合转移成功,qnr S1和blaTEM-1基因可以通过质粒共同转移。PMQR阳性菌株均在Gyr A亚基和/或Par C亚基存在氨基酸突变,其相应的接合子以及受体菌均未发现突变。结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中存在qnr S、qnr D和aac(6’)-Ib-cr基因,PMQR与bla基因能共同转移,造成多重耐药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下载PDF
左氧氟沙星对携带qnrA1基因大肠埃希菌药动学-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俊芳 徐晓刚 +4 位作者 王明华 施耀国 张菁 王明贵 张婴元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50-254,共5页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对携带qnrA1质粒大肠埃希菌感染的合理给药方案。方法根据左氧氟沙星药动学参数构建左氧氟沙星体外药动学-药效学模型。在体外感染模型中研究左氧氟沙星200、300、500、550和700mg每日1次对大肠埃希菌J53(不含qnr质粒...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对携带qnrA1质粒大肠埃希菌感染的合理给药方案。方法根据左氧氟沙星药动学参数构建左氧氟沙星体外药动学-药效学模型。在体外感染模型中研究左氧氟沙星200、300、500、550和700mg每日1次对大肠埃希菌J53(不含qnr质粒)和大肠埃希菌650T(含qnr质粒的J53结合子)的药效学,制定体外药动学-药效学目标值。结果左氧氟沙星上述5个剂量组对大肠埃希菌J53均有良好的杀灭作用;500mg每日1次及以下剂量组均不能有效杀灭大肠埃希菌650T。用药结束后左氧氟沙星对细菌的MIC由给药前的0.4mg/L平均升高到2~4mg/L。但DNA测序并未发现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存在突变,细菌MIC上升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体外药动学-药效学研究提示左氧氟沙星对携带qnr质粒大肠埃希菌的AUC/MIC需达到120或以上时方能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药动学-药效学 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
下载PDF
Genotypic Diversity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Quinolone Resistant Determinants from Enterobacteriaceae in Yaoundé, Cameroon
11
作者 Emilia Enjema Lyonga Mbamyah Michel Toukam +8 位作者 Marie-Claire Okomo Assoumou Anthony M. Smith Celine Nkenfou Hortense Kamga Gonsu Anicette Chafa Betbeui Martha Tongo Mesembe Agnes Bedie Eyoh George Mondinde Ikomey Sinata Koulla-Shiro 《Open Journal of Medical Microbiology》 2020年第2期33-45,共13页
<strong>Background:</strong> Enterobacteriaceae causes many types of infections which are often treated with quinolones and fluoroquinolone (Q/FQ). The resistance mechanisms to Q/FQ are usually associated ... <strong>Background:</strong> Enterobacteriaceae causes many types of infections which are often treated with quinolones and fluoroquinolone (Q/FQ). The resistance mechanisms to Q/FQ are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mutations in the quinolone resistance determining region which alter the conformation of target amino acid residues within the protein and in the <em>qnr</em> genes. This study aimed at determining the antimicrobial resistant profile of a sample of Enterobacteriaceae from Cameroon and the genetic diversity in quinolone-resistant isolates in view of implementing a better management, treatment,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the transmission of these resistant strains. <strong>Methods:</strong> Identification and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was done using VITEK 2. The detection of pla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 (PMQR) genes was carried out using the conventional PCR method. Sequencing was done using the Applied Biosystem 3500 genetic analyser. DNA fingerprint was obtained using 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strong>Results:</strong> Among 440 Enterobacteriaceae, the most prevalent genera were: <em>Escherichia</em> 178/440 (39.5%);<em>Klebsiella</em> 148/440 (33.6%);<em>Enterobacter </em>35/440 (8%);<em>Pantoea</em> 28/440 (6.4%);<em>Proteus</em> 14/440 (3.2%) <em>Salmonella </em>13/440 (3%). Ampicillin resistance showed the highest prevalence with 371/440 (81%) and Imipenem the lowest resistance 9/440 (2.1%). The ciprofloxacin resistance rate was 161/440 (36.6%). The detected plasmid 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 (PMQR) genes were: <em>qnrA</em>, 2/161 (1.2%);<em>qnrB</em>, 31/161 (19.3%);<em>qnrS</em>, 13/161 (8.1%): <em>Aac</em> (6')<em>Ib-cr</em>, 84/161 (52.2%) and <em>qepA</em>, 3/161 (1.9%). There were several mutations in the <em>parC</em> gene of <em>Klebsiella</em> leading to S80D and S80N substitutions. Two pairs of <em>Klebsiella</em> <em>peumoniae</em> strains were phenotypically and genotypically identical with 100% similarity in the dendrogramme. <strong>Conclusion:</strong> This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TEROBACTERIACEAE quinolone resistance 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 qnr Genes
下载PDF
qnrS1阳性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药物耐药的分子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江庆 赵志常 +2 位作者 陈瑶 曹颖平 李彬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65-571,共7页
目的研究qnrS阳性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药物耐药的分子特征。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临床分离的57株qnrS1阳性的大肠埃希菌,采用PCR法检测PMQR基因[qnrA, qnrB, qnrC, qnrD, aac(6′)-Ib-cr, qepA和oqxAB基因]和β-内酰胺酶编... 目的研究qnrS阳性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药物耐药的分子特征。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临床分离的57株qnrS1阳性的大肠埃希菌,采用PCR法检测PMQR基因[qnrA, qnrB, qnrC, qnrD, aac(6′)-Ib-cr, qepA和oqxAB基因]和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blaCTX-M-1, blaCTX-M-2, blaCTX-M-8, blaCTX-M-9, blaSHV和blaTEM);对菌株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PCR法对菌株进行系统发育分型;利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对菌株进行基因分型;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为引物的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分析菌株同源性;质粒接合试验检测qnrS1基因在菌株间的转移情况,PCR法分析菌株进行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所有qnrS1阳性大肠埃希菌均对喹诺酮产生较高的耐药性;14株菌检出PMQR基因,检出率为24.6%;68.4%的菌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57株菌株中56株存在QRDR(gyrA, gyrB, parC和parE基因)的突变,占98.2%,其中最常见的点突变发生在gyrA S83L(89.5%),其次为parC S80I(54.4%)以及parE P415V(28.1%);13株qnrS1阳性大肠埃希菌通过接合试验传递成功;共检测到5种不同类型的质粒不相容性分群;系统发育分型结果显示A型有36株(63.2%),B1型有13株(22.8%),B2型有1株(1.8%),D型有7株(12.3%);ERIC-PCR结果显示qnrS1阳性大肠埃希菌可分为50个不同的型别;MLST法结果显示qnrS1阳性大肠埃希菌可分为39个不同的ST分型。结论qnrS1阳性大肠埃希菌与QRDR基因的突变相关,这些突变可能在细菌喹诺酮耐药的传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nrS 大肠埃希菌 喹诺酮类耐药 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 喹诺酮耐药决定区
原文传递
青岛地区大肠埃希菌临床株中bla_(CTX-M)和PMQR基因的检测 被引量:2
13
作者 尉鸿飞 牟晓东 +3 位作者 朱元祺 马金龙 赵静宜 刘新利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年第3期425-428,共4页
目的调查青岛地区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中β-内酰胺酶基因blaCTX-M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PMQR)基因的流行性。方法采用Vitek-2compact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测定。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 目的调查青岛地区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中β-内酰胺酶基因blaCTX-M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PMQR)基因的流行性。方法采用Vitek-2compact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测定。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检测菌株中存在的blaCTX-M基因和各种PMQR基因,并对PCR扩增产物进行DNA序列测定,确定基因类型。结果 83%的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菌素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84%的大肠埃希菌带有blaCTX-M基因,38%、23%、3%、6%和5%的大肠埃希菌分别带有aac(6’)-Ib-cr、oqxAB、qnrB、qnrS及qepA基因。60株菌同时含有PMQR和blaCTX-M基因,其中10株菌同时含有两种PMQR基因及blaCTX-M基因,3株菌同时含有三种PMQR基因及blaCTX-M基因。结论 blaCTX-M基因和PMQR基因在青岛地区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中的流行性较高,且常共存于同一株细菌中,这将促进该地区临床细菌多重耐药性产生,加重细菌性感染治疗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blaCTX-M 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性 PCR
下载PDF
临床分离产气克雷伯菌整合子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梅 王童 魏取好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58-264,共7页
目的确定临床分离菌株产气克雷伯菌整合子、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PMQR)基因的分布, 并分析整合子与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1月至2021年3月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分离自临床样本中的产气克雷伯菌91株, PCR筛查第1... 目的确定临床分离菌株产气克雷伯菌整合子、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PMQR)基因的分布, 并分析整合子与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1月至2021年3月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分离自临床样本中的产气克雷伯菌91株, PCR筛查第1、2类整合酶基因(intI1、intI2), 分析启动子类型和可变区基因盒组成结构。同时对分离株PMQR基因进行检测, 并分析整合子与临床常用抗感染治疗药物间的关系。结果 91株产气克雷伯菌对氨曲南耐药率>40.00%, 对其余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35.00%。91株产气克雷伯菌中30株检出intI1, 未检出intI2。第1类整合子检出7种可变区基因盒组合, 在产气克雷伯菌中检出基因盒组合aac(6′)-11C-ΔereA2-IS1247-aac3-arr-ΔereA2。第1类整合子可变区启动子以活性较弱的PcH1启动子为主。intI1阳性菌株与intI1阴性菌株在ICU、神经外科和临床其他科室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tI1阳性菌株对部分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intI1阴性菌株(P<0.05)。qnrS为PMQR基因的主要基因型。除2016年外, 其余年份分离的产气克雷伯菌中整合子和PMQR基因的检出率均较低。结论产气克雷伯菌耐药性的产生与整合子密切相关, 产气克雷伯菌中整合子在不同临床科室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ICU和神经外科应持续加强细菌耐药的监测。qnrS是本地区产气克雷伯菌对喹诺酮类药物产生耐药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克雷伯菌 整合子 启动子 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
原文传递
喹乙醇耐药基因oqxAB的发现与流行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祥 殷嘉浚 焦新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08-1211,共4页
喹乙醇是一种喹噁啉-N1,N4-二氧化物,作为动物生长促进剂而被广泛使用,曾被认为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抗菌药物。随着该药物在养殖业中的长期使用,其耐药问题也逐步被认识。2003年从丹麦猪粪中分离出一株大肠杆菌,含有介导喹乙醇耐药的接合... 喹乙醇是一种喹噁啉-N1,N4-二氧化物,作为动物生长促进剂而被广泛使用,曾被认为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抗菌药物。随着该药物在养殖业中的长期使用,其耐药问题也逐步被认识。2003年从丹麦猪粪中分离出一株大肠杆菌,含有介导喹乙醇耐药的接合型质粒pOLA52。次年研究发现质粒pOLA52携带外排泵基因oqxAB,不仅介导喹乙醇耐药,还能降低细菌对氯霉素、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因此,2009年oqxAB基因也被归为一种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PMQR)基因。本文对喹乙醇耐药基因oqxAB的发现与流行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乙醇oqxAB 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
下载PDF
食源性沙门氏菌携带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液相芯片检测技术研究
16
作者 杜强 黎俊宏 +5 位作者 严程 赵莹 屠博文 毛旭健 董昕 张露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87-295,共9页
目的:建立应用新型液相芯片技术检测食源性沙门氏菌携带的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PMQR)基因中4种基因:qnrS、aac(6')-Ib-cr、oqxA、oqxB的方法。方法:针对食源性沙门氏菌携带的qnrS、aac(6')-Ib-cr、oqxA、oqxB四种PMQR基因,设... 目的:建立应用新型液相芯片技术检测食源性沙门氏菌携带的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PMQR)基因中4种基因:qnrS、aac(6')-Ib-cr、oqxA、oqxB的方法。方法:针对食源性沙门氏菌携带的qnrS、aac(6')-Ib-cr、oqxA、oqxB四种PMQR基因,设计对应引物和微球,采用液相芯片技术对7株标准菌株进行特异性实验;对4株各含1种PMQR基因的食源性沙门氏菌进行重复性和灵敏度实验;然后检测来自食源性风险监测的71株耐喹诺酮类沙门氏菌,和普通PCR进行对比实验。结果:成功建立了液相芯片技术检测食源性沙门氏菌携带的qnrS、aac(6')-Ib-cr、oqxA、oqxB四种PMQR基因的方法,携带qnrS基因的耐药株检出限为5 CFU/mL、携带aac(6')-Ib-cr基因的耐药株检出限为25 CFU/mL、携带oqxA和oqxB基因的耐药株检出限为10 CFU/mL。所有阳性判定结果荧光中位值(MFI)均≥5倍阴性对照组。重复性实验变异系数(CV)均小于5%,特异性实验结果特异性100%,阴性菌株无阳性信号反应。qnrS检出率29.6%(21/71)、aac(6')-Ib-cr 35.2%(25/71)、oqxA 28.2%(20/71)、oqxB 23.9%(17/71),方法比对的结果符合率为100%。结论:实验建立的液相芯片技术检测食源性沙门氏菌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S、aac(6')-Ib-cr、oqxA、oqxB的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稳定性强、结果准确的特点,可以为食源性沙门氏菌PMQR基因的检测以及耐药性的监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芯片技术 xMAP xTAG PMQR 食源性沙门氏菌
下载PDF
多重耐药菌中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的检测和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羚 戴碧云 +1 位作者 罗毓婷 陈定强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年第18期2820-2823,共4页
目的分析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分离的60株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存在状况。方法采用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检测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选择多重耐药的大肠埃希菌... 目的分析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分离的60株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存在状况。方法采用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检测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选择多重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作为研究对象,用多重PCR法进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的检测和分析。结果检测出耐药基因qnrA型2株,qnrB型耐药基因15株,aac(6’)-Ib基因9株,其中aac(6’)-Ib—cr型耐药基因5株。其中有1株肺炎克雷伯菌检测到同时含有qnrA和aac(6’)-Ib—cr基因;还有3株肺炎克雷伯菌检测到同时含有qnrB和aac(6’)-Ib—cr基因。未检测到qnrC、qnrD、qnrS、qepA型的耐药基因。结论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含有多种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 多重耐药
下载PDF
一养殖场中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qnrS的流行特性
18
作者 陈祥 张维秋 +4 位作者 殷嘉浚 张宁 陈辰 杨谡 焦新安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80-1086,共7页
【目的】研究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qnrS在一养殖场中的流行特点。【方法】分离养殖场不同来源样品中的大肠杆菌菌株,利用美国临床标准委员会(CLSI)推荐的药敏纸片法测定菌株耐药情况,通过质粒接合试验获得qnrS阳性接合子,测定q... 【目的】研究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qnrS在一养殖场中的流行特点。【方法】分离养殖场不同来源样品中的大肠杆菌菌株,利用美国临床标准委员会(CLSI)推荐的药敏纸片法测定菌株耐药情况,通过质粒接合试验获得qnrS阳性接合子,测定qnrS对喹诺酮类药物最小抑菌浓度(MIC)值的影响及其与其它类抗生素耐药性的相关性,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该场中qnrS阳性菌株遗传进化关系。【结果】环境源菌株qnrS的阳性率为29.2%,显著高于禽源菌株基因检出率(13.4%),新进的雏鸡可迅速从养殖场中获得qnrS基因并在鸡群中流行。qnrS基因可使接合子对喹诺酮类药物MIC值不同程度升高,并且与其它五类抗生素具有相关性,不同qnrS阳性菌株间遗传关系较远,但也存在同一克隆株的流行。【讨论】qnrS基因主要通过质粒的播散等进行水平传播,同时也存在同一克隆株的流行传播。qnrS基因多样性及其水平传播方式造成了它的广泛流行,加强对耐药基因的监测及研究对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药物耐药 qnrS 最小抑菌浓度 多重耐药 脉冲场凝胶电泳
原文传递
猪源携带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大肠杆菌气源性传播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晓丹 高丽丽 +2 位作者 胡家卿 艾文豪 柴同杰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842-1850,共9页
为了调查养猪场携带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大肠杆菌的气源性传播情况,本试验分别在5个猪场舍内及舍外上风向和下风向不同距离收集空气样品,并在舍内随机采集粪便样品,分离大肠杆菌。药敏试验检测其对14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以质粒介导... 为了调查养猪场携带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大肠杆菌的气源性传播情况,本试验分别在5个猪场舍内及舍外上风向和下风向不同距离收集空气样品,并在舍内随机采集粪便样品,分离大肠杆菌。药敏试验检测其对14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以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ac(6′)-Ib-cr、qepA)为指示基因,利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ERIC-PCR)鉴定技术,分别对5个猪场不同样品中大肠杆菌的遗传相似性进行分析,评估其向舍外空气的传播情况。结果显示,5个猪场中的大肠杆菌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链霉素、萘啶酸、复方新诺明等12种常用抗生素耐药率较高,且呈现多重耐药。ERIC-PCR结果显示,46.34%(19/41)的舍内空气分离株与粪便分离株来源相同,其中73.68%(14/19)的分离株携带的耐药基因也相同;68.42%(26/38)的舍外空气分离株与舍内空气或粪便分离株来源相同,其中65.38%(17/26)的菌株携带相同的耐药基因。结果表明,起源于舍内粪便的携带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大肠杆菌能形成气溶胶污染舍内空气,并借助舍内外气体交换,传播到舍外不同距离空气中(≥400m),对养殖场周围的环境卫生及社区居民的健康形成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气溶胶 耐药现状 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PMQR)基因 遗传相似性 公共卫生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梅 王文香 +1 位作者 潘发愤 沈跃飞 《浙江医学》 CAS 2016年第1期29-31,35,共4页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对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PMQR)机制,为控制其耐药性传播提供依据。方法筛选住院患者对环丙沙星耐药的69株铜绿假单胞菌,PCR筛选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ac(6')-Ib-cr],阳性产物进行DNA测序,接合转移...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对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PMQR)机制,为控制其耐药性传播提供依据。方法筛选住院患者对环丙沙星耐药的69株铜绿假单胞菌,PCR筛选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ac(6')-Ib-cr],阳性产物进行DNA测序,接合转移试验验证PMQR基因。结果 69株受试株中,12株aac(6')-Ib-cr基因阳性,经DNA测序、BLAST比对,3株携带aac(6')-Ib-cr基因(含有Trp-102→Arg和Asp-179→Tyr突变),另有3株为aac(6')-Ib野生型;质粒接合转移试验结果阴性;未检出qnr基因。结论铜绿假单胞茵PMQR基因以aac(6')-Ib-cr基因为主,未检出qnr基因,aac(6')-Ib-cr基因介导低水平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 环丙沙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