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奥氏体不锈钢低温离子渗碳 被引量:8
1
作者 刘伟 赵程 +2 位作者 窦百香 刘春廷 王建青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5期437-441,445,共6页
为避免奥氏体不锈钢在渗碳过程中析出铬的碳化物而降低其原有的耐蚀性能,开发了低温离子渗碳处理技术。利用低温离子渗碳技术对AISI 316L、AISI 321和AISI304三种不同类型的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了渗碳处理,并对不锈钢渗碳层组织和性能进行... 为避免奥氏体不锈钢在渗碳过程中析出铬的碳化物而降低其原有的耐蚀性能,开发了低温离子渗碳处理技术。利用低温离子渗碳技术对AISI 316L、AISI 321和AISI304三种不同类型的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了渗碳处理,并对不锈钢渗碳层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渗碳温度、渗碳时间和基体材料成分对渗碳层的组织和性能都有重要的影响。渗碳温度在400~550℃时,AISI 316L和AISI 321不锈钢可以获得无碳化物析出的具有单一γc相结构的渗碳层;XRD分析结果证实了550℃是AISI 321和AISI 316L奥氏体不锈钢的临界渗碳温度,500℃是AISI 304不锈钢的临界渗碳温度,在此温度以上渗碳时,渗碳层有铬的碳化合物析出;含有Mo或Ti的奥氏体不锈钢(AISI 316L,AI-SI 321)和不含Mo或Ti的不锈钢(AISI 304)相比,在400~500℃渗碳时可以获得较好的渗碳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离子渗碳 硬度 耐蚀性 γc相
下载PDF
离子渗碳温度对316L不锈钢渗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赵程 刘伟 窦百香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87-190,共4页
利用低温离子渗碳技术,在不同温度下对AISI 316L奥氏体不锈钢进行渗碳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XRD以及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了渗碳温度对不锈钢表面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渗碳温度显著影响AISI 316L奥氏体不锈钢渗... 利用低温离子渗碳技术,在不同温度下对AISI 316L奥氏体不锈钢进行渗碳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XRD以及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了渗碳温度对不锈钢表面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渗碳温度显著影响AISI 316L奥氏体不锈钢渗碳层的组织结构与性能。渗碳温度在400-550℃之间时,可以获得无碳化物析出的、具有单一γc相结构的渗碳层;渗碳温度在550℃时,渗碳层为γc相+Cr23C6+Cr7C3+Fe3C+Fe2C的混合组织。渗碳层的厚度与硬度均随渗碳温度的升高而增加。550℃是AISI 316L奥氏体不锈钢中铬的碳化物析出的临界温度。为了避免铬的碳化物析出而降低不锈钢的耐蚀性能,奥氏体不锈钢渗碳必须在低于550℃的渗碳温度下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渗碳 奥氏体不锈钢 渗碳温度 显微组织 性能
原文传递
加弧辉光离子无氢渗碳在钛合金表面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郑维能 张新位 高红核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2期31-34,共4页
本文提出一种钛合金表面无氢渗碳的新方法 ,在加弧辉光离子渗镀技术中利用高纯石墨制成冷阴极电弧石墨靶 ,对工业用Ti 6Al 4V钛合金进行离子无氢渗碳 ,基材表面形成 2 5~ 30 μm厚的无氢且无结合强度问题的含有游离碳和TiC的扩散层 .... 本文提出一种钛合金表面无氢渗碳的新方法 ,在加弧辉光离子渗镀技术中利用高纯石墨制成冷阴极电弧石墨靶 ,对工业用Ti 6Al 4V钛合金进行离子无氢渗碳 ,基材表面形成 2 5~ 30 μm厚的无氢且无结合强度问题的含有游离碳和TiC的扩散层 .从减摩和抗磨两方面改善了TC4合金的摩擦学性能 ,又避免了钛合金的氢脆问题 .其摩擦系数降为 0 0 8,减小了 7倍多 ;表面显微硬度达到 936HV0 1 ;和原始TC4相比较比磨损率减小了 8倍 .合金摩擦性能显著提高 .其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弧辉光 离子无氢渗碳 钛合金 摩擦学性能 渗镀 氢脆
下载PDF
齿轮钢渗碳过程数学模型及计算机仿真 被引量:4
4
作者 孙重瑞 郭京浩 +1 位作者 梁新宇 张程菘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2016年第5期43-46,共4页
本文结合已有的气体渗碳和离子渗碳过程的数学模型,对齿轮钢渗碳的过程进行模拟,并在这些基础上利用有限差分法求解渗碳方程。分析有限差分法与传统数学方程各自的优缺点,根据数学模型设计了用于预测渗碳过程的图形用户界面程序。对于温... 本文结合已有的气体渗碳和离子渗碳过程的数学模型,对齿轮钢渗碳的过程进行模拟,并在这些基础上利用有限差分法求解渗碳方程。分析有限差分法与传统数学方程各自的优缺点,根据数学模型设计了用于预测渗碳过程的图形用户界面程序。对于温度,时间,初始碳浓度等变量的影响均能给出准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渗碳 离子渗碳 数值模拟 图形用户界面
下载PDF
离子扩渗工艺对316L不锈钢表层组织及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罗建东 杨颖仪 林育周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07-211,共5页
采用离子渗氮(PN)、离子渗碳(PC)及离子氮碳共渗(PNC)工艺对316L不锈钢进行表面硬化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电子探针(EPMA)、显微硬度仪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分析手段对处理后的试验钢组织、显微硬度及磁性能... 采用离子渗氮(PN)、离子渗碳(PC)及离子氮碳共渗(PNC)工艺对316L不锈钢进行表面硬化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电子探针(EPMA)、显微硬度仪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分析手段对处理后的试验钢组织、显微硬度及磁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PC、PNC、PN这3种工艺处理的试验钢均可获得膨胀奥氏体相,但是间隙原子含量逐渐增大,晶格膨胀程度逐渐加剧,分别为1.7%、4.1%和5.5%。PNC与PN处理的试样可获得更厚的渗层厚度和更高的表面硬度,表面硬度约为基体的4.5倍。此外,PN处理的试样具有铁磁性,PC和PNC处理的试样则呈现出与原始奥氏体不锈钢一致的弱磁性。与PNC工艺相比,PN处理的试样表现出更弱的Cr与N间相互作用及略大的晶格膨胀,铁磁性却显著增强。在316L不锈钢离子扩渗处理中,诱发顺磁到铁磁转变的首要因素为晶格膨胀,晶格膨胀增大了Fe-Fe原子间距,减少了3d轨道的重叠,从而增大了Fe原子磁矩,使铁磁性显著增强,磁相变的临界晶格膨胀处于4.1%~5.5%之间;次要因素为Cr与N之间的相互作用。316L不锈钢的无磁强化最佳工艺为PNC工艺,具体为温度420℃、阴极电压600 V、气压200 Pa、气氛N_(2)∶H_(2)∶CH_(4)=20∶77∶3、处理时间6 h。采用此工艺对316L不锈钢进行表面强化,可在其表面获得厚度大、硬度高、磁性弱的强化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不锈钢 离子渗氮 离子渗碳 氮碳共渗 磁性能 显微组织
原文传递
等离子喷涂制备吸波涂层及等离子渗碳技术研究现状
6
作者 高玉魁 郑翔元 龚思婕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5,共15页
随着雷达探测技术的发展,对装备的隐身性能也提出越来越严苛的要求,隐身技术可显著提高军事装备及军人的生存能力,提升战斗效率,取得更大的战场控制权。传统吸波涂层的制备方法工艺复杂且效率低下,作为一种热喷涂技术,由于等离子喷涂具... 随着雷达探测技术的发展,对装备的隐身性能也提出越来越严苛的要求,隐身技术可显著提高军事装备及军人的生存能力,提升战斗效率,取得更大的战场控制权。传统吸波涂层的制备方法工艺复杂且效率低下,作为一种热喷涂技术,由于等离子喷涂具有工艺简单、适用范围广、可操控性和可调控性高等优点,在制备吸波涂层中得到广泛应用。材料表面状态对其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等离子渗碳同样作为一种表面处理工艺,对提高材料表面强度、耐磨性等具有重要作用。介绍了等离子喷涂的基本原理以及送粉速率、输出功率、喷涂距离、喷涂速度等涂层制备基本工艺参数对涂层的影响。研究表明,送粉速率相同时,喷涂功率过大或过小均会导致涂层质量下降;喷涂距离过小会导致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力降低,而距离过大又会降低喷涂效率和涂层密度,合理调控等离子喷涂的工艺参数对涂层质量的好坏有着直接且重要的影响。总结了近年来等离子喷涂制备吸波涂层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了传统渗碳热处理技术与新型渗碳热处理技术的发展,概述了等离子渗碳的发展和现状,可知加工时间及加热温度对渗碳层的性能产生了较大影响。对以上两种表面改性技术未来的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为航空航天、军事装备等涉及关键零部件表面改性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喷涂 吸波涂层 等离子渗碳
下载PDF
渗碳温度对Ti_2AlNb合金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任蓓蕾 缪强 +4 位作者 梁文萍 潘晓扬 陆海峰 胡荣耀 夏金姣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1-156,共6页
利用双辉等离子表面冶金技术,在不同温度下对Ti_2AlNb合金进行渗碳处理。研究不同渗碳温度对Ti_2AlNb合金微观组织、显微硬度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渗碳层包括石墨沉积层、硬质碳化物层和扩散层,其厚度随渗碳温度的增加... 利用双辉等离子表面冶金技术,在不同温度下对Ti_2AlNb合金进行渗碳处理。研究不同渗碳温度对Ti_2AlNb合金微观组织、显微硬度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渗碳层包括石墨沉积层、硬质碳化物层和扩散层,其厚度随渗碳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从硬质碳化物层到基体,试样硬度呈梯度递减规律;且工艺温度越高,渗碳硬度曲线越平缓。在970、1050和1100℃制备的渗碳试样的比磨损率分别是基体的1/14.67,1/14.96和1/16.64,其平均摩擦因数均小于基体,表现出良好的减摩和耐磨性能,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_2AlNb合金 双辉等离子表面冶金 渗碳 耐磨性
原文传递
离子渗碳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国卿 杨烈宇 《金属热处理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56-64,共9页
本文根据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理论,推导出描述离子渗碳电场与传质过程交互作用的唯象方程,依此测定了离子渗碳的异常辉光放电特性曲线并建立了表面浓度、扩散系数与工艺参数的函数关系,为模拟计算和控制离子渗碳过程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离子渗碳 数学模型
原文传递
低温离子硬化处理对AISI 420不锈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杜威 赵程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6-120,共5页
研究了低温离子渗氮、离子氮碳共渗和离子渗碳硬化处理对AISI 420马氏体不锈钢的显微组织、表面硬度、耐蚀性、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渗氮、氮碳共渗和离子渗碳处理都可提高马氏体不锈钢的表面硬度;经不同工艺处理后的试样,除500... 研究了低温离子渗氮、离子氮碳共渗和离子渗碳硬化处理对AISI 420马氏体不锈钢的显微组织、表面硬度、耐蚀性、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渗氮、氮碳共渗和离子渗碳处理都可提高马氏体不锈钢的表面硬度;经不同工艺处理后的试样,除500℃×4 h渗氮工艺外,其他不锈钢试样表面的耐蚀性均未出现明显降低,当渗氮温度过高(500℃)时,由于CrN的析出使得渗氮层的耐蚀性显著下降;磨损试验的结果表明,离子渗碳处理后硬化层的耐磨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SI 420不锈钢 离子渗氮 离子氮碳共渗 离子渗碳 显微硬度 耐蚀性 耐磨性
原文传递
双相不锈钢表面低温离子渗碳硬化处理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梦飞 王永雷 +2 位作者 牛强 韩伯群 赵程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2期95-99,共5页
利用直流等离子体辉光放电技术对双相不锈钢表面进行了低温离子渗碳硬化处理,主要研究了渗碳温度和渗碳时间对硬化层的影响。利用显微硬度计测试了渗碳层的表面硬度和硬度梯度;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渗碳层横截面金相组织;用X-射线衍射仪... 利用直流等离子体辉光放电技术对双相不锈钢表面进行了低温离子渗碳硬化处理,主要研究了渗碳温度和渗碳时间对硬化层的影响。利用显微硬度计测试了渗碳层的表面硬度和硬度梯度;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渗碳层横截面金相组织;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渗碳层的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双相不锈钢表面渗碳层的硬度和厚度都随着渗碳温度的提高和渗碳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并且开始时增长速度比较快,超过某一值后变化趋于平缓。在430~490℃范围内,双相不锈钢表面可以实现在不降低耐蚀性能的前提下,得到高硬度及高厚度的硬化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不锈钢 低温离子硬化 离子渗碳 耐蚀性
下载PDF
离子渗碳时碳渗入的表观过程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欣新 夏立芳 雷廷权 《材料科学进展》 CSCD 1991年第1期40-43,共4页
研究了20钢和 T12钢在离子轰击条件下的渗碳和脱碳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渗碳气氛的组成将影响整个渗碳过程。离子轰击作用下,无论是渗碳还是脱碳都表现为微小区域进行的过程,渗碳层的形成是微区增多、长大及相互连接的结果。
关键词 离子渗碳 渗碳 表观过程 热处理
原文传递
钽表面的甲烷等离子渗碳改性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寰林 胡殷 +3 位作者 朱康伟 李芳芳 龙重 罗文华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8-52,共5页
为了增强钽表面的高温抗氧化、抗腐蚀性能,使用基于空心阴极效应的离子渗碳法,以氩气和甲烷作为渗碳气体对钽片表面进行渗碳实验,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俄歇电子能谱分别对改性层进行成分、形貌及元素化学状态等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为了增强钽表面的高温抗氧化、抗腐蚀性能,使用基于空心阴极效应的离子渗碳法,以氩气和甲烷作为渗碳气体对钽片表面进行渗碳实验,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俄歇电子能谱分别对改性层进行成分、形貌及元素化学状态等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渗碳温度1300℃,渗碳时间20 min的条件下可以得到由Ta C与Ta2C两相组成、厚度约为6μm的渗碳层,其中表层Ta C厚度约为3.5μm,过渡层中碳含量呈梯度分布。渗碳后样品改性层表面变得致密并消除了基体的孔洞缺陷。碳与钽的俄歇峰位变化说明渗碳过程中碳元素进入了样品表面并与钽结合,渗碳过程中表层组分逐渐由金属钽向Ta C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钽 抗腐蚀 等离子渗碳 俄歇电子能谱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Microstructure and Wear Properties of Ti-6Al-4V Alloy Plasma Carboniz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勇 WEI Qiulan +3 位作者 邢亚哲 JIANG Chaoping LI Xinghang ZHAO Zhiyu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5年第3期631-638,共8页
Ti-6A1-4V (TC4) alloys were plasma carboniz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900, 950, and 1 000 ℃) for duration of 3 h. Graphite rod was employed as carbon supplier to avoid the hydrogen brittleness which is ubiquit... Ti-6A1-4V (TC4) alloys were plasma carboniz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900, 950, and 1 000 ℃) for duration of 3 h. Graphite rod was employed as carbon supplier to avoid the hydrogen brittleness which is ubiquitous in traditional gas carbonizing process. Two distinguished structures including a thin compound layer (carbides layer) and a thick layer with the mixed microstructure of TiC and the a-Ti in carburing layer were formed during carburizing. Furthermore, it was found that the microstructure and the properties of TC4 alloy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carbonizing temperature. The specimen plasma carbonized at 950 ~2 obtained maximum value both in the hardness and wear resis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6A1-4V plasma carburizing LAYER wear resistance
下载PDF
离子渗碳供碳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玉园 张仲麟 陈淑媛 《金属热处理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74-80,63,共8页
本文探讨了离子渗碳活性碳原子的形成机理及向工件输送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导出了供碳速度与电流密度、温度、气体成分和流量等工艺参数间的定量计算关系式。用称重法研究了在试样表面未达到饱和含碳量时,各种工艺参数对试样渗碳后增重的... 本文探讨了离子渗碳活性碳原子的形成机理及向工件输送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导出了供碳速度与电流密度、温度、气体成分和流量等工艺参数间的定量计算关系式。用称重法研究了在试样表面未达到饱和含碳量时,各种工艺参数对试样渗碳后增重的影响规律,很好地验证了上述关系式。该式为合理选择工艺参数和建立渗碳完整的数学模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渗碳 供碳速度 工艺参数
原文传递
工频交流离子渗碳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欣新 夏立芳 +1 位作者 谢文川 雷廷权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5,共3页
作者采用工频交流辉光离子轰击方法.采用煤气和氢气混合气对20钢、20Cr2Ni4A钢进行渗碳处理。结果表明,工频交流离子渗碳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渗碳方法,使用该方法获得的渗碳层的组织结构以及工艺参数对渗层深度的影响基本上与直流离子渗碳... 作者采用工频交流辉光离子轰击方法.采用煤气和氢气混合气对20钢、20Cr2Ni4A钢进行渗碳处理。结果表明,工频交流离子渗碳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渗碳方法,使用该方法获得的渗碳层的组织结构以及工艺参数对渗层深度的影响基本上与直流离子渗碳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渗碳 渗碳
下载PDF
INTERGRANULAR EMBRITTLEMENT IN PLASMA CARBURIZED LAYER
16
作者 XIA Lifang MA Xinxin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bin,China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41-144,共4页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cause of intergranular fracture occurred in the retained austenitic region in plasma carburized layer.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sence of retained austenite, which has a good effect on the ...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cause of intergranular fracture occurred in the retained austenitic region in plasma carburized layer.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sence of retained austenite, which has a good effect on the impact toughness,has no relation to this embrittlement.Analy- sis by Auger electron spectroscopy shows that the impurities S and P segregate at the grain boundaries is the main reason of the intergranular embrittlement in carburized layer. However,the segregation of P and S can be removed by reheating and quenching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sma carburizing carburizing EMBRITTLEMENT impurity segregation
下载PDF
等离子S-N-C共渗
17
作者 楼芬丽 高文龙 顾水章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0年第2期294-299,共6页
本文介绍在研制的多功能离子轰击炉中进行38CrMoAl,W18Cr4V。钢试样的离子S—N—C共渗工艺。通过金相、硬度、X射线结构分析等测试方法,讨论了用H_2,N_2,CS_2挥发气作为共渗介质时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550±10℃,(N_2+H_2)/C... 本文介绍在研制的多功能离子轰击炉中进行38CrMoAl,W18Cr4V。钢试样的离子S—N—C共渗工艺。通过金相、硬度、X射线结构分析等测试方法,讨论了用H_2,N_2,CS_2挥发气作为共渗介质时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550±10℃,(N_2+H_2)/CS_2=20/l,共渗时间为2.5小时,共渗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共渗 等离子 S-N-C
下载PDF
AISI 304奥氏体不锈钢低温离子渗碳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建青 赵程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2010年第1期48-50,59,共4页
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AISI 304奥氏体不锈钢低温离子渗碳工艺。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奥氏体不锈钢低温离子渗碳工艺参数为渗碳温度500℃、C3H8:H2=1:30、氩气流量20 ml/min、渗碳时间6 h。用优化工艺参数处理的奥氏体不锈钢表面可获得单一的S... 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AISI 304奥氏体不锈钢低温离子渗碳工艺。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奥氏体不锈钢低温离子渗碳工艺参数为渗碳温度500℃、C3H8:H2=1:30、氩气流量20 ml/min、渗碳时间6 h。用优化工艺参数处理的奥氏体不锈钢表面可获得单一的Sc相组织,硬度高达780 HV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低温离子渗碳 工艺参数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奥氏体不锈钢低温离子渗碳后的亮化处理 被引量:10
19
作者 贺芳 赵程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11,共3页
对经过低温离子渗碳后的奥氏体不锈钢的表面进行了电化学亮化处理,并对亮化处理前后的硬化层的组织结构、厚度、硬度及耐蚀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电化学亮化处理能够去除离子渗碳后覆盖在不锈钢表面的黑膜,恢复不锈钢原有的颜色。... 对经过低温离子渗碳后的奥氏体不锈钢的表面进行了电化学亮化处理,并对亮化处理前后的硬化层的组织结构、厚度、硬度及耐蚀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电化学亮化处理能够去除离子渗碳后覆盖在不锈钢表面的黑膜,恢复不锈钢原有的颜色。电化学表面亮化处理后,不锈钢渗碳层的厚度略有减薄,硬度稍有降低,但耐蚀性能却较亮化处理前有较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低温离子渗碳 亮化处理
下载PDF
奥氏体不锈钢离子渗碳后的腐蚀行为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伟 赵程 窦百香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2-24,共3页
为了提高奥氏体不锈钢零件的使用寿命,利用低温离子渗碳技术对AISI316L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了表面渗碳处理。用X射线衍射仪和光学显微镜分析了渗碳层的微观组织结构,用显微硬度计测试了渗碳层的硬度分布,通过电化学极化曲线测试技术和化学... 为了提高奥氏体不锈钢零件的使用寿命,利用低温离子渗碳技术对AISI316L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了表面渗碳处理。用X射线衍射仪和光学显微镜分析了渗碳层的微观组织结构,用显微硬度计测试了渗碳层的硬度分布,通过电化学极化曲线测试技术和化学腐蚀试验研究了离子渗碳AISI316L不锈钢的腐蚀行为。渗碳层为单相碳过饱和奥氏体固溶体,由此明显提高了AISI316L不锈钢的抗腐蚀性能,渗碳层硬度梯度平缓,表面显微硬度高达900HV。结果表明,奥氏体不锈钢低温离子渗碳处理不仅提高了其表面硬度,而且提高了不锈钢表面的耐腐蚀性能,从而提高了其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渗碳 奥氏体不锈钢 耐蚀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