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倍子对菌斑生物膜内细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席清平 唐荣银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43-646,共4页
目的:应用人工口腔观察五倍子对菌斑生物膜内细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液体二倍稀释法测定与致龋病关系较密切的4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并进一步在人工口腔中形成各实验菌的单一细菌菌斑生物膜,应用菌落计数技术观察五倍子水提取物对... 目的:应用人工口腔观察五倍子对菌斑生物膜内细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液体二倍稀释法测定与致龋病关系较密切的4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并进一步在人工口腔中形成各实验菌的单一细菌菌斑生物膜,应用菌落计数技术观察五倍子水提取物对菌斑生物膜内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五倍子水提取物对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血链球菌、口腔链球菌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血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64mg/ml,口腔链球菌为8mg/ml;不同浓度的五倍子水提取物对各实验菌形成的单一细菌菌斑生物膜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即使采用大于MIC的浓度,也不能把釉质表面形成的生物膜完全抑制,釉质表面仍有细菌生长。结论:五倍子水提取物对菌斑生物膜内细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与浮游细菌相比,生物膜中的细菌对五倍子水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抵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倍子 人工口腔 菌斑生物膜
下载PDF
五倍子对口内菌斑生物膜活性影响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席清平 唐荣银 岳小红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3-206,共4页
目的应用口内菌斑生物膜模型观察五倍子水提取物对菌斑生物膜活性的影响。方法将牙釉质磨片粘结于两侧下颌第一恒磨牙颊侧获得24h口内菌斑生物膜模型,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用6mg/ml五倍子水提取物和生理盐水处理3min,应用溴化乙锭/荧光素... 目的应用口内菌斑生物膜模型观察五倍子水提取物对菌斑生物膜活性的影响。方法将牙釉质磨片粘结于两侧下颌第一恒磨牙颊侧获得24h口内菌斑生物膜模型,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用6mg/ml五倍子水提取物和生理盐水处理3min,应用溴化乙锭/荧光素双乙酸盐(ethidium bromide/fluorescein diacetate,EB/FDA)染色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 microscope,CLSM)观察五倍子水提取物对生物膜活性的影响。结果CLSM观察可见所有样本釉质表面均有细菌的定植,有早期的生物膜形成。对照组菌斑生物膜中细菌的活性明显高于实验组,两者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五倍子水提取物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对生物膜中的细菌产生一定的杀伤效应,使其活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倍子 菌斑生物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溴乙锭/荧光素双乙酸盐染色
下载PDF
3种消毒剂对超声洁牙机单元水路的消毒效果研究
3
作者 吕扬 李桂鼎 +3 位作者 鲁少文 余滨兵 翟秋菊 彭艺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80-188,共9页
目的评估3种临床常用消毒剂对超声洁牙机单元水路的消毒效果。方法将12台牙周超声洁牙机按消毒方案随机分为4组:A组蒸馏水、B组3%过氧化氢(H_(2)O_(2))、C组500 mg/L含氯消毒剂和D组5%聚维酮碘。每台洁牙机用于日常牙周治疗,每天有效工... 目的评估3种临床常用消毒剂对超声洁牙机单元水路的消毒效果。方法将12台牙周超声洁牙机按消毒方案随机分为4组:A组蒸馏水、B组3%过氧化氢(H_(2)O_(2))、C组500 mg/L含氯消毒剂和D组5%聚维酮碘。每台洁牙机用于日常牙周治疗,每天有效工作6 h。分别在基线、消毒后即刻和消毒后1~7 d收集水样。对可培养细菌进行计数、分离和纯化,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进行鉴定,基因扩增子序列按操作分类单元(OTUs)进行聚类。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消毒7 d后水路内壁生物膜的形态和厚度。结果所有组别基线菌落总数均超过了100 CFU/mL。但在消毒后,各组菌落总数均显著降低(P<0.05)。3%H_(2)O_(2)消毒后3 d内、500 mg/L含氯消毒剂消毒后6 d内和5%聚维酮碘消毒后4 d内,菌落总数保持在100 CFU/mL以下(P<0.05)。在超声洁牙机单元水路中检测到了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等病原体。扫描电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3%H_(2)O_(2)组和5%聚维酮碘组生物膜厚度更薄(P<0.05)。结论牙科超声洁牙机单元水路中存在致病菌污染,对患者和医务人员构成潜在的感染风险。在日益严峻的感控背景下应根据临床实际制定适宜的消毒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洁牙机 牙科综合治疗台水路 菌斑生物膜 过氧化氢 次氯酸钠 聚维酮碘
下载PDF
水溶性蜂胶对致龋菌菌斑生物膜形态和产酸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李苹苹 林居红 刘明方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77-280,288,共5页
目的:研究国产水溶性蜂胶(water-sotuble propolis,WSP)对口腔致龋菌混合菌斑生物膜形态以及产酸的影响,探讨其防龋应用前景。方法:在盖玻片上形成体外48h人工混合菌斑生物膜。将国产水溶性蜂胶用BHI液体培养基分别配制成6.25、3.125、1... 目的:研究国产水溶性蜂胶(water-sotuble propolis,WSP)对口腔致龋菌混合菌斑生物膜形态以及产酸的影响,探讨其防龋应用前景。方法:在盖玻片上形成体外48h人工混合菌斑生物膜。将国产水溶性蜂胶用BHI液体培养基分别配制成6.25、3.125、1.5625、0.78125g/L4个浓度的药液培养基,并调定pH为7.0,将已形成生物膜的盖玻片置各组溶液中,扫描电镜观察各组溶液处理24h后生物膜的结构;同时,测定处理后各组培养基上清液的终末pH值。实验中设立0.3125g/L氟化钠液阳性对照组、不含药物的BHI液体培养基阴性对照组。结果:随着蜂胶浓度的升高生物膜菌间结构变稀疏,基质分泌减少;培养基上清液的终末pH值随蜂胶浓度的增大而升高(P<0.01),且均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25g/L,3.125g/L蜂胶组分别高于阳性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水溶性蜂胶能够影响致龋菌混合菌斑生物膜的形态和产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病 水溶性蜂胶 菌斑生物膜 产酸
下载PDF
五倍子水提取物对菌斑生物膜形成过程中表面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王瑞 唐荣银 +2 位作者 刘进 曾照斌 韩冰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7年第7期383-386,共4页
目的:研究五倍子水提取物在菌斑生物膜动态形成过程中对菌斑生物膜表面形态的影响。方法:采用液体二倍稀释法测得五倍子水提取物对变形链球菌、血链球菌、黏性放线菌标准株的MIC值分别为8、8、4mg/mL。在人工口腔环境下,用以上3种标准... 目的:研究五倍子水提取物在菌斑生物膜动态形成过程中对菌斑生物膜表面形态的影响。方法:采用液体二倍稀释法测得五倍子水提取物对变形链球菌、血链球菌、黏性放线菌标准株的MIC值分别为8、8、4mg/mL。在人工口腔环境下,用以上3种标准菌株在羟基磷灰石(HA)表面形成混合菌斑生物膜。在生物膜形成过程中,实验组以2mg/mL(低于3种菌株MIC值)的五倍子水提取物处理,对照组以生理盐水处理;在第6、24、48、72小时和第7天,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菌斑生物膜的表面形态。结果:各时期菌斑生物膜形态,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随着时间的变化,实验组HA表面细菌由散在分布逐渐聚集,形成简单的团块状或片状结构,而对照组细菌由疏松逐渐密集并增厚,形成较为典型的生物膜立体结构。结论:五倍子水提取物可以改变菌斑生物膜形成过程中的菌斑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倍子水提取物 人工口腔 菌斑生物膜
下载PDF
Knowledge and the Attitude on the Use of Mouthwash among Two Selected Senior High Schools in Kumasi
6
作者 Ama Agyeibea Amuasi Kwame A. Koranteng Joseph Abu-Sakyi 《Open Journal of Stomatology》 2024年第5期218-234,共17页
BACKGROUND: The route of most systemic diseases begins in the oral cavity. Oral health knowledge of mouthwashes and their uses is indispensable for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nd especially adolescents. The use of mouthwa... BACKGROUND: The route of most systemic diseases begins in the oral cavity. Oral health knowledge of mouthwashes and their uses is indispensable for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nd especially adolescents. The use of mouthwash by adolescents can be a beneficial adjunct to their oral hygiene routine, providing additional protection against dental diseases and promoting fresher breath. Overuse or misuse of mouthwash, particularly those containing alcohol or other potentially irritating ingredients, may lead to adverse effects such as oral mucosal irritation, dry mouth, or alteration of the oral microbiome. OBJECTIVES: To determine the knowledge, attitude, and use of mouthwash among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Kumasi. METHODOLOGY: 120 students responded to a standard questionnaire by a convenient sample technique. The 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s (SPSS) 22.0 and MS Excel were used for data management and analysi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were presented using tables, bar charts, and pie chart. RESULTS: The ages of the respondents ranged from 14 to 20 years. Out of the 120 participants, 71 students that represent 59.2% of the total, used mouthwash. Majority of the participants (63%) utilized a mouthwash after brushing their teeth. 49% of the participants reported using mouthwash to address halitosis, 37% used it to combat periodontal disease, and 10% used it for relief from a sore throat. CONCLUSION: In general, most of the participants who use mouthwash had excellent knowledge and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 the use of mouthwa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al Cavity MOUTHWASH plaque biofilm GINGIVITIS Convenient Sampling
下载PDF
纳米齿科学在抗菌方面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洋洋 胡天琦 +6 位作者 顾中一 费鸿博 毕雪婷 王卓然 李文洁 申玉芹 林崇韬 《口腔医学》 CAS 2017年第10期950-953,共4页
预防和治疗由病原菌引起的口腔感染性疾病是当代口腔医学领域研究的一项主要内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纳米齿科学由于其独特的优势,已引起广泛关注。纳米齿科学的主要关注点是通过新型纳米材料、生物技术、组织工程、纳米医学等促进口腔... 预防和治疗由病原菌引起的口腔感染性疾病是当代口腔医学领域研究的一项主要内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纳米齿科学由于其独特的优势,已引起广泛关注。纳米齿科学的主要关注点是通过新型纳米材料、生物技术、组织工程、纳米医学等促进口腔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近来纳米齿科学在抗菌、骨整合、骨再生和物理性能改善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因此,本篇文章旨在系统地总结纳米齿科学在抗菌领域的各种应用,以启示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人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抗菌 细菌 菌斑生物膜
下载PDF
氢在口腔炎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白阳 张炜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14-118,共5页
口腔炎性疾病,涵盖口腔多个亚专业,在牙体、牙周、黏膜等多部位造成患者病痛。这些疾病主要与微生物失衡及机体不适当的免疫反应相关。氢因其抗炎、抗氧化等功能成为研究热点,其治疗效果在全身多种炎性相关疾病模型中已得到证实。在口... 口腔炎性疾病,涵盖口腔多个亚专业,在牙体、牙周、黏膜等多部位造成患者病痛。这些疾病主要与微生物失衡及机体不适当的免疫反应相关。氢因其抗炎、抗氧化等功能成为研究热点,其治疗效果在全身多种炎性相关疾病模型中已得到证实。在口腔炎性疾病中,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病率较高的牙周炎,及热点问题——种植体周围炎,同时在特殊条件下的牙周炎、黏膜病、创伤等方面也展开研究。鉴于氢选择性还原剂作用,与口腔炎性疾病的发生、发展高度相关,使其在此方向具有良好的研究和应用前景。现就氢在口腔炎性疾病方向的基础、临床研究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炎性疾病 菌斑生物膜 炎症 氧化应激
下载PDF
扫描同聚焦显微镜观察血链菌和粘性放线菌生物膜的形成 被引量:2
9
作者 李鸣宇 刘正 朱彩莲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25-427,共3页
目的 :观察血链菌和粘放菌体外形成生物膜的动态过程。方法 :采用同聚焦显微镜技术 ,原位、立体、动态观察血链菌和粘放菌体外形成的生物膜。结果 :生物膜形成 8h厚度达 15 .4 μm,细菌已聚集成簇 ,菌细胞分布是表层和基底较少 ,中间层... 目的 :观察血链菌和粘放菌体外形成生物膜的动态过程。方法 :采用同聚焦显微镜技术 ,原位、立体、动态观察血链菌和粘放菌体外形成的生物膜。结果 :生物膜形成 8h厚度达 15 .4 μm,细菌已聚集成簇 ,菌细胞分布是表层和基底较少 ,中间层较厚并较密。生物膜形成 16h后已基本成熟 ,细菌成簇厚度增加达 3 4 .3 μm。 4 8h后生物膜已成熟成谷穗状。结论 :血链菌和粘放菌具有相互作用促进体外形成生物膜。 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同聚焦显微镜 血链菌 粘性放线菌 生物膜 龋病
下载PDF
TBO-PDT介导光动力疗法抑菌作用对牙体及牙周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陶亚东 柳雪 +2 位作者 霍峰 陈喜波 王敬 《应用激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09-914,共6页
目的:探讨以甲苯胺蓝O(toluidine blue O,TBO)为光敏剂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抑制大鼠混合菌生物膜内主要致龋菌作用的影响。方法:以变形链球菌、血链球菌、嗜酸性乳杆菌和粘性放线菌为实验菌株,建立牙菌斑生物膜模型... 目的:探讨以甲苯胺蓝O(toluidine blue O,TBO)为光敏剂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抑制大鼠混合菌生物膜内主要致龋菌作用的影响。方法:以变形链球菌、血链球菌、嗜酸性乳杆菌和粘性放线菌为实验菌株,建立牙菌斑生物膜模型。实验分为5组,将40只大鼠随机分配, 8只大鼠为一组:A组用生理盐水处理,作为阴性对照;B组用洗必泰处理,作为阳性对照组;C组单纯激光组,选择波长为630 nm,应用输出强度为10~5 mW/cm^2,照射时间为9 min。D组单纯光敏剂组,光敏剂浓度100 mg/L避光孵育5 min。E组TBO-PDT组,光敏剂浓度为100 mg/L然后避光孵育5 min后,应用波长为630 nm,输出强度为10~5 mW/cm^2进行激光照射。每只大鼠口腔分为4个区,均选择每区内最后2个磨牙,每只大鼠共计8个样本牙。平板菌落计数观察牙菌斑生物膜活性,组织病理切片观察PDT对实验动物口腔软组织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PDT作用前后牙齿表面形态的变化。结果:与生理盐水处理组,洗必泰处理组相比,TBO-PDT处理组牙菌斑内致龋菌存活的数量(CFU/mL)明显减少(P<0.05),其抑菌率为89.07%;而C组与D组无明显抑菌效果。扫描电镜显示TBO-PDT组的磨牙表面比较光滑,脱矿孔表浅。病理切片示TBO-PDT组牙周组织无明显损伤。结论:实验表明光动力疗法有明显的防龋效果,且对牙体硬组织及牙周组织无明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龋齿 菌斑生物膜
原文传递
电动牙刷对体外牙菌斑生物膜模型的清除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浩 杨积力 +3 位作者 樊晓 李立芬 邬凤娟 李梦蝶 《日用化学品科学》 CAS 2023年第7期38-42,73,共6页
体外构建的牙菌斑生物膜模型常用于口腔疾病的发病进程研究,本实验参照体外龋病单菌种微生物模型的构建方法,于羟基磷灰石片上首先通过人工唾液培养建立获得性薄膜,再通过在其上定殖变异链球菌,制得体外牙菌斑-羟基磷灰石模型。通过具... 体外构建的牙菌斑生物膜模型常用于口腔疾病的发病进程研究,本实验参照体外龋病单菌种微生物模型的构建方法,于羟基磷灰石片上首先通过人工唾液培养建立获得性薄膜,再通过在其上定殖变异链球菌,制得体外牙菌斑-羟基磷灰石模型。通过具备夹持、变频往复运动、按压功能的刷牙模拟设备,评测不同样品电动牙刷在不同状态下的牙菌斑清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体外构建的牙菌斑生物膜模型能够模拟自然状态下口腔牙菌斑生成情况,同时包括样品usmile Y1声波电动牙刷在内的几个实验组均能体现出优异的牙菌斑清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菌斑生物膜 体外模型 电动牙刷 清除效果
下载PDF
4-羟甲基-2(5H)-呋喃酮对牙菌斑生物膜形态结构和活性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夏霖 杨弘雯 +1 位作者 王芳 赵鹏 《中国药师》 CAS 2019年第9期1652-1656,共5页
目的:探讨4-羟甲基-2(5H)-呋喃酮对牙菌斑生物膜形态结构和活性的作用。方法:收集健康人群牙菌斑进行培养,分为对照组、0.05%洗必泰组、4-羟甲基-2(5H)-呋喃酮低、中、高剂量组(10,20,40 mg·ml-1)。测定各组牙菌斑细菌吸光度(A)值... 目的:探讨4-羟甲基-2(5H)-呋喃酮对牙菌斑生物膜形态结构和活性的作用。方法:收集健康人群牙菌斑进行培养,分为对照组、0.05%洗必泰组、4-羟甲基-2(5H)-呋喃酮低、中、高剂量组(10,20,40 mg·ml-1)。测定各组牙菌斑细菌吸光度(A)值、存活率、菌落形成单位、牙菌斑细菌总面积、活菌面积、活菌面积百分比水平,并观察牙菌斑生物膜形态结构和活性。结果:0.05%洗必泰组、4-羟甲基-2(5H)-呋喃酮各剂量组牙菌斑A值、存活率、菌落形成单位、牙菌斑细菌总面积、活菌面积、活菌面积百分比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4-羟甲基-2(5H)-呋喃酮各剂量组牙菌斑A值、存活率、菌落形成单位、牙菌斑细菌总面积、活菌面积、活菌面积百分比水平均明显高于0.05%洗必泰组(P<0.05);随着4-羟甲基-2(5H)-呋喃酮剂量水平的升高,牙菌斑A值、存活率、菌落形成单位、牙菌斑细菌总面积、活菌面积、活菌面积百分比水平逐渐降低,剂量-效应关系明显(P<0.05)。对照组牙菌斑生物膜结构中结构完整,管道结构清晰,活菌占绝对优势,可见微量死菌;4-羟甲基-2(5H)-呋喃酮处理牙菌斑生物膜后,细菌总量明显减少,活菌数量明显下降,管道结构紊乱,生物膜结构明显改变,生物膜结构密度明显下降,且随着4-羟甲基-2(5H)-呋喃酮剂量的增加,这种变化趋势更加明显;0.05%洗必泰处理牙菌斑生物膜后,有残存的生物膜结构,基本为死菌,生物膜中各管道结构模糊不清,细菌变得疏散开,生物膜结构和密度下降。结论:4-羟甲基-2(5H)-呋喃酮能改变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态结构,降低牙菌斑生物膜密度,降低其生物膜内部活菌比例,对牙菌斑生物膜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羟甲基-2(5H)-呋喃酮 牙菌斑生物膜 形态结构 活性
下载PDF
种植体周微生物特点及其在疾病状态下的变化
13
作者 刘月 赵雅君 +2 位作者 刘金 杜密 兰晶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3年第1期35-39,共5页
种植体周病是以菌斑生物膜为始动因子,发生于种植体周组织的生物学并发症,种植体周黏膜下微生物的初期定植、稳态平衡和紊乱失调与种植体周的健康和疾病状态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种植体周微生物的特点及其在疾病状态下的变化方面的研究... 种植体周病是以菌斑生物膜为始动因子,发生于种植体周组织的生物学并发症,种植体周黏膜下微生物的初期定植、稳态平衡和紊乱失调与种植体周的健康和疾病状态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种植体周微生物的特点及其在疾病状态下的变化方面的研究情况,结果可以明确种植体周健康、种植体周黏膜炎和种植体周炎状态下的微生物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发生种植体周病时,种植体周黏膜下的牙周致病菌的数量增加,微生物的复杂程度增加,并且种植体周病的临床表现与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周病 菌斑生物膜 微生物
下载PDF
Farnesol纳米胶束的构建及对变形链球菌的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霞 徐嘉昊 +2 位作者 夏商 张晨 王万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75-878,共4页
目的:构建水溶性Farnesol纳米胶束,并研究其对变形链球菌的抑菌作用。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Farnesol纳米胶束。通过Malvern粒度仪检测粒径、聚合物分散性系数(PDI)、Zeta电位3项指标,计算载药量及包封率;并考察其稳定性、水溶性... 目的:构建水溶性Farnesol纳米胶束,并研究其对变形链球菌的抑菌作用。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Farnesol纳米胶束。通过Malvern粒度仪检测粒径、聚合物分散性系数(PDI)、Zeta电位3项指标,计算载药量及包封率;并考察其稳定性、水溶性、体外释放行为等。通过扫描电镜评价Farnesol纳米胶束对变形链球菌菌斑生物膜形态的影响。采用微板法检测菌悬液中钙离子浓度,探讨Farnesol纳米胶束对变形链球菌产酸及釉质脱矿的抑制作用。结果:Farnesol纳米胶束水溶液澄清,无沉淀。粒径为(19.78±0.21)nm,Zeta电势为(-12.2±0.4)mV,PDI为0.089±0.040,载药量为(8.3±0.5)%,包封率为(46.89±1.10)%,12 h累计释放70%。该纳米胶束能够抑制变形链球菌抑制菌斑生物膜的形成,降低产酸能力抑制釉质脱矿,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Farnesol纳米胶束制备良好,具有水溶性、稳定性和缓释性等特点,并可抑制变形链球菌的生长,降低其产酸能力,对龋病的防治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尼醇 纳米胶束 变形链球菌 菌斑生物膜 细菌产酸
下载PDF
龋病病因相关因素的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研究
15
作者 李子夏 包广洁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S1期174-177,共4页
牙菌斑生物膜作为细菌生长的微环境,在龋病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口腔环境中相关因素如口腔黏膜中钙离子含量等与龋病也有一定关系。利用新兴的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对菌斑生物膜及其他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本文就... 牙菌斑生物膜作为细菌生长的微环境,在龋病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口腔环境中相关因素如口腔黏膜中钙离子含量等与龋病也有一定关系。利用新兴的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对菌斑生物膜及其他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本文就此领域的相关问题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病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菌斑生物膜
下载PDF
人体口腔微生物组群与牙菌斑生物膜 被引量:27
16
作者 周学东 施文元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牙菌斑是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生物膜结构,口腔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牙菌斑生物膜的性质、形成、毒力,以及微生物在生物膜结构中的定位和定植。生物膜内细菌之间存在的信号传导对生物膜的形成及其毒力具有影响。本文重点介绍人体... 牙菌斑是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生物膜结构,口腔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牙菌斑生物膜的性质、形成、毒力,以及微生物在生物膜结构中的定位和定植。生物膜内细菌之间存在的信号传导对生物膜的形成及其毒力具有影响。本文重点介绍人体口腔微生物组群与牙菌斑生物膜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微生物组群 牙菌斑生物膜 信号传导
下载PDF
氯己定联合机械清创对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SF-36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程刚 王留宏 +2 位作者 杨惠 娄新田 王一霖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00-404,共5页
目的:研究氯己定联合机械清创对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SF-36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种植体周围炎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50例。2组患者均采用机械清创术... 目的:研究氯己定联合机械清创对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SF-36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种植体周围炎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50例。2组患者均采用机械清创术进行治疗,联合组在机械清创术后使用氯己定漱口液含漱。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菌斑生物膜不同层面平均活性、改良菌斑指数(modified plaque index,mPLI)、探诊后出血指数(bleeding on probing,BOP)、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odification sulcus bleeding index,mSB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PD)、临床附着水平(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AL)进行评价,并使用SF-36评分量表、VAS视觉疼痛评分法对2组患者生活质量、疼痛程度进行评价,评定治疗效果及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菌斑生物膜不同层面平均活性、m PLI、m SBI、AL、PPD、BOP、VAS、SF-36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菌斑生物膜不同层面平均活性、m PLI、m SBI、AL、PPD、BOP、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己定联合机械清创对种植体周围炎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抑制菌斑生物膜活性,抑制菌斑形成,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己定漱口液 机械清创术 种植体周围炎 菌斑生物膜活性
下载PDF
内氏放线菌尿素酶对牙菌斑生物膜酸碱平衡调节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娅玲 胡涛 +1 位作者 张静仪 周学东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6期605-607,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在牙菌斑生物膜天然环境中,内氏放线菌尿素酶能否发挥高效尿素水解反应,以及尿素水解对口腔环境中pH值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酶促反应动力学实验寻找内氏放线菌尿素水解的最适条件,监测尿素水解调节细菌产酸后的pH值变化... 目的:初步探讨在牙菌斑生物膜天然环境中,内氏放线菌尿素酶能否发挥高效尿素水解反应,以及尿素水解对口腔环境中pH值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酶促反应动力学实验寻找内氏放线菌尿素水解的最适条件,监测尿素水解调节细菌产酸后的pH值变化。采用SPSS软件包,对酶促动力学实验数据进行线性回归与相关分析。结果:内氏放线菌尿素酶米氏常数Km=7.5mmol/L,在口腔中正常尿素浓度3~10mmol/L范围内,内氏放线菌尿素酶催化活性大约保持在最大活性的20%~63%;内氏放线菌尿素酶最适pH值=6.5,但是在牙菌斑临界pH5.0,尿素酶活性仍保持40%的最大活性;在口腔正常尿素浓度范围内,内氏放线菌尿素水解产物中和细菌产酸后,pH值不会下降到牙菌斑临界pH5.0以下。结论:在牙菌斑生物膜中,内氏放线菌尿素酶可以发挥高效尿素水解反应,尿素水解对口腔环境pH值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酶 内氏放线菌 牙菌斑生物膜 酸碱平衡
下载PDF
菌斑微生物群落构成变化与儿童龋病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庆楠 尚佳健 《口腔疾病防治》 2021年第4期267-272,共6页
龋病作为多因素影响的疾病,细菌是龋病发生的始动因素,生态菌斑学说的提出以及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的应用,使得学者们能够从微生物角度对菌斑生物膜中细菌的种群分布、菌群多样性、菌斑微生物群落变化与儿童龋病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更深入... 龋病作为多因素影响的疾病,细菌是龋病发生的始动因素,生态菌斑学说的提出以及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的应用,使得学者们能够从微生物角度对菌斑生物膜中细菌的种群分布、菌群多样性、菌斑微生物群落变化与儿童龋病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菌群多样性的降低与龋病发生密切相关,早于龋病发生前的6个月就可以检测到菌群多样性水平的降低,这为龋病监测和患龋风险评估提供了重要依据;差异菌属如乳酸杆菌、韦荣球菌等有可能作为儿童龋病生物标记物,判断儿童患龋风险。目前研究表明在龋病发生发展的不同进程中菌斑微生物群落结构中优势菌属不同,各菌群间的相互作用仍未清晰,菌斑微生物群落在龋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具体致龋机制尚未阐明。探究龋病发展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和微生物群落构成的变化,筛选特异性的龋病生物标记物,仍是进一步研究的重点。本文针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病 儿童 牙菌斑生物膜 生态菌斑学说 菌斑微生物群落 微生物多样性 致龋微生物 生物标记物
下载PDF
刷牙及精油漱口液作用牙菌斑生物膜的体外观察 被引量:5
20
作者 董维理 刘欢 +3 位作者 李成章 向军波 周影虹 潘伯群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8-291,共4页
目的:建立体内收集牙菌斑生物膜的模型,比较刷牙及漱口液对不同时间形成的牙菌斑生物膜作用效果。方法:按纳入标准选取6名实验对象,配戴刻有凹槽的菌斑收集盘,6h、24h、48h分别取出,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并检测刷牙及精油漱口液作用... 目的:建立体内收集牙菌斑生物膜的模型,比较刷牙及漱口液对不同时间形成的牙菌斑生物膜作用效果。方法:按纳入标准选取6名实验对象,配戴刻有凹槽的菌斑收集盘,6h、24h、48h分别取出,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并检测刷牙及精油漱口液作用后,原始生物膜厚度及其中活菌百分比的变化。结果:刷牙后6h、24h、48h菌斑生物膜的厚度均有减少,24h、48h生物膜厚度改变有显著性,且48h生物膜中活菌百分比由原来的51.03%降低至2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使用漱口液可显著降低6h、24h、48h生物膜的活菌百分比(P<0.05),但与刷牙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对于48h生物膜,刷牙后使用漱口液可使生物膜中活菌百分比降低至3.25%,较单纯使用漱口液或单纯刷牙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刷牙能有效减少各时期形成的生物膜的厚度,漱口液可显著降低其中活菌百分比,但二者的作用效果无显著差别,刷牙后使用漱口液有助于提高漱口液的渗透杀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斑生物膜 刷牙 精油漱口液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