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3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尔沁沙地人工植被对土壤水分异质性的影响 被引量:83
1
作者 赵文智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3-119,共7页
选择植被状况基本相同而坡位不同的样地 ,坡向和坡度基本相同而植被类型不同的沙丘背风坡 (东南坡 )样线及沙丘上部样地 ,在生长期调查其土壤水分状况 ,探讨植被类型、坡位对沙地土壤水分状况及水分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 :沙丘背风坡 (... 选择植被状况基本相同而坡位不同的样地 ,坡向和坡度基本相同而植被类型不同的沙丘背风坡 (东南坡 )样线及沙丘上部样地 ,在生长期调查其土壤水分状况 ,探讨植被类型、坡位对沙地土壤水分状况及水分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 :沙丘背风坡 (东南坡 )人工植被土壤水分状况按差巴嘎蒿、杨树、樟子松的次序依次变差。以 0 5m为间隔取样分析表明沿沙丘下部到沙丘上部土壤水分状况有下降趋势。在水平格局上 ,樟子松林地土壤水分状况在0~ 8m ,杨树林地在 0~ 4m ,流动沙地在 0~ 9m的尺度上近似同质 ,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加 ,异质性加强 ;差巴嘎蒿土壤水分状况在 0~ 4m的范围内异质性较高 ,4m以上近似同质。在垂直格局上 ,流沙在 0~ 60cm ,樟子松在 0~ 80cm ,差巴嘎蒿在 0~ 1 2 0cm的尺度上异质性很强 ,大于该尺度近似同质 ,而杨树林地在 0~ 30 0cm的范围内均有较强的异质性。无论水平格局或垂直格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人工植被 土壤水分状况 土壤水分异质性
下载PDF
广西桉树人工林引种发展历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57
2
作者 杨章旗 《广西科学》 CAS 2019年第4期355-361,共7页
本文通过回顾广西桉树人工林的引种发展历程,对桉树人工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发展过程中的生态负面效应及其产生的根本原因进行论述与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实现广西桉树人工林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为解答桉树的社会争议提供科学客观... 本文通过回顾广西桉树人工林的引种发展历程,对桉树人工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发展过程中的生态负面效应及其产生的根本原因进行论述与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实现广西桉树人工林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为解答桉树的社会争议提供科学客观的分析评述,为科学制定桉树种植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可持续发展 人工林 生态 对策
下载PDF
混交造林与人工林的持续速生丰产 被引量:44
3
作者 俞新妥 叶功富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322-326,共5页
本文概述我国速生丰产林的发展过程、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忽视适地适树原则、树种单一、管理粗放等,以致林分生长不良,甚至引起地力衰退及病虫害蔓延。指出林地持续利用和保持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重要性。简述混交林在速生丰... 本文概述我国速生丰产林的发展过程、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忽视适地适树原则、树种单一、管理粗放等,以致林分生长不良,甚至引起地力衰退及病虫害蔓延。指出林地持续利用和保持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重要性。简述混交林在速生丰产林中的作用和实例,指出营选混交林是维护地力、提高林木抗性的有效途径之一,并扼要介绍各种混交模式在速生丰产林中的应用。最后指出我国速生丰产林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混交林 造林 生长量
下载PDF
广东省桉树人工林生态问题评价 被引量:40
4
作者 林义辉 《广东林业科技》 2001年第4期32-36,共5页
桉树是广东省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 ,并带来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面积桉树人工林存在着地力迅速消耗、水土流失、破坏林地水分平衡等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不适当的人为经营活动和一些外界因素所造成的。椐研究 ,桉树对水... 桉树是广东省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 ,并带来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面积桉树人工林存在着地力迅速消耗、水土流失、破坏林地水分平衡等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不适当的人为经营活动和一些外界因素所造成的。椐研究 ,桉树对水分和养分利用率是比较高的 ,由于生长量大 ,桉树对水分和养分的消耗量也较大 ,但桉树本身并不会产生不可逆转的生态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人工林 生态问题 评价 桉树
下载PDF
香港三种人工林下植物多样性的调查 被引量:36
5
作者 庄雪影 邱美玲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96-202,共7页
报道了作者于1995年6月至19%年1月期间对香港3种人工林-红胶木林、相思树林、荷树及其混交林林下植物区系调查的初步结果。在10个面积为200-400m2的人工林样方中,共记载了184种非栽培的植物种类,它们分属于70个科139属,其中42%的... 报道了作者于1995年6月至19%年1月期间对香港3种人工林-红胶木林、相思树林、荷树及其混交林林下植物区系调查的初步结果。在10个面积为200-400m2的人工林样方中,共记载了184种非栽培的植物种类,它们分属于70个科139属,其中42%的种类是树木,约占香港树木区系的20%。最常见的植物种类通常具有可以被鸟类传播的小型浆果或核果,它们也是天然次生林中的常见种。这些人工林样方的树木多样性(Shannon指数)在0-2.66之间,随着人工林的年龄增长呈增加的趋势。人工林在加速森林植被的恢复和促进退化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植物种源严重贫乏地区森林植被恢复的重要手段。在营造速生人工林时,适当引入鸟播的野生树种,可加速人工林的自然演替速度和提高人工林的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 人工林 自然演替 植物多样性
下载PDF
南亚热带鹤山三种人工林小气候效应对比 被引量:36
6
作者 林永标 申卫军 +2 位作者 彭少麟 任海 李明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657-1666,共10页
先锋生态系统的小气候效应是评价它们在植被生态恢复过程中恢复效能的主要指标之一。对 1 4龄的马占相思 ( Acacia mangium)、荷木 ( Schima superba)、湿地松 ( Pinus elliotii)人工林小气候效应的对比研究表明 ,荷木林的降温保湿效应... 先锋生态系统的小气候效应是评价它们在植被生态恢复过程中恢复效能的主要指标之一。对 1 4龄的马占相思 ( Acacia mangium)、荷木 ( Schima superba)、湿地松 ( Pinus elliotii)人工林小气候效应的对比研究表明 ,荷木林的降温保湿效应最好。气温 (最高温、最低温和平均温 )和土壤温度 (地表最高温、最低温和平均温度 )均为 3种林分中最低。荷木林林内气温一般比马占相思林和湿地松林低 0 .1~ 0 .5℃ ,地表和土壤温度一般低 0 .3~ 2 .5℃ ,相对湿度高 1 .2 %。对荷木林和湿地松林温、湿度垂直方向上 4个层次 (距地0 .5 m,2 .0 m,4.0 /5 .0 m,9.0 m)上的观测结果表明 ,湿季林内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在最冷月 ( 1月份 )时 ,林内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无论是干季还是湿季 ,林内湿度都随林分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结合林分结构调查、森林土壤养分含量等资料 ,初步认为 ,南亚热带地带性森林植被人工恢复实践中 ,荷木等本地树种更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小气候效应 生态恢复 南亚热带鹤山
下载PDF
亚热带不同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36
7
作者 王旭琴 戴伟 +3 位作者 夏良放 邓宗付 于海霞 聂立水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6-59,共4页
该文通过对江西大岗山地区马尾松纯林、马褂木纯林、杉木纯林及马褂木-桤木混交林与对照次生林的土壤理化性质状况的比较,研究了不同人工林更新方式对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除马褂木纯林对土壤孔隙状况的改善表现出一定的作用外,... 该文通过对江西大岗山地区马尾松纯林、马褂木纯林、杉木纯林及马褂木-桤木混交林与对照次生林的土壤理化性质状况的比较,研究了不同人工林更新方式对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除马褂木纯林对土壤孔隙状况的改善表现出一定的作用外,其他林下土壤表现出表层土壤孔隙状况恶化的变化趋势;各人工林林下土壤养分指标均显著降低,4种人工林类型中,马褂木纯林土壤养分状况恶化程度最强烈;土壤有效铁、有效锌含量明显降低,但各层土壤有效铁含量仍高于土壤有效铁临界值,而土壤有效锌含量的降低导致土壤缺锌状态的加剧;杉木纯林有利于土壤有效铜积累,而其他3种人工林林下土壤表现出表层增加,下层降低的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 人工林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化学性质
下载PDF
桉树人工林与天然林土壤养分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5
8
作者 龚珊珊 廖善刚 《江苏林业科技》 2009年第3期1-4,共4页
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分析的基础上,对人工林与天然林的土壤养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林土壤表层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都明显低于天然林,反映了人工林对养分的旺盛需求和消耗,并且人工林还会造成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 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分析的基础上,对人工林与天然林的土壤养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林土壤表层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都明显低于天然林,反映了人工林对养分的旺盛需求和消耗,并且人工林还会造成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降低和土壤容重的增大。提出变炼山全垦为块状整地、轮栽并适当休闲养地、提高人工林生物多样性、建立复杂的人工林群落等措施,以实现桉树人工林土壤养分平衡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天然林 土壤养分
下载PDF
间伐强度对油松人工林植被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1
9
作者 李国雷 刘勇 +3 位作者 徐扬 郭蓓 张可栋 赵双荣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0-75,共6页
在北京市延庆县营盘村附近低山,对造林密度为3 130株/hm2的18年生油松人工林,设置40.1%、51.3%、65.7%3个间伐强度及对照共4个处理.3年后,通过比较林下植被组成、外貌、多样性及生物量的变化,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对油松人工林群落稳定性的... 在北京市延庆县营盘村附近低山,对造林密度为3 130株/hm2的18年生油松人工林,设置40.1%、51.3%、65.7%3个间伐强度及对照共4个处理.3年后,通过比较林下植被组成、外貌、多样性及生物量的变化,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对油松人工林群落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间伐可提高物种在科、属分布上的均匀性;②间伐改变了林下植物的生活型谱;③与对照相比,弱度间伐、中度间伐地面芽植物所占比重上升,强度间伐下降,而高位芽植物却呈相反的趋势;④间伐强度不同,油松林下植被的优势种各异;⑤间伐可提高林下植被的丰富度和多样性,这种效应以中度间伐最为明显;⑥林下植物生物量与间伐强度呈正比.因此,及时对郁闭林分进行合适强度的间伐,促进林下植被发育,是实现油松人工林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18年生初植密度3 130株/hm2的油松幼林选择51.3%左右的间伐强度林下植被发育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人工林 间伐 林下植被 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
下载PDF
尾巨桉人工林营养元素积累及其生物循环特征 被引量:31
10
作者 朱宇林 何斌 +4 位作者 杨钙仁 罗柳娟 刘红英 刘莉 覃祚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11,66,共5页
根据广西高峰林场界牌分场4.5 a的定位观测与分析,对1.5~4.5年生尾巨桉人工林的5种营养元素(N、P、K、Ca和Mg)的积累和生物循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尾巨桉不同器官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存在明显差异,以树叶营养元素质量分数最高,其... 根据广西高峰林场界牌分场4.5 a的定位观测与分析,对1.5~4.5年生尾巨桉人工林的5种营养元素(N、P、K、Ca和Mg)的积累和生物循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尾巨桉不同器官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存在明显差异,以树叶营养元素质量分数最高,其次是树皮和树枝,最低是树干;1.5~4.5年生尾巨桉人工林营养元素积累量为452.19~850.54 kg/hm2,随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中乔木层营养元素积累量占70.92%~80.73%,林下植被层占13.84%~22.99%,地表现存凋落物层占4.63%~6.48%;林分营养元素年净积累量为150.72~224.93kg/(hm2.a),其中干材年净积累量随林龄增加而减少,同一器官各营养元素年净积累量与各器官营养元素积累量变化顺序一致,即为Ca或K>N>Mg或P;1.5、2.5、3.5、4.5年生各林分营养元素年吸收量分别为282.62、298.81、241.46和204.95 kg/(hm2.a),年归还量分别为68.83、73.88、63.42和54.23 kg/(hm2.a),循环系数分别为0.88、0.53、0.39和0.30,周转期分别为4.66、7.61、9.83和12.51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巨桉 人工林 营养元素 生物循环
下载PDF
带状间伐对长白落叶松人工纯林诱导复层林效果评价 被引量:26
11
作者 殷鸣放 周立君 +4 位作者 毕刚蕊 薛娟 殷炜达 宁良智 梁泽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0-24,共5页
以辽东山区人工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nry)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为研究对象,进行两种方式的带状间伐:Ⅰ型,隔2行伐2行;Ⅱ型,隔3行伐3行。研究带状间伐对长白落叶松保留木与更新幼树生长变化、灌木与草本多样性及土壤有机碳的... 以辽东山区人工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nry)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为研究对象,进行两种方式的带状间伐:Ⅰ型,隔2行伐2行;Ⅱ型,隔3行伐3行。研究带状间伐对长白落叶松保留木与更新幼树生长变化、灌木与草本多样性及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带状间伐3 a后,间伐带内长白落叶松保留木的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显著高于未间伐林分,Ⅱ型好于Ⅰ型;间伐对平均每公顷蓄积的影响相对较小,间伐3 a内材积生长量变化为Ⅱ型>Ⅰ型>对照区。林内灌木、草本层的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间伐类型效果为Ⅱ型>Ⅰ型;各类型更新幼树的平均树高、平均地径、平均冠幅及更新幼树生物量均表现为Ⅱ型林分>Ⅰ型林分,带状间伐后更新幼树生物量的增长率为地下部分>地上部分;各类型林分各土层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依次为Ⅱ型林分>Ⅰ型林分>对照区林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山区 带状间伐 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nry) 人工林 更新
下载PDF
6种人工针叶幼林下地表苔藓植物层片的物种多样性与结构特征 被引量:23
12
作者 雷波 包维楷 贾渝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94-600,共7页
为了评估人工林苔藓植物发育状况 ,同时为人工林生态功能评价提供依据 ,采用样地取样方法 ,调查分析了岷江上游大沟流域 6种人工幼龄针叶林 (川西云杉 (Piceabalfouriana)林、日本落叶松 (Larixkaempferi)林、油松 (Pi nustabulaeformis... 为了评估人工林苔藓植物发育状况 ,同时为人工林生态功能评价提供依据 ,采用样地取样方法 ,调查分析了岷江上游大沟流域 6种人工幼龄针叶林 (川西云杉 (Piceabalfouriana)林、日本落叶松 (Larixkaempferi)林、油松 (Pi nustabulaeformis)林、华山松 (Pinusarmandii)林、油松_华山松混交林和川西云杉_华山松混交林 )林下地表苔藓植物层片物种组成、多样性以及结构特征及其异同。 6种人工林下共发现了 19种苔藓 ,各林下组成数量在 7~ 13种。除云杉林外 ,纯林下苔藓种数均小于或者等于混交林下 ;6种人工林下地表苔藓植物平均盖度、平均密度、平均厚度分别在 0 .4 1%± 1.4 9%~ 17.79%± 1.6 7%、(2 7.99± 36 7.95 )~ (380 7.11± 4 12 .90 )株·m-2 和 (1.80± 1.5 1)~ (19.89±1.6 9)mm之间。无论是多样性指数 ,还是结构参数 ,均以川西云杉林最高 ,而华山松林最低。总体说来 ,岷江上游人工针叶幼林下地表苔藓组成物种较少、物种多样性指数 (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_Wiener指数 )低、Simpson指数高、结构参数 (密度、盖度、厚度 )较小 ,说明林下地表苔藓植物组成单一、结构相当简单 ,发育不良。综合分析表明 ,具有相对较低林冠郁闭度与林木密度的云杉林是 6类人工林中恢复状况相对最好的类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 物种组成 生物多样性 人工林 生态恢复
下载PDF
海南省集约化种植园中谷物、蔬菜和水果中重金属累积程度及健康风险 被引量:25
13
作者 杨剑洲 王振亮 +4 位作者 高健翁 严慧 胡树起 唐世新 龚晶晶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916-4924,共9页
集约化种植园中植物有害元素的累积会危及人类健康.本研究共采集海南省典型集约化种植园中谷物、蔬菜和水果样品673份.分析了7种重金属(Cu、Pb、Zn、Cr、Cd、As和Hg)的分布特征,并采用单因子指数和内梅罗指数进行污染物评价.同时,结合... 集约化种植园中植物有害元素的累积会危及人类健康.本研究共采集海南省典型集约化种植园中谷物、蔬菜和水果样品673份.分析了7种重金属(Cu、Pb、Zn、Cr、Cd、As和Hg)的分布特征,并采用单因子指数和内梅罗指数进行污染物评价.同时,结合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日常膳食摄入量,分析重金属的膳食暴露风险.结果表明,673件农作物的Cu、As和Hg含量均低于国家食品限量标准,Pb、Zn、Cr和Cd的超标率分别为2.67%、3.71%、2.53%和3.71%.6类农作物的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表现为:叶类蔬菜>薯类>非叶类蔬菜类>豆类>水果>谷类.其中,叶类蔬菜中Cr的风险系数(HQ)显著高于其它类型农作物,并且大于1,表明通过叶类蔬菜摄入重金属具有潜在健康风险.薯类、非叶菜蔬菜类、豆类、水果类和谷类农作物的危害指数(HI)较低,表明这几类农作物更适合集约化生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谷物、蔬菜、水果 种植园 健康风险 海南
原文传递
樟树人工林小气候特征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闫文德 田大伦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34,共5页
为了探讨樟树人工林形成的环境基础和森林对气候环境的影响,在樟树人工林建立气象站进行小气候长期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樟树人工林的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等表现出与太阳辐射趋势相同但不完全一致的变化规律,在晴天全光照条件... 为了探讨樟树人工林形成的环境基础和森林对气候环境的影响,在樟树人工林建立气象站进行小气候长期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樟树人工林的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等表现出与太阳辐射趋势相同但不完全一致的变化规律,在晴天全光照条件下,林冠边界层叶面气温日变化呈现与太阳辐射相同的单峰变化趋势,但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一般比太阳辐射的峰值迟滞3-4h左右;相对湿度的日动态全年呈“U”型变化,但不同生长季节的湿度最高值、最低值和变化幅度有差异,林冠中部的空气相对湿度均高于林冠下;土壤温度由于温度变化迟滞效应,日变化和季节变化与太阳辐射或气温变化不同步,土壤湿度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较小,在全年中,叶初期土壤含水率最高,叶盛期最低,叶衰期较高,表明土壤水分受植物生长影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气候特征 人工林 樟树
下载PDF
两种不同人工林树木个体生长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利兵 李钢铁 +4 位作者 胡小龙 余伟莅 姜丽娜 刑利军 严喜斌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46-50,共5页
通过对两种不同人工林个体生长规律的研究,从树高、胸径、材积三方面初步揭示了华北落叶松(Laris gmelini)和杨树(Populus spp.)的个体生长发育规律,并分析其生物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杨树的高生长速生期比落叶松早;落叶松林缘树木的数... 通过对两种不同人工林个体生长规律的研究,从树高、胸径、材积三方面初步揭示了华北落叶松(Laris gmelini)和杨树(Populus spp.)的个体生长发育规律,并分析其生物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杨树的高生长速生期比落叶松早;落叶松林缘树木的数量成熟年比林地中心的树木晚达到;杨树在26 a间未达到数量成熟年;杨树的林缘树木不论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量均比林中心的高,而落叶松则相反。初步阐明落叶松与杨树对生境条件的适应特征,确定了华北落叶松与杨树的数量成熟年,为人工林的经营和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杨树 人工林 生长规律 生物量
下载PDF
人工林杨树12个无性系木材纤维形态特征及变异 被引量:22
16
作者 武恒 査朝生 +1 位作者 王传贵 刘盛全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10,27,共4页
对人工林杨树12个无性系36个单株的纤维长度、纤维宽度、长宽比、壁腔比和腔径比等纤维形态特征指标进行了系统的测试。结果表明:纤维长度大致呈正态分布,长度平均值达914.75μm,为中长度纤维。纤维长度在树干水平方向上由内向外逐渐增... 对人工林杨树12个无性系36个单株的纤维长度、纤维宽度、长宽比、壁腔比和腔径比等纤维形态特征指标进行了系统的测试。结果表明:纤维长度大致呈正态分布,长度平均值达914.75μm,为中长度纤维。纤维长度在树干水平方向上由内向外逐渐增大;纤维宽度的表现较为稳定,变异规律与纤维长度一致,其变异幅度要比纤维长度小。长宽比径向变异趋势有两种:一种为自髓心向外增加,达到最大值后保持平稳和波动;另一种趋势为自髓心向外增加,达到最大值后又减小,呈抛物曲线状态。壁腔比均小于1,腔径比在0.77以上,表明杨树木材适用于造纸工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杨树 木材 纤维形态 变异
下载PDF
中国主要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比较 被引量:22
17
作者 王大鹏 王文斌 +4 位作者 郑亮 罗雪华 邹碧霞 张永发 吴小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98-704,共7页
区域和全球碳循环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其中估算并量化区域乃至全球土壤碳储量已经成为碳循环研究中的重大科学问题。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人工林是重要的人工森林生态系统。中国对小尺度区域内一... 区域和全球碳循环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其中估算并量化区域乃至全球土壤碳储量已经成为碳循环研究中的重大科学问题。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人工林是重要的人工森林生态系统。中国对小尺度区域内一个或数个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密度和储量等已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缺乏对全国尺度下主要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比较研究。本文通过对近10 a内的橡胶(Hevea brasiliensis)、桉树(Eucalyptus spp.)、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杨树(Populus spp.)、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和落叶松(Larix spp.)等9种人工林土壤有机碳53篇文献资料的统计分析,估算了中国主要人工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密度及储量等。结果表明,9种人工林0-6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介于4.0-31.1 g·kg^-1,平均14.8 g·kg^-1;0-60 cm土壤有机碳密度为2.8-15.1 kg·m^-2,平均8.7 kg·m^-2;0-60 cm的土壤有机碳储量介于28.2-158.1 Mg·hm^-2,平均84.5 Mg·hm^-2。以落叶松最高,毛竹、马尾松、桉树、杉木和油松等人工林居中,杨树和橡胶仅高于刺槐,刺槐最低。中国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储量具有较为明显的经度分布性,从西向东逐渐升高;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纬度分布性,大致表现为南低北高;9种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储量虽明显低于同气候带的天然林,但仍具有很高的固碳潜力。人工林生产管理中,亟待寻找能有效增加土壤碳固定及减少碳损失的途径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人工林 土壤有机碳
下载PDF
中国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1
18
作者 陈李花 曾炳山 +4 位作者 吕成群 裘珍飞 刘英 李湘阳 石前 《广东林业科技》 2009年第2期78-83,共6页
文章从发展桉树人工林的必要性、可持续经营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证,提出了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桉树 人工林 桉树生态林 可持续经营
下载PDF
崇明岛不同年龄水杉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特点及估测 被引量:21
19
作者 肖春波 王海 +4 位作者 范凯峰 Xavier Becuwe 韩玉洁 康宏樟 刘春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30-34,共5页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是我国亚热带地区人工用材和城镇绿化的重要树种之一,由于生长速度快,种植广泛,水杉人工林在碳汇林经营中,也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在上海崇明岛东平国家森林公园设置样地,调查分析了不同年龄阶段水...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是我国亚热带地区人工用材和城镇绿化的重要树种之一,由于生长速度快,种植广泛,水杉人工林在碳汇林经营中,也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在上海崇明岛东平国家森林公园设置样地,调查分析了不同年龄阶段水杉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密度和碳储量,测定了林地枯落物层和林下植被层碳储量,并用生物量方程法估测了树木生物量及各组分的碳储量。结果表明,水杉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在8、15和30年生水杉人工林生态系统内,总碳储量分别为87.02、117.69和160.26t·hm-2;在8、15和30年生3个林分中,乔木层碳储量所占比重分别为5.3%、22.8%和41.0%,土壤层碳储量所占比重为88.8%、75.6%和57.1%。在8年生林分内,林下植被层碳储量(1.94t·hm-2)和枯落物层碳储量(3.19t·hm-2)占林分总碳储量比例最大,15年生和30年生水杉人工林林下植被碳储量近似相同(约为0.7t·hm-2),分别占总储量的0.6%和0.5%。在不同年龄的水杉人工林林分中,同一土壤深度层次,土壤碳含量高低顺序是30年>15年>8年,表明有机碳含量随林龄的增长而增加。在不同年龄水杉人工林林分中,土壤碳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0~20cm、20~40cm和40~60cm相邻层次之间碳含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杉人工林 发育阶段 碳储量
下载PDF
辽宁省人工林樟子松径向生长对水热梯度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0
20
作者 李露露 李丽光 +5 位作者 陈振举 周永斌 张先亮 白学平 常永兴 肖建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4508-4517,共10页
基于树轮年代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辽宁地区人工林樟子松年轮宽度年表网络,研究人工林樟子松树木年轮生长变化,探讨樟子松生长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以及其对水热梯度变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各采样点人工林樟子松的径向生长变化呈现... 基于树轮年代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辽宁地区人工林樟子松年轮宽度年表网络,研究人工林樟子松树木年轮生长变化,探讨樟子松生长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以及其对水热梯度变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各采样点人工林樟子松的径向生长变化呈现较为一致的显著下降趋势(P<0.05),并且下降趋势由西北至东南降低。空间上水平上,研究区樟子松的径向生长与研究区降水和相对湿度的空间梯度变化吻合(P<0.05),均呈西北至东南增加的特点;各采样点樟子松年轮宽度变化的平均敏感度与降水量、相对湿度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但与温度的正相关关系不显著。各样点樟子松径向生长与月降雨量和月平均相对湿度多呈正相关关系,与月平均温度多呈负相关关系,进一步表明区域水分因子对人工林樟子松生长的限制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樟子松 年轮宽度年表 径向生长 水热梯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