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代本草所用柴胡物种辨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王晖 张改霞 +2 位作者 杨成民 隋春 魏建和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4928-4934,共7页
柴胡为常用中药材,约从汉朝本草中就出现有关柴胡的记载。由于柴胡属物种较多、种间形态相似,而且历代本草对其形态描述不详,导致今人在判断古代中医临床中所使用的柴胡物种时造成很大的困难。总结分析历代重要本草中有关柴胡的形态和... 柴胡为常用中药材,约从汉朝本草中就出现有关柴胡的记载。由于柴胡属物种较多、种间形态相似,而且历代本草对其形态描述不详,导致今人在判断古代中医临床中所使用的柴胡物种时造成很大的困难。总结分析历代重要本草中有关柴胡的形态和功效描述,综述现代学者对本草中柴胡种的鉴定研究结果,以厘清古代中医学家使用哪些柴胡种入药。在唐朝之前,中医使用的柴胡应为功效相似的一类柴胡属植物,后来逐步过渡到混用伞形科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银州柴胡B.yinchowense、石竹科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 var.lanceolata等多种植物,到明清时期才将石竹科银柴胡从柴胡中区分出来,进一步明晰了其功效与柴胡有很大不同。明朝时出现了"北柴胡"的称谓,"南柴胡"的称谓则出现于民国时期。随着柴胡分类研究的深入,"北柴胡"和"南柴胡"逐渐与柴胡属植物柴胡B.chinense、狭叶柴胡一一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基原 本草考证 本草典籍 狭叶柴胡 银柴胡
原文传递
佛手的传统应用 被引量:18
2
作者 岳玲 程轩轩 +1 位作者 唐晓敏 杨全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06-211,共6页
佛手作为传统的药食两用的中药,在我国栽培和应用历史悠久,不仅具有较高的药用、食疗价值,同时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有关佛手的提取工艺、化学成分、质量标准、生物活性等现代研究报道较多,但对其本草考证的叙述较少,且古代... 佛手作为传统的药食两用的中药,在我国栽培和应用历史悠久,不仅具有较高的药用、食疗价值,同时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有关佛手的提取工艺、化学成分、质量标准、生物活性等现代研究报道较多,但对其本草考证的叙述较少,且古代本草著作中对佛手的相关记载模糊、品种来源混淆,曾出现药材混用现象。该文通过系统查阅中国古代本草、医药典籍和现代著作,对佛手的名称、原植物形态、产地、性味归经、功效及用法进行本草考证,以期正本清源。研究发现佛手在历代本草著作中常以"香橼""枸橼""柑橼""香圆"和"佛手柑"等名称出现,明清之后逐渐明确"香橼"即"枸橼",与"佛手(柑)"为不同品种,故将二者分列陈述。从古至今佛手的产地相对稳定,主产于闽、广、赣等长江以南地区。古今对于佛手性味归经和功能主治的认识基本相同,认为本品性温无毒,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等功效。关于佛手的炮制方法仅见"新瓦焙为末"和"蒸露",同时偶见"入药以陈久者良"的记载。该文为中药佛手的深入研究、资源开发及综合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 香橼 名称 原植物 功效 本草考证
原文传递
夏枯草基原植物及其食疗历史考证 被引量:17
3
作者 郭巧生 陈宇航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3057-3062,共6页
目的:通过考证历代本草学文献,澄清古代文献中关于夏枯草原植物及其食疗历史记载的混乱,为综合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本草学依据。方法:查阅古本草文献,对夏枯草植物学性状描述及其文献附图进行考证,并结合地理分布综合分析。结果:历... 目的:通过考证历代本草学文献,澄清古代文献中关于夏枯草原植物及其食疗历史记载的混乱,为综合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本草学依据。方法:查阅古本草文献,对夏枯草植物学性状描述及其文献附图进行考证,并结合地理分布综合分析。结果:历史上夏枯草用药品种并不混乱;但在原植物名称、形状描述及文献附图中,与唇形科筋骨草属植物筋骨草Ajuga ciliate,金疮小草A.decumbens及夏至草属植物夏至草Lagopsis supina存在一定混乱。结论:古代正品夏枯草基原植物主要来源于唇形科夏枯草属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山菠菜(长冠夏枯草)P.asiatica,而硬毛夏枯草P.hispida至明代起即被视作云南地方习用药材,并沿用至今;夏枯草食用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明代(16世纪末)或以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 基原植物 食疗历史 考证
原文传递
虎刺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8
4
作者 晁志 张宏伟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62-764,共3页
最早记载于《证类本草》的“虎刺” ,经考证并非《开宝本草》中的“伏牛花”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其归并于“伏牛花”项下是不正确的。虎刺的原植物为茜草科的虎刺DamnacanthusindicusGaertn f 。
关键词 虎刺 本草 考证 茜草科 植物药
下载PDF
中药材贯众原植物的考证 被引量:8
5
作者 汪敏 赵凯 汪瑞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37-1340,共4页
作者通过对古籍文献中记载的中药材贯众的形态特征、分布及生境等描述的考证,认为紫萁是中药材贯众的原植物,同时分析了古籍中对贯众的毒性、花果、附图、毛被和鳞片等不符合紫萁特征的描述的原因,并分析了出现其他几个主要药源植物的... 作者通过对古籍文献中记载的中药材贯众的形态特征、分布及生境等描述的考证,认为紫萁是中药材贯众的原植物,同时分析了古籍中对贯众的毒性、花果、附图、毛被和鳞片等不符合紫萁特征的描述的原因,并分析了出现其他几个主要药源植物的原因。建议将紫萁Osmunda japonica列为中药材贯众唯一的药源植物,与其他市场上常见的药源植物加以区分,对药性较好的绵马贯众和狗脊蕨单独开展药效和活性成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贯众 紫萁 原植物 考证
原文传递
发掘传统中药 延续中华文脉——为《本草经》中的木兰、溲疏、蜀羊泉正名 被引量:7
6
作者 祁振声 纪惠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23-34,共12页
近现代植物学和中药学专著中的木兰、溲疏、蜀羊泉等,与《本草经》等古籍记载的植物(中药)名实不符。这种张冠李戴、冒名顶替,势必以假乱真,割断中华文脉,危及人民健康。笔者经长期研究和反复考证确认:《本草经》等古籍记载的木兰原植物... 近现代植物学和中药学专著中的木兰、溲疏、蜀羊泉等,与《本草经》等古籍记载的植物(中药)名实不符。这种张冠李戴、冒名顶替,势必以假乱真,割断中华文脉,危及人民健康。笔者经长期研究和反复考证确认:《本草经》等古籍记载的木兰原植物,应为Magnolia sprengeriPamp.(今名武当木兰),溲疏即Lonicera fargesiiFranch.(今名黏毛忍冬),蜀羊泉实乃Solanum dulcamaraL.(今名欧白英)。另外,《白香山集》等记载的木莲,应为Manglietia insignis(Wall.)Bl.(今名红花木莲)。此文为这些失传已久的植物(中药)正名,旨在发掘传统中药,验证古本草的科学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本草经》 木兰 溲疏 蜀羊泉 原植物 考证
下载PDF
畅春园植物考证及植物景观营造 被引量:6
7
作者 郭灿灿 朱强 +2 位作者 尹豪 姜骄桐 唐予晨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3-128,共6页
畅春园作为北京西郊的“三山五园”之一,是平地造园的典范,也是一座以植物景观为主的皇家园林。通过对游记、御制诗词、宫廷画和楹联匾额等史料进行考证,得出畅春园已知植物种类32种及大致分布位置。以此为基础对畅春园植物景观特色进... 畅春园作为北京西郊的“三山五园”之一,是平地造园的典范,也是一座以植物景观为主的皇家园林。通过对游记、御制诗词、宫廷画和楹联匾额等史料进行考证,得出畅春园已知植物种类32种及大致分布位置。以此为基础对畅春园植物景观特色进行分析,认为畅春园在植物种类选择上,既因地制宜地使用北京乡土植物,也引种了南北方的观赏植物,同时注重生产性植物的运用;在植物配置方面,畅春园四季之景各异,植物与建筑和山水结合凸显文化性,强调空间感;在植物文化意境方面,楹联匾额中的植物文化反映出士大夫文人品格,整体则体现出江山永固、君怀天下的政治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畅春园 植物景观 皇家园林 考证研究
下载PDF
紫珠原植物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5
8
作者 祁振声 杨华生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9-52,共4页
唐代《本草拾遗》中的紫珠 ,因有“紫荆”的别名 ,故被后世的本草书错误地并入紫荆条目中。晚清以来的中外学者曾对其原植物进行过考订 ,涉及马鞭草科紫珠属CallicarpaL .的多种植物。但其中有的无药用记录 ,有的产地或药效与《拾遗》... 唐代《本草拾遗》中的紫珠 ,因有“紫荆”的别名 ,故被后世的本草书错误地并入紫荆条目中。晚清以来的中外学者曾对其原植物进行过考订 ,涉及马鞭草科紫珠属CallicarpaL .的多种植物。但其中有的无药用记录 ,有的产地或药效与《拾遗》记载不符 ,故皆非紫珠的原植物。经反复考证认为 ,紫珠的原植物应为同属植物C .giraldillHesseexRehd .,在古代或民间 ,近缘种C .bodinieraLv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珠 原植物 考证 《本草拾遗》 药物植物
下载PDF
北京地区园林植物引种栽植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宝鑫 杨洪杰 成仿云 《农学学报》 2017年第11期74-79,共6页
植物是进行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建设等工作的重要物质元素,园林植物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能够美化环境并丰富人们的生活,植物引种驯化在丰富北京地区园林植物资源的同时,也促进了植物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在对北京植物资源情况进行分析的基... 植物是进行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建设等工作的重要物质元素,园林植物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能够美化环境并丰富人们的生活,植物引种驯化在丰富北京地区园林植物资源的同时,也促进了植物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在对北京植物资源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引种栽植于北京地区的园林植物进行考证和分析,梳理出北京地区常见园林植物的引种栽植历史和园林应用情况,以期为今后植物文化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同时为今后植物的引种驯化提供可借鉴的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引种驯化 园林植物 历史考证
下载PDF
重楼本草考证
10
作者 陈晓芳 张翔宇 +2 位作者 柳敏 宁悦彤 王永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17期36-42,共7页
药用植物重楼在民间使用广泛,但药典规定品种仅两种,不利于该属植物的开发利用,有必要对其在历代本草典籍中的曾用名、形态与基原、产地变迁、药用价值与归经进行考证和整理。考证结果表明,重楼以“蚤休”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自... 药用植物重楼在民间使用广泛,但药典规定品种仅两种,不利于该属植物的开发利用,有必要对其在历代本草典籍中的曾用名、形态与基原、产地变迁、药用价值与归经进行考证和整理。考证结果表明,重楼以“蚤休”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自汉代以来,历代本草及近现代对其有诸多曾用名;其基源以百合科重楼属植物为主;自汉以来产地由北向南迁移趋势明显;历代本草和医药学典籍不断扩展了重楼的药用价值,对其归经虽有各异,现已逐渐统一。本研究为重楼溯本求源、中医药文化传承及进一步开发重楼药用价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重楼 本草考证
下载PDF
荠的本草考证
11
作者 郭思妤 孙婉萍 谢明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2期181-187,202,共8页
荠菜作为药材首载于《名医别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药食同源类中药,在中国各地乡间田野均随处可见,其别名众多。荠类中存在名称混用的现象,历代本草中与荠菜混用最多的是菥蓂,荠类中的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L.)Medic.与菥蓂Thlas... 荠菜作为药材首载于《名医别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药食同源类中药,在中国各地乡间田野均随处可见,其别名众多。荠类中存在名称混用的现象,历代本草中与荠菜混用最多的是菥蓂,荠类中的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L.)Medic.与菥蓂Thlaspi arvense L.分属十字花科中的两种药用植物,从五代时期,开始有本草将荠菜子与菥蓂子混为一物,导致后续宋、明、清时期的部分本草对其原植物形态描述发生错误,将荠菜与菥蓂混淆,尤其是明代的部分本草更是将荠菜与菥蓂视为一物。对荠菜的基原进行梳理考证,为荠菜制定国家标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荠菜 菥蓂 品名 基原 本草考证
下载PDF
白芍原植物、产地及栽培历史本草考证
12
作者 翟俊杰 胡婷婷 +2 位作者 蒋倩倩 张妍 孟祥松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169-174,共6页
白芍为我国常用大宗药材,药用历史悠久,具有柔肝止痛、敛阴止汗、养血调经等功效,临床应用广泛,是风湿类疾病、自身免疫病以及肝病治疗组方中的重要中药之一。在现代医学中,针对白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日益增多,但对白芍品种、产... 白芍为我国常用大宗药材,药用历史悠久,具有柔肝止痛、敛阴止汗、养血调经等功效,临床应用广泛,是风湿类疾病、自身免疫病以及肝病治疗组方中的重要中药之一。在现代医学中,针对白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日益增多,但对白芍品种、产地及栽培历史的研究较少。经考证发现,早在夏、商、周时期芍药就作为园艺观赏品,在宫廷中种植,早期白、赤芍药不分,各医家用药多以芍药作为统称,至南北朝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首次提出“赤白”之说,唐宋时期逐步出现白、赤芍药分化。汉魏时期白芍多为野生品,该时期本草典籍中并无芍药植物形态的描写,至宋朝开始以栽培芍药入药,苏颂的《本草图经》首次详细记载芍药的植物形态。在长期栽培期间,以浙江、安徽、四川及山东所产的杭白芍、亳白芍、川白芍、菏泽白芍品质较佳。白芍用药需求较大,但各地栽培品种混杂,种质退化严重,不利于白芍的现代临床应用。因此,有必要查阅本草典籍及现代研究文献,进一步厘清白芍品种、产地及栽培历史的变迁,正本清源,为白芍的深入研究提供本草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 原植物 产地 栽培历史 本草考证
下载PDF
在植物考据研究中应用进化思想的探讨 被引量:4
13
作者 汤彦承 王锦秀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06-407,共2页
探讨了在植物考据研究中如何应用进化思想。我们认为在确定中国古籍文献中记载植物的学名时,对部分植物宜采用集合种(或复合种)的概念。
关键词 植物考据研究 集合种 进化 查理斯·达尔文
原文传递
《本草图经》草部、木部的药图类型初探 被引量:3
14
作者 郑晓雯 储姗姗 +2 位作者 尹旻臻 赵玉姣 彭华胜 《中华医史杂志》 2022年第1期41-47,共7页
《本草图经》草部、木部共有药图568幅,占总药图的60%,占植物药图的76%。这些药图可分为“原植物图”“药材图”“植物与药材图”“植物及其生境图”4个类型。“原植物图”中又可细分为“有根部的完整植株图”“有根的局部地上部分图”... 《本草图经》草部、木部共有药图568幅,占总药图的60%,占植物药图的76%。这些药图可分为“原植物图”“药材图”“植物与药材图”“植物及其生境图”4个类型。“原植物图”中又可细分为“有根部的完整植株图”“有根的局部地上部分图”“绘有地面线的植株图”“无根植株图”“折枝图”5个类型。其中,“折枝图”“有根部的完整植株图”等药图的取材与今采集植物标本的基本原则完全一致;“植物与药材图”与“药材图”这两种药图类型反映出《本草图经》的编者是在依据药材市场调查或征集到的药材标本绘制的。这些药图对物象刻画细致入微,不仅反映了药用植物和药材的特征,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本草图经》药图与“图经”内容相辅相成,将绘画艺术与自然科学相结合,是为早期植物科学画的雏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草图经》 草部 木部 药图 本草考证
原文传递
唐代平泉山居栽培植物考 被引量:3
15
作者 冯广平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0-72,共13页
平泉山居是晚唐洛阳地区最为重要的园林之一,花木种类繁多,但迄今尚未解读。此园植物见诸唐宋文献记载的有69种。本文采用植物考据法共考释出59种、存疑10种。同时,分析了植物的地理成分,进而推测平泉山居的植物造景特色及其成因,以及... 平泉山居是晚唐洛阳地区最为重要的园林之一,花木种类繁多,但迄今尚未解读。此园植物见诸唐宋文献记载的有69种。本文采用植物考据法共考释出59种、存疑10种。同时,分析了植物的地理成分,进而推测平泉山居的植物造景特色及其成因,以及造园艺术和新品种培育技术对唐宋洛阳园林的深刻影响。平泉山居植物造景以原产亚热带尤其是江浙地区植物为主,归因于园主人长期游宦江浙地区,吸收了江南园林的造景手法。受其影响,宋代洛阳园林也有大量采用亚热带植物做法,且重视新园艺品种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泉山居 植物考据 亚热带 江浙地区 植物造景 园艺品种
原文传递
紫金牛原植物考辨 被引量:3
16
作者 祁振声 《河北林学院学报》 1992年第4期319-325,共7页
中国和日本植物学界早已确认,Ardisia japonica(Thunb.)B1.即我国古代本草书中的“紫金牛”原植物。本文对此提出了异议。经作者考证,古代本草书中“紫金牛”的原植物,当系同属的A.mamillata Hance;而A.japonica(Thunb.)B1,实乃《花镜... 中国和日本植物学界早已确认,Ardisia japonica(Thunb.)B1.即我国古代本草书中的“紫金牛”原植物。本文对此提出了异议。经作者考证,古代本草书中“紫金牛”的原植物,当系同属的A.mamillata Hance;而A.japonica(Thunb.)B1,实乃《花镜》中“平地木”的原植物。《植物名实图考》中的“小青”和“短脚三郎”,与古代本草书中的”紫金牛”亦非同物异名;小青的原植物当系A.pusilla A.DC.,短脚三郎的原植物似为A.bre-vicaulis Dies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金牛 原植物 考证
下载PDF
《植物名实图考》中的Bauhinia L.属植物考证 被引量:2
17
作者 祁振声 《河北林果研究》 1998年第2期191-193,共3页
为了考证我国古籍中有无BauhiniaL.属植物的记载,查阅了有关文献。结果确认,《植物名实图考》中的“玲甲花”和“田螺虎树”,均系该属植物。
关键词 BauhiniaL.属 植物 考证 玲甲花 田螺虎树
下载PDF
我国竹径景观的考证与美学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韩伶俐 王小德 +1 位作者 毛永成 朱艳平 《竹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41,共5页
竹径作为最为普遍的一种园路形式之一,通过以唐宋时期的文学作品为考证依据,探究了竹径形式审美、花木组景和寺观等方面的造景思想。竹径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诗词歌颂竹径、庭园兴造竹径、寺观竹径香道等就是很好的例证。竹... 竹径作为最为普遍的一种园路形式之一,通过以唐宋时期的文学作品为考证依据,探究了竹径形式审美、花木组景和寺观等方面的造景思想。竹径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诗词歌颂竹径、庭园兴造竹径、寺观竹径香道等就是很好的例证。竹径形式延续以"曲"为美,同时涌现了折线、直线形式;竹径花木从传统的"四君子""岁寒三友",多倾向于考虑异秆异色竹类、季相景观、乔灌草结合等。竹径历史发展,至今未改变创造竹径幽境的意愿及延续我国竹文化的热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径 植物景观 竹文化 考证 美学特征
下载PDF
芜荑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海亮 张瑞贤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4510-4513,共4页
芜荑是自《神农本草经》以来历代本草和方书均有记载的药物,直至现代仍作为重要的杀虫消积药物应用于临床,但现行药典不载,对芜荑的基原植物考证尚缺。该文通过本草考证的方法,对芜荑的古今文献记载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对芜荑的基原植物... 芜荑是自《神农本草经》以来历代本草和方书均有记载的药物,直至现代仍作为重要的杀虫消积药物应用于临床,但现行药典不载,对芜荑的基原植物考证尚缺。该文通过本草考证的方法,对芜荑的古今文献记载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对芜荑的基原植物品种进行了考证,认为自汉代以来芜荑的基原植物包括榆科大果榆Ulmus macrocarpa Hance和刺榆Hemiptelea davidii(Hance)Planch 2种,其中以大果榆为自古至今临床采用的主流正品,U.pumila L作为混淆品,不应采用。芜荑是大果榆或刺榆的果实荚仁,通过加入榆树皮面等辅料,发酵并干燥而制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芜荑 原植物 大果榆 刺榆 本草考证
原文传递
巨紫荆(Cercis gigantea Cheng et Keng f.)名称考证及其分类处理 被引量:2
20
作者 向民 段一凡 向其柏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04-206,共3页
【目的】巨紫荆为重要的园林树种,其分类地位一直存在争议,拟对其分类处理予以厘定。【方法】采用了分类文献考证、实地采样调查及形态比较分析和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原定名不符植物命名法规,巨紫荆的名称为无效发表。【结论】... 【目的】巨紫荆为重要的园林树种,其分类地位一直存在争议,拟对其分类处理予以厘定。【方法】采用了分类文献考证、实地采样调查及形态比较分析和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原定名不符植物命名法规,巨紫荆的名称为无效发表。【结论】将巨紫荆归并入湖北紫荆(Cercis glab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紫荆 园林树种 学名考证 树木分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