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北丘陵沟壑区撂荒地自然恢复植被的组成结构与数量分类 被引量:58
1
作者 焦菊英 张振国 +2 位作者 贾燕锋 王宁 白文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981-2997,共17页
采用样带调查与TWINSPAN分类等方法,对陕北丘陵沟壑区延安、安塞和吴旗174个撂荒地样方的物种组成、出现频率与盖度、及群落类型进行了统计与分类。植被组成结构的统计结果表明:该区自然恢复的植被几乎一半是由禾本科、菊科、豆科和蔷... 采用样带调查与TWINSPAN分类等方法,对陕北丘陵沟壑区延安、安塞和吴旗174个撂荒地样方的物种组成、出现频率与盖度、及群落类型进行了统计与分类。植被组成结构的统计结果表明:该区自然恢复的植被几乎一半是由禾本科、菊科、豆科和蔷薇科的物种组成,北温带、旧世界温带、世界与泛热带分布成分占到总物种数近75%,且以中旱生、中生和旱生的草本类植物为主,具有典型的温带地面芽植物气候特征。植被的数量分类表明:调查样方基本包括了该区自然恢复的主要植被类型,延安、安塞和吴旗的植被在1年生草本群落到多年生蒿禾类草本群落阶段,依次均以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赖草(Leymussecalinus)、长芒草(Stipa bungeana)、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铁杆蒿(Artemisia gmelinii)、茭蒿(Artemisia giraldii)、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n)等为主要优势物种构成的不同组合的植物群落,且这些物种具有较高的盖度和频度;但在植被演替后期,不同植被带及阴阳坡的演替方向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延安为代表的森林带,阴坡可形成黄刺玫(Rosa xanthina)、三角槭(Acer buergerianum)、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等为优势种的群落,阳坡可形成狼牙刺(Sophora viciifoli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等为优势种的群落;以安塞为代表的森林草原带,阴坡可形成黄刺玫、紫丁香(Syringa julianae)、虎榛子(Ostryopsis davidiana)等为优势种的群落,阳坡可形成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n)、狼牙刺等为优势种的群落;而以吴旗为代表的草原带,阴阳坡植被分异不明显,为多年生蒿禾类草本群落。这些演替后期的灌乔优势物种均为高位芽植物,在阴坡为中生,在阳坡为旱生、中旱生,虽具有比较高的盖度,但分布仅仅是零散出现,并不是目前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主要植被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分布区类型 植物生活型 水分生态型 植物群落类型 TWINSPAN分类
下载PDF
新疆45种荒漠植物粗根碳、氮、磷计量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18
2
作者 何茂松 罗艳 +4 位作者 彭庆文 严正兵 杨思琪 李凯辉 韩文轩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603-2614,共12页
通过测定新疆44个样地45种荒漠植物的粗根碳(C)、氮(N)、磷(P)元素含量,探索荒漠植物化学计量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荒漠植物粗根C、N和P含量为440±73、9.86±3.84和0.82±0.48 mg·g-1,C∶N、C∶P和N∶P为5... 通过测定新疆44个样地45种荒漠植物的粗根碳(C)、氮(N)、磷(P)元素含量,探索荒漠植物化学计量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荒漠植物粗根C、N和P含量为440±73、9.86±3.84和0.82±0.48 mg·g-1,C∶N、C∶P和N∶P为51±21、707±388和15±10。不同生活型植物的粗根C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乔木最高、灌木次之、草本最低,而粗根P含量表现为相反的趋势;此外,灌木的粗根N含量显著高于乔木和草本。C与P、N与P呈异速生长关系,其幂指数分别为-0.460、0.699。C、N、P化学计量特征与经纬度、年平均温度、年平均降水量存在非线性关系。荒漠植物粗根C、N、P计量特征主要受气候因子的影响,生活型差异和土壤养分影响次之,反映了荒漠植物生长主要受水分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计量 粗根 气候因子 土壤养分 植物生活型
原文传递
凉水天然红松阔叶混交林主要植物叶片性状相互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晓洁 张凯 +1 位作者 肖迪 侯继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2-58,共7页
为了探讨植物叶功能性状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功能群间叶功能性状的差异,在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采集34种植物的叶片,选取叶厚度(leaf thickness,LT)、叶体积(leaf volume,LV)、叶干物质含量(leaf dry matter content,LDMC)、比叶面积(s... 为了探讨植物叶功能性状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功能群间叶功能性状的差异,在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采集34种植物的叶片,选取叶厚度(leaf thickness,LT)、叶体积(leaf volume,LV)、叶干物质含量(leaf dry matter content,LDMC)、比叶面积(specifi c leaf area,SLA)、叶氮含量(leaf nitrogen concentration,LCN)、叶磷含量(leaf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LPC)和氮磷比(N∶P)7个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LT与其它功能性状之间不相关,LV只表现出与SLA呈负相关关系,SLA与LDMC呈负相关,SLA与LCN、LPC呈正相关,LCN与LPC呈正相关,LCN与N∶P呈正相关;方差分析表明,LT、LV和LPC在不同生活型间差异不显著,其它4个指标均有显著差异;LDMC、LCN、LPC和N∶P在不同的系统发育类群间均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叶片功能性状 天然红松阔叶混交林 生活型 系统发育类群 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滇池流域磷矿山区优势植物叶片与土壤养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6
4
作者 赵洛琪 吴晓妮 +2 位作者 付登高 徐子萱 朱安琪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83-390,共8页
为了研究滇池流域磷矿山区不同生活型优势植物叶片和土壤的养分含量及其计量比特征,选取流域内磷矿退化山区内4种常见优势植物(马桑、云南松、蔗茅和紫茎泽兰)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植物叶片及土壤的C、N、P含量。结果表明:云南松影响下的... 为了研究滇池流域磷矿山区不同生活型优势植物叶片和土壤的养分含量及其计量比特征,选取流域内磷矿退化山区内4种常见优势植物(马桑、云南松、蔗茅和紫茎泽兰)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植物叶片及土壤的C、N、P含量。结果表明:云南松影响下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最高,分别为22.42 g/kg、1.85 g/kg、140.78 mg/kg、1048.89 mg/kg,全磷含量最低,为2.51 g/kg;云南松叶片C含量为492.86 g/kg,显著高于其他植物,而N、P含量分别为11.22和2.78 g/kg,显著低于其他植物;土壤N含量与叶片C含量显著正相关,而与叶片N︰P比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磷矿山地土壤C、N养分是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在土壤C、N养分相对匮乏的立地条件下,云南松和蔗茅叶片能够固定更多的C,而马桑叶片能够固定较多的N。因此,结合不同生活型植物的属性特征及该区域内群落的演替特征,建议磷矿山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可以构建蔗茅和马桑为主的植物群落,随后种植云南松形成针叶林以增加土壤C含量,并在恢复后期种植固N阔叶树种形成针阔混交林,以达到全面改善土壤养分、保持水土并控制土壤P素流失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矿山区 植物生活型 生态化学计量 土壤养分 水土保持
下载PDF
2011-2015年洞庭湖洲滩群落植物生态型、生活型和生长型组成数据集
5
作者 侯志勇 曾静 +4 位作者 李旭 谭佩阳 李阳 谢永宏 李峰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1期127-136,共10页
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的关系可以通过研究植物生活型和生态型进行深入的解析,同时植物生活型是研究植物群落的发生、发展及演替规律的重要内容。中国科学院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按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监测指标体系,在洞庭... 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的关系可以通过研究植物生活型和生态型进行深入的解析,同时植物生活型是研究植物群落的发生、发展及演替规律的重要内容。中国科学院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按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监测指标体系,在洞庭湖周期性水文变化情势下,对洞庭湖湿地洲滩典型植物群落类型的物种组成进行长期定位监测。通过专家对洞庭湖湿地3个典型植物群落(苔草、南荻和水蓼)的长期监测数据集进行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然后进行分类处理,得到洞庭湖洲滩2011-2015年植物群落植物生活型、生长型和生态型数据集。本数据集包含有植物种名、拉丁名、生活型、生长型、光生态型、水分生态型、土壤pH值生态型、淤积生态型,共8个指标,同时提供了完整的样地信息和样地管理记录,为数据的科学利用提供了空间和时间上的背景信息。本数据集为分析洞庭湖湿地洲滩植被群落生态型和生活型组成,植物群落与环境的相关提供了数据支撑,是深入研究洞庭湖湿地植物被演替的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洲滩植被 植物生活型 植物生态型 洞庭湖 长期定位监测
下载PDF
Functional Enrichment of Utopian Distribution of Plant Life-Forms
6
作者 James N. Furze Quanmin Zhu +1 位作者 Feng Qiao Jennifer Hill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3年第12期37-48,共12页
Adaptive fuzzy neural inference systems are used to illustrate the primary nodal number of plant life-forms. Categorization of two candidate areas is carried out using the water-energy dynamic (for Ecuador, South Amer... Adaptive fuzzy neural inference systems are used to illustrate the primary nodal number of plant life-forms. Categorization of two candidate areas is carried out using the water-energy dynamic (for Ecuador, South America) and Macedonia, Southern Europe), within which the life-form spectra are distributed. Genetic optimization methods are used to expand the primary nodal number to the complete number of life-form categorie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elements exhibits a stochastic, binomial distribution and the utopia line and curve are summarized which enhance accuracy of the climatic data and of the consequent numbers of plant species occurrences. Expansion of the distribution of each life-form category is approximated within the Z utopia hyperplane with use of the functional approximation algorithm. This process gives additional structure and informative value to the Z plane, enhancing our ability to make informed policy decisions concerning species and ecosystem conser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ptive Neural Fuzzy Inference System plant life-form Genetic Optimization Stochastic UTOPIA FUNCTIONAL Approximation Algorithm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郊主要荒山植被组成种的数量特征
7
作者 叶卫英 尹林克 严成 《新疆环境保护》 2009年第4期8-11,共4页
采用典型样地法对乌鲁木齐市郊主要荒山进行植被调查,结果表明,该区的植物群落类型有19种;植物种类有296种,分属40科171属;植物生活型有9类;区系地理成分多样;短命和类短命植物获得一定发育等。
关键词 乌鲁木齐市郊主要荒山 植物生活型 区系地理成分
下载PDF
滇西北亚高山不同退化群落植物生活型的特征研究
8
作者 郭华 耿云芬 张劲峰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7-42,共6页
以滇西北香格里拉亚高山的极度退化、重度退化、中度退化、轻度退化和未退化的5类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样地法设置样地,测定其群落内植物的生活型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滇西北亚高山不同程度退化林地中植物生活型由中高位芽、小高... 以滇西北香格里拉亚高山的极度退化、重度退化、中度退化、轻度退化和未退化的5类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样地法设置样地,测定其群落内植物的生活型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滇西北亚高山不同程度退化林地中植物生活型由中高位芽、小高位芽、矮高位芽、地上芽、地面芽、地下芽、1年生植物共7大类组成。其中以地面芽植物占绝对优势;1年生植物、中高位芽植物和地下芽植物所占比例最小,未发现达到30 m的大高位芽植物。随着群落退化程度的减低,物种丰富度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中高位芽和小高位芽植物显著增加。随着林地退化程度的加剧,地面芽植物的比例大幅度上升,并成为植物生活型组成的绝对优势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北 亚高山 退化群落 植物生活型 特征
下载PDF
植物生活型分类系统的修订及中国暖温带森林植物生活型谱分析 被引量:128
9
作者 高贤明 陈灵芝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8年第6期553-559,共7页
根据中国暖温带森林植物习性,修订了Raunkiear的生活型分类系统。通过对暖温带森林植物生活型谱的分析,证明暖温带森林群落植物生活型谱以地面芽为主,其次是地下芽。受水、热不足和人为活动频繁等条件的限制,暖温带地区缺... 根据中国暖温带森林植物习性,修订了Raunkiear的生活型分类系统。通过对暖温带森林植物生活型谱的分析,证明暖温带森林群落植物生活型谱以地面芽为主,其次是地下芽。受水、热不足和人为活动频繁等条件的限制,暖温带地区缺乏或极少有高于25m的大高位芽植物;中高位芽、小高位芽和矮高位芽植物所占的比重与地面芽植物近似,其中落叶阔叶高位芽植物占有绝对的优势。主要由上述生活型所构成的暖温带森林植物生活型谱,基本反映了我国暖温带森林区夏季温暖多雨、冬季寒冷干旱的中纬度气候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暖温带 植物生活型 生活型谱 修订
下载PDF
植物生活史型的多样性及动态分析 被引量:43
10
作者 祖元刚 王文杰 +3 位作者 杨逢建 于景华 曹建国 赵则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811-1818,共8页
主要阐述了植物生活史型的基本定义和基本模式。根据植物的生态幅 (Ecologicalamplitude)、适合度 (Fitness)和能量分配格局将植物生活史型划分出 V生活史型、S生活史型和 C生活史型 3个基本类型以及 VS生活史型、SV生活史型、CS生活史... 主要阐述了植物生活史型的基本定义和基本模式。根据植物的生态幅 (Ecologicalamplitude)、适合度 (Fitness)和能量分配格局将植物生活史型划分出 V生活史型、S生活史型和 C生活史型 3个基本类型以及 VS生活史型、SV生活史型、CS生活史型、SC生活史型等 6个具有混合特征的过渡类型。文中分析了权衡 (Trade-off)植物生活史各阶段的能量需求 ,使之合理地进行能量分配 ,进而使植物生活史型获得最佳的繁殖和存活效益以及最大的适合度的重要性 ,指出初生代谢和次生代谢与植物生活史型及其生活史型之间相互转换的密切关系。初生代谢物质主要用于营养生长 ,次生代谢物质主要用于促进繁育和拮抗环境胁迫。植物生活史型在特定时空中依生境的连续变化而发生相互转换 ,呈现出具动态特征的植物生活史型谱。提出了植物生活史型的形成机制 ,即生境中的资源状况和干扰程度构成了环境筛的径度 ,进而形成选择压力 ,以使植物按需分配能量 ,合成初级代谢产物或次级代谢产物来应对选择压力 ,形成自身的生态幅和适应对策 ,最终与生境相互作用过程中表现出的适合度来表征相应的生活史型。还提出了植物生活史型之间相互转化的机制 ,即每一种植物生活史型均有与该生活史型相对应的生境类型、选择压力、代谢物质和生活史对策 ,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活史型 多样性 动态分析 生态幅 适合度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长苞铁杉群落的植物生活型及叶特征分析 被引量:23
11
作者 林勇明 吴承祯 +3 位作者 洪伟 张琼 姬桂珍 胡喜生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5-38,共4页
 根据Raunkiaer的分类系统,对福建省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苞铁杉(TsugalongibracteataCheng)群落的维管植物生活型及叶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群落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且以小、矮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并有较大比例的藤本高位芽植...  根据Raunkiaer的分类系统,对福建省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苞铁杉(TsugalongibracteataCheng)群落的维管植物生活型及叶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群落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且以小、矮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并有较大比例的藤本高位芽植物。叶级以中型叶植物所占比率最大,为51.5%,小型叶、大型叶、微型叶和细型叶分别占37.7%、5.4%、3.1%和2.3%;叶型以单叶为主,占92.9%;叶质以厚革质叶和革质叶所占比率最大,为66.4%,纸质叶占32.1%,薄叶占1.4%;全缘叶占43.6%。此外,对群落中植物生活型、叶型与层次结构、外貌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群落内阴性植物所占比例较大,为总种数的49.3%,并伴有一定数量的阳性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濒危植物 长苞铁杉群落 植物生活型 叶特征
下载PDF
中国亚热带灌丛植物生活型组成及其与水热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李家湘 熊高明 +4 位作者 徐文婷 李跃林 卢志军 赵常明 谢宗强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7-156,共10页
灌丛是亚热带一种重要的自然植被类型,有关其植物生活型方面的研究资料较少。该文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布设688个样点,系统调查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内灌丛维管植物生活型组成,分析其生活型谱特征、地理格局及其与水热因子间的关系。... 灌丛是亚热带一种重要的自然植被类型,有关其植物生活型方面的研究资料较少。该文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布设688个样点,系统调查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内灌丛维管植物生活型组成,分析其生活型谱特征、地理格局及其与水热因子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亚热带灌丛中,木本植物种数占总种数的56.37%,其中落叶和常绿木本植物种数各占33.88%和22.49%;草本植物占43.63%,以多年生草本为主,占35.15%;生活型组成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其次为地面芽植物,生活型谱表现为高位芽植物>地面芽植物>一年生草本>隐芽植物>地上芽植物。(2)植物生活型主要表现为经度和海拔格局;高位芽植物随经度增加逐渐增多,地面芽植物、隐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随经度增加而减少;地面芽植物和隐芽植物随海拔升高而逐渐增加,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随海拔升高而逐渐减少。(3)气候因子中,最热月平均气温和最冷月降水量与高位芽植物、地面芽植物、隐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的相关性最大;随着最热月平均气温的升高和最冷月降水量增多,高位芽植物比例增加,地面芽植物、隐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减少;最热月平均气温和最冷月降水量可解释亚热带灌丛生活型谱地理格局变异的41.97%,其中28.35%由两者共同贡献。研究结果表明:高位芽植物和地面芽植物受温度和降水共同影响,隐芽植物对温度梯度的反应更加灵敏,一年生植物对降水的响应更加强烈,地上芽植物不随水热梯度发生大的波动;最热月平均气温和最冷月降水量是影响灌丛植物生活型谱地理格局最重要的水热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活型谱 地理格局 敏感性 环境梯度 RDA排序
原文传递
不同生境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生活史型特征及其与不同器官单宁、黄酮、生物碱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文杰 李文馨 +2 位作者 许慧男 祖元刚 王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228-5237,共10页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生境条件下白屈菜植物生活史型相关的营养生长(vegetative growth,V)、有性生长(sexual growth,S)和克隆生长(clonal growth,C)的主成分得分及比例进行定量计算,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生活史型特征参数及次生代谢...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生境条件下白屈菜植物生活史型相关的营养生长(vegetative growth,V)、有性生长(sexual growth,S)和克隆生长(clonal growth,C)的主成分得分及比例进行定量计算,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生活史型特征参数及次生代谢产物单宁含量、黄酮含量与生物碱含量的相关关系,目的是为植物活性成分环境定向诱导培育提供实验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不同光照状况的全光照(空地)、70%光照(榆树林内)和40%光照下(白扦林内)的9个样地白屈菜生活史型划分发现,全光照下白屈菜种群生活史型为V0.34S0.41C0.25,为SV生活史型,空地为DE(Disturbed but still Excellent)生境;榆树林下和白扦林下的白屈菜生活史型分别可表示为V0.28S0.38C0.34和V0.27S0.40C0.33,均为SC生活史型,榆树林下和白扦林下为DF(Disturbed and Fragile)生境。(2)白屈菜植株次生代谢产物(单宁、黄酮和生物碱)含量,空地均低于榆树林下和白扦林下生境。各样地白屈菜不同器官单宁含量:叶片(种(根(茎;黄酮含量:种(叶片(根(茎;生物碱含量:叶片(根(茎,各样地白屈菜茎和根的生物碱含量无明显差异,空地白屈菜叶片中生物碱含量低于榆树林下和白扦林下白屈菜植株59%~56.7%。(3)白屈菜生活史型与次生代谢产物(单宁、黄酮和生物碱)含量相关性分析结果中,显著的线性关系显示,白屈菜次生代谢产物(单宁、黄酮和生物碱)含量与营养生长和有性生长成负相关,与克隆生长成正相关。实验结果表明,较于空地的DE生境,林(榆树和白扦)下的DF生境条件差,使白屈菜向C型转变,同时也促进了次生代谢产物(单宁、黄酮和生物碱)的积累。结果可以为野生植物的人工定向培育中生境选择和目的活性成分定向累积提供基于形态学的评价方法和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屈菜 生活史型 主成分分析 次生代谢产物
下载PDF
秦岭巴山冷杉林群落学特征及类型划分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白卫国 张玲 陈存根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222-226,共5页
巴山冷杉是我国特有的树种之一.在区域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亚高山脆弱带保护及天然林保护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天然巴山冷杉林用Braun-Blanquet方法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秦岭巴山冷杉林群落由221个植物种组成,分属于64科... 巴山冷杉是我国特有的树种之一.在区域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亚高山脆弱带保护及天然林保护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天然巴山冷杉林用Braun-Blanquet方法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秦岭巴山冷杉林群落由221个植物种组成,分属于64科136属,其中乔木6种,灌木42种,草本142种,蕨类7种,苔藓24种.下木及活地被物广布种类少,稀有种和偶见种居多,其中恒有度在10%以上的物种有21个,占总种数的9.8%;恒有度低于10%的有193种,占总种数的90.2%.高位芽植物种占总种数的19.5%,地面芽、地下芽、一年生植物、隐芽植物和苔藓种类占总种数的80.5%;多形成一个或少数几个种类占绝对优势的单优群落.以Raunkiaer方法和数量聚类分析法,结合立地条件和群落学特征,将巴山冷杉林划分为三大类型,即灌木、草类、藓类--巴山冷杉林和26亚类,根据林下主要优势层和次要层的优势种对各类型命名,并阐述了各类型的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山冷杉 群落学特征 生活型 群落类型划分
下载PDF
樟子松(Pinus sv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群落生活史型谱 被引量:3
15
作者 祖元刚 王宇 +3 位作者 王文杰 胡英 王晓鹏 孙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695-2703,共9页
以东北林业大学植物园内的樟子松人工群落为研究对象,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在对群落内不同种的生活史型进行划分的基础上,对松科樟子松和白扦、槭树科糖槭、豆科紫穗槐、木犀科暴马丁香、蔷薇科毛果绣线菊和托盘、红豆杉科东北红豆杉、菊... 以东北林业大学植物园内的樟子松人工群落为研究对象,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在对群落内不同种的生活史型进行划分的基础上,对松科樟子松和白扦、槭树科糖槭、豆科紫穗槐、木犀科暴马丁香、蔷薇科毛果绣线菊和托盘、红豆杉科东北红豆杉、菊科飞廉和线叶旋覆花、禾本科扁穗草、罂粟科白屈菜、唇形科夏至草、十字花科荠菜14种植物生活史型及谱特征进行了定量化分析,以此为依据对群落演替和健康水平进行评价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此群落中主林层植物(樟子松和白扦)营养生长(Vegetationgrowth,V)达到46%,有性生长(Sexualgrowth,S)在35%,无性生长(Clonegrowth,C)约为19%;演替层植物(糖槭、紫穗槐、暴马丁香、毛果绣线菊、托盘和东北红豆杉)营养生长超过50%,无性生长略高于有性生长;草本层植物(飞廉、扁穗草、线叶旋覆花、白屈菜、夏至草和荠菜)营养生长接近于47%,有性生长只比营养生长少了4%,无性生长只占到11%。这些发现说明了主林层的生活史型是以营养生长为主的VS过渡生活史型,演替层植物应为V生活史型而草本植物为VS过渡类型。群落的生活史型是V0.49S0.33C0.18,属于VS过渡生活史型,在样地调查的14种植物中,生活史型大部分以营养为主,综合评价此群落处于以营养生长为主(49%)的健康群落水平,此群落中有性生长占总生活史型得分的33%,有向有性生长发展的趋势,但在一段时间内该群落应为稳定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群落 生活史型谱 生活史型 群落演替
下载PDF
云中山南岭栲群落的生活型与叶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范胜煌 许鲁东 +4 位作者 邹丽娜 吴联杯 施晓春 刘丹萍 郑德祥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第9期30-31,113,共3页
在安溪云中山自然保护区南岭栲天然林群落中设置样地调查,根据Raunkiaer系统基分类标准,对南岭栲天然林群落的植物生活型、叶特征及植物耐荫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岭栲群落中高位芽植物为主,又以小高位芽植物优势显著,占47.8%;叶级以中... 在安溪云中山自然保护区南岭栲天然林群落中设置样地调查,根据Raunkiaer系统基分类标准,对南岭栲天然林群落的植物生活型、叶特征及植物耐荫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岭栲群落中高位芽植物为主,又以小高位芽植物优势显著,占47.8%;叶级以中型叶植物为主,占59.4%;叶型以单叶为主,占78.3%;厚革质与革质叶植物共占群落的72.5%,纸质叶占24.6%,薄叶为2.6%;全缘植物在群落中稍具优势,占53.6%;群落中耐荫植物占多,但以阳性植物为群落演替的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栲 生活型 叶特征 耐荫性
下载PDF
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植物的生活型组成 被引量:40
17
作者 郭柯 郑度 李渤生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1-59,共9页
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植物生活型组成以地面芽植物为主,约占45.1%。其次是隐芽植物(包括地下芽植物、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约占19.6%。一年生植物、地上芽植物、高位芽植物分别占15.8%、10.5%、9.1%。然... 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植物生活型组成以地面芽植物为主,约占45.1%。其次是隐芽植物(包括地下芽植物、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约占19.6%。一年生植物、地上芽植物、高位芽植物分别占15.8%、10.5%、9.1%。然而,不同地段的植物生活型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昆仑北翼山地的3个地段(Ⅰ2、Ⅰ3和Ⅰ4)俯瞰着极端干旱的塔里木盆地,又有海拔3000m以下的山地荒漠带和山地荒漠草原带,其生活型谱比较相似,表现在一年生植物所占比例均在15%以上,高于其余5个地段的约10%;这3个地段地面芽植物的比例约为40%,低于其余5个地段的约52%。植物生活型谱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是,高位芽植物、一年生植物和隐芽植物在生活型谱中所占比例随海拔升高而下降,地面芽植物和地上芽植物所占比例随海拔升高而增加。这个结果说明一年生植物比较适应荒漠气候条件下降水量少、年变率大的特点,而不适应高寒地区低温、生长季短的气候特点。与此相反,地面芽植物和垫状、匍匐状地上芽植物比较适应寒冷地区气温低、生长季短的气候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喇昆仑山 昆仑山 植物 生活型
下载PDF
中国主要森林群落植物生活型谱的数量分类及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 被引量:36
18
作者 郭泉水 江洪 +1 位作者 王兵 阎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73-574,共2页
采用 C Raunkiaer 的生活型分类系统,对我国主要森林群落的生活谱资料进行整理,编制了全国划分标准统一的植物生活型谱,并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植物生活型谱进行数量分类,在此基础上,应用生态信息系统( G R E E... 采用 C Raunkiaer 的生活型分类系统,对我国主要森林群落的生活谱资料进行整理,编制了全国划分标准统一的植物生活型谱,并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植物生活型谱进行数量分类,在此基础上,应用生态信息系统( G R E E N)和地理信息系统( I D R I S I)等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定义各谱系的生态气候适应参数区间,模拟并图象显示各类植物生活型谱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格局。通过聚类分析,将我国主要森林群落的植物生活型谱划分了11 种类型,其中 3 类为单独存在的样本。每一类植物生活型谱都有明显的组成特征。计算机模拟的结果清晰地展示了我国主要植物生活型谱类型在各植被区域的分布格局,为深入研究我国森林的群落学特征和群落分类提供了定量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植物生活型谱 数量分类 空间分布格局
下载PDF
三峡水库奉节以东秭归和巫山段消落带植物群落动态特征 被引量:44
19
作者 朱妮妮 郭泉水 +4 位作者 秦爱丽 裴顺祥 马凡强 朱莉 简尊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7852-7867,共16页
基于2008—2012年对三峡水库奉节以东秭归和巫山段消落带固定样地不同海拔区段植物群落的5a定位监测,研究消落带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优势植物、植物生活型和物种多样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截止2012年,消落带海拔156—172 m区段共经... 基于2008—2012年对三峡水库奉节以东秭归和巫山段消落带固定样地不同海拔区段植物群落的5a定位监测,研究消落带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优势植物、植物生活型和物种多样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截止2012年,消落带海拔156—172 m区段共经历了4次水库水位涨落。经历首次后(2009年),消落带原生植物由55科147种减少到18科33种,经历4次后(2012年),减少到14科39种。与经历水库水位涨落前(2008年)比较,经历首次后的科数减少了67.3%,种数减少了77.6%;经历4次后的科数减少了74.5%,种数减少了73.5%。在消落带原生植物减少的同时,出现了许多"新"植物。经历首次后出现了49种,经历4次后出现了23种,分别占调查当年样地植物种类总数的59.8%和32.9%。海拔172—175 m区段共经历了2次水库水位涨落,消落带原生植物由40科91种(2008年)减少到了13科20种。与经历水库水位涨落前比较,科数减少了67.5%,种数减少了78.0%。出现"新"植物21种,约占调查当年样地植物种类总数的44.7%。通过对历次调查中消落带植物"消失"和"出现"的数量比较表明,消落带植物对经历首次水库水位涨落的反应最为敏感,此后,虽又经历过几次水库水位涨落,但其变化速率趋于减小。2)不同海拔区段、不同生态适应型植物的"消长"动态和优势种组成不完全相同。海拔156—172 m区段,经历4次水库水位涨落后,在消落带植物群落中占优势的草本植物种为菊科(Compositae)的鬼针草(Bidens pilosa)、禾本科(Gramineae)的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毛马唐(Digitaria chrysoblephara)、狗尾草(Setaria viridis)、莎草科(Cyperaceae)的碎米莎草(Cyperus iria),占优势的灌木树种为漆树科(Anacardiaceae)的盐肤木(Rhus chinensis)和大戟科(Euphorbiaceae)的算盘子(Glochidion puberum);在海拔172—175 m区段,除鬼针草、毛马唐仍为优势种外,还增加了大戟科的湖北算盘子(Glochidion wilsonii),马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动态 植物生活型 物种多样性 三峡水库 消落带
下载PDF
河西山地绿洲荒漠植物群落种群多样性研究Ⅰ生态地理及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41
20
作者 王国宏 任继周 张自和 《草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1-12,共12页
河西山地绿洲荒漠区包括祁连山北坡中段森林草原区、张掖荒漠绿洲区和东大山森林草原区等 3个地理地段 ,海拔在 1450~ 4 2 0 0 m之间。近 50年气候的变化趋势是 2 0世纪 6 0年代冬冷夏热春雨多 ;70年代冬暖夏冷 ,夏秋雨多 ;80年代至本... 河西山地绿洲荒漠区包括祁连山北坡中段森林草原区、张掖荒漠绿洲区和东大山森林草原区等 3个地理地段 ,海拔在 1450~ 4 2 0 0 m之间。近 50年气候的变化趋势是 2 0世纪 6 0年代冬冷夏热春雨多 ;70年代冬暖夏冷 ,夏秋雨多 ;80年代至本世纪末 ,年平均气温偏低 ,降水量增加。相应地 ,祁连山发育的现代冰川今后将出现稳定乃至前进现象。黑河流量动态变化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一致。主要植被类型有红砂荒漠、山地荒漠草原、典型草原、寒温性针叶林、高山灌丛及高山流石滩植被等。祁连山北坡产高等植物 10 6 4种。植物区系从区系特征上可以分为两个区系小区 ,即祁连山北坡中段、东大山森林草原区和河西荒漠区。东大山与祁连山北坡中段属于同一个植物区系类型 ,是一个年轻衍生的温带植物区系 ,区系发生在晚第三纪至第四纪。河西荒漠区是一个古老的植物区系。维管植物生活型谱组成中 ,地面芽植物占优势 ,其次是高位芽植物、一年生植物、隐芽植物和地上芽植物 ,分别占 6 0 %、17.6 %、11%、6 .5%和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北坡 荒漠绿洲区 种群多样性 植物群落类型 河西走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